CN118200331A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00331A
CN118200331A CN202311865048.4A CN202311865048A CN118200331A CN 118200331 A CN118200331 A CN 118200331A CN 202311865048 A CN202311865048 A CN 202311865048A CN 118200331 A CN118200331 A CN 118200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lient
exchange
serv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50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中
安君超
韩杰
杨春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Qiantang Sh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50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00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200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00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容错性和灵活性,降低了中心节点的负载,增强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一种数据传输系统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星型组网是一种传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在星型组网中,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这个中心节点通常是一个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所有的数据流向均从中心节点传输,设备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中心节点进行。
在基于互联网的视联网组网场景下,只支持星型组网下的数据转发。各设备的数据由底层向中心节点汇聚,再由中心节点转发至目的地,这导致中心节点的处理压力比较大。如果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组网将处于瘫痪的状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一种数据传输系统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
可选地,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包含交换服务器、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转发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或者,所述交换服务器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地址映射表的生成,包括: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和/或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时,读取已存储的所述地址映射表或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可选地,所述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包括: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第一客户端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端绑定的第一核心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标识时,将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并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转发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包括: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的第二客户端标识;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交换服务器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包括: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按照预设周期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并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来自自治服务器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按照所述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以使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相互收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所述系统包括:数据传输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
可选地,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包含交换服务器、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转发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或者,利用所述交换服务器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地址映射表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和/或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时,读取已存储的所述地址映射表或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可选地,所述地址映射表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第一客户端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端绑定的第一核心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标识时,将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并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块,包括:第二客户端标识读取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的第二客户端标识;目标数据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按照预设周期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并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指令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请求获取模块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获取来自自治服务器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模式设置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以使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相互收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该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该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进一步根据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用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转发数据,数据传输不再完全依赖于中心节点。这有助于分散数据传输的压力,降低中心节点的负载。中心节点不再是唯一的瓶颈,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和吞吐量。数据交换终端设备的存在也提供了一定的冗余性,有助于防止整个网络因某个设备的故障而瘫痪。由于数据传输不再完全依赖于中心节点,中心节点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数据可以通过其他路径继续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引入了第三网络,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即使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某些部分出现故障,仍然有其他路径可用,从而降低了网络的单点故障风险。通过引入第三网络,有可能支持连接不同类型或协议的网络。这为异构网络的集成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用地址映射表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数据传输管理。这表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数据传输的路径,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或故障。
综合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容错性和灵活性,降低了中心节点的负载,增强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联网数据软转发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联网数据软转发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旨在解决基于互联网的视联网组网场景中,星型组网所面临的中心节点压力大和单点故障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入了一种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地址映射表和第三网络,以改变传统的数据流向。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能够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通过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能够智能地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而不再完全依赖于中心节点。分散了数据传输压力,提高了网络的容错性,增强了灵活性,同时降低了中心节点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影响。通过引入第三网络,还为异构网络的集成提供了可能性,使整个网络更具可扩展性。综合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为基于互联网的视联网组网场景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该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需要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这意味着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可以主动监听或被动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以了解有关数据传输的相关信息。数据传输请求可能包括传输的目标数据、传输的优先级、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等关键信息。为了实现这一步骤,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可能会采用网络协议栈中的应用层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称FTP)或自定义的传输协议,以确保数据传输请求能够被正确格式化和传递。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可以位于第四网络中。第一网络、第二网络、第三网络、第四网络可以为采用相同网络协议或者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结构。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第一网络中的会议终端需要将实时视频传输到第二网络中的会议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会议终端会生成一个数据传输请求,包括视频流的信息、传输优先级、会议终端的地址以及会议服务器的地址等。这个数据传输请求通过网络协议被封装并发送给数据交换终端设备。
步骤102,根据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使用至少两个关键元素来决定目标数据的传输路径: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根据数据传输请求确定目标数据和目标地址。然后,通过查询地址映射表,数据交换终端设备确定如何通过第三网络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到第二网络的目标地址。
地址映射表是一个存储了网络设备之间地址关系的数据结构。它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实时变化而动态更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根据地址映射表选择传输路径,以确保目标数据有效、安全地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这一步骤可能涉及路由算法、交换机控制逻辑等,以确保目标数据顺利传输至目标地址。
举例说明:假设地址映射表中记录了第一网络中所有会议终端和会议服务器的地址关系。当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接收到前述会议终端的数据传输请求时,查询地址映射表,找到会议服务器的地址。然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使用路由算法选择通过第三网络传输目标数据至会议服务器,确保实时视频从会议终端传输到会议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该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该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进一步根据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用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转发数据,数据传输不再完全依赖于中心节点。这有助于分散数据传输的压力,降低中心节点的负载。中心节点不再是唯一的瓶颈,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性能和吞吐量。数据交换终端设备的存在也提供了一定的冗余性,有助于防止整个网络因某个设备的故障而瘫痪。由于数据传输不再完全依赖于中心节点,中心节点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数据可以通过其他路径继续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引入了第三网络,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即使第一网络或第二网络的某些部分出现故障,仍然有其他路径可用,从而降低了网络的单点故障风险。通过引入第三网络,有可能支持连接不同类型或协议的网络。这为异构网络的集成提供了可能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用地址映射表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数据传输管理。这表明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数据传输的路径,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或故障。
综合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有助于提高网络性能、容错性和灵活性,降低了中心节点的负载,增强了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可以包含交换服务器、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其中,交换服务器可以为VHub服务器,第一交换客户端可以为第一VHub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可以为第二VHub客户端。vHub为视联IP转换系统(vHub)是一款视联网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转换的设备,它能够使用分布于IP网一侧的视联网终端或服务接入到视联网中,与视联网内其它终端设备进行视联网的相关业务。此设备可配置为客户端和服务端模式,需配对使用。根据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在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来自第一网络的第一交换客户端的数据传输请求,按照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转发第一网络中的目标数据至第二网络的第二交换客户端。或者,交换服务器将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地址映射表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交换客户端。
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是一种关键的网络组件。当第一交换客户端发起数据传输请求时,交换服务器根据地址映射表转发目标数据。这个地址映射表包含了网络中各设备的地址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地址映射表的基础上,交换服务器通过第三网络将目标数据从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的第二交换客户端。这个过程中,交换服务器充当了中间节点,协调和控制目标数据的流动。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将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这样,第一交换客户端能够根据地址映射表自行处理目标数据的传输,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交换客户端。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有多个会议终端需要进行实时视频传输。第一交换客户端可能是一个绑定会议终端或摄像头的VHub客户端,而第二交换客户端可能是绑定会议服务器或会议服务器的数据库的VHub客户端。当第一交换客户端需要将实时视频传输到第二交换客户端时,第一交换客户端向交换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交换服务器根据地址映射表,确定第一交换客户端和第二交换客户端的地址关系。然后,通过第三网络,交换服务器将实时视频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或者,交换服务器将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使其能够直接将视频数据发送至第二交换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允许交换服务器处理数据传输的关键任务,分担了其他设备的负担。特别是在视频会议等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场景中。通过地址映射表,能够灵活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例如,在视频会议中,如果有新的摄像头或会议服务器加入,地址映射表可以相应动态更新,而不影响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中心化的交换服务器控制数据传输,可以优化传输路径,提高传输效率。这对于视频会议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至关重要,确保数据能够迅速、稳定地传输。中心化的交换服务器作为数据传输的协调者,有助于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即使某个终端设备出现问题,整个网络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地址映射表生成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在交换服务器中,当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和/或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时,读取已存储的地址映射表或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这个实施方式涉及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以及/或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当第二服务器标识和/或心跳数据包存在时,交换服务器将读取已存储的地址映射表或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第一交换客户端发起数据传输请求时,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第二服务器标识可以是一种唯一的标识符,用于标志第二核心服务器。另外,数据传输请求中还可以携带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心跳数据包是一种定期发送的小数据包,用于确认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存活状态。这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帮助交换服务器监测交换客户端的运行状况。根据数据传输请求,交换服务器读取已存储的地址映射表,如果地址映射表不存在或需要动态更新,则动态更新新的地址映射表。这个地址映射表包含了与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和第一核心服务器、第二核心服务器相关的地址关系。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第一交换客户端是绑定摄像头的VHub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是绑定会议服务器的VHub客户端,会议服务器则负责存储和处理视频流数据。当第一交换客户端需要将视频数据传输到第二交换客户端时,第一交换客户端发起数据传输请求,并在请求中携带了会议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以及心跳数据包。在这个过程中,交换服务器会读取已存储的地址映射表,如果已存在的地址映射表中有相应的信息,比如第一交换客户端和第二交换客户端的地址关系,那么交换服务器会直接使用这个地址映射表。如果地址映射表中没有相关信息,或者需要动态更新,交换服务器将动态更新新的地址映射表,并在其中添加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一核心服务器,以及第二交换客户端、第二核心服务器的地址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读取或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能够灵活适应视频会议系统中设备的变化。例如,如果新的摄像头或会议服务器加入,地址映射表可以根据数据传输请求进行动态更新,确保视频会议的稳定运行。通过携带服务器标识信息和/或心跳数据包,可以更智能地选择传输路径。这有助于提高传输效率,尤其在视频会议场景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大量实时数据传输的需求。利用心跳数据包,交换服务器能够实时监测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存活状态。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提高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可靠性。地址映射表的使用降低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大规模的视频会议系统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管理地址映射,而不需要手动配置和维护大量静态的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在交换服务器中,当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第一交换客户端的第一客户端标识以及第一客户端绑定的第一核心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标识时,将第一客户端标识与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并根据映射后的第一客户端标识与第一服务器标识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这一实施方式主要涉及在交换服务器中,通过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一服务器标识来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在具体操作中,会将第一客户端标识与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并基于这一映射关系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需要强调的是,地址映射表中可以存储多组客户端标识与服务器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第一交换客户端发起数据传输请求时,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第一客户端标识以及第一服务器标识。在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数据传输请求将第一客户端标识与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这个映射关系可以存储在内存中,也可以存储到数据库中,以确保映射关系在交换服务器重启后依然可用。基于映射后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一服务器标识,交换服务器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这个地址映射表记录了第一客户端和第一服务器之间的地址关系,可用于后续数据传输的路由决策。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第一交换客户端是绑定一台会议终端的VHub客户端,而第一核心服务器是该会议终端。第二核心服务器为会议服务器,第二交换客户端是绑定会议服务器的VHub客户端。当会议终端需要将实时视频传输到会议服务器时,它向交换服务器发起数据传输请求,携带了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一服务器标识。在这个过程中,交换服务器会根据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一服务器标识,将它们进行映射,并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这个地址映射表记录了第一交换客户端和第一核心服务器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使得后续的数据传输能够更加智能、高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映射并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可以在数据传输时快速做出路由决策。这对于视频会议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非常重要,确保数据迅速、有效地传输。地址映射表的使用简化了地址管理的复杂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管理地址映射,而不需要手动配置和维护大量静态的映射关系。通过动态更新地址映射表,能够更好地适应视频会议系统中设备的变化。例如,如果有新的摄像头或核心服务器加入,地址映射表可以根据传输请求进行动态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将地址映射表存储在交换服务器中,减少了在各个设备上进行信息同步的复杂性。这有助于降低网络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在大规模视频会议系统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转发第一网络中的目标数据至第二网络的第二交换客户端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在交换服务器中,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第二交换客户端的第二客户端标识。通过第三网络,按照第二客户端标识将目标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以使第二交换客户端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核心服务器。这一实施方式的关键步骤在于交换服务器通过第三网络,按照地址映射表,将第一网络中的目标数据转发至第二网络的第二交换客户端。在具体操作中,交换服务器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第二客户端标识,然后通过第三网络,按照该第二客户端标识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交换客户端。在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数据传输请求,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第二客户端标识。在获取到第二客户端标识后,交换服务器通过第三网络,按照第二客户端标识将目标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这可能涉及到路由、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操作,确保目标数据在网络中的有效传输。第二交换客户端收到目标数据后,根据业务需求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核心服务器。这个过程可能包括解析数据包、处理协议等操作,以确保目标数据能够正确被第二核心服务器接收和处理。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第一交换客户端绑定会议终端的VHub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是绑定视频会议服务器的VHub客户端,第一核心服务器是会议终端,第二核心服务器是视频会议服务器。当会议终端需要将实时视频传输到视频会议服务器时,它向交换服务器发起数据传输请求,携带了视频会议服务器的标识。在这个过程中,交换服务器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视频第二客户端标识,然后通过第三网络,按照第二客户端标识将实时视频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接收到实时视频数据后,再将实时视频数据发送至视频会议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地址映射表,能够实现灵活的数据路由。这对于视频会议场景中,需要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将数据导向不同服务器的情况非常重要,确保数据传输的智能性和高效性。将网络拓扑与业务逻辑解耦。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交换服务器将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地址映射表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交换客户端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在交换服务器中,按照预设周期将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第一交换客户端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第二客户端标识,并按照第二客户端标识将目标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通过第二交换客户端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核心服务器。这一实施方式的关键步骤在于,交换服务器会按照预设周期将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通过这种实施方式,第一交换客户端能够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第二客户端标识,并按照第二客户端标识将目标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在视频会议场景下,这个过程可以是将实时视频数据从摄像头传输到视频会议服务器,然后再发送至存储和处理视频流的核心服务器。在交换服务器中,设定一个预设的同步周期,周期性地将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这可以通过网络通信协议或其他机制实现,确保第一交换客户端获取最新的地址映射表。第一交换客户端在收到同步推送的地址映射表后,从中读取出第二客户标识。基于从地址映射表中获取的第二客户端标识,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第二客户端标识将目标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这个过程确保了目标数据按照正确的路由被传输至目标设备。第二交换客户端接收到目标数据后,根据业务需求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第二核心服务器。这可能涉及到解析数据包、处理协议等操作,以确保目标数据能够正确地被第二核心服务器接收和处理。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第一交换客户端绑定会议终端的VHub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视频会议服务器的VHub客户端,而第一核心服务器是会议终端,第二核心服务器是视频会议服务器。当会议终端需要将实时视频传输到视频会议服务器时,交换服务器按照预设周期将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第一交换客户端。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交换客户端从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第二交换客户端的标识,然后按照这个标识将实时视频数据转发至第二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接收到实时视频数据后,再将实时视频数据发送视频会议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按照预设周期同步推送地址映射表,可以保证映射信息及时动态更新。这对于视频会议系统中设备变化的场景尤为重要,确保映射信息具备实时性。第一交换客户端在本地获取地址映射表后,能够直接按照地址映射表进行数据传输路由决策,减少了在交换服务器上进行路由决策的时间。在视频会议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中,这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的一种实施方式为,获取来自自治服务器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按照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以使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相互收发数据。在这一实施方式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在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通过自治服务器发送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具体来说,这个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全交换模式是一种数据交换方式,其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相互直接收发数据,而无需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转发。在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前,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获取来自自治服务器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这个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包含了设置发包模式为全交换模式的信息。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按照收到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这意味着在这种全交换模式下,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交换数据,而不需要经过中间节点。
举例说明: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包括绑定摄像头、会议终端、会议服务器的VHub客户端等。在视频会议开始前,自治服务器向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发送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这个实例中,多个VHub客户端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全交换模式允许数据交换终端设备直接相互通信,避免了中间节点的转发延迟。在视频会议场景中,这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时延,有助于实现实时的音视频传输。直接的数据交换终端设备间通信减少了数据流经中间节点的次数,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这对于视频会议系统中需要大量高质量数据传输的场景尤为重要。全交换模式消除了中间节点的需求,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这有助于减少网络管理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基于上述关于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下面介绍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网络的视联网数据软转发方案。该基于IP网络的视联网数据软转发方案可以包含两种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
在服务端实现全交换模式下的软转发,数据由各个客户端节点(交换客户端)汇聚到中心点服务端(交换服务器),再由中心点服务端根据地址映射表,将数据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节点。
在传统的星型组网中,中心点服务端通过一个网口接收到数据之后,需要通过另一个网口将数据发送至核心服务器。再从核心服务器接收数据,并转发给其他客户端。实现方式一与传统的星型组网相比,中心点服务端不需要通过另一网口将数据发送给核心服务器,也不需要再从核心服务器接收数据后发送到对应的客户端。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联网数据软转发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对应于上述实现方式一,千兆VHub服务端部署在核心机房A(与视联网自治服务器处于同一网络),部署在核心机房B(简称核心B)、核心机房C(简称核心C)和核心机房D(简称核心D)的千兆vHub客户端在IP侧接入视联网核心交换服务器、视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器(简称综管)或视联网视频终端(简称终端)。各个核心机房位于或接入各自的视联网,如核心机房B接入第一网络,核心机房C接入第二网络。vHub服务端和vHub客户端均可以通过各自的路由器或者交换机接入IP网络(第三网络)。
将视联网自治服务器的网络发包策略修改为全交换模式,即直接通过vHub服务端直接进行数据转发,而不用到vHub服务端对应直接连接的核心服务器。与传统的星型结构中,vHub服务端从一网口接收数据后,通过另一网口再转发数据给视联网核心服务器相比,全交换模式下,vHub服务端从IP网口接收数据后,查找地址映射表(保存客户端IP地址绑定的核心服务器MAC表),将数据发送至对应的客户端。
将千兆vHub服务端的软转发模式配置成服务器全转发,通过视联网会议管理软件将主持人终端及参会方拉入会议。将千兆vHub客户端接入的视联网核心服务器下的会议终端当做发言人终端,所有的参会方都能看到主持人终端的画面和发言人终端的画面。
发言人终端的数据会先通过vHub客户端发送给vHub服务端,vHub服务端再通过地址映射表,发送给相应的vHub客户端,实现在全交换模式下,vHub服务端可通过IP网口将数据转发给vHub客户端,同自治服务器下的其它参会方终端正常收看发言人终端的音视频数据。
例如,核心B的终端需要向核心C发送会议数据(图2中的“To C”实线表示数据转发路径)。核心B的vHub客户端向vHub服务端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该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会议数据从核心B所在的视联网传输至核心C所在的视联网。vHub服务端接收到数据传输请求后,根据地址映射表,将会议数据转发至核心C,不需要经过核心机房A的核心服务器。图2中的虚线表示核心B与核心C之间不能直接转发会议数据。
实现方式二:
在客户端实现全交换模式下的软转发,所有连接中心点服务端(交换服务器)的客户端节点(交换客户端)都会接收到中心服务端下发的地址映射表。当数据由客户端节点C1发送到另一客户端节点C2时,客户端节点C1查询地址映射表,可直接发送数据至客户端节点C2。
实现方式一与传统的星型组网相比,客户端节点C1不需要先发送数据给中心点服务端,更不需要由中心点服务端转发数据至客户端节点C2,以减少中心点服务端的宽带压力,提升数据的转发效率,降低延迟性。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基于IP网络的视联网数据软转发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对应于上述实现方式二,千兆VHub(简称vHub)服务端部署在核心机房A(与视联网自治服务器处于同一网络),部署在核心机房B(简称核心B)、核心机房C(简称核心C)和核心机房D(简称核心D)的千兆vHub客户端在IP侧接入视联网核心交换服务器、视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器(简称综管)或视联网视频终端(简称终端)。各个核心机房位于或接入各自的视联网,如核心机房B接入第一网络,核心机房C接入第二网络。vHub服务端和vHub客户端均可以通过各自的路由器或者交换机接入IP网络(第三网络)。
将视联网自治服务器的网络发包策略修改为全交换模式,即vHub客户端之间可以点对点的收发数据,而不经过vHub服务端转发。
将千兆vHub服务端的软转发模式配置成客户端全转发,所有vHub客户端向vHub服务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在执行会议业务时,vHub客户端绑定的核心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报文的目地MAC地址是另一台vHub客户端绑定的核心服务器,这两台vHub客户端同处相同等级或权限的视联网中,所以数据不会通过vHub服务端上的核心服务器。
vHub服务端接收所有vHub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报文,将建立一张地址映射表,然后再以2秒的频率将此地址映射表同步分发给所有的vHub客户端。
例如,核心B的终端需要向核心C发送会议数据(图3中的“To C”实线表示数据转发路径)。核心B的vHub客户端根据vHub服务端同步的地址映射表,确定核心C的vHub客户端的地址,直接发送数据至核心C所在的视联网。vHub服务端不需要转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发包策略可以在全交换模式和非全交换模式之间切换。全交换模式和非全交换模式区别为:全交换模式下所有数据交换终端(vHub)是互通的;非全交换模式下由一个数据交换终端为“组长”,其他数据交换终端跟“组长”互通。数据会先到“组长”,再由“组长”转发给其它数据交换终端。全交换模式下,vHub服务端通过心跳数据包及地址映射表实现与vHub客户端连接。
所有的视联网MAC地址(包括核心服务器、虚拟终端、实体终端等)都是由自治服务器统一管理,数据交换终端的网络发包策略也是由自治服务器管控的,数据交换终端不需要自行设置网络发包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该数据传输系统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该数据传输系统具体可以包含如下模块。
数据传输请求获取模块41,用于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包含交换服务器、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42,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转发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
或者,利用所述交换服务器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地址映射表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和/或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时,读取已存储的所述地址映射表或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地址映射表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第一客户端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端绑定的第一核心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标识时,将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并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客户端标识读取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的第二客户端标识;
目标数据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按照预设周期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并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指令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传输请求获取模块41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获取来自自治服务器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
模式设置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以使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相互收发数据。
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包含交换服务器、第一交换客户端、第二交换客户端;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包括:
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根据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转发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
或者,
所述交换服务器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映射表的生成,包括:
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绑定的第二核心服务器的第二服务器标识,和/或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心跳数据包时,读取已存储的所述地址映射表或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包括:
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的第一客户端标识以及所述第一客户端绑定的第一核心服务器的第一服务器标识时,将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进行映射,并根据映射后的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所述第一服务器标识动态更新所述地址映射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通过所述第三网络转发所述第一网络中的所述目标数据至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包括:
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的第二客户端标识;
通过所述第三网络,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服务器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定时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按照所述地址映射表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包括:
在所述交换服务器中,按照预设周期将所述地址映射表同步推送至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交换客户端从所述地址映射表中读取出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并按照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通过所述第二交换客户端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核心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来自自治服务器的发包策略设置指令;
按照所述发包策略设置指令将发包模式设置为全交换模式,以使所述数据交换终端设备之间相互收发数据。
8.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交换终端设备,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传输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来自第一网络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第二网络;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和地址映射表,通过第三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网络传输至所述第二网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311865048.4A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8200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048.4A CN118200331A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048.4A CN118200331A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00331A true CN118200331A (zh) 2024-06-14

Family

ID=9140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5048.4A Pending CN118200331A (zh) 2023-12-29 2023-12-29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003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80157B2 (en) Performing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in computer networks by using overlay routing
US7751394B2 (en) Multicast packet relay device adapted for virtual router
US91433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US8442062B2 (en)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edia server having distributed structure and method thereof
EP1713199A1 (en) Architecture for provisioning broadcast services over managed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LAN trees
US7307945B2 (en)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reliable server architecture using a multicast topology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00078208A (ja) 情報提供方法
US10356138B2 (en) Method and nodes for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path for a media service
KR101501913B1 (ko)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품질 모듈 및 방법
US11695686B2 (en) Source-initiated distribution of spine node identifiers of preferred spine nodes for use in multicast path selection
JP7473025B2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ユニ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変換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プログラム
JPH10308758A (ja) 通信装置
Osswald et al. Rap extensions for the hybrid configuration model
CN118200331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5916B (zh) 建立视联网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12251B2 (en) Multicast flow scheduling in a data center
CN114679562B (zh) 一种多平台视频会议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8390953B (zh) 一种服务器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16886672A (zh) 会议容量自适应处理方法、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8316758A (zh) 一种基于vpn隧道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CN118740769A (zh) 用于高效多播业务分发的源和接收器锚定
CN116346818A (zh) 一种调度系统间的级联通信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8353884A (zh) 一种数据流管理方法及数据流管理系统
WO2006085377A1 (ja) データ配信方法及び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