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45583A - 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45583A CN118145583A CN202410438543.5A CN202410438543A CN118145583A CN 118145583 A CN118145583 A CN 118145583A CN 202410438543 A CN202410438543 A CN 202410438543A CN 118145583 A CN118145583 A CN 118145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rotor
- air guide
- gas recovery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88 persistenc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418 maintenan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4—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for transferring fuels, lubricants or mixed fuels and lubricants
- B67D7/0476—Vapour recovery systems
- B67D7/0478—Vapour recovery system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本方案巧妙性将负压组件、动力组件通过不同壳体进行封装,使得油气回收泵在进行维护处理时,无需进行整体拆卸,只需单独对负压组件、动力组件进行拆卸维护即可,而二者通过连接组件进行动力传递,使得装置不仅在维护上更为简单,而且在进行组装时,也大大提高了便利性;除此之外,本方案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合围形成的第一安装腔内布设转筒、连接套,通过转子组件与转筒配合形成负压,利用转筒上的导气通孔和连接套上的导气通道来引导转筒内部的气体流动,其不仅能够提高负压形成的稳定性,而且装置配合可靠,能够保证运行寿命和性能,令装置的耐用性更强,工作性能持续性好,使用寿命得到有效保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机技术、加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背景技术
加油机的油气回收作为时下较为热门的加油设备节能环保工作,其通过在加油机的油枪上设置油气回收管路,结合负压装置对加油时产生的油气进行吸引回收,以避免加油枪加油时的油气外溢,而避免油气外溢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加油站的空气清洁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消除油气大量逸散的安全隐患,同时减少可利用能源的损失,虽然目前市销已经有一些用于加油机的油气回收泵,但是目前的加油机油气回收泵大多具有较复杂的传动结构,其在长期工作后,往往会因为零部件磨损而导致设备需要频繁维护或更换零部件,另外,传统的油气回收泵因为结构复杂,使得其在安装时,需要较为繁琐的配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安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施可靠、操作使用便利且零部件更换灵活的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气回收泵,用于加油机的油气回收管路中且提供油气回收所需的负压,其包括:
负压组件,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转子机构,以及分别与外壳内部连通的一对连接接头;
连接组件,一端穿过外壳,且与转子机构连接,所述外壳对应连接组件设有供其穿入的避让部;
动力组件,与负压组件可拆卸连接,其具有驱动端且与连接组件另一端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组件带动转子机构旋转,使外壳内产生负压。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对应设有与一对连接接头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第二壳体,为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且合围形成有第一安装腔;
转筒,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抵;
所述转子机构包括:
转子,偏心设置在转筒内,所述转子与转筒内壁最大间距部位的两侧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一对所述连接接头分别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通,所述转子的周侧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布设的插槽;
叶片,数量与所述转子上的插槽一一对应,且滑动穿置在插槽中;
其中,所述转子的径向中心与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组件带动转子机构旋转,使转子上插槽滑动穿置的叶片旋转,令第一区域内的气体被推移至第二区域并由第二区域对应的连接接头输出,使第一区域内产生负压。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外壳还包括:
连接套,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套设在所述转子上;
其中,所述连接套上对应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设有一对导气通道,一对所述导气通道延伸至连接套的上端,且与第一壳体上端的一对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一对所述连接接头分别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对应的导气通道连通,所述转筒的外周侧上还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导气通孔,所述导气通孔用于将导气通道与对应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通;所述导气通孔与导气通道之间还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和转筒的外壁相贴。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外壳还包括:
第一垫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相贴,所述第二垫片上还对应安装孔设有避让孔;
第二垫片,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连接套、转筒和转子的下端面相贴,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还对应第二垫片还设有缓冲沉槽;
第三垫片,设置在连接套内,且与所述转筒和转子的上端相贴。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转筒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安装孔对应所述连接接头还设有阻火器。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还对应设有与连接套下端配合的定位件,所述连接套下端对应定位件设有与其穿置配合的定位部。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连接套为分体式结构,其由一对截面为半圆形的连接壳体合围而成,所述导气通道设有与连接壳体上导气通孔插接配合的插接头,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套接在插接头上,且在所述插接头与导气通孔插接配合时,将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夹紧在导气通孔和导气通道之间。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轴,其一端穿入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转子的径向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对应所述连接轴的穿入部位设有穿置槽;
油封,设置在穿置槽内,且套设在连接轴穿过穿置槽的部分;
第一轴承,为一个或两个,其设置在穿置槽内,且外圈与穿置槽内壁固定,所述连接轴穿过穿置槽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且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卡簧,卡接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以防止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在穿置槽中窜动;
联轴器,分别与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和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端连接。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第三壳体,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第四壳体,为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上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与第三壳体合围形成第二安装腔;
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其转轴设为驱动端,且所述转轴向上穿过第三壳体,并与所述联轴器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第一线缆,且所述第一线缆通过线缆组件接入外部供电,所述线缆组件穿入到第二安装腔内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呈环形阵列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三壳体的上端设有环形结构且用于与多个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定位凸起。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通过多根呈环形阵列布设的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的外周侧上均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对应的安装部,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由上至下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上的安装部,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相对可拆卸固定。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三壳体通过如下之一方式固定:
(1)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多个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由第三壳体上端螺纹穿入到第二安装腔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体螺纹锁紧,将其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
(2)所述驱动电机上部设有一伞状弹性架,所述第三壳体内的上部设有与伞状弹性架周侧配合的约束槽,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伞状弹性架与第三壳体的约束槽约束配合,使所述驱动电机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内。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一线缆为一条多股导线结构,所述线缆组件包括:
第二线缆,一端穿入到第二安装腔内,其具有多股与第一导线一一对应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通过接线组件将多股第二导线与第一线缆的多股第一导线可拆卸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连接管,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结构的刚性管状结构,其一端与第三壳体螺纹连接且连通至第二安装腔内,其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
第二连接管,为柔性连接管,其一端具有内螺纹结构且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通过依序穿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引出第二安装腔与外部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对应设有与第一连接管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管一端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端设有与第一连接管一端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结构,该连接孔还与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连接孔和第一连接管,其中,第二线缆位于连接孔内的部分还套设有防爆圈。
基于上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油机,其应用有上述所述的油气回收泵。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将负压组件、动力组件通过不同壳体进行封装,使得动力组件和负压组件互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总成结构,在油气回收泵的驱动电机进行维护处理时,无需进行整体拆卸,只需单独对负压组件、动力组件进行拆卸维护即可,本方案中负压组件与动力组件二者通过连接组件进行动力传递,使得装置不仅在维护上更为简单,而且在进行组装时,也大大提高了便利性;本方案中,若是遇到驱动电机故障,可以通过拆卸动力组件的第四壳体,将驱动电机与连接组件的联轴器进行解除连接后,即可方便取下驱动电机进行检修,而无需将负压组件进行拆卸,除此之外,本方案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合围形成的第一安装腔内布设转筒、连接套,通过转子组件与转筒配合形成负压,利用转筒上的导气通孔和连接套上的导气通道来引导转筒内部的气体流动,其不仅能够提高负压形成的稳定性,而且装置配合可靠,能够保证运行寿命和性能,本方案还考虑到转子工作时的产热问题,通过在第一壳体上下端分别设置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以提高转子的耐用性,通过第二壳体对应转子轮廓设有缓冲沉槽,通过缓冲沉槽的设置,可以使得转子在受热时,其自身膨胀产生的作用力推动第二垫片发生形变,令其沿缓冲沉槽方向发生变形,使得转子的配合空间增大,避免转子在受热时,对垫片造成过大的摩擦干涉,令本方案的装置的耐用性更强,工作性能持续性好,使用寿命得到有效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剖切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局部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局部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局部爆炸示意图之三,其中,连接接头隐去;
图6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剖切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剖切示意图之三;
图8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剖切示意图之四;
图9是本方案装置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等部件进行合围形成第一安装腔的简要剖切示意图;
图10是本方案装置的简要实施结构三维剖切示意图之五;
图11是本方案装置的局部结构剖切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方案装置的局部结构剖切示意图之二;
图13是本方案装置的连接套采用分体式结构的简要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3之一所示,本实施例方案一种油气回收泵,其用于加油机的油气回收管路中且提供油气回收所需的负压,其包括:
负压组件1,其包括外壳11和设置在外壳11内的转子机构12,以及分别与外壳11内部连通的一对连接接头13;
连接组件2,一端穿过外壳11,且与转子121机构12连接,所述外壳11对应连接组件2设有供其穿入的避让部;
动力组件3,与负压组件1可拆卸连接,其具有驱动端且与连接组件2另一端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3驱动连接组件2带动转子121机构12旋转,使外壳11内产生负压。
本方案将动力组件3、负压组件1采用非集成式的结构,使得在维护检修时,无需同时进行拆卸二者,而在使用时,动力组件3通过连接组件2进行驱动负压组件1的转子机构12进行旋转,令外壳11内产生负压,使得连接在油气回收管路上的连接接头13可以可靠、有效地进行对管路内的油气进行引导传输。
而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所述外壳11包括:
第一壳体111,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11的上端对应设有与一对连接接头13固定连接的安装孔1111;
第二壳体112,为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壳体111可拆卸连接且合围形成有第一安装腔;
转筒113,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相抵;
在上述基础上,本方案所述转子机构12包括:
转子121,偏心设置在转筒113内,所述转子121与转筒113内壁最大间距部位的两侧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1132和第二区域1133,一对所述连接接头13分别与第一区域1132、第二区域1133连通,所述转子121的周侧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布设的插槽1211;
叶片122,数量与所述转子121上的插槽1211一一对应,且滑动穿置在插槽1211中;
其中,所述转子121的径向中心与连接组件2的一端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3驱动连接组件2带动转子121机构12旋转,使转子121上插槽1211滑动穿置的叶片122旋转,令第一区域1132内的气体被推移至第二区域1133并由第二区域1133对应的连接接头13输出,使第一区域1132内产生负压。
作为一种举例,本方案的叶片122为3片,所述插槽1211为顺延转子121转向进行延伸,使得转子121在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会更好地带动叶片122被甩出且与转筒113的内壁相贴,实现对内部气体的引导输送,而所述叶片122的上下端分别对应延伸至转子121的上下端,使得其在高速旋转时,能够更好地避免空气通过零件配合间隙“逃逸”,从而影响负压产生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负压组件1的负压工作可靠性,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外壳11还包括:
连接套114,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套设在所述转子121上;
在图8、图10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图13,其中,所述连接套114上对应第一区域1132、第二区域1133设有一对导气通道1141,一对所述导气通道1141延伸至连接套114的上端,且与第一壳体111上端的一对安装孔1111一一对应连通,一对所述连接接头13分别与第一区域1132、第二区域1133对应的导气通道1141连通,所述转筒113的外周侧上还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导气通孔1131,所述导气通孔1131用于将导气通道1141与对应的第一区域1132、第二区域1133连通;所述导气通孔1131与导气通道1141之间还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1133,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133分别与所述连接套114的内壁和转筒113的外壁相贴。
通过该结构实施形式,可以使得转筒113内形成的负压更为稳定;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外壳11还包括:
第一垫片115,设置在第一壳体111内,且与所述连接套114的上端相贴,所述第二垫片116上还对应安装孔1111设有避让孔1151;
第二垫片116,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内,且与所述连接套114、转筒113和转子121的下端面相贴,所述第二壳体112底部还对应第二垫片116还设有缓冲沉槽1122;
第三垫片117,设置在连接套114内,且与所述转筒113和转子121的上端相贴。
为了提高气体密封性,优选的,本方案所述转筒11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1134。
本方案中,由于转子121在受驱动而进行驱动旋转时,转筒113内部的气体会发生压缩,同时转子121本身的工作带动叶片122与转筒113内壁发生接触也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因此,在装置工作时,转筒113内会产生大量热量,由于装置在装配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相对精密的装配,而此时转子121受热后,会发生膨胀,此时,若是继续工作,则可能提高转子121与第二垫片116接触摩擦力,令其工作阻力加大,同时可能加剧配合磨损,因此,本方案所述第二壳体112的底部对应转子121轮廓设有缓冲沉槽1122,作为一种尺寸举例,所述缓冲沉槽1122的深度为0.01~0.1mm,但本方案并不局限于该尺寸,通过缓冲沉槽1122的设置,可以使得转子121在受热时,其自身膨胀产生的作用力推动第二垫片116发生形变,令其沿缓冲沉槽1122方向发生变形,使得转子121的配合空间增大,避免转子121在受热时,对第二垫片116造成过大的摩擦干涉,若摩擦干涉过大,冷机后,配合间隙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影响负压形成能力,同时该方案结构还能够提高第二垫片116、转子121的工作寿命,以及提高动力组件3的工作输出效率;所述第二垫片116、第三垫片117还可以采用弹性耐磨垫片来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方案中,为了避免连接接头13在工作时发生起燃,而造成其他危险状况发生,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一壳体111上的安装孔1111对应所述连接接头13还设有阻火器131。
结合图11所示,为了方便安装,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二壳体112底部还对应设有与连接套114下端配合的定位件1123,所述连接套114下端对应定位件设有与其穿置配合的定位部1143,其中,所述定位件1123可以为以凸起的定位柱,所述定位部1143为一带有定位孔的对应结构。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连接套114为分体式结构,其由一对截面为半圆形的连接壳体1142合围而成,所述导气通道1141设有与连接壳体1142上导气通孔1131插接配合的插接头1144,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133套接在插接头1144上,且在所述插接头1144与导气通孔1131插接配合时,将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1133夹紧在导气通孔1131和导气通道1141之间。
本方案中,连接组件2作为重要的动力传递部件,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
连接轴21,其一端穿入到第二壳体112内,且与所述转子121的径向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12的下端对应所述连接轴21的穿入部位设有穿置槽1124,其设为第二壳体112对应连接连接组件2的避让部;
油封22,设置在穿置槽1124内,且套设在连接轴21穿过穿置槽1124的部分;
第一轴承23,为一个或两个,其设置在穿置槽1124内,且外圈与穿置槽1124内壁固定,所述连接轴21穿过穿置槽1124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23的内圈,且与所述第一轴承23的内圈固定连接;
卡簧24,卡接在所述连接轴21的一端,以防止所述连接轴21的一端在穿置槽1124中窜动,即,抑制连接轴21沿其长度方向在穿置槽1124中偏移;
联轴器25,分别与所述连接轴21的另一端和所述动力组件3的驱动端连接。
本方案中,采用两个第一轴承23作为连接轴21与穿置槽1124的转动连接部件,能够提高连接轴21在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避免因为旋转而发生大幅抖动、偏移的不良问题。
本方案中,所述连接轴21与所述转子121之间可以通过键连接的形式实现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在转子121一侧穿入螺栓将连接轴21与转子121固定的形式实现连接;除此之外,也可以其他形式。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动力组件3包括:
第三壳体31,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112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第四壳体32,为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上端与所述第三壳体3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与第三壳体31合围形成第二安装腔34;
驱动电机33,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腔34内,其转轴333设为驱动端,且所述转轴333向上穿过第三壳体31,并与所述联轴器25连接,本方案中,所述驱动电机33的转轴333可以通过螺栓、键或其他可拆卸部件与联轴器25进行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33上设有第一线缆331,且所述第一线缆331通过线缆组件4接入外部供电,所述线缆组件4穿入到第二安装腔34内与所述驱动电机33电连接。
为了方便定位安装动力组件3,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二壳体112的下端呈环形阵列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延伸部1125,所述第三壳体31的上端设有环形结构且用于与多个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定位凸起311;除此之外,其中之一所述延伸部1125的下端还可以设置有定位杆11251,所述第三壳体31的上端对应设有与其配合的定位槽,通过该配合形式可以快速方便地实现第二壳体112与第三壳体31之间的预定位安装。
本方案中,由于装置工作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为了方便驱动电机33的安装,同时避免其在工作时因为频繁振动而发生移位,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驱动电机33与所述第三壳体31通过如下之一方式固定:
(1)参考图7,所述第三壳体31上设有多个固定螺丝332,所述固定螺丝332由第三壳体31上端螺纹穿入到第二安装腔34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33的主体螺纹锁紧,将其固定在第二安装腔34内;
(2)参考图12,所述驱动电机33上部设有一伞状弹性架35,所述第三壳体31内的上部设有与伞状弹性架35周侧配合的约束槽312,所述驱动电机33通过伞状弹性架35与第三壳体31的约束槽312约束配合,使所述驱动电机33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31内;其中,所述伞状弹性架35通过螺丝351与驱动电机33的主体部分可拆卸连接。
除此之外,所述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31通过多根呈环形阵列布设的固定螺栓1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31的外周侧上均设有与固定螺栓14相对应的安装部1112、1121、312,所述固定螺栓14的螺杆由上至下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31上的安装部1112、1121、312,将所述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第三壳体31相对可拆卸固定。
在上述结构下,检修人员在进行拆卸时,只需先将固定螺栓14旋转至从第三壳体31上的安装部312上脱出即可,此时,由于固定螺栓14的螺杆还螺纹旋入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安装部1112、1121上,因此,负压组件1还依然保持封装的状态,而此时,若是要继续拆卸驱动电机33,只需将第四壳体32拆下(结合图12所示,第四壳体32的上端可以与第三壳体31通过螺纹结构311进行螺纹连接),然后通过解除驱动电机33的转轴与联轴器25的连接即可,本方案中,联轴器25可以为外露在动力组件3和负压组件1之间的间隔区域,以便于调试安装和拆卸。
在电路连接上,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本方案所述第一线缆331为一条多股导线结构,所述线缆组件4包括:
第二线缆41,为一条多股结构,其一端穿入到第二安装腔34内,其具有多股与第一导线3312一一对应的第二导线411,所述第二线缆41的一端通过接线组件5将多股第二导线411与第一线缆331的多股第一导线3312可拆卸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连接管42,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结构的刚性管状结构,其一端与第三壳体31螺纹连接且连通至第二安装腔34内,其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
第二连接管43,为柔性连接管,其一端具有内螺纹结构且与第一连接管4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线缆41的另一端通过依序穿过第一连接管42和第二连接管43且引出第二安装腔34与外部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壳体31的一侧对应设有与第一连接管42配合的连接部313,所述连接部313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管42一端配合的连接孔3131,所述连接孔3131上端设有与第一连接管42一端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结构,该连接孔3131还与第二安装腔34连通,所述第二线缆41的另一端依序穿过连接孔3131和第一连接管42,其中,第二线缆41位于连接孔3131内的部分还套设有防爆圈44。
本方案中,在该结构下,由于有了第一连接管42和第二连接管43的牵引,会使得第二线缆41接近第一线缆331的部分处于较为稳定的保护状态,同时,第二线缆41竖直引出也方便了驱动电机33安装在加油机下部时,能够避免第二线缆41接近第一线缆331的部分出现在地面上刮擦等问题。
而在接线上,除上述提及的接线组件5结构外,结合图8或图9所示,本实施例方案还可以直接使用市销的小体积导线快接组件进行连接第一线缆331和第二线缆41,其并不局限于前述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二线缆41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时,维护人员只需要将第四壳体32进行拆卸,然后直接通过解除第一线缆331和第二线缆41在接线组件5处的连接关系,从而完成具有故障的第二线缆41的拆除,继而依序通过拆卸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3,从而将故障的第二线缆41进行一并带出拆卸和去除,然后再将预先连接有第二连接管43的新更换的第二线缆41进行安装(即,通过连接组件5将第二线缆41的多股第二导线411与第一线缆331的多股第一导线3312连接),继而将第二线缆41的另一端且从连接孔3131引出,同时,将防爆圈44安装在第二线缆41上,继而将第二线缆41的另一端依序穿过已经预先连接好的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3,最后将第一连接管42一端与连接孔3131螺纹连接,使得第二线缆41安装到位的同时,完成防爆圈44的安装到位。
采用上述方案的油气回收泵,其在应用于加油机时,只需将连接接头13的其中一接头接入到加油机的油气输出管,此时该连接接头13被设为输入接头(若驱动电机以图8所示的逆时针旋转,则其对应的转筒113内部区域为第一区域1132),另一连接接头13连接到加油机的油气回收管,该管连接至存储油气的装置,同时,该连接接头9设为输出接头(其对应的转筒113内部区域为第二区域1133),本方案装置在工作时,利用驱动电机33作为动力单元,通过连接组件2对转子121进行驱动,令转子121遵循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令第一区域1132内的气体被推移至第二区域1133并由第一区域1133对应的导气通道1141和连接接头13(即输出接头)输出,使第一区域1132内产生负压,然后通过输入接头13对加油机的油气回收管进行气体吸引,使加油枪加油时,对油箱内的油气进行回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油气回收泵,用于加油机的油气回收管路中且提供油气回收所需的负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负压组件,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转子机构,以及分别与外壳内部连通的一对连接接头;
连接组件,一端穿过外壳,且与转子机构连接,所述外壳对应连接组件设有供其穿入的避让部;
动力组件,与负压组件可拆卸连接,其具有驱动端且与连接组件另一端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组件带动转子机构旋转,使外壳内产生负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对应设有与一对连接接头固定连接的安装孔;
第二壳体,为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且合围形成有第一安装腔;
转筒,为两端敞开的管状结构,其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抵;
所述转子机构包括:
转子,偏心设置在转筒内,所述转子与转筒内壁最大间距部位的两侧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一对所述连接接头分别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通,所述转子的周侧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布设的插槽;
叶片,数量与所述转子上的插槽一一对应,且滑动穿置在插槽中;
其中,所述转子的径向中心与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由所述动力组件驱动连接组件带动转子机构旋转,使转子上插槽滑动穿置的叶片旋转,令第一区域内的气体被推移至第二区域并由第二区域对应的连接接头输出,使第一区域内产生负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
连接套,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套设在所述转子上;
其中,所述连接套上对应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设有一对导气通道,一对所述导气通道延伸至连接套的上端,且与第一壳体上端的一对安装孔一一对应连通,一对所述连接接头分别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对应的导气通道连通,所述转筒的外周侧上还开设有位置相对的导气通孔,所述导气通孔用于将导气通道与对应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连通;所述导气通孔与导气通道之间还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和转筒的外壁相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
第一垫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相贴,所述第二垫片上还对应安装孔设有避让孔;
第二垫片,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连接套、转筒和转子的下端面相贴,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还对应第二垫片还设有缓冲沉槽;
第三垫片,设置在连接套内,且与所述转筒和转子的上端相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
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安装孔对应所述连接接头还设有阻火器;
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还对应设有与连接套下端配合的定位件,所述连接套下端对应定位件设有与其穿置配合的定位部;
所述连接套为分体式结构,其由一对截面为半圆形的连接壳体合围而成,所述导气通道设有与连接壳体上导气通孔插接配合的插接头,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套接在插接头上,且在所述插接头与导气通孔插接配合时,将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夹紧在导气通孔和导气通道之间。
6.如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轴,其一端穿入到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转子的径向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对应所述连接轴的穿入部位设有穿置槽;
油封,设置在穿置槽内,且套设在连接轴穿过穿置槽的部分;
第一轴承,为一个或两个,其设置在穿置槽内,且外圈与穿置槽内壁固定,所述连接轴穿过穿置槽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且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卡簧,卡接在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以防止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在穿置槽中窜动;
联轴器,分别与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和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
第三壳体,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
第四壳体,为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上端与所述第三壳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且与第三壳体合围形成第二安装腔;
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其转轴设为驱动端,且所述转轴向上穿过第三壳体,并与所述联轴器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第一线缆,且所述第一线缆通过线缆组件接入外部供电,所述线缆组件穿入到第二安装腔内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呈环形阵列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第三壳体的上端设有环形结构且用于与多个所述延伸部配合的定位凸起;
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通过多根呈环形阵列布设的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的外周侧上均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对应的安装部,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由上至下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上的安装部,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相对可拆卸固定;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三壳体通过如下之一方式固定:
(1)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多个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由第三壳体上端螺纹穿入到第二安装腔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体螺纹锁紧,将其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
(2)所述驱动电机上部设有一伞状弹性架,所述第三壳体内的上部设有与伞状弹性架周侧配合的约束槽,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伞状弹性架与第三壳体的约束槽约束配合,使所述驱动电机相对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为一条多股导线结构,所述线缆组件包括:
第二线缆,一端穿入到第二安装腔内,其具有多股与第一导线一一对应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线缆的一端通过接线组件将多股第二导线与第一线缆的多股第一导线可拆卸一一对应连接;
第一连接管,为两端具有外螺纹结构的刚性管状结构,其一端与第三壳体螺纹连接且连通至第二安装腔内,其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
第二连接管,为柔性连接管,其一端具有内螺纹结构且与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通过依序穿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引出第二安装腔与外部电源连接;
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对应设有与第一连接管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管一端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端设有与第一连接管一端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结构,该连接孔还与第二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依序穿过连接孔和第一连接管,其中,第二线缆位于连接孔内的部分还套设有防爆圈。
10.一种加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应用有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油气回收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38543.5A CN118145583A (zh) | 2024-04-12 | 2024-04-12 | 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38543.5A CN118145583A (zh) | 2024-04-12 | 2024-04-12 | 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45583A true CN118145583A (zh) | 2024-06-07 |
Family
ID=91286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438543.5A Pending CN118145583A (zh) | 2024-04-12 | 2024-04-12 | 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45583A (zh) |
-
2024
- 2024-04-12 CN CN202410438543.5A patent/CN11814558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45481C2 (ru)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ая архитектура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стартер-генератора | |
US7665975B2 (en) | Seal section oil seal for submersible pump assembly | |
RU2300667C2 (ru) | Система для добычи нефти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ы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движущего узла для погружной насосной системы, предохранения погружного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 и защиты компонентов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погружной насосной системы от накапливаемого газа | |
US20090165464A1 (en) | Jet engine with detachably arranged generator unit | |
CN110332240B (zh) | 一种适应恶劣工作环境的密封轴承座 | |
CA2693876C (en) | Thrust and intake chamber for pump | |
CN211362617U (zh) | 一种方便安装的链锯 | |
US5195401A (en) | Sealed transmission assembly between two coaxial shafts mounted in casings which are fixed to each other | |
CN118145583A (zh) | 一种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
CN105008659B (zh) | 井筒传送设备 | |
CN220015498U (zh) | 应用多通道交叉型冷却水管组的罗茨真空泵的油箱机构 | |
CN209041566U (zh) | 一种高粘度球磨机的机械密封装置 | |
CN216589106U (zh) | 一种新型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
CN215521957U (zh) | 一种改进型过滤装置 | |
CN218434899U (zh) | 油气回收泵线缆连接结构及油气回收泵和加油机 | |
CN219344951U (zh) | 油气回收泵及加油机 | |
CN109027205B (zh) | 一种润滑油分配器结构 | |
CN111609235A (zh) | 转接密封结构和压裂泵 | |
CN115417368A (zh) | 油气回收泵线缆连接结构及油气回收泵和加油机 | |
RU2325519C1 (ru) | Скважинный биротативный электрогенератор | |
CN219795643U (zh) | 一种耐缺液运行的泵用机械密封系统 | |
CN214331484U (zh) | 一种高压泵用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 | |
CN216477707U (zh) | 柱塞泵泵头 | |
CN221628406U (zh) | 一种螺杆鼓风机用集成油箱 | |
CN214092301U (zh) | 一种耐高温自密封高压齿轮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