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8083A -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8083A
CN118138083A CN202410554560.5A CN202410554560A CN118138083A CN 118138083 A CN118138083 A CN 118138083A CN 202410554560 A CN202410554560 A CN 202410554560A CN 118138083 A CN118138083 A CN 118138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
user
dual
base station
energy effici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545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38083B (zh
Inventor
刘旭
张方辰
朱晓荣
杨龙祥
朱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4105545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8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8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8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38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8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13Intelligent reflective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45Pass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涉及RIS辅助通信系统中波束赋形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本发明针对双RIS辅助MU‑MIMO系统场景,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消耗和用户服务质量需求,通过合理设计RIS 1、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实现对系统能效的优化。具备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功耗成本以及提升网络性能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 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IS辅助通信系统中波束赋形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反射面(Reflective Intelligent Surfaces,RIS)是一项备受瞩目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一般来说,RIS是一个由大量反射单元组成的平面,每个反射单元都能独立地对入射信号产生可控的振幅或相位变化。通过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密集部署RIS,并巧妙地协调其反射,可以灵活地配置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信号传播或无线信道,以实现所需的分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无线信道衰落损伤和干扰问题,并有可能实现无线通信容量和可靠性的飞跃提高。与其相比,传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只能被动适应无线信道,而不能实现主动控制。这正是RIS的重要优势所在。
同时,与传统的有源中继不同,RIS可实现全双工无源波束赋形和反射,不需要引入额外的噪声或有源射频链路,从而具备了低成本、低能耗的优点。此外,RIS还具有轻便、部署灵活等实际优势,使得其在无线网络中具备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RIS已经在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包括,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其中基站通过双RIS为多个多天线用户提供服务;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多个用户构成的用户集群,基站端和用户端均配置多根天线,基站端和用户端附近均配置RIS用于辅助通信,其中,RIS 1部署在基站附近,RIS 2部署在用户集群附近,基站发射信号通过RIS反射到达用户端。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实施参数包括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包括以下步骤,设分别表示基站与RIS 1间等效信道、基站与RIS 2间等效信道、RIS间等效信道、RIS 1与用户间等效信道、RIS 2与用户间等效信道;
则由基站到用户的总反射信道表示为:
其中,表示RIS的反射系数矩阵,为RIS的等效反射系数;表示RIS上第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相位;为基站与RIS 1间等效信道,为基站与RIS 2间等效信道,为RIS间等效信道,为RIS 1与用户间等效信道,为RIS 2与用户间等效信道;
设基站对用户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为,用户处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为,设表示发送给第个用户的信号,满足,基站的发射信号表示为,经用户解码后,用户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为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H表示厄尔米特转置;为用户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且服从复高斯分布,为等效噪声功率;为单位矩阵;
根据信干噪比定义,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表示为:
双RIS辅助MU-MIMO系统的总功耗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分别表示用户、基站和每个RIS反射单元消耗的硬件静态功率,M为RIS 1和RIS 2上的反射单元总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定义为:
其中,为带宽,为硬件静态总功耗;建立能效优化问题表示如下:
其中,约束表示基站发射功率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约束表示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大于用户可接受的最低信干噪比,约束表示RIS反射相位在间取连续值,分别为RIS 1、RIS2上反射单元和用户的集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采用交替优化方法,将能效优化问题分解成四个子问题,分别优化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关于优化RIS 1反射系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RIS 2反射系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式中,为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为用户可接受的最低信干噪比,为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基站对用户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为硬件静态总功耗。
作为本发明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关于优化RIS 1反射系数的子问题,经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问题转化为:
其中,是由构造的矩阵,分别是由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引入的辅助变量,是在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有效求解,对所得矩阵做EVD分解,恢复出最优的;关于优化RIS 2反射系数的子问题,经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问题转化为:
其中,是由构造的矩阵,分别是由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引入的辅助变量,是在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进行有效求解,对所得矩阵做EVD分解,恢复出最优的;关于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经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问题转化为:
目标函数设定为:
式中,为由构造的矩阵集合,分别是由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引入的辅助变量,是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进行求解,对所得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矩阵做EVD分解,得到最优的基站发射波束赋形集合;关于优化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由于集合中的每个向量相互独立,将问题分解为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的目标都是最大化对应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其中第个子问题表示如下:
基于MMSE思想,问题可获取闭式解,即
其中,,分别对个子问题求解,得到每个用户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对四个子问题的解做迭代直至收敛,获取最优的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系统,其包括:构建模块,用于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其中基站通过双RIS为多个多天线用户提供服务;优化模块,用于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实施模块,用于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针对双RIS辅助MU-MIMO系统场景,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消耗和用户服务质量需求,通过合理设计RIS 1、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实现了对系统能效的优化。在能效提升效果上优于现有方法,具备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功耗成本以及提升网络性能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参考场景图。
图3为本方法与现有方法的系统能效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包括:
S1: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其中基站通过双RIS为多个多天线用户提供服务;
具体的,考虑一个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基站和多个用户构成的用户集群,基站端和用户端均配置多根天线,基站端和用户端附近均配置RIS用于辅助通信,其中,RIS 1部署在基站附近,RIS 2部署在用户集群附近。基站发射信号通过RIS反射到达用户端。
S2: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
具体的,实施参数包括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分别表示基站与RIS 1间等效信道、基站与RIS 2间等效信道、RIS间等效信道、RIS 1与用户间等效信道、RIS 2与用户间等效信道;
则由基站到用户的总反射信道表示为:
其中,表示RIS的反射系数矩阵,为RIS的等效反射系数;表示RIS上第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相位;为基站与RIS 1间等效信道,为基站与RIS 2间等效信道,为RIS间等效信道,为RIS 1与用户间等效信道,为RIS 2与用户间等效信道;
设基站对用户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为,用户处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为,设表示发送给第个用户的信号,满足,基站的发射信号表示为,经用户解码后,用户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为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H表示厄尔米特转置;为用户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且服从复高斯分布,为等效噪声功率;为单位矩阵;
根据信干噪比定义,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表示为:
双RIS辅助MU-MIMO系统的总功耗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分别表示用户、基站和每个RIS反射单元消耗的硬件静态功率,M为RIS 1和RIS 2上的反射单元总数;
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定义为:
其中,为带宽,为硬件静态总功耗;考虑单位带宽,即
建立能效优化问题表示如下:
其中,约束表示基站发射功率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约束表示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大于用户可接受的最低信干噪比,约束表示RIS反射相位在间取连续值,分别为RIS 1、RIS 2上反射单元和用户的集合。
采用交替优化方法,将能效优化问题分解成四个子问题,分别优化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关于优化RIS 1反射系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RIS 2反射系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式中,为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为用户可接受的最低信干噪比,为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基站对用户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为硬件静态总功耗。
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关于优化RIS 1反射系数的子问题,经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问题转化为:
其中,是由构造的矩阵,分别是由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引入的辅助变量,是在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
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有效求解,对所得矩阵做EVD分解,恢复出最优的
关于优化RIS 2反射系数的子问题,经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问题转化为:
其中,是由构造的矩阵,分别是由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引入的辅助变量,是在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
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进行有效求解,对所得矩阵做EVD分解,恢复出最优的
关于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经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问题转化为:
目标函数设定为:
式中,为由构造的矩阵集合,分别是由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引入的辅助变量,是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
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进行求解,对所得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矩阵做EVD分解,得到最优的基站发射波束赋形集合
关于优化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由于集合中的每个向量相互独立,将问题分解为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的目标都是最大化对应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其中第个子问题表示如下:
基于MMSE思想,问题可获取闭式解,即
其中,,分别对个子问题求解,得到每个用户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
对四个子问题的解做迭代直至收敛,获取最优的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分别对各子问题求解。针对子问题和子问题,采用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转化问题,通过交替优化方法处理引入的辅助变量,经SDR技术完成问题求解。针对子问题,采用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转化问题,通过交替优化方法处理引入的辅助变量,经SDR技术完成求解。针对子问题,将问题分解后基于MMSE思想求解。
S3: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系统,包括:构建模块,用于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其中基站通过双RIS为多个多天线用户提供服务;优化模块,用于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实施模块,用于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适用于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情况,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实施例提出的存储介质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数据存储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由上可知,本方法针对双RIS辅助MU-MIMO系统场景,综合考虑基站发射功率消耗和用户服务质量需求,通过合理设计RIS 1、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实现了对系统能效的优化。在能效提升效果上优于现有方法,具备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功耗成本以及提升网络性能的优势。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经济效益计算和仿真实验进行科学论证。
本方法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其中RIS 1和RIS 2分别部署在基站和用户集群的附近以辅助传输信号绕开障碍物,并增强基站与多天线用户间的通信。应用本方法,能够解决此类系统中的能效优化问题,即在限制基站发射功率并保证用户服务质量需求的基础上,以系统能效为优化目标,确定可行的RIS 1、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使得最终系统能效达到优化效果。表1和图3展示了本方法与现有方法的系统能效对比和不同仿真设置下的能效数据对比情况。
表1 不同环境设置下本方法与现有方法的能效数据对比
由表可知,在相同的系统环境设置下,本方法可实现的系统能效远远大于随机RIS反射相位方法和随机波束赋形方法,表示具备更好的系统能效优化效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其中基站通过双RIS为多个多天线用户提供服务;
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
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多个用户构成的用户集群,基站端和用户端均配置多根天线,基站端和用户端附近均配置RIS用于辅助通信,其中,RIS 1部署在基站附近,RIS 2部署在用户集群附近,基站发射信号通过RIS反射到达用户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参数包括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表示基站与RIS 1间等效信道、基站与RIS 2间等效信道、RIS间等效信道、RIS 1与用户间等效信道、RIS 2与用户间等效信道;
则由基站到用户的总反射信道表示为:
其中,表示RIS的反射系数矩阵,为RIS的等效反射系数;表示RIS上第个反射单元的反射系数相位;为基站与RIS 1间等效信道,为基站与RIS 2间等效信道,为RIS间等效信道,为RIS 1与用户间等效信道,为RIS 2与用户间等效信道;
设基站对用户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为,用户处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为,设表示发送给第个用户的信号,满足,基站的发射信号表示为,经用户解码后,用户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为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H表示厄尔米特转置;为用户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向量,且服从复高斯分布,为等效噪声功率;为单位矩阵;
根据信干噪比定义,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表示为:
双RIS辅助MU-MIMO系统的总功耗表示如下:
其中,表示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分别表示用户、基站和每个RIS反射单元消耗的硬件静态功率,M为RIS 1和RIS 2上的反射单元总数;
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定义为:
其中,为带宽,为硬件静态总功耗;
建立能效优化问题表示如下:
其中,约束表示基站发射功率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约束表示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大于用户可接受的最低信干噪比,约束表示RIS反射相位在间取连续值,分别为RIS 1、RIS 2上反射单元和用户的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交替优化方法,将能效优化问题分解成四个子问题,分别优化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优化RIS 1反射系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RIS 2反射系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关于优化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表示如下:
式中,为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为用户可接受的最低信干噪比,为发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基站对用户的发射波束赋形向量,为硬件静态总功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关于优化RIS 1反射系数的子问题,经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问题转化为:
其中,是由构造的矩阵,分别是由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引入的辅助变量,是在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
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有效求解,对所得矩阵做EVD分解,恢复出最优的
关于优化RIS 2反射系数的子问题,经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问题转化为:
其中,是由构造的矩阵,分别是由拉格朗日对偶变换和二次变换引入的辅助变量,是在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
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进行有效求解,对所得矩阵做EVD分解,恢复出最优的
关于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经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问题转化为:
目标函数设定为:
式中,为由构造的矩阵集合,分别是由二次变换和多维分式规划引入的辅助变量,是推导中为简化表述所设的矩阵;
使用标准凸优化工具进行求解,对所得矩阵集合中的每个矩阵做EVD分解,得到最优的基站发射波束赋形集合
关于优化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的子问题,由于集合中的每个向量相互独立,将问题分解为个子问题,每个子问题的目标都是最大化对应用户的接收信干噪比,其中第个子问题表示如下:
基于MMSE思想,问题可获取闭式解,即
其中,,分别对个子问题求解,得到每个用户对应的接收波束赋形向量;
对四个子问题的解做迭代直至收敛,获取最优的RIS 1反射系数、RIS 2反射系数、基站发射波束赋形参数和用户接收波束赋形参数。
8.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建立双RIS辅助MU-MIMO通信系统模型,其中基站通过双RIS为多个多天线用户提供服务;
优化模块,用于设计系统能效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对实施参数进行联合优化;
实施模块,用于确定实施参数,实现双RIS辅助MU-MIMO系统能效最优。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的步骤。
CN202410554560.5A 2024-05-07 2024-05-07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8138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4560.5A CN118138083B (zh) 2024-05-07 2024-05-07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4560.5A CN118138083B (zh) 2024-05-07 2024-05-07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8083A true CN118138083A (zh) 2024-06-04
CN118138083B CN118138083B (zh) 2024-07-23

Family

ID=91236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54560.5A Active CN118138083B (zh) 2024-05-07 2024-05-07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808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5547A (zh) * 2021-05-28 2021-08-27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多小区的鲁棒联合传输波束优化方法
CN114268350A (zh) * 2021-11-10 2022-04-01 华南理工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中非理想信道下的鲁棒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4726414A (zh) * 2022-03-04 2022-07-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联合传输波束优化的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CN115915362A (zh) * 2022-09-01 2023-04-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star-ris辅助的noma系统上行低功耗传输方法
CN116192217A (zh) * 2022-12-20 2023-05-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ris辅助miso蜂窝系统鲁棒波束赋形方法
US20230208486A1 (en) * 2020-05-29 2023-06-2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Ris-assis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7499962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通信的安全能效优化方法
CN117793927A (zh) * 2023-12-26 2024-03-29 重庆大学 Active-RIS辅助的多播组认知通信系统及其公平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208486A1 (en) * 2020-05-29 2023-06-2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Ris-assis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3315547A (zh) * 2021-05-28 2021-08-27 北京邮电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多小区的鲁棒联合传输波束优化方法
CN114268350A (zh) * 2021-11-10 2022-04-01 华南理工大学 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中非理想信道下的鲁棒波束赋形设计方法
CN114726414A (zh) * 2022-03-04 2022-07-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联合传输波束优化的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CN115915362A (zh) * 2022-09-01 2023-04-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star-ris辅助的noma系统上行低功耗传输方法
CN116192217A (zh) * 2022-12-20 2023-05-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ris辅助miso蜂窝系统鲁棒波束赋形方法
CN117793927A (zh) * 2023-12-26 2024-03-29 重庆大学 Active-RIS辅助的多播组认知通信系统及其公平资源分配方法
CN117499962A (zh) * 2023-12-29 2024-02-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有源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通信的安全能效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NARESH等: "Joint optimal beam form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aid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ILEY》, 2 April 2024 (2024-04-02) *
余雪勇等: "RIS辅助下支持无线供能的无人机边缘计算网络的能效优化机制", 《物联网学报》, 30 April 2024 (2024-04-30) *
张敏;陆莹;何世文;黄永明;杨绿溪;: "多小区下行链路系统的资源效率最大化协同波束成形算法", 信号处理, no. 02, 25 February 2016 (2016-02-25) *
魏思悦等: "双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毫米波系统和速率最大化研究", 《电讯技术》, vol. 63, no. 8, 31 August 2023 (2023-08-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8083B (zh) 202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4190B (zh)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d2d通信吞吐量最大化的方法及装置
US8369791B2 (en) Multi-user beamforming with inter-cel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N110266352A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智能反射面相移矩阵自适应设计方法
CN113114343B (zh) 一种多波束卫星的高能效智能动态波束成形方法
CN107733490B (zh) 双向不可信中继网络中联合波束成形和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13691295B (zh) 一种基于irs的异构网络中干扰抑制方法
CN114286312A (zh) 一种基于可重构智能表面增强无人机通信的方法
CN113938183A (zh) 多波束卫星系统下基于非正交多址的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14828258B (zh) 一种智能反射面辅助认知无线电系统资源分配优化方法
Wang et al. Multipair two-way relay network with harvest-then-transmit users: Resolving pairwise uplink-downlink coupling
CN102892123B (zh) 多天线多用户中继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鲁棒波束成形方法
Xu et al. Weighted sum rate maximization in IRS-BackCom enabled downlink multi-cell MISO network
KR102072285B1 (ko) 대역 내 무선 백홀을 이용한 다계층 이종망의 상하향 링크 간섭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4617994A (zh) 一种基于水平和垂直联合优化的3d波束成形方法
CN112564755A (zh) 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波束设计方法
CN115173901A (zh) 基于irs辅助的miso无线携能通信系统的能效最大化方法
CN113852402B (zh) 一种irs辅助的noma-mimo大容量接入方法
CN114640379A (zh) 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阵元分组的波束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6033461B (zh) 一种基于star-ris辅助的共生无线电传输方法
CN118138083B (zh) 一种基于能效最大化的双ris辅助mu-mimo波束赋形方法及系统
CN114760642B (zh) 一种基于速率分割多址的智能工厂时延抖动控制方法
CN103297108A (zh) 一种多源多中继协作网络的上行波束成形方法
CN116208971A (zh) 有源ris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上行传输方法
Wu et al. Multi-Group Multicast Beamforming in LE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CN104821840A (zh) 一种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下行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