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36880A -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6880A
CN118136880A CN202410344931.7A CN202410344931A CN118136880A CN 118136880 A CN118136880 A CN 118136880A CN 202410344931 A CN202410344931 A CN 202410344931A CN 118136880 A CN118136880 A CN 11813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fuel cell
phase change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449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银科
郭栋梁
王进
姚博仁
张宇
蔚昕昕
刘强
刘洋
田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x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4103449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68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6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辅热模块,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电辅热器,通过电辅热器升温使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产热发电;冷却循环模块,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热管理模块,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散热器的启停,选择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相变储能器,设置在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相变储能器用于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本发明提出了燃料电池基于相变材料的保温,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应对极寒气候。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全球性挑战,零碳能源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紧迫的议题。零碳能源指的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源,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以及核能。近年来,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对这些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氢燃料电池能够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提供高效的能量输出,为极地地区的科研站等设施提供了清洁的能源。此外,氢燃料电池还具有长时间储能的特点,适合极地地区长时间的能源需求和储备。
然而,尽管在众多零碳能源技术中,氢燃料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低环境影响,被视为极地地区的理想能源解决方案。氢燃料电池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低温启动方面,这是阻碍氢燃料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若氢燃料电池在零度以下环境中启动,其内部反应产生的水会在催化层内结冰,这不仅会阻碍氧气的传输,导致电压急剧下降,还可能导致冷启动失败。此外,催化层内的结冰会使催化剂层与质子交换膜之间产生间隙,结冰和融化的循环可能会破坏催化层的微孔结构,并使颗粒粗化,这些都会永久性地损害电池的发电性能。
目前,现有技术中解决低温启动问题时利用加热的方式对其内部构件进行预热。但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会额外消耗大量能量,不利于氢燃料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长期应用。
所以,急需设计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低温启动辅热方法会额外消耗大量能量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低温启动辅热方法会额外消耗大量能量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设置在质子交换膜的周围,包括:
电辅热模块,包括电辅热器和供热电池,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所述电辅热器,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一侧,通过所述电辅热器升温使所述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所述第一作业状态为产热发电,所述电辅热模块还将所述第一作业状态生成的电能存储进所述供热电池中;
冷却循环模块,获取所述供热电池的存储电量,当其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后,所述燃料电池开始稳定工作,进入第二作业状态,并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所述冷却液储存于冷却罐内,所述冷却罐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下方;
热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散热器的启停,选择所述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相变储能器,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所述相变储能器用于根据所述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
停机监测模块,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判断是否启动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用于保留电量,保证燃料电池下次的启动。
优选的,所述质子交换膜设置为低温质子交换膜,所述低温质子交换膜的工作温度为50℃~90℃;所述相变储能器包括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5℃~60℃。
优选的,所述电辅热模块获取用于判断是否属于低温启动状态,所述电辅热模块获取冷却液的第一温度T1,且预设有环境温度权重y,当T1≤0℃时,识别所述燃料电池属于所述低温启动状态,所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R=T1×y;
其中,y是环境温度权重,代表不同温度作用下初始电量的变化系数,T1是第一温度;
所述电辅热模块还用于在达到所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之前使电辅热器持续辅热。
优选的,所述冷却循环模块实时获取所述供热电池的电量设为ΔR,ΔR与初始启动所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当ΔR<R时,判断需要持续储能,不进入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当ΔR≥R时,判断储能完毕,进入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热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冷却液的实时温度并记为第二温度T2,且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一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0℃-60℃,当0<T2<60℃时,开启循环泵,使散热器处于停机状态,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相变材料不储热,冷却液进行储热。
优选的,所述热管理模块的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还预设有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60℃-80℃,当60℃<T2<80℃时,使散热器处于停机状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达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开始储热,冷却液同时储热。
优选的,所述热管理模块还预设有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三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80℃-120℃,当80℃<T2<120℃时,当所述第二温时,启动散热器工作,并使冷却液温度在沸点以下。
优选的,所述停机监测模块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当所述停机实时温度大于4℃时,判断所述相变储能器在持续保温,并持续开启循环泵,使散热器处于停机状态,不启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停机监测模块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当所述停机实时温度小于等于4℃时,判断所述相变储能器的保温失效,启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关闭循环泵,并开启所述电辅热器保持停机实时温度在2℃~4℃,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停机热辅助,用于加热储能和保温。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电辅热器,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一侧,通过所述电辅热器升温使所述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所述第一作业状态为产热发电,所述电辅热模块还将所述第一作业状态生成的电能存储进所述供热电池中;
步骤S2:获取所述供热电池的存储电量,当其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后,所述燃料电池开始稳定工作,进入第二作业状态,并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所述冷却液储存于冷却罐内,所述冷却罐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下方;
步骤S3: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散热器的启停,选择所述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步骤S4: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所述相变储能器用于根据所述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
步骤S5: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判断是否启动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用于保留电量,保证燃料电池下次的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停机自动保温和续温的技术方案,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并为下次启动提供更快的恢复,有利于氢燃料电池应对极寒气候。其中冷却液起到了柔性温度传导的作用,而相变储能器有效的收集热量用于保温,其可以提供持久的保温效果,减少能量的浪费;同时设置有散热器避免在蓄热过程中温度过高,影响燃料电池运作,确保了热量的适当释放,使得燃料电池在安全范围内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功能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10、冷却罐;11、冷却液;12、电辅热器;13、质子交换膜;20、散热器;21、三通电磁阀;22、散热鳍片;30、双向循环泵;40、相变储能器;41、相变材料;50、主控板;60、保温材料;70、氢气输送通道;8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设置在质子交换膜13的周围,包括:
电辅热模块,包括电辅热器12和供热电池,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电辅热器12,电辅热器12位于质子交换膜13的一侧,通过电辅热器12升温使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第一作业状态为产热发电,电辅热模块还将第一作业状态生成的电能存储进供热电池中;
冷却循环模块,获取供热电池的存储电量,当其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后,燃料电池开始稳定工作,进入第二作业状态,并使用温度80传感器采集冷却液11的运行实时温度,冷却液11储存于冷却罐10内,冷却罐位于质子交换膜13的下方;
热管理模块,根据冷却液11的温度控制散热器20的启停,选择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相变储能器40,设置在质子交换膜13的另一侧,相变储能器40用于根据冷却液11的运行实时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
停机监测模块,当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冷却液11的停机实时温度,根据冷却液11的停机实时温度,判断是否启动第三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用于保留电量,保证燃料电池下次的启动。
具体而言,本申请的电辅热模块、冷却循环模块、热管理模块、相变储能器40、停机监测模块设置在主控板50上,用于实施热管理;保温材料60将燃料电池的各组件封装,保温材料60的导热系数为导热系数为0.025W/m·K以下,保温材料60优选为聚氨酯泡沫或气凝胶;氢气输送通道70位于质子交换膜13和冷却罐10之间,并且在燃料电池的多个位置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质子交换膜13设置为低温质子交换膜,低温质子交换膜的工作温度为50℃~90℃;相变储能器40包括相变材料41,相变材料41的相变温度为55℃~60℃。
具体而言,质子交换膜13选用低温质子交换膜,冷启动性能更好,低温质子交换膜的工作温度在50℃~90℃之间,冷却液11使用水,相变材料41采用高潜热值,相变温度为60℃左右的材料,优选为NaNO3-NaNO2-KNO2-LiNO3的储能密度749kJ/kg,相变点为50摄氏度,而冷却液11优选为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辅热模块获取用于判断是否属于低温启动状态,电辅热模块获取冷却液11的第一温度T1,且预设有环境温度权重y,当T1≤0℃时,识别燃料电池属于低温启动状态,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R=T1×y;
其中,y是环境温度权重,代表不同温度作用下初始电量的变化系数,T1是第一温度;
电辅热模块还用于在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之前使电辅热器12持续辅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循环模块实时获取供热电池的电量设为ΔR,ΔR与初始启动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当ΔR<R时,判断需要持续储能,不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当ΔR≥R时,判断储能完毕,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模块获取冷却液11的实时温度并记为第二温度T2,且热管理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一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0℃-60℃,当0<T2<60℃时,开启循环泵,使散热器20处于停机状态,第一工作模式下相变材料41不储热,冷却液11进行储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模块的热管理工作模式还预设有第二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60℃-80℃,当60℃<T2<80℃时,使散热器20处于停机状态,第二工作模式下达到相变材料41的相变温度,相变材料41开始储热,冷却液11同时储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热管理模块还预设有第三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三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80℃-120℃,当80℃<T2<120℃时,当第二温时,启动散热器20工作,并使冷却液11温度在沸点以下。
具体而言,循环泵优选为双向循环泵30,双向循环泵30设置在相变材料41的两侧的通道上,其通道与冷却罐10的两侧相连通,且一侧的通道上设置有散热器20,本实施例优选使用三通电磁阀21控制散热器20,散热器20的散热件优选为散热鳍片22,当散热鳍片22与三通电磁阀21不导通时,散热器20不工作,当散热鳍片22与三通电磁阀21导通时,散热器20开始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停机监测模块当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冷却液11的停机实时温度,当停机实时温度大于4℃时,判断相变储能器40在持续保温,并持续开启循环泵,使散热器20处于停机状态,不启动第三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停机监测模块当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冷却液11的停机实时温度,当停机实时温度小于等于4℃时,判断相变储能器40的保温失效,启动第三工作状态,关闭循环泵,并开启电辅热器12保持停机实时温度在2℃~4℃,第三工作状态为停机热辅助,用于加热储能和保温。
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电辅热器12,电辅热器12位于质子交换膜13的一侧,通过电辅热器12升温使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第一作业状态为产热发电,电辅热模块还将第一作业状态生成的电能存储进供热电池中;
步骤S2:获取供热电池的存储电量,当其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后,燃料电池开始稳定工作,进入第二作业状态,并使用温度80传感器采集冷却液11的运行实时温度,冷却液11储存于冷却罐10内,冷却罐位于质子交换膜13的下方;
步骤S3:根据冷却液11的温度控制散热器20的启停,选择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步骤S4:设置在质子交换膜13的另一侧,相变储能器40用于根据冷却液11的运行实时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
步骤S5:当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冷却液11的停机实时温度,根据冷却液11的停机实时温度,判断是否启动第三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用于保留电量,保证燃料电池下次的启动。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中,现假设环境温度为-40度,保温材料6060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6060的厚度为120mm,封装成一体后长宽高为1*1*0.5m,表面积为4m2;冷却液1111为水,水的重量为100千克,相变材料4141的质量为100千克,燃料电池的余热足以已经将冷却水的温度加热至80℃,相变材料4141已完成相变储热。
具体的,根据上述假设,在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大致计算整体从80℃降至0摄氏度所需时间为:从80摄氏度降至0摄氏度释放的总热量为124340kJ,每小时损失的热量约为360kJ,得出理想情况下保温时间为124340kJ/360kJ/h=345小时,即本申请的保温方案有效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综上所述,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停机自动保温和续温的技术方案,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并为下次启动提供更快的恢复,有利于氢燃料电池应对极寒气候。其中冷却液11起到了柔性温度传导的作用,而相变储能器40有效的收集热量用于保温,其可以提供持久的保温效果,减少能量的浪费;同时设置有散热器20避免在蓄热过程中温度过高,影响燃料电池运作,确保了热量的适当释放,使得燃料电池在安全范围内运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设置在质子交换膜的周围,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辅热模块,包括电辅热器和供热电池,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所述电辅热器,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一侧,通过所述电辅热器升温使所述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所述第一作业状态为产热发电,所述电辅热模块还将所述第一作业状态生成的电能存储进所述供热电池中;
冷却循环模块,获取所述供热电池的存储电量,当其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后,所述燃料电池开始稳定工作,进入第二作业状态,并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所述冷却液储存于冷却罐内,所述冷却罐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下方;
热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散热器的启停,选择所述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相变储能器,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所述相变储能器用于根据所述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
停机监测模块,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判断是否启动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用于保留电量,保证燃料电池下次的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设置为低温质子交换膜,所述低温质子交换膜的工作温度为50℃~90℃;所述相变储能器包括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55℃~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辅热模块获取用于判断是否属于低温启动状态,所述电辅热模块获取冷却液的第一温度T1,且预设有环境温度权重y,当T1≤0℃时,识别所述燃料电池属于所述低温启动状态,所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R=T1×y;
其中,y是环境温度权重,代表不同温度作用下初始电量的变化系数,T1是第一温度;
所述电辅热模块还用于在达到所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之前使电辅热器持续辅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模块实时获取所述供热电池的电量设为ΔR,ΔR与初始启动所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当ΔR<R时,判断需要持续储能,不进入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当ΔR≥R时,判断储能完毕,进入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获取所述冷却液的实时温度并记为第二温度T2,且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一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0℃-60℃,当0<T2<60℃时,开启循环泵,使散热器处于停机状态,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相变材料不储热,冷却液进行储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的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还预设有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60℃-80℃,当60℃<T2<80℃时,使散热器处于停机状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达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材料开始储热,冷却液同时储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还预设有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预设有第三工作模式的作业温度为80℃-120℃,当80℃<T2<120℃时,当所述第二温时,启动散热器工作,并使冷却液温度在沸点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监测模块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当所述停机实时温度大于4℃时,判断所述相变储能器在持续保温,并持续开启循环泵,使散热器处于停机状态,不启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机监测模块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当所述停机实时温度小于等于4℃时,判断所述相变储能器的保温失效,启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关闭循环泵,并开启所述电辅热器保持停机实时温度在2℃~4℃,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为停机热辅助,用于加热储能和保温。
10.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在燃料电池首次低温启动时,启动电辅热器,所述电辅热器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一侧,通过所述电辅热器升温使所述燃料电池开启第一作业状态,所述第一作业状态为产热发电,所述电辅热模块还将所述第一作业状态生成的电能存储进所述供热电池中;
步骤S2:获取所述供热电池的存储电量,当其达到初始启动电量的预设值R后,所述燃料电池开始稳定工作,进入第二作业状态,并使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所述冷却液储存于冷却罐内,所述冷却罐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的下方;
步骤S3:根据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散热器的启停,选择所述第二作业状态的热管理工作模式,每一所述热管理工作模式用于维护所述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
步骤S4:设置在所述质子交换膜的另一侧,所述相变储能器用于根据所述冷却液的运行实时温度进行相变储热或相变放热;
步骤S5:当所述燃料电池停止工作后,监测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根据所述冷却液的停机实时温度,判断是否启动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用于保留电量,保证燃料电池下次的启动。
CN202410344931.7A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81368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4931.7A CN118136880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44931.7A CN118136880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6880A true CN118136880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4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44931.7A Pending CN118136880A (zh) 2024-03-25 2024-03-25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68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6768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6955861B2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a fuel cell from freezing
CN110406429A (zh) 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高效低温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092225U (zh) 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燃料电池汽车
CN208411475U (zh) 一种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高效低温启动系统
CN110400945A (zh) 燃料电池余热回收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工作方法
US11462752B2 (en) Mobile fuel cell direct current fast charger and portable power supply thermal integration
CN113299946A (zh) 燃料电池停机工况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809353A (zh) 一种燃料电池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769144A (zh) 一种燃料电池低温启动的空气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71761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快速低温启动方法
CN118136880A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材料的燃料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JP5478981B2 (ja) 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発電システムの補助ユニット
Han et al. A review and prospect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of water-cooled PEMFC
CN113793952A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低温启动控制方法、装置
JP2005093117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JP4844797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暖機装置
JP2000324617A (ja) 移動体用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3690460A (zh) 燃料电池热电交换冷启动预热及废热能量回收系统及方法
JP2013015244A (ja) 配管凍結防止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凍結防止制御方法
JP2006040804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18099478B (zh) 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02075390A (ja) 燃料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CN117293359A (zh) 燃料电池低温启停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8940A (zh) 一种车辆、车载燃料电池保温方法、装置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