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28590B -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28590B
CN118128590B CN202410555405.5A CN202410555405A CN118128590B CN 118128590 B CN118128590 B CN 118128590B CN 202410555405 A CN202410555405 A CN 202410555405A CN 118128590 B CN118128590 B CN 118128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cylinder
rescue capsule
inner cavity
security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554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28590A (zh
Inventor
谢荧
王峰
谭立刚
马伟斌
王荣明
李慧
谢翠斌
黄海军
何浩铭
周雪峰
付巧玲
赵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Taixing Huachin Mfg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Taixing Huachin Mfg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Jiangsu Huache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Taixing Huachin Mfg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554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28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28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28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28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28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以及使用方法,包括:安防救生舱,安防救生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等距的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若干第一滑槽两两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安防救生舱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限位滑槽;第一导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的内腔上下两侧。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自动的不断移动位置以适应施工进度,无需人工搬运,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可以更及时地适应施工进度的变化,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并且减少了安全风险,同时,本装置能够减轻坍塌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冲击力,保护内部工作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用救生舱是一种专门为隧道施工过程中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设备,传统的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在使用时,需要不断移动位置以适应施工进度,然而,传统的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存在一些缺点;首先,传统的隧道施工用救生舱的移动需要进行人工搬运,这极大地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人员需要费力地将安防救生舱移动到新的位置,这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导致他们身体不适或受伤;其次,传统的隧道施工用救生舱没有设置缓震机构,如果隧道发生坍塌,坍塌的落石等会砸击安防救生舱,导致安防救生舱出现较大的波动和抖动,这会使内部工作人员摔倒或撞击,引发人员受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易引发人员受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包括:安防救生舱,安防救生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等距的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若干第一滑槽两两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安防救生舱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限位滑槽;第一导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的内腔上下两侧;第一弹簧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第一弹簧分别套接于若干第一导杆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两个第一弹簧的外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滑槽的内腔上下两侧;稳固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稳固机构均设置于安防救生舱的内腔;移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的左右两侧;储物箱设置于安防救生舱的内腔底端;限位滑块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限位滑槽的内腔顶端;舱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舱门的内侧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置于四个限位滑块的外侧。
优选的,为了支撑舱门,安防救生舱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套筒,套筒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套筒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的内腔左右两侧前后两端顶部,套筒的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移动槽;第三弹簧内嵌于套筒的内腔,第三弹簧的内端卡接于套筒的内腔内侧;第二支撑杆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套筒的内腔,第二支撑杆的外端延伸出套筒的内腔,舱门的底端和第二支撑杆的外壁顶端相接触,第三弹簧的外端卡接于第二支撑杆的内端;把手设置于第二支撑杆的底端,把手的底端可滑动的相适配延伸出移动槽的内腔外侧。
优选的,为了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冲击,稳固机构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分别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每组的两个第一滑槽的内腔中部,第一滑块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一导杆的外壁中部,两个第一弹簧的内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滑块的上下两侧;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的外侧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块的内侧上下两端,支撑架的内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导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滑槽的内腔前后两侧;第二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弹簧分别套接于两个第二导杆的外壁前后两侧,四个第二弹簧的外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第二滑槽的内腔前后两侧;第二滑块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第二滑槽的内腔中部,第二滑块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二导杆的外壁中部,四个第二弹簧的内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第二滑块的前后两侧;座椅的外侧设置于第二滑块的内侧。
优选的,为了将工作人员固定在座椅上,稳固机构还包括:第一绑带,第一绑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绑带分别设置于座椅的后侧底端和顶端;第二绑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绑带分别设置于座椅的前侧底端和顶端;第一卡扣设置于第一绑带的顶端;第二卡扣设置于第二绑带的顶端,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相匹配。
优选的,为了促使安防救生舱移动,移动机构包括:支撑块,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块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的左右两侧顶端;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的外壁中部分别可滑动的插接于支撑块的内腔;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柱的前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套孔,支撑杆的外壁可滑动的插接于套孔的内腔;第二液压缸的顶端设置于支撑柱的内腔顶端;限位杆的数量为八个,八个限位杆的顶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柱的底端四角;底柱的底端开设有收纳腔,收纳腔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底柱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限位孔,第二液压缸的底端设置于底柱的内腔底端,限位杆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限位孔的内腔。
优选的,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三液压缸,第三液压缸的后端设置于位于后侧的支撑柱的前侧中部,第三液压缸的前侧设置于支撑块的后侧,第三液压缸为收缩状态;第四液压缸的前端设置于位于前侧的支撑柱的后侧中部,第四液压缸的后端设置于支撑块的前侧,第四液压缸为伸展状态
优选的,为了减小底柱移动时的摩擦力,收纳腔的内腔中还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设置于收纳腔的内腔顶端;万向轮的顶端中部设置于第一液压缸的底端;第三滑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滑块分别设置于两个万向轮的左右两侧,第三滑块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第三滑槽的内腔顶端。
优选的,限位滑槽的内腔呈燕尾型,且限位滑块相适配插接于限位滑槽的内腔。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使用时,利用储物箱存放食物、饮用水和急救用品等物资,利用安防救生舱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防止隧道坍塌造成工作人员出现伤亡的情况。
2、本发明利用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之间的配合可以将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连接在一起,进而利用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可以将工作人员固定在座椅上,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一滑块之间的配合、第二弹簧和第二滑块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坐在座椅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减震,从而防止因隧道坍塌所产生的冲击力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3、本发明利用第二液压缸推动支撑柱向上移动,可以带动安防救生舱向上移动与地面分离,利用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液压缸之间的配合可以推动安防救生舱移动,利用第一液压缸可以将万向轮推动出收纳腔的内腔,利用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和万向轮之间的配合可以促使底柱移动,进而完成安防救生舱的移动。
4、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自动的不断移动位置以适应施工进度,无需人工搬运,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可以更及时地适应施工进度的变化,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并且减少了安全风险,同时,本装置能够减轻坍塌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冲击力,保护内部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为第三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底柱的主视剖面图。
图6为稳固机构的爆炸图。
图7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8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9为图2的C处放大图。
图10为图6的D处放大图。
图11为图6的E处放大图。
图12为图4的F处放大图。
图13为图4的G处放大图。
图中:1、安防救生舱;2、第一滑槽;3、第一导杆;4、第一弹簧;5、限位滑槽;6、稳固机构;61、第一滑块;62、支撑架;63、第二滑槽;64、第二导杆;65、第二弹簧;66、第二滑块;67、座椅;68、第一绑带;69、第二绑带;610、第一卡扣;611、第二卡扣;7、移动机构;71、底柱;72、收纳腔;73、第三滑槽;74、第一液压缸;75、万向轮;76、第三滑块;77、第二液压缸;78、支撑柱;79、套孔;710、支撑杆;711、第三液压缸;712、第四液压缸;713、支撑块;714、限位杆;715、限位孔;8、套筒;9、移动槽;10、第三弹簧;11、第二支撑杆;12、把手;13、储物箱;14、舱门;15、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技术方案,包括:安防救生舱1、第一滑槽2、第一导杆3、第一弹簧4、限位滑槽5、稳固机构6、移动机构7、套筒8、移动槽9、第三弹簧10、第二支撑杆11、把手12、储物箱13、舱门14和限位滑块15,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等距的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2,若干第一滑槽2两两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安防救生舱1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限位滑槽5,安防救生舱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安防救生舱内置有氧气生成系统、空气再生系统和GPS等,限位滑槽5的内腔呈燕尾型,且限位滑块15相适配插接于限位滑槽5的内腔,可以防止限位滑块15脱离限位滑槽5的内腔,第一导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2的内腔上下两侧,第一弹簧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第一弹簧4分别套接于若干第一导杆3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两个第一弹簧4的外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滑槽2的内腔上下两侧,第一弹簧4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一弹簧4在此用于对座椅67进行减震,稳固机构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稳固机构6均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稳固机构6用于减少隧道坍塌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冲击,移动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动机构7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左右两侧,移动机构7用于促使安防救生舱1移动,储物箱13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底端,储物箱13用于存放食物、饮用水和急救用品等物资,限位滑块15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限位滑槽5的内腔顶端,限位滑块15和限位滑槽5之间配合可以将舱门14和安防救生舱1固定在一起,舱门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舱门14的内侧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置于四个限位滑块15的外侧,套筒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套筒8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左右两侧前后两端顶部,套筒8的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移动槽9,第三弹簧10内嵌于套筒8的内腔,第三弹簧10的内端卡接于套筒8的内腔内侧,第三弹簧10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三弹簧10在此用于推动第二支撑杆11向外侧移动,第二支撑杆1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套筒8的内腔,第二支撑杆11的外端延伸出套筒8的内腔,舱门14的底端和第二支撑杆11的外壁顶端相接触,第三弹簧10的外端卡接于第二支撑杆11的内端,第二支撑杆11用于支撑舱门14,把手12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1的底端,把手12的底端可滑动的相适配延伸出移动槽9的内腔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稳固机构6包括:第一滑块61、支撑架62、第二滑槽63、第二导杆64、第二弹簧65、第二滑块66、座椅67、第一绑带68、第二绑带69、第一卡扣610和第二卡扣611,第一滑块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61分别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每组的两个第一滑槽2的内腔中部,第一滑块61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一导杆3的外壁中部,两个第一弹簧4的内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滑块61的上下两侧,支撑架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架62的外侧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块61的内侧上下两端,支撑架62的内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63,第二导杆6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滑槽63的内腔前后两侧,第二弹簧6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弹簧65分别套接于两个第二导杆64的外壁前后两侧,四个第二弹簧65的外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第二滑槽63的内腔前后两侧,第二弹簧65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外力去除后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二弹簧65在此用于对座椅67进行减震,第二滑块66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第二滑槽63的内腔中部,第二滑块66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二导杆64的外壁中部,四个第二弹簧65的内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第二滑块66的前后两侧,座椅67的外侧设置于第二滑块66的内侧,座椅67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第一绑带6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绑带68分别设置于座椅67的后侧底端和顶端,第二绑带6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绑带69分别设置于座椅67的前侧底端和顶端,第一绑带68和第二绑带69之间配合可以将工作人员固定在座椅67上,第一卡扣610设置于第一绑带68的顶端,第二卡扣611设置于第二绑带69的顶端,第一卡扣610和第二卡扣611相匹配,第一卡扣610和第二卡扣611配合可以将第一绑带68和第二绑带69固定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移动机构7包括:底柱71、收纳腔72、第三滑槽73、第一液压缸74、万向轮75、第三滑块76、第二液压缸77、支撑柱78、套孔79、支撑杆710、第三液压缸711、第四液压缸712、支撑块713、限位杆714和限位孔715,支撑块7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块713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左右两侧顶端,支撑杆7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710的外壁中部分别可滑动的插接于支撑块713的内腔,支撑杆710用于支撑安防救生舱1上升,支撑柱7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柱78的前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套孔79,支撑杆710的外壁可滑动的插接于套孔79的内腔,第二液压缸77的顶端设置于支撑柱78的内腔顶端,第二液压缸77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第二液压缸77在此用于调节支撑柱78和底柱71之间的距离,限位杆71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限位杆714的顶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柱78的底端四角,底柱71的底端开设有收纳腔72,收纳腔7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73,底柱71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限位孔715,第二液压缸77的底端设置于底柱71的内腔底端,限位杆714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限位孔715的内腔,第三液压缸711的后端设置于位于后侧的支撑柱78的前侧中部,第三液压缸711的前侧设置于支撑块713的后侧,第三液压缸711为收缩状态,第三液压缸7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第三液压缸711在此用于推动安防救生舱1移动,并拉动位于后侧的底柱71移动,第四液压缸712的前端设置于位于前侧的支撑柱78的后侧中部,第四液压缸712的后端设置于支撑块713的前侧,第四液压缸712为伸展状态,第四液压缸71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第四液压缸712在此用于推动位于前侧的底柱71移动,并拉动支撑杆710移动,第一液压缸74设置于收纳腔72的内腔顶端,第一液压缸74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第一液压缸74在此用于推动万向轮75移动出收纳腔72的内腔,万向轮75的顶端中部设置于第一液压缸74的底端,万向轮75为现有技术,万向轮75在此用于减少底柱71移动时的摩擦力,第三滑块7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滑块76分别设置于两个万向轮75的左右两侧,第三滑块76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第三滑槽73的内腔顶端,第三滑块76和第三滑槽73配合可以对万向轮75进行限位。
工作原理,步骤一、使用时,将食物、饮用水和急救用品等物资放入到储物箱13中,之后将本装置搬运至适宜位置,随着工作人员对隧道的挖掘,而需要将本装置进行移动时,首先启动第二液压缸77,利用第二液压缸77推动支撑柱78通过支撑杆710带动支撑块713向上移动,从而利用支撑块713能够带动安防救生舱1向上移动,直至安防救生舱1移动至适宜高度,同时启动第三液压缸711和第四液压缸712,利用第三液压缸711伸展推动支撑块713向前移动,同时第四液压缸712收缩拉动支撑块713向前移动,进而利用支撑块713能够带动安防救生舱1向前移动,直至移动至适宜位置,启动第二液压缸77通过带动支撑柱78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安防救生舱1向下移动,直至安防救生舱1的底端于地面接触;步骤二、启动第一液压缸74,利用第一液压缸74推动底柱71向上移动,进而促使安防救生舱1向上移动,同时启动第二液压缸77拉进支撑柱78和底柱71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安防救生舱1始终与地面接触,直至将万向轮75从收纳腔72的内腔中移动出,由于此时第三液压缸711呈伸展状态,第四液压缸712呈收缩状态,启动第三液压缸711,促使第三液压缸711收缩,进而利用第三液压缸711能够拉动位于后侧的支撑柱78带动底柱71向前移动,进而位于后侧的支撑柱78沿着支撑杆710的外壁向前滑动,直至第三液压缸711恢复至初始位置,启动第四液压缸712,促使第四液压缸712伸展,进而利用第四液压缸712能够推动位于前侧的支撑柱78带动底柱71向前移动,进而利用位于前侧的支撑柱78带动支撑杆710向前移动,直至第四液压缸712恢复至初始位置,启动第一液压缸74拉动底柱71向下移动的同时,启动第二液压缸77推动支撑柱78向上移动,进而保证安防救生舱1的底端始终与地面接触,直至万向轮75完全移动进收纳腔72的内腔中,进而即可完成本装置的移动;步骤三、当不幸发生隧道坍塌的事件时,工作人员可从安防救生舱1的前侧或者后侧进入到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中,待人员全部进入后,同时向内侧拉动把手12带动第二支撑杆11向内侧移动,并挤压第三弹簧10发生弹性形变,直至第二支撑杆11和舱门14分离,在舱门14的重力作用下能够落下从而将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封闭,工作人员坐在座椅67上,利用第一卡扣610和第二卡扣611之间的配合将第一绑带68和第二绑带69连接,能够用于将工作人员和座椅67固定在一起,当隧道坍塌而造成安防救生舱1发生抖动时,利用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65之间的配合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缓震,从而防止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综上所述,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可以自动的不断移动位置以适应施工进度,无需人工搬运,从而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可以更及时地适应施工进度的变化,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并且减少了安全风险,同时,本装置能够减轻坍塌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冲击力,保护内部工作人员的安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防救生舱(1),所述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前后方向等距的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第一滑槽(2),若干所述第一滑槽(2)两两为一组,分为若干组,所述安防救生舱(1)的前后两侧左右两端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限位滑槽(5);
第一导杆(3),所述第一导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2)的内腔上下两侧;
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弹簧(4)分别套接于若干第一导杆(3)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两个第一弹簧(4)的外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滑槽(2)的内腔上下两侧;
稳固机构(6),所述稳固机构(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稳固机构(6)均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
移动机构(7),所述移动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移动机构(7)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左右两侧;
储物箱(13),所述储物箱(13)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底端;
限位滑块(15),所述限位滑块(15)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限位滑槽(5)的内腔顶端;
舱门(14),所述舱门(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舱门(14)的内侧左右两端底部分别设置于四个限位滑块(15)的外侧;
所述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中还设置有:
套筒(8),所述套筒(8)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套筒(8)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左右两侧前后两端顶部,所述套筒(8)的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移动槽(9);
第三弹簧(10),所述第三弹簧(10)内嵌于套筒(8)的内腔,所述第三弹簧(10)的内端卡接于套筒(8)的内腔内侧;
第二支撑杆(11),所述第二支撑杆(11)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套筒(8)的内腔,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外端延伸出套筒(8)的内腔,所述舱门(14)的底端和第二支撑杆(11)的外壁顶端相接触,所述第三弹簧(10)的外端卡接于第二支撑杆(11)的内端;
把手(12),所述把手(12)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1)的底端,所述把手(12)的底端可滑动的相适配延伸出移动槽(9)的内腔外侧;
所述稳固机构(6)包括:
第一滑块(61),所述第一滑块(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61)分别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每组的两个第一滑槽(2)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一滑块(61)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一导杆(3)的外壁中部,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的内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滑块(61)的上下两侧;
支撑架(62),所述支撑架(6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62)的外侧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滑块(61)的内侧上下两端,所述支撑架(62)的内侧沿前后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63);
第二导杆(64),所述第二导杆(6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滑槽(63)的内腔前后两侧;
第二弹簧(65),所述第二弹簧(6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弹簧(65)分别套接于两个第二导杆(64)的外壁前后两侧,四个所述第二弹簧(65)的外端分别卡接于两个第二滑槽(63)的内腔前后两侧;
第二滑块(66),所述第二滑块(66)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第二滑槽(63)的内腔中部,所述第二滑块(66)可滑动的套接于第二导杆(64)的外壁中部,四个所述第二弹簧(65)的内端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66)的前后两侧;
座椅(67),所述座椅(67)的外侧设置于第二滑块(66)的内侧;
第一绑带(68),所述第一绑带(6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绑带(68)分别设置于座椅(67)的后侧底端和顶端;
第二绑带(69),所述第二绑带(6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绑带(69)分别设置于座椅(67)的前侧底端和顶端;
第一卡扣(610),所述第一卡扣(610)设置于第一绑带(68)的顶端;
第二卡扣(611),所述第二卡扣(611)设置于第二绑带(69)的顶端,所述第一卡扣(610)和第二卡扣(611)相匹配;
支撑块(713),所述支撑块(7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713)分别设置于安防救生舱(1)的左右两侧顶端;
支撑杆(710),所述支撑杆(7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710)的外壁中部分别可滑动的插接于支撑块(713)的内腔;
支撑柱(78),所述支撑柱(7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78)的前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套孔(79),所述支撑杆(710)的外壁可滑动的插接于套孔(79)的内腔;
第二液压缸(77),所述第二液压缸(77)的顶端设置于支撑柱(78)的内腔顶端;
限位杆(714),所述限位杆(71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限位杆(714)的顶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支撑柱(78)的底端四角;
底柱(71),所述底柱(71)的底端开设有收纳腔(72),所述收纳腔(7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沿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三滑槽(73),所述底柱(71)的顶端四角均开设有限位孔(715),所述第二液压缸(77)的底端设置于底柱(71)的内腔底端,所述限位杆(714)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限位孔(715)的内腔;
第三液压缸(711),所述第三液压缸(711)的后端设置于位于后侧的支撑柱(78)的前侧中部,所述第三液压缸(711)的前侧设置于支撑块(713)的后侧,所述第三液压缸(711)为收缩状态;
第四液压缸(712),所述第四液压缸(712)的前端设置于位于前侧的支撑柱(78)的后侧中部,所述第四液压缸(712)的后端设置于支撑块(713)的前侧,所述第四液压缸(712)为伸展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7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
第一液压缸(74),所述第一液压缸(74)设置于收纳腔(72)的内腔顶端;
万向轮(75),所述万向轮(75)的顶端中部设置于第一液压缸(74)的底端;
第三滑块(76),所述第三滑块(7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三滑块(76)分别设置于两个万向轮(7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滑块(76)可滑动的相适配插接于第三滑槽(73)的内腔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5)的内腔呈燕尾型,且限位滑块(15)相适配插接于限位滑槽(5)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随着工作人员对隧道的挖掘,需要移动时,首先启动第二液压缸(77),利用第二液压缸(77)推动支撑柱(78)通过支撑杆(710)带动支撑块(713)向上移动,从而利用支撑块(713)能够带动安防救生舱(1)向上移动,直至安防救生舱(1)移动至适宜高度,同时启动第三液压缸(711)和第四液压缸(712),利用第三液压缸(711)伸展推动支撑块(713)向前移动,同时第四液压缸(712)收缩拉动支撑块(713)向前移动,进而利用支撑块(713)能够带动安防救生舱(1)向前移动,直至移动至适宜位置,启动第二液压缸(77)通过带动支撑柱(78)向下移动,从而能够带动安防救生舱(1)向下移动,直至安防救生舱(1)的底端于地面接触;
步骤二、启动第一液压缸(74),利用第一液压缸(74)推动底柱(71)向上移动,进而促使安防救生舱(1)向上移动,同时启动第二液压缸(77)拉进支撑柱(78)和底柱(71)之间的距离,进而保证安防救生舱(1)始终与地面接触,直至将万向轮(75)从收纳腔(72)的内腔中移动出,由于此时第三液压缸(711)呈伸展状态,第四液压缸(712)呈收缩状态,启动第三液压缸(711),促使第三液压缸(711)收缩,进而利用第三液压缸(711)能够拉动位于后侧的支撑柱(78)带动底柱(71)向前移动,进而位于后侧的支撑柱(78)沿着支撑杆(710)的外壁向前滑动,直至第三液压缸(711)恢复至初始位置,启动第四液压缸(712),促使第四液压缸(712)伸展,进而利用第四液压缸(712)能够推动位于前侧的支撑柱(78)带动底柱(71)向前移动,进而利用位于前侧的支撑柱(78)带动支撑杆(710)向前移动,直至第四液压缸(712)恢复至初始位置,启动第一液压缸(74)拉动底柱(71)向下移动的同时,启动第二液压缸(77)推动支撑柱(78)向上移动,进而保证安防救生舱(1)的底端始终与地面接触,直至万向轮(75)完全移动进收纳腔(72)的内腔中,进而完成移动;
步骤三、当发生隧道坍塌的事件时,工作人员从安防救生舱(1)的前侧或者后侧进入到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中,待人员全部进入后,同时向内侧拉动把手(12)带动第二支撑杆(11)向内侧移动,并挤压第三弹簧(10)发生弹性形变,直至第二支撑杆(11)和舱门(14)分离,在舱门(14)的重力作用下能够落下从而将安防救生舱(1)的内腔封闭,工作人员坐在座椅(67)上,利用第一卡扣(610)和第二卡扣(611)之间的配合将第一绑带(68)和第二绑带(69)连接,能够用于将工作人员和座椅(67)固定在一起,当隧道坍塌而造成安防救生舱(1)发生抖动时,利用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65)之间的配合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缓震,从而防止造成工作人员受伤。
CN202410555405.5A 2024-05-07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8128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5405.5A CN118128590B (zh) 2024-05-07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5405.5A CN118128590B (zh) 2024-05-07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28590A CN118128590A (zh) 2024-06-04
CN118128590B true CN118128590B (zh) 2024-07-12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89237U (zh) * 2016-05-27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8099708A (zh) * 2017-12-18 2018-06-01 董秀玲 一种多功能拖拉机座椅
CN208232879U (zh) * 2018-05-07 2018-12-1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一种用于农机驾驶舱座椅的减震装置
CN115303630A (zh) * 2022-09-06 2022-11-08 徐州景云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铣刨鼓生产用包装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689237U (zh) * 2016-05-27 2016-11-16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救生系统
CN108099708A (zh) * 2017-12-18 2018-06-01 董秀玲 一种多功能拖拉机座椅
CN208232879U (zh) * 2018-05-07 2018-12-14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一种用于农机驾驶舱座椅的减震装置
CN115303630A (zh) * 2022-09-06 2022-11-08 徐州景云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铣刨鼓生产用包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043983A2 (de) Krankentrage
CN118128590B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US9894840B2 (en) Self-propelled tree fruit picking machine
CN109568878A (zh) 一种防杠铃掉落的举重辅助架
CN118128590A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救生舱及使用方法
CN111573482A (zh) 一种避免摇晃稳定性高的高楼建筑施工用保护装置
DE8125289U1 (de) Krankentrage mit Sicherheitsgurt-System
DE2229261A1 (de) Sicherheitsanordnung fuer kraftfahrzeuginsassen
CN110282036B (zh) 一种组合式搜救机器人
CN214144826U (zh) 一种深基坑开挖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2641058A (zh) 儿童学步车
CN210103225U (zh) 一种多金属矿的罐笼提升防坠保护装置
US4130091A (en) Animal walker
CN202619061U (zh) 儿童学步车
CN109077702A (zh) 一种视力检查辅助装置
KR100794932B1 (ko) 승강장 안전도피 계단장치
CN210882012U (zh) 一种用于公交车的防乘客摔倒装置
CN114505998A (zh) 一种可调节的门体发泡模具设备
CN113081506A (zh) 一种消防救援变形担架
CN206924116U (zh) 一种骨科脊柱用具存储装置
DE10045732C2 (de) Vorrichtung zur maschinellen kontinuierlichen Ernte von Früchten, vorzugsweise von Tafel-Kernobst
CN218908664U (zh) 快速掘进用带式输送机
DE2442044A1 (de) Kindersitz und vorrichtung zu seiner aufhaengung und befestigung, insbesondere sicherheitssitz in sich schnell bewegenden befoerderungsmitteln, vornehmlich kraftfahrzeugen
CN110043052A (zh) 一种建筑模板搬运装置
CN214776195U (zh) 一种车厢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