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25195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25195A
CN118125195A CN202410476785.3A CN202410476785A CN118125195A CN 118125195 A CN118125195 A CN 118125195A CN 202410476785 A CN202410476785 A CN 202410476785A CN 118125195 A CN118125195 A CN 118125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sheet
linear
path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767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矶田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125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25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输送装置具备供给托盘、壳体和直线路径排出托盘。所述供给托盘用于供给片材。所述壳体具有:直线输送路径,用于直线地输送所述片材;折回输送路径,用于从所述直线输送路径分支并折回输送所述片材;以及图像读取部,用于读取利用所述直线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图像。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具有:第一托盘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以及第二托盘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盘部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可切换为所述第一托盘部以及所述第二托盘部形成所述片材的接收面的打开状态、和所述第一托盘部以及所述第二托盘部部分地覆盖所述壳体的关闭状态。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输送装置,已知能够利用直线路径排出片材的输送装置。为了利用直线路径排出片材,该输送装置具备直线输送路径。
发明内容
上述输送装置具备直线路径排出托盘,该直线路径排出托盘用于接收利用直线路径被排出的片材。直线路径排出托盘为了接收被排出的片材,需要超过片材的面积。因此,这样的输送装置即使能够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也在物理上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的输送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输送装置具备:供给托盘,用于供给片材;壳体,用于从所述供给托盘被供给所述片材;以及直线路径排出托盘,用于从所述供给托盘以及所述壳体利用直线路径被排出所述片材,所述壳体具有:直线输送路径,用于直线地输送所述片材;折回输送路径,用于从所述直线输送路径分支并折回输送所述片材;以及图像读取部,用于读取利用所述直线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图像,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具有:第一托盘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以及第二托盘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盘部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可切换为所述第一托盘部以及所述第二托盘部形成所述片材的接收面的打开状态、和所述第一托盘部以及所述第二托盘部部分地覆盖所述壳体的关闭状态。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且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输送装置的打开状态下的纵剖视图。
图3是输送装置的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输送装置的关闭状态下的纵剖视图。
图5是说明直线路径排出托盘与壳体卡合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放大剖视图。
图6是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设为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7是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从打开状态稍微关闭的纵剖视图。
图8是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设为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是示出检测直线路径排出托盘的关闭状态的结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说明分支引导部的附近的放大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重复说明。另外,在以下记载的说明中,即使存在表示特定的位置和方向的术语被使用的情况,这些术语也是为了便于容易理解实施方式的内容而被使用的,与实际被实施时的方向无关。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100的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输送装置100的打开状态下的纵剖视图。
图3是输送装置100的关闭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是输送装置100的关闭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100具备供给托盘1、壳体2和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供给托盘1供给片材S。壳体2从供给托盘1被供给片材S。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从供给托盘1以及壳体2利用直线路径被排出片材S。
如图2所示,壳体2具有直线输送路径11、折回输送路径21和图像读取部13。直线输送路径11直线地输送片材S。折回输送路径21从直线输送路径11分支。折回输送路径21折回输送片材S。图像读取部13读取利用直线输送路径11被输送的片材S的图像。
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具有第一托盘部31和第二托盘部32。第一托盘部31相对于壳体2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托盘部32相对于第一托盘部31可转动地设置。
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还可以具有长形用托盘34。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具有长形用托盘34的例子。长形用托盘34在第二托盘部32中设置在与第一托盘部31相反的一侧。长形用托盘34被设为从第二托盘部32的内部可放入取出。长形用托盘34从第二托盘部32被拉出所需的长度。
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能够切换为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打开状态是第一托盘部31以及第二托盘部32形成片材S的接收面的状态。如图3以及图4所示,关闭状态是第一托盘部31以及第二托盘部32部分地覆盖壳体2的状态。
因此,在打开状态下,能够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S。在不进行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S的情况下,通过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设为关闭状态,能够使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不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输送装置100能够通过直线路径排出片材S,且在不进行片材S的排出时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第一托盘部31以及第二托盘部32形成的片材S的接收面优选为平坦的面。片材S的接收面不限于平坦的面,也可以是弯曲的面,只要是第一托盘部31以及第二托盘部32能够接收片材S的面即可。
以下,参照图2,对输送装置10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将片材S的输送中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分别称为“上游侧”以及“下游侧”。
如图2所示,壳体2还具有分离供给部10、直线路径输送辊组12、分支引导部14、排出辊17、折回路径输送辊组22和排出部23。
分离供给部10设置在直线输送路径11的上游侧的端部。分离供给部10从被放置在供给托盘1上的片材S的摞中将片材S一张一张地分离并供给到下游侧。
直线路径输送辊组12是设置在直线输送路径11上的辊组。直线路径输送辊组12通过各自的旋转,输送直线输送路径11的片材S。
分支引导部14设置在从直线输送路径11向折回输送路径21分支的部分。分支引导部14将位于上游侧的直线输送路径11的片材S从分支的部分直接朝向下游侧的直线输送路径11引导,或朝向折回输送路径21引导。
排出辊17是设置在比分支引导部14更靠下游侧的直线输送路径11上的辊。排出辊17通过旋转,将片材S输送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
折回路径输送辊组22是设置在折回输送路径21上的辊组。折回路径输送辊组22通过各自的旋转,输送折回输送路径21的片材S。
排出部23位于供给托盘1的下方。在排出部23中,利用折回输送路径21被输送的片材S被排出。
直线输送路径11与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上游侧相邻。因此,从直线输送路径11的上游侧被输送到下游侧的片材S利用直线路径被排出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
折回输送路径21的下端部分地从壳体2露出。折回输送路径21的部分地露出的下端面向另外的图像读取装置(未图示)的接触玻璃。因此,被输送到折回输送路径21的片材S在通过折回输送路径21的部分地露出的下端时,被另外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
除了另外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外,片材S也被壳体2的图像读取部13读取。图像读取部13位于比分支引导部14更靠上游侧的直线输送路径11。因此,在片材S仅利用直线输送路径11被输送的情况下,即不被另外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情况下,片材S也被图像读取部13读取。
以下,参照图5,对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与壳体2卡合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说明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与壳体2卡合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放大剖视图。
如图5所示,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还具有卡合部50。卡合部50在上述关闭状态时,使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与壳体2卡合。
因此,通过卡合部50,使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关闭状态稳定。在不使用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进行片材排出时,通过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设为关闭状态,能够实现输送装置100的空间节省。
在壳体2上,形成有容纳空间24和被卡合孔26。容纳空间24容纳关闭状态的第二托盘部32。被卡合孔26是形成在壳体2的面向容纳空间24的侧面(后述的内侧面25)上的孔。
卡合部50设置在第二托盘部32上。卡合部50具有突起51和螺旋弹簧52。突起51在第二托盘部32被容纳在容纳空间24中的状态下,朝向被卡合孔26。螺旋弹簧52将突起51向离开第二托盘部32的方向按压。在第二托盘部32相对于壳体2转动直到从其上方被容纳在容纳空间24中时(关闭状态),第二托盘部32的突起51部分在被卡合孔26的位置处被螺旋弹簧52朝向位于侧方的被卡合孔26按压。由此,当突起51进入被卡合孔26时,突起51在通过螺旋弹簧52的按压下,被保持在进入被卡合孔26的状态。由此,卡合部50与壳体2卡合。
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在第二托盘部32上具有把手33。用户通过抓住把手33,并使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从打开状态的姿态转动到关闭状态的姿态,能够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从打开状态平滑地切换到关闭状态。因此,输送装置100由于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从打开状态平滑地切换到关闭状态,因此能够顺利地实现节省空间。
以下,参照图6至图8,对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设为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7是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从打开状态稍微关闭的纵剖视图。图8是将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设为关闭状态的纵剖视图。
如图6至图8所示,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还具有转动限制部60。转动限制部60将第二托盘部32的转动在离开壳体2的方向上限制为到打开状态的姿态为止的转动,在接近壳体2的方向上限制为到关闭状态的姿态为止的转动。
因此,通过转动限制部60,第二托盘部32不会比打开状态更加打开,且第二托盘部32不会比关闭状态更加关闭。其结果是,输送装置100由于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从打开状态平滑地切换到关闭状态,因此能够顺利地实现节省空间。
如图6至图8所示,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除了具有第一托盘部31以及第二托盘部32以外,还具有第一支点部41、第二支点部42和支柱70。
第一支点部41将壳体2和第一托盘部31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支点部41配置成,使得关闭状态的第一托盘部31与壳体2的下游侧的侧面齐平。
打开状态下的第一托盘部31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是在关闭状态时第二托盘部32的上部与壳体2的上表面齐平的长度。第一托盘部31还在下游侧的端部具有关闭方向限制肋61以及打开方向限制肋62作为转动限制部60。
关闭方向限制肋61通过与关闭状态的第二托盘部32抵接,限制第二托盘部32向比关闭状态更接近壳体2的方向转动,并将第二托盘部32保持在关闭状态的姿态。在关闭状态下,例如,第一托盘部31与第二托盘部32形成的角度为90°。关闭方向限制肋61限制第一托盘部31与第二托盘部32形成的角度小于90°。
打开方向限制肋62通过与打开状态的第二托盘部32抵接,限制第二托盘部32向比打开状态更远离壳体2的方向转动,并将第二托盘部32保持在打开状态的姿态。在打开状态下,例如,第一托盘部31与第二托盘部32形成的角度为180°。打开方向限制肋62限制第一托盘部31与第二托盘部32形成的角度超过180°。
第二支点部42将第一托盘部31和第二托盘部32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点部42配置在,关闭状态的第二托盘部32能够采取可成为容纳在容纳空间24中的姿态的位置。
支柱70具有基座71、臂72和滑动部件73。基座71安装在第一托盘部31是。臂72具有一端以及另一端。臂72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基座71上。臂72的另一端设置滑动部件73。滑动部件73利用形成在壳体2上的滑动槽28滑动自如。第一支点部41设置在基座71上。
以下,参照图9,对检测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关闭状态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9是示出检测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关闭状态的结构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壳体2还具有内侧面25和内上表面27。内侧面25以及内上表面27形成容纳空间24。在内侧面25,形成被卡合孔26以及滑动槽28。滑动槽28从上游侧沿着下游侧的方向延伸。
滑动槽28具有一端以及另一端。滑动槽28的一端是下游侧的端。滑动槽28的一端与打开状态下的滑动部件73的位置一致。滑动部件73在滑动槽28内滑动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滑动槽28上。在打开状态时,如图9所示,滑动部件73的端部移动到滑动槽28的上述一端,并被限制在滑动槽28的一端。因此,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被保持在打开状态的状态,不会向进一步远离壳体2的方向转动。滑动槽28的另一端是上游侧的端。滑动槽28的另一端位于比关闭状态下的滑动部件73的位置更靠上游侧。
输送装置100还具备检测关闭状态的检测部80。输送装置100通过检测部80检测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关闭状态。
检测部80具有检测肋83和检测体82。检测肋83在不妨碍利用直线路径被排出的片材S的位置处设置在第一托盘部31上。检测体82位于内上表面27与直线输送路径11之间。因此,检测体82设置于在壳体2中设置在该位置的孔85的内部。孔85在供关闭状态的第一托盘部31的检测肋83插入的位置,设置在壳体2中。由此,在关闭状态下,检测肋83被插入孔85中,在关闭状态以外,插入被解除。检测体82例如是光传感器,具备发光部和受光部。发光部配设在孔85内的一侧壁,受光部配设在位于与该一侧壁对置的位置的另一侧壁。在检测肋83未被插入孔85中的状态下,受光部接收从发光部被发出的光,当检测肋83被插入孔85中而介于受光部与发光部之间,检测肋83遮蔽了从发光部被发出的光时,受光部不接收从发光部被发出的光。在受光部接收从发光部被发出的光时,检测部80将表示打开状态的打开信号输出到输送装置100的后述的控制部29,在受光部未接收从发光部被发出的光时,检测部80将表示关闭状态的关闭信号输出到控制部29。由此,输送装置100能够稳定地检测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的关闭状态。
以下,参照图10,对分支引导部14的控制进行详细说明。图10是说明分支引导部14的附近的放大纵剖视图。
壳体2具有分支引导部14。分支引导部14设置在从直线输送路径11向折回输送路径21分支的部分。分支引导部14将位于上游侧的直线输送路径11的片材S从分支的部分直接向下游侧的直线输送路径11引导,或向折回输送路径21引导。
壳体2还具有控制部29。控制部29包括处理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专用的硬件电路而构成。处理器例如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等。控制部29通过存储在ROM等中的控制程序而动作。
控制部29执行将分支引导部14引导的目的地切换为直线输送路径11或折回输送路径21的控制。控制部29在检测部80未检测到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使得分支引导部14将片材S引导到直线输送路径11。
因此,在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不是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分支引导部14进行引导,使得仅利用直线输送路径11输送片材S。其结果是,在直线路径排出托盘3为能够利用直线路径排出片材S的状态的情况下,壳体2也能够自动地设为能够利用直线路径排出片材S的状态。
以下,参照图10,对分支引导部1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分支引导部14具有旋转引导板15和螺线管16。旋转引导板15通过旋转,能够切换为将片材S引导到折回输送路径21的姿态和将片材S引导到直线输送路径11的姿态。旋转引导板15在将片材S引导到折回输送路径21的姿态下,堵塞直线输送路径11。旋转引导板15在将片材S引导到直线输送路径11的姿态下,堵塞折回输送路径21。螺线管16依照来自控制部29的控制信号被驱动。螺线管16供给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等被转换为旋转驱动力并被传递到旋转引导板15,由此,使旋转引导板15旋转。
在旋转引导板15将片材S引导到折回输送路径21的姿态的情况下,输送装置100以将片材S从直线输送路径11输送至折回输送路径21的模式(以下,称为折回输送模式)动作。在旋转引导板15将片材S引导到直线输送路径11的姿态的情况下,输送装置100以仅利用直线输送路径11输送片材S的模式(以下,称为直线路径模式)动作。
在检测部80检测到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29将设为折回输送模式的控制信号输送到螺线管16。接收到设为折回输送模式的控制信号之后,螺线管16被驱动为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使旋转引导板15沿旋转引导板15成为将片材S引导到折回输送路径21的姿态的方向旋转。通过利用该驱动力的旋转,旋转引导板15成为将片材S引导到折回输送路径21的姿态。
在通过检测部80的关闭状态的检测被解除的情况下,控制部29向螺线管16发送设为直线路径模式的控制信号。接收到设为直线路径模式的控制信号之后,螺线管16被驱动为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使旋转引导板15沿旋转引导板15成为将片材S引导到直线输送路径11的姿态的方向旋转。通过利用该驱动力的旋转,旋转引导板15成为将片材S引导到直线输送路径11的姿态。
以上,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为了便于理解,以各构成要素为主体示意性地示出附图,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为了便于附图制作而与实际不同。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速度、材质、形状、尺寸等是一个例子,没有特别限定,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结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6)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托盘,用于供给片材;
壳体,用于从所述供给托盘被供给所述片材;以及
直线路径排出托盘,用于从所述供给托盘以及所述壳体利用直线路径被排出所述片材,
所述壳体具有:
直线输送路径,用于直线地输送所述片材;
折回输送路径,用于从所述直线输送路径分支并折回输送所述片材;以及
图像读取部,用于读取利用所述直线输送路径被输送的所述片材的图像,
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具有:
第一托盘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以及
第二托盘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托盘部可转动地设置,
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可切换为所述第一托盘部以及所述第二托盘部形成所述片材的接收面的打开状态、和所述第一托盘部以及所述第二托盘部部分地覆盖所述壳体的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还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在所述关闭状态下与所述壳体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路径排出托盘还具有转动限制部,所述转动限制部用于将所述第二托盘部的转动限制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
分支引导部,其设置在从所述直线输送路径向所述折回输送路径分支的部分,以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直线输送路径或所述折回输送路径;以及
控制部,用于执行将所述分支引导部引导的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直线输送路径或所述折回输送路径的控制,
所述控制部还用于在所述检测部未检测到所述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使得所述分支引导部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直线输送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用于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使得所述分支引导部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折回输送路径。
CN202410476785.3A 2023-04-28 2024-04-19 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81251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3074243 2023-04-28
JP2023-074243 2023-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25195A true CN118125195A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3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76785.3A Pending CN118125195A (zh) 2023-04-28 2024-04-19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251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3760B2 (en) Medium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0875995B (zh) 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读取单元
JP6604084B2 (ja) 用紙ケースおよび給紙システム
US10321619B2 (en) Feeder
CN108370660A (zh) 带式供料器
US1079338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EP3587314B1 (en) A banknote acceptor feeder device
US10112418B2 (en) Part detecting device of carrier tape and part feeding device
US20090008860A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having document size detecting device
JP201802305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11632481B2 (en) Medium dischar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discharge tray containing multiple trays arranged in multiple postures forming different angle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8125195A (zh) 输送装置
US9511936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KR19980029961A (ko) 사무자동화기기에 있어서 용지급지대의 절환장치
EP2670121B1 (en) Image reader
JP200429987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596664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部品検出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装置
US11590672B2 (en) Sheet punching apparatus
CN219031133U (zh) 供纸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10872007B (zh) 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RU2774855C2 (ru) Аппарат считы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20210329138A1 (en) Document conveyance apparatus
KR20070077414A (ko) 화상형성기기 및 용지정렬방법
CN11782655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02158556A (ja) ソ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