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9765A -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9765A
CN118109765A CN202410209001.0A CN202410209001A CN118109765A CN 118109765 A CN118109765 A CN 118109765A CN 202410209001 A CN202410209001 A CN 202410209001A CN 118109765 A CN118109765 A CN 118109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hamber
temperature
heater
cooling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090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卡迪
沈守稳
罗高昇
张科达
朱莎霜
郎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hangzhen Co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Changzhen Co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Changzhen Co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Changzhen Co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090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09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9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1/00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for heat treat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旨在解决退火产品在冷却室中冷却速率无法得到相应的控制,冷却过快对产品的性能造成影响的不足。该发明的冷却室内间隔设置若干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电连接控制器,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加热器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冷却室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背景技术
黄铜退火过程需要在冷却室中进行,因此冷却室对黄铜的退火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往退火产品在冷却室中冷却速率无法得到相应的控制,冷却过快对产品的性能造成影响,导致产品退火后过硬、后道加工困难、费刀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冷却室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冷却室内间隔设置若干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电连接控制器,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加热器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
在冷却室内设置若干个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的加热器能够对冷却室内进行加热,从而使冷却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黄铜在冷却室内冷却过程温度下降过快对产品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温度检测器对冷却室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冷却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开启,对冷却室加热升温;当检测到冷却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关闭,对冷却室进行保温。冷却室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为优选,冷却室内与加热器对应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循环风机工作实现冷却室内气流的循环流动。
循环风机工作能够带动冷却室内的气流流动,保证冷却室内各个位置温度的均匀性。循环风机由控制器来控制,便于实现冷却室内温度的自动可控。
作为优选,冷却室内和温度调节单元对应设置风道,循环风机、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均置于风道中;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连接侧风道,上风道置于冷却室顶部,下风道置于冷却室底部,上风道和下风道侧壁上均设置若干通风孔。
加热器和循环风机通过风道连通,循环风机工作,使气流从上风道进入经过加热器的加热后,气流流经侧风道,侧风道位置的温度检测器对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之后气流流到下风道,从下风道向冷却室内排放,使冷却室内保持设定的温度。通风孔的设置便于气流流入上风道以及方便气流从下风道向冷却室排出。
作为优选,冷却室底部间隔设置若干输送轮辊。
输送轮辊的设置方便了黄铜的输送。
作为优选,加热器为燃气加热器,燃气加热器包括燃烧头,燃烧头上连接燃气管和送风管。
燃气加热器工作时,通过燃气管输送燃气,通过送风管输送空气,使燃气在燃烧头位置燃烧给冷却室提供热源。
作为优选,燃烧头上连接导焰管,导焰管向冷却室内延伸。
导焰管的设置保证了火焰的可靠燃烧,避免火焰被气流吹灭。
作为优选,燃气管上安装电磁阀、比例阀和手动微调阀;送风管连接鼓风机。
电磁阀负责燃气管的开闭,比例阀负责燃气和空气的参合比例,手动微调阀对燃气的流量进行微调。鼓风机给燃烧头提供氧气助燃。当冷却室温度过高时,通过鼓风机向冷却室内送入空气,使冷却室能够快速降温。
另一种方案,加热器为电加热器,冷却室上安装降温补风管。
采用电加热器,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降温补风管能够对冷却室补气降温。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方法,利用自动可控的冷却室进行黄铜的冷却,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退火炉输送出的黄铜转移到冷却室内;
S2,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控制循环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温度检测器检测冷却室内的温度;当冷却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和循环风机的开启,对冷却室加热升温;当冷却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和循环风机的关闭,对冷却室进行保温;
S3,到达设定时间后,将冷却室内的黄铜向外输送转移到下一个工序。
当黄铜产品进入冷却室后,关闭炉门,通过冷却室内温度检测器检测冷却室内温度,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后,来执行循环风机的工作强度,通过变频器来控制。当检测到冷却室温度下降超过设定的冷却速率时,由运行于控制器上的自动化温度控制程序启动加热器进行温度补充,通过循环风机将加热器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风道吹向工件,根据温度差距来调节加热器的热量大小,以达到温度冷却曲线匹配。当检测到冷却室温度下降到不及设定的冷却速率时,关闭加热器,并通过循环风机变频器来调整冷却循环风的强度来改变冷却速率曲线的匹配,以此往复,冷却室内产品直至冷却到设定的温度后出冷却室。在各个器件的配合下冷却室的降温速率可控制在0.01℃/min-5℃/min。
冷却室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为优选,S2过程中,设置在冷却室底部的输送轮辊交替正反转,使装载在输送轮辊上的黄铜在冷却室内左右移动。
输送轮辊不断转动,避免输送轮辊受热发生变形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室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室,2、加热器,3、温度检测器,4、循环风机,5、上风道,6、下风道,7、侧风道,8、输送轮辊,9、连接头,10、限位凸环,11、燃气加热器,12、燃烧头,13、燃气管,14、送风管,15、导焰管,16、电磁阀,17、比例阀,18、手动微调阀,19、鼓风机,20、电加热器,21、降温补风管,22、进风窗口,23、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3),冷却室1内间隔设置若干温度调节单元,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单元沿着冷却室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温度调节单元电连接控制器,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2和温度检测器3,温度检测器3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加热器2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采用西门子高性能PLCS7-150,温度检测器3为K型热电偶型测温探头。
冷却室1内与加热器2对应设置有循环风机4,循环风机4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循环风机4工作实现冷却室1内气流的循环流动。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均设置在冷却室1内靠近顶部位置,循环风机4和加热器2前后相对设置。循环风机4工作能够带动冷却室1内的气流流动,保证冷却室1内各个位置温度的均匀性。循环风机4由控制器来控制,便于实现冷却室1内温度的自动可控。
冷却室1内和温度调节单元对应设置风道,循环风机4、加热器2和温度检测器3均置于风道中;风道包括上风道5和下风道6,上风道5和下风道6之间连接侧风道7,上风道5置于冷却室1顶部,下风道6置于冷却室1底部,侧风道7置于冷却室1侧壁位置,上风道5和下风道6侧壁上均设置若干通风孔。加热器2安装在上风道5内,循环风机4安装在侧风道7内靠近上部位置,温度检测器3安装在侧风道7内循环风机4下方。循环风机4启动,使气流在风道内流动,气流从冷却室1内被吸入上风道5内,气流沿着上风道5、侧风道7、下风道6方向流动,最后从下风道6上的通风孔向冷却室1内排出。冷却室1底部间隔设置若干输送轮辊8,输送轮辊8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冷却室1的前后两侧,输送轮辊8靠近下风道6上方。输送轮辊8呈空心管状结构,输送轮辊8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9,连接头9转动安装在冷却室1侧壁上,连接头9上安装传动轮。输送轮辊8外壁上设置两限位凸环10,工件装载在输送轮辊8上置于两限位凸环10之间,限位凸环10对工件进行限位。
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通过风道连通,循环风机4工作,使气流从上风道5进入经过加热器2的加热后,气流流经侧风道7,侧风道7位置的温度检测器3对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之后气流流到下风道6,从下风道6向冷却室1内排放,使冷却室1内保持设定的温度。通风孔的设置便于气流流入上风道5以及方便气流从下风道6向冷却室1排出。
加热器2为燃气加热器11,燃气加热器11包括燃烧头12,燃烧头12上连接燃气管13和送风管14。燃烧头12上连接导焰管15,导焰管15向冷却室1内延伸,导焰管15置于上风道5中。燃气管13上安装电磁阀16、比例阀17和手动微调阀18;送风管14连接鼓风机19。燃气加热器11工作时,通过燃气管13输送燃气,通过送风管14输送空气,使燃气在燃烧头12位置燃烧给冷却室1提供热源。导焰管15的设置保证了火焰的可靠燃烧,避免火焰被气流吹灭。电磁阀16负责燃气管13的开闭,比例阀17负责燃气和空气的参合比例,手动微调阀18对燃气的流量进行微调。鼓风机19给燃烧头12提供氧气助燃。当冷却室1温度过高时,通过鼓风机19向冷却室1内送入空气,使冷却室1能够快速降温。
在冷却室1内设置若干个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的加热器2能够对冷却室1内进行加热,从而使冷却室1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黄铜在冷却室1内冷却过程温度下降过快对产品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温度检测器3对冷却室1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冷却室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开启,对冷却室1加热升温;当检测到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关闭,对冷却室1进行保温。冷却室1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1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方法,利用自动可控的冷却室1进行黄铜的冷却,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退火炉输送出的黄铜转移到冷却室1内;
S2,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控制循环风机4的开启和关闭,温度检测器3检测冷却室1内的温度;当冷却室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的开启,对冷却室1加热升温;当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的关闭,对冷却室1进行保温;S2过程中,设置在冷却室1底部的输送轮辊8交替正反转,使装载在输送轮辊8上的黄铜在冷却室1内左右移动。输送轮辊8不断转动,避免输送轮辊8受热发生变形现象。当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需要快速降温时,燃气加热器11停止燃烧,燃气管13断气,通过鼓风机19向冷却室1内输送外部空气,实现对冷却室1的快速降温。
S3,到达设定时间后,将冷却室1内的黄铜向外输送转移到下一个工序。
当黄铜产品进入冷却室1后,关闭炉门,通过冷却室1内温度检测器3检测冷却室1内温度,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后,来执行循环风机4的工作强度,通过变频器来控制。当检测到冷却室1温度下降超过设定的冷却速率时,由运行于控制器上的自动化温度控制程序启动加热器2进行温度补充,通过循环风机4将加热器2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风道吹向工件,根据温度差距来调节加热器2的热量大小,以达到温度冷却曲线匹配。当检测到冷却室1温度下降到不及设定的冷却速率时,关闭加热器2,并通过循环风机4变频器来调整冷却循环风的强度来改变冷却速率曲线的匹配,以此往复,冷却室1内产品直至冷却到设定的温度后出冷却室1。在各个器件的配合下冷却室1的降温速率可控制在0.01℃/min-5℃/min,冷却室1内温度控制在450-550摄氏度,黄铜在冷却室1内冷却的时间在5小时左右。
实施例2: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参见附图4),冷却室1内间隔设置若干温度调节单元,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单元沿着冷却室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温度调节单元电连接控制器,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2和温度检测器3,温度检测器3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加热器2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采用西门子高性能PLCS7-150,温度检测器3为K型热电偶型测温探头。
冷却室1内与加热器2对应设置有循环风机4,循环风机4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循环风机4工作实现冷却室1内气流的循环流动。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均设置在冷却室1内靠近顶部位置,循环风机4和加热器2前后相对设置。循环风机4工作能够带动冷却室1内的气流流动,保证冷却室1内各个位置温度的均匀性。循环风机4由控制器来控制,便于实现冷却室1内温度的自动可控。
冷却室1内和温度调节单元对应设置风道,循环风机4、加热器2和温度检测器3均置于风道中;风道包括上风道5和下风道6,上风道5和下风道6之间连接侧风道7,上风道5置于冷却室1顶部,下风道6置于冷却室1底部,侧风道7置于冷却室1侧壁位置,上风道5和下风道6侧壁上均设置若干通风孔。加热器2安装在上风道5内,循环风机4安装在侧风道7内靠近上部位置,温度检测器3安装在侧风道7内循环风机4下方。循环风机4启动,使气流在风道内流动,气流从冷却室1内被吸入上风道5内,气流沿着上风道5、侧风道7、下风道6方向流动,最后从下风道6上的通风孔向冷却室1内排出。冷却室1底部间隔设置若干输送轮辊8,输送轮辊8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冷却室1的前后两侧,输送轮辊8靠近下风道6上方。输送轮辊8呈空心管状结构,输送轮辊8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9,连接头9转动安装在冷却室1侧壁上,连接头9上安装传动轮。输送轮辊8外壁上设置两限位凸环10,工件装载在输送轮辊8上置于两限位凸环10之间,限位凸环10对工件进行限位。
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通过风道连通,循环风机4工作,使气流从上风道5进入经过加热器2的加热后,气流流经侧风道7,侧风道7位置的温度检测器3对气流的温度进行检测,之后气流流到下风道6,从下风道6向冷却室1内排放,使冷却室1内保持设定的温度。通风孔的设置便于气流流入上风道5以及方便气流从下风道6向冷却室1排出。
加热器2为电加热器20,冷却室1上安装降温补风管21。降温补风管21连接鼓风机19,当冷却室1温度过高时,鼓风机19工作,通过降温补风管21向冷却室1内送入空气,使冷却室1能够快速降温。
在冷却室1内设置若干个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的加热器2能够对冷却室1内进行加热,从而使冷却室1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黄铜在冷却室1内冷却过程温度下降过快对产品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温度检测器3对冷却室1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冷却室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开启,对冷却室1加热升温;当检测到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关闭,对冷却室1进行保温。冷却室1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1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方法,利用自动可控的冷却室1进行黄铜的冷却,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退火炉输送出的黄铜转移到冷却室1内;
S2,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控制循环风机4的开启和关闭,温度检测器3检测冷却室1内的温度;当冷却室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的开启,对冷却室1加热升温;当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的关闭,对冷却室1进行保温;S2过程中,设置在冷却室1底部的输送轮辊8交替正反转,使装载在输送轮辊8上的黄铜在冷却室1内左右移动。输送轮辊8不断转动,避免输送轮辊8受热发生变形现象。当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需要快速降温时,通过鼓风机19向冷却室1内输送外部空气,实现对冷却室1的快速降温。
S3,到达设定时间后,将冷却室1内的黄铜向外输送转移到下一个工序。
当黄铜产品进入冷却室1后,关闭炉门,通过冷却室1内温度检测器3检测冷却室1内温度,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后,来执行循环风机4的工作强度,通过变频器来控制。当检测到冷却室1温度下降超过设定的冷却速率时,由运行于控制器上的自动化温度控制程序启动加热器2进行温度补充,通过循环风机4将加热器2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风道吹向工件,根据温度差距来调节加热器2的热量大小,以达到温度冷却曲线匹配。当检测到冷却室1温度下降到不及设定的冷却速率时,关闭加热器2,并通过循环风机4变频器来调整冷却循环风的强度来改变冷却速率曲线的匹配,以此往复,冷却室1内产品直至冷却到设定的温度后出冷却室1。在各个器件的配合下冷却室1的降温速率可控制在0.01℃/min-5℃/min,冷却室1内温度控制在450-550摄氏度,黄铜在冷却室1内冷却的时间在5小时左右。
实施例3: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参见附图5),冷却室1内间隔设置若干温度调节单元,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单元沿着冷却室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个。温度调节单元电连接控制器,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2和温度检测器3,温度检测器3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加热器2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本实施例的控制器采用西门子高性能PLCS7-150,温度检测器3为K型热电偶型测温探头。
冷却室1内与加热器2对应设置有循环风机4,循环风机4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循环风机4工作实现冷却室1内气流的循环流动。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均设置在冷却室1内靠近顶部位置,循环风机4和加热器2前后相对设置。循环风机4工作能够带动冷却室1内的气流流动,保证冷却室1内各个位置温度的均匀性。循环风机4由控制器来控制,便于实现冷却室1内温度的自动可控。
冷却室1内和温度调节单元对应设置风道,循环风机4、加热器2和温度检测器3均置于风道中;风道包括上风道5和侧风道7,上风道5置于冷却室1顶部,侧风道7置于冷却室1侧壁位置,上风道5侧壁上设置若干通风孔。加热器2安装在上风道5内,循环风机4安装在侧风道7内靠近上部位置,温度检测器3安装在侧风道7内循环风机4下方。冷却室1底部间隔设置若干输送轮辊8,输送轮辊8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冷却室1的前后两侧。输送轮辊8一端穿过侧风道7,输送轮辊8呈空心管状结构,输送轮辊8侧壁上设置进风窗口22,进风窗口22和侧风道7连通,输送轮辊8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列出风孔23,每列出风孔23间隔设置若干个。输送轮辊8内径向靠近进风窗口22方向逐渐增大,每列出风孔23的孔径沿着输送轮辊8内径增大的方向依次增大。这样设置能够使每个出风孔23排出的气流更加均匀。
输送轮辊8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头9,连接头9转动安装在冷却室1侧壁上,连接头9上安装传动轮。输送轮辊8外壁上设置两限位凸环10,工件装载在输送轮辊8上置于两限位凸环10之间,限位凸环10对工件进行限位。
循环风机4启动,使气流在风道内流动,气流从冷却室1内被吸入上风道5内,气流沿着上风道5、侧风道7方向流动,并通过进风窗口22输送到输送轮辊8中,最后从输送轮辊8上的出风孔23排向冷却室1内。而在工作过程中,输送轮辊8是不停转动的,从而使出风孔23的排风方向跟着调整,使气流向冷却室1内各个方向排出,气流发散输送,使冷却室1内各个位置的温度更加均匀。
加热器2为燃气加热器11,燃气加热器11包括燃烧头12,燃烧头12上连接燃气管13和送风管14。燃烧头12上连接导焰管15,导焰管15向冷却室1内延伸,导焰管15置于上风道5中。燃气管13上安装电磁阀16、比例阀17和手动微调阀18;送风管14连接鼓风机19。燃气加热器11工作时,通过燃气管13输送燃气,通过送风管14输送空气,使燃气在燃烧头12位置燃烧给冷却室1提供热源。导焰管15的设置保证了火焰的可靠燃烧,避免火焰被气流吹灭。电磁阀16负责燃气管13的开闭,比例阀17负责燃气和空气的参合比例,手动微调阀18对燃气的流量进行微调。鼓风机19给燃烧头12提供氧气助燃。当冷却室1温度过高时,通过鼓风机19向冷却室1内送入空气,使冷却室1能够快速降温。
在冷却室1内设置若干个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的加热器2能够对冷却室1内进行加热,从而使冷却室1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黄铜在冷却室1内冷却过程温度下降过快对产品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温度检测器3对冷却室1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当检测到冷却室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开启,对冷却室1加热升温;当检测到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关闭,对冷却室1进行保温。冷却室1内的冷却温度能够自动控制,使冷却室1能够按照设定的冷却速率完成对产品的冷却,从而得到质量稳定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方法,利用自动可控的冷却室1进行黄铜的冷却,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退火炉输送出的黄铜转移到冷却室1内;
S2,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控制循环风机4的开启和关闭,温度检测器3检测冷却室1内的温度;当冷却室1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的开启,对冷却室1加热升温;当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2和循环风机4的关闭,对冷却室1进行保温;S2过程中,设置在冷却室1底部的输送轮辊8交替正反转,使装载在输送轮辊8上的黄铜在冷却室1内左右移动。输送轮辊8不断转动,避免输送轮辊8受热发生变形现象。当冷却室1内温度高于设定值需要快速降温时,燃气加热器11停止燃烧,燃气管13断气,通过鼓风机19向冷却室1内输送外部空气,实现对冷却室1的快速降温。
S3,到达设定时间后,将冷却室1内的黄铜向外输送转移到下一个工序。
当黄铜产品进入冷却室1后,关闭炉门,通过冷却室1内温度检测器3检测冷却室1内温度,控制器进行分析计算后,来执行循环风机4的工作强度,通过变频器来控制。当检测到冷却室1温度下降超过设定的冷却速率时,由运行于控制器上的自动化温度控制程序启动加热器2进行温度补充,通过循环风机4将加热器2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风道吹向工件,根据温度差距来调节加热器2的热量大小,以达到温度冷却曲线匹配。当检测到冷却室1温度下降到不及设定的冷却速率时,关闭加热器2,并通过循环风机4变频器来调整冷却循环风的强度来改变冷却速率曲线的匹配,以此往复,冷却室1内产品直至冷却到设定的温度后出冷却室1。在各个器件的配合下冷却室1的降温速率可控制在0.01℃/min-5℃/min,冷却室1内温度控制在450-550摄氏度,黄铜在冷却室1内冷却的时间在5小时左右。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冷却室内间隔设置若干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电连接控制器,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加热器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冷却室内与加热器对应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连接到控制器输出端;循环风机工作实现冷却室内气流的循环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冷却室内和温度调节单元对应设置风道,循环风机、加热器和温度检测器均置于风道中;风道包括上风道和下风道,上风道和下风道之间连接侧风道,上风道置于冷却室顶部,下风道置于冷却室底部,上风道和下风道侧壁上均设置若干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冷却室底部间隔设置若干输送轮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加热器为燃气加热器,燃气加热器包括燃烧头,燃烧头上连接燃气管和送风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燃烧头上连接导焰管,导焰管向冷却室内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燃气管上安装电磁阀、比例阀和手动微调阀;送风管连接鼓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其特征是,加热器为电加热器,冷却室上安装降温补风管。
9.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可控的冷却室进行黄铜的冷却,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从退火炉输送出的黄铜转移到冷却室内;
S2,控制器控制加热器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控制循环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温度检测器检测冷却室内的温度;当冷却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和循环风机的开启,对冷却室加热升温;当冷却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和循环风机的关闭,对冷却室进行保温;
S3,到达设定时间后,将冷却室内的黄铜向外输送转移到下一个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可控的冷却方法,其特征是,S2过程中,设置在冷却室底部的输送轮辊交替正反转,使装载在输送轮辊上的黄铜在冷却室内左右移动。
CN202410209001.0A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Pending CN1181097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9001.0A CN118109765A (zh)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09001.0A CN118109765A (zh)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9765A true CN118109765A (zh) 2024-05-31

Family

ID=9121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09001.0A Pending CN118109765A (zh) 2024-02-26 2024-02-26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97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5185B2 (en) Infrared furnace system
TWI437099B (zh) 板條材處理裝置
US20010051323A1 (en) Convection-type brazing method and its apparatus for metal workpieces
KR20000036065A (ko) 연속가열 시스템내의 전이를 개선하기 위한 유도 히터 및 방법
TWI667339B (zh) 高溫碳化爐
CN102029707B (zh) 枕芯热定形装置
CN110725090B (zh) 双层拉幅定型装置及系统
JP5129249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熱処理機及びその方法
CN102410731A (zh) 热风循环系统及加热冷却炉
CN118109765A (zh) 一种自动可控的冷却室及方法
JP7155709B2 (ja) 連続式雰囲気熱処理炉
CN202107744U (zh) 退火炉带钢冷却装置
CN215757507U (zh) 密封箱式热处理多用炉自动生产线装置
CN104480276A (zh) 一种立式连续式回火炉
CN202297701U (zh) 单辊倾斜淬火炉
CN201872330U (zh) 枕芯热定形装置
CN202382555U (zh) 热风循环系统及加热冷却炉
CN112609059A (zh) 链式退火炉及管材传送控制方法
CN206774496U (zh) 一种长灯管用烤管机吹风结构
CN118221339B (zh) 一种浮法玻璃退火窑及退火方法
CN103276190A (zh) 一种连退炉节能操作方法
CN221822079U (zh) 一种倾斜式钢化玻璃均质炉
CN212316181U (zh) 一种带有循环加热装置的节能回火炉
RU118631U1 (ru) Печь отжига стеклянных изделий
CN220771782U (zh) 一种pcb窑式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