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3283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3283A
CN118103283A CN202280069704.7A CN202280069704A CN118103283A CN 118103283 A CN118103283 A CN 118103283A CN 202280069704 A CN202280069704 A CN 202280069704A CN 118103283 A CN118103283 A CN 118103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loor
seat
rai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697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辺仁一
郭裕之
阿部浩久
沟井健介
马场広
石井雄
高桥祥一
古和宗高
岛崎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389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68307A1/ja
Publication of CN118103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3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6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other than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undulating bodies, e.g. plugs
    • A01K85/18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other than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undulating bodies, e.g. plugs in two or more pi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837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eigh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01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light emission, sound emission, scent dispersal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02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means for concealing or protecting hooks, e.g. to prevent entanglement with we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at least one flat rotating body having its axis of rotation substantially non-coincident with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body, e.g. spin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4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undulating bodies, e.g. spo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6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ith other than flat, or substantially flat, undulating bodies, e.g. plu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乘员的脚下变得平坦的车辆。车辆V包括:座椅S,供乘员就坐;轨道20,使座椅滑动;第一地板FS1,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多个凸部10;以及第二地板FS2,设在比第一地板FS1更靠上方,轨道20在第二地板FL2的下方跨及第一地板FL1的多个凸部10而配置,座椅S配置在比第二地板FL2更靠上方,且能够滑动地连结于轨道20。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在车身地板具有凸部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一种车辆,其在电动汽车等的车身地板设有沿前后排列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凸部(专利文献1中称作地板梁(floormember)),且以跨越凸部的方式配置有滑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1-1159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凸部设在地板上,因此存在下述情况,即,就坐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乘员的脚会碰到凸部,或者交通工具用座椅下的清扫变得困难。
而且,近年来,伴随动力源的电动化,在地板下搭载有电池,要求车辆或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比以往更多的功能。
本发明是有鉴于所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乘员的脚下变得平坦的车辆。
而且,作为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使地板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的车辆。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所述课题是通过下述方式而解决,即,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座椅,供乘员就坐;轨道,使所述座椅滑动;第一地板,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多个凸部;以及第二地板,设在比所述第一地板更靠上方,所述轨道在所述第二地板的下方跨及所述第一地板的所述多个凸部而配置,所述座椅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地板更靠上方,且能够滑动地连结于所述轨道。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地板的上方设置第二地板,并将轨道配置于第二地板的下方,能够使第二地板的上表面变得平坦,从而能够提供可使乘员的脚下变得平坦的车辆。
而且,通过设置第一地板及在其上方设置第二地板,能够形成空间,从而可使地板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多个凸部各自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配置。
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刚性。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座椅设有多个,在所述轨道上,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座椅。
通过多个座椅共用轨道,例如能够加大座椅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轨道跨及三个以上的凸部而配置。
由此,能够利用三个以上的凸部来支撑轨道,从而能够提高支撑轨道的支撑力。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包括:轨道支撑构件,配置在所述多个凸部之间,从下方支撑所述轨道。
通过在凸部之间设置轨道支撑构件,能够提高支撑轨道的支撑力。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的高度形成得比其他凸部低,在高度比其他凸部低的凸部上,设有使高度与其他凸部一致的增高构件。
通过在高度比其他凸部低的凸部设置增高构件,从而高度得到统一,轨道的设置变得容易。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在所述多个凸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所述轨道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通过在凸部设置凹部并在凹部内配置轨道,轨道的高度降低,由此,第二地板的高度也能够降低。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轨道的一端抵接于从所述第一地板竖立设置的车身结构部的侧面。
通过轨道的一端抵接于车身结构部的侧面,从而能够提高对前后方向的冲击的耐受性。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轨道包含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地板的下轨与在所述下轨上滑动的上轨,在所述上轨,设有能够装卸地连结所述座椅的座椅装卸机构。
通过将座椅设为可装卸,座椅变得可更换,从而能够适用各种各样的尺寸的座椅。
而且,所述的车辆中可为,所述轨道设有多个,所述车辆包括地板支撑构件,所述地板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地板上配置在多个所述轨道之间,支撑所述第二地板。
通过在轨道之间包括地板支撑构件,能够防止第二地板的挠曲。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地板的上方设置第二地板,并将轨道配置于第二地板的下方,能够使第二地板的上表面变得平坦,从而能够提供可使乘员的脚下变得平坦的车辆。
而且,通过设置第一地板及在其上方设置第二地板,能够形成空间,从而可使地板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通过多个凸部各自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配置,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多个座椅共用轨道,例如能够加大座椅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轨道跨及三个以上的凸部而配置,从而能够利用三个以上的凸部来支撑轨道,能够提高支撑轨道的支撑力。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凸部之间设置轨道支撑构件,能够提高支撑轨道的支撑力。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高度比其他凸部低的凸部设置增高构件,从而高度得到统一,轨道的设置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凸部设置凹部并在凹部内配置轨道,轨道的高度降低,由此,第二地板的高度也能够降低。
根据本发明,通过轨道的一端抵接于车身结构部的侧面,从而能够提高车辆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座椅设为可装卸,座椅变得可更换,从而能够适用各种各样的尺寸的座椅。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轨道之间包括地板支撑构件,能够防止第二地板的挠曲。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身地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轨道支撑构件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轨道支撑构件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一个凸部配置有增高构件的车身地板的剖面图。
[图6B]是沿着图6A的B-B线的剖面图,是表示增高构件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轨道支撑构件支撑着长轨道的车身地板的俯视图。
[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有凹部的凸部的剖面图。
[图8B]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有凹部的凸部的另一例的剖面图。
[图8C]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增高构件形成有凹部的凸部的剖面图。
[图9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电池上配置有轨道支撑构件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形成有凹部的电池上配置有轨道支撑构件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长轨道的区域设有第二地板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B]是沿着图10A的B-B线的剖面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长轨道的区域设有第二地板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图。
[图11A]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抵接于车身结构部的长轨道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B]是沿着图11B的B-B线的剖面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抵接于车身结构部的长轨道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倾斜的第二地板的车身地板的剖面图。
[图12B]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倾斜的第二地板的车身地板的另一例的剖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长轨道设有气囊的车身地板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长轨道设有气囊的车身地板的另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设有座椅装卸机构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6A]是表示与车辆用座椅连结的锁扣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6B]是表示与车辆用座椅连结的锁扣的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7A]是表示配置在地板下的轨道锁定机构的解除方法的说明图,是表示已被锁定的状态的图。
[图17B]是表示配置在地板下的轨道锁定机构的解除方法的说明图,是表示锁定已被解除的状态的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座椅与长轨道的位置关系的车身地板的俯视图。
[图19]是配置在车辆用座椅旁边的扶手的侧面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地板的下方设有收纳部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图。
[图21A]是示意性地表示被收纳至收纳部的折叠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图。
[图21B]是示意性地表示可就坐状态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图。
[图22A]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有地板支撑构件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2B]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有地板支撑构件的车身地板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设有支脚安装部的凸部的立体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支脚托架而固定的车辆用座椅的剖面图。
[图25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长轨道间配置有电池更换用盖的车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5B]是沿着图25A的B-B线的剖面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长轨道间配置有电池更换用盖的车辆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6A]是表示使车辆用座椅朝前方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6B]是表示使车辆用座椅朝后方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7A]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嵌入有轨道的电池的车身地板的剖面图。
[图27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电池上包括轨道安装托架的车身地板的剖面图。
[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轨道安装托架的车身地板的俯视图。
[图29A]是表示轨道安装托架的另一例的车身地板的示意剖面图。
[图29B]是表示轨道安装托架的另一例的车身地板的示意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由发泡聚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制的基础予以支撑的后侧座椅的示意剖面图。
[图31]是表示由设有加强构件的EPP制的基础予以支撑的后侧座椅的示意剖面图。
[图32]是在座椅下部设有收纳部的车身地板的示意剖面图。
[图33]是设有可拆卸的桌台的车辆室内的示意俯视图。
[图34]是在电池与地板之间设有冲击吸收材的车身地板的示意剖面图。
[图35]是在地板的上部设有加强面板或地板垫的车身地板的示意剖面图。
[图36A]是表示收纳以往的后方下潜(dive down)座椅的收纳部的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36B]是包括具有倾斜的底面的收纳部的车身地板的示意剖面图。
[图37A]是表示以往的翻转式车辆用座椅的安装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37B]是表示在地板的凸部设有安装部的翻转式车辆用座椅的安装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38]是说明旋转轴为垂直方向的车辆用座椅在旋转时的座椅占用体积的说明图。
[图39A]是表示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后侧座椅的俯视图。
[图39B]是说明在侧部具有气室的后侧座椅的说明图。
[图40A]是表示通常状态的后侧座椅的座椅缓冲垫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0B]是表示缩窄了座椅宽度的状态的座椅缓冲垫的示意图。
[图41]是说明在座椅缓冲垫的前部设置气室而使前后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的车辆用座椅的说明图。
[图42]是表示设有设在电池上的下潜式后侧座椅的车辆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3]是表示后方碰撞时的下潜式后侧座椅的迁移的状态迁移图。
[图44]是表示充电插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5A]是表示电池可更换车辆的结构的、从上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45B]是表示电池可更换车辆的结构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剖面图。
[图45C]是表示电池可更换车辆的结构的、从前方观察的示意剖面图。
[图46A]是表示电池可更换车辆的另一结构的、从上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46B]是表示电池可更换车辆的另一结构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剖面图。
[图46C]是表示电池可更换车辆的另一结构的、从前方观察的示意剖面图。
[图47]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一例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48]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一例的、从前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49]是表示收纳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一例的立体图。
[图50A]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二例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50B]是表示收纳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二例的立体图。
[图51A]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例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51B]是表示收纳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例的立体图。
[图52A]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例的、从前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52B]是从前方观察收纳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三例的示意结构图。
[图53A]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四例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53B]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四例的、从前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图54]是表示乘员保护装置的第五例的、从侧方观察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22B,一边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称作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过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即,关于以下说明的构件的形状、尺寸、配置等,可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而实施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中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另外,以下,作为车辆的一例,列举图1所示的、具有四个车轮的四轮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车辆V,对其结构例进行说明。
但是,所适用的车辆V并不限定于四轮的电动汽车,也可适用于发动机车、包括马达与发动机这两者用于行驶的混合动力车、搭载电池与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车等。
而且,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前后方向”,是指车辆及车辆用座椅的前后方向,是与车辆行驶时的行进方向一致的方向。而且,所谓“左右方向”或“车宽方向”,是指车辆的横宽方向,是与从就坐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员观察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向。而且,所谓“上下方向”,是指车辆的上下方向,是当车辆在水平面上行驶时与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向。而且,在简称作“外侧”的情况下,是指在从车辆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靠近外侧的一方,在称作“内侧”的情况下,是指在从车辆的外侧朝向中心的方向上靠近中心的一方。
而且,在称作“座椅外侧”的情况下,是指在从车辆用座椅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方向上靠近外侧的一方,在称作“座椅内侧”的情况下,是指在从车辆用座椅的外侧朝向中心的方向上用于中心的一方。
另外,关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所设的车辆用座椅各部的形状、位置及姿势等,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是设想车辆用座椅处于就坐状态的情形(case)来进行说明。
<车辆V的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适用本发明的车辆V具有包含划定车厢2的车身3与左右一对前轮及后轮这四个车轮(未图示)的车辆结构。
车身3具有:左右一对纵梁(未图示),沿车辆V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车身地板FL。在车身地板FL上,从车辆V的前方朝向后方而依序配置有作为驾驶座座椅或副驾驶座座椅的前侧座椅FS与位于后侧的后侧座椅RS。也可在前侧座椅FS与后侧座椅RS之间设有中间座椅。
在前侧座椅FS及后侧座椅RS设有滑动机构,可通过设于车身地板FL的长轨道20而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车辆用座椅S,也可设有旋转装置16。使用旋转装置16,使车辆用座椅S以垂直方向为轴线而旋转,由此能够改变乘员的坐向。
而且,在车身地板FL内,设有用于对车辆V的电动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BT与从下侧支撑电池BT的车身底部FL3(参照图3)。
以往的车辆中,在地板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延伸的凸部,在凸部上安装有车辆用座椅的脚部或滑动机构。因此,存在乘员的脚会碰到或者车辆用座椅下的清扫变得困难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中,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为,车身地板FL包括:第一地板FL1,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多个凸部10;以及第二地板FL2,设在比第一地板FL1更靠上方。
多个凸部10各自沿车宽方向延伸。而且,多个凸部10在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成彼此平行。
只要未特别说明,则构成车身地板FL的车身底部FL3、第一地板FL1、第二地板FL2是由钢材所形成。而且,第一地板FL1的凸部10例如是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在车辆V,设有用于使前侧座椅FS及后侧座椅RS沿前后方向滑动的长轨道20。长轨道20是在第二地板FL2的下方跨及第一地板FL1的多个凸部10而配置。而且,前侧座椅FS及后侧座椅RS配置在比第二地板FL2更靠上方,且通过形成于第二地板FL2的狭缝18可滑动地连结于长轨道20。
若进一步详述之,则长轨道20包含被固定于车身的下轨21、及与车辆用座椅S连接并在下轨21上滑动的上轨22。
长轨道20的下轨21是在前后方向上长长地配置,与前侧座椅FS及后侧座椅RS分别连结的上轨22可各别地滑动。通过前侧座椅FS及后侧座椅RS共用下轨21,能够扩大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通过在第一地板FL1的上方设置第二地板FL2且将长轨道20配置于第二地板FL2的下方,从而能够使第二地板FL2的上表面变得平坦。由此,能够使就坐于前侧座椅FS及后侧座椅RS的乘员的脚下变得平坦。
而且,通过使长轨道20载放于第一地板FL1的凸部10,从而能够提高车身地板FL的刚性。
另外,图2及图3所示的示例中,长轨道20是遍及两个凸部10而配置,但这是一例,在设有三个以上的凸部10的情况下,长轨道20也可遍及三个以上的凸部10而配置。
<轨道支撑构件11>
而且,也可如图4所示,在形成于第一地板FL1的多个凸部10之间包括从下方支撑长轨道20(更详细而言为下轨21)的轨道支撑构件11。
而且,图4所示的轨道支撑构件11是与凸部10同样地沿车宽方向延伸,通过轨道支撑构件11来支撑多个长轨道20。
而且,也可将沿车宽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轨道支撑构件11配置于长轨道20各自的下方,从而各别地支撑长轨道20。
<增高构件12>
而且,在通过多个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来支撑长轨道20的情况下,必须使进行支撑的凸部10及轨道支撑构件11的高度统一。但是,如图6A所示,有时会出现高度与其他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不一致的凸部10A。此种情况下,可如图6A所示,在高度比其他凸部10低的凸部10A设置使高度与其他凸部10一致的增高构件12。通过在高度比其他凸部10低的凸部10A设置增高构件12,高度得到统一,从而能够支撑长轨道20而不会使其挠曲,长轨道20的设置变得容易。
另外,增高构件12也可如图6B所示的增高构件12A那样,以各别地支撑长轨道20的方式而设。而且,也可如增高构件12B那样以支撑多个长轨道20的方式而设。
而且,在第一地板FL1未形成有凸部10的情况下,也可如图7所示,将多个轨道支撑构件11配置于第一地板FL1上,且以遍及多个轨道支撑构件11的方式来配置长轨道20。
<凹部13的形成>
而且,也可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在支撑长轨道20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13。通过形成凹部13并在凹部13内配置长轨道20,长轨道20的高度(车辆V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下降,由此能够降低第二地板FL2的高度。而且,在高度比其他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高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凹部13,能够使高度一致,从而能够支撑长轨道20而不会使其挠曲。
另外,凹部13也可如图8A所示那样,以各别地收容长轨道20的方式而形成。而且,也可如图8B所示的凹部13A那样,以统一收容多个长轨道20的方式而形成。
而且,也可如图8C所示,在凸部10设有增高构件12的情况下,在增高构件12上形成凹部14,在凹部14内收容长轨道20。也可与形成于凸部10的凹部13同样,各别地收容长轨道20,而且,还可如凹部14A那样收容多个长轨道20。
而且,也可如图9A所示,不设第一地板FL1,而支撑长轨道20的轨道支撑构件11直接支撑于电池BT。
而且,也可如图9B所示,在电池BT形成凹部17,在形成于电池BT的凹部17内收纳轨道支撑构件11。
也可如图10A及图10B所示,第二地板FL2仅形成于设有长轨道20的区域。即,可构成为,长轨道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与第二地板FL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一致。
而且,也可如图11A及图11B所示,长轨道20以其前端抵接于从第一地板FL1竖立设置的车身结构部15、例如构成仪表板(instrument panel)或仪表盘(dash board)等的前壁部的侧面的方式而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长轨道20,能够提高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冲击的耐受性。另外,此时,长轨道20的后端也可以扎入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的侧面的方式而固定。
而且,通过使长轨道20抵接于车身结构部15,前侧座椅FS的移动范围增加,例如,通过旋转装置16来使前侧座椅FS旋转,由此,能够使前侧座椅FS滑动至车厢2的前方为止而利用。
<地板面的倾斜>
而且,根据车型,有时要求以朝向前方稍许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地板面而非相对于地面平行的地板面。此种情况下,可如图12A所示,改变第一地板FL1的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的高度,使长轨道20及第二地板FL2倾斜,由此来设置倾斜面。
而且,也可如图12B所示,通过在凸部10或轨道支撑构件11的上表面配置增高构件12,从而使长轨道20及第二地板FL2倾斜,由此来设置倾斜面。
<轨道内搭载气囊装置>
在设置长轨道20而扩大了车辆用座椅S的移动范围的情况下,设于仪表盘或方向盘的气囊有时无法充分到达。
因此,也可如图13所示,取代内置于仪表盘或方向盘的气囊,而在长轨道20(更详细而言为下轨21)的前端包括气囊装置23,在存在冲击的情况下气囊24展开。
气囊24所展开的方向(图13的箭头方向)并非朝向乘员,因此能够比内置于仪表盘或方向盘的气囊更安全地保护乘员。
而且,也可如图14所示,气囊装置23被安装于沿着长轨道20的下轨21而滑动的上轨22的前端。气囊装置23的位置将对应于车辆用座椅S的位置而决定,气囊24展开的位置稳定。
而且,也可如图14所示,将气囊装置23A设在前侧座椅FS与后侧座椅RS之间。通过气囊24A,也能够保护就坐于后侧座椅RS的乘员。
车辆V的长轨道20是在一条长的下轨21设有共用的座席数个上轨22。由于下轨21被配置在第二地板FL2下,因此在车辆用座椅S与上轨22之间容易拆卸且便利。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在车辆用座椅S的底部设有可装卸地连接于长轨道20的座椅装卸机构25。座椅装卸机构25包含在车辆用座椅S的座椅缓冲垫之下作为脚部的锁定构件26与设于上轨的锁扣27。通过将锁定构件26卡合于锁扣27,从而将车辆用座椅S安装至长轨道20。而且,只要解除锁定构件26的锁定,便能够容易地从长轨道20容易地拆卸车辆用座椅S。由于锁扣27位于比第二地板FL2更靠下方,因此第二地板FL2的平滑性得到确保。
而且,如图16A所示,通过将设于上轨22的前后的锁扣27的间隔W0扩大为间隔W1,便能够应对大小不同的车辆用座椅S的安装。也可预先将间隔不同的四个锁扣27设于上轨22。
而且,若如图16B所示那样等间隔地配置多个锁扣27,则能够变更上轨22上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进行滑动量以上的位置调整。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中,长轨道20配置在比第二地板更靠下方,因此乘员难以直接操作限制上轨22的移动的锁定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9A、图19B所示,长轨道20构成为,通过设在锁定弹簧28的端部的突出部31嵌入至设于上轨22的锁定孔32,从而上轨22的移动受到限制。通过按下所述突出部31,锁定被解除,上轨22变得可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轨22设置按下锁定弹簧28的突出部31的杆30,通过利用线缆29来操作杆30,从而解除锁定。更具体而言,通过乘员朝上方向拉拽与杆的端部连接的线缆,从而杆能够旋转而按下锁定弹簧的突出部。通过所述杆操作,能够从第二地板FL2上解除锁定,由此能够使车辆用座椅S移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中,在车厢内配置有四条长轨道20,车辆用座椅S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通过将所述四条长轨道20如图18所示那样沿左右方向隔开等间隔W3地排列,从而能够使用配置在正中的两条长轨道20来安装车辆用座椅S,或者将扶手35配置在相邻的车辆用座椅S之间。也可如扶手那样配置在配置于正中的车辆用座椅S的左右。
图19是扶手35的侧面图。也可如图19所示,在扶手35的前方设置车轮36,在后方设置固定位置的锁定装置37。
如图15所示,若车辆用座椅S容易拆卸座椅,则能够自由地排布车辆用座椅S的位置。而且,在扶手35以外,也可根据喜好来设置腿撑(ottoman)或桌台等附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地板FL,设有第一地板FL1及在其上设有第二地板FL2,因此能够在第一地板FL1与第二地板FL2之间形成空间。因此,也可如图20所示,在第二地板FL2形成凹部,并设置利用凹部的收纳部38。收纳部38例如可利用于冰箱或鞋柜。
而且,也可在收纳部38的周围设置对第二地板FL2进行加强的地板加强构件39。能够强化车身地板FL,并且也能提高收纳部自身的强度。
而且,设于第二地板FL2的收纳部38也可如图21A及图21B所示的收纳部38A那样,用于可下潜的车辆用座椅SA的收纳。
而且,在将收纳部38用作鞋柜的情况下,也可在收纳部38内包括除菌装置例如紫外线照射装置。
通过在第二地板FL2的下方设置收纳部38,既能使第二地板FL2的上表面看上去平坦,又能有效活用空的空间。
而且,由于收纳部38被配置在电池BT上,因此能够抑制从电池BT向车厢内的传递。
<地板支撑构件40>
而且,若在第一地板FL1与第二地板FL2之间存在空间,则未被第一地板FL1的凸10部支撑的第二地板FL2的部分有可能朝铅垂方向挠曲。为了防止所述第二地板FL2的挠曲,也可如图22A及图22B所示,在第一地板FL1与第二地板FL2之间设置支撑第二地板FL2的地板支撑构件40。地板支撑构件40可使用如图22A所示那样具有蜂窝结构体的蜂窝板。而且,理想的是,蜂窝板为铝或碳制者。
通过设置包含蜂窝板的地板支撑构件40,既能确保铅垂方向的强度,又能实现轻量化。因此,即便在从上下方向(图22B的箭头A)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地板FL2的挠曲,从而能够抑制平滑性的下降。而且,即便在如图22B所示的箭头B那样从侧方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地板支撑构件40的蜂窝结构来进行缓冲。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23及图24来对本发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涉及在地板下配置有电池的车辆。
以往,在车辆地板的框架中,为了对车身框架进行加强,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部(地板梁),车辆用座椅是使用与凸部独立的构件即支脚托架而固定于凸部。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2中,在电池BT2上配置有第一地板201,且形成有对第一地板201进行加强的凸部203。并且,如图23所示,将安装车辆用座椅S2的支脚托架的功能设为支脚安装部204而形成于第一地板201的凸部203,使支脚托架与凸部一体化。通过一体化,能够实现加强性能的提高,并且通过省略支脚托架,能够实现车辆用座椅S2的轻量化。
而且,以往是在凸部的上表面配置支脚托架以固定座椅,但也可如图24所示的车辆V2A的车身地板那样,以夹着第一地板201的凸部203的方式来安装支脚托架220。
通过以从前后方向夹着凸部203的方式安装支脚托架220以固定车辆用座椅S2,例如能够提高扭曲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用座椅S2整体的安装刚性。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5A至图26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涉及在地板下配置有电池的车辆。
图25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设于地板301的长轨道320之间配置有电池更换用盖321的车辆V3的剖面图,图25B是其俯视图。
如图25A及图25B所示,在车辆V3的侧部配置有车门D3,地板301被设在车门D3的下方。在地板301,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302,在凹部302中搭载有多个可更换的电池单元BT3。电池单元BT3是沿前后方向细长地形成,且被收纳在使前侧座椅FS3及后侧座椅RS3移动的长轨道320之间的空间内。在凹部302内分别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有两个电池单元BT3。
在电池单元BT3上分别设有也作为地板材发挥功能的盖321,通过打开盖321,能够取出电池单元BT3。通过将电池单元BT3配置在长轨道320之间,无须拆卸长轨道320便能够更换电池单元BT3。
而且,通过将电池单元BT3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长轨道320的约一半,从而如图26A所示那样,通过使前侧座椅FS3及后侧座椅RS3朝车辆的前方,打开配置在车辆V3的后侧的盖321,由此便能够更换配置在后侧的电池单元BT3。
而且,通过如图26B所示那样,使前侧座椅FS3及后侧座椅RS3朝车辆的后方移动,打开配置在车辆V3的前侧的盖321,由此便能够更换配置在前侧的电池单元BT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BT3是由在前后分割为两个的电池单元BT3排列配置而成,但这是一例,也可分割为三个以上而配置。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7A至图29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涉及在地板下配置有电池的车辆。
在电动汽车中,为了使地板变得平坦,尽可能减小轨道的凹凸或支脚托架的凹凸成为课题。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4中,为了解决此课题,并且为了确保从就坐于车辆用座椅的就坐者的头部直至车顶为止的距离(头部间隙),如图27A所示,将长轨道420嵌入至地板(第二地板402)下的电池BT4而一体化。由于在第二地板402形成平坦面,因此能够使车内空间看起来大,从而能够确保头部间隙。
为了在第二地板402形成平坦面,也可如图27B所示,设置嵌入有长轨道420的轨道安装托架410。
以往,在平台(platform)的架构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对应于每个车型来变更框架等的结构。通过使用嵌入有长轨道420的轨道安装托架410,即便在对应于每个车型而安装轨道安装托架410的安装点411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只要变更安装点411的孔位,便能够安装长轨道420。即,对于长轨道420之上的框架的结构,不需要进行变更,通过最低限度的变更便可应对。
而且,通过变更轨道安装托架410的形状,也能制作车内空间所需的凹凸。不再需要根据车型来变更平台。例如,在进气口等需要开口部412的情况下,可在轨道安装托架410形成孔。
另外,在品质方面较佳的是,开设观察长轨道420的同步而将轨道安装托架接合后紧固至车身框架的孔(安装点411)。
而且,车身框架位于轨道安装托架410之下,但若仅有车身框架,则难以消除地板的凹凸。通过设置轨道安装托架410,能够使地板变得平坦。若地板变得平坦,则能够使地毯(floor carpet)变得平坦,车的所有者自己便可使用作为现成产品的地毯来进行装饰(dress up)。
而且,根据车辆的地板形状,有时会考虑上下车性而朝向滑动车门等车门在左右地板的左右设有斜面。如图29A所示,通过在轨道安装托架410的侧部设置倾斜部413,能够配合车辆来变更倾斜部413,从而无须改变地板的形状便可设定。
所述倾斜部也可并非朝固定方向倾斜的斜面,而是如图29B所示的轨道安装托架410A的倾斜部413A那样,根据上下车性或使用便利性来变更其形状。由于与车身框架分离,因此形状的变更容易。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0及图3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电池被配置在下方的车辆用座椅。
在电动汽车中,由于在地板下配置有电池,因此有时会因来自电池的散热而导致来自电池的热传递至车辆用座椅。尤其在后侧座椅的情况下,来自电池的热易从地板的距离近处传递。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中,如图30所示,在电池BT5上配置后侧座椅RS5的框架时,使用由EPP(发泡聚丙烯)所形成的基础520。
在电池BT5上配置EPP制的基础520的情况下,配置固定用的支脚托架510。所述支脚托架510与EPP制的基础520也可一体成形。
通过使用EPP制的基础520,能够对应于每个车型来进行高度的调整,内外(exterior interior)的设计性提高。而且,能够通过EPP制的基础520来有效地抑制因来自电池BT5的散热所造成的朝向后侧座椅RS5的导热。
而且,以往的车辆中,为了防止与高电压构件的接触,有时在安装后侧座椅的地板设置防压曲用的加强构件。
也可如图31所示那样将所述防压曲用的加强构件511嵌插成形于EPP制的基础520A。在将EPP制的基础520A安装至第二地板502时,加强构件511被固定于第二地板502。
通过将加强构件511嵌插成形于基础520A,能够省略在车辆用座椅RS5A安装加强构件511的作业,从而能够实现车辆装配的省力化。
另外,EPP制的基础520A也可适用于前侧座椅及中间座椅。在前侧座椅或中间座椅的情况下,可在下轨之下附加剖面形成为U字状的加强构件511。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2至图33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涉及包括电池的电动汽车。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在地板下搭载有电池。电池通常是由硬的罩予以覆盖,从而被牢固地保护及固定。因此,也可使设于地板上的车辆用座椅的脚部延伸而使其贯穿地板(车身框架、第二地板)并固定于电池bT6的壳体,由此来牢固地固定车辆用座椅S6。此时,也可将车身框架(第二框架602)与电池BT及车辆用座椅S6的脚部共同紧固。
而且,由于全固态电池的普及,预计在电动汽车中能够削减设在座椅缓冲垫之下的电池。此时,如图32所示,能够在车辆用座椅S6(更详细而言为座椅缓冲垫)的下方形成空间。也可在所述空间设置盖部而作为收纳部610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将收纳部610利用于冰箱或鞋的收纳。
此种收纳部610也可如图32所示那样设于形成有凹部的电池BT6。而且,也可在收纳部610的前后左右方向配置电池BT6。也可在收纳部610中装入使车辆用座椅S6横向滑动的横向滑动装置或使其旋转的旋转装置。而且,也可在收纳部610设置兼作地板片材(floorsheet)的盖部611。
而且,以往的车辆中,门板形成得相对较厚,当为了变更车辆用座椅的方向而使其旋转时,车辆用座椅与门板有时会发生干涉。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6中,如图33所示,将门板D6的一部分可拆卸地构成为桌台TB。并且,在使车辆用座椅S6A旋转时,通过拆卸作为门板D6的一部分的桌台TB,从而减薄门板D6的厚度,由此来加大车内空间的宽度,当进行座椅旋转时,车辆用座椅S6A与车门不会发生干涉。
所拆卸的桌台TB在使车辆用座椅SA6旋转后,可如图33的右侧所示那样利用作为侧桌台。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4及图3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涉及在地板下包括电池的车辆。
以往的汽油车中,地板下未配置有电池,车辆座椅在移动时可安全、舒适地乘坐。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电动汽车的普及,需要大容量的电池,电池被配置在地板之下。但是,电池也有时会因冲击而燃烧,因此为了保护电池,必须进一步提高强度刚性。尤其,在设有翻转式座椅的情况下,在上下车时,有时会对地板下的电池施加强的载荷,必须保护电池不受翻转时的冲击影响。
而且,由于电动汽车的普及,车厢空间的度过方式多样化,由于当前的健康热潮,要求在移动时间内运动的机会。由于车厢空间的使用方法有所变化,因此支承就坐者或者保护电池不受来自在车厢内运动的人的振动或冲击影响也作为要件而追加,因而要求更进一步的强度刚性的提高。
在翻转式车辆用座椅中,若绕旋转铰链的输入扭矩被设定得大,则要用力翻转,因此对地板的冲击也会变大。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7中,为了缓和对电池BT7造成的冲击,设置衰减阻尼器,以抑制翻转时的速度。
而且,当为了使翻转的车辆用座椅S7恢复为就坐模式而用力放下并使车辆用座椅S7锁定时,对第二地板702的冲击也变大。因此设置衰减阻尼器,抑制锁定时的冲击载荷。
而且,可如图34所示那样,在第二地板702与电池BT7之间设置消振材或冲击吸收材710,以免来自第二地板702的冲击直接传递至电池BT7。由此,能够保护电池BT7不受冲击影响。
而且,也可如图35所示那样,在乘员进行运动时由乘员所踩踏的地板面设置加强面板。即,在预料会进行运动的部位设置对地板进行强化的加强面板。而且,也可在经加强的部分配置传感器,使得只能在配置有传感器的部分进行运动。另外,设有加强面板711的部位并不限定于预料运动的部位,也可配置在使座椅不会朝后方滑动地装卸而进行上下车的部位。通过对被用于上下车的地板进行加强,能够保护电池。
而且,以往对于配置于地板的地板垫要求燃烧性、防污性、防滑的功能。因此,作为地板垫的材质,使用橡胶或织物等的纤维,它们为单层或者通过层叠而形成。
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电动化,为了应对漏电或抑制车身振动的传递,要求绝缘性或吸音及抗振性的提高。
也可取代图35所示的加强面板711而配置具有绝缘性或吸音性的地板垫712。本实施方式的地板垫712构成为,通过对橡胶成分进行树脂浸润(bucking)而使绝缘电阻上升,并且吸收振动。
通过使用此种地板垫712,能够进行紧急时的漏电应对,且能够抑制车身振动传递至乘员。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6A及图36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涉及包括朝后方下潜的车辆用座椅的车辆。
例如如图36A所示,以往的、朝车辆后方下潜的车辆用座椅S18是以可收纳至底部与地板1802平行的收纳凹部1810内的方式而形成。
但是,在电动汽车中,电池BT18被配置在地板下,成为与收纳状态的车辆用座椅S18串联的状态。因此,在如图36A的箭头A所示那样从后方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所述冲击会经由车辆用座椅S18而传递至电池BT18,从而电池BT18有可能发生破损。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V8中,如图36B所示,形成有底部810a倾斜的收纳凹部810,收纳有被折叠的车辆用座椅S8。通过像这样形成收纳凹部810,被折叠的车辆用座椅8即便从后方施加有冲击(图36B的箭头A),也能够朝图36B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使来自后方的冲击朝斜上逸散。能够抑制冲击直接传递至地板下的电池BT8而保护电池BT8。
另外,对于底部810a带有倾斜的收纳凹部810,不仅可收纳折叠状态的车辆用座椅S8,在车辆用座椅8处于可就坐状态的情况下,也可将其他收纳物收纳至收纳凹部810。由于底部810a带有倾斜,因此即便在从后方施加有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收纳物朝斜上移动,从而能够保护电池BT8不受冲击影响。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7A及图37B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第九实施方式涉及包括带有翻转机构的车辆用座椅S9的电动汽车V9。
以往,为了扩大行李厢等的空间,已知在车辆的后侧座椅包括翻转机构的车辆。如图37A所示,此种翻转式座椅S19的安装部1912被固定于侧壁1911或车辆侧部的门板。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S9为翻转式座椅,被设于电动汽车V9。如图37B所示,地板包含第一地板901与配置于其上的第二地板902,在第一地板9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同样地形成有朝上方突出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凸部910。而且,在凸部910之下配置有电池BT9。
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有电池BT9的凸部910,安装有翻转式车辆用座椅S9的安装部920。通过在凸部910设置安装部920,能够提高第一地板901的刚性,由此能够保护电池BT9。
<<第十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第十实施方式涉及被搭载于电动汽车等车辆且可变更方向的车辆用座椅。
以往,在以与地板垂直的旋转轴而旋转的车辆用座椅中,旋转时的占用体积是由缓冲垫座椅的最长部分、例如座椅缓冲垫的对角线的大小或者朝座椅背的外侧的突出程度而定。因此,在使座椅旋转时,根据座椅的形状,有可能与乘员或车门等发生干涉。
本实施方式的可旋转的交通工具用座椅S10中,如图38所示,在进行旋转时,通过挪动旋转轴1001而使其倾斜,从而减少了交通工具用座椅S10旋转时的占用体积Vo2。即,比起旋转轴1001未倾斜时的占用体积Vo1的直径R110,使旋转轴1001倾斜时的占用体积Vo2的直径R100变短,对其他零件的干涉得到抑制。
此时,倾斜角度θ可比形成想要的空间的角度小,且比可无压力地旋转的角度小。通过使旋转轴1001倾斜,能够减少旋转时的占用体积Vo2,抑制对乘员或其他零件的干涉。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39A至图4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第十一实施方式涉及可通过滑动机构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车辆用座椅。
图39A是从上方观察被搭载于车辆V11的后侧座椅RS11的图。在使后侧座椅RS11搭乘于长轨道1120而朝前方移动的情况下,座椅缓冲垫的宽度W1101比轮罩1101间的距离W1102长,会与轮罩1101发生干涉而难以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后侧座椅RS11(车辆用座椅)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便在因轮罩1101等导致宽度变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移动的车辆用座椅。
如图39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侧座椅RS11在座椅缓冲垫1102的骨架(缓冲垫框架F11)的外侧设有浮袋(气室1110)来支撑表皮等。在气室1110,连结有未图示的送入空气的管,通过供给或排出空气,能够使气室1110膨胀/收缩。即,通过使气室1110收缩,能够如图39B所示那样缩短后侧座椅RS11的座椅宽度方向的长度W1101。
当使后侧座椅RS11朝前方移动时,使气室1110收缩以缩窄座椅宽度,由此便能使其朝前方移动。
而且,也可不仅在后侧座椅RS11的外侧,还在后侧座椅RS11的内侧设置气室1111。与设在内侧的气室1111收缩相应地,使座椅缓冲垫1102沿座椅宽度方向滑动,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窄座椅宽度W1101。由此,能够使后侧座椅RS11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不会与轮罩1101等发生干涉。移动后,可向气室1110、1111送入空气以恢复为原本的座椅宽度W1101。
而且,也可如图40所示那样,使座椅缓冲垫的外侧包含具有旋转轴(旋转铰链)的支撑构件1121。
当使后侧座椅RS11朝前方移动时,使支撑构件1121旋转并折叠支撑构件1121,由此能够缩窄座椅宽度。
而且,也可与图39的车辆用座椅同样地,在座椅缓冲垫1102的内侧设置气室1111,通过使其收缩来使座椅缓冲垫1102朝座椅内侧滑动,进一步缩窄座椅宽度。
而且,在使车辆用座椅S11B以垂直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而变更前后方向的方向的情况下,有时就坐者的膝部会与其他座椅发生干涉而造成旋转困难。因此,可如图41所示,在车辆用座椅S11B的前方设置气室1112,当使车辆用座椅S11B旋转时,使气室收缩以缩短座椅缓冲垫1112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能够使就坐者的膝部朝座椅内侧移动,从而能够抑制与其他车辆用座椅的干涉。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42至图43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第十二实施方式涉及可朝前方下潜的车辆用座椅。
以往,已知有一种地板与座椅经由连杆而连接且可朝前方下潜的车辆用座椅。
如图4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可下潜的车辆用座椅即后侧座椅RS12被设于车辆V12的地板面板1202。车辆V12的地板面板1202包含上部地板1202a、及经由从上部地板1202a的前端朝下方延伸的阶差部而连续的下部地板1202c,本实施方式的后侧座椅RS12构成为,在朝前方下潜时,座椅缓冲垫位于阶差部1202b的前方(下部地板1202c上)。
在电动汽车中,有时会在上部地板1202a之下配置电池BT12或马达。此种结构的情况下,当在座椅为下潜状态下受到后方碰撞时,电池有可能朝前方移动而与位置被固定的下潜状态的座椅发生碰撞,从而造成破损。
本实施方式的下潜式后侧座椅RS12中构成为,对于座椅缓冲垫与下部地板的卡合使用连杆1210,当从后方受到冲击时,连杆1210的卡合脱离。而且,座椅缓冲垫的下表面以能够骑跨于台座1203上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因此,在下潜状态下,后侧座椅RS的连杆1210(螺栓部)脱离,后侧座椅RS12骑跨在地板的台座上,由此能够在前侧座椅FS12与后侧座椅RS12之间形成空间。
使用图43来说明受到后方碰撞时的后侧座椅RS12的动作。如图43的上段所示,当从后方受到后方碰撞时(箭头A方向),配置在地板面板1202下的电池BT12朝前方(箭头B方向)受到推挤。并且,如图43的中段所示,电池BT12碰到地板的阶差部1202b,地板的阶差部1202b发生变形。此时,连杆1210的卡合被解除。当连杆1210的卡合被解除时,如图43的下段所示,后侧座椅RS12能够骑跨于地板的阶差部1202b,从而能够避免对电池BT12施加强的冲击。
另外,电池BT12的形状形成为,当电池BT12因冲击等朝前方移动时,最先碰到后侧座椅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座椅缓冲垫框架中的、避开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的位置)。例如可在电池BT12的中央部设置朝向地板的阶差部1202b的凸部。
本实施方式的下潜座椅即后侧座椅RS12构成为,当在下潜状态下从后方施加有载荷时,连杆卡合被解除而朝前后方向溃缩。当因伴随碰撞的地板的压溃而后侧座椅被夹在地板的阶差部与前侧座椅之间时,能够通过后侧座椅来吸收碰撞载荷,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电池BT12的破损。
另外,配置于上部地板1202a之下的并不限定于电池BT12,也可为马达(未图示)。而且,此种下潜座椅的结构不仅在后方碰撞,在前方碰撞或侧方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4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涉及连接于电池的充电插头。
以往,电动汽车的充电是通过将充电插头插入至车辆的充电用插入口来进行。为了缩短充电时间,必须提高从充电插头输送的电力,但若提高电力,则发热量也会升高。发热的电池必须进行冷却,但依靠空气冷却难以充分冷却。
因此,为了安全且有效地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理想的是进行液冷,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插头中,尝试通过更换在充电时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制冷剂来冷却电池且安全地进行快速充电。
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插头1302独立于电源端子1314而另行设有插头,所述插头更换对搭载于车辆V13的电池BT13进行冷却的制冷剂冷却器的制冷剂。设置对制冷剂进行供给/回流的喷出口1311/回收口1312,在充电的同时从充电器侧供给制冷剂并使其回流,由此能够冷却电池BT13并进行快速充电。
如图44所示,在车辆V13中,在座椅S13的下方搭载有电池壳体1301,在电池壳体1301之下设有电池冷却层1303。在电池冷却层,连接有电池冷却前制冷剂输送管1304,且构成为,当充电插头1310被插入至插入口1307时,从电池制冷剂喷出侧的喷出口供给制冷剂。
在电池冷却层1303设有电池冷却用的散热器1306,可使用制冷剂来效率良好地冷却从电池壳体传出的热。在电池冷却层1303,连接有对在电池冷却后成为高温的制冷剂进行输送的高温制冷剂输送管1305。高温制冷剂输送管1305延伸至插入口1307为止,可从回收口回收成为高温的制冷剂。
在充电插头中,设有电池的电源端子1314且在其下方设有制冷剂用的喷出口1311/回收口1312。在车辆包括普通充电插入口及快速充电用插入口这两者的情况下,至少在快速充电用插入口的下方包括制冷剂的喷出口1311/回收口1312。
在充电的同时喷出/回收制冷剂,由此来使其循环,从而效率良好地冷却电池BT13,由此便能以更大的电力来进行充电,从而可缩短充电时间。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45A至图46C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第十四实施方式涉及电池可更换的电动汽车。
以往的电动汽车采用了将充电插头连接至搭载于车辆中的电池来进行充电的方式,因此存在充电耗费时间等问题。另一方面,尽管也能更换为已充电完毕的电池,但电池重,难以容易地进行更换。
本实施方式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电池的电动汽车。
如图45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汽车V14包括马达1403与配置在地板上的多个车辆用座椅S14(前侧座椅FS14、后侧座椅RS14)。在车辆用座椅S14的下方设有轨道1404,以使车辆用座椅S14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在轨道1404之间,以通过轨道1404之间的方式设有收纳更换用的电池BT14的电池收纳通道1405。电池收纳通道1405也可以通过车辆用座椅S14之间的方式而配置。
在电池收纳通道1405的前侧端部,设有固定所插入的电池BT14的电池锁1406。电池锁1406也兼作通电用的连接器,能够在固定所插入的电池BT14的同时进行通电。
电池收纳通道1405是以后方稍稍降低的方式而倾斜地设置。通过使其倾斜,在更换时,位于电池收纳通道1405内的电池将因自重而下降,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
而且,通过将电池通电用的连接器设在电池收纳通道1405的上部,从而在发生了漏水的情况下,能够将侵入至电池收纳通道1405中的水通过自重而排出。能够进行电池BT14的插拔而不会使电池BT14的端部接触到地面。
而且,电池BT14可具有上侧形成为圆弧状的剖面。通过上侧形成为圆弧状,即便浸水,水也会因自重而流向下方,从而能够从倾斜的电池收纳通道1405予以排出。
构成为,从设在车辆后方的插入孔1407将电池BT14插入至电池收纳通道1405。电池BT14的插入也可为手动,但也可为,能够使用机器人等机械部件来自动地更换电池BT14。此时,若如图45C所示,在插入孔1407的周边设置电池更换用的位置识别标记1408,则能自动识别准确的插入孔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池BT14的更换。
图46A至图46C表示电动汽车1401的另一例。在图45A所示的电动汽车1401中,在中央设有一个电池收纳通道,但在图46A所示的电动汽车1401A中,将后轮配置在中央而设为三轮,由此,在车身的左右两侧部配置电池收纳通道1405A。电池收纳通道1405A的结构与图45A所示的结构同样,因此省略详细说明。通过在车身的左右两侧部设置电池收纳通道1405A,能够搭载更多的电池BT14,从而能够延长续航距离。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47至图5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第十五实施方式涉及在碰撞预测时适当地进行乘员保护的乘员保护装置。
日本专利特开2021-3792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包括:主气囊装置,在车辆的碰撞时保护乘员;副气囊装置,将乘员的手臂掸落;以及控制部,在碰撞预测时,在副气囊袋体的展开后使主气囊袋体展开。
由于在座席座椅设有副气囊装置,因此即便座席座椅通过座椅滑动装置移动到后方,在碰撞预测时,也能够立即使副气囊袋体展开,从而能够适当地保护乘员而不会延缓主气囊袋体的展开。
但是,日本专利特开2021-37923号公报中尽管公开了使用副气囊袋体将乘员的手臂掸落的内容,但未曾公开副气囊袋体展开时的行为及副气囊袋体的收纳方法。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展示更为具体的副气囊袋体的行为或收纳方法,通过适当地展开副气囊袋体来掸落乘员的手臂,从而提高乘员的保护性能。
如图4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乘员保护装置1501具有车辆用座椅S15、主气囊1503、副气囊1504、预测车辆碰撞的碰撞预测部件1505以及展开控制部件1506。
车辆用座椅1502是供乘员就坐且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地设置。主气囊1503构成为,当由碰撞预测部件1505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从车辆的前方朝向乘员展开。
副气囊1504被收纳在车辆用座椅1502中,且构成为,当预测到碰撞时,朝向乘员侧展开。
展开控制部件1506构成为,在由碰撞预测部件1505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时,从车辆用座椅1502使副气囊1504展开,随后使主气囊1503展开。
而且,如图47至图48所示,副气囊1504包含第一袋部1510与第二袋部1511。第一袋部1510与第二袋部1511具有通过粘合或缝制来将它们接合的接合部1512。
接合部1512具有断裂部1514与被断裂部1515,第二袋部1511构成为,当向第一袋部中注入空气而将其展开时,断裂部1514断裂,由此,空气能够进入第二袋部1511而将其展开。
在碰撞时,若乘员拿着移动终端1507等,则通过副气囊1504展开,乘员的手臂或移动终端1507被振落。能够抑制移动终端1507或乘员的手臂被夹在主气囊1503与乘员的身体之间的情况,从而适当地保护乘员。
在收纳副气囊1504时,如图49所示,第二袋部1511以卷绕于第一袋部1510的方式受到收纳。此时,断裂部1514可配置在第一袋部1510的前端侧。
通过像这样收纳第二袋部1511,能够效率良好地收纳副气囊1504,并且能够以振落乘员的手臂的方式使其展开。
使用图50A及图50B来说明副气囊1504的第二例。如图50A所示,第二例的副气囊1504A中,第二袋部1511A被配置在第一袋部1510的前端部。并且,第二袋部1511A通过从其前端按顺时针方向卷绕而收纳,第一袋部1510A的前端配置在比已卷绕的第二袋部1511A的前端更靠外侧。通过像这样收纳,能够效率良好地收纳副气囊1504A。
接下来,使用图51A至图52B来说明副气囊1504的第三例。也可如图51A所示的副气囊1504B所示的那样,在第一袋部1510,除了在碰撞时朝下方展开的第二袋部1511B以外,还设置朝上方展开的第三袋部1516。
此时,展开控制部件1506可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即,在第一袋部1510C展开后使第二袋部1511C展开,在第二袋部1511C展开后使第三袋部1516展开。
如图51B所示,第二袋部1511B及第三袋部1516构成为,在收纳时,通过将各自的前端予以卷绕而变得紧凑。此时,可如图52B所示,第二袋部1511B从其前端按逆时针方向卷绕,第三袋部1516按顺时针方向收纳。
此时,收纳副气囊1504的位置位于比第一例的副气囊1504的收纳位置更靠下方。通过设置第三袋部1516,能够保护乘员的头部。
而且,也可如图53A及图53B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501C那样,独立于副气囊1504C而在车辆用座椅S15C的座椅缓冲垫内设置潜藏气囊(submarine airbag)1517。潜藏气囊1517可配置成,从车辆前方方向观察,在展开时,第二袋部的一部分与潜藏气囊1517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重叠。而且,可构成为,当潜藏气囊1517展开时,在座椅缓冲垫1502b的前端部与第二袋部1511C之间产生间隙。通过设置间隙1518,能够抑制乘员的脚或手臂等部位被第二袋部1511C与潜藏气囊1517过度压迫的情况。
而且,也可如图54所示的乘员保护装置1501D那样构成为,副气囊1504D从设在座椅背的背面的气囊收纳部1519朝向前方展开。从而能够掸落乘员的手臂并且保护乘员的头部。
以上,使用图来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十五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的一例,举电动汽车及搭载于其中的车辆用座椅而说明了其结构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电动汽车,也可适用于发动机车、包括马达与发动机这两者用于行驶的混合动力车、搭载电池与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车等。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汽车、火车等具有车轮的地面行驶用交通工具及搭载于其中的车辆用座椅,也可适用于在地面以外移动的飞机或船舶及搭载于其中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符号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V:车辆
FL:车身地板
FL1:第一地板
FL2、FL2A:第二地板
FL3:车身底部
BT:电池
S、SA:车辆用座椅
FS:前侧座椅
RS:后侧座椅
2:车厢
3:车身
10:凸部
11:轨道支撑构件
12、12A:增高构件
13:凹部
14:凹部
15:车身结构部
16:旋转装置
17:凹部
18:狭缝
20:长轨道
21:下轨
22:上轨
23、23A:气囊装置
24、24A:气囊
25:座椅装卸机构
26:锁定构件
27:锁扣
28:锁定弹簧
29:线缆
30:杆
31:突出部
32:孔
35:扶手
36:车轮
37:锁定装置
38:收纳部
39:地板加强构件
40:蜂窝板<第二实施方式>
V2、V2A:车辆
S2:车辆用座椅
BT2:电池
201:第一地板
202:第二地板
203:凸部
204:支脚安装部(支脚托架)220:支脚托架<第三实施方式>
V3:车辆
FS3:前侧座椅
RS3:后侧座椅
BT3:电池单元
301:地板
302:凹部
320:长轨道
321:盖<第四实施方式>
V4:车辆
BT4:电池
401:第一地板
402:第二地板410、410A:轨道安装托架
411:安装点
412:开口部
413、413A:倾斜部420:长轨道<第五实施方式>
RS5、RS5A:后侧座椅501:第一地板
502:第二地板
510:支脚托架
511:加强构件
520、520A:基础<第六实施方式>
V6:车辆
S6、S6A:车辆用座椅
BT6:电池
D6:门板
TB:桌台
601:第一地板
602:第二地板
610:收纳部
611:盖部<第七实施方式>
V7:电动汽车
S7:车辆用座椅
BT7:电池
701:第一地板
702:第二地板
710:冲击吸收材
711:加强面板712:地板垫<第八实施方式>
V8:车辆
S8:车辆用座椅
BT8:电池
802:地板
810:收纳凹部810a:底部<第九实施方式>
V9:电动汽车
S9:车辆用座椅
BT9:电池
901:第一地板
902:第二地板
910:凸部
911:侧壁
920:安装部<第十实施方式>
S10:交通工具用座椅Vo1、Vo2:占用体积R100、R110:直径1001:旋转轴<第十一实施方式>
V11:车辆RS11、RS11A:后侧座椅S11B:座椅
W1101:座椅宽度W1102:轮罩间的距离D11、D11A、D11B:缩短幅度F11:缓冲垫框架
1101:轮罩
1102:座椅缓冲垫
1110、1111、1112:气室
1120:长轨道
1121:支撑构件<第十二实施方式>
V12:车辆
FS12:前侧座椅
RS12:后侧座椅
BT12:电池
1202:地板面板
1202a:上部地板
1202b:阶差部
1202c:下部地板
1203:台座
1210:连杆<第十三实施方式>
V13:电动汽车
S13:座椅
BT13:电池
1301:电池壳体
1303:电池冷却层1304:电池冷却前制冷剂输送管1305:高温制冷剂输送管
1306:散热器
1307:充电用插入口
1310:充电插头
1314:充电端子
1311:喷出口
1312:回收口<第十四实施方式>
V14、V14A:电动汽车
FS14:前侧座椅
RS14:后侧座椅
BT14:电池
1403:马达
1404:轨道
1405、1405A:电池收纳通道
1406:电池锁
1407、1407A:插入孔
1408、1408A:位置识别标记<第十五实施方式>
S15、S15C:交通工具用座椅
1501:乘员保护装置
1503:主气囊
1504、1504A、1504B、1504C:副气囊1505:碰撞预测部件
1506:展开控制部件
1507:移动终端
1510:第一袋部1511、1511A、1511B、1511C:第二袋部1512:接合部
1514:断裂部
1515:非断裂部
1516、1516C:第三袋部
1517:潜藏气囊
1518:间隙
1519:气囊收纳部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供乘员就坐;
轨道,使所述座椅滑动;
第一地板,形成有朝上方突出的多个凸部;以及
第二地板,设在比所述第一地板更靠上方,
所述轨道在所述第二地板的下方跨及所述第一地板的所述多个凸部而配置,
所述座椅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地板更靠上方,且能够滑动地连结于所述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各自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设有多个,
在所述轨道上,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座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跨及三个以上的凸部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支撑构件,配置在所述多个凸部之间,从下方支撑所述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的高度形成得比其他凸部低,
在高度比其他凸部低的凸部上,设有使高度与其他凸部一致的增高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凸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所述轨道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的一端抵接于从所述第一地板竖立设置的车身结构部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包含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地板的下轨与在所述下轨上滑动的上轨,
在所述上轨设有能够装卸地连结所述座椅的座椅装卸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设有多个,
所述车辆包括地板支撑构件,所述地板支撑构件在所述第一地板上配置在多个所述轨道之间,支撑所述第二地板。
CN202280069704.7A 2021-10-20 2022-10-19 车辆 Pending CN118103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257,688 2021-10-20
US63/272,303 2021-10-27
US63/274,240 2021-11-01
US63/298,264 2022-01-11
US202263322693P 2022-03-23 2022-03-23
US63/322,693 2022-03-23
PCT/JP2022/038975 WO2023068307A1 (ja) 2021-10-20 2022-10-19 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3283A true CN118103283A (zh) 2024-05-28

Family

ID=8809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9704.7A Pending CN118103283A (zh) 2021-10-20 2022-10-19 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1283A1 (zh)
CN (1) CN11810328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17958A1 (en) * 2016-11-04 2022-07-14 Nomad Tackle Pty Ltd Fishing lure
KR102484951B1 (ko) * 2020-09-24 2023-01-04 홍우중 낚시용 루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01283A1 (en)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103283A (zh) 车辆
JP557324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の後部構造
EP3686091A1 (e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vehicle
JP7501429B2 (ja) 車体構造
CN114590326B (zh) 用于电池电动车辆的车身底板
JP7528843B2 (ja) 車体構造
CN111907714B (zh) 座椅靠背
US10640075B2 (en) Roof mounted seat support airbag
JP3980504B2 (ja) 車両用空調ダクト構造
CN115214797B (zh) 车身结构
US20190351786A1 (en) Seat rail
WO2023068307A1 (ja) 車両
JP539917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クレスト構造
JP4485858B2 (ja) 車体構造
JP2004149031A (ja) 車体構造
JP4176807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格納構造
JP5034699B2 (ja) 車両下部構造
JP7424239B2 (ja)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2010083192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9455225A (zh) 用于安装电池组的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底板中的横向构件
JP7468434B2 (ja) 車体構造
CN217778774U (zh) 后围总成、车身结构和车辆
WO2024209798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1005943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1008319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