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829A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829A
CN1180829A CN97121325A CN97121325A CN1180829A CN 1180829 A CN1180829 A CN 1180829A CN 97121325 A CN97121325 A CN 97121325A CN 97121325 A CN97121325 A CN 97121325A CN 1180829 A CN1180829 A CN 1180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t exchanger
pipe
source fluid
hea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1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74C (zh
Inventor
岛伸起
藤川正博
松本清
栗须谷广治
西本敏颜
木泽千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7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08Multi-circuit heat 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 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28D1/0461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eat exchanger, e.g. radiator combined with tube-and-shell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of conduits for heat exchange between at least two media and for heat exchange between at least one medium and the large body of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能高效进行热交换并能使用多种制冷剂的换热器,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一圆筒,热源流体进入其一个开口端,并流出其另一个开口端,还包括一或多根供制冷剂流过的管子,它们以螺旋方式大致沿一条基本垂直于圆筒外表面的母线的线缠绕于圆筒的外表面上。

Description

换热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燃烧气体的热量交换和传递给制冷剂的换热器。本发明的换热器是一种制冷剂加热器,它包括一个供热空气从热源流出来的圆筒和一根绕于该圆筒上的、供制冷剂流过的管子。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图12是一种具有传统空调装置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图。图12所示的空调装置是分体式的空调系统,它具有室外机组20和室内机组30。
如图12所示,室外机组20包括一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901、一冷凝制冷剂的室外换热器902和一加热制冷剂的制冷剂加热器909。室外机组20的室外换热器902通过一单向阀903、一阻流管905和一双通阀906连接于制冷剂加热器909。另外,压缩机901的输出侧通过一四通阀904和一单向阀908连接于制冷剂加热器909。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空调装置中,具有压缩机901等部件的室外机组20通过供制冷剂流过的管子连接于具有一室内换热器907的室内机组30,这样形成了制冷剂的循环。换句话说,在致冷操作过程中,制冷剂从压缩机901通过四通阀904、室外换热器902、单向阀903、阻流管905、室内换热器907、四通阀904和单向阀908,最后再回到压缩机901而循环流动。图12中,制冷剂在致冷操作中的循环流动用实线表示。
另一方面,在致热操作过程中,制冷剂从压缩机901通过四通阀904、室内换热器907、双通阀906和制冷剂加热器909,最后再回到压缩机901而循环流动。图12中,制冷剂在致热操作中的循环流动用虚线表示。
图13是用作传统空调装置换热器的制冷剂加热器909的立体图。如图13中所示,制冷剂加热器909包括一换热装置10a和一燃烧室部分3。换热装置10a包括一铝筒1和一固定于铝筒1外表面的铜弯管2。另外,设置于铝筒1一端的燃烧室部分3的结构制成使得燃烧气体流过铝筒1的内部空间。R22或水之类的制冷剂流经绕铝筒1而设置的褶状弯曲的铜管2。
在图13所示的制冷剂加热器909中,燃烧气体沿箭头W所指方向流入铝筒1,并沿箭头X所指方向流出。有制冷剂流过的铜管2固定于铝筒1的外表面。制冷剂沿箭头Y所指方向进入,并沿箭头Z所指方向流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制冷剂加热器909中,铝筒1和筒管2之间进行热交换。铝筒1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1a,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然而,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换热装置10a中,无法进行高效地热交换。
这是因为铜弯管2是隔开地固定于铝筒1的外表面,如图13所示,铝筒1的外表面具有较大的面积未用于热交换。因此,传统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较差。
另外,在传统换热装置10a中,绕铝筒1只能形成一根供制冷剂流过的铜管2,因此,不可能同时进行两组或更多组热交换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地进行热交换操作、并能使用多种制冷剂进行多组热交换操作的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
一圆筒,热源流体进入其一个开口端,并流出其另一个开口端,
一或多根供制冷剂流过的管子,所述管子以螺旋方式大致沿由基本垂直于圆筒轴线的平面与圆筒外表面相交而成的圆周缠绕于圆筒的外表面上。
由于在本发明中,管子是以螺旋方式沿一条基本垂直于圆筒外表面母线的线而缠绕于圆筒外表面上的,因此可以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在缠绕有多根管子的情况下,这些管子可独立地用于热交换。
本发明的换热器可具有两根或更多根管子,这些管子系成一束,并沿基本垂直于圆筒轴线的方向缠绕。
由于在本发明中,一束管子可以如以上所描述的那样缠绕于圆筒上,因此,在相同规格的基础上,可同时进行多组热交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管子的前半部分,管子是这样缠绕于圆筒上的,即使得前半部分的制冷剂入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并使得前半部分的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排出侧,
在管子的后半部分,管子是这样缠绕于圆筒上的,即使得后半部分的制冷剂入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排出侧,并使得后半部分的制冷剂出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
由于在以上所述的本发明中,管子后半部分的制冷剂出口到热源的距离设置得比制冷剂入口到热源的距离近,因此,后半部分的热交换能得以高效地进行。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缠绕于圆筒上的管子在中间处形成一或多个开口端。
由于本发明中的管子在中间处形成开口端,因此,可以使用单根管子来进行两组或更多组的热交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这些管子沿同一方向缠绕,流过每根管子的制冷剂从热源流体进入侧流到热源流体排出侧。
由于在本发明中,流过每根管子的制冷剂从热源流体进入侧流到热源流体排出侧,因此,可防止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部分处温度的升高。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这些管子沿同一方向缠绕,制冷剂流过管子的方向彼此相反。
由于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制冷剂流动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可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这样缠绕于圆筒上,使得制冷剂入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而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热源流体排出侧。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换热器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这样缠绕于圆筒上,使得制冷剂入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排出侧,而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热源流体进入侧。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换热器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在至少两根管子当中,设置在热源流体进入侧的一根管子是这样缠绕于圆筒上的,即使得其制冷剂入口设置在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而其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热源流体排出侧。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处的热交换能够高效地进行。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的数量为两根或更多根,不同的制冷剂流过这些管子。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换热器能用于一种适合于工作状态的空调系统。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不同制冷剂中的一种是水。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换热器能用于一种使用某种制冷剂的特性和水的特性的空调系统。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缠绕于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的管子连接于一大能力装置,而缠绕于热源流体排出侧的管子连接于一小能力装置。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换热器能用于一种包括有多个不同能力的空调装置的空调系统。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构造和内容以及其它的目的和特点,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包括两根独立的管子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一空调系统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包括一空调器和一使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地板加热器;
图3是按照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包括两根束合于一起的管子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一空调系统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包括使用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两个空调器;
图5是按照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在管子中间部分处具有一开口端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一空调系统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包括使用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两个空调器;
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一空调系统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包括一空调器和一使用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盥洗室用空调器;
图12是使用传统换热器的制冷剂循环流程图;
图13是传统换热器结构的立体图。
显然,某些或是所有的附图均是用作说明的示意性图例,没有必要表示出所示诸部件的相对尺寸或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换热器以及使用该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图1是表示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是一种在致热操作中使用的换热器及一种用来加热制冷剂的装置。图1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换热单元100a。在图1所示的换热单元100a的左端设有一燃烧器部分(未示出)。换热单元100a包括一个金属筒103和两根固定于该金属筒103外表面的金属管106、109。在第一实施例中,金属筒103是一个由铝挤压而成的铝筒103,金属管106、109是由铜制成的铜管106、109。铝筒1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如图1所示,铜管106、109各自独立地在铝筒103的外表面上以螺旋方式大致沿基本垂直于铝筒103轴线的一平面与铝筒103外表面相交而成的圆周缠绕多圈。也就是说,铜管106、109是各自独立地在基本垂直于铝筒103外表面的母线的方向上缠绕于铝筒103的外表面上。
另外,位于铝筒103一端的燃烧器部分是设置成将燃烧气体送入铝筒103的内部空间。一种诸如R22或水之类的制冷剂流过设置于铝筒103外表面上的铜管106、109。图1中,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用箭头A和B表示。
在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中,致冷和致热操作过程中的制冷剂循环与如图12所示的上述传统空调装置的相同,在此就不加以描述。
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单元100a中,来自用作热源的燃烧器部分的热气体沿箭头A所示方向进入铝筒103的第一开口端101,并沿箭头B所示方向流出铝筒103的第二开口端102。
第一铜管106和第二铜管109各自独立地沿同一方向缠绕于铝筒103的外表面。在管子106和109中,相邻的管部密绕,从而彼此接触。
第一根铜管106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04和一第二连接端105,第二根管子109具有一第一连接端107和第二连接端108。
图2是一空调系统100b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具有一个包括图1所示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b。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b中,空调器110的室内机组和地板加热器111连接于室外机组112。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空调器110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一铜管106的第一连接端104和第二连接端105,地板加热器111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二铜管109的第一连接端107和第二连接端108。
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铜管106和第二铜管109各自独立地在基本垂直于铝筒103外表面的母线的方向上缠绕于铝筒103的外表面上。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中,通过使用铜管106、109,铝筒103的热量能得以高效地交换。另外,用第一铜管106的热交换和用第二铜管109的热交换能彼此独立进行。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如图2所示,很容易获得一种结构,其中,用一根管子也就是第一铜管106的热交换是用于空调器110,而用另一根管子也就是第二铜管109的热交换是用于地板加热器111。
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第一铜管106距离热源比第二铜管109更近。因此,通过将需要较大能力的空调装置连接于第一铜管106,使来自热源的热量能得以有效地利用。
另外,通过使不同类型的制冷剂经过铜管106、109,可设计出一种适合于工作状态的空调系统。而且,由于水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可用作一种制冷剂,因此,通过使用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可设计出一种水的特性能被充分利用的空调系统。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3中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是一种在致热操作中使用的换热器及一种用来加热制冷剂的装置。图3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换热单元200a。在图3所示的换热单元200a的左端设有一燃烧器部分(未示出)。换热单元200a包括一个铝筒203和两根固定于该铝筒203外表面的铜管206、209。这两根铜管206、209在基本垂直于铝筒203外表面的母线的方向上于铝筒203的外表面上缠绕多圈。铝筒2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另外,设置在铝圆筒203一端处的燃烧器部分构造成将燃烧气体送入铝筒203的内部空间。图3中,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用箭头C和D表示。参照图3,来自用作热源的燃烧器部分的热气体沿箭头C所示方向进入铝筒203的第一开口端201,并沿箭头D所示方向流出铝筒203的第二开口端202。
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铜管206和第二铜管209彼此系成一束,并缠绕于铝圆筒203的外表面。第一铜管206和第二铜管209彼此紧密地设置。一种诸如R22或水之类的制冷剂流过缠绕于铝筒203外表面上铜管206、209。
第一铜管206具有一第一连接端204和一第二连接端205,第二铜管209具有一第一连接端207和一第二连接端208。因此,如图3所示,第一铜管206的第一连接端204设置成紧靠第二铜管209的第一连接端207。同样,第一铜管206的第二连接端205设置成紧靠第二铜管209的第二连接端208。
在图3所示的换热单元200a中,第一铜管206和第二铜管209的形状相同,它们沿相同的方向缠绕于铝筒203的外表面上。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包括该换热单元200a的空调系统。
图4是一种空调系统200b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具有一个包括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如图4所示,在空调系统200b中,两个相同规格的空调器210、211连接于室外机组212。也就是说,空调器210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一铜管206的第一连接端204和第二连接端205,空调器211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二铜管209的第一连接端207和第二连接端208。
将第一铜管206和第二铜管209系成一束,并将它们以相同的形状缠绕于铝筒203的外表面上,在铜管206、209的每一根中可交换相同的热量。因此,如图4所示,可以获得包括两个相同能力的空调器210、211的空调系统200b。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5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是一种在致热操作中使用的换热器及一种用来加热制冷剂的装置。图5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换热单元300a。在图5所示的换热单元300a的左端设有一燃烧器部分(未示出)。换热单元300a包括一个铝筒303和一根固定于该铝筒303外表面的铜管306。铜管306在基本垂直于铝筒303外表面的母线的方向上于铝筒303的外表面上缠绕多圈。铝筒3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另外,设置在铝筒303一端处的燃烧器部分构造成将燃烧气体送入铝筒303的内部空间。图5中,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用箭头E和F表示。
如图5所示,来自用作热源的燃烧器部分的热气体沿箭头E所示方向进入铝筒303的第一开口端301,并沿箭头F所示方向流出其第二开口端302。
如图5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单元300a中,铜管306包括两部分:从第一连接端304延伸出来的前半部分306a和延伸到第二连接端305的后半部分306b。铜管306的前半部分306a的第一连接端304设置成紧靠于铝筒302热源流体进入侧的第一开口端301。
另一方面,从铜管306的前半部分306a延伸到后半部分306b的那部分设置成靠近于铝筒302的热源流体排出侧的第二开口端302。另外,后半部分306b的第二连接端305从换热单元300a的中间部分向外延伸。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单元300a中,供制冷剂送入的第一连接端304设置成靠近于铝筒303的第一开口端301,它靠近热源。供制冷剂排出的第二连接端305设置在铝筒303的中间部分处。一种诸如R22或水之类的制冷剂流过缠绕于铝筒303外表面上的铜管306。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热量在铝筒303靠近热源的部分处由冷却的制冷剂交换。热交换后,制冷剂从铝筒303靠近热源的中间部分排出,并被加热到一高温。
利用上述的结构,在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可防止靠近热源的、铝筒303的第一开口端301附近因热而造成的损伤。而且,可以进行高效的热交换。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6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是一种在致热操作中使用的换热器及一种用来加热制冷剂的装置。图6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换热单元400a。在图6所示的换热单元400a的左端设有一燃烧器部分(未示出)。换热单元400a包括一个铝筒403和一根固定于该铝筒403外表面的铜管406。铝筒3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另外,设置在铝筒403一端处的燃烧器部分构造成将燃烧气体送入铝筒403的内部空间。图6中,燃烧气体的流动方向用箭头G和H表示。如图6所示,来自用作热源的燃烧器部分的热气体沿箭头G所示方向进入铝筒403的第一开口端401,并沿箭头H所示方向流出其第二开口端402。
如图6所示,第四实施例的铜管406在基本垂直于铝筒403外表面的母线的方向上缠绕多圈。缠绕于铝筒403外表面上的铜管406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404和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405。而且,在铜管406的中间部分处形成有一中间连接端407。一种诸如R22或水之类的制冷剂流过缠绕于铝筒403外表面上的铜管406。
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构造成使制冷剂从第一连接端404送入,并从中间连接端407和第二连接端405排出。中间连接端407和第二连接端405均与一压力调节阀(未示出)相连。该压力调节阀用来调节从中间连接端407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和从第二连接端405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包括有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单元400a的空调系统。
图7是一空调系统400b的管路示意图,该空调系统具有一包括图6所示换热器的空调装置。
如图7所示,在空调系统400b中,两个不同规格的空调器408、409连接于室外机组410。也就是说,大能力空调器408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铜管406的第一连接端404和第二连接端405,小能力空调器409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一连接端404和中间连接端407。
将具有中间连接端的铜管406缠绕于铝筒403的外表面上,可以同时获得两个用于不同能力的热交换操作。因此,使用第四实施例的换热器,可获得包括两个不同能力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400b。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8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的结构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结构相同。该换热器的换热单元500a包括一个铝筒503和两根固定于铝筒503外表面的铜管506、509。另外,设置在铝筒503一端处的燃烧器部分构造成将燃烧气体沿箭头A到箭头B的方向送入铝筒503的内部空间。铝筒5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第一铜管506和第二铜管509各自独立地沿相同方向缠绕于铝筒503的外表面上。第一铜管506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504和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505。另外,第二铜管509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507和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508。图8中,箭头K、L、M和N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如图8所示,第一铜管506的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504设置成靠近于铝筒503的第一开口端501,离热源最近。第一铜管506的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505设置在铝筒503的中间部分处。另外,第二铜管509的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507设置成比第二铜管509的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508更靠近于热源。因此,第五实施例的换热器在被加热至最高温度的铝筒503第一开口501的附近,用冷却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这就防止了换热单元500a因高温而受损。
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9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的结构与图8所示第五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结构相同。该换热器的换热单元600a包括一个铝筒603和两根固定于铝筒603外表面的铜管606、609。另外,设置在铝筒603一端处的燃烧器部分构造成将燃烧气体沿箭头A到箭头B的方向送入铝筒603的内部空间。铝筒6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第一铜管606和第二铜管609各自独立地沿相同方向缠绕于铝筒603的外表面上。第一铜管606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一连接端604和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二连接端605。另外,第二铜管609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一连接端607和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二连接端608。图9中,箭头P、O、R和Q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如图9所示,第一铜管606的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一连接端604设置成靠近于铝筒603的第一开口端601,离热源最近。第一铜管606的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二连接端605设置在铝筒603的中间部分处。另外,第二铜管609的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一连接端607设置成比第二铜管609的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二连接端608更靠近于热源。因此,在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铜管606中,制冷剂是从靠近铝筒603开口端601的第一连接端604排出,它被加热到最高温度。而且,在第二铜管609中,其制冷剂出口是设置在被加热到一个高于制冷剂入口处温度的那部分。因而,在第六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可以用换热单元600a来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图1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性结构的立体图。图10所示的换热器是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加热器。该制冷剂加热器的结构与图8所示第五实施例的制冷剂加热器的结构相同。该换热器的换热单元700a包括一个铝筒703和两根固定于铝筒703外表面的铜管706、709。另外,设置在铝筒703一端处的燃烧器部分构造成将燃烧气体沿箭头A到箭头B的方向送入铝筒703的内部空间。铝筒703的内侧形成有许多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率。
第一铜管706和第二铜管709各自独立地沿相同方向缠绕于铝筒703的外表面上。
第一铜管706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704和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705。另外,第二铜管709具有一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一连接端707和一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二连接端708。图10中,箭头S、T、V和U表示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如图10所示,第一铜管706的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一连接端704设置成靠近于铝筒703的第一开口端701,离热源最近。第一铜管706的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二连接端705设置在铝筒703的中间部分处。另外,第二铜管709的用作制冷剂出口的第一连接端707设置成比第二铜管709的用作制冷剂入口的第二连接端708更靠近于热源。
因此,在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铜管706中,冷却的制冷剂是在靠近铝筒703开口端701的地方送入,该处被加热到最高温度。而且,第二铜管709的制冷剂出口是设置在被加热到一个高于制冷剂入口处温度的那部分。
因此,在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中,可以防止换热单元700a因高温而受损,并能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在第五、第六和第七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铜管是沿相同方向而缠绕于铝筒上。但即使第一和第二铜管是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缠绕,也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图11是包括上述第一、第五、第六或第七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空调系统的管路示意图。在该空调系统中,可同时驱动一个能力较大的空调装置和一个能力较小的空调装置。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在靠近热源的第一铜管106所交换的热量较大,而在位于热源流体排出侧的第二铜管所交换的热量较小。因此,能力较大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一铜管106,而能力较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于第二铜管109。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在第五、第六或第七实施例的场合中,靠近于热源的一根铜管连接于能力较大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而远离于热源的一根铜管连接于能力较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
如上所述,用一根靠近于热源的铜管进行大能量热交换,而用一根远离于热源的铜管进行小能量热交换,可以获得一种空调系统800a,它包括一个全时使用的空调器801和一个例如图11所示的、非全时使用的盥洗室用空调器802。除了上述包括空调器801和盥洗室用空调器802的空调系统,还可获得多种空调系统,诸如包括有一全时使用的空调器和一在卧室内使用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包括有一板式空调器和一辅助空调器的空调系统以及包括有一在高温区使用的空调器和一在低温区使用的空调器的空调系统。
为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系统提供本发明的换热器,可以提供一种具有高热交换效率的空调系统。
尽管以上通过目前较佳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予理解的是,这种揭示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在阅读了以上的技术内容后,各种变化和修改无疑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将所附权利要求看作能覆盖落在本发明真正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和修改。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器,包括:
一圆筒,热源流体进入其一个开口端,并流出其另一个开口端,
一或多根供制冷剂流过的管子,所述管子以螺旋方式大致沿由基本垂直于所述圆筒轴线的平面与所述圆筒的外表面相交而成的圆周缠绕于所述圆筒的所述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所述管子系成一束,并沿一条基本垂直于所述圆筒的所述外表面的母线的线以螺旋方式缠绕于所述圆筒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子的前半部分,所述管子是这样缠绕于所述圆筒上的,即使得所述前半部分的制冷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并使得所述前半部分的制冷剂出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热源流体排出侧,
在所述管子的后半部分,所述管子是这样缠绕于所述圆筒上的,即使得所述后半部分的制冷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所述热源流体排出侧,并使得所述后半部分的制冷剂出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所述热源流体进入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缠绕于所述圆筒上的所述管子在中间处形成一或多个开口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所述管子沿同一方向缠绕,流过每根管子的制冷剂从热源流体进入侧流到热源流体排出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所述管子沿同一方向缠绕,所述制冷剂流过所述管子的方向彼此相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这样缠绕于所述圆筒上,使得制冷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而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热源流体排出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这样缠绕于所述圆筒上,使得制冷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热源流体排出侧,而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热源流体进入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根缠绕于所述圆筒上的管子当中,设置在热源流体进入侧的一根管子是这样缠绕于圆筒上的,即使得所述管子的制冷剂入口设置在所述圆筒的所述热源流体进入侧,而其制冷剂出口设置在热源流体排出侧。
10.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的数量为两根或更多根,不同的制冷剂流过所述管子。
11.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制冷剂中的一种是水。
12.如权利要求1、2、5或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子的数量是两根或更多根,缠绕于所述圆筒的热源流体进入侧的所述管子连接于一大能力装置,而缠绕于热源流体排出侧的所述管子连接于一小能力装置。
13.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换热器,该换热器具有一圆筒,热源流体进入该圆筒的一个开口端,并流出其另一个开口端,
还具有一或多根供制冷剂流过的管子,所述管子以螺旋方式大致沿由基本垂直于圆筒轴线的平面与圆筒外表面相交而成的圆周缠绕于圆筒的外表面上。
CN97121325A 1996-10-22 1997-10-22 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9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9162/1996 1996-10-22
JP27916296A JP3397055B2 (ja) 1996-10-22 1996-10-22 熱交換器
JP279162/96 1996-10-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29A true CN1180829A (zh) 1998-05-06
CN1120974C CN1120974C (zh) 2003-09-10

Family

ID=1760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1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974C (zh) 1996-10-22 1997-10-22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397055B2 (zh)
KR (1) KR100273084B1 (zh)
CN (1) CN1120974C (zh)
MY (1) MY1200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2300C (zh) * 2002-12-10 2007-06-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0449245C (zh) * 2002-08-09 2009-01-07 阿什莫里斯有限公司 容积减少了的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4989A (ja) * 2001-06-07 2002-12-18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JP4224793B2 (ja) * 2005-05-31 2009-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91129A (ja) * 2008-10-03 2010-04-22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システム
JP5141486B2 (ja) * 2008-10-03 2013-02-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システム
JP2012254553A (ja) * 2011-06-08 2012-12-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207915A (ja) * 2012-07-30 2012-10-25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および温水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4539A (en) * 1980-11-03 1984-03-06 E-Tech,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US4316502A (en) * 1980-11-03 1982-02-23 E-Tech, Inc. Helically flighted heat exchanger
US5238058A (en) * 1991-03-18 1993-08-24 Bodrey Douglas M Spiral flighted double walled heat exchang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9245C (zh) * 2002-08-09 2009-01-07 阿什莫里斯有限公司 容积减少了的热交换器
CN1322300C (zh) * 2002-12-10 2007-06-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20009A (en) 2005-08-30
JP3397055B2 (ja) 2003-04-14
CN1120974C (zh) 2003-09-10
KR100273084B1 (ko) 2001-01-15
KR19980033046A (ko) 1998-07-25
JPH10122762A (ja) 199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7852C (zh) 热管装置和热管型换热器
CN100339675C (zh) 传热管以及装有这种传热管的换热器
TWI477039B (zh) 冷卻套
CN1086227C (zh) 热交换盘管组件及其复合结构
CN1209591C (zh) 空调机
CN1786641A (zh) 热电联合系统的废气热交换器
CN1590927A (zh) 包括热交换器和用于切换制冷循环的装置的空调器
CN1910408A (zh) 用于锅炉和热水供应系统的通用热交换器
CN1092780C (zh) 空调装置
CN1120974C (zh) 换热器
CN1749670A (zh) 热泵蓄热装置
CN1721042A (zh) 冷冻式压缩气体干燥机
CN1292211C (zh) 防冻回流换热器
CN1961184A (zh) 用于传热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776163B (zh) 热泵热水器
CN1149380C (zh) 热交换器
CN1737465A (zh) 热电联产系统
CN1757979A (zh) 空调
CN1541326A (zh) 冷却系统和方法
CN1833142A (zh)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786644A (zh) 用于热电联产系统的废气热交换器
CN1506646A (zh) 热交换器
CN1138112C (zh) 制冷剂分支管及装有该制冷剂分支管的空调机
CN1293359C (zh) 换热器
CN1255658C (zh) 贮液器及采用该贮液器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10

Termination date: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