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78370B -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78370B
CN118078370B CN202410508852.5A CN202410508852A CN118078370B CN 118078370 B CN118078370 B CN 118078370B CN 202410508852 A CN202410508852 A CN 202410508852A CN 118078370 B CN118078370 B CN 118078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eurysm
basket
coil
sealing device
neck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088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78370A (zh
Inventor
荆洪娟
宋维康
黄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ik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088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78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78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8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78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78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该动脉瘤封颈装置用于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包括封堵物推送杆和一根连续的杆状封堵物,封堵物推送杆与封堵物可分离连接,封堵物在释放至动脉瘤内后能够扭转变形并成型为成篮部和封堵部,成篮部用于在动脉瘤内构建篮筐状结构以为后续弹簧圈的填充提供支撑,封堵部位于成篮部的下方并在成篮部的作用下封堵于动脉瘤颈部且对成篮部提供反向支撑。本发明的封堵物释放后,能够自动构建成篮部和封堵部,实现了封堵结构与成篮结构的一体化释放,这意味着在后续的弹簧圈释放过程中,无需再次单独释放成篮圈,从而避免了多次操作带来的风险和不便,显著降低了手术的复杂度和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背景技术
弹簧圈栓塞是一种常用的动脉瘤治疗手段,其核心步骤包括成篮圈的释放和填充弹簧圈的释放。成篮圈的释放是构建弹簧圈栓塞治疗基础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涉及在动脉瘤内释放一个三维形态的栓塞圈,该栓塞圈能够在动脉瘤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篮筐状结构,这个结构不仅为后续的填充弹簧圈提供必要的支撑,而且确保了动脉瘤内部的空间被有效填充,减少了血流在动脉瘤内的涡流和冲击。在成篮圈稳定后,医生会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大小和形状,依次释放一系列直径递减的弹簧圈,这些弹簧圈被称为填充弹簧圈。填充弹簧圈紧密地缠绕在成篮圈上,逐步充实动脉瘤腔,以减少或阻断动脉瘤内的血流,这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瘤内的血流停滞,有效降低了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对于宽颈动脉瘤这类特殊类型的动脉瘤,上述的弹簧圈栓塞治疗在实践中常常遭遇挑战,主要问题在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弹簧圈移位或脱落。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动脉瘤封颈装置的应用逐渐变得广泛,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利用封堵物对宽颈动脉瘤的颈部进行封闭,以此创建一个稳定的治疗平台,在此基础上,再依次释放三维成篮圈和二维弹簧圈,这样的操作顺序能够有效避免栓塞过程中以及栓塞后弹簧圈的移位和脱落,从而确保治疗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尽管使用动脉瘤封颈装置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是可行的,但其会导致整个操作步骤相对繁琐,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脉瘤封颈装置,用于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动脉瘤封颈装置包括封堵物推送杆和一根连续的杆状封堵物,封堵物推送杆与封堵物可分离连接,封堵物在释放至动脉瘤内后能够扭转变形并成型为成篮部和封堵部,成篮部用于在动脉瘤内构建篮筐状结构以为后续弹簧圈的填充提供支撑,封堵部位于成篮部的下方并在成篮部的作用下封堵于动脉瘤颈部且对成篮部提供反向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成篮部为底部敞口的多面体结构,封堵部与成篮部的底部敞口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成篮部具有一个成篮部顶面和多个成篮部侧面,成篮部顶面与任一成篮部侧面之间的角度为30-90度,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之间的角度为30-90度。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中之一与成篮部顶面相连,另一与封堵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成篮部顶面形成为盘状,并在其相连的成篮部侧面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动脉瘤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成篮部侧面形成为Ω形、n形、U形、C形或S形。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部形成为盘状,并在其相连的成篮部侧面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动脉瘤颈部。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物由金属、合金或高分子丝材螺旋缠绕而成。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系统,包括输送管、弹簧圈栓塞装置和上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弹簧圈栓塞装置包括弹簧圈推送杆和弹簧圈,弹簧圈推送杆与弹簧圈可分离连接,动脉瘤封颈装置被配置为经输送管先行释放封堵物至动脉瘤内部并回撤出输送管后,弹簧圈栓塞装置能够利用同一输送管独立释放弹簧圈,使得弹簧圈绕成篮部缠绕以填满动脉瘤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物为三维栓塞圈,弹簧圈为二维栓塞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在封堵物释放后,能够自动构建成篮部和封堵部,实现了封堵结构与成篮结构的一体化释放,这意味着在后续的弹簧圈释放过程中,无需再次单独释放成篮圈,从而避免了多次操作带来的风险和不便,显著降低了手术的复杂度和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动脉瘤封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封堵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封堵物推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弹簧圈栓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动脉瘤封颈装置与输送管的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动脉瘤内填满弹簧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为动脉瘤封颈装置,101为封堵物推送杆,102为封堵物,103为成篮部,104为封堵部,105为成篮部顶面,106为成篮部侧面,107为夹套,108为夹持件,109为夹持弧面,110为夹持孔,111为凸柱,112为过孔;200为输送管;300为弹簧圈栓塞装置,301为弹簧圈推送杆,302为弹簧圈;400为动脉瘤。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指的“近端”和“远端”应当被理解为从主治医生的方向观察,“近端”是指靠近主治医生的一端,即对应于参考附图所指的“左端”,所指的“远端”是指远离主治医生的一端,即对应于参考附图所指的“右端”。同理,“近端段”是指靠近主治医生的一段或一特定区域,“远端段”是指远离主治医生的一段或一特定区域。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动脉瘤封颈装置100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动脉瘤内并释放以封堵动脉瘤颈部,来实现辅助弹簧圈栓塞的目的。该动脉瘤封颈装置100包括封堵物推送杆101和一根连续的杆状封堵物102,封堵物推送杆101的远端与封堵物102的近端可分离连接。封堵物102具有形状记忆特性,封堵物102的材料选择上,可以采用金属、合金或高分子丝材,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制成,以确保封堵物102的强度和柔韧性,封堵物102释放至动脉瘤内后自动扭转变形并成型为成篮部103和封堵部104,成篮部103的作用是在动脉瘤内部构建一个篮筐状结构,为后续弹簧圈的填充提供稳定的支撑,而封堵部104则位于成篮部103的下方,其在成篮部103的正向作用力下紧密封堵于动脉瘤颈部,并对成篮部103提供反向支撑,以防止成篮部103乃至后续的弹簧圈移位和掉落。由于封堵物102释放后,封堵物102自动构建了成篮部103和封堵部104,因此实现了封堵结构与成篮结构的一体化释放,这意味着在后续的弹簧圈释放过程中,无需再次单独释放成篮圈,从而避免了多次操作带来的风险和不便,显著降低了手术的复杂度和操作难度。而且,封堵物102在未展开状态下呈现为连续的杆状结构,一经部署至动脉瘤内部,便能自动扭转并转变为成篮部103和封堵部104,并促使封堵部104紧密贴合于动脉瘤的颈部,从而有效支撑成篮部103以及阻止后续弹簧圈的移位和掉落,这样不仅确保了封堵效果的稳定性,同时也简化了动脉瘤封颈装置100的输送和精准释放过程。
成篮部103为底部敞口的多面体结构,封堵部104与成篮部103的底部敞口抵接,也即封堵部104与成篮部103组合形成了完整的多面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组合形成的多面体结构为六面体结构,因此成篮部103具有一个成篮部顶面105和四个成篮部侧面106,封堵部104构成了成篮部103的底面,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106中之一与成篮部顶面105相连,另一与封堵部104相连,也即四个成篮部侧面106连接于成篮部顶面105与封堵部104之间,确保了封堵物102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同时,成篮部103起到了一定的锚定作用,可以确保封堵部104在动脉瘤内的位置固定,使得封堵部104能够紧密地抵接动脉瘤颈部,有效阻止动脉瘤内弹簧圈的移位和掉落。成篮部顶面105与任一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为90度,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也为90度,而且成篮部顶面105与任一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以及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都能随着动脉瘤的形态转变,从而可以很好的顺应动脉瘤形态而形成最佳的框架支撑结构。当然,组合形成的多面体结构也可以不是六面体结构,这样,成篮部顶面105与任一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介于30-90度之间,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也介于30-90度之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成篮部103在动脉瘤内部的稳定展开和适应不同形状的动脉瘤。
成篮部顶面105形成为盘状,并在其相连的成篮部侧面106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动脉瘤顶部,封堵部104同样设计为盘状结构,通过与成篮部侧面106的紧密配合,确保能够紧密贴合动脉瘤颈部,而成篮部侧面106则形成为Ω形、n形、U形、C形或S形,以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以适应不同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这样,成篮部侧面106能够随着动脉瘤的大小而发生变形以始终将成篮部103、封堵部104抵接于动脉瘤顶部和颈部。
封堵物推送杆101的远端联接有自膨夹套107,夹套107用于控制封堵物102的释放,夹套107可分离地套接在封堵物102的近端,当输送管相对封堵物推送杆101回撤以使得夹套107外露于输送管的过程中,夹套107逐渐膨开并与封堵物102的近端分离使得封堵物102被释放,此时输送管再相对封堵物推送杆101前进以使得夹套107收纳于输送管的过程中,夹套107逐渐收缩且能与封堵物102的近端重新连接,这样,即便在操作中不慎完全释放了封堵物102或需要重新调整封堵物102的位置,医生仍可通过操控输送管和封堵物推送杆101,利用夹套107逐步收紧的机制实现与封堵物102的重新连接,这一特性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为医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操作体验。
夹套107设计为环形结构而为环形套,并具有锥形特征,其中近端直径较小而远端直径较大,这种设计使得夹套107既有能力提供牢固的夹持作用,同时又能够方便地实现封堵物102的释放操作。夹套107近端为固定端且与封堵物推送杆101的远端联接,夹套107远端为自由端且朝向封堵物102的近端,这样输送管相对封堵物推送杆101移动时,夹套107的远端在径向扩张状态和径向收缩状态间切换,以便于对封堵物102进行夹持和释放。
夹套107的远端周向设计有多个夹持件108,这些夹持件108为夹持球形态,具备适当的夹持力度。封堵物102的近端设计成球状,并带有夹持弧面109,以便与夹持件108配合使用。当夹套107发生收缩时,夹持件108能够与夹持弧面109紧密抵接,形成对封堵物102近端的有效夹持。这种机制允许操作者通过封堵物推送杆101将封堵物102回撤至输送管内部,以便于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新定位。为了增强夹持力并便于封堵物102在重新连接后的回撤操作,夹套107上设计有若干可形变夹持孔110,封堵物102的近端相应地设有凸柱111,这些凸柱111位于夹持弧面109的近端方向,在夹套107收缩的过程中,凸柱111能够插入夹持孔110内,从而在夹套107与封堵物102近端之间产生额外的夹持力,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封堵物102,确保其在回撤过程中不会移动,而且还能够对封堵物102的角度进行微调,使其更加贴合动脉瘤颈部的形状,以实现最佳的封堵效果。通过这种设计,夹套107不仅能够有效地夹持和固定封堵物102,还能在需要时进行回撤或其他操作,这种灵活而稳固的夹持机制对于确保动脉瘤封堵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结合图4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给出应用上述动脉瘤封颈装置100的动脉瘤栓塞系统,该动脉瘤栓塞系统的结构包括上述动脉瘤封颈装置100、输送管200和弹簧圈栓塞装置300。输送管200是一根细长的管道,其用于引导至动脉瘤内部,以输送动脉瘤封颈装置100和弹簧圈栓塞装置300。弹簧圈栓塞装置300包括弹簧圈推送杆301和弹簧圈302,弹簧圈302是一种螺旋形的金属丝且直径小于封堵物102,设计用于填充动脉瘤腔,防止血液流动引起的进一步损伤,例如弹簧圈302为二维栓塞圈,而封堵物102为三维栓塞圈。弹簧圈推送杆301用于将弹簧圈302推送至动脉瘤内部,并在适当位置释放,弹簧圈推送杆301的远端与弹簧圈302的近端采用可分离连接机制,可以是电解脱结构,也可以是常规的机械解脱结构,确保弹簧圈302可以安全且准确地部署在预定位置。
封堵部104实质是由封堵物102的近端段扭转变形为近端小远端大的锥形盘,以适应动脉瘤颈部的不同尺寸和形状,确保封堵物102的稳定固定,封堵部104的近端具有供弹簧圈302伸入动脉瘤内的过孔112,确保弹簧圈302能够有效地填充动脉瘤腔体,过孔112为封堵部104的中心收尾口形成,成型过程中,封堵部104的中心会自动形成收尾口。封堵物102的结构特性使其一经部署至动脉瘤内部,便能自动扭转并转变形态以封堵动脉瘤的颈部且有效固定,因此能允许弹簧圈302和封堵物102通过同一输送管进行输送操作,具体为动脉瘤封颈装置100被配置为经输送管200先行释放封堵物102至动脉瘤内部并回撤出输送管200后,弹簧圈栓塞装置300能够利用同一输送管200独立释放弹簧圈302并围绕成篮部103缠绕以填满动脉瘤内部,完成栓塞。即封堵物102完全释放在动脉瘤内后,就能将封堵物推送杆101回撤出输送管200,使得弹簧圈推送杆301能够通过输送管200输送弹簧圈302。这种一体化输送结构,简化了手术流程,减少了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复杂性,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
在动脉瘤治疗手术中,首先将动脉瘤封颈装置100即封堵物推送杆101和封堵物102一同置入输送管200内部,利用输送管将封堵物推送杆101和封堵物102一并推送至目标动脉瘤400的位置即图5,通过操作封堵物推送杆101将封堵物102从输送管200内推出,从而实现封堵物102的初步释放。一旦释放,封堵物102会自动扭转变形,紧密贴合动脉瘤400的颈部同时形成具有成篮结构的成篮部103如图2、图6所示,如果封堵物102的位置需要微调,可以通过旋转封堵物推送杆101,并利用夹套107的夹持孔110和封堵物102的凸柱111两者间配合作用,精细调整封堵物102的位置。之后,相对封堵物推送杆101回撤输送管200,直至夹套107外露于输送管200后与封堵物102分离以将封堵物102完全释放如图7所示,从输送管200内回撤出封堵物推送杆101,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提前完全释放了封堵物102或者要重新对封堵物102进行位置调整,可以通过反向操作输送管200与封堵物推送杆101,即让输送管相对封堵物推送杆101前进,并结合封堵物推送杆101的回撤,利用夹套107的逐步收紧机制,重新与封堵物102建立连接。最后,将弹簧圈栓塞装置300即弹簧圈推送杆301和弹簧圈302一同置入输送管200内部,并通过封堵物102近端的过孔112,开始输送弹簧圈302至动脉瘤400内部,当弹簧圈302围绕成篮部103缠绕并完全填满动脉瘤400后,回撤弹簧圈推送杆301和输送管200。通过这种组合使用,本实施例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能够有效地封闭动脉瘤400如图8所示,减少破裂的风险,并促进血栓形成,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动脉瘤封颈装置,用于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瘤封颈装置(100)包括封堵物推送杆(101)和一根连续的杆状封堵物(102),封堵物推送杆(101)与封堵物(102)可分离连接,封堵物(102)在释放至动脉瘤内后能够扭转变形并成型为成篮部(103)和封堵部(104),成篮部(103)用于在动脉瘤内构建篮筐状结构以为后续弹簧圈的填充提供支撑,封堵部(104)位于成篮部(103)的下方并在成篮部(103)的作用下封堵于动脉瘤颈部且对成篮部(103)提供反向支撑;封堵物推送杆(101)的远端联接有自膨夹套(107),夹套(107)的远端周向设有多个夹持件(108),封堵物(102)的近端设计成球状而带有夹持弧面(109),夹套(107)上设有若干可形变夹持孔(110),封堵物(102)的近端相应地设有凸柱(111),凸柱(111)位于夹持弧面(109)的近端方向,当夹套(107)发生收缩时,夹持件(108)能够与夹持弧面(109)紧密抵接,凸柱(111)能够插入夹持孔(1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篮部(103)为底部敞口的多面体结构,封堵部(104)与成篮部(103)的底部敞口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篮部(103)具有一个成篮部顶面(105)和多个成篮部侧面(106),成篮部顶面(105)与任一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为30-90度,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106)之间的角度为30-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成篮部侧面(106)中之一与成篮部顶面(105)相连,另一与封堵部(10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篮部顶面(105)形成为盘状,并在其相连的成篮部侧面(106)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动脉瘤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篮部侧面(106)形成为Ω形、n形、U形、C形或S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部(104)形成为盘状,并在其相连的成篮部侧面(106)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动脉瘤颈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物(102)由金属、合金或高分子丝材螺旋缠绕而成。
9.一种动脉瘤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管(200)、弹簧圈栓塞装置(300)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脉瘤封颈装置(100),弹簧圈栓塞装置(300)包括弹簧圈推送杆(301)和弹簧圈(302),弹簧圈推送杆(301)与弹簧圈(302)可分离连接,动脉瘤封颈装置(100)被配置为经输送管(200)先行释放封堵物至动脉瘤(400)内部并回撤出输送管(200)后,弹簧圈栓塞装置(300)能够利用同一输送管(200)独立释放弹簧圈(302),使得弹簧圈(302)绕成篮部(103)缠绕以填满动脉瘤(400)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脉瘤栓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物(102)为三维栓塞圈,弹簧圈(302)为二维栓塞圈。
CN202410508852.5A 2024-04-26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Active CN118078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8852.5A CN118078370B (zh) 2024-04-26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08852.5A CN118078370B (zh) 2024-04-26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78370A CN118078370A (zh) 2024-05-28
CN118078370B true CN118078370B (zh) 2024-07-12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4669A (zh) * 2018-10-09 2018-11-16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栓塞装置及其弹簧圈
CN109688973A (zh) * 2016-06-21 2019-04-26 内流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血管畸形部的医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8973A (zh) * 2016-06-21 2019-04-26 内流医疗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血管畸形部的医疗装置
CN108814669A (zh) * 2018-10-09 2018-11-16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栓塞装置及其弹簧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7414B2 (en) Spiral delivery system for embolic braid
EP3318224B1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corresponding flow diversion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flow diversion device
US20200222057A1 (en) Pusher arm and ball release mechanism for embolic coils
US6086577A (en) Detachable aneurysm neck bridge (III)
EP1003422B1 (en) Detachable aneurysm neck bridge
JP2017527348A (ja) 動脈瘤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治療方法
CN112656477B (zh) 动脉瘤闭塞装置及其微导管
CN108135619B (zh) 医疗装置递送系统
US20220087681A1 (en) Inverting braided aneurysm implant with dome feature
CN118078370B (zh)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CN118078370A (zh) 动脉瘤封颈装置及动脉瘤栓塞系统
CN118078372B (zh) 一种动脉瘤扰流装置
CN118078373B (zh) 一种动脉瘤栓塞系统
CN118078369B (zh) 一种动脉瘤封堵装置
CN118105127B (zh) 一种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封颈装置
CN118078372A (zh) 一种动脉瘤扰流装置
US11103253B2 (en) Embolization scaffold devices
CN118078373A (zh) 一种动脉瘤栓塞系统
WO2021012097A1 (en) Embolic device delivery system
US20200069314A1 (en) Spring for moveable jaws of device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releasing therapautic appliance
CN118078369A (zh) 一种动脉瘤封堵装置
CN118078371B (zh) 动脉瘤封堵器及封堵装置
US20230397913A1 (en) Friction fit endovascular implant detachment mechanism
US20240108354A1 (en) Braided implant with integrated embolic coil
US20240016499A1 (en) Braided implant with atraumatic e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