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2655B -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62655B
CN118062655B CN202410458619.0A CN202410458619A CN118062655B CN 118062655 B CN118062655 B CN 118062655B CN 202410458619 A CN202410458619 A CN 202410458619A CN 118062655 B CN118062655 B CN 118062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late
roller body
fixedly connected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586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62655A (zh
Inventor
张笑峰
李国梁
陈晓丽
张璞
葛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ilicon Network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ilicon Network Electrical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ilicon Network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ilicon Network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586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2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62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2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62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2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涉及电线的探伤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探测底座,所述探测底座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探测底座上开设有调节槽、电机槽和放置槽;放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探伤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卷绕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通过设置有探伤机构使得本装置能够自动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通过设置有卷绕机构,使得本装置能够将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的探伤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线的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损伤,如裂纹、断裂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电线的导电性能和安全性。因此,对电线进行质量检测,特别是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当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时,先将缠有待探伤检测的电线的筒体固定在转动轴上,而后牵拉电线的一端将其经过固定设置的探测仪后再固定在另一筒体上,检测过程中转动筒体对电线进行卷绕,使得电线经过探测仪从而实现对电线的探伤检测,但是这种探伤检测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例如,由于探测仪为固定设置的,这就使得探测仪只能够对电线与探测仪相对的一侧进行探伤检测,从而导致探测仪不能够对电线进行全面的检测,当检测完成后仍需人工辅助将筒体推离,从而影响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因此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包括:
探测底座,设置有控制装置;
放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放线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释放待探伤检测的电线;
探伤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探伤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探伤机构包括:
纵板,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纵板与所述探测底座固定连接;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探测仪,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探测仪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
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推动承载组件与电线同步移动;
卷绕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线机构包括:
第一立板,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探测底座固定连接;
第一横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上,并与所述第一立板转动连接;
第一辊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轴上,并与所述第一横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体表面开设有多个放射槽,所述第一辊体远离第一立板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
变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上,所述变径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变径组件的组数与放射槽的数量一致,用于支撑卷绕电线的线筒;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变径组件包括:
滑动板,设置于所述放射槽内,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放射槽滑动连接;
内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的表面,所述内撑板与滑动板远离第一横轴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
传动杆,设置于所述滑动板远离第一立板的一端,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辊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主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轴上,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横轴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开设有多个,且多个弧形槽围绕第一横轴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直径和主动齿轮的直径之和小于第一辊体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探伤机构包括:
纵板,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纵板与所述探测底座固定连接;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探测仪,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探测仪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
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推动承载组件与电线同步移动。
优选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放置槽,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
L形板,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L形板与所述放置槽滑动连接,所述L形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L形板对称设置;
探测仓,设置于两个L形板之间,所述探测仓与两侧的L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探测仓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探测仓对称设置,两个所述L形板相对侧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
探测齿圈,设置于两个探测仓之间;
承载杆,设置于所述探测齿圈靠近环形槽的表面,所述承载杆与所述探测齿圈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杆与所述环形槽滑动连接;
连接块,设置于所述探测齿圈的内表面,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探测齿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连接块围绕探测齿圈的轴线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连接块靠近探测齿圈轴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探测仪;
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L形板上,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组件对称设置,用于驱动探测齿圈带动探测仪围绕电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电动推杆,设置于所述纵板靠近L形板的表面,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推动纵板在放置槽内移动;
固定杆,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探测底座固定连接;
回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回位弹簧靠近纵板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远离纵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辅助组件,设置于所述L形板上,用于提升L形板在放置槽内滑动的流畅性。
优选地,所述卷绕机构包括:
第二立板,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上,所述第二立板与所述探测底座固定连接;
第二横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二横轴与所述第二立板转动连接;
第二辊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轴上,所述第二辊体的结构与第一辊体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二辊体上的两个放射槽之间开设有推槽,且所述第二辊体上也设置有相同的变径组件和调节组件;
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上,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立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横轴固定连接;
推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靠近第二辊体的表面,所述推出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将探测完毕卷绕在第二辊体上的电线推离第二辊体;
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推槽内,所述复位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复位组件的组数与推槽的数量一致。
优选地,所述推出组件包括:
液压推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靠近第二辊体的表面,所述液压推杆与所述第二立板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推杆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液压推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液压推杆在第二立板表面均匀分布;
滑动块,设置于所述推槽内,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推槽滑动连接;
环形板,设置于所述滑动块远离第二辊体轴线的一端,所述环形板与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液压推杆接触。
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导向杆,设置于所述推槽内,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辊体固定连接;
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辊体和滑动块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有放线机构,使得本装置可将待探伤检测的电线持续的向探伤机构输送,从而无需人工将待探伤的电线向探伤机构输送,进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提升了对电线的探伤检测的效率;通过设置有探伤机构使得本装置能够自动对电线进行全面的探伤检测,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探测仪对电线探伤检测的遗漏,使得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更加的全面以及准确;通过设置有卷绕机构,使得本装置能够将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人工对探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放线机构中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导向机构中的部分机构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控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探伤机构中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9示出了卷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探测底座;2、控制装置;3、调节槽;4、电机槽;5、放置槽;6、第一立板;7、第一横轴;8、第一辊体;9、放射槽;10、容纳槽;11、滑动板;12、内撑板;13、传动杆;14、第一电机;15、主动齿轮;16、从动齿轮;17、弧形槽;18、纵板;19、探测仪;20、L形板;21、探测仓;22、环形槽;23、探测齿圈;24、承载杆;25、连接块;26、电机支板;27、第五电机;28、转动齿轮;29、电动推杆;30、固定杆;31、回位弹簧;32、辅助轮;33、第二电机;34、调位螺杆;35、调位块;36、液压推轴;37、承载块;38、导向筒;39、轮槽;40、扩口圈板;41、挤压弹簧;42、轮板;43、导向轮;44、第二立板;45、第二横轴;46、第二辊体;47、推槽;48、第三电机;49、液压推杆;50、滑动块;51、环形板;52、导向杆;53、复位弹簧;54、拱块;55、纵滑槽;56、第四电机;57、控线螺杆;58、U形板;59、控线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包括:
探测底座1,所述探测底座1上设置有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与所述探测底座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探测底座1上开设有调节槽3,所述调节槽3开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槽3对称设置,所述探测底座1表面开设有电机槽4,所述电机槽4开设有两个,且两个电机槽4对称设置,所述探测底座1表面开设有放置槽5,所述放置槽5开设有两个,且两个放置槽5对称设置;
放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放线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释放待探伤检测的电线;
探伤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探伤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对放线机构所释放的电线进行探伤检测;
卷绕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卷绕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放线机构,使得本装置可将待探伤检测的电线持续的向探伤机构输送,从而无需人工将待探伤的电线向探伤机构输送,进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提升了对电线的探伤检测的效率;通过设置有探伤机构使得本装置能够自动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通过设置有卷绕机构,使得本装置能够将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人工对探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放线机构包括:
第一立板6,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第一立板6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第一横轴7,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6上,所述第一横轴7与所述第一立板6转动连接;
第一辊体8,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轴7上,所述第一辊体8与所述第一横轴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体8表面开设有放射槽9,所述放射槽9开设有多个,且多个放射槽9在第一辊体8表面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辊体8远离第一立板6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10;
变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8上,所述变径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变径组件的组数与放射槽9的数量一致,用于支撑卷绕电线的线筒;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8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调节变径组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立板6能够为第一横轴7提供稳固的支撑作用,第一横轴6为第一辊体8提供转动支撑作用,第一辊体8为放射槽9和容纳槽10提供了开设空间,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前,将缠绕电线的筒体套设在第一辊体8上,而后通过控制装置2控制调节组件和变径组件启动,从而可对套设在第一辊体8上的缠有电线的筒体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有变径组件,使得本装置可对不同内径的缠有电线的筒体进行支撑,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变径组件包括:
滑动板11,设置于所述放射槽9内,所述滑动板11与所述放射槽9滑动连接;
内撑板12,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8的表面,所述内撑板12与滑动板11远离第一横轴7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
传动杆13,设置于所述滑动板11远离第一立板6的一端,所述传动杆13与所述滑动板11固定连接。
滑动板11为内撑板12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内撑板12用于撑起缠有电线的筒体,传动杆13用于带动滑动板11在放射槽9内滑动,从而带动内撑板12向缠有电线的筒体的内表面移动,从而为其提供稳定的支持作用。
工作时,传动杆13带动滑动板11在放射槽9内滑动,从而使得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的内撑板12向远离第一辊体8表面的方向移动,进而支撑起第一辊体8表面上的筒体。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14,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0内,所述第一电机14与所述第一辊体8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4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主动齿轮15,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14上,所述主动齿轮15与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从动齿轮16,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轴7上,所述从动齿轮16与所述第一横轴7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6与所述主动齿轮15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6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弧形槽17,所述弧形槽17开设有多个,且多个弧形槽17围绕第一横轴7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传动杆13与所述弧形槽17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6的直径和主动齿轮15的直径之和小于第一辊体8的直径。
第一电机14用于为主动齿轮15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主动齿轮15用于将第一电机14的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16,从动齿轮16通过与主动齿轮15的配合带动传动杆13在弧形槽17内滑动,使得滑动板11带动内撑板12在放射槽9内滑动,实现对不同直径的缠有电线的筒体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缠有电线的筒体进行支撑时,控制装置2控制第一电机14启动,从而使得与第一电机14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15转动,通过主动齿轮15与从动齿轮16间的啮合,从而使得从动齿轮16围绕第一横轴7转动,通过传动杆13与弧形槽17的配合,从而使得传动杆1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滑动板11向远离第一横轴7轴线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与滑动板11固定连接的内撑板12向远离第一横轴7轴线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对缠有电线的筒体的支撑。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探伤机构包括:
纵板18,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纵板18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探测仪19,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探测仪19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
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推动承载组件与电线同步移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待探伤的电线经过探测仪19时,探测仪19对经过的电线进行探伤检测,并将探伤检测结果实时的传输至控制装置2,通过设置有移动组件,使得探测仪19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时,探测仪19能够跟随电线进行同步的移动从而配合探测仪19对电线的360度检测,使得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更加的全面。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L形板20,设置于所述放置槽5内,所述L形板20与所述放置槽5滑动连接,所述L形板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L形板20对称设置;
探测仓21,设置于两个L形板20之间,所述探测仓21与两侧的L形板20固定连接,所述探测仓2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探测仓21对称设置,两个所述L形板20相对侧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22;
探测齿圈23,设置于两个探测仓21之间;
承载杆24,设置于所述探测齿圈23靠近环形槽22的表面,所述承载杆24与所述探测齿圈23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杆24与所述环形槽22滑动连接;
连接块25,设置于所述探测齿圈23的内表面,所述连接块25与所述探测齿圈2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5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连接块25围绕探测齿圈23的轴线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连接块25靠近探测齿圈23轴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探测仪19;
L形板20为探测仓21的固定提供支撑作用,探测仓21为探测齿圈23提供放置空间,探测齿圈23用于通过连接块25带动探测仪19围绕电线转动,从而对电线进行全面的探伤检测,承载杆24用于在探测齿圈23转动时提供支撑限位作用。
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L形板20上,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组件对称设置,用于驱动探测齿圈23带动探测仪19围绕电线转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电机支板26,设置于所述L形板20上,所述电机支板26与所述L形板20固定连接;
第五电机27,设置于所述电机支板26上,所述第五电机27与所述电机支板2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五电机27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转动齿轮28,设置于所述第五电机27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齿轮28与所述第五电机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齿轮28与所述探测齿圈23啮合。
电机支板26为第五电机27的固定提供了稳固的支持作用,第五电机26用于为转动齿轮28提供转动所需的动力来源,转动齿轮28通过与探测齿圈23的配合进而将第五电机27的动力传递至探测齿圈23,从而便于探测齿圈23带动与连接块25固定连接的探测仪19围绕电线转动,实现对电线的全面探伤检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电线经过探测仓21探测仪19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时,控制装置2控制第五电机27启动,使得与第五电机27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动齿轮28转动,通过转动齿轮28与探测齿圈23间的啮合,使得探测齿圈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块25围绕探测齿圈23的轴线转动,从而使得与连接块25固定连接的探测仪19围绕探测齿圈23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电线的360度检测,避免了探测仪19对电线探伤检测的遗漏,使得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更加的全面以及准确。
如图1至图9所示,
在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为控制器,操作员将待检测的电线固定并通过放线机构引入探测仓21。
控制器接收到检测指令后,首先激活探测仪19,探测仪19利用热像红外技术开始对位于探测仓21中的电线进行初始扫描,随后,控制器发出指令,启动第五电机27,第五电机27通过其输出端上的转动齿轮28,与探测齿圈23啮合,第五电机27的启动使探测齿圈23开始旋转,由于探测齿圈23与探测仪19的连接块25固定连接,探测仪19随着探测齿圈23一起围绕电线的轴线旋转,这一过程中,探测仪19持续对电线进行热像红外扫描,实现了对电线360度全方位的检测,探测仪19在检测过程中实时收集电线的热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收到的热像数据,分析电线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或损伤,一旦控制器分析完成,即可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操作员,如果发现缺陷或损伤,操作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其中,探测仪19在检测过程中实时收集电线的热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收到的热像数据,分析电线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或损伤,具体包括:
探测仪19在控制器的指令下初始化,准备开始数据收集,包括预热红外传感器,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探测仪19采用热像红外技术,对电线进行全方位扫描,红外传感器捕捉电线表面及内部的热分布图像,这些图像可以反映出电线内部的热量分布,由于缺陷或损伤区域的热传导性与健康材料不同,这些区域在热像上会显示为温度异常点或区域;探测仪19实时将捕捉到的热像数据通过电连接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来自探测仪19的热像数据,这些数据以电子形式传输,确保了高速和准确性,控制器收到的热像数据会经过噪声去除处理,以提高数据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接下来,对热像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确保温度读数的准确性,并消除由于拍摄角度等因素引起的畸变;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温度分布模型,控制器对热像进行温度标定,建立一个参考温度图。
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法识别出热像中的主要结构和边界,将热像分割成多个区域,根据温度分布特征对这些区域进行分类和标记;控制器将实际的温度分布与正常温度分布模型进行比较,识别出温度异常的点或区域,这些异常点通常是由于内部缺陷(如裂纹、孔洞)导致热传导特性改变引起的,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这些异常区域,确定它们是否与已知的缺陷类型匹配,一旦识别出异常区域,将精确定位这些区域在电线中的位置,包括它们的三维坐标,进一步分析这些区域的尺寸、形状和分布,以估计缺陷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影响。一旦分析完成,控制器将生成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包括缺陷的位置、大小、形状和可能的类型,报告通过用户界面直接呈现给操作员,或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日后查询,控制器还能够将分析结果以图形和文本形式展示在界面上,直观地标示出电线的缺陷位置和特征,方便操作员理解和采取进一步的检修措施。
其中,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温度分布模型,控制器对热像进行温度标定,建立一个参考温度图,具体包括:
收集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制造商和不同使用条件下的正常电线的热像数据,确保样本的多样性,以覆盖电线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温度分布情况,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收集所有热像数据,包括环境温度、湿度和电线的负载条件,以减少外部因素对热像的影响;对收集到的热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噪声去除、图像增强等,提高图像质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从每张热像中提取关键特征,如温度分布的统计数据(最大温度、最小温度、平均温度等)和特定区域的温度分布特征。
采用神经网络算法来构建温度分布模型,使用收集并预处理后的热像数据作为训练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参数调优,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交叉验证等技术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可以确保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即能够准确预测未在训练集中出现过的数据。
在完成温度分布模型的构建后,控制器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实时捕捉的热像进行温度标定。标定的过程是将热像中的像素值映射为实际的温度值,从而得到电线表面的准确温度分布,基于标定后的温度数据,控制器可以生成一个参考温度图。这个图展示了在标准条件下(即无缺陷、正常操作状态)电线的理想温度分布。
在本发明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对于第五电机27,通过控制器向第五电机27发出控制指令,从而根据控制指令来精确控制第五电机27的转速或位置,以实现对电线的精确和稳定检测,以下是控制器控制第五电机27的步骤和计算过程:
设定电机的目标转速或位置,计算目标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
根据目标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通过计算控制输入指令,其中,表示在时间t的控制输入指令,K p 表示比例系数,K i 表示积分系数,K d 表示微分系数,e(t)表示在时间t的控制误差,即目标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λ表示滤波系数,D p 表示上一控制周期计算得到的滤波后的微分项,表示在时间的控制误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电机需要达到的目标转速或位置,这是控制系统试图达成的最终结果,计算目标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称为控制误差,误差大小反映了当前控制系统的性能与目标的偏差,计算控制输入指令,这个指令将被用来调整电机,以减少控制误差并达到控制目标。通过动态调整控制输入以减少目标与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从而提高电机控制的精度,滤波后的微分项可以减轻测量噪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避免因误差的快速变化导致的系统不稳定。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电动推杆29,设置于所述纵板18靠近L形板20的表面,所述电动推杆29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推动纵板18在放置槽5内移动;
固定杆30,设置于所述放置槽5内,所述固定杆30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回位弹簧31,套设于所述固定杆30上,且所述回位弹簧31靠近纵板18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20远离纵板18的表面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探测仪19对电线进行检测时,控制装置2控制电动推杆29启动,使得与电动推杆29相接触的L形板20带动探测仓21跟随电线同步移动,进而使得探测仓21带动探测齿圈23跟随电线同步移动,从而使得与连接块25固定连接的探测仪19跟随电线同步移动,配合探测仪19在跟随电线同步移动的过程中围绕探测齿圈23的轴线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电线的全面探伤检测,当探测齿圈23转动一圈时,即表示对电线的当前检测段探伤检测完毕,此时控制装置2控制电动推杆29复位,L形板20在回位弹簧31的作用下也恢复至原位,从而对电线上的下一检测段进行探伤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探测齿圈23转动一圈电线向卷绕机构移动的长度小于探测仪19的探测区域间长度。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辅助组件,设置于所述L形板20上,用于提升L形板20在放置槽5内滑动的流畅性;所述辅助组件包括:
辅助轮32,设置于所述辅助轮32设置于所述L形板20上,所述辅助轮32的两端与所述L形板20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轮32能够在所述放置槽5内滚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L形板20在放置槽5内移动时,通过设置有辅助轮32,通过辅助轮32在放置槽5内滚动,进而避免了L形板20的底面直接与放置槽5相接触,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L形板20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而使得L形板20在放置槽5内移动的更加流畅。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探测底座1上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导向机构关于探伤机构对称设置,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33,设置于所述电机槽4内,所述第二电机33与所述探测底座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3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调位螺杆34,设置于所述调节槽3内,所述调位螺杆34与所述探测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调位螺杆34靠近所述第二电机33的一端与第二电机3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调位块35,设置于所述调节槽3内,所述调位块35与所述调节槽3滑动连接,所述调位块35与所述调位螺杆34螺纹传动连接;
液压推轴36,设置于所述调位块35远离探测底座1的表面,所述液压推轴36与所述调位块35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推轴36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承载块37,设置于所述液压推轴36远离调位块35的一端,所述承载块37与所述液压推轴36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导向筒38,设置于所述承载块37上,所述导向筒38与所述承载块37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筒38内部开设有轮槽39,所述轮槽39开设有多组,且多组轮槽39间的间距一致,且每组轮槽39中的轮槽39呈圆周均匀分布在导向筒38的内表面,所述导向筒38的轴线和探测齿圈23的轴线共线;
扩口圈板40,设置于两个导向筒38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扩口圈板40与所述导向筒38固定连接,且所述扩口圈板40与所述导向筒38的连接处为倒圆角设置,所述扩口圈板40远离导向筒38端面的边界也为倒圆角设置,所述扩口圈板40的轴线与所述导向筒38的轴线共线;
挤压弹簧41,设置于所述轮槽39内,所述挤压弹簧41与所述导向筒38固定连接;
轮板42,与所述挤压弹簧41靠近导向筒38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轮板42与所述轮槽39滑动连接;
导向轮43,设置于所述轮板42上,所述导向轮43与所述轮板42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前以及探伤检测时,通过控制装置2控制第二电机33启动,使得与第二电机33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调位螺杆34转动,通过调位螺杆34与调位块35间的螺纹传动配合,从而使得调位块35带动与液压推轴36固定连接的承载块37移动,进而使得与承载块37固定连接的导向筒38移动,从而分别对两侧的导向筒38与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46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两侧导向筒38能够适用于两侧的第一辊体8和第二辊体46上缠有电线的筒体的外径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探测仓21内的电线与各个探测仪19间的距离相等;
使得本装置工作人员将待探伤检测的电线的一端穿过相邻的扩口圈板40以及与该扩口圈板40固定连接的导向筒38,而后再将电线穿过探测仓21以及与卷绕机构相邻的导向筒38和扩口圈板40,并最终将电线固定在第二辊体46上;在卷绕机构缠绕电线时,通过设置有导向轮43使得电线能够在探测仓21内移动的更加顺畅,同时通过探伤机构两侧的多组导向轮43的配合,使得探测仓21内的电线能够与探测齿圈23的轴线重合,从而使得探测仓21内多个探测仪19与电线间的距离一致,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探测仪19对电线探伤检测的准确度,同时也便于后续卷绕机构对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卷绕机构包括:
第二立板44,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第二立板44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第二横轴45,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上,所述第二横轴45与所述第二立板44转动连接;
第二辊体46,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轴45上,所述第二辊体46的结构与第一辊体8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二辊体46上的两个放射槽9之间开设有推槽47,且所述第二辊体46上也设置有相同的变径组件和调节组件;
第三电机48,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上,所述第三电机48与所述第二立板44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48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机4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横轴45固定连接;
推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靠近第二辊体46的表面,所述推出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将探测完毕卷绕在第二辊体46上的电线推离第二辊体46;
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推槽47内,所述复位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复位组件的组数与推槽47的数量一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对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时,通过设置有第三电机48,使得本装置可自动的对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从而无需工作人员对探伤检测完毕的电线进行卷绕,一方面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提高了本装置对电线的探伤检测效率;通过设置有推出组件,当第二辊体46上筒体缠绕电线完毕后,控制装置2控制液压推杆49启动,使得液压推杆49推动环形板51向远离第二立板44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与环形板51固定连接的滑动块50向远离第二立板44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二辊体46上缠有电线的筒体推离第二辊体46,使得本装置可将第二辊体46上卷绕完毕的电线筒体推离第二辊体46,从而无需工作人员将第二辊体46上的缠有电线的筒体推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有复位组件,使得推出组件将缠有电线的筒体推离第二辊体46后能够自动复位。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推出组件包括:
液压推杆49,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靠近第二辊体46的表面,所述液压推杆49与所述第二立板44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推杆49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液压推杆49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液压推杆49在第二立板44表面均匀分布;
滑动块50,设置于所述推槽47内,所述滑动块50与所述推槽47滑动连接;
环形板51,设置于所述滑动块50远离第二辊体46轴线的一端,所述环形板51与所述滑动块50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板51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液压推杆49接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第二辊体46上筒体缠绕电线完毕后,控制装置2控制液压推杆49启动,使得液压推杆49推动环形板51向远离第二立板44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与环形板51固定连接的滑动块50向远离第二立板44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二辊体46上缠有电线的筒体推离第二辊体46。
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导向杆52,设置于所述推槽47内,所述导向杆52与所述第二辊体46固定连接;
复位弹簧53,套设于所述导向杆52上,所述复位弹簧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辊体46和滑动块50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53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滑动块50将缠有电线的筒体推离第二辊体46后,控制装置2控制液压推杆49复位,滑动块50在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也推动与滑动块50固定连接的环形板51复位,进而便于下一次将第二辊体46上缠有电线的筒体推离第二辊体46。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探测底座1上还设置有控线机构,所述控线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控线机构包括:
拱块54,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拱块54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拱块54远离探测底座1的表面的开设有贯穿的纵滑槽55;
第四电机56,设置于所述拱块54上,所述第四电机56与所述拱块5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机56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控线螺杆57,设置于所述纵滑槽55内,所述控线螺杆57与所述拱块54转动连接,所述控线螺杆57靠近第四电机56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机5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U形板58,设置于所述拱板上,所述U形板58与所述纵滑槽55滑动连接,所述U形板58与所述控线螺杆57螺纹连接;
控线辊59,设置于所述U形板58相对侧的表面上,所述控线辊59与所述U形板58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经过探伤检测的电线从靠近第二辊体46的导向筒38和扩口圈板40穿过向第二辊体46移动时,通过设置有控线机构,控制装置2控制第四电机56启动,使得与第四电机56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控线螺杆57转动,通过控线螺杆57与U形板58间的螺纹传动配合,从而使得U形板58在纵滑槽55内往复移动,从而使得经过探伤检测的电线能够均匀的缠绕在第二辊体46上,通过设置有控线辊59,从而避免了经过探伤检测的电线直接与U形板58接触,从而避免了经过探伤检测的电线被U形板58损伤。
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底座(1),设置有控制装置(2);
放线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放线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释放待探伤检测的电线;
探伤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探伤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探伤机构包括:
纵板(18),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纵板(18)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探测仪(19),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探测仪(19)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对电线进行探伤检测;
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推动承载组件与电线同步移动;
卷绕机构,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放线机构包括:
第一立板(6),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
第一横轴(7),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板(6)上,并与所述第一立板(6)转动连接;
第一辊体(8),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轴(7)上,并与所述第一横轴(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辊体(8)表面开设有多个放射槽(9),所述第一辊体(8)远离第一立板(6)的表面开设有容纳槽(10);
变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8)上,所述变径组件设置有多组;
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8)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变径组件包括:
滑动板(11),设置于所述放射槽(9)内,所述滑动板(11)与所述放射槽(9)滑动连接;
内撑板(12),设置于所述第一辊体(8)的表面,所述内撑板(12)与滑动板(11)远离第一横轴(7)轴线的一端固定连接;
传动杆(13),设置于所述滑动板(11)远离第一立板(6)的一端,所述传动杆(13)与所述滑动板(11)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14),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0)内,所述第一电机(14)与所述第一辊体(8)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4)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
主动齿轮(15),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14)上,所述主动齿轮(15)与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从动齿轮(16),设置于所述第一横轴(7)上,所述从动齿轮(16)与所述第一横轴(7)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6)与所述主动齿轮(15)啮合,所述从动齿轮(16)表面开设有贯穿的弧形槽(17),所述弧形槽(17)开设有多个,且多个弧形槽(17)围绕第一横轴(7)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传动杆(13)与所述弧形槽(17)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6)的直径和主动齿轮(15)的直径之和小于第一辊体(8)的直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放置槽(5),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
L形板(20),设置于所述放置槽(5)内,所述L形板(20)与所述放置槽(5)滑动连接,所述L形板(2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L形板(20)对称设置;
探测仓(21),设置于两个L形板(20)之间,所述探测仓(21)与两侧的L形板(20)固定连接,所述探测仓(2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探测仓(21)对称设置,两个所述L形板(20)相对侧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22);
探测齿圈(23),设置于两个探测仓(21)之间;
承载杆(24),设置于所述探测齿圈(23)靠近环形槽(22)的表面,所述承载杆(24)与所述探测齿圈(23)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杆(24)与所述环形槽(22)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
连接块(25),设置于所述探测齿圈(23)的内表面,所述连接块(25)与所述探测齿圈(2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5)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块(25)靠近探测齿圈(23)轴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探测仪(19);
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L形板(20)上,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转动组件对称设置,用于驱动探测齿圈(23)带动探测仪(19)围绕电线转动;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电动推杆(29),设置于所述纵板(18)靠近L形板(20)的表面,所述电动推杆(29)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推动纵板(18)在放置槽(5)内移动;
固定杆(30),设置于所述放置槽(5)内,所述固定杆(30)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回位弹簧(31),套设于所述固定杆(30)上,且所述回位弹簧(31)靠近纵板(18)的一端与所述L形板(20)远离纵板(18)的表面固定连接;
辅助组件,设置于所述L形板(20)上,用于提升L形板(20)在放置槽(5)内滑动的流畅性;所述卷绕机构包括:
第二立板(44),设置于所述探测底座(1)上,所述第二立板(44)与所述探测底座(1)固定连接;
第二横轴(45),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上,所述第二横轴(45)与所述第二立板(44)转动连接;
第二辊体(46),设置于所述第二横轴(45)上,所述第二辊体(46)的结构与第一辊体(8)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二辊体(46)上的两个放射槽(9)之间开设有推槽(47),且所述第二辊体(46)上也设置有相同的变径组件和调节组件;
第三电机(48),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上,所述第三电机(48)与所述第二立板(44)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48)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机(48)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横轴(45)固定连接;所述卷绕机构还包括:
推出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板(44)靠近第二辊体(46)的表面,所述推出组件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用于将探测完毕卷绕在第二辊体(46)上的电线推离第二辊体(46);
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推槽(47)内,且复位组件的组数与推槽(47)的数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设置有多组。
CN202410458619.0A 2024-04-17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Active CN118062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58619.0A CN118062655B (zh) 2024-04-17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58619.0A CN118062655B (zh) 2024-04-17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2655A CN118062655A (zh) 2024-05-24
CN118062655B true CN118062655B (zh) 2024-07-12

Family

ID=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2277A (zh) * 2014-07-28 2014-10-29 重庆大学 一种线缆的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装置
WO2016183861A1 (zh) * 2015-05-18 2016-11-24 东莞港电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直径大小可变结构的烫发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2277A (zh) * 2014-07-28 2014-10-29 重庆大学 一种线缆的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测装置
WO2016183861A1 (zh) * 2015-05-18 2016-11-24 东莞港电电器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直径大小可变结构的烫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6051B (zh) 一种活塞销检测机和检测方法
CN112690491A (zh) 一种棒状物的外观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10015057U (zh) 用于钢管视觉检测的信息采集设备及检测系统
US8982337B2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gauge profile for flat rolled material with laser-based lap counter
CN114087999B (zh) 一种轴承缺陷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9613020B (zh) 一种夹持式烟支孔洞尺寸检测装置
US20150276682A1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gauge profile for flat rolled material
CN118062655B (zh)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US20170276650A1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gauge profile for flat rolled material with laser-based lap counter
CN118062655A (zh) 一种电力工程无损质量探伤检测装置
CN215649207U (zh) 一种棒状物的外观检测设备
JP4164552B2 (ja) 電極検査システム
KR101458426B1 (ko) 실린더 튜브 내면 자동 결함 검사장치 및 방법
CN209886397U (zh) 一种钢辊磨损在线测量装置
CN209372045U (zh) 用于镀锡板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
CN115355824B (zh) 一种透光管图像获取方法、管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701652B (zh) 一种钢卷内径智能高精度检测及缺陷诊断系统
CN110501346B (zh) 基于多光谱图像采集技术的品质检测系统
KR100341057B1 (ko) 코일원주면자동검사장치
CN116511390B (zh) 一种l型法兰碾环后的定圆和平整装置及方法
CN218382480U (zh) 一种环绕式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
JP2021079823A (ja) タイヤ劣化状況計測器およびその保持用治具およびタイヤ劣化状況計測装置
CN219531968U (zh) 一种钛及钛合金棒材圆度自动检测装置
CN218985706U (zh) 一种管材检测系统
CN111426748B (zh) 一种管材用全自动涡流探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