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53683A -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53683A
CN118053683A CN202410372914.4A CN202410372914A CN118053683A CN 118053683 A CN118053683 A CN 118053683A CN 202410372914 A CN202410372914 A CN 202410372914A CN 118053683 A CN118053683 A CN 118053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lever
change
over switch
turn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729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超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729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53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5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53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低压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传动结构包括:第二侧板;翻转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侧板;弹性储能组件,用于传动连接翻转杠杆和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第一齿轮,可同步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杠杆;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侧板,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的分度圆大于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第二齿轮与转换开关的动触头传动连接;其中,弹性储能组件被配置为储存并释放弹性势能,翻转杠杆被配置为在弹性储能组件释放弹性势能时转动,以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动触头转动以切换开关状态。本申请能够放大驱动机构输出的扭矩、速度和转动角度,使得转换开关更安全、寿命更长、结构更紧凑。

Description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压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输配电线路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及民生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自动转换开关作为输配电线路系统内的重要元件载体,其发挥了重要功能,尤其在医院、智能楼宇、数据中心、发电厂、银行、重要基础设施等需要不间断可靠、稳定、持续供电输出的场合。
转换开关的接触系统包括动触头,通过转动动触头实现接通不同电源或用电设备,在分合闸过程中,动触头本身及触头周围的介质(如空气介质等)中的可被游离的电子,在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电弧,导致安全隐患。其中一种降低电弧产生几率的方式是加快动触头的分合闸速度,然而,这对驱动动触头的电动机构有较高的要求,要求电动机构的动力足够大、速度足够快,这类电动机构的性能较高、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并且电动机构的动力过大时,转换开关内部各零部件承受的力较大,各零部件容易疲劳损坏,会导致转换开关的受力降低。另外,不同的电源或用电设备所关联的静触头往往需要设置得相对较远,以便能够提高安全性,并满足设置双分位置的需求,这还要求电动机构的输出部件具有更大的运动行程,导致转换开关的体积增大,不利于转换开关的小型化发展趋势。
因此,如何在提高转换开关的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转换开关的耐久性,以及兼顾转换开关的小型化发展要求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以提高转换开关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且结构紧凑。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包括:
第二侧板;
翻转杠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
弹性储能组件,用于传动连接翻转杠杆和所述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
第一齿轮,可同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杠杆;
第二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换开关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弹性储能组件被配置为储存并释放弹性势能,所述翻转杠杆被配置为在所述弹性储能组件释放弹性势能时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动触头转动以切换开关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翻转杠杆设有翻转杠杆突出部,所述第一齿轮设有第一齿轮联动部;
所述翻转杠杆和所述第一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两侧且位置对应,所述翻转杠杆突出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槽口并与所述第一齿轮联动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
中心轴,穿设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翻转杠杆和所述第一齿轮可同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二槽口被构造为绕所述中心轴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齿轮联动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齿轮联动部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另一个位于所述中心轴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
所述翻转杠杆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翻转杠杆突出部,所述第二侧板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槽口。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令所述转换开关处于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令所述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三位置时令所述转换开关处于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
所述第一齿轮被配置为在所述翻转杠杆驱动下往复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中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包括沿其自身轴向排布的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设置第二齿牙,所述第二台阶部设置缺口,所述缺口的两端形成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
所述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六杠杆,可避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以将所述第二齿轮定位在第一位置;
第七杠杆,可避让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转动路径上,以将所述第二齿轮定位在所述第三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齿牙沿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错开。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扇形部,所述第一扇形部的弧面设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二齿轮设有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所述第二齿牙啮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二扇形部,所述第二扇形部位于所述中心轴背离所述第一扇形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扇形部用于显示所述第二齿轮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储能组件包括翻转弹簧和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翻转杠杆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翻转弹簧固定部,所述翻转杠杆设有翻转弹簧安装部,所述翻转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和所述翻转弹簧安装部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翻转杠杆绕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翻转弹簧安装部与所述中心轴线具有第一连线,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随所述中心轴由所述第一连线的一侧向另一侧往复转动,所述翻转弹簧被配置为在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连线上时储能,并在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偏离所述第一连线时驱动所述翻转杠杆相对所述第一传动件反向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一杠杆,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轴固定,并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两端设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连杆,包括第一联动部和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二联动部连接所述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联动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
所述第一联动部择一地向所述第一受力部和所述第二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翻转杠杆沿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开关,其包括:
动触头;
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通过弹性储能组件、翻转杠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配合,利用弹性储能组件先储能,再释放弹性势能驱动翻转杠杆实现一次提速,再利用较大分度圆的第一齿轮和较小分度圆的第二齿轮配合实现二次提速,能够大大提高分合闸速度;同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放大翻转杠杆的转动角度,以使得动触头的转动角度更大,最终得到的转换开关的接触系统的分闸、合闸角度更大,有利于提高电源切换过程及分闸安全性;并且,在动触头所需的扭矩一定的情况下,第二齿轮需要施加给动触头的扭矩一定,由于第一齿轮的分度圆比第二齿轮更大,需要翻转杠杆输出的力矩较小,翻转弹簧的力值需求较小,可以使转换开关在三个状态转换过程中各个零件受到的力减小,从而提高产品寿命。从而,本申请能够提高动触头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使得转换开关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还能够放大驱动机构的力矩,以使得选用较小体积、较低性能的驱动机构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各零部件受力较小,使用寿命更长,整体结构可以布置得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杠杆和弹性储能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储能组件储能过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储能组件释能驱动翻转杠杆过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杠杆处于第二转动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杠杆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齿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轴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齿轮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下传动结构的示意图(第二齿轮在第一位置);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常用侧电源分闸状态下传动结构的示意图(第二齿轮在第二位置);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下传动结构的示意图(第二齿轮在第三位置);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杠杆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杠杆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传动件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备用侧电源分闸状态下传动结构的示意图(第二齿轮在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该传动结构设置在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和动触头之间,能够放大驱动机构输出的扭矩、速度和转动角度,使得转换开关更安全、使用寿命更长、结构更紧凑。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合闸位置锁定装置应用在转换开关装置中。该转换开关装置可以连通常用侧电源或备用侧电源,并具有第一合闸状态、第二合闸状态、双分状态。可选地,转换开关装置处于第一合闸状态时,动触头和常用侧电源端的静触头接触;处于第二合闸状态时,动触头和备用侧电源端的静触头接触;处于双分状态时,动触头与两个静触头均分离。
如图1所示,转换开关包括驱动机构CT1和传动结构。
传动结构包括第一侧板ZCB和第二侧板YCB,第一侧板ZCB和第二侧板YCB间隔设置,第二侧板YCB面向转换开关的动触头(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CT1设置于第一侧板ZCB,传动结构的各零部件安装于第一侧板ZCB及第二侧板YCB,并将动力传递给动触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ZCB和第二侧板YCB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作为转换开关的外壳等。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传动结构包括翻转杠杆GG01、弹性储能组件TXCN、第一齿轮CL1和第二齿轮CL2。
翻转杠杆GG01和弹性储能组件TXCN设置在第一侧板ZCB和第二侧板YCB之间,第一齿轮CL1和第二齿轮CL2设置在第二侧板YCB背离第一侧板ZCB的一面,第二齿轮CL2通过一方轴与动触头连动。
翻转杠杆GG0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YCB,弹性储能组件TXCN用于传动连接翻转杠杆GG01和所述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CT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性储能组件TXCN包括翻转弹簧TH01和第一传动件B02,第一传动件B02设有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翻转杠杆GG01设有翻转弹簧安装部GG01.2,翻转弹簧TH01的两端分别与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和翻转弹簧安装部GG01.2连接。
第一传动件B02与翻转杠杆GG01同轴设置且可绕中心轴ZXZ线相对转动。
翻转弹簧安装部GG01.2与中心轴ZXZ线具有第一连线BnB,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随中心轴ZXZ由第一连线BnB的一侧向另一侧往复转动,翻转弹簧TH01被配置为在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位于第一连线BnB上时储能,并在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偏离第一连线BnB时驱动翻转杠杆GG01相对第一传动件B02反向转动。
例如,如图4所示,在翻转杠杆GG01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4中以第二侧板YCB面向第一侧板ZCB的一面为正面视角,翻转杠杆GG01处于逆时针最大转动角度时,第一转动件逆时针转动,使得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逐渐靠近第一连线BnB,翻转弹簧TH01受压蓄积弹性力,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位于第一连线BnB上时翻转弹簧TH01蓄积的弹性力最大,且此时弹性力的方向沿第一连线BnB而处于死点位置;如图5所示,第一传动件B02继续逆时针转动,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离开第一连线BnB并越过死点位置,此时翻转弹簧TH01释放弹性势能,促使翻转杠杆GG01沿顺时针方向迅速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如图6所示,翻转杠杆GG01到达第二转动位置,处于顺时针最大转动角度,第一传动件B02处于逆时针最大转动角度。促使翻转杠杆GG01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二转动位置朝向第一转动位置转动的原理相同,只需第一转动件顺时针转动即可。
第一齿轮CL1可同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杠杆GG01。第一齿轮CL1与翻转杠杆GG01的同步转动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齿轮CL1与翻转杠杆GG01固定于同一转轴上;又如在第二侧板YCB上开设槽口,第一齿轮CL1与翻转杠杆GG01通过穿设于槽口的连接件连动,此时第一齿轮CL1与翻转杠杆GG01可以是同轴转动,也可以是不同轴转动的设置方式。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第二侧板YCB设有第二槽口YCB.2,如图8所示,翻转杠杆GG01设有翻转杠杆突出部Z12,如图9所示,第一齿轮CL1设有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
翻转杠杆GG01和第一齿轮CL1分别设置在第二侧板YCB的两侧且位置对应,翻转杠杆突出部Z12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槽口YCB.2并与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连接,这使得翻转杠杆GG01所需的转动空间与第一齿轮CL1和第二齿轮CL2所需的转动空间沿第二侧板YCB的厚度方向重叠,使得结构更紧凑。
结合图1所示,传动结构还包括中心轴ZXZ,中心轴ZXZ穿设于第二侧板YCB,翻转杠杆GG01和第一齿轮CL1可同轴转动地设置于中心轴ZXZ,第二槽口YCB.2被构造为绕中心轴ZXZ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因此,翻转杠杆GG01绕中心轴ZXZ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CL1同步转动。
可选地,第一齿轮CL1设有两个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两个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中的一个位于中心轴ZXZ靠近第二齿轮CL2的一侧、另一个位于中心轴ZXZ远离第二齿轮CL2的一侧,翻转杠杆GG01对应设有两个翻转杠杆突出部Z12,第二侧板YCB对应设有两个第二槽口YCB.2。通过如此设置,翻转杠杆GG01及第一齿轮CL1的转动更平稳,不易出现偏移、卡阻等问题,且长期使用不易损坏。当然,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翻转杠杆突出部Z12、第二槽口YCB.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以上。
可选地,第一齿轮CL1包括第一扇形部CL2a,第一扇形部CL2a的弧面设有第一齿牙CL1.3,第二齿轮CL2设有第二齿牙CL2.2,第一齿牙CL1.3与第二齿牙CL2.2啮合。
可选地,在具有第一扇形部CL2a的基础上,第一齿轮CL1包括第二扇形部CL1b,第二扇形部CL1b位于中心轴ZXZ背离第一扇形部CL2a的一侧,当具有两个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时,两个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分别设置在第一扇形部CL2a和第二扇形部CL1b。第二扇形部CL1b用于显示第二齿轮CL2的位置,第二齿轮CL2的位置与动触头的分合闸状态对应,起到显示动触头的分合闸状态的目的。
第二扇形部CL1b用于显示第二齿轮CL2的位置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第二侧板YCB上设置三个触发开关,三个触发开关沿第二扇形部CL1b的转动路径设置,当第一齿轮CL1驱动第二齿轮CL2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时,第一齿轮CL1的第二扇形部CL1b分别对应触发一个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被配置为在触发时发射信号、控制信号灯开闭等。又如,在转换开关的外壳设置显示窗,以便通过观察第二扇形部CL1b的位置来获知第二齿轮CL2的位置。再如,在转换开关的外壳设置显示窗,在第二扇形部CL1b上设置三个标识,三个标识分别在第二扇形部CL1b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时与显示窗对应,从而通过观察显示窗处当前对应的标识获知第二齿轮CL2的位置,其中,三个标识可以是文字标识,也可以是颜色、图案标识。
其中,中心轴ZXZ作为翻转杠杆GG01和第一齿轮CL1的安装部件,可同时作为驱动机构CT1和第一传动件B02之间的动力传输部件。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侧板ZCB设有第一通孔ZCB.1,第二侧板YCB设有第二通孔YCB.1,中心轴ZXZ穿设于第一侧板ZCB和第二侧板YCB;如图10所示,中心轴ZXZ包括第一段ZXZ.1、第二段ZXZ.2、第三端、第四段ZXZ.4和第五段ZXZ.5,沿中心轴ZXZ线依次为第一段ZXZ.1、第五段ZXZ.5、第四段ZXZ.4、第二段ZXZ.2和第三段ZXZ.3,其中第四段ZXZ.4的横截面积最大,第五段ZXZ.5的横截面积小于第四段ZXZ.4且大于第一段ZXZ.1,第二段ZXZ.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四段ZXZ.4且大于第三段ZXZ.3,从而在相邻两段之间形成轴肩,其中,第一段ZXZ.1从第一通孔ZCB.1伸出,第二段ZXZ.2和第三段ZXZ.3从第二通孔YCB.1伸出,第四段ZXZ.4和第五段ZXZ.5位于第一侧板ZCB和第二侧板YCB之间;第三段ZXZ.3用于安装翻转杠杆GG01,第四段ZXZ.4用于安装第一齿轮CL1,第三段ZXZ.3和第四段ZXZ.4被构造为圆柱,以使翻转杠杆GG01和第一齿轮CL1能够相对中心轴ZXZ周向转动;第五段ZXZ.5用于安装第一传动件B02,第五段ZXZ.5被构造为异形柱,以使第一传动件B02能够与中心轴ZXZ同步转动。
第二齿轮CL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侧板YCB,如图7所示,第二侧板YCB设有第二齿轮安装轴Z09,如图11所示,第二齿轮CL2设有第二齿轮安装部CL2.1和第二齿轮联动部CL2.3,第二齿轮安装部CL2.1与第二齿轮安装轴Z09配合,以使得第二齿轮CL2安装在第二侧板YCB上并可绕第二齿轮安装轴Z09转动。第二齿轮联动部CL2.3通过传动部件(如图3中示出的方轴)联动转换开关装置的动触头。
第一齿轮CL1设有第一齿牙CL1.3,第二齿轮CL2设有第二齿牙CL2.2,第一齿牙CL1.3与第二齿牙CL2.2啮合,第一齿轮CL1的分度圆大于第二齿轮CL2的分度圆,第一齿轮CL1与第二齿轮CL2的传动比大于1。
第一齿轮CL1在翻转杠杆GG01作用下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CL2转动,进而带动动触头转动以在第一合闸状态、第二合闸状态、双分状态中切换。
具体地,第二齿轮CL2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如图12所示,第二齿轮CL2在第一位置时令转换开关处于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如图13所示,第二齿轮CL2在第二位置时处于双分状态;如图14所示,第二齿轮CL2在第三位置时令转换开关处于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第一齿轮CL1被配置为在翻转杠杆GG01驱动下往复转动,以使第二齿轮CL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弹性储能组件TXCN、翻转杠杆GG01、第一齿轮CL1和第二齿轮CL2配合,利用弹性储能组件TXCN先储能,再释放弹性势能驱动翻转杠杆GG01实现一次提速,再利用较大分度圆的第一齿轮CL1和较小分度圆的第二齿轮CL2配合实现二次提速,能够大大提高分合闸速度;同时,第一齿轮CL1和第二齿轮CL2能够放大翻转杠杆GG01的转动角度,以使得动触头的转动角度更大,最终得到的转换开关的接触系统的分闸、合闸角度更大,有利于提高电源切换过程及分闸安全性;并且,在动触头所需的扭矩一定的情况下,第二齿轮CL2需要施加给动触头的扭矩一定,由于第一齿轮CL1的分度圆比第二齿轮CL2更大,需要翻转杠杆GG01输出的力矩较小,翻转弹簧TH01的力值需求较小,可以使转换开关在三个状态转换过程中各个零件受到的力减小,从而提高产品寿命。从而,本申请能够提高动触头的转动速度和转动角度,使得转换开关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还能够放大驱动机构CT1的力矩,以使得选用较小体积、较低性能的驱动机构CT1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各零部件受力较小,使用寿命更长,整体结构可以布置得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齿轮CL2包括沿其自身轴向排布的第一台阶部CL1a和第二台阶部CL1b,第二齿牙CL2.2设置在第一台阶部CL1a,第二台阶部CL1b设置缺口,缺口的两端形成第一止挡部CL2.4和第二止挡部CL2.5。
由于第二齿牙CL2.2与缺口分别设置在两层不同的台阶部上,即第二齿牙CL2.2与缺口沿第二齿轮CL2的轴向错开,起到避免第一止挡部CL2.4、第二止挡部CL2.5与第一齿轮CL1干涉的作用,还避免其他与第一止挡部CL2.4、第二止挡部CL2.5配合的结构干涉第一齿轮CL1或第二齿牙CL2.2。进一步地,缺口与第二齿牙CL2.2沿第二齿轮CL2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错开,以便更好地利用第二侧板YCB表面的空间,避免干涉。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还包括第六杠杆GG08和第七杠杆B03。如图12所示,第六杠杆GG08可避让地设置在第一止挡部CL2.4的转动路径上,以将第二齿轮CL2定位在第一位置。如图14所示,第七杠杆B03可避让地设置在第二止挡部CL2.5的转动路径上,以将第二齿轮CL2定位在第三位置。
如图15所示,第六杠杆GG08包括第六杠杆安装部GG08.1、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第五槽口GG08.3、第六杠杆复位部GG08.4、第六杠杆联动部GG08.5。如图7所示,第二侧板YCB上设置有第六杠杆安装轴Z01a,第六杠杆限位轴Z01a′,第七弹簧安装轴Z02a。第六杠杆安装部GG08.1套设在第六杠杆安装轴Z01a上,以使得第六杠杆GG08可绕第六杠杆安装轴Z01a转动。第二侧板YCB上的第六杠杆限位轴Z01a′位于第六杠杆GG08的第五槽口GG08.3中,以使得第六杠杆GG08可在转动过程中被第六杠杆限位轴Z01a′限制转动范围。第七弹簧TH05的一端固定在第七弹簧安装轴Z02a上,另一端固定在第六杠杆复位部GG08.4上,使得第六杠杆GG08在转动避让第一止挡部CL2.4后,具有复位至第一止挡部CL2.4的转动路径上的趋势。其中,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是第六杠杆GG08上的凸起结构,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用于进入缺口与第一止挡部CL2.4配合,以将第二齿轮CL2定位与第一位置;第六杠杆GG08避让第一止挡部CL2.4时,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离开缺口。
如图16所示,第七杠杆B03包括第七杠杆安装部B03.1、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第六槽口B03.3、第七杠杆复位部B03.4、第七杠杆联动部B03.5。如图7所示,第二侧板YCB上设置有第七杠杆安装轴Z01b,第七杠杆限位轴Z01b′,第八弹簧安装轴Z02b。第七杠杆安装部B03.1套设在第七杠杆安装轴Z01b上,以使得第七杠杆B03可绕第七杠杆安装轴Z01b转动。第二侧板YCB上的第七杠杆限位轴Z01b′位于第七杠杆B03的第六槽口B03.3中,以使得第七杠杆B03可在转动过程中被第七杠杆限位轴Z01b′限制转动范围。第八弹簧TH05′的一端固定在第八弹簧安装轴Z02b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七杠杆复位部B03.4上,使得第七杠杆B03在转动避让第二止挡部CL2.5后,具有复位至第二止挡部CL2.5的转动路径上的趋势。其中,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是第七杠杆B03上的凸起结构,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用于进入缺口与第二止挡部CL2.5配合,以将第二齿轮CL2定位与第三位置;第七杠杆B03避让第二止挡部CL2.5时,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离开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动力机构驱动第六杠杆GG08和第七杠杆B03转动以实现避让作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件B04,如图17所示,第二传动件B04被配置为在弹性储能组件TXCN储存弹性势能过程中随弹性储能组件TXCN移动而驱动第六杠杆GG08避让第一止挡部CL2.4,或者驱动第七杠杆B03避让第二止挡部CL2.5。
具体地,第二传动件B04设置于中心轴ZXZ,第二传动件B04与第一传动件B02同步转动。可选地,第二传动件B04设置在中心轴ZXZ的第二段ZXZ.2,第二段ZXZ.2为异形柱,第二传动件B04具有与第二段ZXZ.2适配的异形孔,以使得第二传动件B04能够与中心轴ZXZ周向固定,第一传动件B02和第二传动件B04通过中心轴ZXZ实现同步转动。
第二传动件B04具有第一翻转联动部B04.4和第二翻转联动部B04.5。第一翻转联动部B04.4被配置为接触第六杠杆联动部GG08.5以推动第六杠杆GG08转动,从而使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离开缺口,实现避让第一止挡部CL2.4。第二翻转联动部B04.5被配置为接触第七杠杆联动部B03.5以推动第七杠杆B03转动,从而使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离开缺口,实现避让第二止挡部CL2.5。
利用翻转杠杆GG01相对于第一传动件B02具有转动滞后性,使得第二齿轮CL2相对第二传动件B04也具有转动滞后性,从而实现先通过第二传动件B04驱动第六杠杆GG08或第七杠杆B03解除对第二齿轮CL2的限制,再通过翻转杠杆GG01和第一齿轮CL1顺利驱动第二齿轮CL2转动。
转换开关的动触头处于常用侧电源合闸时,在以第二侧板YCB背离第一侧板ZCB的一面为正面视角下,翻转杠杆GG01在第一转动位置时,位于其顺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中心轴ZXZ和第二传动件B04位于其各自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结合图2和图12所示,翻转杠杆GG01通过翻转杠杆突出部Z12联动第一齿轮CL1,使得第一齿轮CL1位于其自身顺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第一齿轮CL1通过第一齿牙CL1.3牵引第二齿轮CL2,使得第二齿轮CL2位于其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第二传动件B04的第一翻转联动部B04.4与第六杠杆GG08的第六杠杆联动部GG08.5未有接触,第二传动件B04的第二翻转联动部B04.5与第七杠杆B03的第七杠杆联动部B03.5接触并克服第八弹簧TH05′的弹力,从而转动第七杠杆B03。此时,第六杠杆GG08的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与第二齿轮CL2的第一止挡部CL2.4抵接,以锁定常用侧电源合闸位置。可以理解,即使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由于电磁斥力作用而具有被斥开的趋势,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也可以阻止第二齿轮CL2顺时针向备用侧电源合闸的方向转动,保证常用侧电源合闸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在图12的基础上顺时针转动中心轴ZXZ,第二传动件B04也跟随中心轴ZXZ顺时针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二传动件B04的第一翻转联动部B04.4逐渐靠近并抵接第六杠杆GG08的第六杠杆联动部GG08.5,使得第六杠杆GG08开始克服第七弹簧TH05的弹力而转动。继续顺时针转动中心轴ZXZ至其顺时针的最大角度位置,此时第六杠杆GG08相对初始位置转动至最大角度位置,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与第二齿轮CL2的第一止挡部CL2.4分离,从而解除了对第二齿轮CL2的锁定。与此同时,翻转杠杆GG01带动第一齿轮CL1进行逆时针转动。在第一齿轮CL1的带动下,第二齿轮CL2顺时针转动,转换开关装置完成常用侧电源分闸。此时,第六杠杆GG08和第七杠杆B03均处于避让位置,即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与第一止挡部CL2.4分离,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与第二止挡限位部分离。
转换开关装置处于备用侧电源合闸时,在第二侧板YCB正面视角下,翻转杠杆GG01位于其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中心轴ZXZ和第二传动件B04位于其各自顺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如图14所示,翻转杠杆GG01通过翻转杠杆突出部Z12联动第一齿轮CL1,使得第一齿轮CL1位于其自身逆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第一齿轮CL1通过第一齿牙CL1.3牵引第二齿轮CL2,使得第二齿轮CL2位于其顺时针转动的最大角度位置。第二传动件B04的第二翻转联动部B04.5与第七杠杆B03的第七杠杆联动部B03.5未有接触,第二传动件B04的第一翻转联动部B04.4与第六杠杆GG08的第六杠杆联动部GG08.5接触并克服第七弹簧TH05的弹力,从而转动第六杠杆GG08。此时,第七杠杆B03的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与第二齿轮CL2的第二止挡部CL2.5抵接,以锁定备用侧电源合闸位置。可以理解,即使合闸时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由于电磁斥力作用而具有被斥开的趋势,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也可以阻止第二齿轮CL2逆时针向常用侧电源合闸的方向转动,保证备用侧电源合闸的稳定性。
如图18所示,在图14的基础上逆时针转动中心轴ZXZ,第二传动件B04也跟随中心轴ZXZ逆时针转动。转动过程中,第二传动件B04的第二翻转联动部B04.5逐渐靠近并抵接第七杠杆B03的第七杠杆联动部B03.5,使得第七杠杆B03开始克服第八弹簧TH05′的弹力而转动。继续逆时针转动中心轴ZXZ至其逆时针的最大角度位置,此时第七杠杆B03相对初始位置转动至最大角度位置,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与第二齿轮CL2的第二止挡部CL2.5分离,从而解除了对第二齿轮CL2的锁定。与此同时,翻转杠杆GG01带动第一齿轮CL1进行顺时针转动。在第一齿轮CL1的带动下,第二齿轮CL2逆时针转动,转换开关装置完成备用侧电源分闸。此时,第六杠杆GG08和第七杠杆B03均处于避让位置,即第六杠杆限位部GG08.2与第一止挡部CL2.4分离,第七杠杆限位部B03.2与第二止挡限位部分离。
另外,如图1所示,传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杠杆GG05和连杆LG01。
第一杠杆GG05与第一传动件B02同轴固定,具体地,中心轴ZXZ伸出第一侧板ZCB的第一段ZXZ.1为异形柱,第一杠杆GG05具有与第一段ZXZ.1适配的异形孔,以使得第一杠杆GG05能够与中心轴ZXZ周向固定,实现同步转动。第一杠杆GG05设有第三滑槽GG05.2,第三滑槽GG05.2的两端向中心轴ZXZ的两侧延伸,并在第三滑槽GG05.2的两端形成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连杆LG01包括第一联动部LG01.1和第二联动部LG01.2,第二联动部LG01.2连接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CT1,第一联动部LG01.1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三滑槽GG05.2,以使得第一联动部LG01.1择一地配合于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驱动机构CT1产生的动力施加给连杆LG01,并通过第一联动部LG01.1择一地向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以带动翻转杠杆GG01沿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在第一杠杆GG05、连杆LG01和中心轴ZXZ配合下,能够将沿直线方向的往复动力转化为使中心轴ZXZ往复转动的动力,进而驱动第一传动件B02及翻转杠杆GG01等往复转动。
可选地,驱动机构CT1被配置为第一电磁铁。如图1所示,第一电磁铁包括第一铁芯CT1.2、第一磁轭CT1.1和第一复位弹簧CT1.3。第一磁轭CT1.1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ZCB,第一铁芯CT1.2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一磁轭CT1.1,第一铁芯CT1.2的伸缩方向垂直于中心轴ZXZ线,第一铁芯CT1.2在初始位置时伸出第一磁轭CT1.1并靠近中心轴ZXZ,第一铁芯CT1.2在第一磁轭CT1.1通电时收缩到致动位置并远离中心轴ZXZ,第一复位弹簧CT1.3设置在第一磁轭CT1.1和第一铁芯CT1.2之间,以向第一铁芯CT1.2提供朝向初始位置复位的弹性力。
连杆LG01的第二联动部LG01.2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一铁芯CT1.2,
图1为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下驱动机构CT1的状态,第一电磁铁断电,连杆LG01相对第一铁芯CT1.2向上摆动,第一联动部LG01.1与第一受力部配合。此时,若第一电磁铁通电,第一铁芯CT1.2将带动连杆LG01向左运动,并拉动第一杠杆GG05和中心轴ZXZ正向转动(这里所说的正向为图1的视角下的逆时针方向),驱动翻转杠杆GG01顺时针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使转换开关切换至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第一电磁铁断电时,第一复位弹簧CT1.3驱动第一铁芯CT1.2向右运动,并使得连杆LG01的第一联动部LG01.1滑动至第二受力部,以便为下次反向拉动第一杠杆GG05和中心轴ZXZ做好准备。如此,当第一电磁铁再次通电时,第一铁芯CT1.2将带动连杆LG01向右运动,并拉动第一杠杆GG05和中心轴ZXZ反向转动,驱动翻转杠杆GG01逆时针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使转换开关切换至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第一电磁铁断电时,第一复位弹簧CT1.3驱动第一铁芯CT1.2向右运动,并使得连杆LG01的第一联动部LG01.1滑动至第一受力部,以便为下次正向拉动第一杠杆GG05和中心轴ZXZ做好准备。
另外,可通过在翻转杠杆GG01的转动路径上设置可避让的阻挡机构,以限制翻转杠杆GG01转动至最大角度,从而将第一齿轮CL1、第二齿轮CL2、动触头限制在双分状态的位置,使得转换开关实现:在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和双分状态之间切换,在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和双分状态之间切换,以及令阻挡机构避让后实现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和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的切换。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侧板(YCB);
翻转杠杆(GG0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YCB);
弹性储能组件(TXCN),用于传动连接翻转杠杆(GG01)和所述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CT1);
第一齿轮(CL1),可同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杠杆(GG01);
第二齿轮(CL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YCB),并与所述第一齿轮(CL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CL1)的分度圆大于所述第二齿轮(CL2)的分度圆,所述第二齿轮(CL2)与所述转换开关的动触头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弹性储能组件(TXCN)被配置为储存并释放弹性势能,所述翻转杠杆(GG01)被配置为在所述弹性储能组件(TXCN)释放弹性势能时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一齿轮(CL1)和所述第二齿轮(CL2)带动所述动触头转动以切换开关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YCB)设有第二槽口(YCB.2),所述翻转杠杆(GG01)设有翻转杠杆突出部(Z12),所述第一齿轮(CL1)设有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
所述翻转杠杆(GG01)和所述第一齿轮(CL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YCB)的两侧且位置对应,所述翻转杠杆突出部(Z12)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槽口(YCB.2)并与所述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
中心轴(ZXZ),穿设于所述第二侧板(YCB),所述翻转杠杆(GG01)和所述第一齿轮(CL1)可同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轴(ZXZ),所述第二槽口(YCB.2)被构造为绕所述中心轴(ZXZ)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CL1)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齿轮联动部(CL1.2)中的一个位于所述中心轴(ZXZ)靠近所述第二齿轮(CL2)的一侧、另一个位于所述中心轴(ZXZ)远离所述第二齿轮(CL2)的一侧;
所述翻转杠杆(GG01)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翻转杠杆突出部(Z12),所述第二侧板(YCB)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槽口(YCB.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CL2)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二齿轮(CL2)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令所述转换开关处于常用侧电源合闸状态,所述第二齿轮(CL2)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令所述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所述第二齿轮(CL2)在所述第三位置时令所述转换开关处于备用侧电源合闸状态;
所述第一齿轮(CL1)被配置为在所述翻转杠杆(GG01)驱动下往复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齿轮(CL2)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中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CL2)包括沿其自身轴向排布的第一台阶部(CL1a)和第二台阶部(CL1b),所述第一台阶部(CL1a)设置第二齿牙(CL2.2),所述第二台阶部(CL1b)设置缺口,所述缺口的两端形成第一止挡部(CL2.4)和第二止挡部(CL2.5);
所述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六杠杆(GG08),可避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止挡部(CL2.4)的转动路径上,以将所述第二齿轮(CL2)定位在第一位置;
第七杠杆(B03),可避让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止挡部(CL2.5)的转动路径上,以将所述第二齿轮(CL2)定位在所述第三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齿牙(CL2.2)沿所述第二齿轮(CL2)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CL1)包括第一扇形部(CL2a),所述第一扇形部(CL2a)的弧面设有第一齿牙(CL1.3),所述第二齿轮(CL2)设有第二齿牙(CL2.2),所述第一齿牙(CL1.3)与所述第二齿牙(CL2.2)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CL1)包括第二扇形部(CL1b),所述第二扇形部(CL1b)连接于所述第一扇形部(CL2a)背离所述第二齿轮(CL2)的一侧,所述第二扇形部(CL1b)用于显示所述第二齿轮(CL2)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储能组件(TXCN)包括翻转弹簧(TH01)和第一传动件(B02),所述第一传动件(B02)与所述翻转杠杆(GG01)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传动件(B02)设有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所述翻转杠杆(GG01)设有翻转弹簧安装部(GG01.2),所述翻转弹簧(TH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和所述翻转弹簧安装部(GG01.2)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件(B02)和所述翻转杠杆(GG01)绕中心轴(ZXZ)线转动,所述翻转弹簧安装部(GG01.2)与所述中心轴(ZXZ)线具有第一连线(BnB),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随所述中心轴(ZXZ)由所述第一连线(BnB)的一侧向另一侧往复转动,所述翻转弹簧(TH01)被配置为在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位于所述第一连线(BnB)上时储能,并在所述翻转弹簧固定部(B02.2)偏离所述第一连线(BnB)时驱动所述翻转杠杆(GG01)相对所述第一传动件(B02)反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还包括:
第一杠杆(GG05),与所述第一传动件(B02)同轴固定,并设有第三滑槽(GG05.2),所述第三滑槽(GG05.2)的两端设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连杆(LG01),包括第一联动部(LG01.1)和第二联动部(LG01.2),所述第二联动部(LG01.2)连接所述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CT1),所述第一联动部(LG01.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GG05.2);
所述第一联动部(LG01.1)择一地向所述第一受力部和所述第二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翻转杠杆(GG01)沿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
12.一种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触头;
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
CN202410372914.4A 2024-03-28 2024-03-28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Pending CN118053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2914.4A CN118053683A (zh) 2024-03-28 2024-03-28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72914.4A CN118053683A (zh) 2024-03-28 2024-03-28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53683A true CN118053683A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72914.4A Pending CN118053683A (zh) 2024-03-28 2024-03-28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536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5245B2 (en) Manual opening device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7733199B2 (en) Electrical circuit breaker having a protective function
CN111712897B (zh) 断路器
US8552822B2 (en) Multi-phase medium voltage contactor
CN100395854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机构
CA1107332A (en)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an auxiliary switch for an electrically lockable power switch
EP3933868B1 (en)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dual-power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and dual-power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CN117558570A (zh) 一种双电源开关
CN118053683A (zh) 转换开关的传动结构及转换开关
US6686551B2 (en) Switch, in particular battery cutout switch f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US11631564B2 (en) Switching system,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witching assembly therefor
CN114639560B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12625229U (zh) 电磁驱动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US20190139727A1 (en) Fast earthing switch device for hv applications
CN217690841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10120051U (zh) 转换操作装置
CN211858559U (zh) 具有防松机构的断路器和5g配电柜
CN213816030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20138155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及其操作机构
CN113838695A (zh) 操作机构、并联式机构以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9917050U (zh) 一种用于二极断路器的附件及具有其的断路装置
RU2505877C1 (ru) Двигательный привод прямого действия
CN118039383A (zh) 转换开关的电动机构及转换开关
CN216957786U (zh) 双路转换开关和双电源系统
CN214254157U (zh) 一种紧凑型模块化开关操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