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330C - 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330C CN1180330C CNB011174234A CN01117423A CN1180330C CN 1180330 C CN1180330 C CN 1180330C CN B011174234 A CNB011174234 A CN B011174234A CN 01117423 A CN01117423 A CN 01117423A CN 1180330 C CN1180330 C CN 118033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 bar
- aforementioned
- draw
- flexible member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具有枢接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拉杆及枢接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二拉杆,第二拉杆通过第二弹性元件弹力使其嵌卡于第一弹性元件受压缩的第一拉杆。通过推移第二拉杆使其退出嵌卡第一拉杆位置,通过第一弹性元件弹力将第一拉杆推移。本发明设于计算机模块承载槽,通过推移第二拉杆使第一拉杆置于承载槽模块后侧将模块钩住并带出一段位移,通过拉拔第一拉杆将模块取出。其减少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为了提供计算机或视讯产品的模块或盒式磁盘(例如CD-ROM、磁片)与主机形成电气连接,在主机上设有一模块承载槽,以容置模块,该承载槽还提供一电气路径,使主机可读取模块的内容,但一般计算机主机或其他视讯设备的操作是以手持模块的方式将模块置入主机的承载槽,待模块操作使用完毕后,再以手持方式将模块自承载槽内取出,此种完全以手动完成置入及取出模块的方式,不仅操作不易、困难度高且容易造成模块或主机损坏的情形。故一般计算机或视讯设备的承载槽改进机构有以拉拔装置作为模块置入及取出的辅助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传统的完全以手持方式放置及取出模块的种种不便。
请参看现有笔记本计算机的模块拉拔装置1,如图1所示,前述拉拔装置1是设置于计算机壳体的模块承载槽10,该拉拔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拉杆11及第一弹性元件12、第二拉杆13及第二弹性元件14。前述第一弹性元件12的一端枢接于前述第一拉杆11下侧的凸柱110形成自由端,该第一弹性元件12的另一端枢接于前述承载槽10的凸柱100并形成固定端,且第一拉杆11是设置于承载槽10的凹槽滑轨102内,使第一拉杆11的上下左右各侧可被滑轨102限制住而仅能作前后方向的水平直线运动,前述第一拉杆11左侧设置有一弹片111,前述承载槽10邻接第一拉杆11左侧处设有滑轨103及104,且由隔板105将滑轨103与104分隔开,当第一拉杆11向图1中箭号A的方向滑动时,前述弹片111将被隔板105限制而贴于第一拉杆11的左侧面并顺着滑轨103往箭号A方向滑动,当第一拉杆11向图1中箭号B的方向滑动时,前述隔板105将使弹片111与第一拉杆11分离并使弹片111顺着滑轨104往箭号B方向滑动。前述第二弹性元件14的一端枢接于前述第二拉杆13的凸柱130形成自由端,该第二弹性元件14的另一端枢接于前述承载槽10的凸柱101并形成固定端,且第二拉杆13设置于承载槽10的凹槽滑轨内,使第二拉杆13的前后及上下各侧可被滑轨限制住而仅能作左右方向的水平直线运动。
当前述第一拉杆11受到图1中A方向的推力时,由于第一弹性元件12的一端被承载槽10的凸柱100固定,由第一拉杆11的凸柱110将第一弹性元件12拉伸,使第一弹性元件12产生一弹性回复力,牵引第一拉杆11使其受一向B方向滑动的拉力,此时由于第二弹性元件14的一端被承载槽10的凸柱101固定,其另一端受到第二拉杆13的凸柱130的压缩,使其产生如图1所示C方向的一弹性回复力并推动第二拉杆13,使第二拉杆13的卡钩131紧贴且钩住第一拉杆11的右侧面,当第一拉杆11逐渐向A方向滑动时,最后将使前述卡钩131滑入第一拉杆11的凹部112并将第一拉杆11限制住,达到一平衡状态。
请继续参考图1,应用于前述拉拔装置1的模块15于侧边设有一凹部,当模块置于承载槽10时,前述凹部恰好位于滑轨104上方的位置,当操作者由拨动第二拉杆13下方的凸部132将第二拉杆13推向箭号D方向时,此时第一拉杆11将被释放而向箭号B方向滑动,并通过弹片111钩住模块15侧边凹部,再通过拉拔第一拉杆11将模块15由承载槽10中带出。
以此可以看出,现有拉拔装置1的零件构造复杂,使生产成本相对提高,且组装成型拆解不易,造成维修的困难。
再者,现有拉拔装置1在平衡状态下,其弹性元件呈拉伸状,长期使用将造成弹性元件弹性疲乏且灵敏度降低,造成释放时无法弹出带动模块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设置于计算机或其他视讯产品的模块承载槽,该拉拔装置具有枢接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拉杆及枢接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二拉杆,前述第二拉杆通过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嵌卡于第一拉杆,致使第一弹性元件受到第一拉杆的压缩,当推移第二拉杆使其退出前述嵌卡第一拉杆的位置,前述第一拉杆将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而产生位移,使操作者可通过拉拔第一弹性元件将模块由模块承载槽取出。
更进一步说,所提供的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拉杆及第一弹性元件、第二拉杆及第二弹性元件。前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拉杆及前述承载槽,使第一拉杆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的牵引可于承载槽所形成的凹槽滑轨内作直线运动,前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二拉杆及前述承载槽,使第二拉杆通过第二弹性元件的牵引可于承载槽内与前述凹槽滑轨呈垂交方向的另一凹槽滑轨内作直线运动。
还有,该拉拔装置于前述承载槽内侧的第一拉杆端部枢接有一拖曳板,该拖曳板后端向上翻折并在模块置入承载槽时被模块后侧抵住并被推至承载槽底部,此时再将第一拉杆推入承载槽,通过第二拉杆的凸部卡住第一拉杆的凹部形成一平衡状态,此时第一弹性元件为受压状态,当第二拉杆的凸部退出第一拉杆凹部的瞬间,通过第一弹性元件被释放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将第一拉杆向承载槽外推行一段位移,此时通过拉拔第一拉杆进一步致动前述拖曳板,由模块的后侧面将模块带出完成取出模块的动作。
本发明装置的优点在于,其提供一种简易的机构,使其可通过简单的连动机构取代现有模块复杂的拉拔装置,来降低加工成本与增加灵敏性,并达到防止弹性元件弹性疲乏的效果,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有效地改善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容易拆解及维修的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现有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第一状态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第二状态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第三状态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第一状态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第二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2至图4,其分别显示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2的实施例一于模块置入及取出的动作状态俯视图,其中,前述拉拔装置2主要包括第一拉杆21、第一弹性元件22、第二拉杆23及第二弹性元件24。前述第一拉杆21下侧设有一凹部且承载槽20相对于前述凹部内设有一凸柱200,前述第一弹性元件22设置于第一拉杆21下侧的凹部内,其一端顶于前述凹部的顶靠面210形成固定端,其另一端顶靠于承载槽20的凸柱200并形成自由端,使第一拉杆21受到图2中箭号A方向的推力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2的弹力推动第一拉杆21产生图2中箭号B方向的回复力,且第一拉杆21被承载槽20的滑轨202限制住而仅能作箭号A或B方向的水平直线运动。前述第一拉杆21左侧设置有一长孔211,并有一拖曳板25通过其前端的定位钮250枢接于前述长孔211,且该拖曳板25的后侧端部向上翻折形成一垂直的挡靠部251。前述第二弹性元件24设置于第二拉杆23下侧的凹部内,其一端顶靠于承载槽20的凸柱201形成固定端,其另一端顶于前述凹部的顶靠面230并形成自由端,且第二拉杆23可被承载槽20的滑轨203限制住而仅能作箭号C或D方向的水平直线运动。
请继续参看图2,当模块置于承载槽20且将前述第一拉杆21向受承载槽20内侧推入时,前述第二拉杆23通过其凸部231卡于第一拉杆21的凹部212,使拉拔装置2形成一平衡状态,此时,第一弹性元件22的后端抵靠于承载槽20的凸柱200,其前端复受一向箭号A方向压缩的压力,通过其要弹伸的弹性回复力,使第一拉杆21产生箭号B方向的推力,在此同时第二弹性元件24的右端受到承载槽20的凸柱201所固定,其左端复受一向箭号D方向压缩的压力,使其产生一向箭号C方向的弹性回复力。
接着请参看图3,当前述第二拉杆23向箭号D方向推移使其凸部231退出前述第一拉杆21的凹部212时,前述第一弹性元件22将受到释放而将第一拉杆21向箭号B方向推出一段位移,并使第一拉杆21的长孔211后端部抵靠于前述拖曳板25的定位钮250,此时通过拉拨第一拉杆21使一拉杆21的长孔211后端部拖曳拖曳板25的定位钮250,进一步通过拖曳板25后侧的挡靠部251钩住模块后侧面并将模块带出并取出,此时拉拔装置2呈现如图4所示的状态。
此时,若要再利用计算机主机读取其他模块内容,可将模块置入承载槽20,再将模块向承载槽20内侧推移,通过模块后侧面抵靠于拖曳板25后侧的挡靠部251并将拖曳板25推至承载槽20内侧的定位处,使拉拔装置2呈现如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再将第一拉杆21向箭号A方向推移,直到第二拉杆23的凸部231卡入第一拉杆21的凹部212,并再次形成如图2所示的平衡状态。
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2的实施例二请参考图5及图6的动作俯视图,其中主要包括第一拉杆31、第一弹性元件32、第二拉杆23及第二弹性元件24。前述第一拉杆31下侧设有一凹部且承载槽20相对于前述凹部内设有一凸柱200,前述第一弹性元件32设置于第一拉杆31下侧的凹部内,其一端顶靠于承载槽20的凸柱200形成固定端,其另一端形成自由端,使第一拉杆31受到图5中箭号A方向的推力时通过第一弹性元件32的弹力推动第一拉杆31产生图5中箭号B方向的回复力。前述第一拉杆31后端枢接一L型转盘35的轴部350,通过第一拉杆31的移动可致动L型转盘35作动,当L型转盘35在挡板36侧边范围外移动时,L型转盘35形成如图5所示的状态,当L型转盘35进入挡板36的侧边范围内移动时通过挡板36为屏障,呈现如图6所示的状态。
前述实施例2配合模块37的操作情形进一步说明如下,当模块37置于承载槽20时,前述拉拔装置2的状态如图5所示,通过将第二拉杆23向右侧推移,使其凸部231退出前述第一拉杆31的凹部312时,前述第一弹性元件32将受到释放而将第一拉杆31推出一段位移,在第一拉杆31位移过程中,前述L型转盘35因触及挡板36的端部,使其以轴部350为轴旋转形成如图6所示的状态,并由L型转盘35的一端部由模块37侧边凹部将模块37钩住带出。本实施例的拉杆及转盘机构可以塑胶件成型,可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
当然,本发明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并不限定应用于计算机主机,电器用具或视讯设备皆可,模块也不限定于CD-ROM,一般的磁盘片、盒式磁盘等皆可。
其次,本发明在平衡状态下,其弹性元件呈现压缩状,长期使用并不会造成弹性疲乏与灵敏度的降低,有效达到提高拉拔装置寿命的功效。
Claims (6)
1.一种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设置于计算机或其他视讯产品的模块承载槽,该拉拔装置具有枢接第一弹性元件的第一拉杆及枢接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二拉杆,前述第二拉杆通过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而嵌卡于第一拉杆,致使第一弹性元件受到第一拉杆的压缩,当推移第二拉杆使其退出前述嵌卡第一拉杆的位置,前述第一拉杆将通过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而产生位移,使操作者可通过拉拔第一弹性元件将模块由模块承载槽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其中前述第一拉杆后侧枢接有一拖曳板,该拖曳板后端设有一向上翻折的垂直部分,通过前述第一拉杆移动时致动前述拖曳板与第一拉杆作同方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其中前述第一拉杆通过其后端的凸柱枢接于一L型机构垂直部分的孔,且前述第一拉杆侧边设有一挡板,在前述第一拉杆移动时,前述L型机构触及前述挡板端部,使该L型机构以前述凸柱为轴并转动,形成一边抵靠于挡板而随第一拉杆作直线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其中前述第一拉杆通过一长孔枢接前述拖曳板,使第一拉杆缓冲移动一段距离后开始带动拖曳板与第一拉杆作同方向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其中前述第一拉杆下侧设有一凹部且前述承载槽相对于前述凹部内设有一凸柱,前述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拉杆下侧的凹部内,其一端顶靠于承载槽的凸柱形成固定端,且其另一端顶于前述凹部的顶靠面并形成自由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其中前述第二拉杆下侧设有一凹部且前述承载槽相对于前述凹部内设有一凸柱,前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二拉杆下侧的凹部内,其一端顶靠于承载槽的凸柱形成固定端,且其另一端顶于前述凹部的顶靠面并形成自由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174234A CN1180330C (zh) | 2001-04-27 | 2001-04-27 | 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174234A CN1180330C (zh) | 2001-04-27 | 2001-04-27 | 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3044A CN1383044A (zh) | 2002-12-04 |
CN1180330C true CN1180330C (zh) | 2004-12-15 |
Family
ID=466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1742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330C (zh) | 2001-04-27 | 2001-04-27 | 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330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81834B (zh) * | 2017-12-28 | 2021-05-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2001
- 2001-04-27 CN CNB011174234A patent/CN11803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3044A (zh) | 2002-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77623Y (zh) | 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 | |
CN2862157Y (zh) | 磁碟机固定装置 | |
CN2821639Y (zh) | 数据存储器推出装置组合 | |
CN2821071Y (zh) | 收银箱中置币抽屉的控制装置 | |
US6737577B1 (en) | Housing opening structure | |
CN1180330C (zh) | 计算机模块的拉拔装置 | |
CN105856516B (zh) | 一种强拉脱模机构 | |
CN2849798Y (zh) | 卡扣装置 | |
CN1891583A (zh) | 移动物品架装置 | |
CN2870394Y (zh) | 滑动弹出式支架 | |
CN2647017Y (zh) | 磁碟机定位装置 | |
CN100367152C (zh) | 卡扣装置 | |
CN1109338C (zh) | 磁带装置 | |
CN201383183Y (zh) | 可转动纸币检测模块的锁紧和定位机构 | |
CN200953111Y (zh) | 适配卡固定装置 | |
CN1929502A (zh) | 手机保护壳 | |
CN1900893A (zh) | 用于输入装置的多方向滚轮结构 | |
CN2764211Y (zh) | 一种折叠式拉手 | |
CN2777911Y (zh) | 卡固结构 | |
CN2836599Y (zh) | 收银箱抽屉滑动导轨的浮动连接装置 | |
CN2812082Y (zh) | 机箱光驱按键组合 | |
CN101639717B (zh) | 可抽换模块 | |
CN21701146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子信息监控装置 | |
CN2694348Y (zh) | 电脑机壳 | |
CN214279061U (zh) | 一种闸门机构及自助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