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1176A -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1176A
CN118021176A CN202211384687.4A CN202211384687A CN118021176A CN 118021176 A CN118021176 A CN 118021176A CN 202211384687 A CN202211384687 A CN 202211384687A CN 118021176 A CN118021176 A CN 118021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tage
water absorption
heating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46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姜慧萍
丁韩吉
郑凯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46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211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21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11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包括:预热阶段,开启加热装置,至内胆底部温度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进入吸水阶段,吸水阶段,控制加热装置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使得温度维持在吸水温度,所述吸水控温程序中包括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所述补温子阶段中至少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1次;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吸水温度的1.5倍至2.5倍,以减少吸水控温程序中启动加热的次数。本发明中在吸水阶段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维持吸水温度,同时通过控制预热阶段以及吸水阶段的温度,以减少吸水控温程序中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加热的次数,稳定吸水环境,保证大米的吸水质量,使得大米能够均匀吸水,进一步提升米饭口感。

Description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饭煲作为目前常用的煮饭工具,其饪流程一般包括吸水、加热、沸腾、焖饭四个阶段,且对每个步骤的时间和温度都需要进行精确控制。而米饭的炊熟靠热量的传递完成,在电饭煲烹饪米饭过程中实际是通过水分将热量传递到大米内部,使得大米内外淀粉熟化(α化)的过程。大米的吸水路径是由外而内渗透,米粒充分吸水,水分在其中均匀分布,趋于饱和,一般大米吸水后的饱和含水率在30%左右。因此如果在吸水阶段大米吸水不均匀,势必会造成在烹饪过程中热量传递不均匀,对米饭的糊化度、粘弹性均有影响。
现有技术电饭煲的烹饪过程中,大米吸水过程升温慢,不能迅速到达吸水温度,烹饪时间过长,导致整体的吸水过程过长,大米容易过度吸水,且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内胆散热较快,无法维持理想的吸水温度,以及受到内胆导热性能的影响,导热性一般的内胆无法精准的控制水温,导致米饭吸水不均匀,使得最终烹饪出的米饭口感较差,米饭香气不足。
同时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维持均匀的吸水温度,一般在吸水过程中高频的开启关闭加热装置,以使的吸水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但持续高频间断性加热方式会影响大米吸水环境的稳定性,导致最终烹饪出的米饭口感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预热阶段以及吸水阶段的温度,在实现维持吸水阶段稳定温度的同时,减少吸水阶段开启加热装置的次数,获得更稳定的吸水环境,防止局部米饭吸水不均,提升米饭的口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包括:
预热阶段,开启加热装置,至内胆底部温度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进入吸水阶段;
吸水阶段,控制加热装置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使得温度维持在吸水温度,所述吸水控温程序中包括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所述补温子阶段中至少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1次;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吸水温度的1.5倍至2.5倍,以减少吸水控温程序中启动加热的次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所述预热阶段开始前,控制装置检测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用于调整吸水控制程序中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的启动次数为a,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的启动次数为b,其中,a大于b。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在所述吸水阶段中,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小于7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所述补温子阶段期间的温度为50-70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还包括沸腾阶段,所述沸腾阶段中设有至少1次冲温增香子阶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所述冲温增香子阶段设有1-3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所述沸腾阶段中,任一冲温增香子阶段的冲温温度小于后一冲温增香子阶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为c,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为d,其中,c大于d。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焖饭阶段:
持续运行所述加热装置,保持内胆底部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附近,直至焖饭阶段结束。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所示:
1、本发明在吸水阶段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维持吸水温度,同时通过控制预热阶段以及吸水阶段的温度,以减少吸水控温程序中控制加热装置开启加热的次数,稳定吸水环境,保证大米的吸水质量,使得大米能够均匀吸水,进一步提升米饭口感。
2、本发明通过检测环境/烹饪物料的温度以及预先设置在控制装置内的预设温度,对吸水控温程序的运行逻辑进行调整,在环境/烹饪物料较低的情况下提升一定次数的加热次数,使得吸水温度能够更稳定的维持在最佳吸水温度及其附近温度,使得米饭吸水更均匀。
3、本发明通过在沸腾阶段设置至少一个冲温增香子阶段,在沸腾阶段中开启加热装置,以提升内胆侧壁的温度,内胆侧壁上的水分被蒸发后,烹饪腔中上抛的米汤能够通过侧壁的高温迅速发生美拉德反应,内部米饭能够达到增香的目的。
4、本发明通过在预热阶段开始前采集环境/烹饪物料的温度,以确定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在环境/烹饪物料较低的情况下加热装置大功率运行,以控制预热阶段的持续时间,使得内胆底部温度快速达到第一预设温度,缩短预热以及吸水阶段的整体时间,减少大米的浸泡时长,使得最终烹饪出的米饭口感更好。
5、本发明中通过在焖饭阶段的持续加热,使得内胆底部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了高温焖饭的烹饪环境,焖饭过程中的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焖饭阶段整体的时间约短,米饭弹性好,同时米饭中脂肪酸、淀粉等复合物更容易降解,以产生酯类等香味辅助型物质,从而使得米饭的香味更加浓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通过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匀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匀热内胆底部温度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图。
图5为实施例2匀热内胆底部温度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图。
附图标记:
10、匀热内胆;20、传热脉管;21、吹胀入口;30、煮饭加热区;40、受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该煮饭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烹饪米饭的烹饪器具,其中匀热内胆包括不锈钢内层,匀热层,匀热层为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超导层、传热脉管中的至少一个,例如采用超导传热的匀热内胆,其匀热层由超导层或传热脉管形成,匀热层内设有传热介质,通过传热介质和匀热层的结构设计快速地将热量传递至匀热内胆的各个位置,升温速率相较普通内胆有明显提升,缩短了各烹饪阶段的升温时间,也可采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为导热系数超过不锈钢的单金属或金属复合层作为匀热层,以提升升温速率,其中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一般采用铝、铜等常见金属制成。
参照图1,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包括:
S100:预热阶段,开启加热装置,至内胆底部温度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进入吸水阶段。
用户上电并选择烹饪模式后,烹饪器具开始运行,进入预热阶段,预热阶段用于快速提升匀热内胆底部的温度,便于后续吸水阶段的进行,本实施例中设有第一预设温度,作为加热装置的目标温度。
S200:吸水阶段,控制加热装置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使得温度维持在吸水温度,所述吸水控温程序中包括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所述补温子阶段中至少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1次。
其中吸水控温程序用于维持吸水阶段的吸水温度,使得烹饪腔内的烹饪物料处于最佳的吸水温度的范围内,如米水混合物,因此在吸水控温程序中设置有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通过开启加热装置来实现温度补偿,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至少启动1次,且最大的启动次数小于7次。
上述步骤中,第一预设温度为吸水温度的1.5倍至2.5倍,以减少吸水控温程序中启动加热的次数,本实施例中通过度第一预设温度以及吸水温度的具体比例关系进行控制,在预热阶段获得一个较高对内胆底部温度,用于减少补温子阶段中加热装置的开启次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高频次开启加热装置的方案,吸水环境更加温度,大米吸水质量更高,烹饪获得的米饭口感更好。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内胆底部的温度变化为例,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包括:
1、预热阶段:
烹饪器具接收控制指令,开启加热装置并以第一加热功率开始加热,至内胆底部温度提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进入吸水阶段。
其中,控制指令为烹饪器具上电并选择任一烹饪模式后发出的指令,用于控制烹饪器具中例如加热装置等部件的工作状态,第一加热功率为预热阶段中加热装置的工作功率。
本实施例中,在预热阶段开始前控制装置检测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并根据该温度的具体值与设于控制装置内的预设温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来确定第一加热功率的大小,本例中以检测环境温度为例,环境温度可通过设于烹饪器具上的传感器测得,本实施例中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设于烹饪器具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至少设置有一个,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为c,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为d,其中,c大于d。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烹饪器具的底部测温探头检测到环境温度小于10℃时,此时机器开启全功率加热,直到底部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后停止工作;当环境温度在10~25℃,机器开启2/3功率加热,直到底部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后停止工作;当环境温度在25~40℃,机器开启1/2功率加热,直到底部温度到达第一预设温度后停止工作,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取值在90-100℃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全功率、2/3功率加热、1/2功率加热均取相应比例的额定功率P0,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同的环境温度取不同的第一加热功率用于运行加热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固定的加热功率,通过获取环境温度的具体大小,实时调节第一加热功率的大小,温度越低,同功率下所需的升温时间越久,而持续以大功率的预热损耗的电能较多,因此为了兼顾能源使用以及升温时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检测获取的环境温度配合预设温度来动态调整第一加热功率的具体值。
2、吸水阶段:
控制加热装置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使得温度维持在吸水温度,其中吸水控温程序中还包括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在补温子阶段中控制装置至少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1次。
本实施例中,本补温子阶段中加热装置的开启次数由预热阶段开始前,控制装置检测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来确定,确定过程为:在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当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的启动次数为a,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的启动次数为b,其中,a大于b。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底部测温探头检测到环境温度小于10℃时,在补温子阶段中分别于1/4T1、2/4T1、3/4T1处进行补温;当环境温度在10~25℃,在补温子阶段中分别于1/3T1、2/3T1处进行补温;当环境温度在25~40℃,在补温子阶段中于1/2T1进行补温,且吸水温度维持在43±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吸水时长T1为单次烹饪中大米处于吸水阶段的总时长,该时间由烹饪器具烹饪腔中的米量,米水混合物在烹饪开始前的初始温度以及其他环境参数决定,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关联较小,不在此赘述其获取方式。
上述中,通过设置三个预设温度值配合步骤预热阶段前获取的环境温度,以确定补温的具体时间点以及补温的次数,其中补温的时间点还基于获取的预设吸水时长T1的具体值确定,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吸水温度的维持难度更大,需要进行多次补温,且在本实施例中,环境温度不能大于第三阈值,若监测到环境温度大于第三阈值,可通过开启烹饪器具中设置的散热设备用于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预设温度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仅作为示例性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水阶段中的补温子阶段中,加热装置为短暂性的开启,当检测内胆底部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值时,关闭所述加热装置,在节约电能的同时减少对大米吸水过程的影响,本实施例中补温子阶段的期间的具体温度为50-70度,内胆底部温度的检测可上述用于检测环境温度的底部传感器来完成,以减少单独布置温度传感器以及相应电连接线路的成本,减少烹饪器具内部空间占用。
3、升温加热阶段:
本阶段开启加热装置持续加热,以提升内胆的温度,直至内胆中的烹饪物料开始沸腾,本阶段主要是用于控制升温时间,升温时间过短,米饭中会出现米芯;反之,时间过长,大米浸泡在水中,使得表面的淀粉过渡吸水而膨胀,烹饪的米饭过粘过软,在多次的烹饪试验下,大米充分吸水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最佳。
4、沸腾阶段:
此阶段中内胆内部的米水混合物开始沸腾,水分开始蒸发,米汤剧烈沸腾,米汤沸腾过程中上抛并与侧壁接触,当侧壁温度较高,米汤会在侧壁上迅速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可充分进行美拉德反应,而美德拉反应越充分,米饭的香气越浓郁,因此在本阶段中设有至少1次冲温增香子阶段,用于提升并维持内胆侧壁的温度。
具体的,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加热功率运行直至内胆底部温度升至第二预设温度,并维持第二预设温度第一沸腾时长后,切换为第三加热功率运行加热装置直至内胆的侧壁温度升至第三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持续沸腾第二沸腾时长后,沸腾阶段结束。
上述中,内胆底部温度快速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米水混合物进入沸腾状态,水分开始蒸发,大米淀粉从外而内开始α化,米粒变软,米汤变糊,本阶段为米饭香味物质形成的主要阶段,利用剧烈的沸腾状态,使得米汤上抛与内胆侧壁接触,此时米饭受到侧壁的高温的影响,内盖迅速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让美拉德反应充分进行,因此为了获得具有明显香气的米饭,需要维持内胆侧壁的高温状态,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沸腾阶段切换加热功率并维持内胆侧壁的温度,使得烹饪腔中持续沸腾,保证由内胆底部传递向内胆侧壁的热量不间断,且侧壁温度高同时也代表内部米饭烹饪温度高,促进米饭本身反应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温度为100℃,第一沸腾时长为8~12分钟,第三加热功率为额定功率,第三预设温度为118℃,第二沸腾时长为8~10分钟,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值为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优选值,不作为对上述参数的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研究表明,温度大于80℃美拉德反应速度开始变快,温度每上升10℃,反应速度增加3~5倍,考虑到烹饪环境,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预设温度取值为118℃,以减小过高的温度对烹饪过程的影响,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烹饪效果,在沸腾过程中设有1-3次的冲温增香子阶段,且任一冲温增香子阶段的冲温温度小于后一冲温增香子阶段,以维持第三预设温度,保证美拉德反应充分进行,使得最终烹饪出的米饭香气更浓郁。
5、焖饭阶段:
以第四加热功率持续运行加热装置,保持内胆底部温度在第四预设温度附近,直至焖饭阶段结束。
该阶段主要目的是排出多余水分,增加米饭香气的过程,由于烹饪腔中的水分基本被蒸干,但是米饭表面还可能会有水分残留,处于比较湿粘的状态,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高温加热以将水分蒸发,而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同时米饭中脂肪酸、淀粉等复合物容易降解,产生酯类等香味辅助型物质,从而使得米饭的香味更加浓郁,因此本实施例中第四预设温度为100℃,焖饭阶段采用低功率持续加热的加热策略控制加热装置,使得温度一直能够维持在100℃附近,焖饭阶段的温度在烹饪过程中一般保持在98℃~105℃。
上述中通过高温焖饭的过程缩短了该阶段持续的时间,减少了烹饪过程的总体时间,增加了米饭的弹性,同时对米饭进行增香,提升了用户的食用体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中设有内胆,内胆外侧设有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上述煮饭控制方法所控制,所述内胆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测温件,所述测温件设于内胆底部外侧和/或侧部外侧。其中侧部的测温件用于测量内胆侧壁温度,便于在沸腾阶段的温度控制,底部的测温件用于获取环境温度以及内胆底部温度,便于预热以及吸水阶段的进行。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匀热内胆10的匀热层为传热脉管20,传热脉管20内设有传热介质,且自匀热内胆10的底壁延伸至侧壁形成煮饭加热区30,匀热内胆10的底部形成受热区40,提高匀热内胆10上的温度传递速度,使得匀热内胆10整体能够快速升温,且在升温过程中匀热内胆10各部位的温差较小,实现了立体均匀的加热。
所述匀热锅胆10的侧壁开设有吹胀入口21,本实施例通过在吹胀入口21通入吹胀介质,例如高压液体或高压气体,并由吹胀介质产生的压力使位于热传导区21的预设路径鼓胀成管道以形成传热脉管20,吹胀完成将传热脉管20抽至真空并通入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注入完成后封闭所述吹胀入口21,本例中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进行密封,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密封性能,可在吹胀入口21附近的传热脉管20处利用模具压接密封,同时采用激光焊接密封所述吹胀入口21。
本实施例中通过快速传热,均匀加热的内胆配合上述煮饭控制方法,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烹饪过程中所需的升温时间,且温度传递速度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内胆有明显的提升,见笑了内胆各部位的温差,实现均匀加热,以使吸水过程中烹饪腔能够快速达到最佳吸水温度,同时缩短吸水时间,沸腾过程中,也能够快速升温至第三预设温度,以使米饭发生充分的美德拉反应,提升米饭的香气,缩短了沸腾以及焖饭时长,缩短了整体烹饪时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的匀热内胆配合煮饭控制方法下的升温曲线如图4所示,其中环境温度以25-30℃为例,并在沸腾阶段设有两次冲温增香子阶段,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温度的前后变化,图4中的曲线用于表示内胆底部温度的整体变化。
由上述曲线可明显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煮饭方法在吸水阶段内胆底部的温度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且在吸水阶段开启加热装置的次数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明显的减少,吸水环境相对更稳定,烹饪获得的米饭口感更佳,且在沸腾阶段增设多次冲温过程,使得内胆侧壁的温度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使得沸腾阶段中米饭的美德拉反应更充分,米饭的香气更为浓郁。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可以包括不限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来说,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匀热内胆的匀热层采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制成,其传热效率要低于使用传热脉管的匀热内胆,在吸水阶段中,以环境温度在25-40℃之间为例,补温子阶段中加热装置需要开启2次,以维持吸水温度,如图5所示。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其煮饭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1、预热阶段:
烹饪器具接收控制指令,开启加热装置,至内胆底部温度提升至第四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进入吸水阶段。
本实施例中的第四预设温度不同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预设温度,其设定的范围在70-80℃之间,且预热阶段所需的时长略大于实施例1。
2、吸水阶段:
制加热装置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使得温度维持在吸水温度,其中吸水控温程序中还包括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在补温子阶段中控制装置至少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2次。
上述中,由于采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制成的匀热内胆传热效率要低于使用传热脉管的匀热内胆,其在补温子阶段中加热装置开启的次数也需要增加,以便维持吸水温度。
3、升温加热阶段:
本阶段开启加热装置持续加热,以提升内胆的温度,直至内胆中的烹饪物料开始沸腾,本阶段主要是用于控制升温时间,与实施例类似,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最佳。
4、沸腾阶段:此阶段中内胆内部的米水混合物开始沸腾,水分开始蒸发,米汤剧烈沸腾,米汤沸腾过程中上抛并与侧壁接触,当侧壁温度较高,米汤会在侧壁上迅速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可充分进行美拉德反应,而美德拉反应越充分,米饭的香气越浓郁,因此在本阶段中设有至少1次冲温增香子阶段,用于提升并维持内胆侧壁的温度。
具体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1相似,不在此赘述。
5、焖饭阶段:
以第四加热功率持续运行加热装置,保持内胆底部温度在第四预设温度附近,直至焖饭阶段结束,本阶段也大致与实施例1中相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中设有内胆,内胆外侧设有加热装置,其中加热装置上述煮饭控制方法所控制,所述内胆外侧设有至少一个测温件,所述测温件设于内胆底部外侧和/或侧部外侧。其中侧部的测温件用于测量内胆侧壁温度,便于在沸腾阶段的温度控制,底部的测温件用于获取环境温度以及内胆底部温度,便于预热以及吸水阶段的进行。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匀热内胆包括不锈钢内层,匀热层,匀热层为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超导层、传热脉管中的至少一个,高导热系数的金属层为导热系数超过不锈钢的单金属或金属复合层,一般采用铝、铜等常见金属。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可以包括不限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热阶段,开启加热装置,至内胆底部温度升至第一预设温度后关闭加热装置,进入吸水阶段;
吸水阶段,控制加热装置执行吸水控温程序,以使得温度维持在吸水温度,所述吸水控温程序中包括对吸水温度进行补偿的补温子阶段,所述补温子阶段中至少控制加热装置启动加热1次;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吸水温度的1.5倍至2.5倍,以减少吸水控温程序中启动加热的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阶段开始前,控制装置检测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用于调整吸水控制程序中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的启动次数为a,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的启动次数为b,其中,a大于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水阶段中,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小于7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温子阶段期间的温度为50-7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沸腾阶段,所述沸腾阶段中设有至少1次冲温增香子阶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温增香子阶段设有1-3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沸腾阶段中,任一冲温增香子阶段的冲温温度小于后一冲温增香子阶段。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至少一个预设温度,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为c,环境温度和/或烹饪物料的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预热阶段的加热功率为d,其中,c大于d。
10.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焖饭阶段:
持续运行所述加热装置,保持内胆底部温度在第二预设温度附近,直至焖饭阶段结束。
CN202211384687.4A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80211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4687.4A CN11802117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4687.4A CN11802117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21176A true CN118021176A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84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4687.4A Pending CN118021176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211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5689B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TWI489963B (zh) Cooking appliances
KR101213901B1 (ko) 전기취반기 및 취반방법
CN108652433B (zh) 烹饪米饭的方法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JP2012239671A (ja) 炊飯器
CN103070607A (zh) 用于电热烹饪器具的排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259579A (zh) 一种电蒸箱控制方法及电蒸箱
CN115005669B (zh) 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控制方法
JP2012239672A (ja) 炊飯器
CN108338670B (zh)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2493838B (zh)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13056271A (ja) 炊飯器
CN118021176A (zh) 一种匀热内胆的煮饭控制方法
JP5526754B2 (ja) 食品加熱調理方法
CN115191822B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米饭烹饪控制方法
CN110353468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52166B (zh) 一种烹饪器具烹饪米饭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JP2004344568A (ja) 炊飯器および炊飯方法
CN112237368B (zh) 养生壶炖煮食材的方法及装置、养生壶
JP2008000393A (ja) 炊飯器
CN112120523B (zh) 烹饪方法、烹饪器具以及烹饪装置
CN103536194B (zh) 电压力锅的控制方法和电压力锅
JP2005230169A (ja) 炊飯器
CN114060870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07640B (zh)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该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