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19366A -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19366A
CN118019366A CN202410424858.4A CN202410424858A CN118019366A CN 118019366 A CN118019366 A CN 118019366A CN 202410424858 A CN202410424858 A CN 202410424858A CN 118019366 A CN118019366 A CN 118019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verl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248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淦
张远方
闫循磊
徐孟雷
杨洁
张昕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ko Solar Ha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248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193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19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19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导电增强层,并将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配置为小于重叠投影的面积,使得透明导电层未完全覆盖在对应的电荷传输层的一侧,进而降低了透明导电层的寄生吸收,改善了电池的光学损失。同时,由于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接触,且导电增强层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进而增强了对应导电层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荷的横向传输。由此,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Description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钙钛矿及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成为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成为本领域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以提高电池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二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电荷传输层、光吸收层、第二电荷传输层和第二导电层;
其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导电层,目标导电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导电增强层;
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投影;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重叠投影范围内,且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重叠投影的面积;参考面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
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接触;导电增强层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第一电荷传输层和第二电荷传输层中与目标导电层相接触的电荷传输层为目标电荷传输层;
导电增强层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第一导电增强层和透明导电层依次层叠设于目标电荷传输层背离于光吸收层的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增强层;
透明导电层的表面包括与第一导电增强层接触的第一面、与第一面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三面;
第二面和第三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增强层的至少部分与第三面相接触;
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重叠投影重叠,第二导电增强层与第三面相接触的部分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
第一投影位于第二重叠投影范围内,且第一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二重叠投影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第二导电增强层的厚度的比值为0.4至1000;和/或
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2nm至100nm,第二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0.1nm至5nm;
其中,定义第二面和第三面两者中与第二导电增强层相接触的面为目标面,第二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第二导电增强层沿背离目标面的方向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第一导电增强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0.4至1000;和/或
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2nm至100nm,第一导电增强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0.1nm至5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透明导电层和至少一层导电增强层;
定义第一电荷传输层和第二电荷传输层中与目标导电层相接触的电荷传输层为目标电荷传输层,目标导电层中与目标传输层相接触的层为底层;底层为透明导电层或导电增强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包括与透明导电层相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未与透明导电层相接触的第二部分;
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
第一部分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重叠投影重叠,第二部分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重叠投影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上沿第一方向开设有通孔;
通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第二部分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重叠投影重叠;通孔配置为能够阻挡第二部分进入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的最大孔径为0.1µm至100µ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导电增强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0.4至1000;和/或
透明导电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2nm至100nm,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0.1nm至5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第一重叠投影与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两者中的一者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多个子重叠投影中的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以预设规律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以预设规律排布的子重叠投影为目标子重叠投影;
目标子重叠投影沿第二方向纵长地延伸设置,且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彼此相交,且均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部,透明导电部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子重叠投影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第一重叠投影与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两者中的一者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多个子重叠投影中的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无规律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部,所有透明导电部彼此独立且相互间隔;
透明导电部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子重叠投影重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0.3至0.6;和/或
导电增强层的透光率配置为90%至99.5%;和/或
透明导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钨、氧化铟锌、氧化铟铈、氧化铟铪、氧化铟锆、氧化铟钼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和/或
导电增强层的材质包括金属、导电有机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和/或
第一电池为晶硅电池,第二电池为钙钛矿电池。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导电层、第一电荷传输层、光吸收层、第二电荷传输层和第二导电层;
其中,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导电层,目标导电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导电增强层;
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基板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且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基板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参考面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
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接触;导电增强层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电池串;
封装层,用于覆盖电池串的表面;及
盖板,盖板用于覆盖封装层远离电池串的表面;
其中,电池串由多个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叠层太阳能电池连接而成。
上述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中,通过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导电增强层,并将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配置为小于重叠投影的面积,使得透明导电层未完全覆盖在对应的电荷传输层的一侧,进而降低了透明导电层的寄生吸收,改善了电池的光学损失。同时,由于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接触,且导电增强层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进而增强了对应导电层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荷的横向传输。由此,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重叠投影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重叠投影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H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重叠投影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第一电池110,第二电池120,第一导电层121,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光吸收层123,第二电荷传输层124,第二导电层125,电荷缓冲层126,减反层127,第一栅线e1,目标导电层m,透明导电层m1,透明导电部m11,第一面s1,第二面s2,第三面s3,目标面s0,通孔k,导电增强层m2,第一部分m2a,第二部分m2b,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底层d1,顶层d2,目标电荷传输层c;
太阳能电池10,基板11,层结构12;
光伏组件1,电池串1a,封装层1b,盖板1c,导电带1d;
参考面E,重叠投影T,第一重叠投影T1,第二重叠投影T2,子重叠投影T0,第一投影Y1;
第一尺寸h1,第二尺寸h2,第三尺寸h3,第四尺寸h4,孔径x,宽度w,间距j;
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第三方向F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值得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电性连接”不仅包括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直接接触而形成电能传输或电流传送通道,还包括在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之间的中间特征,该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特征形成电能传输通道或电流传送通道,以实现电能传输或传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请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包括沿第一方向F1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第一方向F1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厚度方向。也即,第一电池110的厚度方向以及第二电池120的厚度方向均为第一方向F1。
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中一个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中的顶电池,另一个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中的底电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池110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中的底电池,第二电池120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中的顶电池。示例性地,第一电池110可以为晶硅电池,晶硅电池可以是HJT(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异质结)电池、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ing Contacts,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或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发射极背面钝化)电池;第二电池120可以为钙钛矿电池。
第二电池120包括沿第一方向F1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21、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光吸收层123、第二电荷传输层124和第二导电层125。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和第二电荷传输层124可以传输载流子。太阳光可以透过第二导电层125,从而便于光吸收层123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进而在叠层太阳能电池100中产生光电流。具体地,光吸收层123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均可以称为载流子。第一导电层121可以用于修饰第二电池120朝向第一电池110的一侧表面。第二电池120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第一导电层121中复合,尽可能地使第一电池110的电流和第二电池120的电流一致。
示例性地,光吸收层123可以为钙钛矿层。光吸收层123中的钙钛矿的化学式为ABX3。其中,A包括有机阳离子、无机阳离子或者有机无机混合的阳离子,B包括有机阳离子、无机阳离子或者有机无机混合的阳离子,X包括有机阴离子、无机阴离子或者有机无机混合的阴离子。A可以包括FA+、MA+、Cs+或Rb+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B可以包括Pb2+、Sn2+或Sr2+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X可以包括Br-、I-或CI-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有相应的离子的钙钛矿材料制备钙钛矿层(即光吸收层123),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5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导电层m,目标导电层m包括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也即,可以是第一导电层121为目标导电层m,也可以是第二导电层125为目标导电层m,还可以是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5均为目标导电层m。以图1为例,示意出第二导电层125为目标导电层m的情形。以图2为例,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第一导电层121为目标导电层m的情形。透明导电层m1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导电性。导电增强层m2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也即,太阳光可以透过导电增强层m2。也就是说,导电增强层m2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导电性,可以提高目标导电层m的导电性。因此,在目标导电层m包括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的情况下,太阳光能够透过目标导电层m。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结合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重叠投影T的示意图,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投影T。参考面E为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平面。也即,第一电池110和第二电池120在第一方向F1上彼此相对的,且第一电池110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和第二电池120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等,均为重叠投影T的面积。在图3中示意出第二方向F2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F3为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彼此垂直,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均平行于参考面E。
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位于重叠投影T范围内,且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重叠投影T的面积。具体地,以图3为例,重叠投影T包括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第一重叠投影T1与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重叠。当然,还可以是第二重叠投影T2与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重叠。也即,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是依据于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投影与重叠投影T相重叠的部分来划分的。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根据透明导电层m1的具体构造来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透明导电层m1的至少部分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也即,可以是透明导电层m1的部分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也可以是透明导电层m1的全部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其中,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是指与该透明导电层m1在同一目标导电层m中的导电增强层m2。
具体地,由于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重叠投影T的面积,使得透明导电层m1具有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以及连接该两个表面的侧面。结合参照图1,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侧面为第三面s3。侧面的形状构造根据透明导电层m1的形状构造来决定。也就是说,透明导电层m1的表面包括第一面s1、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在透明导电层m1的部分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的情况下,该部分表面可以是第一面s1、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三者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表面。在透明导电层m1的全部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的情况下,导电增强层m2覆盖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以图1为例,示意出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与导电增强层m2相接触的情形。
由于直接将整层的透明导电层m1作为导电层,透明导电层m1的致密性结构存在严重的寄生吸收以及较差的电荷传输能力,进而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较于直接将整层的透明导电层m1直接作为导电层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5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包括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并将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配置为小于重叠投影T的面积,使得透明导电层m1未完全覆盖在对应的电荷传输层的一侧,进而降低了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有利于更多的光透过目标导电层m,改善了电池的光学损失。同时,由于透明导电层m1的至少部分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且导电增强层m2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进而增强了配置为目标导电层m的导电层的导电性,有利于电荷的横向传输。由此,提高了电池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导电增强层m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具体地,导电增强层m2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导电增强层m2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多层结构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导电增强层m2的层数可以根据材质、结构以及形成工艺来确定。以图4为例,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导电增强层m2为多层结构,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位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不同表面。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的材质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在不同的工艺过程中形成。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可以位于透明导电层m1的同一表面侧。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设置导电增强层m2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导电增强层m2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单层结构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该单层结构可以设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也可以设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二面s2,还可以设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和第三面s3,也可以设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以图1为例,示意出导电增强层m2为单层结构,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第一导电增强层m21设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的情形。此时,第一导电增强层m21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与后文示意出的第二电池120中的电荷缓冲层126相接触。当然,在第二电池120中未设置电荷缓冲层126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增强层m21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电荷传输层124相接触。只要该单层结构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即可,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导电增强层m2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是该多层结构中的至少一层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单层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设置,在该多层结构还包括除该至少一层结构以外的其他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其他层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单层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设置,也可以不参照前述单层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设置;还可以是该多层结构中的其中一层结构和其中另一层结构在参考面E上的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在该多层结构还包括除其中一层结构和其中另一层结构以外的其他层结构的情况下,该其他层结构可以参照前述单层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设置,也可以不参照前述单层结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设置。以图4为例,示意出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部分重叠的情形,也即,导电增强层m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此时,第一导电增强层m21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与后文示意出的第二电池120中的电荷缓冲层126相接触。当然,在第二电池120中未设置电荷缓冲层126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增强层m21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电荷传输层124相接触。第二导电层125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与后文示意出的第二电池120中的减反层127相接触。当然,在第二电池120中未设置减反层127的情况下,第二导电层125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面向电池的外部。只要该多层结构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即可,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m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部分重叠。结合参照图4,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部分重叠。也即,在导电增强层m2构造为如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结构的情况下,导电增强层m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部分重叠。
由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地设置导电增强层m2的位置和构造。在导电增强层m2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重叠投影T重叠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导电增强层m2沿第一方向F1的截面面积更大,更有利于增强导电增强层m2的导电性,进而更有利于电荷的有效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定义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和第二电荷传输层124中与目标导电层m相接触的电荷传输层为目标电荷传输层c。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透明导电层m1依次层叠设于目标电荷传输层c背离于光吸收层123的一侧表面。在图1示意出的情形中,第二电荷传输层124为目标电荷传输层c。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第一导电增强层m21、透明导电层m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依次层叠设于目标电荷传输层c背离于光吸收层123的一侧表面。
具体地,透明导电层m1的表面包括第一面s1、第二面s2以及第三面s3。第一表面与第一导电增强层m21接触,第二面s2与第一面s1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第三面s3连接第一面s1和第二面s2。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相接触。也即,可以是第二面s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相接触,也可以是第三面s3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相接触,还可以是第二面s2的至少部分和第三面s3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相接触。以图4为例,示意出第二面s2的全部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相接触,第三面s3的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相接触的情形。以图5为例,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示意出第二面s2的全部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相接触,第三面s3的部分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相接触的情形。其中,图5中的第三面s3的部分少于图4中的第三面s3的部分。其中,在形成了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后,可以通过激光工艺去除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位于第二面s2和/或第三面s3的部分表面上的部分,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意出的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结构。
由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导电增强层m2灵活设置为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或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结构。相较于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结合参照图1)的情形而言,在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结合参照图4和图5)的情况下,由于导电增强层m2的面积更大,使得导电增强层m2的导电性得以进一步提升,进而更有利于电荷的有效传输。可以理解,由于图5中示出的导电增强层m2的面积比图4中示出的导电增强层m2的面积更大,图5中示出的导电增强层m2的导电性较图4中示出的导电增强层m2的导电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至少部分与第三面s3相接触。也即,可以是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与第三面s3接触,另一部分与第二面s2接触,还可以是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全部与第三面s3接触。以图4和图5为例,示意出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与第三表面的一部分接触的情形。
结合参照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重叠投影T的示意图(也即,对应于图4),重叠投影T包括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重叠投影T1重叠,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与第三面s3相接触的部分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Y1。第一投影Y1位于第二重叠投影T2范围内,且第一投影Y1的面积,小于第二重叠投影T2的面积。也即,在透明导电层m1形成的图案中,透明导电层m1的内部没有被第二导电增强层m22完全填充。
如此,在使得导电增强层m2具有一定的导电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导电增强层m2的透光性,有利于光线穿过导电增强层m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的比值为0.4至1000。示例性地,该比值可以是0.4、0.8、1、2、5、10、50、80、98、100、150、200、260、320、380、450、500、620、680、700、750、810、880、900、920、980或1000。其中,定义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两者中与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相接触的面为目标面s0,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为第二导电增强层m22沿背离目标面s0的方向的尺寸。
具体地,以图4和图5为例,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一部分与第二面s2相接触,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另一部分与第三面s3相接触,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均为目标面s0。背离第二面s2的方向与第一方向F1彼此平行,背离第三面s3的方向与第三方向F3彼此平行。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第一尺寸h1,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与第二面s2相接触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第二尺寸h2,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与第三面s3相接触的另一部分沿第三方向F3的尺寸为第三尺寸h3。第一尺寸h1可以看作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尺寸,第二尺寸h2和第三尺寸h3可以看作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尺寸。第一尺寸h1与第二尺寸h2的比值为0.4至1000。第一尺寸h1与第三尺寸h3的比值为0.4至1000。第二尺寸h2和第三尺寸h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越大,透明导电层m1的导电性越好,相应地,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可以设置得更小,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透光性也会更好;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越小,透明导电层m1的导电性会减弱,相应地,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可以设置得更大,增强目标导电层m的导电性。也即,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使得透明导电层m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之间相互配合,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调节目标导电层m的透光性和导电性。
如此,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比值范围,可以在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的同时,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2nm至100nm,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为0.1nm至5nm。也即,第一尺寸h1为2nm至100nm,第二尺寸h2和第三尺寸h3均为0.1nm至5nm。示例性地,第一尺寸h1可以为2nm、3nm、10nm、15nm、25nm、30nm、45nm、50nm、65nm、70nm、75nm、nm、80nm、85nm、90nm、95nm或100nm;第二尺寸h2可以为0.1nm、0.5nm、nm、0.8nm、1nm、1.5nm、2nm、2.5nm、2.8nm、3nm、3.5nm、4nm、4.5nm或5nm;第三尺寸h3可以为0.1nm、0.5nm、nm、0.8nm、1nm、1.5nm、2nm、2.5nm、2.8nm、3nm、3.5nm、4nm、4.5nm或5nm。
如此,可以灵活根据使用需求来设置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在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的同时,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与第一导电增强层m2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的比值为0.4至1000。第一导电层121增强层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第四尺寸h4。第四尺寸h4可看作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的厚度。也即,第一尺寸h1和第四尺寸h4的比值为0.4至1000。示例性地,该比值可以是0.4、0.8、1、2、5、10、50、80、98、100、150、200、260、320、380、450、500、620、680、700、750、810、880、900、920、980或1000。
如此,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第一导电增强层m2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比值范围,可以在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的同时,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2nm至100nm,第一导电增强层m2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0.1nm至5nm。也即,第一尺寸h1为2nm至100nm,第四尺寸h4为0.1nm至5nm。示例性地,第一尺寸h1可以为2nm、3nm、10nm、15nm、25nm、30nm、45nm、50nm、65nm、70nm、75nm、nm、80nm、85nm、90nm、95nm或100nm;第四尺寸h4可以为0.1nm、0.5nm、nm、0.8nm、1nm、1.5nm、2nm、2.5nm、2.8nm、3nm、3.5nm、4nm、4.5nm或5nm。
如此,可以灵活根据使用需求来设置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的厚度,在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的同时,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至图9,目标导电层m包括沿第一方向F1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透明导电层m1和至少一层导电增强层m2。定义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和第二电荷传输层124中与目标导电层m相接触的电荷传输层为目标电荷传输层c,目标导电层m中与目标传输层相接触的层为底层d1。底层d1为透明导电层m1或导电增强层m2。
“交替层叠”是指在同一目标导电层m中,与透明导电层m1相邻的层为导电增强层m2,与导电增强层m2相邻的层为透明导电层m1。交替层叠的顺序可以是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也可以是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还可以是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还可以是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导电增强层m2。也就是说,底层d1可以为透明导电层m1或导电增强层m2,顶层d2也可以为透明导电层m1或导电增强层m2。
具体地,以图7为例,示意出导电增强层m2为底层d1、透明导电层m1为顶层d2的情形。以图8为例,示意出底层d1和顶层d2均为导电增强层m2的情形。以图9为例,示意出透明导电层m1为底层d1,导电增强层m2为顶层d2的情形。
当然,在前述示意出的图1、图2、图4和图5中,也可看作为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交替设置的情形。如图1和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F1,第一导电增强层m21和透明导电层m1依次层叠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沿第一方向F1,第一导电增强层m21、透明导电层m1和第二导电增强层m22依次层叠设置。
如此,通过设置交叠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利用相互配合的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进一步改善了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也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其中,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的层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图10示出了图7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图8中H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7至图9,并结合参照图10至图12,导电增强层m2包括第一部分m2a和第二部分m2b。第一部分m2a与透明导电层m1相接触,第二部分m2b未与透明导电层m1相接触。在图10至图12中以虚线示意出第一部分m2a和第二部分m2b,其中,图11中作为底层d1的导电增强层m2未标示出第一部分m2a和第二部分m2b。可以看到,第二部分m2b未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三面s3相接触,也未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第二面s2相接触。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重叠投影T的示意图,重叠投影T包括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第一部分m2a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重叠投影T1重叠,第二部分m2b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重叠投影T2重叠。
如此,通过控制导电增强层m2的第二部分m2b不与透明导电层m1相接触,使得导电增强层m2不进入透明导电层m1内,进而能够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导电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目标导电层m的透光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0至图13,透明导电层m1上沿第一方向F1开设有通孔k。也即,通孔k沿第一方向F1贯穿透明导电层m1。通孔k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第二部分m2b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第二重叠投影T2重叠。通孔k配置为能够阻挡第二部分m2b进入通孔k内。通孔k的大小可以依据于所使用的形成导电增强层m2的材料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来设置,只要能够阻挡导电增强层m2进入通孔k内即可。
如此,通过在透明导电层m1上设置能够阻挡导电增强层m2进入的通孔k,使得导电增强层m2与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和/或第二面s2相接触,有利于形成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所构成的层叠结构,进而便于控制目标导电层m的透光性和导电性。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m1上沿第一方向F1开设阻挡孔,阻挡孔贯穿透明导电层m1的第二面s2,未贯穿透明导电层m1的第一面s1。透明导电层m1作为底层d1,沿第一方向F1,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依次交替层叠设置。阻挡孔配置为能够阻挡第二部分m2b进入阻挡孔内。
可以理解,相较于设置阻挡孔的方式而言,在透明导电层m1上设置通孔k更有利于得到更薄的透明导电层m1,进而更进一步降低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0至图12,通孔k的最大孔径x为0.1µm至100µm。示例性地,通孔k的最大孔径x可以为0.1µm、1µm、2µm、5µm、10µm、20µm、40µm、45µm、50µm、55µm、70µm、75µm、80µm、85µm、90µm、95µm或100µm。
具体地,通孔k沿第一方向F1的截面形状包括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中的至少一种。规则图形可以是圆形、方形、三角形或梯形。不规则图形可以是不具有规则的图形。在通孔k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各通孔k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根据通孔k沿第一方向F1的截面形状,使得通孔k可以具有多种孔径x。例如,在通孔k沿第一方向F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通孔k的孔径x为一种。又例如,在通孔k沿第一方向F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情况下,通孔k的孔径x为多种。通孔k的最大孔径x指的是在通孔k所具有的孔径x中最大的孔径x。
如此,可以灵活设置通孔k的形状,只要通孔k能够实现阻挡透明导电层m1进入即可。此外,通过控制通孔k的最大孔径x,也有利于加工制作通孔k。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7至图9,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与导电增强层m2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的比值为0.4至1000。导电增强层m2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第五尺寸,第五尺寸可看作为导电增强层m2的厚度尺寸。也即,第一尺寸h1与第五尺寸的比值为为0.4至1000。示例性地,该比值可以是0.4、0.8、1、2、5、10、50、80、98、100、150、200、260、320、380、450、500、620、680、700、750、810、880、900、920、980或1000。
如此,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导电增强层m2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比值范围,可以在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的同时,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7至图9,透明导电层m1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2nm至100nm,导电增强层m2沿第一方向F1的尺寸为0.1nm至5nm。也即,第一尺寸h1为2nm至100nm,第四五寸为0.1nm至5nm。示例性地,第一尺寸h1可以为2nm、3nm、10nm、15nm、25nm、30nm、45nm、50nm、65nm、70nm、75nm、nm、80nm、85nm、90nm、95nm或100nm;第五尺寸可以为0.1nm、0.5nm、nm、0.8nm、1nm、1.5nm、2nm、2.5nm、2.8nm、3nm、3.5nm、4nm、4.5nm或5nm。
如此,可以灵活根据使用需求来设置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和导电增强层m2的厚度,在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的同时,使得目标导电层m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一定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图6和图13,重叠投影T包括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第一重叠投影T1与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两者中的一者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T0,多个子重叠投影T0中的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T0以预设规律排布。可以是多个子重叠投影T0中的部分子重叠投影T0以预设规律排布,也可以是多个子重叠投影T0全部以预设规律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规律指的是针对子重叠投影T0所预设的特定的排布规律。该排布规律可以依据于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针对于该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T0的排布情况而言,预设规律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预设规律的类型可以为一种或者多种。
示例性地,预设规律包括单一方向排布、阵列排布中的至少一种。其中,阵列排布可以是矩形阵列,也可以是环形阵列。也就是说,在以预设规律排布的所有子重叠投影T0中,可以是以单一方向排布,也可以是阵列排布,还可以是一部分以单一方向排布,一部分阵列排布。在预设规律为单一方向排布的情况下,预设规律的数量为一个,预设规律的类型为一种。在预设规律为阵列排布的情况下,可以看作预设规律的数量为一个,预设规律的类型为一种;当然,也可以将阵列排布看作为两个单一方向排布,此时,预设规律的数量为两个,预设规律的类型为一种。
在其他示例中,预设规律还可以包括按照预设图案排布、按照预设图案重复排布等排布。按照预设图案指的是多个子重叠投影T0沿预设路径排布,形成预设图案。预设路径构成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按照预设图案重复排布指的是多个子重叠投影T0排布形成多个预设图案。预设图案的重复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以图3和图6为例,示意出第一重叠投影T1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T0的情形,全部子重叠投影T0以单一方向排布,也即,全部子重叠投影T0沿第三方向F3间隔设置。以图13为例,示意出第二重叠投影T2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T0的情形,全部子重叠投影T0呈矩形阵列排布。
如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应选择所需要的预设规律。在该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T0以预设规律排布的情况下,不仅便于制作成型,还有利于对透明导电层m1的结构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6,定义以预设规律排布的子重叠投影T0为目标子重叠投影T0。目标子重叠投影T0沿第二方向F2纵长地延伸设置,且沿第三方向F3间隔布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彼此垂直,且均垂直于第一方向F1。
当然,目标子重叠投影T0的纵长延伸方向和间隔布置方向也可以相交且不垂直,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此,可以通过将子重叠投影T0配置为不同的构造以及不同的排列方式,不仅便于加工制作,也便于通过预设的构造和预设的规律来控制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m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m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并结合参照图14和图15,透明导电层m1包括多个透明导电部m11,透明导电部m1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子重叠投影T0重叠。
具体地,多个透明导电部m11的排布可以按照前述所言的预设规律进行排布。以图14和图15为例,透明导电部m11沿第二方向F2纵长地延伸设置,且沿第三方向F3间隔布置。示例性地,透明导电部m11沿第三方向F3的尺寸为透明导电部m11的宽度w,透明导电部m11的宽度w为0.1µm至1000µm,相邻的两个透明导电部m11沿第三方向F3的间距j为0.1µm至1000µm。透明导电部m11的宽度w可以为0.1µm、1µm、10µm、30µm、50µm、70µm、90µm、100µm、150µm、300µm、400µm、500µm、600µm、700µm、800µm、900µm或1000µm。相邻的两个透明导电部m11沿第三方向F3的间距j可以为0.1µm、1µm、10µm、30µm、50µm、70µm、90µm、100µm、150µm、300µm、400µm、500µm、600µm、700µm、800µm、900µm或1000µm。
如此,通过将透明导电层m1设置为呈预设规律排布的多个透明导电部m11,不仅便于加工制作,也便于根据使用需求来控制透明导电部m11的结构和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叠投影T包括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第一重叠投影T1与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一重叠投影T1和第二重叠投影T2两者中的一者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T0,多个子重叠投影T0中的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T0无规律排布。可以是多个子重叠投影T0中的部分子重叠投影T0无规律排布,也可以是多个子重叠投影T0全部无规律排布。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目标导电层m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6,透明导电层m1包括多个透明导电部m11,所有透明导电部m11彼此独立且相互间隔。透明导电部m1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与子重叠投影T0重叠。也即,多个透明导电部m11无规律排布。示例性地,透明导电部m1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为0.1mm2至100mm2。该面积可以为0.1mm2、10mm2、20mm2、30mm2、40mm2、50mm2、60mm2、70mm2、80mm2、90mm2、95mm2或100mm2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透明导电层m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k的情况下,所有通孔k也可以无规律排布。
如此,无规律排布的设计,也便于更为灵活地根据使用需求来加工制作透明导电层m1。
由此,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示意出了透明导电层m1的一些结构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灵活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T的面积的比值为0.3至0.6。示例性地,该比值可以为0.3、035、0.4、0.42、0.45、0.5、0.52、0.55、0.58或0.6。
如此,通过控制透明导电层m1的面积占比,在使得透明导电层m1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和导电性的同时,进一步改善透明导电层m1的寄生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m2的透光率配置为90%至99.5%。示例性地,导电增强层m2的透光率可以为90%、91%、92%、93%、94%、95%、96%、97%、98%或99.5%。
如此,通过配置具有一定透光率的导电增强层m2,便于光线通过导电增强层m2。此外,也为导电增强层m2和透明导电层m1相互配合形成的相关结构提供更多灵活制作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m2的材质包括金属、导电有机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金属可以包括金、银、铜或铝。导电有机物可以包括聚吡咯、聚苯硫醚、聚酞菁类化合物、聚苯胺、聚噻吩或聚(苯并二呋喃二酮)。可以理解,在前述示意出的导电增强层m2的厚度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导电增强层m2的厚度,可以使得采用金属和/或导电有机物制作而成的导电增强层m2可以具有一定的透光率。
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选用导电增强层m2的材质,使得导电增强层m2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增强层m2可以通过喷涂工艺、印刷工艺、刮涂工艺、旋涂工艺、狭缝涂布工艺或蒸镀工艺制作得到。此外,在需要形成如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示意出的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通过激光工艺来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来形成第二导电增强层m22。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m1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钨(IW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铈(ICO)、氧化铟铪(IHfO)、氧化铟锆(IZrO)、氧化铟钼(IM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选择对应的透明导电层m1的材质。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7,叠层太阳能电池100还包括电荷缓冲层126。沿第一方向F1,电荷缓冲层126设于第二电荷传输层124和第二导电层125之间。具体地,在第二导电层125为目标导电层m,且目标导电层m的底层d1为导电增强层m2的情况下,导电增强层m2背离于透明导电层m1的一侧表面与第二电荷传输层124相接触。电荷缓冲层126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氧化物。
如此,通过设置缓冲层,有利于提高第二电池120中的界面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7,叠层太阳能电池100还包括减反层127和第一栅线e1。沿第一方向F1,减反层127和第一栅线e1依次设于第二导电层125上。具体地,在第二导电层125为目标导电层m,目标导电层m的顶层d2为透明导电层m1的情况下,减反层127的部分可以进入透明导电层m1内。如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减反层127的减反效果。
下面结合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示意出的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以及相关对比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叠层太阳能电池作示例性地说明。
在实施例1中,采用图17示意出的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结构以及图14示意出的透明导电层m1的结构。其中,第一电池110为TOPCon电池。第二电池120为钙钛矿电池。第一导电层121的材质为ITO,厚度为20nm。第一电荷传输层122的材质为[2-(9H-咔唑-9-基)乙基]膦酸,厚度为5nm。光吸收层123的材质为钙钛矿,厚度为600nm。第二电荷传输层124的材质为C60,厚度为20nm。第二导电层125为目标导电层m。透明导电层m1的材质为IZO,厚度为30nm。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T的面积的比值为0.3。透明导电部m11的宽度w为50µm,相邻的透明导电部之间的间距j为500µm。导电增强层m2的材质为Ag,厚度为0.1nm。电荷缓冲层126的材质为SnO2,厚度为20nm。减反层127的材质为MgFx,厚度为100nm。第一栅线e1中主栅线为16根,副栅线为172根,主栅线的宽度为100µm,副栅线的宽度为15µm。
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为100nm,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T的面积的比值为0.6,导电增强层m2的厚度为5nm。
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为50nm,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T的面积的比值为0.45,导电增强层m2的厚度为3nm。
在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用图4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的材质为Ag,厚度为0.1nm,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材质为Ag,厚度为0.1nm。
在实施例5中,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为100nm,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T的面积的比值为0.6,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的厚度为5nm,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为5nm。
在实施例6中,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为50nm,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重叠投影T的面积的比值为0.45,第一导电增强层m21的厚度为3nm,第二导电增强层m22的厚度为3nm。
在实施例7中,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采用图5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
在实施例8中,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采用图5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
在实施例9中,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采用图5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
在实施例10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用图7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通孔k沿第一方向F1的截面为圆形,采用如图13所示意出的排布方式排布,通孔k的孔径为0.1µm。
在实施例11中,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通孔k的孔径为100µm。
在实施例12中,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通孔k的孔径为50µm。
在实施例13中,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采用图8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
在实施例14中,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采用图9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
在实施例15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用图2中示意出的目标导电层m,也即,第一导电层121为目标导电层m,第二导电层125的材质为IZO,厚度为40nm。
在实施例16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透明导电层m1的厚度为2nm。
在对比例1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二导电层125采用整层设置的透明导电层,第二导电层125的材质为IZO,厚度为30nm。
在对比例2中,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第一导电层121采用整层设置的透明导电层,第一导电层121的材质为ITO,厚度为30nm。
在对比例3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在对比例4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在对比例5中,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在对比例6中,与实施例10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在对比例7中,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在对比例8中,与实施例12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在对比例9中,与实施例15不同的是,未设置导电增强层m2。
将对比例、实施例1~实施例16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9将所制得的电池于AM1.5G模拟太阳光,25摄氏度的条件下用数字源表设备测试其功率,测试结果参见表1。
表1
从表1可以看到,相较于对比例1~对比例9而言,在整体上,实施例1~实施例16的转换效率更高。
其中,相较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9中由于未设置整层的透明导电层,使得短路电流得以提升,但是由于电荷传输受阻,使得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均下降。
相较于对比例3~对比例9,实施例1~实施例16中增设了与透明导电层相配合的导电增强层,在提高了短路电流的同时也提高了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进而使得转换效率得以提升。具体地,以对比例3为例,对比例3中透明导电层由彼此独立的透明导电部构成,各透明导电部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电荷传输受阻,使得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降低。而在实施例1中,导电增强层将各透明导电部连接,进而在提升了短路电流的同时提升了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进而进一步提升了转换效率。
特别地,在实施例10~实施例13中,由于具有更薄的透明导电层(厚度为30nm)、导电增强层(厚度为0.1nm)和更高的孔隙率,减少了寄生吸收及增加了透光,具备更高的短路电流,同时导电增强层使得电荷传输更快具有更高的填充因子,使得实施例10~实施例13的转换效率相较于实施例1~实施例9的转换效率更高。其中,在面积占比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实施例10中孔径更小,使得孔的数量越多,孔隙率更高,电荷可通过更短的导电增强层实现传输,进而使得电荷传输速率更快,进而有利于提高短路电流,使得实施例10中的转换效率最高。在实施例14中,相对于实施例13而言,由于导电增强层设置有一层,使得电荷传输稍受阻,致使填充因子受到影响,进而使得实施例14的转换效率较实施例13略低,但也依然具备优势。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可参照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更具优势。
图1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1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照图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10,包括基板11以及设于基板11上的层结构12。层结构12可以参照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示意出的第二电池120的实施方式来实施。具体地,层结构12包括沿第一方向F1依次层叠设置于基板11的第一导电层121、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光吸收层123、第二电荷传输层124和第二导电层125。也即,基板11、第一导电层121、第一电荷传输层122、光吸收层123、第二电荷传输层124和第二导电层125沿第一方向F1层叠设置。
第一导电层121和第二导电层125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导电层m,目标导电层m包括透明导电层m1和导电增强层m2。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位于基板1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且透明导电层m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基板1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参考面E为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平面。透明导电层m1的至少部分表面与对应的导电增强层m2接触,导电增强层m2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1可以采用玻璃基板11,基板11在参考面E上的正投影可以参考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示意出的重叠投影T来理解。此外,图18示意出第二导电层125为目标导电层m的情形。
目标导电层m的相关优势和相关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前述一些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图1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照图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1,包括电池串1a、封装层1b和盖板1c。封装层1b用于覆盖电池串1a的表面。盖板1c用于覆盖封装层1b远离电池串1a的表面。其中,电池串1a由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叠层太阳能电池100连接而成。进一步地,叠层太阳能电池100以整片或者多分片的形式电连接形成多个电池串1a,多个电池串1a以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池串1a之间可以通过导电带1d电连接。封装层1b覆盖叠层太阳能电池100的正面以及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1b可以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胶膜、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POE)胶膜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胶膜等有机封装胶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c可以为玻璃盖板、塑料盖板等具有透光功能的盖板1c。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c朝向封装层1b的表面可以为凹凸表面,从而增加入射光线的利用率。
以上叠层太阳能电池100所具备的优势,该光伏组件1同样具备,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二电池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一电荷传输层、光吸收层、第二电荷传输层和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导电层,所述目标导电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导电增强层;
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具有重叠投影;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重叠投影范围内,且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重叠投影的面积;所述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增强层接触;所述导电增强层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增强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重叠投影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和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中与所述目标导电层相接触的电荷传输层为目标电荷传输层;
所述导电增强层包括第一导电增强层,所述第一导电增强层和所述透明导电层依次层叠设于所述目标电荷传输层背离于所述光吸收层的一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增强层还包括第二导电增强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增强层接触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第三面;
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面相接触;
所述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重叠投影重叠,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与所述第三面相接触的部分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
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重叠投影范围内,且所述第一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重叠投影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的厚度的比值为0.4至1000;和/或
所述透明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2nm至100nm,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0.1nm至5nm;
其中,定义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两者中与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相接触的面为目标面,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导电增强层沿背离所述目标面的方向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导电增强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0.4至1000;和/或
所述透明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2nm至100nm,所述第一导电增强层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为0.1nm至5n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导电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和至少一层所述导电增强层;
定义所述第一电荷传输层和所述第二电荷传输层中与所述目标导电层相接触的电荷传输层为目标电荷传输层,所述目标导电层中与所述目标传输层相接触的层为底层;所述底层为所述透明导电层或所述导电增强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增强层包括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相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未与所述透明导电层相接触的第二部分;
所述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
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重叠投影重叠,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重叠投影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重叠投影重叠;所述通孔配置为能够阻挡所述第二部分进入所述通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最大孔径为0.1µm至100µ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导电增强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0.4至1000;和/或
所述透明导电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2nm至100nm,所述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0.1nm至5n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所述第一重叠投影与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所述第一重叠投影和所述第二重叠投影两者中的一者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所述多个子重叠投影中的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以预设规律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定义以预设规律排布的子重叠投影为目标子重叠投影;
所述目标子重叠投影沿第二方向纵长地延伸设置,且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彼此相交,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部,所述透明导电部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重叠投影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投影包括第一重叠投影和第二重叠投影,所述第一重叠投影与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重叠;
所述第一重叠投影和所述第二重叠投影两者中的一者包括多个子重叠投影,所述多个子重叠投影中的至少部分子重叠投影无规律排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部,所有所述透明导电部彼此独立且相互间隔;
所述透明导电部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子重叠投影重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重叠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0.3至0.6;和/或
所述导电增强层的透光率配置为90%至99.5%;和/或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氧化铟钨、氧化铟锌、氧化铟铈、氧化铟铪、氧化铟锆、氧化铟钼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和/或
所述导电增强层的材质包括金属、导电有机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和/或
所述第一电池为晶硅电池,所述第二电池为钙钛矿电池。
19.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导电层、第一电荷传输层、光吸收层、第二电荷传输层和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为目标导电层,所述目标导电层包括透明导电层和导电增强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基板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且所述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所述基板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所述参考面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至少部分表面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增强层接触;所述导电增强层配置为允许光线通过。
20.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串;
封装层,用于覆盖所述电池串的表面;及
盖板,所述盖板用于覆盖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电池串的表面;
其中,所述电池串由多个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叠层太阳能电池连接而成。
CN202410424858.4A 2024-04-09 2024-04-09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Pending CN1180193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24858.4A CN118019366A (zh) 2024-04-09 2024-04-09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24858.4A CN118019366A (zh) 2024-04-09 2024-04-09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19366A true CN118019366A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5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24858.4A Pending CN118019366A (zh) 2024-04-09 2024-04-09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1936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44777A1 (en) * 2013-08-01 2016-02-11 Lg Chem, Lt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transparent electrode includ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CN109728173A (zh) * 2018-12-29 2019-05-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07734A (zh) * 2021-08-24 2021-11-26 上海交通大学 具有空穴选择钝化结构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
CN113764535A (zh) * 2021-10-09 2021-12-07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受光的机械叠层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KR20220077980A (ko) * 2020-12-02 2022-06-10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높은 효율을 갖는 페로브스카이트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347076A (zh) * 2022-07-26 2022-11-15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FR3128825A1 (fr) * 2021-11-03 2023-05-05 Institut Photovoltaique D'ile De France (Ipvf)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munie d’au moins une couche d’oxyde transparent conducteur perfectionnee
CN117042480A (zh) * 2023-09-05 2023-11-10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7412617A (zh) * 2023-12-15 2024-01-16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117613110A (zh) * 2023-10-31 2024-02-27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44777A1 (en) * 2013-08-01 2016-02-11 Lg Chem, Lt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transparent electrode includ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CN109728173A (zh) * 2018-12-29 2019-05-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220077980A (ko) * 2020-12-02 2022-06-10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높은 효율을 갖는 페로브스카이트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707734A (zh) * 2021-08-24 2021-11-26 上海交通大学 具有空穴选择钝化结构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
CN113764535A (zh) * 2021-10-09 2021-12-07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受光的机械叠层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FR3128825A1 (fr) * 2021-11-03 2023-05-05 Institut Photovoltaique D'ile De France (Ipvf) Cellule photovoltaïque munie d’au moins une couche d’oxyde transparent conducteur perfectionnee
CN115347076A (zh) * 2022-07-26 2022-11-15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CN117042480A (zh) * 2023-09-05 2023-11-10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7613110A (zh) * 2023-10-31 2024-02-27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CN117412617A (zh) * 2023-12-15 2024-01-16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6653B2 (ja) 共有する有機電極を備えたタンデム型光起電力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44171B2 (en) Solar cell
US10720537B2 (en) Solar cell
US9660129B2 (en) Solar cell
CN218831178U (zh) 一种太阳能叠层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KR102586115B1 (ko) 양면 수광형 실리콘 태양전지
CN117412617B (zh) 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KR20190041268A (ko) 태양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 전지 패널
JP2017069567A (ja) 太陽電池
KR20120054643A (ko) 유기 감광성 광전자 소자
CN219628267U (zh) 一种太阳能叠层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JP4775906B2 (ja) 光起電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059690A (zh)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KR20230116748A (ko) 태양전지 및 태양광 모듈
CN118019366A (zh) 叠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KR101847054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CN115663053A (zh) 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02692A (zh) 一种太阳能叠层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114023889A (zh)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KR20180088083A (ko) 태양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6613230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41649A (ko) 태양 전지용 리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 전지 모듈
CN219628266U (zh) 一种叉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114883425B (zh) 一种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迎光面结构
CN218351478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