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4276A - 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84276A
CN117984276A CN202311190102.XA CN202311190102A CN117984276A CN 117984276 A CN117984276 A CN 117984276A CN 202311190102 A CN202311190102 A CN 202311190102A CN 117984276 A CN117984276 A CN 117984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ool
light
guide member
light guide
access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901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力石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8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84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3/00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1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gui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5Light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05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 G02B6/0008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of the fibre type the light being emitted at the end of the fib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0Devices for cleaning or cooling tool or wor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即便在装配于动力工具的状态下也确保较高的导光效率而发挥充分的照明功能。集尘附件(60)相对于具备照明部(36)的锤钻(1),装配于堵塞照明部(36)的位置而使用。而且,集尘附件(60)具备导光构件(70),上述导光构件(70)包括在向锤钻(1)的装配状态下接受照明部(36)的光的受光部(71)和发出所接受到的光的发光部(72),并且导光构件(70)成为仅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装配于电钻、锤钻等动力工具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和装配有该动力工具用附件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有时电钻、锤钻等动力工具装配附件而使用。作为该动力工具用附件,公知有例如在穿孔作业等时对从被加工件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并回收的集尘附件。即,成为如下构造:通过使包含粉尘的空气吸入于集尘附件的主体外壳内部并穿过设置于集尘箱等集尘部的过滤器,从而由过滤器捕捉粉尘并将其存积于集尘部。
另一方面,在动力工具侧,存在将对末端工具的前方做照射的照明部设置于前表面的情况。但是,由于集尘附件装配于动力工具的前表面侧的情况较多,所以导致照明部被遮挡。鉴于此,本件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供如下发明:在集尘附件的主体外壳设置有能够在装配于作为动力工具的锤钻的状态下将来自照明部的光向前表面引导并朝向前方照射的光纤线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8160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使用的光纤线缆中,由于线缆内产生的传递损耗而无法确保所需的导光效率,无法在集尘附件中发挥充分的照明功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装配于动力工具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导光效率而发挥充分的照明功能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1结构是相对于具备光源的动力工具装配于堵塞光源的位置而使用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导光构件,上述导光构件包括在向动力工具的装配状态下接受光源的光的受光部和发出接受到的光的发光部,并且是仅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2结构是具备光源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堵塞光源的位置装配有第1结构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
根据本公开,通过采用导光构件,在装配于动力工具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导光效率而发挥充分的照明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示出在锤钻装配集尘附件而成的集尘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示出锤钻的立体图。
图3是在锤钻装配集尘附件而成的集尘系统的中央纵剖视图。其中,省略滑动部的局部。
图4是集尘附件的从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集尘附件的主视图。
图6是集尘附件的后视图。
图7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集尘附件中取下了右侧的对开外壳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在集尘附件中取下了右侧的对开外壳的状态的从前方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导光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导光构件的说明图,图11的(A)示出平面,图11的(B)示出侧面,图11的(C)示出正面。
附图标记说明
1...锤钻;2...壳体;6...马达;7...旋转轴;9...上吸气口;16...控制器;21...撞击机构部;23...刀座;35...马达壳体部;36...照明部;37...照射部;38...透孔;40...风扇收容部;44...双风扇;46...马达冷却用风扇;47...集尘风扇;52...下吸气口;53...底面排气口;60...集尘附件;61...主体外壳;62...滑动部;63...集尘箱;64...中壁部;65...上壁部;66...下壁部;70...导光构件;71...受光部;72...发光部;73...第1直线部;74...第1弯曲部;75...第2弯曲部;76...第2直线部;77...第3弯曲部;78...第3直线部;80...后凸缘;81...前凸缘;82...后侧肋;84...前侧肋;95...滑动筒;98...吸入口;102...过滤器;110...排气口;R1...马达冷却流路;R2...主机侧集尘流路;R3...附件侧集尘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光源与受光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5mm以下。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受光部不泄漏地接受来自光源的光。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受光部的面积与为直径该距离的2~3倍的圆相同。
根据该结构,能够设定导光构件的适度的粗细,不会发生光在内部反射而行进的距离过度长这种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光构件具有弯曲部,并且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为导光构件的厚度的1.5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即便设置弯曲部也能够抑制向发光部引导的光的传递损耗。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为导光构件的厚度的3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光的传递损耗。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导光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中没有形成有因平面彼此的接合而产生的角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消除因角部引起的光的传递损耗。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光构件遍及从受光部至发光部为止的全长而为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受光部接受到的光的衰减而高效地向发光部引导。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光构件具有直线部,并且在除受光部和发光部之外的直线部形成有定位用的凸缘。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因振动引起的导光构件的晃动。此外,没有在受光部和发光部设置凸缘,因此,能够避免因凸缘引起的导光效率的降低。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导光构件的树脂为丙烯酸树脂。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制作透明的单一导光构件。
[实施例]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在作为第2结构所涉及的动力工具的一个例子的锤钻1装配作为第1结构所涉及的动力工具用附件的一个例子的集尘附件60而成的集尘系统S的从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2是取下了集尘附件60的锤钻1的从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3是集尘系统S的中央纵剖视图。
(锤钻的说明)
锤钻1具备形成外廓的壳体2。壳体2包括主体壳体3、后壳体4、前壳体5。
主体壳体3在下部收容无刷的马达6,在上部连结前壳体5。在马达6的旋转轴7的上端朝上地安装有小齿轮8。在主体壳体3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吸气口9、9……。
后壳体4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握持部10而与主体壳体3相连成环状。在握持部10的上部设置有使扳机12向前方突出的开关11。在握持部10的下部形成有电池装配部13。在电池装配部13,从后方滑动装配有电池组14。在电池装配部13内保持有与电池组14电连接的端子台15。在端子台15的上侧收容有控制器16。
前壳体5为筒状,具备后筒部17和前筒部18。对于后筒部17而言,横截面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四边形状,并从前方螺钉固定于主体壳体3的上部。对于前筒部18而言,横截面为圆形,从向后筒部17的上方的偏心位置起向前方突出。在后筒部17的左侧面设置有动作模式的切换旋钮39。如图2所示,在后筒部17的下表面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合槽19。卡合槽19的前端向前方开口。
如图3所示,在主体壳体3内的上部设置有组装于后筒部17的内壳体20。在前壳体5和内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撞击机构部21。
在撞击机构部21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中间轴22和刀座23。中间轴22在前壳体5和内壳体20的内部下侧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中间轴22上,从后方起,设置有第1齿轮24、凸台套筒25、两个离合器26A、26B、第2齿轮27。旋转轴7的小齿轮8从下方贯通内壳体20而与第1齿轮24啮合。
刀座23为筒状,在中间轴22的上方处,被支承为能够与前筒部18同轴地旋转。在刀座23的中间部设置有第3齿轮28。第3齿轮28与中间轴22的第2齿轮27啮合。刀座23的前端从前筒部18向前方突出。在刀座23的前端设置有能够拆装钻头B的操作套筒29。
在刀座23的后部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松动插入有活塞缸30。在活塞缸30的后端连结有臂31。臂31的下端经由轴线倾斜的斜轴承而外装于凸台套筒25。因此,臂31伴随着凸台套筒25的旋转而能够前后摆动。在活塞缸30的内部经由空气室32将撞击器33收容为能够前后移动。在撞击器33的前方且在刀座23内设置有撞击器34。
在主体壳体3中前壳体5的下方形成有筒状的马达壳体部35。在马达壳体部35中收容有马达6。马达壳体部35与马达6一起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微后倾的倾斜姿势。在向前下倾斜的马达壳体部35的前表面设置有照明部36。照明部36通过由镜头盖从前方覆盖在基板上左右排列两个1.5mm×3mm的LED而形成。由镜头盖覆盖的LED部分成为向前方突出的照射部37。如图2所示,照射部37在形成于马达壳体部35的前表面的透孔38内暴露并朝向斜上方照射光。
在马达壳体部35的下方形成有风扇收容部40。风扇收容部40在主体壳体3内与马达壳体部35和电池装配部13分隔开形成。风扇收容部40的底面成为在侧视时与马达壳体部35的前表面正交的向后下方走的倾斜面。
如图2所示,在马达壳体部35的左右侧面形成有与马达壳体部35的倾斜方向平行的一对上侧卡合槽41、41。在风扇收容部40的左右侧面,也与马达壳体部35的倾斜方向平行地形成有位于比上侧卡合槽41、41的延长线上靠前侧处的一对下侧卡合槽42、42。在下侧卡合槽42、42的后方且在风扇收容部40的左右侧面下部形成有与风扇收容部40的底面的倾斜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卡止槽43、43。
旋转轴7的下端向风扇收容部40内突出。在风扇收容部40内且在旋转轴7的下端以正交状安装有双风扇44。双风扇44以俯视圆形的分隔板45为边界,在上侧形成马达冷却用风扇46,在下侧形成集尘风扇47。两风扇46、47均为离心风扇。
在风扇收容部40内且在双风扇44的下方设置有挡板50。对于挡板50而言,俯视为环状,并将风扇收容部40内上下分隔。在挡板50的下方且在风扇收容部40的底面嵌合有帽部51。帽部51在中央具有下吸气口52,并被设置于挡板50的下表面的筒状部固定。在帽部51的后方且在风扇收容部40的底面形成有底面排气口53。底面排气口53与收容有双风扇44的风扇收容部40的上侧空间连通。在挡板50的筒状部内设置有盖板54和螺旋弹簧55。盖板54由螺旋弹簧55向在常态下闭塞下吸气口52的下限位置施力。
这样,一方面,在主体壳体3内,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形成有通过双风扇44的马达冷却用风扇46的旋转而使空气流动的马达冷却流路R1。在马达冷却流路R1中,从主体壳体3上表面的上吸气口9吸入的空气在主体壳体3与前壳体5和内壳体20之间以及马达6处通过。其后,空气进入风扇收容部40的上侧空间,并从底面排气口53排出。
另一方面,在风扇收容部40内,如图3中单点划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形成有通过双风扇44的集尘风扇47的旋转而使空气流动的主机侧集尘流路R2。在主机侧集尘流路R2中,在盖板54克服螺旋弹簧55的施力而上升,使下吸气口52开口的状态下,从下吸气口52吸入至下侧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挡板50而进入上侧空间,并且,与马达冷却流路R1相同,从集尘风扇47的径向外侧向底面排气口53流动。
(集尘附件的说明)
图4是附件60的从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5是附件60的主视图,图6是后视图,图7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附件60具备主体外壳61、滑动部62、集尘箱63。
主体外壳61是通过将左右对开外壳61a、61b螺钉固定而构成的。主体外壳具有中壁部64、上壁部65、下壁部66。中壁部64在主体外壳6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沿上下方向延伸。上壁部65从中壁部64的上部起向前方突出。下壁部66从中壁部64的下部起向后方突出。集尘箱63能够从前方相对于中壁部64和上壁部65进行拆装。在上壁部65的后侧上表面突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卡合导轨67。
中壁部64的后表面和下壁部66的上表面对应于锤钻1的马达壳体部35的前表面和风扇收容部40的底面。即,中壁部64的后表面相对于上下方向向后方倾斜,下壁部66的上表面向后下方倾斜,马达壳体部35与风扇收容部40能够嵌合。
如图7和图8所示,跨中壁部64的上部和上壁部65而收容有导光构件70。导光构件70是仅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形成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体。导光构件70的横截面形状为,除了后述的后凸缘80和前凸缘81之外,遍及全长是相同的横长长圆形。具体而言,成为短边方向的厚度为6mm、长边方向的宽度为12mm、R为2mm的长圆形且比锤钻1的照明部36的照射部37大的面积。
导光构件70使后端的受光部71在中壁部64的后表面暴露,使前端的发光部72在上壁部65的前表面暴露。因此,导光构件70不是一条直线状,而是局部弯曲,以便在受光部71与发光部72的位置被规定了的状态下收容于中壁部64和上壁部65的内部。即,也如图9和图10、图11所示那样,从后端起,依次形成有较短的第1直线部73、下表面侧以弯曲半径23mm(以下,如“R23”那样表述)向下侧弯曲的第1弯曲部74、下表面侧以R21向上侧弯曲的第2弯曲部75、较短的第2直线部76、下表面侧以R53向下侧弯曲的第3弯曲部77、较长的第3直线部78。各弯曲部74、75、77的R尺寸成为厚度(6mm)的3倍以上。
在第1直线部73与第1弯曲部74之间遍及整周形成有横截面大一圈的长圆形的后凸缘80。在第3直线部78的前部也遍及整周而形成有横截面大一圈的长圆形的前凸缘81。
如图7~图9所示,在中壁部64内的后部且在后凸缘80的前侧,设置有从上下夹持第1弯曲部74的后侧肋82、82。
在上壁部65内的前部且在前凸缘81的前侧,设置有供第3直线部78的前部嵌合的筒部83。在上壁部65内的上下内表面且在前凸缘81的后侧,设置有从上下夹持第3直线部78的前侧肋84、84。
在后侧肋82与前侧肋84之间且在上壁部65的内表面上部形成有跨导光构件70的第2弯曲部75、第2直线部76、第3弯曲部77、第3直线部78的各自上表面地与它们抵接的上压部85。同样地,在后侧肋82与前侧肋84之间且在上壁部65的内表面下部形成有跨第2弯曲部75、第2直线部76、第3弯曲部77、第3直线部78的各自下表面地与它们抵接的下压部86。
在上压部85和下压部86的前方且在上壁部65内设置有与第3直线部78的上下表面抵接的中侧肋87、87。
根据这些结构,导光构件70在左右对开外壳61a、61b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在中壁部64的上部和上壁部65的内部以朝向斜上方的姿势无晃动地定位。在该定位状态下,受光部71从中壁部64的后表面稍向后方突出,发光部72在上壁部65的前表面的筒部83内向斜上方暴露。
在中壁部64的左右两侧一体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侧板90、90。两侧板90,90的后端缘也与中壁部64的后表面平行地向后方倾斜。如图6~图8所示,在侧板90、90彼此的相向面的上侧形成有与后端缘的倾斜平行的左右一对上侧突条91、91。同样地,在相向面的下侧形成有位于比上侧突条91、91的延长线上靠前方的左右一对下侧突条92、92。上侧突条91和下侧突条92分别对应于设置于马达壳体部35和风扇收容部40的上侧卡合槽41和下侧卡合槽42。
在下壁部6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右一对钩板93、93。各钩板93以设置于下部的未图示的销为支点被支承为上下端能够沿左右方向摆动。在各钩板93的上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爪部94。该爪部94对应于在风扇收容部40的左右的下部设置的卡止槽43。各钩板93由未图示的扭簧朝向使上端向内侧摆动的方向旋转施力。
滑动部62具备滑动筒95和挠性管96。滑动筒95在上壁部65的左侧被保持为能够前后移动。在滑动筒95的末端以正交状安装有在上端具备吸入口98的吸嘴97。吸入口98位于比上壁部65靠上侧前方且左右方向的中央。
挠性管96带间隙地插入于滑动筒95,前端与吸嘴97的基端连结。挠性管96的后端与在主体外壳61的左侧后部突设的管路99的上游端连结。挠性管96一体地具备螺旋状的线材而在吸嘴97与管路99之间被压缩,对滑动筒95向前方施力。滑动筒95的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能够由设置于滑动筒95的侧面的止动器100、100限制。
管路99的下游端在中壁部64内开口,与设置于集尘箱63的未图示的入口连通。如图7所示,集尘箱63具备:具有过滤器102的盖体101;和与盖体101铰链结合而从前方覆盖过滤器102的箱主体103。集尘箱63通过箱主体103的下表面卡止于在下壁部66的前端设置的支承轴104且从箱主体103向前方突设的挂止片105带弹性地卡止于上壁部65的前端而安装。在盖体101的下部设置有通过了过滤器102的空气的出口106。在箱主体103的前表面设置有振动产生器107。振动产生器107用于通过旋转操作使箱主体103产生振动而抖落附着于过滤器102的粉尘。
在下壁部66设置有前端与出口106相连的排气筒108。排气筒108是在下壁部66内向后方延伸之后向上折弯的方筒状。在排气筒108的后部上端覆盖有橡胶帽部109。橡胶帽部109在上部成为随着趋向上方而成为小径的锥状。在橡胶帽部109的中心形成有比下壁部66向上方突出的排气口110。在排气口110的下侧且在排气筒108的后端内设置有向上突出的销111。销111贯通排气口110的中心而比橡胶帽部109向上方突出。
这样,在附件60形成有图3中双点划线箭头所示的附件侧集尘流路R3。在附件侧集尘流路R3中,从吸入口98处进入的空气从吸嘴97起经由挠性管96、管路99而进入集尘箱63内。而且,空气在通过了过滤器102之后,从出口106处进入排气筒108,从排气口110向上排出。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锤钻1和附件60中,在安装两者时,将锤钻1和附件60配置为下壁部66位于风扇收容部40的前斜下侧。此时,使侧板90、90的上侧突条91、91位于马达壳体部35的上侧卡合槽41、41的前斜下侧,使下侧突条92、92位于下侧卡合槽42、42的前斜下侧。在该设置位置中,卡合导轨67位于卡合槽19的前斜下侧。下壁部66的橡胶帽部109和销111位于将下吸气口52闭塞的盖板54的前斜下侧。
使附件60从此处起向后斜上侧滑动,或者使锤钻1向前斜下侧滑动。这样,相对移动了的上侧突条91、91从下方与上侧卡合槽41、41卡合,下侧突条92、92从下方与下侧卡合槽42、42卡合。
另一方面,伴随着附件60的相对移动,卡合导轨67也从下方与卡合槽19卡合。
而且,若附件60到达装配位置,则下壁部66的钩板93、93的爪部94、94与风扇收容部40的左右卡止槽43、43卡止。
另一方面,与附件60的相对移动一起,抵接于盖板54的销111克服螺旋弹簧55的施力而推起盖板54。因此,如图3所示,下吸气口52开口,并且橡胶帽部109抵接于帽部51的下表面而弹性变形,对下吸气口52与排气口110之间进行密封。
这样,得到附件60相对于锤钻1以沿上下和前后左右移动受到了限制的状态安装的集尘系统S。在该状态下,附件侧集尘流路R3与主机侧集尘流路R2连通。
此时,照明部36的照射部37的前方由附件60的中壁部64堵塞。但是,导光构件70的受光部71与照射部37相向而接近。该照射部37的前表面与受光部71之间的接近距离成为2mm~3mm。受光部71的面积相当于直径为距离的2~3倍的圆(例如)。
在集尘系统S中,将附件60的吸入口98按压于被加工件的被加工面而将钻头B的末端设置于吸入口98内。在该状态下,对锤钻1的扳机12进行扣动操作。这样,开关11接通而控制器16使马达6驱动。因此,旋转轴7旋转,经由小齿轮8而中间轴22旋转。此时,通过对设置于前壳体5的侧面的切换旋钮39进行操作而使离合器26A、26B滑动。这样,能够选择仅离合器26B与第2齿轮27卡合的切换位置(钻模式)、仅离合器26A与凸台套筒25卡合的切换位置(锤模式)、离合器26B与第2齿轮27卡合且离合器26A与凸台套筒25卡合的切换位置(锤钻模式)中任一个位置。在钻模式中,经由第3齿轮28而刀座23旋转,进而使钻头B旋转。在锤模式中,通过臂31的摆动使活塞缸30往复运动。因此,经由空气室32而撞击器33联动地往复运动。这样,撞击器33经由撞击器34而撞击钻头B。在锤钻模式中,同时进行刀座23的旋转和撞击器34的撞击。
若在设置了吸入口98的状态下使锤钻1前进,则滑动筒95与吸嘴97一起后退,钻头B贯通吸入口98而能够进行被加工件的加工。
双风扇44与旋转轴7的旋转同时进行旋转。因此,通过马达冷却用风扇46的旋转使空气向马达冷却流路R1内流动。即,从上吸气口9吸入的空气依次通过主体壳体3和前壳体5、马达6而对它们分别进行冷却。而且,冷却后的空气进入风扇收容部40内,从底面排气口53排出。
另一方面,通过集尘风扇47的旋转,使空气向附件侧集尘流路R3和主机侧集尘流路R2内流动。即,从产生了吸引力的吸入口98吸入的空气依次流过挠性管96、管路99、集尘箱63、排气筒108之后,从下吸气口52进入风扇收容部40内,从底面排气口53排出。
因此,从被加工件产生的粉尘被吸入口98吸入而经由吸嘴97和挠性管96、管路99进入集尘箱63内,被过滤器102捕捉而存积于箱主体103内。
而且,与开关11的接通一起从控制器16向照明部36供电而点亮照射部37。从照射部37照射的光被相向的导光构件70的受光部71接受。接受到的光一边在导光构件70内反射一边向前方传递,并从发光部72向斜前方照射。导光构件70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遍及全长以相同的长圆形形成,而且,各弯曲部74、75、77的R尺寸成为厚度的3倍以上,因此,抑制光的传递损耗而从受光部71至发光部72高效地引导光。
在取下附件60时,夹住下壁部66的左右钩板93、93的下端而使爪部94、94离开卡止槽43、43。因此,若保持原样使附件60向下方倾斜滑动,或者使锤钻1向上方倾斜滑动,则上侧突条91和下侧突条92分别向下方脱离上侧卡合槽41和下侧卡合槽42。同时,卡合导轨67从卡合槽19向下方脱离。因此,能够使附件60离开锤钻1。
若从附件60取下集尘箱63,并打开盖体101,则能够废弃被存积于集尘箱63的箱主体103中的粉尘。
这样,上述实施例的附件60相对于具备照明部36(光源的一个例子)的锤钻1装配于堵塞照明部36的位置使用。
而且,附件60具备导光构件70,上述导光构件70包括在装配于锤钻1的状态下接受照明部36的光的受光部71和使发出接受到的光的发光部72,并且导光构件70成为仅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
根据该结构,在装配于锤钻1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导光效率而发挥充分的照明功能。
照明部36的照射部37与受光部71的距离成为5mm以下。
因此,能够由受光部71不泄漏地接受来自照射部37的光。
受光部71的面积与直径为该距离的2~3倍的圆相等。
因此,能够设定导光构件70的适度的粗细,不会发生光在内部反射而行进的距离过分长这种情况。
导光构件70具有第1弯曲部74、第2弯曲部75、第3弯曲部77(分别是弯曲部的一个例子),并且各弯曲部74、75、77的弯曲半径成为导光构件70的厚度的1.5倍以上。
因此,即便设置弯曲部也能够抑制向发光部72引导的光的传递损耗。
各弯曲部74、75、77的弯曲半径成为导光构件70的厚度的3倍以上。
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光的传递损耗。
在导光构件70的横截面形状中,没有形成由平面彼此的接合产生的角部。
因此,能够消除因角部引起的光的传递损耗。
导光构件70遍及从受光部71至发光部72为止的全长而成为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因此,能够抑制由受光部71接受到的光的衰减而高效地向发光部72引导。
导光构件70具有第1直线部73、第2直线部76、第3直线部78(分别是直线部的一个例子),并且,除受光部71和发光部72之外,在各直线部73、76、78形成有定位用的后凸缘80和前凸缘81(分别是凸缘的一个例子)。
因此,能够减少因振动引起的导光构件70的晃动。此外,在受光部71和发光部72没有设置后凸缘80和前凸缘81,因此,能够避免因凸缘引起的导光效率的降低。
导光构件70的树脂为丙烯酸树脂。
因此,能够容易制作透明的单一的导光构件70。
以下,对本公开的变更例进行说明。
导光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那样的长圆形。只要是没有形成平面彼此间角部的形状,则也能够采用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其中,即便横截面形状是正方形、四边形、多边形,若角部为R则也能够采用。
导光构件中的直线部的位置和长度能够与附件中的收容空间匹配地适当变更。导光构件也可以遍及全长而为直线状。
导光构件中的弯曲部的位置和长度、弯曲半径也能够与附件中的收容空间匹配地适当变更。导光构件也可以遍及全长而为弯曲状。
定位用的凸缘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前后两处,也可以设置三处以上。相反,凸缘也可以在前后或者中间部仅设置一处。若能够进行导光构件的定位则也可以省略凸缘。
导光构件只要是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则也可以使用除丙烯酸树脂以外的树脂形成。
导光构件不局限于遍及从受光部至发光部为止的全长而成为相同的横截面形状的构造。例如,导光构件也可以是随着从受光部趋向发光部而横截面形状逐渐变细或逐渐变粗的构造。也可以不是全长而是局部横截面形状逐渐变细或逐渐变粗。
导光构件不局限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设置一个导光构件的情况。导光构件也可以设置多个。
附件本身的构造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导光构件的位置不局限于左右方向的中央,能够与装配有附件的锤钻等的光源的位置匹配地变更。
附件的装配构造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那样的从倾斜方向进行的拆装。例如也可以从前方相对于锤钻等进行拆装,或者从下方相对于锤钻等进行拆装。
附件也可以是内置集尘马达、集尘风扇以及集尘控制器并在装配于锤钻等的状态下从锤钻等处获得电源而使集尘控制器驱动集尘马达的自吸尘式。
附件也可以没有震动产生器。
附件不局限于集尘用。只要是在向具备光源的动力工具进行了的装配状态下堵塞光源的结构,则能够采用本公开。
在锤钻中,撞击机构部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采用除无刷马达以外的马达。
马达不局限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旋转轴成为倾斜姿势的构造。例如,马达也可以是以旋转轴朝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姿势收容的构造。
集尘风扇也可以不是双风扇而是与马达冷却用风扇分开单独设置的结构。集尘风扇也可以处于马达的上侧。
本公开的动力工具不局限于锤钻,也可以是电锤等其他动力工具、气动工具等。也能够不采用DC工具而采用AC工具。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相对于具备光源的动力工具,装配于堵塞所述光源的位置而使用,
所述动力工具用附件的特征在于,
具备导光构件,所述导光构件包括在向所述动力工具的装配状态下接受所述光源的光的受光部和发出所接受到的光的发光部,并且所述导光构件是仅由透明的树脂形成的单一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与所述受光部的距离为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部的面积与直径为所述距离的2~3倍的圆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构件具有弯曲部,并且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为所述导光构件的厚度的1.5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的弯曲半径为所述导光构件的厚度的3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光构件的横截面形状中没有形成有因平面彼此间接合而产生的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构件遍及从所述受光部至所述发光部为止的全长为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构件具有直线部,并且在除所述受光部和所述发光部之外的所述直线部形成有定位用的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为丙烯酸树脂。
10.一种动力工具,其具备光源,
所述动力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堵塞所述光源的位置装配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用附件。
CN202311190102.XA 2022-11-04 2023-09-14 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Pending CN1179842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77511 2022-11-04
JP2022177511A JP2024067442A (ja) 2022-11-04 2022-11-04 動力工具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動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84276A true CN117984276A (zh) 2024-05-07

Family

ID=9073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90102.XA Pending CN117984276A (zh) 2022-11-04 2023-09-14 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1390A1 (zh)
JP (1) JP2024067442A (zh)
CN (1) CN117984276A (zh)
DE (1) DE1020231271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81605A (ja) 2018-04-05 2019-10-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1390A1 (en) 2024-05-09
DE102023127117A1 (de) 2024-05-08
JP2024067442A (ja)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18331B2 (en) Lighted cutting tools
CN107914245B (zh) 冲击工具
US11298788B2 (en) Electric power tool dust collection system
US10864609B2 (en) Dust collector
WO2015122539A1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集塵装置を備えた作業工具
WO2014021116A1 (ja) ハンディクリーナおよび電気機器
EP1281465B1 (en) Cutting tool having lighting devices
CN111570912A (zh) 一种切割锯以及机壳
CN100475397C (zh) 从工件上除去碎屑的方法和装置
JP6300562B2 (ja) 作業工具
WO2013038789A1 (ja) 電動工具
CN117984276A (zh) 动力工具用附件和动力工具
CN212371306U (zh) 一种切割锯以及机壳
JP6936038B2 (ja) 電動工具
JP2014004666A (ja) ジグソー
JP2019063889A (ja) 作業工具
JP7007848B2 (ja) 集塵装置
JP7098432B2 (ja) 吸塵ビット用集塵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マードリル
JP2017221986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JP6714443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作業工具
JP2019181605A (ja) 電動工具用集塵装置及び電動工具
CN213496897U (zh) 一种切割锯
US20230148334A1 (en) Power tool, power tool accessory and coupling arrangement therefor
WO2021033357A1 (ja) 手持ち式機器用照明装置および手持ち式機器
US20240082973A1 (en) Impact tool and dust coll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