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8323A -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8323A
CN117978323A CN202211314048.0A CN202211314048A CN117978323A CN 117978323 A CN117978323 A CN 117978323A CN 202211314048 A CN202211314048 A CN 202211314048A CN 117978323 A CN117978323 A CN 117978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determining
optimization factor
target optimiza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40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钰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40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8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8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8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并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进而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以确定UE对应的MCS,即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利用确定出的目标优化因子,动态调整BF增益,有效修正SINR,使得MCS变化与实际信道条件更加匹配,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Description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方法、装置、基站(Base Station,BS)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中,下行AMC算法用于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对调制与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进行自适应选择,从而将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调整到系统要求的范围内,保证系统性能稳定。但现有的AMC算法存在实际信道情况与选择的MCS不够匹配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旨在能解决AMC算法存在的实际信道情况与选择的MCS不够匹配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BF(Beam Forming,波束赋形)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以确定UE对应的MCS。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包括:
确定UE对应的实际测量BLER值;
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包括:
确定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
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包括:
基于差值和预定修正步长,对初始优化因子进行修正;
将修正后的优化因子确定为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将预定时间段内的针对UE测量出的BLER值的均值确定为实际测量BLER值;和/或,
将UE对应的初传BLER值确定为目标BLER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之前,还包括: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BF增益:
UE上报的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之前,还包括: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UE对应的SINR:
UE上报的CQI;
SRS;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
修正模块,用于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以确定UE对应的MCS。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在用于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时,具体用于:
确定UE对应的实际测量BLER值;
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在用于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时,具体用于:
确定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
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在用于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时,具体用于:
基于差值和预定修正步长,对初始优化因子进行修正;
将修正后的优化因子确定为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预定时间段内的针对UE测量出的BLER值的均值确定为实际测量BLER值;和/或,
将UE对应的初传BLER值确定为目标BLER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调整模块用于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之前,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BF增益:
UE上报的PMI;
SRS。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修正模块在用于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之前,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UE对应的SINR:
UE上报的CQI;
SRS;
DMRS。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通过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并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进而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以确定UE对应的MCS,即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利用确定出的目标优化因子,动态调整BF增益,有效修正SINR,使得MCS变化与实际信道条件更加匹配,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目标优化因子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C内环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修正CQI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包括”以及“包含”是指相应特征可以实现为所呈现的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示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术语及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和解释:
(1)AMC算法中的外环修正:基于链路层反馈的BLER情况来修正(选择)MCS门限。
(2)AMC算法中的内环修正:基于公共信号测量的CQI情况来修正(选择)MCS门限。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常规下行AMC算法中,BF增益通常会有折损,例如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形:
(1)内环修正过程借助CSI-RS(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符号)进行信道估计,通过UE上报给基站的CQI值来进行内环MCS调整。CQI值能够体现下行PMI下的信道质量,但PMI码本数量有限,导致信道估计有BF增益损失。
(2)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使用导致天线数与天线端口数通常不对等,导致BF增益有折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基站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其中,目标优化因子用于反映BF增益的折损情况。
可选地,目标优化因子可以采用优化系数,取值范围为[0,1]。具体而言,较好的信道条件下和/或波束覆盖范围的角度扩展较小时,目标优化因子便可趋近于1,用于计算较强的BF增益;较差的信道条件下和/或波束覆盖范围的角度扩展较大时,目标优化因子可趋近于0,用于计算较低的BF增益。
或者,目标优化因子也可以采用BF增益的折损相关的调整量等。
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合适的参数和算法来计算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以反映不同条件下BF增益的折损情况,还可以采用神经网络等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2:基站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以目标优化因子采用优化系数为例,目标优化因子接近1时,调整后的BF增益强,对应的信道条件好;目标优化因子接近0时,调整后的BF增益低,对应的信道条件差。
实际应用中,以目标优化因子采用优化系数为例,可以直接将目标优化因子和BF增益相乘,以实现对BF增益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优化因子,还可以采用和/或结合其他计算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3:基站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以确定UE对应的MCS。
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以确定UE对应的MCS,使得实际信道条件与确定出的MCS相匹配。
实际应用中,由于CQI可以采用量化的SINR,即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下行SINR,可以理解为一种内环修正方式。因此,目标优化因子也可理解为内环优化因子。为便于描述,下文中均以目标优化因子采用优化系数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修正SINR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如下定义:
γ=γ1+α×γ2 公式(1)
其中,γ表示修正后的SINR,γ1表示修正前UE对应的下行SINR,α表示目标优化因子,γ2表示下行BF增益。
这样,便可实现通过动态确定目标优化因子,调整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使得实际信道条件与确定出的MCS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利用确定出的目标优化因子,动态调整BF增益,有效修正SINR,使得MCS变化与实际信道条件更加匹配,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相比外环修正(即根据BLER值修正MCS)过程,内环修正(即根据CQI值修正MCS)能更加及时地修正MCS,而外环修正较慢。当信道波动较大时,由于内环修改快,修正后的MCS与信道增益不匹配,增加外环修正的压力,会进一步减慢收敛速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步骤S101提供了可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地,可以包括:
步骤S1011:基站确定UE对应的实际测量BLER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实际测量BLER值表征实际信道解调能力的测量情况。可选地,可以将预定时间段(例如时间窗口或定时器期间)内的针对UE测量出的BLER值的均值确定为实际测量BLER值,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测量的能够代表实际信道解调能力的值。其中,预定时间段的长度可以是预定义或预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S1012:基站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通过外环BLER情况确定目标优化因子,动态调整BF增益,有效修正SINR,即结合内环和外环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进一步使得MCS变化与实际信道条件更加匹配,并克服了信道波动较大时,外环修正的压力增大的现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可选地,对于步骤S1011,可以先确定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再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即通过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来表示信道条件的变化情况,例如信道条件恶化还是好转,以及恶化和好转的程度等,以更准确地计算出目标优化因子。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BLER值用作衡量实际信道解调能力变强还是变弱的比对标准。其中,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型对应的目标BLER值可以是不同的,作为示例地,针对各种业务模型,相应数据业务可采用10%的BLER。可选地,可以将UE对应的初传BLER值确定为目标BLER值,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定为其他值。那么结合目标BLER值,便可根据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实际信道解调能力是相对变强还是相对变弱。
具体地,当实际测量BLER值大于目标BLER值,表示信道条件恶化,确定出的目标优化因子较小,使得调整后的BF增益小,继而使得折算的下行SINR小;当实际测量BLER值小于目标BLER值,表示信道条件好转,确定出的目标优化因子较大,使得调整后的BF增益大,继而使得折算的下行SINR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目标优化因子的值根据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来来动态变化,能够有效地结合外环调整内环优化因子,优化BF增益,修正下行SINR,将实际信道情况与确定的MCS相匹配,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吞吐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011,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具体可以包括步骤:基于该差值和预定修正步长,对初始优化因子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优化因子确定为目标优化因子。
其中,初始优化因子表征最开始的BF增益对下行信道条件的影响,初始优化因子的值可以是预定义或预配置的,例如可设为0.8,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预定修正步长也可以是预定义的或预配置的,例如可设为0.1,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该实施方式可以理解为如下定义:
α=α0+β×Δ 公式(2)
其中,α表示目标优化因子,α0表示初始优化因子,Δ表示预定修正步长,β表示修正步长因子。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修正步长因子与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相关,例如可以直接采用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也可以是将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的。
一个示例中,β的计算公式如下:
β=β12 公式(3)
其中,β1表示目标BLER值,β2表示一段时间(即上述预定时间段)内测量的BLER值(即上述实际测量BLER值),下文中β均以此为例进行介绍。实际应用中,两者的位置也可以交换一下再用于相应的计算,也能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目标BLER值与实际测量BLER值之间的差值来表征实际信道的变化情况,当目标BLER值高于实际测量BLER值时,通过抬升初始优化因子来增加BF增益对SINR的折算,对应的信道条件好,可以抬升匹配的MCS等级,增加频谱效率来提升UE速率和数据流量;当实际测量BLER值高于目标BLER值时,通过降低初始优化因子来减小BF增益对SINR的折算,对应的信道条件差,可以降低匹配的MCS等级,减小频谱效率来确保用户感知。
具体而言,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目标BLER值、初始优化因子和预定修正步长来计算目标优化因子的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
1、初始化参数β1、Δ和α0,通过测量确定β2
2、将β1和β2相减来计算β
3、判断β是否大于零,即判断β1是否大于β2,若β大于0,则α0抬升得到α,进而使得γ增加,下行SINR抬升,MCS抬升,频谱效率增加;若β小于0,则α0降低得到α,进而使得γ减少,下行SINR降低,MCS降低,频谱效率减小;若β等于0,则α0不变,即α就是α0,进而使得γ不变,下行SINR不变,MCS不变,频谱效率不变。
相应的伪代码可以表示为:
初始化参数β1、Δ和α0
确定测量的β2
ifβ1>β2
α(相较于α0)抬升;//β为正,γ增加,下行SINR抬升,MCS抬升,频谱效率增加
elseifβ1<β2
α(相较于α0)降低;//β为负,γ减少,下行SINR降低,MCS降低,频谱效率减小
else
α(相较于α0)不变;//β为零,γ不变,下行SINR不变,MCS不变,频谱效率不变
end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根据外环实际测量BLER和目标BLER之间的差值,确定实际信道与目标信道条件的差异,通过动态调整内环优化因子来折算BF增益和估计下行信道,确保下行SINR与实时信道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之前,基站还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UE的BF增益:
(1)UE上报的PMI
即基站根据UE反馈的PMI值估算BF增益,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中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来增强波束的指向性,码本传输下,基站可以通过UE上报的PMI值来估计信道矩阵和确定BF增益;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避免当信道快速变化时,PMI值与实际信道增益不匹配,导频信号和实际PDSCH数据信号的信道条件不同,导致PMI不能直接体现PDSCH信道条件的情况。通过对PMI值确定的BF增益进行调整,使得匹配的MCS与实际信道条件更加匹配。
(2)SRS
即基站根据上行SRS值估算BF增益,TDD系统下,当上下行信道间隔时隙很小时,可以近似认为信道未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结合上行SRS测量的信道结果确定信道矩阵和估算BF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之前,基站还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UE对应的SINR:
(1)UE上报的CQI;
即基站根据CQI值折算下行SINR,NR系统中,CQI分为15个等级,值越大,信道条件越好,SINR越高。UE上报的CQI值可以折算成下行SINR情况。
(2)SRS;
即基站根据上行SRS测量的信号估算下行信道情况,SRS可以部分或全带宽进行信道测量,由基站的配置决定。TDD系统下,可以依据信道互异性,使用上行SRS测量的信道结果来表征下行信道情况。
(3)DMRS。
即基站根据上行DMRS测量的信道结果估算下行信道情况,基站侧配置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DMRS时频资源,通过DMRS测量的PUSCH的上行信道结果,根据信道互异性,来表征下行信道情况。
基于上文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通过图3示出了一个基于TDD系统的下行AMC内环优化方法的流程示例,具体地,主要包括:
基站根据UE上报的CQI值,折算下行SINR,并通过内环优化模块来修正下行SINR。具体地,内环优化模块会结合外环实际测量BLER值和初始化的参数,计算BF增益的目标优化因子,以对BF增益继续调整,从而根据调整后的BF增益,执行CQI修正过程。完成内环修正后,便可确定MCS以及进行资源分配。
其中,修正CQI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如下表示:
γ=γcqi+α×γsrs 公式(4)
其中,γ为修正后的CQI,α为目标优化因子;
γcqi为下行CQI值折算的下行SINR。CQI值为UE根据基站侧配置的CSI-RS位置进行测量,并周期性进行上报,可以体现实时下行的信道状态,并且协议规定了0-15个等级,具有及时性和可读性;
γsrs为上行SRS值估算的BF增益。利用TDD系统的互异性,估算下行BF增益。同上考虑下行和上行信道情况,对于PDSCH的SINR折算更精确。
具体地,该过程的流程实例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基站根据下行CQI值计算下行SINRγcqi
步骤402:基站根据UE反馈的SRS测量值计算BF增益γsrs
步骤403:基站计算BF增益的目标优化因子α,具体地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见上文中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4:基站计算最终的下行SINRγ=γcqi+α×γsrs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DD系统的下行AMC优化方法,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利用外环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之间的差值,动态确定内环目标优化因子,进而调整BF增益,有效折算下行SINR,使MCS变化与实际信道条件相匹配,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吞吐量。
基于上文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下面针对部分现有技术,示例性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能够克服的相关技术问题: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UE测量下一时刻SRS来上报的子带信道矩阵,以使得基站确定下行发射流的子带SINR,从而确定下一时刻UE的下行MCS,即并未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考虑了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动态调整BF增益,有效修正SINR。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UE分成好、中、差三种情况,并分别设定差异化的门限值,基站通过CQI值对比门限值来确定当前UE对应的情况,调整内环AMC累积修正值,对不同信道下的MCS值进行调整,但是门限值为定值,不能及时根据信道情况而变化,AMC累积修正值跟不上信道的变化,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动态确定目标优化因子,调整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使得实际信道条件与确定出的MCS相匹配。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基站根据UE同时上报的BLER值和CQI的值确定MCS,但BLER值对MCS的影响性小,基站不能根据BLER值来及时更新MCS情况,从而AMC修正过程无法匹配实时信道,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外环BLER情况确定目标优化因子,动态调整BF增益,有效修正SINR,即结合内环和外环考虑BF增益的折损对下行信道估计的影响,进一步使得MCS变化与实际信道条件更加匹配,并克服了信道波动较大时,外环修正的压力增大的现象。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UE发送TTI(Transport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级别的CQI值,并且根据TTI受干扰情况分成干扰类和无干扰类,无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干扰类的接收TTI的AMC不继承历史内环值和历史外环值,但现网环境多为干扰情况,不继承历史内环和外环值会导致MCS修正过于激进,从而增加数据解析的误码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地结合外环调整内环优化因子,优化BF增益,修正下行SINR,将实际信道情况与确定的MCS相匹配,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吞吐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装置,如图5所示,该自适应调制与编码装置5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501、调整模块502以及修正模块503,其中,
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调整模块502用于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
修正模块503用于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以确定UE对应的MCS。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501在用于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时,具体用于:
确定UE对应的实际测量BLER值;
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501在用于基于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时,具体用于:
确定实际测量BLER值和目标BLER值的差值;
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501在用于基于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时,具体用于:
基于差值和预定修正步长,对初始优化因子进行修正;
将修正后的优化因子确定为目标优化因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501具体用于:
将预定时间段内的针对UE测量出的BLER值的均值确定为实际测量BLER值;和/或,
将UE对应的初传BLER值确定为目标BLER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调整模块502用于基于目标优化因子,对BF增益进行调整之前,确定模块501还用于: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BF增益:
UE上报的PMI;
SRS。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修正模块503在用于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UE对应的SINR之前,确定模块501还用于: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UE对应的SINR:
UE上报的CQI;
SRS;
DMRS。
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本申请各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模块所执行的动作是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相对应的,对于装置的各模块的详细功能描述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见前文中所示的对应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各方法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3。其中,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3相连,如通过总线6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04,收发器604可以用于该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如数据的发送和/或数据的接收等。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6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60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据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6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6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602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总线6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603可以是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计算机程序并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任何其他介质,在此不做限定。
存储器6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并由处理器6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步骤。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及相应内容。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1”、“2”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图示或文字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图中通过箭头指示各个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的实施顺序并不受限于箭头所指示的顺序。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场景中,各流程图中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需求以其他的顺序执行。此外,各流程图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基于实际的实施场景,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时刻被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中的每个子步骤或者阶段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被执行。在执行时刻不同的场景下,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以上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场景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户设备UE的波束赋形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基于所述目标优化因子,对所述BF增益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所述UE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确定所述UE对应的调制与编码方式MC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包括:
确定所述UE对应的实际测量误块率BLER值;
基于所述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测量BLER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包括:
确定所述实际测量BLER值和所述目标BLER值的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确定UE的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包括:
基于所述差值和预定修正步长,对初始优化因子进行修正;
将修正后的初始优化因子确定为所述目标优化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预定时间段内的针对所述UE测量出的BLER值的均值确定为所述实际测量BLER值;和/或,
将所述UE对应的初传BLER值确定为所述目标BLER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优化因子,对所述BF增益进行调整之前,还包括: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所述BF增益:
所述UE上报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探测参考信号SRS。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所述UE对应的SINR之前,还包括:
通过以下至少一种参数,确定所述UE对应的SINR:
所述UE上报的CQI;
SRS;
解调参考信号DMRS。
8.一种自适应调制与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设备UE的波束赋形BF增益对应的目标优化因子;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优化因子,对所述BF增益进行调整;
修正模块,用于基于调整后的BF增益,修正所述UE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以确定所述UE对应的调制与编码方式MCS。
9.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314048.0A 2022-10-25 2022-10-25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978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4048.0A CN117978323A (zh) 2022-10-25 2022-10-25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4048.0A CN117978323A (zh) 2022-10-25 2022-10-25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8323A true CN117978323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4048.0A Pending CN117978323A (zh) 2022-10-25 2022-10-25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83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30754B2 (ja) デバイス再開のためのアウターループリンク適応
CN106255190B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功率控制装置
US9871619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6092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49714B1 (en) Adjusting channel quality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WI559696B (zh) 無線通信系統內之方法及配置
US11863307B2 (en) Channel state estimating and reporting sche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295063B2 (en) Adaptive generation of channel state feedback (CSF) based on base station CSF scheduling
US20190097750A1 (en) Radio Link Adapt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119891A1 (en) Improved link adaptation method
JP2010528525A (ja) チャンネル品質を報告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9020549B2 (en) Configuration of pilot signals by network for enabling comp
WO2015158105A1 (zh) 自适应信道质量指示选择的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15196589A1 (zh) 终端能力指示参数的反馈、反馈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00022086A1 (en) User equipment with adaptive transmission power scaling based on decoding confidence
US20200374018A1 (en) Multi-user pai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WO2019242898A1 (en)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mimo transport format
EP31368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ignal-to-noise ratio d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014737B2 (en) Configuration of CSI-RS resources by network for enabling CoMP
WO2022188261A1 (zh) 资源调度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9629013B2 (e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with filtered interference
CN117978323A (zh)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0471286B (zh) 链路自适应调整系统、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4868977B (zh) 一种cqi修正方法及装置
EP3216156B1 (en) Serving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parameter to be used for a transmission to a wireless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