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7157A - 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7157A
CN117977157A CN202410240958.1A CN202410240958A CN117977157A CN 117977157 A CN117977157 A CN 117977157A CN 202410240958 A CN202410240958 A CN 202410240958A CN 117977157 A CN117977157 A CN 117977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ase station
reflecting plate
station antenna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40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宝祥
吴海龙
符小东
王学仁
丁一军
蓝燕锐
沈一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Broadb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Broadb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Broadb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409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7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7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7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反射板、转动组件、调节组件、移相器以及多个辐射单元;反射板通过转动组件与第一壳体转动相连;反射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辐射单元在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上呈行列排布;调节组件设置于反射板的第二表面上,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反射板相对于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以调节基站天线的水平方位角,移相器用于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本发明能够远程进行水平方向的波束指向调整,进而能够避免人工爬塔导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因素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基站天线是现代通信网中的重要部件。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分布、抗干扰要求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基站天线。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某天线的服务区域发生变化时,为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需要对天线的波束指向进行调整。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远程调节电下倾角来调整天线在垂直方向的波束指向。而基站天线通常安装在塔上的高处位置,若要进行水平方位角的调整,只能人工爬塔进行操作调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的危险因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能够远程进行水平方向的波束指向调整,进而能够避免人工爬塔导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因素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所述基站天线至少包括:
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反射板、转动组件、调节组件、移相器以及多个辐射单元;
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相连;
所述反射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反射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呈行列排布;
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反射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以调节所述基站天线的水平方位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板、至少一个转轴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
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转轴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具有转动孔;
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孔内且与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所述转轴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动孔内且与两个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其中一者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另一者固定相连;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其中一者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所述转动孔内且与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另一者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所述转动孔内且与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调机构、固定齿轮以及转动齿轮;
所述转动齿轮的一侧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所述转动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电调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固定齿轮发生转动,以使所述反射板和所述多个辐射单元发生转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调机构包括:电机以及控制程序;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固定齿轮发生转动,所述控制程序用于控制所述转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固定齿轮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减速机构;
所述减速机构的一侧与所述转动齿轮固定相连,所述减速机构的另一侧与所述反射板固定相连;
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移相器以及传动组件;
所述移相器至少包括: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移相组件和连接件,所述移相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固定相连,
所述电机还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移相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基站天线的电下倾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工参组件;所述工参组件用于读取所述基站天线的经纬度坐标、机械下倾角以及水平方位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挡板;
所述金属挡板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单元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中,基站天线至少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反射板、转动组件、调节组件、移相器以及多个辐射单元,其中,反射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辐射单元在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上呈行列排布,反射板能够支撑多个辐射单元并且反射辐射单元的电磁波,将后向的电磁波反射到前向,以此增强天线的方向性。
另外,通过将调节组件设置于反射板的第二表面上,反射板通过转动组件与第一壳体转动相连,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反射板相对于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调节基站天线的水平方位角。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天线能够远程进行水平方向的波束指向调整,进而能够避免人工爬塔导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因素的技术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另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再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又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又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站天线;
110-第一壳体;
111-罩体;
112-上端盖;
113-下端盖;
1131-下端面板;
1132-射频连接器;
114-第二连接件;
120-反射板;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1201-反射板的第一端;
1202-反射板的第二端;
130-转动组件;
131-固定板;
132-转轴;
133-第一连接件;
1331-转动孔;
140-调节组件;
141-电调机构;
1411-联轴器;
1412-转动件;
142-固定齿轮;
143-转动齿轮;
144-减速机构;
150-辐射单元;
151-金属挡板;
160-移相器;
170-传动组件;
171-螺杆;
172-传动件;
173-连动件;
180-工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维护工具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维护工具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通信过程中对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要求的提高,以MIMO技术为基础的基站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提高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
基站天线作为能量转化与定向辐射及接收的装备,是整个基站运转的核心,其内部主要由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反射板、封装平台、电调天线控制器五个核心关键部件组成(4G/5G基站天线)。
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分布、抗干扰要求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基站天线。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某天线的服务区域发生变化时,为提供更好的信号质量,需要对天线的波束指向进行调整。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通过远程调节电下倾角来调整天线在垂直方向的波束指向。而基站天线通常安装在塔上的高处位置,若要进行水平方位角的调整,只能人工爬塔进行操作调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的危险因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基站天线,该基站天线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第一壳体内部的反射板、转动组件、调节组件以及多个辐射单元;反射板通过转动组件与第一壳体转动相连;反射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辐射单元在反射板的第一表面上呈行列排布;调节组件设置于反射板的第二表面上,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反射板相对于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以调节基站天线的水平方位角。本发明能够远程进行水平方向的波束指向调整,进而能够避免人工爬塔导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因素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另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再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又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的又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天线100,具体地,参照图1至图3所示,基站天线10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0以及位于第一壳体110内部的反射板120、转动组件130、调节组件140、移相器160以及多个辐射单元150,其中,反射板120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参见图2和图3所示),多个辐射单元150在反射板120的第一表面121上呈行列排布。
这样,反射板120能够支撑多个辐射单元150并且反射辐射单元150的电磁波,将后向的电磁波反射到前向,以此增强天线的方向性。
反射板120通过转动组件130与第一壳体110转动相连,调节组件140设置于反射板120的第二表面122上,调节组件140用于调节反射板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以调节基站天线100的水平方位角。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动组件130可以包括:固定板131、至少一个转轴132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133,其中,固定板131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10固定相连,固定板131的另一侧与转轴132固定相连,第一连接件133的两端分别与反射板120固定相连,第一连接件133的中部具有转动孔1331(参见图5所示),转轴132可以穿设于转动孔1331内且与转动孔1331转动相连。这样,反射板120可以相对于固定板131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进而能够保证反射板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0可以包括相连的:罩体111、上端盖112以及下端盖113,其中,上端盖112与下端盖113相对设置,上端盖112与罩体111的一侧相连,下端盖113与罩体111的另一侧相连,罩体111、上端盖112以及下端盖113共同形成用于保护基站天线100的内部结构的第一壳体110。
具体地,固定板131的一侧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114与第一壳体110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1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连接件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分别与反射板120的第一端(即反射板的第一端1201)固定相连,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其中一者的中部具有转动孔1331。
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另一者的两端分别与反射板120的第二端(即反射板的第二端1202)固定相连,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另一者的中部具有转动孔1331,转轴132穿设于两个转动孔1331内且与两个转动孔1331转动相连。
或者,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转轴13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连接件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固定板131的一端与两个转轴132中的其中一者固定相连,固定板131的另一端与两个转轴132中的另一者固定相连。
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分别与反射板120的第一端固定相连,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其中一者的中部具有转动孔1331,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另一者的两端分别与反射板120的第二端固定相连,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另一者的中部具有转动孔1331。
两个转轴132中的其中一者穿设于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其中一者的转动孔1331内且与转动孔1331转动相连,两个转轴132中的另一者穿设于两个第一连接件133中的另一者的转动孔1331内且与转动孔1331转动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调节组件140可以包括:电调机构141、固定齿轮142以及转动齿轮143,其中,转动齿轮143的一侧与反射板120相连,转动齿轮143的另一侧与固定齿轮142相互啮合,电调机构141用于驱动转动齿轮143相对于固定齿轮142发生转动,以使反射板120和多个辐射单元150发生转动。
固定齿轮142用于与转动齿轮143啮合,使得转动齿轮143绕着转轴132旋转。转动齿轮143用于与固定齿轮142啮合,使自身绕着转轴132旋转,以带动反射板120及辐射单元150等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进行旋转。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齿轮142可以为异形齿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调机构141可以包括:电机以及控制程序(图中未示出),其中,电机用于驱动转动齿轮143相对于固定齿轮142发生转动,控制程序用于控制转动齿轮143相对于固定齿轮142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40还可以包括:减速机构144,其中,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构144的输入端连接,而且,减速机构144的一侧与转动齿轮143固定相连,减速机构144的另一侧与反射板120固定相连。
其中,减速机构144可以起到减慢转速,增大扭矩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速机构144可以采用多级齿轮减速、多级行星减速或者蜗轮蜗杆减速等方案实现,例如,图7中,减速机构144可以采用三级行星减速。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构144的输入端之间可以通过联轴器1411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天线100还可以包括:移相器160以及传动组件170,其中,移相器160用于调节基站天线100的电下倾角。具体地,移相器160至少可以包括:第二壳体以及位于第二壳体内部的移相组件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移相组件通过连接件与传动组件170的一端固定相连,电机还用于驱动传动组件170带动移相组件相对于第二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以调节基站天线100的电下倾角。
具体地,参见图7所示,传动组件170可以包括:螺杆171、传动件172以及连动件173,其中,连动件173的一端与传动件172固定相连,连动件173的另一端与移相组件固定相连,螺杆171的一端可以通过转动件1412与电机连接,以此确保电机能够驱动螺杆171转动,螺杆171转动能够带动传动件172和连动件173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进而能够保证移相组件相对于第二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40可以同时实现对基站天线100的电下倾角和水平方位角的远程调节。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下端盖113朝向上端盖11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下端面板1131以及至少一个射频连接器1132,射频连接器1132可以固定于下端面板1131上,其中,射频连接器1132可以通过线缆与移相器160电连接,以此起到传输信号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端面板1131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电调接口(图中未示出),电调接口可以用于电调机构141与外部的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天线100还可以包括:工参组件180,其中,工参组件180用于读取基站天线100的经纬度坐标、机械下倾角以及水平方位角。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在实现远程调节基站天线100的电下倾角和水平方位角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工参组件180实时反馈基站天线100的经纬度坐标、机械下倾角以及水平方位角信息,以此进度闭环控制管理,实现远程操作并精确调整基站天线100的覆盖范围的多重功能。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天线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金属挡板151,其中,金属挡板151可以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辐射单元150之间。
金属挡板151可以沿着列方向延伸,金属挡板151可以减小不同列的辐射单元150之间的干扰。
这里对基站天线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基站天线100需要覆盖的区域发生变化时,可以远程调节移相器160来调整电下倾角,以改变基站天线100在垂直方向上的辐射方向,传统的电调天线一般都可以完成类似操作。
当需要调整水平方向的辐射方向时,可以远程读取工参组件180的天线经纬度坐标位置和水平方位角信息,根据需要覆盖的位置调整水平方向的辐射方向。
具体地,可以远程控制电调机构141,电调机构141的电机通过联轴器1411带动减速机构144的输入轴旋转,减速机构144的输出轴连接转动齿轮143,转动齿轮143与固定在固定板131上的固定齿轮142啮合旋转,带动反射板120以及固定在反射板120上的辐射单元150绕转轴132旋转,通过电调机构141的控制程序控制旋转的角度。
最后,调整完成后可以通过工参组件180反馈的水平方位角信息检查确认是否调整到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100中,基站天线100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0以及位于第一壳体110内部的反射板120、转动组件130、调节组件140以及多个辐射单元150,其中,反射板120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多个辐射单元150在反射板120的第一表面121上呈行列排布,反射板120能够支撑多个辐射单元150并且反射辐射单元150的电磁波,避免辐射单元150的电磁波从反射板120一侧泄露。
另外,通过将调节组件140设置于反射板120的第二表面122上,反射板120通过转动组件130与第一壳体110转动相连,调节组件140用于调节反射板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调节基站天线100的水平方位角。
因而,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天线100能够远程进行水平方向的波束指向调整,进而能够避免人工爬塔导致费时费力且存在高空作业危险因素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适用于覆盖热点经常变化,有水平方位角调整需求的各类基站天线产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反射板、转动组件、调节组件、移相器以及多个辐射单元;
所述反射板通过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相连;
所述反射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反射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呈行列排布;
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反射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以调节所述基站天线的水平方位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板、至少一个转轴以及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
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转轴固定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具有转动孔;
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孔内且与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所述转轴穿设于两个所述转动孔内且与两个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其中一者固定相连,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另一者固定相连;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中部具有所述转动孔;
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其中一者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的所述转动孔内且与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两个所述转轴中的另一者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另一者的所述转动孔内且与所述转动孔转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调机构、固定齿轮以及转动齿轮;
所述转动齿轮的一侧与所述反射板相连,所述转动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固定齿轮相互啮合;
所述电调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固定齿轮发生转动,以使所述反射板和所述多个辐射单元发生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调机构包括:电机以及控制程序;
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固定齿轮发生转动,所述控制程序用于控制所述转动齿轮相对于所述固定齿轮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减速机构;
所述减速机构的一侧与所述转动齿轮固定相连,所述减速机构的另一侧与所述反射板固定相连;
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相器以及传动组件;
所述移相器至少包括:第二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移相组件和连接件,所述移相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固定相连,
所述电机还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移相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以调节所述基站天线的电下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参组件;所述工参组件用于读取所述基站天线的经纬度坐标、机械下倾角以及水平方位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挡板;
所述金属挡板位于沿列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辐射单元之间。
CN202410240958.1A 2024-03-01 2024-03-01 基站天线 Pending CN117977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0958.1A CN117977157A (zh) 2024-03-01 2024-03-01 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0958.1A CN117977157A (zh) 2024-03-01 2024-03-01 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7157A true CN117977157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5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40958.1A Pending CN117977157A (zh) 2024-03-01 2024-03-01 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71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15557B1 (en) Antenna control system
US8743008B2 (en) Reconfigurable base station antenna
JP4728404B2 (ja) 移動通信基地局における可変ビーム制御アンテナ
EP1804333B1 (en) Low profile antenna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5917455A (en) Electrically variable beam tilt antenna
CN101057367B (zh) 天线控制系统
US7227505B2 (en) Antenna beam controlling system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KR20090130812A (ko) 형상 변경이 가능한 기지국 안테나
EP1702387B1 (en) Antenna beam control apparatus for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tennas
EP2232633A1 (en) Single drive variable azimuth and beam tilt antenna for wireless network
WO2006028589A1 (en) Antenna system
US20220285859A1 (en) High-Gain, Wide-Angle, Multi-Beam, Multi-Frequency Beamforming Lens Antenna
EP4027457B1 (en) Adjusting apparatus, multiband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17977157A (zh) 基站天线
CN206059663U (zh) 天线角度调节设备
CN11058133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813013U (zh) 雷达天线
CN115528428A (zh) 天线装置和基站
CN113193364B (zh) 一种双层扇形旋转结构的低副瓣扫描天线及卫星通信系统
CN211182508U (zh) 一种副反射面旋转的低剖面可扫描平面反射阵天线系统
CN117895253A (zh) 一种混合波束透镜天线系统
CN117673748B (zh) 一种超大规模mimo多波束透镜天线系统
CN215418561U (zh) 车载通信系统及车辆
CN117638499A (zh) 一种天线相位调节装置、基站天线及馈电系统
CN221102395U (zh) 一种通信信号增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