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5881A -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 Google Patents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75881A
CN117975881A CN202311620793.2A CN202311620793A CN117975881A CN 117975881 A CN117975881 A CN 117975881A CN 202311620793 A CN202311620793 A CN 202311620793A CN 117975881 A CN117975881 A CN 117975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ignal
driving transistor
light
pixel circuit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07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智锋
盛斌
苟飞
徐文伟
谢晶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enfly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enfly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enfly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enfly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07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75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75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75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像素电路包括:存储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数据信号,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数据信号写入至存储模块;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衬底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第二极与至少部分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其中,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不同,在阈值补偿阶段,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改变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由此,能够使得OLED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无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广、可用于柔性面板等优异特性。
一般OLED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像素单元。每个发光像素单元包括OLED发光元件和用于驱动OLED发光元件发光的像素电路。一般像素电路包括驱动TFT(Thin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由驱动TFT向OLED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驱动OLED发光元件发光,从而实现OLED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然而,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会直接影响到驱动电流,驱动电流的大小、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指标直接影响发光元件发光,例如影响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OLED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的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发光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存储模块;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衬底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不同;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其中,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改变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阈值补偿阶段与所述数据写入阶段的时序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大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相对基准阈值电压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小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相对基准阈值电压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路中,用于提供所述数据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被复用为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传输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衬底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其中,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改变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用于连接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单元和第二发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用于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分别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为浮栅晶体管。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像素电路;显示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用于获取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在阈值补偿阶段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信号线、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其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提供所述数据信号,以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线传输至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衬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为同一信号传输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信号线,其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单元,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提供所述数据信号,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电源单元,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连接,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以通过所述电源信号线传输至所述像素电路,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在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阶段,所述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包括:获取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包括:将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所述亮度信息大于所述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小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增大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在比对结果为所述亮度信息小于所述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大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减小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
上述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发光控制模块;其中,存储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数据信号,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可以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将数据信号写至存储模块。
基于此,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的衬底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至少部分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发光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其中,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不同,从而在阈值补偿阶段(阈值补偿阶段可以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前于生产过程中完成),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调节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从而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保持一致,进而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分别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即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保持一致,本申请实施例由此改善了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均一性问题,使得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时显示亮度均匀,显示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可以应用于OLED显示面板,以驱动OLED发光元件。其中,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像素电路还包括用于对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调整的阈值补偿阶段,其中,阈值补偿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的时序不同,即阈值补偿阶段与数据写入阶段位于不同的时序中,阈值补偿阶段可以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前于生产过程中完成,而数据写入阶段可以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后的使用过程中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与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像素电路10包括驱动晶体管DTFT、数据写入模块120、存储模块110和发光控制模块130。其中:存储模块110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存储模块110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连接。存储模块110可以由存储电容Cst等具有电荷储存功能的元器件构成。存储模块110能够对写入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的电压进行存储。
数据写入模块120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数据信号DATA,数据写入模块120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连接,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数据信号DATA写入至存储模块110。据此,驱动晶体管DTFT可以根据数据写入阶段由数据写入模块120写入至存储模块110的数据信号DATA,产生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元件发光,实现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其中,数据写入模块120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T2。
发光控制模块130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发光控制模块130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发光控制模块130能够根据发光控制信号EM控制发光元件的发光。
至此,如图3所示,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V1,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V2,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与至少部分发光控制模块130连接,其中,第一电压信号V1与第二电压信号V2不同;由此,在阈值补偿阶段,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调节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实现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补偿,使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达到所需要的目标阈值电压,其中,阈值补偿阶段可以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前于生产过程中完成。
示例性的,可以基于量子隧穿、量子阱或者F-N(Fowler-Nordheim)隧穿等多种原理、机制,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和衬底,利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的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进行调整,实现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补偿,使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达到所需要的目标阈值电压,本申请实施例对补偿阈值电压所基于的原理、机制不作具体限定。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DTFT本身为阈值电压可以进行调节的晶体管,如浮栅(floating gate)晶体管,在此对驱动晶体管DFTF的种类、特性不作具体限定,驱动晶体管DTFT的晶体管类型既可以是P型,也可以是N型,在此对驱动晶体管DFTF的晶体管类型也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接收数据信号DATA,从而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后的使用过程中,驱动晶体管DTFT能够基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并根据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的数据信号DATA产生驱动电流。
然而,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会直接影响到驱动电流,驱动电流的大小、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指标直接影响发光元件发光,例如影响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等。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前于生产过程中,也即在阈值补偿阶段,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V1,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V2,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与至少部分发光控制模块130连接,由此能够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下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进行调节,改变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实现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补偿,使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达到所需要的目标阈值电压,从而使得在像素电路出厂之后的使用过程中,驱动晶体管DTFT基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并根据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的数据信号DATA产生的驱动电流为发光元件的目标发光亮度对应的电流,确保了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与目标发光亮度的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阈值补偿阶段,根据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对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进行调节,即可确保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而无需如相关技术中的7T1C等像素电路额外设置专门的补偿模块对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结构简单,成本偏低。以及,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显示面板,其也无需如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显示亮度的补偿而额外配置专门的补偿算法、额外设置专门的补偿电路,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显示面板结构简单,成本偏低。
本申请实施例在以下内容中,仅为了便于说明,基于F-N隧穿原理且驱动晶体管DTFT为P型晶体管,以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的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进行调整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位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位的情况下,即写入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的电位小于写入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的电位的情况下,在阈值补偿阶段,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下,由于F-N隧穿效果,空穴载流子会被捕获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氧化层,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相对基准阈值电压增加。
在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位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位的情况下,即写入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的电位大于写入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的电位的情况下,在阈值补偿阶段,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下,由于F-N隧穿效果,捕获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氧化层中的空穴载流子被抽离,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被调节至相对基准阈值电压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DTFT为浮栅(floating gate)晶体管。采用浮栅晶体管作为驱动晶体管DTFT,可通过在浮栅晶体管的控制极和衬底分别施加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从而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下调节浮栅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由此调节像素电路内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使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电压信号V1可为数据信号DATA,换言之,像素电路中用于提供数据信号DATA的信号传输线,被复用为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的信号传输线。即第一电压信号V1可以由数据写入模块120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数据写入阶段,可以由数据写入模块120将数据信号DATA写入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在阈值补偿阶段,仍然可以由数据写入模块120将第一电压信号V1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如此,可以不必额外设置专门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的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从而可以简化像素电路的结构,降低像素电路的成本,进而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显示面板的成本。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由其他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在阈值补偿阶段,将第一电压信号V1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控制模块130连接于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和发光元件之间,发光控制模块130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和衬底均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其中,在阈值补偿阶段,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的共同作用下改变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
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电压信号V2可以为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换言之,第二电压信号V2可以由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的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发光阶段,可以由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的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向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在阈值补偿阶段,可以由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的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向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如此,可以不必额外设置专门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的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从而可以简化像素电路的结构,降低像素电路的成本,进而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显示面板的成本。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由其他模块或者信号传输线在阈值补偿阶段,将第二电压信号V2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发光控制模块130包括发光控制晶体管T1,发光控制晶体管T1的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发光控制晶体管T1的第二极用于连接发光元件,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
图6所示意的像素电路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3T1C像素电路结构,下面参考图6,以F-N隧穿原理且以驱动晶体管DTFT为P型晶体管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像素电路内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调节过程进行说明,其中,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为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gate),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为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source),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为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drain):
在阈值补偿阶段,将第一电压信号V1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将第二电压信号V2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和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且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位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位,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的电位小于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的电位,以及使发光控制晶体管T1不导通,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端悬空。如此,在F-N隧穿作用下,空穴载流子会被捕获(trap)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氧化(gate oxide)层,从而使得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变大。
在阈值补偿阶段,将第一电压信号V1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将第二电压信号V2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和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且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位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位,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的电位大于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的电位,以及使发光控制晶体管T1不导通,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端悬空。如此,在F-N隧穿作用下,捕获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氧化层中的空穴载流子被抽离,从而使得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变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发光控制模块130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1和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2;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1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连接,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1的第二端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2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2的第二端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1的控制端和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2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发光控制单元131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的第二极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第二发光控制单元132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第一极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控制极分别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
图8所示意的像素电路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4T1C像素电路结构,下面参考图8,以F-N隧穿原理且以驱动晶体管DTFT为P型晶体管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像素电路内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调节过程进行说明,其中,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为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gate),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一极为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source),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为驱动晶体管DTFT的漏极(drain):
在阈值补偿阶段,将第一电压信号V1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将第二电压信号V2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且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位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位,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的电位小于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的电位,并使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和第二发光晶体管均不导通,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端和漏极端均悬空。如此,在F-N隧穿作用下,空穴载流子会被捕获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氧化层,从而使得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变大。
在阈值补偿阶段,将第一电压信号V1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将第二电压信号V2提供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且第一电压信号V1的电位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的电位,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的电位大于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的电位,并使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3和第二发光晶体管均不导通,从而驱动晶体管DTFT的源极端和漏极端均悬空。如此,在F-N隧穿作用下,捕获在驱动晶体管DTFT的栅极氧化层中的空穴载流子被抽离,从而使得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变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新型的像素电路结构,即3T1C像素电路结构和4T1C像素电路结构,两种像素电路结构均包括发光控制模块,基于发光控制模块的设置,在阈值补偿阶段,分别对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和衬底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其中,第一电压信号V1与第二电压信号V2不同,从而在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调节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从而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可以保持一致,进而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分别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即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保持一致,本申请实施例由此改善了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均一性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结构简单,成本偏低。
目前,由于实际制造工艺的偏差,致使OLED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Vth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各OLED发光元件存在发光均一性问题,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时出现亮度不均的现象。
对此,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20包括至少一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10,以及包括与对应的像素电路20连接的至少一发光元件D,发光元件D可以为OLED发光元件,显示面板20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图9中未示意出)。其中,显示驱动电路与像素电路连接,用于获取与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以及根据亮度信息在阈值补偿阶段向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以改变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使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在OLED显示面板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OLED发光元件和对应的像素电路的情况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通过根据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分别对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进行调节,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DTFT的阈值电压保持一致,从而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分别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即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保持一致,本申请实施例由此改善了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均一性问题,使得显示面板画面显示时显示亮度均匀,显示效果良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信号线210、第一信号传输线220和第二信号传输线230。其中,显示驱动电路分别与数据信号线210、第一信号传输线220和第二信号传输线230连接,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提供数据信号DATA,以通过数据信号线210传输至数据写入模块120,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和第二电压信号V2,其中,第一电压信号V1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220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第二电压信号V2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230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即,显示驱动电路提供的数据信号DATA通过数据信号线210传输至数据写入模块120,显示驱动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V1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220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显示驱动电路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V2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230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衬底。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可以是各像素电路分别连接一条第一信号传输线220,也可以是多个像素电路共同连接一条第一信号传输线220;可以是各像素电路分别连接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230,也可以是多个像素电路共同连接一条第二信号传输线23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数据信号线210与第一信号传输线220为同一信号传输线。即可以将数据信号线210复用为第一信号传输线220,从而减少显示面板中走线的数量,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降低显示面板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信号线240,其中,显示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单元(图9中未示意出)和电源单元(图9中未示意出)。其中,显示驱动单元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提供数据信号DATA,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1。电源单元与显示驱动单元连接,用于提供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以通过电源信号线240传输至像素电路,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即,电源单元提供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DD通过电源信号线240传输至像素电路,电源单元还用于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第二电压信号V2。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0,像素电路中,发光控制模块130的第一端与驱动晶体管DTFT的第二极连接,发光控制模块130的第二端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发光控制模块130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EM的情况下,电源信号线24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230连接。即将可以电源信号线240与第二信号传输线230连接,从而简化显示面板的走线设计,使得显示面板的结构简单。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参考图11,在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阶段,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包括步骤1110~步骤1120:步骤1110,获取与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步骤1120,根据亮度信息向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在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阶段,获取与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根据亮度信息向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不同,从而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调节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从而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保持一致,进而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分别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即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保持一致,本申请实施例由此改善了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均一性问题,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620包括:将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亮度信息大于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像素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小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增大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使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在比对结果为亮度信息小于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像素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大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减小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使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在比对结果为亮度信息等于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可以无需向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使得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保持即可,此时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显示区域,每一子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及其对应连接的像素电路。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其中,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可以是子显示区域内所有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的平均值;根据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向子显示区域内的各像素电路均提供相同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向子显示区域内的各像素电路均提供相同的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包括:将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亮度信息大于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均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小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增大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使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在比对结果为亮度信息小于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均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大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减小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使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在比对结果为亮度信息等于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可以无需向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使得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中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保持即可,此时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已然保持一致。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还包括:逐个、依次地对每一子显示区域完成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补偿,从而完成对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域内的各个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可以对所有子显示区域的亮度进行补偿,以实现显示面板整个显示区域的亮度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在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阶段,获取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将子显示区域的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对子显示区域内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其中,第一电压信号与第二电压信号不同,从而在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调节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从而能够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像素电路内的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保持一致,进而使得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分别与目标发光亮度保持一致,即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保持一致,本申请实施例由此改善了显示面板中各发光元件的发光均一性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存储模块和发光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存储模块;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还用于接收第一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衬底用于接收第二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与至少部分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不同;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发光控制信号,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发光元件连接;其中,
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改变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阈值补偿阶段与所述数据写入阶段的时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大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相对基准阈值电压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小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相对基准阈值电压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中,用于提供所述数据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被复用为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传输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和衬底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其中,在阈值补偿阶段,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改变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用于连接所述发光元件,所述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单元和第二发光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的控制端分别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用于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极分别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显示驱动电路,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用于获取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在阈值补偿阶段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信号线、第一信号传输线和第二信号传输线;其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用于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提供所述数据信号,以通过所述数据信号线传输至所述数据写入模块,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衬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为同一信号传输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源信号线,其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显示驱动单元,用于在数据写入阶段提供所述数据信号,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电源单元,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连接,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以通过所述电源信号线传输至所述像素电路,以及在阈值补偿阶段提供所述第二电压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
14.一种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9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在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阶段,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所述像素电路连接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信息;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保持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信息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以改变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包括:将所述亮度信息与目标亮度进行比对;在比对结果为所述亮度信息大于所述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小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增大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在比对结果为所述亮度信息小于所述目标亮度的情况下,向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的电位大于提供的第二电压信号的电位,以减小所述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
CN202311620793.2A 2023-11-29 2023-11-29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Pending CN117975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0793.2A CN117975881A (zh) 2023-11-29 2023-11-29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0793.2A CN117975881A (zh) 2023-11-29 2023-11-29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75881A true CN117975881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0793.2A Pending CN117975881A (zh) 2023-11-29 2023-11-29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758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438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pixel driving circuit, driving metho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CN107358915B (zh) 一种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01592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US1086755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20070111634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의 화소 회로
KR20070111638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의 화소 회로
CN110853576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8723843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with capacitor having threshold voltages information storing function, pixel driving method and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10895915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92895B (zh) 像素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US20190318690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232741B2 (en) Pix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063304B (zh)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KR20170130681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1354314A (zh) 像素电路、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010076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2233619A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62168B2 (en) Pixel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light-emitting contro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40922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93937B2 (en)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093319A (zh) 像素补偿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179822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4093320A (zh)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066427B (zh) 像素电路、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121298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