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65313A -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65313A
CN117965313A CN202311244974.XA CN202311244974A CN117965313A CN 117965313 A CN117965313 A CN 117965313A CN 202311244974 A CN202311244974 A CN 202311244974A CN 117965313 A CN117965313 A CN 117965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schizophyllum commune
oat bran
sterilization
active ingred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449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冬
王昌涛
李萌
张佳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2449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653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65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5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裂褶菌Wbsh‑01(Schizophyllum commune),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100101,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09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88。本申请筛选出一种裂褶菌,并采用该裂褶菌结合特定发酵工艺对燕麦麸皮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充分提取,不仅减少活性成分的流失,还更好地发挥燕麦麸皮的护肤效果。与采用现有裂褶菌相比,提取物的美容功效更理想,提取过程中无需添加有机溶剂,实现节能环保,还有效避免有机溶剂残留,提高产品安全性。

Description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崇尚绿色、环保、安全的化妆品,同时也对化妆品的功效寄予厚望。目前在满足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化妆品行业更多使用化学合成原料,虽然其具有成分结构明确、功效明确、质量控制方法成熟等优点,但人们在使用这些化妆品时逐渐发现化学合成品会给人体带来不良作用,如致敏、致红、刺激等。因此,降低化学合成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成为化妆品发展的方向之一。
燕麦麸皮是燕麦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由去壳燕麦的最外层和部分胚乳组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β-葡聚糖等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成分已经被证明在抗炎、抗氧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燕麦麸皮作用温和,安全性高,是作为护肤品较好的植物原料。
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水提或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获取燕麦麸皮中活性成分,但提取物的美容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提取温度普遍较高,容易导致活性成分失活;另外,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容易导致有机溶剂残留,使用安全性降低。
因此,本领域亟需研发一种操作简单,减少有机溶剂使用,可充分利用燕麦麸皮中活性成分,保证制得的燕麦麸皮提取物具有优异的美容功效的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燕麦麸皮提取方法对活性成分提取能力受限,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易导致有机溶剂残留等缺陷,而提供一种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申请成功筛选出一种特定裂褶菌,并采用该裂褶菌结合特定发酵工艺可以对燕麦麸皮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充分提取,不仅可以减少活性成分的流失,还可以更好地发挥燕麦麸皮的护肤效果。与采用现有裂褶菌相比,提取物的美容功效更理想,提取过程中无需额外添加有机溶剂,真正实现节能环保,还可有效避免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本发明制备的燕麦麸皮发酵液既可以作化妆品直接使用,也可以添加到化妆品基础配方中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抗敏、抗氧化、抗炎、及时舒缓和滋养肌肤的效果。
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裂褶菌Wbsh-01(Schizophyllum commune),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100101,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09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88。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菌剂,所述菌剂包括如上所述的裂褶菌Wbsh-0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菌剂中所述裂褶菌Wbsh-01的活菌浓度可为106~109CFU/mL,较佳地为107~109CFU/mL。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皿培养:将如上所述的裂褶菌Wbsh-01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获取单菌落;
B)采用接种环挑取所述单菌落于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制得所述菌剂。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A中,所述固体培养基可包括本领域常规使用的PDA固体培养基。按照本领域常规,所述PDA固体培养基包括6g马铃薯、20g葡萄糖、15~20g琼脂和1000mL蒸馏水。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A中,所述培养的温度可为20~30℃,较佳地为25~30℃,例如28℃。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A中,所述培养的时间可为30~50h,较佳地为45~50h,例如48h。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A中,所述培养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在静置的条件下进行。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B中,所述液体培养基可包括本领域常规使用的PDA液体培养基。按照本领域常规,所述PDA液体培养基包括6g马铃薯、20g葡萄糖和1000mL蒸馏水。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B中,所述培养的温度可为20~30℃,较佳地为25~30℃,例如28℃。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B中,所述培养的时间可为30~50h,较佳地为45~50h,例如48h。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B中,所述培养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在震荡的条件下进行,所述震荡的转速可为150~200rpm,较佳地为175~185rpm,例如180rp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裂褶菌Wbsh-01作为发酵菌株在制备皮肤外用剂中的应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如上所述的裂褶菌Wbsh-01和/或如上所述的菌剂接种到发酵底物A中,经固体发酵培养4~12d,一次灭菌,制得物料A;所述发酵底物A包括燕麦麸皮粉末和水;
(2)将如上所述的裂褶菌Wbsh-01和/或如上所述的菌剂接种到发酵底物B中,经液体发酵培养,二次灭菌,制得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所述发酵底物B包括所述物料A和水。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可为本领域常规,一般可为100~300目,较佳地为150~250目。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发酵底物A中所述水可包括去离子水。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发酵底物A中的所述燕麦麸皮粉末和所述水的质量比可为1:(0.5~2),较佳地为1:(0.8~1.2),例如1:1。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发酵底物A在使用前还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包括灭菌的操作。
对所述发酵底物A进行所述灭菌的条件和方法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条件和方法,一般可为高温灭菌法。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对所述发酵底物A进行所述灭菌时,所述灭菌的温度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温度,较佳地为110~125℃,更佳地为115~125℃,例如121℃。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对所述发酵底物A进行所述灭菌时,所述灭菌的时间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时间,较佳地为25~35min,更佳地为25~30min。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对所述发酵底物A进行所述灭菌时,所述灭菌的压力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压力,较佳地为0.1~0.13MPa。
按照本领域常规,对所述发酵底物A进行所述灭菌的操作后还可进一步包括冷却的操作,一般可为冷却至室温。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单位质量的所述发酵底物A中接种的所述裂褶菌Wbsh-01的数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07~109CFU/g,更佳地为107~108CFU/g。按照本领域常规,当接种所述菌剂时,接种的所述裂褶菌Wbsh-01是指接种的所述菌剂中所含的裂褶菌Wbsh-01。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较佳地为5~10d,更佳地为5~7d。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可为25~30℃,较佳地为25~28℃。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湿度可为50%~95%,较佳地为50%~65%,例如55%。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在静置的条件下进行。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一次灭菌的方法可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高温灭菌法。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一次灭菌时,所述一次灭菌的温度可为110~125℃,较佳地为115~125℃,例如121℃。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一次灭菌时,所述一次灭菌的时间可为25~35min,例如30min。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一次灭菌时,所述一次灭菌的压力可为0.1~0.13MPa,例如0.12MPa。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1)中,所述一次灭菌的操作后还可进一步包括粉碎、过筛的操作。所述物料A经所述粉碎、过筛后的粒径可为100~300目,较佳地为150~250目。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中的所述物料A和所述水的质量比可为1:(20~200),较佳地为1:(50~150),更佳地为1:(60~100)。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中所述水可包括去离子水。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中还可进一步包括碳源和/或氮源。
其中,所述碳源一般指除所述物料A额外添加的本领域常规使用的碳源,较佳地包括葡萄糖、马铃薯和玉米中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碳源占所述发酵底物B的质量百分比可为0.05%~1%,较佳地为0.1%~0.5%,例如0.2%。
其中,所述氮源一般指除所述物料A额外添加的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氮源,较佳地包括大豆肽、豆饼粉和奶粉中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氮源占所述发酵底物B的质量百分比可为0.05%~1%,较佳地为0.1%~0.5%,例如0.2%。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在使用前还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包括灭菌的操作。
对所述发酵底物B进行所述灭菌的条件和方法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条件和方法,一般可为高温灭菌法。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对所述发酵底物B进行所述灭菌时,所述灭菌的温度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温度,较佳地为100~125℃,更佳地为115~121℃。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对所述发酵底物B进行所述灭菌时,所述灭菌的时间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时间,较佳地为15~35min,更佳地为25~35min,例如30min。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对所述发酵底物B进行所述灭菌时,所述灭菌的压力可为本领域该类操作常规的压力,较佳地为0.1~0.13MPa,例如0.12MPa。
按照本领域常规,对所述发酵底物B进行所述灭菌的操作后还可进一步包括冷却的操作,一般可为冷却至室温。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以所述发酵底物B中的所述水为基准,单位质量的所述水中接种的所述裂褶菌Wbsh-01的数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104~109CFU/g,更佳地为105~108CFU/g。按照本领域常规,当接种所述菌剂时,接种的所述裂褶菌Wbsh-01是指接种的所述菌剂中所含的裂褶菌Wbsh-01。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的时间可为24~72h,较佳地为30~50h,例如48h。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的温度可为25~35℃,较佳地为25~30℃,例如28℃。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可为本领域常规在震荡的条件下进行,所述震荡的转速可为150~300rpm,较佳地为150~250rpm,例如180rpm。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二次灭菌的方法可为本领域常规采用的高温灭菌法。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二次灭菌时,所述二次灭菌的温度可为110~125℃,较佳地为115~125℃,例如121℃。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二次灭菌时,所述二次灭菌的时间可为15~35min,较佳地为15~25min,例如30min。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二次灭菌时,所述二次灭菌的压力可为0.1~0.13MPa,例如0.12MPa。
一些实施例的步骤(2)中,所述二次灭菌的操作后还可按照本领域常规进一步包括离心,收集上清液和三次灭菌的操作。
其中,所述离心的转速可为3000~9000rpm,较佳地为4000~6000rpm,例如4800rpm。
其中,所述离心的时间可为10~40min,较佳地为20~40min,例如30min。
其中,所述离心的半径可为8~15cm,较佳地为10~13cm,例如12cm。
其中,所述三次灭菌的方法可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高温灭菌法。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三次灭菌时,所述三次灭菌的温度可为110~125℃,较佳地为115~121℃。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三次灭菌时,所述三次灭菌的时间可为15~35min,较佳地为15~25min,例如30min。
当采用所述高温灭菌法进行所述三次灭菌时,所述三次灭菌的压力可为0.1~0.13MPa,例如0.12MPa。
其中,所述三次灭菌的操作后,还可进一步包括冷却至室温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燕麦麸皮发酵液,其由如上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直接作为产品、作为添加剂或作为基底在制备皮肤外用剂中的应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可作为所述皮肤外用剂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抗敏活性成分、修复活性成分和抗炎活性成分中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抗氧化活性成分较佳地为具有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其中,所述抗敏活性成分较佳地为具有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的抗敏活性成分。
其中,所述抗炎活性成分较佳地为具有清除炎症因子IL-8的抗炎活性成分。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皮肤外用剂,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肤外用剂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活性成分和/或防腐剂。
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可包括保湿活性成分、美白活性成分、抗炎活性成分、抗敏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防腐剂可包括对羟基苯乙酮和/或1,2-己二醇。
当所述防腐剂包括所述对羟基苯乙酮时,所述对羟基苯乙酮占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质量百分比可为0.3%~1%。
当所述防腐剂包括所述1,2-己二醇时,所述1,2-己二醇占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质量百分比可为0.3%~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皮肤外用剂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包括但不限于面膜、精华或爽肤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占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质量百分比可为5%~99%,较佳地为60%~99%。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温一般指24~30℃。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申请各较佳实例。
本申请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申请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申请成功筛选出一种特定裂褶菌,并采用该裂褶菌结合特定发酵工艺对燕麦麸皮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不仅可以减少活性成分的流失,还可以更好地发挥燕麦麸皮的护肤效果。与采用现有裂褶菌相比,提取物的美容功效更理想,提取过程中无需额外添加有机溶剂,实现节能环保,还可有效避免产品中有机溶剂残留,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本发明制备的燕麦麸皮发酵液既可以作化妆品直接使用也可以添加到化妆品基础配方中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抗敏、抗氧化、抗炎、及时舒缓和滋养肌肤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申请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优点。
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菌株Wbsh-01的ITS序列系统进化树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6和对比例1~8制得产品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比图;
图3为实施例3~6和对比例1~8制得产品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对比图;
图4为采用实施例3~6和对比例1~8制得的产品处理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对比图;
图5为采用实施例3~6和对比例1~8制得的产品处理细胞后,细胞中炎症因子IL-8的相对表达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但并不因此将本申请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对比例中采用的保藏编号为CICC 20243的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helveticus)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下述对比例中采用的酿酒酵母菌株CGMCC No.17452(Saccharomycescerevisiae),已于2019年3月27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17452。
下述对比例中采用的保藏编号为CICC 2592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燕麦麸皮购自张家口莜芽食品有限公司。
下述实施例中,PDA加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6g马铃薯浸粉、22g葡萄糖、20g琼脂和2g大豆肽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于115℃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min,备用。
下述实施例中,PDA固体培养基原料购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编号为HB0233。PDA固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PDA固体培养基原料46g(包括6g马铃薯浸粉、20g葡萄糖、20g琼脂),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于115℃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min,备用。
下述实施例中,PDA液体培养基原料购自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编号为HB0233-4,产品名称马铃薯葡萄糖水。PDA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取马铃薯葡萄糖水26g(包括6g马铃薯浸粉和20g葡萄糖),加入1000mL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于121℃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min,备用。
实施例1
1、裂褶菌Wbsh-01的分离
从云南省枯木上采集野生真菌子实体,挑取菌盖和菌柄交接处组织,然后置于斜面培养基(PDA加富培养基)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5d,得到菌丝体。采用接种环挑取菌丝体纯化三次,获得纯化菌株;纯化步骤为将菌丝体挑取至斜面培养基(PDA加富培养基)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5d。
2、裂褶菌Wbsh-01形态观察
菌丝体菌丝呈白色,有分枝,弯曲,直径为1~2μm。菌丝以接种点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四周生长,接种点菌丝呈黄色。菌丝体发育到8天,菌丝相互扭结在一起,在基质表面形成白色突起,即子实体的原基。
3、裂褶菌Wbsh-01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送北京新时代众合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按照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型号为D3390-02,厂家为OMEGA)的操作步骤,提取裂褶菌Wbsh-01的基因组DNA。
以上述裂褶菌Wbsh-01基因组DNA作为扩增模板,以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TCCGTAGGTGAACCTGCGG)和ITS4(TCCTCCGCTTATTGAT ATGC)为引物进行PCR反应(PCR仪的厂家为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仪器型号MG96+),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进入循环,94℃预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90s,共25个循环。对得到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所得r DNA-ITS序列直接在NCBI Genbank数据库中已公开的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用TS2Database截取ITS全长序列(如序列表1所示),经ITS系统进化树分析(见图1,图1中521为裂褶菌Wbsh-01),菌株Wbsh-01与Schizophyllum commune MH539647.1的序列相似性达100%,表明该菌为Schizophyllum comm une。
综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和DNA序列分析结果,菌株Wbsh-01鉴定为裂褶菌(Schizohyllum commune),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
4、裂褶菌Wbsh-01(Schizophyllum commune)的菌种保藏
新菌株Wbsh-01的保藏日期为2023年03月09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388,分类命名为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为100101。
实施例2菌剂的制备
在无菌条件下,将裂褶菌Wbsh-01接种到PDA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划线活化,于28℃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48h,获得单菌落;采用接种环挑取获得的单菌落于PDA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转速为180rpm的震荡培养箱中培养48h,制得裂褶菌Wbsh-01菌剂,裂褶菌Wbsh-01菌剂中活菌浓度为109CFU/mL。
实施例3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
(1)将市售燕麦麸皮进行粉碎过筛制得燕麦麸皮粉末,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目数为100目。取20g燕麦麸皮粉末与20g去离子水混合,将混合物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3MPa的高温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制得发酵底物A。
将4mL上述实施例2制得的裂褶菌Wbsh-01菌剂接种到40g发酵底物A中,单位质量发酵底物A中接种的裂褶菌Wbsh-01活菌数为108CFU/g,接入裂褶菌Wbsh-01菌剂后在静置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固体发酵培养的湿度为55%,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5d。固体发酵培养结束后进行一次灭菌,一次灭菌的温度为121℃,一次灭菌的时间为30min,一次灭菌的压强为0.13MPa,对一次灭菌后物料进行烘干粉碎过筛,制得粒径目数为100目的物料A。
(2)将3g步骤(1)制得的物料A、0.6g大豆肽、0.6g的葡萄糖和300g去离子水混合,混合均匀后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底物B;
在304.2g发酵底物B中接入30mL实施例2制得的裂褶菌Wbsh-01菌剂,以发酵底物B中去离子水为基准,单位质量去离子水中接种的裂褶菌Wbsh-01的活菌数为108CFU/g,接种后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在28℃恒温震荡培养箱中液体发酵培养48h,摇床震荡的转速为180rpm;液体发酵培养结束后,将得到的物料在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二次灭菌30min。二次灭菌完成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离心,离心的转速为4800rpm,离心的时间为30min,离心的半径为12cm,离心结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三次灭菌30min,三次灭菌结束后冷却是室温,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调整为10d,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将3g物料A调整为5g物料A,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实施例6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发酵底物B中不添加大豆肽和葡萄糖,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不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液体发酵培养的时间调整为7d,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市售燕麦麸皮进行粉碎过筛制得燕麦麸皮粉末,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目数为100目。将3g燕麦麸皮粉末、0.6g大豆肽、0.6g的葡萄糖和300g去离子水混合,混合均匀后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底物;
在304.2g发酵底物中接入30mL实施例2制得的裂褶菌Wbsh-01菌剂,以发酵底物中去离子水为基准,单位质量去离子水中接种的裂褶菌Wbsh-01活菌数为108CFU/g,接种后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在28℃恒温震荡培养箱中液体发酵培养7d,摇床震荡的转速为180rpm;液体发酵培养结束后,将得到的物料在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灭菌30min。灭菌完成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离心,离心的转速为4800rpm,离心的时间为30min,离心的半径为12cm,离心结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灭菌30min,灭菌结束后冷却是室温,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对比例2
将市售燕麦麸皮进行粉碎过筛制得燕麦麸皮粉末,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目数为100目。取20g燕麦麸皮粉末与20g去离子水混合,将混合物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3MPa的高温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制得发酵底物A。
将4mL上述实施例2制得的裂褶菌Wbsh-01菌剂接种到40g发酵底物A中,单位质量发酵底物A中接种的裂褶菌Wbsh-01活菌数为108CFU/g,接入裂褶菌Wbsh-01菌剂后在静置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固体发酵培养的湿度为55%,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7d。固体发酵培养结束后进行一次灭菌,一次灭菌的温度为121℃,一次灭菌的时间为30min,一次灭菌的压强为0.13MPa,对一次灭菌后物料进行烘干粉碎过筛,制得粒径目数为100目的物料A。
将3g步骤(1)制得的物料A、0.6g大豆肽、0.6g的葡萄糖和300g去离子水混合,混合均匀后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离心,离心的转速为4800rpm,离心的时间为30min,离心的半径为12cm,离心结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灭菌30min,灭菌结束后冷却是室温,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不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将步骤(2)中液体发酵培养调整为水提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市售燕麦麸皮进行粉碎过筛制得燕麦麸皮粉末,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目数为100目。取20g燕麦麸皮粉末与20g去离子水混合,将混合物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3MPa的高温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制得发酵底物A。
将4mL上述实施例2制得的裂褶菌Wbsh-01菌剂接种到40g发酵底物A中,单位质量发酵底物A中接种的裂褶菌Wbsh-01活菌数为108CFU/g,接入裂褶菌Wbsh-01菌剂后在静置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固体发酵培养的湿度为55%,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5d。固体发酵培养结束后进行一次灭菌,一次灭菌的温度为121℃,一次灭菌的时间为30min,一次灭菌的压强为0.13MPa,对一次灭菌后物料进行烘干粉碎过筛,制得粒径目数为100目的物料A。
(2)将3g步骤(1)制得的物料A、0.6g大豆肽、0.6g的葡萄糖和300g去离子水混合,在温度为60℃条件下进行水提60min;提取后将物料离心,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30min,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对比例4
(1)将市售燕麦麸皮进行粉碎过筛制得燕麦麸皮粉末,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目数为100目。取20g燕麦麸皮粉末与20g去离子水混合,将混合物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3MPa的高温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制得发酵底物A。
瑞士乳杆菌菌液的配置方法:将瑞士乳杆菌(CICC 20243)分散到无菌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活菌浓度为109CFU/mL的瑞士乳杆菌菌液,备用。
将4mL上述制得的瑞士乳杆菌菌液接种到40g发酵底物A中,单位质量发酵底物A中接种的瑞士乳杆菌(CICC 20243)的活菌数为108CFU/g,接入瑞士乳杆菌菌液后在静置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固体发酵培养的湿度为55%,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5d。固体发酵培养结束后进行一次灭菌,一次灭菌的温度为121℃,一次灭菌的时间为30min,一次灭菌的压强为0.13MPa,对一次灭菌后物料进行烘干粉碎过筛,制得粒径目数为100目的物料A。
(2)将3g步骤(1)制得的物料A、0.6g大豆肽、0.6g的葡萄糖和300g去离子水混合,混合均匀后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高温灭菌30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发酵底物B;
在304.2g发酵底物B中接入30mL上述制得的瑞士乳杆菌菌液,以发酵底物B中去离子水为基准,单位质量去离子水中接种的瑞士乳杆菌(CICC 20243)的活菌数为108CFU/g,接种后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在28℃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发酵培养48h;发酵培养结束后,将得到的物料在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二次灭菌30min。二次灭菌完成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离心,离心的转速为4800rpm,离心的时间为30min,离心的半径为12cm,离心结束取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温度为121℃,压力为0.12MPa的高温灭菌锅中进行三次灭菌30min,三次灭菌结束后冷却是室温,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将步骤(1)接种的菌剂替换为等量的酿酒酵母菌菌液,将步骤(2)中接种的菌剂替换为等量的酿酒酵母菌菌液,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酿酒酵母菌菌液的配置方法:挑取酿酒酵母菌(CICC 17452)单菌落接种于YPD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180rpm的培养箱中发酵培养48h,将发酵培养后物料采用YPD液体培养基配置成活菌浓度为109CFU/mL的酿酒酵母菌菌液,备用。
对比例6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将步骤(1)接种的菌剂替换为等量的裂褶菌(CICC2592)菌液,将步骤(2)中接种的菌剂替换为等量的裂褶菌(CICC 2592)菌液,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裂褶菌(CICC 2592)菌液的配置方法:将裂褶菌(CICC 2592)分散到无菌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活菌浓度为109CFU/mL的裂褶菌(CICC 2592)菌液,备用。
对比例7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14d,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对比例8
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1d,其他条件参数同实施例3,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
效果实施例1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杨酸,·OH与水杨酸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2,3-二羟基苯甲酸在510nm处有特征吸收。采用固定反应时间法,在510nm处测定含被测物反应液的吸光度,并与空白液比较,测定被测物对·OH的清除作用。
待测液的制备:取上述实施例3~6和对比例1~8制得的产品分别与水混合,分别配置成质量百分比为20%的待测液。
按表1往试管中添加试剂,依次加入9mmol/L FeSO4、9mmol/L水杨酸乙醇溶液、待测液、适量去离子水和8.8mmol/L H2O2溶液。摇匀,37℃水浴加热15min后取出,测定空白对照的吸光度A0、加样品组吸光度Ax和不加H2O2的溶液本底组吸光度Ax0。测定A0时,参比溶液为不加双氧水体系;每组做三个平行实验,测试吸光度值并取平均值,结果请见表2,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各组羟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见表2和图2。(表2和图2中,***p<0.001,表示与实施例3相比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极显著降低;**p<0.01,表示与实施例3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显著降低;ns表示与实施例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羟自由基清除率=(A0-(Ax-Ax0))/A0×100%。
表1
表2
结果表明,采用本申请特定裂褶菌Wbsh-01,再结合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工艺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具有理想的抗氧化功效。而且研发过程中发现,本申请采用的裂褶菌Wbsh-01与现有裂褶菌相比,更易于利用燕麦麸皮中成分,制得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的抗氧化功效更理想。而且研发过程中还发现,发酵类型、发酵菌株种类和固体发酵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发酵产物的抗氧化功效也具有较大影响。
效果实施例2透明质酸酶抑制试验
透明质酸酶是一种能分解多糖的溶酶体之一,能够水解透明质酸钾生成β-N-乙酰葡糖胺,该物质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缩合生成生色原2-甲基-3-二乙酰吡咯衍生物,生色原与埃尔利希试剂在浓盐酸乙醇中显色。透明质酸酶与炎症、过敏有强相关性,是I型过敏反应的参与者,因此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实验可作为快捷的抗过敏测定方法。
试剂: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钠、无水乙醇、氢氧化钠、无水碳酸钠、浓盐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酰丙酮、冰醋酸、无水氯化钙。
设备:Sunrise酶标仪的厂家为帝肯贸易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的厂家为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取0.1mL CaCl2溶液(0.25mmol/L)和0.5mL透明质酸酶液(100U/mL)于37℃下水浴恒温培养20min;加入受试样品液0.5mL(实施例或对比例制得的产品),继续保温20min;再加入0.5mL透明质酸钠溶液(0.5mg/mL),37℃水浴恒温培养30min后取出,在常温下放置5min;加入0.1mL NaOH溶液(0.4mol/L)和0.5mL乙酰丙酮溶液(3.5mL乙酰丙酮溶于50mL的1.0mol/L碳酸钠溶液中),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后立即转移至冰水水浴冷却5min;滴加1.0mL埃尔利希试剂(0.8g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溶于15mL浓盐酸和15mL无水乙醇中),并用3.0mL无水乙醇稀释,室温放置20min显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为540nm处吸光度值,每组做三个平行实验,测试吸光度值并取平均值,结果请见表3,受试样品液对透明质酸酶抑制率的测定计算公式如下,结果见表3和图3(表3和图3中,***p<0.001,表示与实施例3相比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极显著降低;**p<0.01,表示与实施例3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显著降低;ns表示与实施例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透明质酸酶抑制率=[(A-B)-(C-D)]/(A-B)×100%
式中:A—对照溶液吸光度值(用醋酸缓冲溶液代替受试样品溶液);B—对照空白溶液吸光度值(用醋酸缓冲溶液代替受试样品溶液及酶液);C—受试样品液吸光度值;D—受试样品空白溶液吸光度值(用醋酸缓冲溶液代替酶液)。
表3
结果表明,采用本申请特定裂褶菌Wbsh-01,再结合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工艺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具有理想的抗敏功效。而且研发过程中发现,本申请采用的裂褶菌Wbsh-01与现有裂褶菌相比,更易于利用燕麦麸皮中成分,制得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的透明质酸酶抑制能力更强,可见抗敏功效更理想。而且研发过程中还发现,发酵类型、发酵菌株种类和固体发酵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发酵产物的抗敏功效也具有较大影响。
效果实施例3:感官评价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产品进行感官评价(保湿感、渗透性、滋润性等)。以男女各24名,总48名经过训练的检查员为对象,对关于使用上述实施例或对比例制得产品的使用感的项目进行了评分(以5分为标准,1:非常不好、2:不好、3:普通、4:好、5:非常好),结果见表4。
表4
保湿感 渗透性 滋润性
实施例3 4.82 4.63 4.76
实施例4 4.58 4.29 4.59
实施例5 4.64 4.42 4.61
实施例6 4.42 4.65 4.48
对比例1 3.74 3.59 3.75
对比例2 3.19 3.15 3.09
对比例3 3.28 3.41 3.17
对比例4 3.96 3.26 3.59
对比例5 4.07 3.49 3.67
对比例6 4.13 3.93 4.08
对比例7 3.94 3.64 3.91
对比例8 3.61 3.47 3.84
由肤感测试结果可知,受试者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产品后,在保湿感、渗透性和滋润性方面的评价分数实施例均高于对比例,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制得产品的肤感更理想。
效果实施例4:抗光损伤(修复)
实验步骤:
分别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产品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配置成体积百分数为2%的实验组待测液,实验组待测液需要过0.22μm无菌滤膜。
HaCaT细胞养于含10%胎牛血清以及1%双抗(1×105U/L的青霉素、100mg/L的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于37℃、5% 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当细胞融合达到85%以上时,以0.05%胰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含血清的DMEM终止消化反应。细胞计数板计数,将细胞悬液浓度调整到7×104个/mL,将细胞悬液按照每孔100μL的比例接种到96孔板上,37℃、5%CO2的培养箱中孵育12h。
孵育后去除旧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清洗细胞两遍,再加入100μL的PBS溶液,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UVB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40mJ/cm2,阴性对照组不进行照射;吸弃PBS,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基,实验组中每孔加入100μL上述配置的已过滤除菌的实验组待测液,每个待测液做6个复孔;空白对照组无细胞,加入100μL的PBS。再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孵育24h。然后每孔加入10μL的CCK-8溶液,再孵育3h,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吸光度值结果请见表5,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表5和图4(表5和图4中,ns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表示与空白组相比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细胞存活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细胞存活率=(A实验组或模型组-A空白对照组)/(A阴性对照组-A空白对照组)×100%。
表5
/>
结果表明,本申请实施例制得产品对受损肌肤具有较理想的修复功效。而且研发过程中发现,本申请采用的裂褶菌Wbsh-01与现有裂褶菌相比,制得的燕麦麸皮发酵液对受损细胞的修复效果更理想。而且研发过程中还发现,发酵类型、发酵菌株种类和固体发酵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发酵产物的修复功效也具有较大影响。
效果实施例6炎性因子IL-8的测定(修护细胞)
待测样品制备: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产品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配置成体积百分数为2%的实验组待测液。
取HaCaT细胞,以25万个/mL的密度将细胞悬浮液接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上,每孔加入2mL细胞悬液,培养12h,吸弃上清。空白组加入DMEM溶液2mL;实验组和模型组均采用800μg/mL LPS损伤细胞6小时,吸弃上清液,实验组加入2mL待测样品,模型组加入2mL DMEM溶液,处理细胞24h。收集上清液,每孔加入200μL细胞裂解液处理细胞,10000r/min 4℃下离心10min,取上清得到细胞裂解上清液。
取20μL细胞裂解液用BCA试剂盒检测样品中的总蛋白含量;炎症因子的测定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于450nm处测定各组细胞裂解上清液的OD值,根据OD值和标准曲线(Y=0.0023X+0.077,R2=0.9985),计算炎症因子IL-8的表达量A,用蛋白质含量B进行校正得到C=A/B,再计算相对表达量=C/C空白组,结果见表6和图5(表6和图5中,*p<0.05,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表示与模型组相比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表示与空白组相比有极其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表6
OD值 IL-8相对表达量
空白组 0.114 1.00
模型组 0.131 1.62±0.01###
实施例3 0.099 0.69±0.03***
实施例4 0.096 0.67±0.06***
实施例5 0.096 0.79±0.05***
实施例6 0.102 0.79±0.06***
对比例1 0.108 1.18±0.04**
对比例2 0.121 1.17±0.06**
对比例3 0.123 1.37±0.03*
对比例4 0.122 1.34±0.08*
对比例5 0.126 1.37±0.07*
对比例6 0.128 1.36±0.13*
对比例7 0.108 1.2±0.15*
对比例8 0.11 1.19±0.06**
结果表明,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燕麦麸皮发酵液具有理想的抗炎功效,处理受损细胞后,可显著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IL-8的相对表达量,而且低于空白组。而对比例制得产品处理细胞后,虽然与模型组相比可以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IL-8的相对表达量,但降低程度有限,均高于空白组,可见对比例制得产品的抗炎效果一般。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对本申请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申请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Wbsh-01,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40388。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Wbsh-01;
较佳地,所述菌剂中所述裂褶菌Wbsh-01的活菌浓度为106~109CFU/mL,更佳地为107~109CFU/mL。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皿培养: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Wbsh-01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获取单菌落;
B)采用接种环挑取所述单菌落于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制得所述菌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制备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至少一种:
步骤A中,所述固体培养基包括PDA固体培养基;
步骤A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0~30℃,较佳地为25~30℃;
步骤A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30~50h,较佳地为45~50h;
步骤A中,所述培养在静置的条件下进行;
步骤B中,所述液体培养基包括PDA液体培养基;
步骤B中,所述培养的温度为20~30℃,较佳地为25~30℃;
步骤B中,所述培养的时间为30~50h,较佳地为45~50h;
步骤B中,所述培养在震荡的条件下进行,所述震荡的转速为150~200rpm,较佳地为175~185rpm。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Wbsh-01作为发酵菌株在制备皮肤外用剂中的应用。
6.一种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Wbsh-01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接种到发酵底物A中,经固体发酵培养4~12d,一次灭菌,制得物料A;所述发酵底物A包括燕麦麸皮粉末和水;
(2)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褶菌Wbsh-01和/或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接种到发酵底物B中,经液体发酵培养,二次灭菌,制得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所述发酵底物B包括所述物料A和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燕麦麸皮粉末的粒径为100~300目,较佳地为150~250目;
步骤(1)中,所述发酵底物A中所述水包括去离子水;
步骤(1)中,所述发酵底物A中的所述燕麦麸皮粉末和所述水的质量比为1:(0.5~2),较佳地为1:(0.8~1.2);
步骤(1)中,所述发酵底物A在使用前包括灭菌的操作;
步骤(1)中,单位质量的所述发酵底物A中接种的所述裂褶菌Wbsh-01的数量为107~109CFU/g,较佳地为107~108CFU/g;
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5~10d,较佳地为5~7d;
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5~30℃,较佳地为25~28℃;
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的湿度为50%~95%,较佳地为50%~65%;
步骤(1)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在静置的条件下进行;
步骤(1)中,所述一次灭菌的方法为高温灭菌法;
步骤(1)中,所述一次灭菌的操作后还进一步包括粉碎、过筛的操作;较佳地,所述物料A经所述粉碎、过筛后的粒径为100~300目,更佳地为150~250目;
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中的所述物料A和所述水的质量比为1:(20~200),较佳地为1:(50~150),更佳地为1:(60~100);
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中所述水包括去离子水;
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中还进一步包括碳源和/或氮源;较佳地,所述碳源包括葡萄糖、马铃薯和玉米中至少一种;较佳地,所述碳源占所述发酵底物B的质量百分比为0.05%~1%,更佳地为0.1%~0.5%;较佳地,所述氮源包括大豆肽、豆饼粉和奶粉中至少一种;较佳地,所述氮源占所述发酵底物B的质量百分比为0.05%~1%,更佳地为0.1%~0.5%;
步骤(2)中,所述发酵底物B在使用前还包括灭菌的操作;
步骤(2)中,以所述发酵底物B中的所述水为基准,单位质量的所述水中接种的所述裂褶菌Wbsh-01的数量为104~109CFU/g,较佳地为105~108CFU/g;
步骤(2)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的时间为24~72h,较佳地为30~50h;
步骤(2)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5~35℃,较佳地为25~30℃;
步骤(2)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在震荡的条件下进行,所述震荡的转速为150~300rpm,较佳地为150~250rpm;
步骤(2)中,所述二次灭菌的方法为高温灭菌法;
步骤(2)中,所述二次灭菌的操作后还包括离心,收集上清液和三次灭菌的操作;较佳地,所述离心的转速为3000~9000rpm,更佳地为4000~6000rpm;较佳地,所述离心的时间为10~40min,更佳地为20~40min;较佳地,所述离心的半径为8~15cm,更佳地为10~13cm;较佳地,所述三次灭菌的方法为高温灭菌法。
8.一种燕麦麸皮发酵液,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制得。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直接作为产品、作为添加剂或作为基底在制备皮肤外用剂中的应用;
较佳地,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作为所述皮肤外用剂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抗敏活性成分、修复活性成分和抗炎活性成分中至少一种;
更佳地,所述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具有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更佳地,所述抗敏活性成分为具有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的抗敏活性成分;
更佳地,所述抗炎活性成分为具有清除炎症因子IL-8的抗炎活性成分。
10.一种皮肤外用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燕麦麸皮发酵液;
较佳地,所述皮肤外用剂中还进一步包括活性成分和/或防腐剂;更佳地,所述活性成分包括保湿活性成分、美白活性成分、抗炎活性成分、抗敏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更佳地,所述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乙酮和/或1,2-己二醇;当所述防腐剂包括所述对羟基苯乙酮时,所述对羟基苯乙酮占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3%~1%;当所述防腐剂包括所述1,2-己二醇时,所述1,2-己二醇占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3%~1%;
较佳地,所述皮肤外用剂包括面膜、精华或爽肤水;
较佳地,所述燕麦麸皮发酵液占所述皮肤外用剂的质量百分比为5%~99%,更佳地为60%~99%。
CN202311244974.XA 2023-09-25 2023-09-25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965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4974.XA CN117965313A (zh) 2023-09-25 2023-09-25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44974.XA CN117965313A (zh) 2023-09-25 2023-09-25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65313A true CN117965313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44974.XA Pending CN117965313A (zh) 2023-09-25 2023-09-25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653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43812B (zh) 一种卡瓦胡椒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3966832A (zh) 一种石斛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99287B (zh) 马铃薯发酵物、含其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25153B (zh) 一种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851259B (zh) 抗氧化剂的制造方法
CN113842347B (zh) 具有抗衰老和美白活性的墨红玫瑰灵芝发酵物和墨红玫瑰酶解后发酵物的组合物
CN108486002B (zh) 一株产胞外多糖的罗汉果内生菌菌株及其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和胞外多糖的应用
CN114304335A (zh) 一种发酵富集石斛叶活性成分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2773752A (zh) 一种美白抗衰原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49239B (zh) 一种灵芝菌发酵沙棘籽粕的功能性食品添加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3628B (zh) 红缨子高粱谷物发酵物,含其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965313A (zh) 裂褶菌、含其菌剂、燕麦麸皮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27523B (zh) 一种玫瑰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494255B (zh) 含人参虫草发酵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4404344A (zh) 酵母菌/大麦籽发酵产物,含其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25033A (zh) 一种桑叶发酵组合物、制备方法、应用
CN113648254A (zh) 可用于化妆品的羽扇豆针叶樱桃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45419B (zh) 一种百合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987475A (zh) 具有舒缓功效的白参菌发酵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45330B (zh) 一种天竺葵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62894B (zh) 一种积雪草酶解发酵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06832B (zh) 一种高低分子量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44206B (zh) 具有美白功效的益生菌发酵的青梅花护肤品及制备方法
CN114891639B (zh) 一种提高红景天苷含量的微生物菌株及其发酵方法
CN115006310B (zh) 绿豆萌芽发酵物,含其皮肤外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