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60420A - 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60420A
CN117960420A CN202410365551.1A CN202410365551A CN117960420A CN 117960420 A CN117960420 A CN 117960420A CN 202410365551 A CN202410365551 A CN 202410365551A CN 117960420 A CN117960420 A CN 117960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feedback
water
flow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65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王永生
沈灿
杜海波
王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Faenza Sanitary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655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60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60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60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本发明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出水装置包括分流流道、第一衔接腔、第二衔接腔和至少两个振荡器单元,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振荡腔,入水口与分流流道连通,振荡腔的两端分别与入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振荡器单元还包括两个导流部,导流部设置在振荡腔内从而形成主流道、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至少两个振荡器单元满足:两个第一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第一衔接腔连通,两个第二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第二衔接腔连通。该出水装置有利于提高多个振荡器单元的出水水流的同步性,从而提高出水装置的出水效果。

Description

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振荡器可以使从流体振荡器射出的流体往复扫荡。并且,流体振荡器主要依靠康达效应以及自身内部的流道形状实现上述效果,流体振荡器内无需设置电机之类的驱动部件,流体振荡器无需通过电机驱动某个零部件往复摆动来实现流体往复扫荡的效果。
市面上的某些出水装置(例如花洒)集成有多个流体振荡器。然而,不同的流体振荡器的水流的摆动频率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流体振荡器的出水效果的同步性较差,从而导致出水装置的整体出水效果比较杂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设有多个流体振荡器(振荡器单元),且出水装置的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较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水装置,包括:分流流道;振荡器单元,所述振荡器单元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振荡腔,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分流流道连通,所述振荡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振荡器单元还包括两个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在振荡腔内,两个所述导流部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主流道,一个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振荡腔的壁面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反馈流道,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两个所述反馈流道分别为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第一衔接腔;第二衔接腔,至少两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满足:两个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一衔接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二衔接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水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的出水装置中,所有振荡器单元的反馈流道是相互独立的,分别位于不同的振荡器单元内的多股水流也互不关联,从而导致不同的流体振荡器的水流摆动不同步。
而对于本发明的出水装置,其反馈流道和衔接腔相互连通,从而构建出多个振荡器单元共用的“整流腔室”。分别从不同的反馈流道进入的多股水流在上述整流腔室中汇合并重新分流,如此一来,重新分流后的多股水流能够以较高的同步性从多个不同的反馈流道流出,从而带动不同的主流道中的水流以较高地同步性进行偏转,进而提高多个振荡器单元的出水水流的同步性(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由于多个振荡器单元的出水水流的同步性较高,出水装置的整体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较低,出水装置的出水水流的冲洗力度较为均匀,出水装置的出水水流的视觉效果亦较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荡器单元的数量大于二,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振荡器单元均满足:两个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一衔接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二衔接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直线分布;或者,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圆环分布;或者,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圆弧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直线分布,所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衔接腔与所述第二衔接腔亦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圆环分布,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所述圆环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衔接腔呈弧形,所述第二衔接腔呈弧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自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为基准方向,所述反馈流道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笔直设置并沿所述基准方向延伸;流入段,所述流入段的一端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所述流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段连通,所述流入段与所述过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流出段,所述流出段的一端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所述流出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段连通,并且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入段和所述流出段连通,所述流出段与所述过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反馈流道的所述过渡段为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衔接腔包括第一中间衔接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过渡段均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一中间衔接区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反馈流道的所述过渡段为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衔接腔包括第二中间衔接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过渡段均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二中间衔接区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流道包括通过口,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主流道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两个所述近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所述通过口;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通过口和所述入水口之间,所述通过口的横截面积为S2,所述入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1,S1<S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主流道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所述导流面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远端,两个所述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远端之间的距离,并且,自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两个所述导流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出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出水装置的仰视图;
图3为图2的出水装置沿A-A剖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出水装置沿B-B剖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出水装置沿C-C剖面的剖视图;
图6为流经振荡器单元的流体在某一时刻内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7为流经振荡器单元的流体在另一时刻内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8为从振荡器单元流出的流体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出水装置的内部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出水装置的立体图;
图11为通过一个竖直平面剖切图10中的出水装置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12为通过一个水平面剖切图10中的出水装置所得到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
100-出水装置,101-分流流道,102-振荡器单元,103-入水口,104-出水口,105-振荡腔,106-导流部,107-主流道,108-反馈流道,109-第一反馈流道,110-第二反馈流道,111-第一衔接腔,112-第二衔接腔,113-过渡段,114-流入段,117-流出段,120-第一中间衔接区,123-通过口,124-导流面,125-聚水口,126-总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比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方便介绍本发明的出水装置,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提及的一些关于流体力学的术语进行说明:
(1)康达效应(Coanda Effect):流体离开本来的运动方向,改为沿着凸出物体表面流动。
(2)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受限流体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会出现流速增大的现象;流体在狭窄区域加速,从而使流体的压力在横截面最小的地方最小。
本发明中,多股(两股或两股以上)水流同步地摆动是指:多股水流的摆动频率相同,且同一时刻下,多股水流的角度或路径相同。多股水流的整体效果越接近上述同步摆动的定义,则多股水流的同步性越高。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的出水装置100,图3至图5分别为该出水装置100在不同剖面下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出水装置100包括分流流道101和振荡器单元102,振荡器单元102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水装置100还包括总入口126,总入口126与分流流道101连通,并且总入口126位于分流流道101的上游。图3中的虚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路径,从总入口126流入的水后续会通过分流流道101流动至不同的振荡器单元102。
单个振荡器单元102的结构如图4所示,振荡器单元102包括入水口103、出水口104和振荡腔105。入水口103与分流流道101连通,以使分流流道101中的水分流至不同的振荡器单元102,振荡腔105的两端分别与入水口103和出水口104连通。振荡器单元102还包括两个导流部106,导流部106设置在振荡腔105内,两个导流部106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导流部106之间形成主流道107,一个导流部106与振荡腔105的壁面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反馈流道108,反馈流道108大致呈“C”字型。即,一个振荡器单元102具有两个反馈流道108,两个反馈流道108分别为第一反馈流道109和第二反馈流道110。主流道107和反馈流道108可以看作腔室的不同区域。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与反馈流道108的入口端均与主流道107连通。以图4为例,反馈流道108的入口端为反馈流道108的底端,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为反馈流道108的顶端。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比反馈流道108的入口端更靠近入水口103。本实施例中,两个导流部106是对称的,振荡器单元102自身的形状也是对称形状。
从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口104流出的水流可以往复摆动。下面以图6至图8为例对单个振荡器单元102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图6和图7中,虚线箭头表述水的流动路径。
导流部106朝向主流道107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124(如图4所示),水从入水口103进入主流道107之后,基于康达效应,水会沿导流部106的导流面124流动。在水一开始进入振荡腔105时,水会沿哪一个导流部106流动是随机的,但这不影响振荡器单元102最终的出水效果。假设水先沿左侧的导流部106流动,那么如图6所示,水会沿左侧的导流部106流动至第二反馈流道110的入口端(底端)。随后,一部分水进入第二反馈流道110并回流到主流道107的顶端,另一部分水沿出水口104的右侧壁面流出。
如图6所示,入水口103的朝向与第二反馈流道110的出口端的朝向不平行。因此,从第二反馈流道110回流到主流道107顶端的这部分水与后续进入主流道107的水汇合之后。汇合后的水流会向右偏,汇合后的水流沿右侧的导流部106流动(如图7所示)。如图7所示,水沿右侧的导流部106流动至第一反馈流道109的入口端(底端),随后,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反馈流道109并回流到主流道107的顶端,另一部分水沿出水口104的左侧壁面流出。
而从第一反馈流道109回流到主流道107的水,又会与后续进入主流道107的水汇合,并使汇合后的水流向左偏,从而使水流再次沿左侧的导流部106流动(如图6所示)。因此,在某一时刻内,水的流动路径如图6所示;而在另一时刻,水的流动路径如图7所示。从出水口104射出的水流的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内,从出水口104射出的水流会左右地来回扫荡。能够被从振荡器单元102射出的水流扫荡的区域便是水流的覆盖范围,请参照图8,水流的覆盖区域如线段DE所示。
如图5所示,出水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衔接腔111和第二衔接腔112,第一衔接腔111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衔接腔112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至少存在两个振荡器单元102满足以下条件:两个第一反馈流道109均与同一个第一衔接腔111连通,两个第二反馈流道110均与同一个第二衔接腔112连通。图9示出了出水装置100内部的流道的一部分。在出水装置100的实物中,流道相当于空腔或者空间,但为了方便展示流道的形状,图9示出的是将流道转化为实体后所得到的结构。以图9为例,从前往后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一反馈流道109通过一个第一衔接腔111连通,从前往后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反馈流道110通过一个第二衔接腔112连通。即便一开始进入第一个反馈流道108的水和进入第二个反馈流道108的水并未同步地流动,但这两股水后续会在第一衔接腔111中混合,混合后的水会被重新分流至第一个第一反馈流道109的出口端和第二个第一反馈流道109的出口端,从而提高这两个第一反馈流道109的出口端的水流的同步性。第二衔接腔112的作用与第一衔接腔111的作用类似,第二衔接腔112亦可以提高这两个第二反馈流道110的出口端的水流的同步性,此处不重复说明。
现有技术的出水装置不具备本发明的衔接腔。在现有技术的出水装置中,任意两个振荡器单元的反馈流道都是相互独立的,分别位于不同的振荡器单元内的多股水流也互不关联,从而导致不同的流体振荡器的水流摆动不同步。
而对于本发明的出水装置100,其反馈流道108和衔接腔相互连通,从而构建出多个振荡器单元102共用的“整流腔室”。分别从不同的反馈流道108进入的多股水流在上述整流腔室中汇合并重新分流,如此一来,重新分流后的多股水流以较高的同步性从多个不同的反馈流道108流出,从而带动不同的主流道107中的水流以较高地同步性进行偏转,进而提高多个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出水口104处的水流)的同步性。由于多个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的同步性较高,出水装置100的整体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较低,出水装置100的出水水流的冲洗力度较为均匀,出水装置100的出水水流的视觉效果亦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振荡器单元102的数量大于二时,不一定需要所有振荡器单元102都通过第一衔接腔111和第二衔接腔112相互连通的。只要有一部分(至少两个)振荡器单元102是通过第一衔接腔111和第二衔接腔112相互连通的,出水装置100的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便能够低于现有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振荡器单元102的数量大于二,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振荡器单元102均满足以下条件:两个第一反馈流道109均与同一个第一衔接腔111连通,两个第二反馈流道110均与同一个第二衔接腔112连通。这样设置可以使出水装置100中所有的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都是同步地摆动,从而进一步地降低出水装置100的出水杂乱程度,提升出水装置100的整体出水效果。
多个振荡器单元102可以沿一直线分布(如图9所示);或者,多个振荡器单元102可以沿一圆环分布(如图12所示);又或者,多个振荡器单元102可以沿一圆弧分布(未在附图中示出)。上述振荡器单元102的分布方式有利于降低振荡器单元102的布局复杂性,方便出水装置100的制造难度。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振荡器单元102沿一直线分布,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属于同一振荡器单元102的两个反馈流道108(第一反馈流道109和第二反馈流道110)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一衔接腔111与第二衔接腔112亦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前述“直线”为一条假想的线,该直线并未在附图中示出。若以图9的方向为基准,那么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由于第一反馈流道109和第二反馈流道110沿第二方向分布,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在第二方向上往复摆动;又由于振荡器单元102沿第一方向分布,因此相邻的两个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不容易相互交叉和相互干涉,这亦有利于降低出水装置100的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
图10至图1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出水装置100。在图10至图12所示的出水装置100中,多个振荡器单元102沿一圆环分布,属于同一振荡器单元102的两个反馈流道108沿该圆环的径向分布。前述“圆环”亦为一个假想的圆环,该圆环并未在附图中示出。第一衔接腔111呈弧形,第一衔接腔111在自身周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反馈流道109连通;第二衔接腔112呈弧形,第二衔接腔112在自身周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反馈流道110连通。图10至图12中的振荡器单元102的结构和形状可以参照上文和下文关于振荡器单元102的描述,此处不重复介绍。属于同一振荡器单元102的两个反馈流道108沿圆环的径向分布,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在径向上往复摆动;又由于振荡器单元102沿周向分布,因此相邻的两个振荡器单元102的出水水流不容易相互交叉和相互干涉,这亦有利于降低出水装置100的出水效果的杂乱程度。
下面再对图1至图9所示的出水装置100中的振荡器单元102作进一步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介绍的振荡器单元102的结构可以应用到图10至图12所示的出水装置100中,以及应用到其它未在附图示出的实施例中。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振荡器单元102还包括喇叭状的聚水口125,聚水口125和主流道107分别连通于入水口103的两端,聚水口125用于将水汇聚至入水口103处,以便水流进入水口103。
如图4所示,主流道107包括通过口123,导流部106朝向主流道107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124,导流面124靠近入水口103的一端为近端,两个近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通过口123。在图4中,导流面124的近端为导流面124的顶端。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位于通过口123和入水口103之间,通过口123的横截面积为S2,入水口103的横截面积为S1,S1<S2。入水口103的横截面积是指,通过一个垂直于入水口103的轴线的平面(例如水平面)去截取入水口103所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通过口123的横截面积是指,通过一个垂直于通过口123的轴线的平面(例如水平面)去截取通过口123所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在S1<S2的情况下,基于文丘里效应,位于入水口103和通过口123之间的水的压力较小,即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的压力较小。这使得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形成负压,从而有利于水从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流出并汇入主流道107的水流中。
导流面124远离入水口103的一端为远端,在图4中,导流面124的底端为远端。如图4所示,两个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远端之间的距离,并且,自入水口103至出水口104,两个导流面124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如此一来,主流道107呈水滴状。由于两个导流面124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水从某一侧的导流面124(例如右侧的导流面124)离开后可以被导流面124引导至出水口104的另一侧的壁面(例如出水口104的左侧壁面),以便水沿出水口104的其中一侧壁面流出。
如图4所示,沿流体从出水口104流出的方向(即自上而下的方向),出水口104的宽度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方便出水口104处的水流摆动,从而增大水流的覆盖范围。出水口104的宽度是指出水口104在导流部106的排列方向上(例如左-右方向)的尺寸。
如图8所示,反馈流道108包括过渡段113、流入段114和流出段117。过渡段113笔直设置并沿基准方向延伸。其中,自入水口103至出水口104的方向为基准方向。在图8中,基准方向为自上而下的方向。流入段114的一端为反馈流道108的入口端,流入段114的另一端与过渡段113连通。流入段114与过渡段1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从反馈流道108流出的水可以推动通过口123附近的水向斜下方流动,以便水流沿导流部106的导流面124运动。流出段117的一端为反馈流道108的出口端,流出段117的另一端与过渡段113连通,并且过渡段113的两端分别与流入段114和流出段117连通。流出段117与过渡段11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一来,出口端相对于流出段117的另一端更高,从而方便水流进反馈流道10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衔接腔111可以直接与过渡段113连通。例如,请参照图9,第一衔接腔111包括第一中间衔接区120,第一中间衔接区120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反馈流道109的宽度相同;若将第一反馈流道109的过渡段113称作第一过渡段,那么相邻的两个第一过渡段均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一个第一中间衔接区120连通。
如上文所述,反馈流道108和衔接腔相互连通,从而构建出多个振荡器单元102共用的“反馈腔”;由于反馈流道108的过渡段113相当于反馈流道108的中间部分,本实施例采用第一中间衔接区120将相邻的两个第一过渡段连通,从而有利于实现水在反馈腔中先混合再分流的设计。
类似地,为了便于实现水在反馈腔中先混合再分流的设计,第二衔接腔112包括第二中间衔接区;若将第二反馈流道110的过渡段113为第二过渡段,那么相邻的两个第二过渡段均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一个第二中间衔接区连通。第二中间衔接区未在附图中示出,第二中间衔接区与第一中间衔接区120可以是左右对称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流道;
振荡器单元,所述振荡器单元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振荡器单元包括入水口、出水口和振荡腔,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分流流道连通,所述振荡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振荡器单元还包括两个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置在振荡腔内,两个所述导流部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所述导流部之间形成主流道,一个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振荡腔的壁面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一个反馈流道,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与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两个所述反馈流道分别为第一反馈流道和第二反馈流道;
第一衔接腔;
第二衔接腔,至少两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满足:两个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一衔接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二衔接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单元的数量大于二,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振荡器单元均满足:两个所述第一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一衔接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反馈流道均与同一个所述第二衔接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直线分布;
或者,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圆环分布;
或者,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圆弧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直线分布,所述直线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衔接腔与所述第二衔接腔亦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振荡器单元沿一圆环分布,属于同一所述振荡器单元的两个所述反馈流道沿所述圆环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衔接腔呈弧形,所述第二衔接腔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的方向为基准方向,所述反馈流道包括:
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笔直设置并沿所述基准方向延伸;
流入段,所述流入段的一端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入口端,所述流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段连通,所述流入段与所述过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流出段,所述流出段的一端为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所述流出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渡段连通,并且所述过渡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流入段和所述流出段连通,所述流出段与所述过渡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流道的所述过渡段为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衔接腔包括第一中间衔接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过渡段均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一中间衔接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流道的所述过渡段为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衔接腔包括第二中间衔接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过渡段均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所述第二中间衔接区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包括通过口,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主流道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两个所述近端间隔设置从而形成所述通过口;
所述反馈流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通过口和所述入水口之间,所述通过口的横截面积为S2,所述入水口的横截面积为S1,S1<S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朝向所述主流道的一侧表面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近端,所述导流面远离所述入水口的一端为远端,两个所述近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远端之间的距离,并且,自所述入水口至所述出水口,两个所述导流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CN202410365551.1A 2024-03-28 2024-03-28 出水装置 Pending CN117960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65551.1A CN117960420A (zh) 2024-03-28 2024-03-28 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65551.1A CN117960420A (zh) 2024-03-28 2024-03-28 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60420A true CN117960420A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5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65551.1A Pending CN117960420A (zh) 2024-03-28 2024-03-28 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60420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65063A1 (de) * 1970-04-13 1972-05-25 Bowles Fluidics Corp Fluidik-Oszillator. Ausscheidung aus: 2017600
GB1307712A (en) * 1970-04-03 1973-02-21 Bowles Fluidics Corp Fluid discharge nozzle with pulsating output
US7128082B1 (en) * 2005-08-10 2006-10-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ow control with fluidic oscillators
CN1978039A (zh) * 2005-11-30 2007-06-13 北京华阳惠民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振荡射流混合集成装置
US20160082447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Xiamen Solex High-Tech Industries Co., Ltd. Showerhead with oscillating water
US2016036304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Caterpillar Inc. Combustion Pre-Chamber Assembly Including Fluidic Oscillator
US20190145441A1 (en) * 2017-10-11 2019-05-16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Frequency-synchronized fluidic oscillator array
CN110449309A (zh) * 2019-08-16 2019-11-15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流体振荡器阵列及其频率同步方法
US20210170427A1 (en) * 2019-12-06 2021-06-10 Runner(Xiamen) Corp. Alternating water delivery device
CN114669404A (zh) * 2022-03-09 2022-06-28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颗粒水花洒
CN115467715A (zh) * 2022-10-09 2022-12-1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发动机叶片热疲劳消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07712A (en) * 1970-04-03 1973-02-21 Bowles Fluidics Corp Fluid discharge nozzle with pulsating output
DE2065063A1 (de) * 1970-04-13 1972-05-25 Bowles Fluidics Corp Fluidik-Oszillator. Ausscheidung aus: 2017600
US7128082B1 (en) * 2005-08-10 2006-10-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ow control with fluidic oscillators
CN1978039A (zh) * 2005-11-30 2007-06-13 北京华阳惠民科技有限公司 卧式振荡射流混合集成装置
US20160082447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Xiamen Solex High-Tech Industries Co., Ltd. Showerhead with oscillating water
US20160363041A1 (en) * 2015-06-15 2016-12-15 Caterpillar Inc. Combustion Pre-Chamber Assembly Including Fluidic Oscillator
US20190145441A1 (en) * 2017-10-11 2019-05-16 Ohio State Innovation Foundation Frequency-synchronized fluidic oscillator array
CN110449309A (zh) * 2019-08-16 2019-11-15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一种流体振荡器阵列及其频率同步方法
US20210170427A1 (en) * 2019-12-06 2021-06-10 Runner(Xiamen) Corp. Alternating water delivery device
CN114669404A (zh) * 2022-03-09 2022-06-28 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片状颗粒水花洒
CN115467715A (zh) * 2022-10-09 2022-12-1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发动机叶片热疲劳消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6388B2 (en) Rain-can style showerhead assembly incorporating eddy filter for flow conditioning in fluidic circuits
US10092913B2 (en) Fluidic nozzle and improved moving vortex generating fluidic oscillator
US5213269A (en) Low cost, low pressure, feedback passage-free fluidic oscillator with interconnect
US5318609A (en) Separator for liquids in a stream of gas, in particular for oil mist
JPS5849300B2 (ja) 振動スプレ−装置
CN106938223B (zh) 吐水装置
EP3150770A1 (en) Spout apparatus
CN117960420A (zh) 出水装置
CN209907510U (zh) 一种智能马桶喷嘴及智能马桶喷枪
KR100781820B1 (ko) 기체액체 혼합류의 분사장치
CN106732111B (zh) 一种d型非对称分离重组式微混合器
WO2020207323A1 (zh) 一种防发散的水路结构及洗衣机进水装置
CN117960415A (zh) 振荡器单元及出水装置
CN110976108A (zh) 一种交替出水的出水装置
JP4766622B2 (ja) 気液混合流の噴射装置
US5725158A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11267555A (ja) 混合噴射装置
JPH025927B2 (zh)
CN203989595U (zh) 一种用于正压计量注入式比例混合装置的螺旋流混合器
US20170087568A1 (en) Spout apparatus
JP4766623B2 (ja) 気液混合流の噴射装置
CN218060607U (zh) 出水机构和出水装置
CN212225623U (zh) 一种导流衬板结构及无叶风扇
CN220867174U (zh) 一种混凝室及具有其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9985544B (zh) 一种回流结构被动式微混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