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7411A -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7411A
CN117957411A CN202180102466.0A CN202180102466A CN117957411A CN 117957411 A CN117957411 A CN 117957411A CN 202180102466 A CN202180102466 A CN 202180102466A CN 117957411 A CN117957411 A CN 117957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expansion valve
sensor
value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1024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服部弘宪
本村耕二郎
小林孝
儿玉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957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7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空调机(1A)具有制冷剂回路、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第3传感器(63A)和控制器(40),该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过冷却装置(14)、膨胀阀和蒸发器。控制器(40)求出在第2传感器(62A)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并且,根据第3传感器(63A)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求出第1传感器(61A)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根据求出的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差分dP1的大小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中,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冷凝器和过冷却装置,室内单元具有膨胀阀和蒸发器。在这种空调机中,在制冷剂通过从室外单元的冷凝器连接到室内单元的膨胀阀的入口的配管时,有时产生声音。因此,在空调机中,为了抑制该声音,具有根据测定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或测定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的控制器。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空调机中,室外单元具有:旁通管,其使在冷凝器中通过后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制冷剂分流;旁通膨胀阀,其设置于旁通管;以及室外膨胀阀,其设置于如下配管,该配管将在冷凝器中通过后的制冷剂中的未被分流到旁通管而流动的其余制冷剂引导至室外单元的出口,过冷却装置使在冷凝器中通过而被分流至旁通管的制冷剂与通过旁通膨胀阀膨胀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其中,控制器增大旁通膨胀阀的开度,直到由位于室外膨胀阀的入口的温度传感器测定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值比饱和液体温度小为止。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室内单元具有使未被分流到上述旁通管而流动的其余制冷剂膨胀的室内膨胀阀,控制器增大室外膨胀阀的开度,直到由位于室内膨胀阀的入口的压力传感器测定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值比饱和液体压力大为止。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在具有设置于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室外膨胀阀相同的部位的室外膨胀阀的空调机中,该控制器根据测定压缩机的吸入压力的第1压力传感器和测定压缩机的排出压力的第2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计算连接室外单元的出口和室内单元的入口的配管的压力损失,根据计算出的压力损失的值对室外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203624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201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在室内膨胀阀前后不存在测定温度、压力等制冷剂的状态的传感器,因此,无法准确地掌握室内膨胀阀前后的制冷剂的状态。其结果是,很难更加准确地控制旁通膨胀阀和室外膨胀阀的开度。由此,无法充分抑制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时产生通过音。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机中,在室内膨胀阀的前后也不存在测定温度、压力等制冷剂的状态的传感器。因此,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机的情况同样,无法充分抑制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时产生通过音。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充分抑制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时产生通过音的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制冷剂回路、第1传感器、第2传感器、第3传感器和控制器。制冷剂回路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由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的过冷却装置、使在过冷却装置中通过后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以及使通过膨胀阀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第1传感器测定由压缩机压缩后、且通过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压力。第2传感器测定通过过冷却装置成为过冷却状态后、且通过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温度。第3传感器测定通过膨胀阀膨胀后、且由压缩机压缩前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控制器求出在第2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并且,根据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进而求出第1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根据求出的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差分dP1的大小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控制器求出在第2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并且根据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进而求出第1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根据求出的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差分dP1的大小对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够在膨胀阀的入口处使制冷剂成为液体状态,并且在膨胀阀的出口处使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能够充分抑制制冷剂在通过膨胀阀时产生通过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进行的阀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进行的参数K值导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运算的参数K的值为0.8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
图7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运算的参数K的值为2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
图7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运算的参数K的值为10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具有的存储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具有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变形例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同等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具有对旁通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的控制器,以抑制通过室内膨胀阀的制冷剂的通过音。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作为控制器的控制对象的空调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A的制冷剂回路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而省略四通阀。此外,省略控制器40的连接关系。
如图1所示,空调机1A具有设置于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的外部的室外单元10、设置于该房间的内部的室内单元20、连接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20的连接单元30、以及对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20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40。
室外单元10是与室内单元20和连接单元30一起构成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的单元。室外单元1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1、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12、设置于旁通流路的旁通膨胀阀13、以及使由室外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后的制冷剂过冷却的过冷却装置14。
压缩机11是对吸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而将其转换为高压制冷剂的装置。压缩机11例如使用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
压缩机11具有吸入制冷剂的吸入口和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排出口。而且,压缩机11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与未图示的四通阀的第1阀口和第2阀口连接。
该未图示的四通阀除了具有这些阀口以外,还具有与连接单元30所具有的连接配管31连接的第3阀口、以及与连接有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管51连接的第4阀口。四通阀由控制器40来控制,由此切换阀口彼此的连接关系。其结果是,四通阀切换为压缩机11的排出口与连接单元30的连接配管31连接的状态、以及排出口与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管51连接的状态。由此,四通阀对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向进行切换,将空调机1A的运转状态切换为制冷运转状态和制热运转状态。另外,下面,将空调机1A处于制冷运转状态时称为制冷运转时。
在通过四通阀的切换而将空调机1A切换为制冷运转状态时,压缩机11从吸入口吸入连接单元30的连接配管31内的制冷剂,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向与室外热交换器12连接的制冷剂管51排出。由此,压缩机11向室外热交换器12供给高压制冷剂。
室外热交换器12是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使制冷剂与装置周边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详细地讲,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如上所述,在制冷运转时,从压缩机11接受高压制冷剂的供给。另一方面,室外单元10具有未图示的风扇。从该风扇向室外热交换器12输送室外空气。室外热交换器12使从压缩机11供给的高压制冷剂与从风扇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室外热交换器12使制冷剂冷凝。其结果是,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此外,在室外热交换器12连接有制冷剂管52。由室外热交换器12冷凝后的制冷剂向该制冷剂管52流动。
在制冷剂管52的中途设置有分支管53,以使制冷剂的一部分向过冷却装置14流动。在该分支管53连接有经由过冷却装置14延伸到压缩机11的旁通管54。在旁通管54的中间部分,从分支管53侧起依次设置有旁通膨胀阀13以及过冷却装置14所具有的传热管141。
旁通膨胀阀13是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器40来控制阀的开度。通过控制器40的控制,在制冷运转时,旁通膨胀阀13使来自分支管53的制冷剂向旁通管54流动。此外,对在旁通管5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整。其结果是,在制冷运转时,旁通膨胀阀13将减压后的制冷剂引导至过冷却装置14的传热管141。
过冷却装置14在制冷剂管52的位于分支管53与室外热交换器12之间的中间部分具有传热管142。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管52中流通的高压制冷剂向传热管142流动。另一方面,如上所述,过冷却装置14在旁通管54的中间部分具有传热管141。在制冷运转时,通过旁通膨胀阀13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向传热管141流动。在过冷却装置14中,传热管141和142彼此传递热,使在传热管142中流动的高压制冷剂和在传热管141中流动的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过冷却装置14对在传热管142中流动的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分支管53向旁通管54流动,其他的其余制冷剂向位于制冷剂管52的末端部分的室外单元10的连接口15流动。在连接口15连接有连接单元30。
连接单元30具有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的中途分支的连接配管32。该连接配管32的分支数与室内单元20具有的室内热交换器21的数量相同。而且,连接配管32的一端与连接口15连接。此外,连接配管32的分支后的其他端分别与各个制冷剂管55连接。各个制冷剂管55与室内单元20具有的室内热交换器21分别连接。由此,在制冷运转时,连接配管32将从连接口15流动的制冷剂分配给室内热交换器21。
此外,连接单元30在连接配管32的分支后的其他端侧分别具有室内膨胀阀33。
与旁通膨胀阀13相同,室内膨胀阀33是电子膨胀阀,阀的开度由控制器40来控制。在制冷运转时,在制冷剂从室外单元10的连接口15流来时,通过控制器40的控制,室内膨胀阀33使该制冷剂膨胀并减压。由此,室内膨胀阀33使减压后的制冷剂向与连接配管32的其他端连接的制冷剂管55流动。其结果是,减压后的制冷剂被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21。
与室外热交换器12相同,室内热交换器21是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和设置有装置的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详细地讲,在制冷运转时,从制冷剂管55向室内热交换器21供给减压后的制冷剂。此外,从室内单元20具有的未图示的风扇向室内热交换器21输送室内空气。其结果是,室内热交换器21使从制冷剂管55供给的制冷剂与从风扇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室内热交换器21从室内空气吸收热而使制冷剂蒸发。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此外,使室内空气冷却。
在室内热交换器21连接有制冷剂管56。由室内热交换器21蒸发后的制冷剂向该制冷剂管56流动。然后,制冷剂管56延伸到连接单元30,与连接单元30具有的连接配管31连接。其结果是,由室内热交换器21蒸发后的制冷剂向连接配管31流动。
连接配管31在从一端朝向另一端的中途分支。其分支数与室内热交换器21的数量相同。而且,连接配管31的其他端与制冷剂管56连接。与此相对,连接配管31的一端与室外单元10的连接口16连接。由此,连接配管31使来自制冷剂管56的制冷剂汇集而向室外单元10的连接口16流动。
连接口16与上述的未图示的四通阀的第3阀口连接。其结果是,在通过四通阀的切换而将空调机1A切换为制冷运转状态时,连接口16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通。其结果是,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1。
这样,通过四通阀的切换,空调机1A进行使室内空气冷却的制冷运转。图2示出此时的制冷剂的状态。
图2是示出在空调机1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另外,在图2中,横轴示出制冷剂的焓,纵轴示出制冷剂压力。此外,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示出饱和液体线100和饱和蒸汽线110。
首先,制冷剂被压缩机11压缩,由此,如图2的点A-点B的路径所示,成为高压的高温气体,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2。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被冷凝,如图2的点B-点C的路径所示,从气体状态成为气液二相状态。接着,制冷剂向过冷却装置14流动,利用该过冷却装置14而成为过冷却状态。其结果是,如图2的点C-点D的路径所示,制冷剂成为液体单相状态。成为液体单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室内膨胀阀33,通过室内膨胀阀33,如图2的点D-点E的路径所示,从液体单相状态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然后,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从室内膨胀阀33经由连接配管32的其他端在制冷剂管55中流动。此时,如图2的点E-点F的路径所示,制冷剂以与制冷剂管55的长度对应的压力损失量进一步被减压。其结果是,减压后的制冷剂被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21。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被减压,如图2的点F-点A的路径所示,从气液二相状态成为气体状的制冷剂。然后流入压缩机11。
空调机1A利用这样的制冷循环进行制冷运转。而且,在该制冷循环中,过冷却装置14对制冷剂进行过冷却,由此,空调机1A的冷冻效率提高。但是,当过冷却装置14的过冷却度101过大时,在室内膨胀阀33中,制冷剂成为液体单相,产生制冷剂的通过音。相反,当过冷却装置14的过冷却度101过小时,在室内膨胀阀33中,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在室内膨胀阀33中产生制冷剂的通过音。
因此,在空调机1A中,控制器40根据室内膨胀阀33前后的制冷剂的状态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接着,除了图1和图2以外,还参照图3和图4对控制器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空调机1A具有的控制器40的硬件结构图。图4是空调机1A具有的控制器40的框图。另外,在图3和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还示出控制器40的连接目的地的结构。
如图3所示,控制器40具有I/O端口(Input/Output Port:输入/输出端口)41和存储装置42A。
在I/O端口41连接有:第1传感器61A,其测定制冷运转时的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前的状态的制冷剂的压力;第2传感器62A,其测定该制冷运转时的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前的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第3传感器63A,其测定该制冷运转时的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后的状态的制冷剂的压力。
第1传感器61A是测定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如图1所示,第1传感器61A设置于连接单元30具有的连接配管32的、比室内膨胀阀33的设置位置靠室外单元10侧的部分。详细地讲,第1传感器61A设置于连接配管32的接近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的部分。由此,第1传感器61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
此外,第2传感器62A是测定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与第1传感器61A相同,第2传感器62A设置于连接配管32的接近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的部分。其结果是,第2传感器62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进而,第3传感器63A是测定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3传感器63A设置于连接单元30具有的连接配管32的、比室内膨胀阀33的设置位置靠室内单元20侧的部分。详细地讲,第3传感器63A设置于连接配管32的、接近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的部分。其结果是,第3传感器63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
返回图3,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第3传感器63A经由I/O端口41将各自的测定数据发送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43。
存储装置42A具有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等。而且,存储装置42A存储在空调机1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物性数据。详细地讲,存储在空调机1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ph线图中的等温线数据421、饱和液体线数据422。
此外,控制器40具有包含CPU43、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44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5的计算机。而且,在上述的I/O端口41上,除了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和第3传感器63A以外,还电连接有旁通膨胀阀13。此外,图3中没有示出,但是,电连接有室内膨胀阀33、压缩机11等空调机1A的各部件。控制器40将存储装置42A或ROM44中存储的各种程序读出到RAM45并执行,由此进行控制空调机1A的各部件的各种处理。例如,控制器40读出并执行ROM44中存储的阀控制程序,由此进行控制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的阀控制处理。为了进行该阀控制处理,控制器40具有作为图4所示的软件而构成的各种块。
详细地讲,控制器40具有:数据取得部411,其从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和第3传感器63A取得测定数据;运算部412,其根据数据取得部411取得的测定数据运算表示制冷剂的状态的参数K的值;判定部413,其判定运算部412运算出的参数K的值是否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及阀控制部414,其根据判定结果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控制。
数据取得部411从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和第3传感器63A取得测定结果的数据。由此,数据取得部411取得配置有各传感器的部位的压力、温度的各数据。即,数据取得部411取得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在该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各数据。数据取得部411将取得的各数据发送到运算部412。
运算部412在从数据取得部411取得了各数据时,从存储装置42A读出等温线数据421和饱和液体线数据422。然后,根据从数据取得部411取得的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数据以及所读出的等温线数据421和饱和液体线数据422,求出该温度下的制冷剂的饱和液体的压力。进而,运算部412根据从数据取得部411取得的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数据和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数据以及所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的值,运算后面详细说明的参数K的值。运算部412在运算了参数K的值后,将进行运算而得到的参数K的值发送到判定部413。
判定部413判定由运算部412求出的参数K的值是否在一定的范围内。详细地讲,判定部413判定参数K的值比一定的范围大还是比一定的范围小,将该判定结果发送到阀控制部414。
这里,一定的范围是指如下数值范围,该数值范围表示抑制了制冷剂通过音的产生时的参数K的值的分布范围。
在判定部413的判定结果是参数K的值未包含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的结果的情况下,阀控制部414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变更。详细地讲,在参数K的值比一定的范围大这样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阀控制部414增大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在参数K的值比一定的范围小这样的判定结果的情况下,阀控制部414减小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此外,在参数K的值包含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阀控制部414不变更而是维持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
控制器40反复进行上述的数据取得部411、运算部412、判定部413和阀控制部414的一系列动作,使由运算部412运算的参数K的值收敛于一定的范围内,或者接近一定的范围。由此,控制器40使液体单相状态的制冷剂向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流动,进而,使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其结果是,控制器40抑制在室内膨胀阀33中通过的制冷剂的通过音的产生或音量。
接着,参照图5、图6和图7A-图7C对控制器4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空调机1A具有未图示的电源开关和运转模式选择按钮,通过这些电源开关和运转模式选择按钮,空调机1A起动并选择制冷运转。
图5是空调机1A具有的控制器40进行的阀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控制器40进行的参数K值导出处理的流程图。
在按压未图示的电源开关和运转模式选择按钮而使空调机1A起动并选择了制冷运转时,通过控制器40具有的CPU43执行阀控制程序,其结果是,开始阀控制处理的流程。
首先,如图5所示,执行参数K导出处理(步骤S1)。
在该参数K导出处理中,首先,控制器40取得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和第3传感器63A的测定数据(步骤S11)。详细地讲,如上所述,第1传感器61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第2传感器62A测定在该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此外,第3传感器63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器40根据第1传感器61A、第2传感器62A和第3传感器63A的输出,取得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值、温度值、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值的各数据。
在取得各数据后,控制器40从存储装置42A读出制冷剂的物性数据(步骤S12)。详细地讲,控制器40从存储装置42A读出等温线数据421。此外,根据需要读出饱和液体线数据422。
接着,控制器40根据取得的数据中的第2传感器62A测定出的温度值和读出的等温线数据421,求出在第2传感器62A的测定温度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压力(步骤S13)。例如,控制器40根据读出的等温线数据421确定所取得的第2传感器62A的测定值的温度下的等温线数据,根据利用该等温线数据描绘了等温线时的弯曲点而求出饱和液体时的制冷剂的压力。即,求出图2所示的点G的压力值。
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预先从存储装置42A读出饱和液体线数据422,根据该饱和液体线数据422和等温线数据421求出在第2传感器62A的测定值的温度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压力。
接着,控制器40运算差分dP1和dP2(步骤S14)。详细地讲,控制器40运算所取得的数据中的第1传感器61A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之间的差分dP1。此外,运算所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与第3传感器63A测定出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由此,运算图2所示的点D-点G之间的压力差和点G-点E之间的压力差。另外,差分dP1、dP2均以饱和液体的压力为基准,因此,差分dP1、dP2能够取正负的任意数值。
控制器40在运算了差分dP1和dP2后,接着,运算由数学式1表示的参数K的值(步骤S15)。
在控制器40中,参数K被用作测量差分dP2相对于差分dP1的大小的指标。详细地讲,图2所示的点D-点E之间的压力差表示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量,参数K被用作表示该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量中的、制冷剂为气液二相状态的部分所占的比例的指标。这是因为,通过得到参数K的大小,能够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前后得知制冷剂的状态。在图7A-图7C中例示了参数K的大小与制冷剂的状态之间的关系。
图7A是示出控制器40运算的参数K的值为0.8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图7B是示出参数K的值为2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图7C是示出参数K的值为10时的制冷剂的状态的ph线图。
如图7A所示,在参数K过小的情况下,表示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后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点E位于比饱和液体线100靠高压侧的位置,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前后为液体单相状态。其结果是,在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产生声音。
此外,如图7C所示,在参数K过大的情况下,表示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前的制冷剂的状态的点D比饱和液体线100靠低压侧,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前后为气液二相状态。其结果是,在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产生声音。
与此相对,如图7B所示,在参数K为适度大小的情况下,点D位于比饱和液体线100靠高压侧的位置,点E位于比饱和液体线100靠低压侧的位置。其结果是,制冷剂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前为液体单相状态,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后为气液二相状态。由此,抑制了制冷剂的通过音。
根据这种参数K与制冷剂的通过音之间的关系,可知优选参数K是一定的范围内的数值。此外,可知由于过冷却度101过大或过小,参数K不是一定的范围内的数值。因此,在控制器40中,当在图6所示的步骤S15中运算参数K的值后,使参数K导出处理结束,返回图5所示的阀控制处理,判定参数K的值是否是一定的范围内的数值。然后,根据该判定结果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接着步骤S1的参数K导出处理,控制器40判定参数K的数值是否比上限值大(步骤S2)。该判定中所说的上限值是指比通过实验求出的判断为抑制了制冷剂的通过音的K的最大值小安全率量的K值。例如,是指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前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比0大的K值。另外,这里所说的安全率是指上述的参数K的最大值与制冷剂的通过音被抑制为能够容许的大小时的参数K的容许最大值之比,安全率量是指它们的差分。
控制器40在判定为参数K的数值比上限值大的情况下(步骤S2:是),增大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步骤S3)。例如,使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增大一定值。换言之,使旁通膨胀阀13打开一定量。然后,控制器40在进行步骤S3后,返回步骤S1,再次执行参数K导出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器40在判定为参数K的数值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否),进入步骤S4,判定参数K的数值是否小于下限值(步骤S4)。这里,下限值是指比通过实验求出的判断为抑制了制冷剂的通过音的K的最小值大安全率量的K值。例如,是指室内膨胀阀33的减压后的制冷剂的干度比0大的K值。此外,这里所说的安全率是指上述的参数K的最小值与制冷剂的通过音被抑制为能够容许的大小时的参数K的容许最小值之比,安全率量是指它们的差分。
控制器40在判定为参数K的数值小于下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4:是),减小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步骤S5)。例如,使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减小一定值。即,使旁通膨胀阀13缩小一定量。与步骤S3的情况同样,控制器40在步骤S5之后返回步骤S1,再次执行参数K导出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器40在判定为参数K的数值为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否),视为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适当,不变更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然后,返回步骤S1,反复进行步骤S1以后的处理。
在由用户按压未图示的电源开关而切断了电源的情况下、或按下运转模式选择按钮而切换为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器40使阀控制处理强制结束。
另外,在上述的方式中,在空调机1A起动且选择了制冷运转后,直到强制结束为止,控制器40持续进行阀控制处理,但是,控制器40例如也可以在选择了制冷运转后,以一定的期间持续进行阀控制处理。此外,也可以在空调机1A起动后的一定的期间内持续进行阀控制处理。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期间容易产生制冷剂的通过音。
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存在3个室内单元20,但是,存在1个以上的室内单元20即可。在存在多个室内单元20的情况下,可以在任意的室内单元20进行制冷运转时,执行阀控制处理。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制冷运转开始后在一定的期间内执行阀控制处理。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A中,控制器40求出在第2传感器62A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求出第1传感器61A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所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所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第3传感器63A测定出的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进而,根据求出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差分dP1的大小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其结果是,能够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使制冷剂成为液体状态,并且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使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能够充分抑制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的制冷剂的通过音的产生。
另外,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旁通膨胀阀13、室内膨胀阀33是本发明所说的膨胀阀的一例。存储装置42A是本发明所说的第2存储装置的一例。此外,室内膨胀阀33是本发明所说的主膨胀阀的一例。该主膨胀阀是指设置于主流路的膨胀阀,而不是设置于由旁通管54形成的旁通流路的膨胀阀。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第1传感器61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第2传感器62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但是,第1传感器61A和第2传感器62A不限于此。第1传感器61A测定由压缩机11压缩后、且由室内膨胀阀33膨胀前的制冷剂的压力即可。此外,第2传感器62A测定被分流到旁通管54后、且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前的制冷剂的温度即可。
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B中,第1传感器61B和第2传感器62B设置于室外单元10,而不是连接单元30。下面,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B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是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B的制冷剂回路图。另外,在图8中,与图1同样,省略四通阀。
如图8所示,第1传感器61B设置于室外单元10具有的制冷剂管51的接近压缩机11的排出口的部分。而且,与第1传感器61A相同,第1传感器61B是测定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其结果是,第1传感器61A测定由压缩机11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
此外,第2传感器62B设置于室外单元10具有的制冷剂管52的接近连接口15的末端部分。与第2传感器62A相同,第2传感器62B是测定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其结果是,测定被分流到旁通管54之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第1传感器61B测定的制冷剂的压力是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2的点B处的制冷剂的压力。根据图2可知,第1传感器61B测定的压力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1传感器61A测定的图2的点D处的制冷剂的压力相同。进而,第2传感器62B比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2传感器62A远离室内膨胀阀33的入口,但是,测定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前的温度。因此,第2传感器62B的测定值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2传感器62A不太有差异,大致相同。其结果是,除了产生测定误差以外,控制器40中的参数K导出处理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参数K导出处理的说明。此外,也省略阀控制处理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1B中,第1传感器61B和第2传感器62B设置于室外单元10。在这种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充分抑制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的制冷剂的通过音的产生。
另外,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压缩机11的排出口是本发明所说的压缩机11的出口的一例。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和2中,第3传感器63A测定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但是,第3传感器63A不限于此。第3传感器63A可以测定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后、且由压缩机11压缩前的制冷剂的压力。
在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C中,第3传感器63C设置于室内单元20,而不是连接单元30。下面,参照图9和图10对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C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以与实施方式1和2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9是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C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0是空调机1C具有的存储装置42C的框图。另外,在图9中,也与图1、图8同样,省略四通阀。
如图9所示,第3传感器63C设置于室内单元20具有的室内热交换器21。此外,与第3传感器63A相同,第3传感器63C是测定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而且,第3传感器63C测定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
第3传感器63C测定的制冷剂的压力是处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2的点F-点A之间的状态的制冷剂的压力。如图2所示,第3传感器63C测定的处于该点F-点A之间的状态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3传感器63A测定的点E处的制冷剂的压力。因此,为了利用第3传感器63C的测定值导出准确的参数K的值时,需要进行测定值的校正。
因此,为了补偿该压力差而导出误差小的参数K的值,空调机1C具有存储装置42C,该存储装置42C除了存储等温线数据421、饱和液体线数据422以外,还存储压力校正数据423。
在压力校正数据423中存储有由于设置部位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3传感器63A的设置部位向本实施方式的第3传感器63C的设置部位偏移而引起的压力损失的数据。详细地讲,压力校正数据423存储有如下压力值的数据,该压力值是将由于连接配管32、制冷剂管55等配管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和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入口到本实施方式的第3传感器63C的设置部位为止的压力损失相加而得到的。
在参数K导出处理的步骤S11中,代替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3传感器63A,控制器40取得第3传感器63C的测定数据。然后,在步骤S12中,从存储装置42C读出等温线数据421、饱和液体线数据422以及压力校正数据423。进而,在步骤S14中,对第3传感器63C测定出的压力值加上所读出的压力校正数据423的压力值,求出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然后,从步骤S13中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减去通过上述加法运算而求出的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的制冷剂压力,求出差分dP2。其结果是,在步骤S15中,得到误差小的参数K的值。
控制器40执行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阀控制处理。由此,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1C中,第3传感器63C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1,存储装置42C存储有基于第3传感器63C的设置部位的压力校正数据423。控制器40根据该压力校正数据423对第3传感器63C的测定值进行校正,由此能够得到误差小的参数K的值。其结果是,与实施方式1和2同样,能够充分抑制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的制冷剂的通过音的产生。
另外,上述的压力校正数据423是本发明所说的校正数据的一例。此外,存储装置42C是本发明所说的第1存储装置的一例。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3中,第3传感器63C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1,测定制冷剂的压力。但是,第3传感器63C不限于此。第3传感器63C也可以测定通过室内膨胀阀33膨胀后、且由压缩机11压缩前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D中,第3传感器63D是设置于室内单元20的温度传感器。下面,参照图11对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D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4中,以与实施方式1-3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D的制冷剂回路图。另外,在图11中,也与图1、图8、图9同样,省略四通阀。
如图11所示,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第3传感器63C相同,第3传感器63D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21。另一方面,与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第3传感器63C不同,第3传感器63D是测定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3传感器63D测定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空调机1D中,在步骤S11中,代替第3传感器63C而取得第3传感器63D的测定数据,在步骤S14中,根据第3传感器63D的测定数据、从存储装置42C读出的等温线数据421和步骤S13中求出的饱和液体的压力时的制冷剂的焓来求出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一步加上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压力校正数据423的压力值,求出在室内膨胀阀33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除此以外,进行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参数K导出处理。因此,省略参数K导出处理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1D中,第3传感器63C测定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在空调机1D中,也与实施方式3同样,根据压力校正数据423对第3传感器63D的测定值进行校正。其结果是,能够得到误差小的参数K的值。
(实施方式5)
在实施方式1-4中,控制器40求出参数K的值,根据该参数K的值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但是,控制器40不限于此。控制器40也可以根据参数K的值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
在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1E中,控制器40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下面,参照图12对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1E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5中,以与实施方式1-4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2是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1E具有的控制器40的框图。
如图12所示,在控制器40电连接有室内膨胀阀33。而且,控制器40具有的阀控制部414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来代替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阀控制处理的步骤S3中,控制器40减小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来代替增大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此外,在步骤S5中,增大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来代替减小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其结果是,与实施方式1-4同样,抑制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的制冷剂的通过音的产生。
另外,在实施方式5中,阀控制部414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但是,阀控制部414也可以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并且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1E中,根据参数K的值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其结果是,空调机1E能够充分抑制通过室内膨胀阀33时的制冷剂的通过音的产生。
另外,实施方式5中说明的旁通膨胀阀13、室内膨胀阀33是本发明所说的膨胀阀的一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A-1E、空调机1A-1E的控制方法和程序,但是,空调机1A-1E、空调机1A-1E的控制方法和程序不限于此。
在实施方式1-4中,过冷却装置14使用被分流到旁通管54后的制冷剂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2流动的制冷剂过冷却,进而,旁通膨胀阀13使被分流到旁通管54的制冷剂膨胀。但是,过冷却装置14不限于此。过冷却装置14使由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即可。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A的制冷剂回路的变形例的回路图。
如图13所示,过冷却装置14也可以使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通过后的制冷剂和被压缩机11压缩前的制冷剂即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使在室外热交换器12中通过后的制冷剂过冷却。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具有旁通膨胀阀13。而且,控制器40可以根据参数K的值对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
在实施方式1-4中,控制器40运算由数学式1表示的参数K的值,根据运算出的参数K的值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或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但是,控制器40不限于此。控制器40可以根据差分dP2相对于差分dP1的大小对旁通膨胀阀13的开度或室内膨胀阀33的开度进行调整。例如,也可以将参数K设为差分dP2与差分dP1之比即(dP2/dP1)。
在实施方式1-4中,室内膨胀阀33设置于连接单元30。但是,室内膨胀阀33不限于此。室内膨胀阀33是使在过冷却装置14中通过后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即可,也可以简称为膨胀阀。例如,室内膨胀阀33也可以设置于室内单元20。此外,室内膨胀阀33也可以设置于室外单元10而被称为膨胀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控制程序存储于ROM44,但是,阀控制程序也可以存储于软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只读光盘存储器)、DVD(Digital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盘)、MO(Magneto-Optical Disc:磁光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来发布。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计算机中安装该记录介质中存储的阀控制程序,由此构成执行阀控制处理的控制器40。
此外,阀控制程序也可以存储于互联网的通信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具有的盘装置,该阀控制程序例如叠加于载波来下载。
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不由实施方式示出,而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而且,在权利要求书内和与其同等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视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标号说明
1A-1E:空调机;10:室外单元;11: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3:旁通膨胀阀;14:过冷却装置;15、16:连接口;20:室内单元;21:室内热交换器;30:连接单元;31、32:连接配管;33:室内膨胀阀;40:控制器;41:I/O端口;42A、42C:存储装置;43:CPU;44:ROM;45:RAM;51、52:制冷剂管;53:分支管;54:旁通管;55、56:制冷剂管;61A、61B:第1传感器;62A、62B:第2传感器;63A、63C、63D:第3传感器;100:饱和液体线;101:过冷却度;110:饱和蒸汽线;141、142:传热管;411:数据取得部;412:运算部;413:判定部;414:阀控制部;421:等温线数据;422:饱和液体线数据;423:压力校正数据。

Claims (15)

1.一种空调机,其具有:
制冷剂回路,其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从该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由该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的过冷却装置、使在该过冷却装置中通过后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以及使通过该膨胀阀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
第1传感器,其测定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且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压力;
第2传感器,其测定通过所述过冷却装置成为过冷却状态后、且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温度;
第3传感器,其测定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后、且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前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以及
控制器,其求出在所述第2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并且根据所述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进而求出所述第1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求出的所述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求出的所述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根据求出的所述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所述差分dP1的大小对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具有使在所述冷凝器中通过后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制冷剂分流而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流动的旁通管,
所述膨胀阀包含:旁通膨胀阀,其设置于该旁通管,使所述制冷剂膨胀;以及主膨胀阀,在所述冷凝器中通过后的制冷剂中的未被分流到所述旁通管而流动的其余制冷剂被供给到该主膨胀阀,该主膨胀阀使该被供给的制冷剂膨胀,
所述过冷却装置使在所述冷凝器中通过而被分流到所述旁通管为止的制冷剂与通过所述旁通膨胀阀膨胀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
所述控制器根据求出的所述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所述差分dP1的大小对所述旁通膨胀阀和所述主膨胀阀中的任意一方的开度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利用数学式1所示的参数K表示所述差分dP2相对于所述差分dP1的大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利用数学式1求出该参数K,判定求出的该参数K的值是否是表示抑制了制冷剂通过音的产生时的该参数K的值的分布范围的数值范围中包含的值,由此判定有无产生制冷剂通过音,在判定为求出的该参数K的值是未包含于所述数值范围的值、未抑制制冷剂通过音的情况下,对所述旁通膨胀阀和所述主膨胀阀中的任意一方的开度进行调整,
K=(dP1+dP2)/dP1……(数学式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求出的所述参数K的值比所述数值范围的下限值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减小所述旁通膨胀阀的开度,在求出的所述参数K的值比所述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增大所述旁通膨胀阀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在求出的所述参数K的值比所述数值范围的下限值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增大所述主膨胀阀的开度,在求出的所述参数K的值比所述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大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减小所述主膨胀阀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用于使被分流到所述旁通管的一部分制冷剂以外的其他制冷剂向与所述膨胀阀连接的连接配管流动,
所述第2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连接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2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1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或所述膨胀阀的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3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测定在所述膨胀阀的出口处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具有第1存储装置,该第1存储装置存储用于根据所述第3传感器的设置部位对所述第3传感器的测定值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以及所述校正数据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第3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测定在所述蒸发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
所述校正数据是与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起到所述蒸发器的设置有所述第3传感器的部位为止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对应的、用于对所述第3传感器的测定值进行校正的数据,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以及所述校正数据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所述压力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具有第2存储装置,该第2存储装置存储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物性数据,
所述第3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测定在所述蒸发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所述校正数据是与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起到所述蒸发器的设置有所述第3传感器的部位为止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对应的、用于对所述第3传感器的测定值进行校正的数据,
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值以及所述物性数据求出在设置有所述第3传感器的部位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值,根据求出的制冷剂的该压力值以及所述校正数据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所述压力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中,
所述空调机具有第2存储装置,该第2存储装置存储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物性数据,
所述控制器使用所述物性数据求出在所述第2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并且根据所述物性数据以及所述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
14.一种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从该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由该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的过冷却装置、使在该过冷却装置中通过后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以及使通过该膨胀阀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其中,所述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测定通过所述过冷却装置成为过冷却状态后、且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温度,求出在通过该测定得到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
测定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后、且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前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根据通过该测定得到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
测定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且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压力,求出通过该测定得到的压力值与所述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所述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以及
根据求出的所述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所述差分dP1的大小对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15.一种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对空调机进行控制的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所述空调机具有:制冷剂回路,其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从该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由该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成为过冷却状态的过冷却装置、使在该过冷却装置中通过后的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以及使通过该膨胀阀膨胀后的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第1传感器,其测定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后、且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压力;第2传感器,其测定通过所述过冷却装置成为过冷却状态后、且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前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第3传感器,其测定通过所述膨胀阀膨胀后、且由所述压缩机压缩前的制冷剂的压力或温度,所述步骤是以下步骤:
求出在所述第2传感器测定出的温度值下制冷剂成为饱和液体时的压力值,并且根据所述第3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或温度值求出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进而求出所述第1传感器测定出的压力值与求出的所述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1、以及求出的所述饱和液体的压力值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分dP2;以及
根据求出的所述差分dP2相对于求出的所述差分dP1的大小对所述膨胀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CN202180102466.0A 2021-09-24 2021-09-24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Pending CN1179574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35091 WO2023047534A1 (ja) 2021-09-24 2021-09-24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7411A true CN117957411A (zh) 2024-04-30

Family

ID=85719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102466.0A Pending CN117957411A (zh) 2021-09-24 2021-09-24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3047534A1 (zh)
CN (1) CN117957411A (zh)
WO (1) WO20230475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2138B2 (ja) * 2009-09-01 2014-03-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JP2019086239A (ja) * 2017-11-08 2019-06-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47534A1 (zh) 2023-03-30
WO2023047534A1 (ja)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6836B1 (en) Cooling cyc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near expansion valve of the same
EP2752627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EP2532992B1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6807815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JP4973078B2 (ja) 冷凍装置
JP5332093B2 (ja) 冷凍装置
AU2018293858B2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2008064436A5 (zh)
EP2746699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2008064437A5 (zh)
WO2014118953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896780A (zh) 涡轮制冷机
KR2008006982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과열도 제어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20090074437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4902723B2 (ja) 凝縮圧力検知システム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5369953B2 (ja) 多室型空気調和装置の性能計算装置
CN113677939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186141B (zh) 一种过冷经济器控制方法、过冷控制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CN117957411A (zh)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KR20090069912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US20220146165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20090068972A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JP655490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709417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16207992A1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