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36638A -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36638A
CN117936638A CN202410044221.2A CN202410044221A CN117936638A CN 117936638 A CN117936638 A CN 117936638A CN 202410044221 A CN202410044221 A CN 202410044221A CN 117936638 A CN117936638 A CN 117936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wafer
silicon
treatment
silicide layer
nit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42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俞衡
叶继春
刘尊珂
王若伊
欧亚梨
刘伟
廖明墩
袁刚
黄如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42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366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36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36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硅片表面沉积硅化物层,所述硅化物层为碳和/或氮掺杂的含磷或硼或不含磷、硼的非晶硅;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在硅片表面形成扩散层;对硅片表面进行氢化处理;刻蚀处理,依次去除氢化层、硅化物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本发明以含碳和/或含氮的掺杂非晶硅作为源层,通过高温处理,碳/氮元素会扩散进去硅片内部,在后续氢化处理时,利用碳/氮原子对氢原子的捕获作用,可以提升硅片内部的氢浓度,利用氢对缺陷的钝化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硅片的体寿命,进而提升基于低温工艺的硅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面向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主要面向低温的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背景技术
硅片质量对于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的性能有直接影响。以异质结(HJT)晶体硅太阳电池为例,其制备技术采用PECVD法在硅片表面沉积非晶硅、微晶硅或非晶氧化硅等材料,可以实现极为优异的表面钝化效果,其单面饱和电流密度值(J0,s)可以低至约0.5fA/cm2。然而,量产型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实际效率与理论值仍然有较大的差异,且效率分布区间较大。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在表面钝化已经非常好的情况下,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硅片寿命普遍较低是制约其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为了克服硅片寿命对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性能的影响,提高硅片的体寿命,产业上会对硅片进行基于磷扩散的吸杂处理。具体方法如下:采用低压扩散炉,以POCl3为源,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富磷的硅氧化物层(PSG);然后通过高温处理,使磷进行表面扩散,同时将硅片中的金属杂质吸除,从而提高硅片寿命;最后将PSG及近表面硅层进行清洗刻蚀,完成吸杂过程。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硅片的体寿命,但是在吸杂完成后,钝化片体寿命仍然难以突破10ms。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硅片寿命,从而提高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硅片表面沉积硅化物层,所述硅化物层为含碳和/或含氮的掺杂非晶硅,所述硅化物层掺杂磷/硼元素;
S2、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在硅片表面形成扩散层;
S3、对硅片表面进行氢化处理;
S4、刻蚀处理,依次去除氢化层、硅化物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
本发明以碳和/或氮掺杂的非晶硅作为源层,通过高温处理,碳/氮元素会扩散进去硅片内部,在后续氢化处理时,利用碳/氮原子对氢原子的捕获作用,可以提升硅片内部的氢浓度,利用氢对缺陷的钝化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硅片的体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硅化物层中,碳和/或氮原子的掺杂总浓度为1at%~25at%。
进一步地,所述硅化物层的掺杂元素为磷,掺杂浓度为5E17~5E21cm-3。本发明保留常规磷吸杂的优势,通过表面含磷的硅化物进行磷扩散,在高温处理下,金属杂质会扩散至硅片近表面区发生沉淀,从而有效去除硅片中的金属杂质,提高体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高温处理温度为700~120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去除氢化层、硅化物层后对硅片表面的刻蚀深度为10~1000nm。高温处理后金属杂质扩散至硅片近表面,刻蚀去除扩散层,从而有效去除硅片中的金属杂质,提高体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氢化处理方法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氮气加氢气混合气热处理、水汽热处理、沉积含氢薄膜并进行退火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沉积硅化物层的方法选自PECVD、MWCVD、LPCVD、PVD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硅片,由上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处理后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硅片表面部位的碳和/或氮浓度为1e18~1e22cm-3,氢浓度为1e17~5e20cm-3,随深度增加,硅片中的碳和/或氮浓度、氢浓度逐渐降低。碳/氮元素能提高硅片的机械强度,在降低硅片厚度的情况下,减少发生碎片的风险;高浓度氢原子在硅片体内分布,起到缺陷钝化作用,从而提高硅片的体寿命。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包括上述的硅片,所述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的制程温度不超过400℃。
进一步地,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为异质结晶体硅太阳电池或硅探测器。
采用常规硅片,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的钝化片体寿命通常为4~8ms;采用本发明硅片,可以将钝化片体寿命提升至10ms以上,对应地,异质结电池效率可以提升0.1%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先在硅片表面沉积碳和/或氮掺杂的硅化物层,然后通过高温处理,使碳/氮元素扩散到硅片内部,在进行氢化处理,利用碳/氮原子对氢原子的捕获作用,提升硅片内部的氢浓度,利用氢对缺陷的钝化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硅片的体寿命,变现为体复合饱和电流密度(J0,SRH,bulk)得到进一步下降。
(2)碳/氮元素扩散到硅片内部,还能提高硅片的机械强度,在降低硅片厚度的情况下,减少发生碎片的风险。
(3)本发明吸杂处理方法保留常规磷/硼吸杂的优势,通过高温处理使金属杂质扩散至近表面区发生沉淀,从而有效去除硅片中的金属杂质,提高体寿命。
(4)采用本发明硅片的异质结电池,其钝化片体寿命可以提升至10ms以上,从而使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性能有效提升,能够提高异质结晶体硅太阳电池的隐含填充因子(iFF)、填充因子(FF)及电池的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硅片吸杂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钝化片中氢、碳原子分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钝化片中氢、碳原子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钝化片的少子寿命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钝化片的少子寿命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1的钝化片的少子寿命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对比例3的钝化片的少子寿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和典型参数,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所述的参数范围,由此引申出的合理变化,仍处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结合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沉积源层:在硅片表面沉积硅化物层,硅化物层为含碳和/或含氮掺杂的含磷或硼的非晶硅。具体实施例中,碳、氮原子的掺杂总浓度为1at%~60at%。沉积硅化物层的方法可选择PECVD、MWCVD、LPCVD、PVD等。
优选地,硅化物层掺杂磷元素,掺杂浓度为5E17~5E21cm-3
S2、高温退火处理: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在硅片表面形成扩散层。具体实施例中,处理温度为700~1200℃。在高温处理下,碳/氮元素会扩散进去硅片内部,且金属杂质会扩散至硅片近表面区发生沉淀。
S3、氢化处理:对硅片表面进行氢化处理,具体实施例中,氢化处理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氮气加氢气混合气的热处理(FGA);水汽热处理;沉积一层富氢的氧化铝层结合后退火处理;沉积一层富氢的氮化硅层结合后退火处理;沉积不同富氢材料层的组合结构后退火处理。
S4、刻蚀处理:依次去除氢化层、硅化物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刻蚀深度约50-500nm),获得可以用于异质结太阳电池制备的硅片。
上述方法处理后得到的高体寿命硅片特征如下:1)硅片从表面到体内含有碳/氮元素。硅片近表面碳、氮浓度可以达到1e18~1e22cm-3的浓度范围,通常为~1e21cm-3,随着深度增加,碳、氮浓度逐步降低。碳、氮分布深度与扩散阶段的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有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碳、氮的浓度分布越大。2)硅片从表面到体内也含有氢元素,近表面部位的氢浓度可以达到1e17~5e20cm-3的浓度范围,通常为~1e20cm-3,随着深度增加,氢浓度逐步降低。3)硅片表面能检测到少量磷/硼元素。4)该硅片用于制备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不能再经过高于400℃的高温处理。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准备硅片电阻率约为1Ωcm的N型硅片,采用PECVD在硅片表面沉积含碳的掺磷非晶硅作为源层,碳原子的掺杂浓度为3at%;在管式退火炉中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以800℃处理30min,N2作为保护气;在表面沉积AlOx/SiNx叠层,然后在400℃下退火30min进行氢化处理。刻蚀去除氢化层、源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对硅片表面的刻蚀深度为200nm。
采用非晶硅对经过吸杂处理的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具体过程如下:将经过标准RCA清洗的硅片置于PECVD中,衬底温度220℃,以硅烷和氢气作为前驱体,沉积~10nm非晶硅。测试钝化片中氢、碳原子分布,结果如图2所示。经过测试,钝化片的体寿命为5.6ms;测试钝化片的隐含开路电压(iVoc)为749.3mV。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N型硅片进行吸杂处理,并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高温退火步骤的处理温度为850℃,处理时间为90min。本实施例得到的钝化片的体寿命为5.8ms,隐含开路电压为749.5mV。
实施例3
准备硅片电阻率约为1Ωcm的N型硅片,采用PECVD在硅片表面沉积含氮的掺磷非晶硅作为源层,氮原子的掺杂浓度为20at%;在管式退火炉中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以900℃处理20min,N2作为保护气;在表面沉积AlOx/SiNx叠层,然后在450℃下退火30min进行氢化处理。刻蚀去除氢化层、源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对硅片表面的刻蚀深度为250nm。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对经过吸杂处理的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测试钝化片中氢、氮原子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经过测试,钝化片的体寿命为6.5ms;测试钝化片的隐含开路电压为750.3mV。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对N型硅片进行吸杂处理,并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高温退火步骤为920℃处理时间为30min。本实施例得到的钝化片的体寿命为6.9ms,隐含开路电压为750.7mV。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对N型硅片进行吸杂处理,并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硅片电阻率约为2Ωcm的N型硅片。测试钝化片的少子寿命,结果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得到的钝化片的体寿命为16.1ms,隐含开路电压为752.1mV。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对N型硅片进行吸杂处理,并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硅片电阻率约为2Ωcm的N型硅片。测试钝化片的少子寿命,结果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得到的钝化片的体寿命为16.5ms,隐含开路电压为752.2mV。
实施例7
准备硅片电阻率约为2Ωcm的N型硅片,采用PECVD在硅片表面沉积含碳和氮的掺磷非晶硅作为源层,碳原子的掺杂浓度为5at%,氮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0at%;在管式退火炉中进行高温退火处理,以940℃处理60min,N2作为保护气;在表面沉积AlOx/SiNx叠层,然后在400℃下退火60min进行氢化处理。刻蚀去除氢化层、源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对硅片表面的刻蚀深度为100nm。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对经过吸杂处理的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测试钝化片的体寿命为17.2ms;测试钝化片的隐含开路电压为752.4mV。
对比例1
准备N型硅片,不进行吸杂处理,直接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测试钝化片的少子寿命,结果如图6所示,钝化片的体寿命为3.5ms;测试钝化片的隐含开路电压为743.3mV。
对比例2
准备硅片电阻率约为1Ωcm的N型硅片,在低压扩散炉进行850℃下的POCl3吸杂处理,然后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经过测试,钝化片的体寿命为7.5ms;测试钝化片的隐含开路电压为747.1mV。
对比例3
准备硅片电阻率约为2Ωcm的N型硅片,在低压扩散炉进行850℃下的POCl3吸杂处理,然后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工艺对硅片前后表面进行钝化。测试钝化片的少子寿命,结果如图7所示,钝化片的体寿命为9.5ms;测试钝化片的隐含开路电压为748.7mV。
具体未吸杂与吸杂硅片分别做优质非晶硅钝化的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其中,J0,d指钝化硅片双面饱和电流密度;iVoc指钝化硅片隐含开路电压;τeff指钝化硅片有效少子寿命;iFF指钝化硅片隐含填充因子;J0,SRH,bulk指体内SRH复合电流密度。
表1未吸杂与吸杂硅片分别做优质非晶硅钝化的结果
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的吸杂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异质结电池的钝化片体寿命,从而使异质结电池的性能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受实验室电池工艺技术水平限制,实施例中的电池效率低于产线量产电池效率。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硅片表面沉积硅化物层,所述硅化物层为含碳和/或含氮的掺杂非晶硅,所述硅化物层掺杂磷/硼元素;
S2、对硅片进行高温处理,在硅片表面形成扩散层;
S3、对硅片表面进行氢化处理;
S4、刻蚀处理,依次去除氢化层、硅化物层和硅片表面的扩散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化物层中,碳和/或氮原子的掺杂总浓度为0.1at%~60a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化物层中,所述硅化物层的掺杂元素为磷,掺杂浓度为5E17~5E21cm-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高温处理温度为700~1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去除氢化层、硅化物层后对硅片表面的刻蚀深度为10~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氢化处理方法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氮气加氢气混合气热处理、水汽热处理、沉积含氢薄膜并进行退火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沉积硅化物层的方法选自PECVD、MWCVD、LPCVD、PVD中的一种。
8.一种硅片,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处理后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片表面部位的碳和/或氮浓度为1e18~1e22 cm-3,氢浓度为1e17~5e20 cm-3,随深度增加,硅片中的碳和/或氮浓度、氢浓度逐渐降低。
10.一种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硅片,所述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的制程温度不超过400℃。
CN202410044221.2A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Pending CN1179366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4221.2A CN117936638A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4221.2A CN117936638A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36638A true CN117936638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4221.2A Pending CN117936638A (zh) 2024-01-12 2024-01-12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366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61743A (en) Thin-film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383198B (zh) 一种晶硅电池的三步变温扩散工艺
CN113345969B (zh) 钝化接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36184A (zh) 一种隧穿氧钝化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18548445U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用膜层结构及晶体硅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CN109285896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941289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s, attenuating lid phenomena
CN111384210A (zh) 一种perc叠加se的高开压扩散高方阻工艺
CN110931601A (zh) 一种改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抗pid性能的方法
CN112510121A (zh) 一种perc电池碱抛前后保护工艺
US7075002B1 (en) Thin-film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145611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tunnel oxide layer and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and topcon cell
CN111952381A (zh) 一种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36185A (zh) 一种钝化接触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314630B (zh) 一种含硅氧纳米晶层的多晶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36396A (zh) 一种硼掺杂发射极的制备方法
CN109545656B (zh) 氢化非晶硅薄膜制备方法
CN114335237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EP4365966A1 (en) Bifacial solar cel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9545673B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用无氧扩散方法
CN117936638A (zh) 一种硅片吸杂处理方法及硅片和硅基半导体物理器件
CN109755330B (zh) 用于钝化接触结构的预扩散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22154B (zh) 一种载流子选择性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EP4307394A1 (en) Perc battery back passivation structure, and perc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5101605A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用膜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组件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