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8359A -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18359A
CN117918359A CN202311067911.1A CN202311067911A CN117918359A CN 117918359 A CN117918359 A CN 117918359A CN 202311067911 A CN202311067911 A CN 202311067911A CN 117918359 A CN117918359 A CN 117918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achlon
ipratropium
pesticide
iprovalicarb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679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司贤良
祝志凯
吴秋芳
王秋莹
程建
王世雨
张慧敏
贾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679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183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18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183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油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等病害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该农药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所述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质量比为1:30‑30:1。本申请通过将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进行复配,二者复配能够产生增效作用,继而使得形成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具有良好杀菌效果,对油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活性。同时该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不相同,使其作用位点增加,扩大了防治谱且降低了对病菌的单一选择压力,有利于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并且用量低、成本低,同时该杀菌剂副作用低,不会对农作物安全性和产量等造成影响,因而能够解决油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异丙噻菌胺是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2005年发现的拥有噻吩酰胺结构的第三代SDHI类杀菌剂,其高效、广谱,具有保护、治疗和渗透作用。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葡萄、油菜、草坪等,防治由核盘菌、葡萄孢菌、链核盘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尤其在防治草莓、葡萄灰霉病、白粉病,油菜、莴苣菌核病,草坪币斑病等市场领域展现优势。2015-2016年,异丙噻菌胺连续两年入围Agro Award“最佳新农药产品或最佳转基因性状奖”。
异丙噻菌胺英文通用名:Isofetamid;CAS号:875915-78-9;分子式:C20H25N03S;分子量:359.48;IUPAC化学名称:N-[1,1-二甲基-2-(4-异丙基氧-邻甲苯基)-2-氧代乙基]-3-甲基噻吩-2-甲酰胺;结构式如下所示:
菌核净又称纹枯利,英文通用名:Dimetachlone;分子式:C10H7Cl2NO2;化学名称:N-(3,5-二氯苯基)丁二酰亚胺。菌核净是杂环化合物,属于亚胺类杀菌剂。菌核净是专家针对农作物易感染的“真菌、细菌、病毒”而独家研制开发的强效杀菌剂,它具有广谱、杀菌、内吸保护性杀菌性、持效期长等特点。
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发生在油菜等作物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角果、种子。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发病最重,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病害不仅导致减产10%-70%,还会使病株种子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黄瓜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向幼瓜扩展,被害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畏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黄瓜灰霉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在温室内发生普遍,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常造成烂花、烂瓜,发病严重的温室可减产20-30%。
目前现有技术中没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组合使用的相关报道。因油菜和黄瓜种植区域广,油菜菌核病和黄瓜灰霉病危害较重且目前常用的防治药剂腐霉利、多菌灵等药剂都是时间较久,抗性较高的老旧药剂,油菜菌核病和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不佳。
公开的报道中,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二者对油菜菌核病和黄瓜灰霉病的活性尚无深入研究。因此,现有技术有将不同药剂进行组合,继而进行病害的防治。但是不同药剂的组合其效果并不确定,其可能产生增效作用,也可能产生拮抗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防治油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等病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包含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包含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并且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质量配比为1:30-30:1。优选的,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质量配比为2:3、1:2。
异丙噻菌胺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30%;菌核净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3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1,所述异丙噻菌胺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0%,所述菌核净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2,所述异丙噻菌胺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7%,所述菌核净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异丙噻菌胺与菌核净质量配比为1:30-30:1时,复配药剂对黄瓜灰霉病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当异丙噻菌胺与菌核净质量配比为2:3时,CTC值为154.16,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当异丙噻菌胺与菌核净质量配比为1:30-30:1时,复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表现为增效作用。特别是当异丙噻菌胺与菌核净质量配比为1:2时,CTC值为163.79,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3、与相同用量的其他制剂相比,本发明制备的25%异丙噻菌胺·菌核净悬浮剂对于黄瓜灰霉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制备的21%异丙噻菌胺·菌核净悬浮剂对于油菜菌核病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4、异丙噻菌胺与菌核净复配使用后可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使用剂量,减缓农药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该农药杀菌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的原料由异丙噻菌胺、菌核净组成。本发明实施例特定地选择异丙噻菌胺、菌核净进行复配,二者能够产生增效作用,继而使得形成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有较大的防治谱,特别地对于油菜菌核病和黄瓜灰霉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散剂包括但不限于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润湿剂包括但不限于异构醇聚氧乙烯醚,增稠剂包括但不限于黄原胶等现有的增稠剂,防腐剂包括但不限于山梨酸钾等现有的防腐剂,防冻剂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等现有的防冻剂。
需要说明的是该农药杀菌组合物为液体制剂,优选为悬浮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列举了悬浮剂,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他类型液体制剂也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制剂实施例125%异丙噻菌胺·菌核净悬浮剂(2:3)
将异丙噻菌胺10.0g,菌核净15.0g,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4.5g,润湿剂异构醇聚氧乙烯醚2.5g,黄原胶0.8g,乙二醇6.0g,防腐剂山梨酸钾1.5g,去离子水(自制)补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经过滤得到制剂实施例1。
制剂实施例221%异丙噻菌胺·菌核净悬浮剂(1:2)
将异丙噻菌胺7.0g,菌核净14.0g,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3.0g,润湿剂异构醇聚氧乙烯醚2.0g,黄原胶0.6g,乙二醇5.0g,防腐剂山梨酸钾0.8g,去离子水(自制)补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经过滤得到制剂实施例2。
比较实施例110%异丙噻菌胺悬浮剂(10%)
将异丙噻菌胺10.0g,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2.5g,润湿剂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2g,黄原胶0.5g,乙二醇4.5g,防腐剂山梨酸钾0.4g,去离子水(自制)补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经过滤得到制剂比较实施例1。
比较实施例215%菌核净悬浮剂(15%)
将菌核净15.0g,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2.5g,润湿剂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0g,黄原胶0.6g,乙二醇4.5g,防腐剂山梨酸钾0.5g,去离子水(自制)补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经过滤得到制剂比较实施例2。
比较实施例37%异丙噻菌胺悬浮剂(7%)
将异丙噻菌胺7.0g,分散剂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1.5g,润湿剂异构醇聚氧乙烯醚1.0g,黄原胶0.6g,乙二醇4.0g,防腐剂山梨酸钾0.5g,去离子水(自制)补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小于5μm经过滤得到制剂比较实施例3。
实验例1生物活性测试
参照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进行本试验,通过测定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及其不同质量比例混配对油菜菌核病的效果,筛选这两种杀菌剂的最优混合质量比。
A、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自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油菜田采集罹病组织,室内NA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油菜菌核病菌,斜面4℃保存备用。
B、试验药剂为95%异丙噻菌胺原药、96%菌核净原药。
C、异丙噻菌胺:菌核净的混合比例为:5:2、2:1、3:2、1:1、2:3、1:2、2:5配制浓度见表1:
表1杀菌组合物各物质用量配比
D、毒力测试方法
本试验采用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在含药平板中央接一菌碟,菌丝朝下,28±1℃培养至空白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2/3以上时,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直径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率的抑制,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并设置空白对照。通过菌丝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
根据调查结果,按下公式计算各处理浓度对菌丝的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单剂及不同配比混配组合的处理浓度对数值和相应抑制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毒力回归曲线及EC50值、相关系数,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式(1)、式(2)、式(3)计算:
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菌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混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A×PA+B×PB·······················(2)
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式中:CTC—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复配组合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E、检测结果表2:
表2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7个配比对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研究表明(表2),在7个配比混剂(异丙噻菌胺:菌核净=5:2、2:1、3:2、1:1、2:3、1:2、2:5)对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分别为0.135、0.127、0.126、0.132、0.152、0.155、0.184mg/L,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18.34、131.90、142.66、152.92、151.41、163.79、148.94,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配比除配比5:2表现出相加作用外,其余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验例2生物活性测试
参照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进行本试验,通过测定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及其不同质量比例混配对黄瓜灰霉病的效果,筛选这两种杀菌剂的最优混合质量比。
A、黄瓜灰霉病病样由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院采集于自青岛市即墨区曲黄瓜基地。采回的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室内NA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黄瓜灰霉病病菌,斜面4℃保存备用。
B、试验药剂为95%异丙噻菌胺原药、96%菌核净原药。
C、异丙噻菌胺:菌核净的混合比例为:5:2、2:1、3:2、1:1、2:3、1:2、2:5配制浓度见表3:
表3杀菌组合物各物质用量配比
D、毒力测试方法
本试验采用NY/T 1156.2-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DA培养基平板上,在含药平板中央接一菌碟,菌丝朝下,28±1℃培养至空白对照菌落布满培养皿2/3以上时,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按十字交叉法测量2次,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直径的大小。计算药剂对菌体生长率的抑制,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并设置空白对照。通过菌丝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
根据调查结果,按下公式计算各处理浓度对菌丝的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单剂及不同配比混配组合的处理浓度对数值和相应抑制率机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毒力回归曲线及EC50值、相关系数,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式(1)、式(2)、式(3)计算:
式中: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菌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混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A×PA+B×PB························(2)
式中: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式中:CTC—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复配组合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E、检测结果表4:
表4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7个配比对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研究表明(表4),在7个配比混剂(异丙噻菌胺:菌核净=5:2、2:1、3:2、1:1、2:3、1:2、2:5)对黄瓜灰霉病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99、1.96、1.93、1.87、1.95、2.12、2.33mg/L,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13.02、119.30、128.28、145.20、154.16、152.71、147.02,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配比除配比5:2和2:1表现出相加作用外,其余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验例3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一:应用制剂实例1以及比较实例1和2制备得到的杀菌组合物和48%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用于田间防治黄瓜灰霉病,用于田间防治黄瓜灰霉病,试验药剂见下表5:
表5各药剂试验用量表
1试验方法
山东省青岛市姜马庄村(北纬36.052071,东经119.878151)。试验田面积2亩,土壤pH值6.4,有机质含量1.8%。试验作物为黄瓜,油亮2号,株距为30cm,行距为80cm,田间管理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践,于2021年4月15日移栽。栽培管理按照当地科学的栽培措施进行。试验靶标为黄瓜灰霉病。施药方法为常规喷雾法在黄瓜灰霉病发病初期(5月25日)进行第1次施药,间隔7天,6月1日进行第2次施药,本试验共用药2次,小区面积20平米。
采用常用的贮压式手动喷雾器(商购)进行药液喷雾,可调圆锥形喷头,压力大小为0.3MPa,喷雾速度0.6升/分钟,每公顷药液使用量600升。第一次施药前田间现场调查黄瓜灰霉病发病情况,末次施药后第14天进行调查,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株的全部叶片,根据叶片上病斑面积占该叶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载。
分级标准如下:
病害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单叶片有病斑3个;
3级:单叶片有病斑4~6个;
5级:单叶片有病斑7~10个;
7级:单叶片有病斑11~20个,部分密集成片;
9级:单叶片有病斑密集占叶面积四分之一以上。
2试验结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见下表6。
表6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根据上述表格可知,防效调查结果表明,制剂实例1,制剂用药量为50毫升/亩,末次药后14天防效为86.92%,全部极显著优于比较实施例1和2以及对照药剂48%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重庆树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防效78.43%、72.32%、79.35%。经田间观察,上述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处理,都对试验作物黄瓜安全,没有发现药害症状(如矮化、褪绿、畸形等)。
实验例4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一:应用制剂实例2以及比较实例3制备得到的杀菌组合物和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于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药剂见下表7:
表7各药剂试验用量表
1试验方法
青岛市即墨区郭家庄村(北纬36.437345,东经120.5631,试验田面积1.5亩,土壤pH值6.4,有机质含量1.8%。试验田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且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灌溉与排水条件,适合开展试验。
试验作物为油菜,蚌油737,种子市场购买,2021年10月12日播种,田间生长均匀一致,栽培管理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践。试验靶标为油菜菌核病。施药时间油菜菌核病发生初期(2022年2月27日)进行第1次施药,间隔10天,2022年3月7日进行第2次施药,本试验共用药2次,小区面积20平米。
采用常用的贮压式手动喷雾器(商购)进行药液喷雾,可调圆锥形喷头,压力大小为0.3MPa,喷雾速度0.6升/分钟,喷雾每公顷药液使用750升。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情况,末次施药后第14天进行调查,每小区棋盘式10点调查,每点调查5株(50株/小区)调查时不要在边行取样:
0级:无病;
1级:轻微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5%以下;
3级:轻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6%~15%;
5级:中等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16%~30%;
7级:高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31%~50%;
9级:严重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51%以上。
2试验结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见下表8。
表8不同药剂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根据上述表格可知,防效调查结果表明,制剂实例2,制剂用药量为60毫升/亩,末次药后14天防效为85.37%,全部极显著优于比较实施例3和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防效80.01%、78.56%。经田间观察,上述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处理,都对试验作物油菜安全,没有发现药害症状(如矮化、褪绿、畸形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为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所述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质量比为1:30至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质量比为2: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异丙噻菌胺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30%;菌核净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1:所述异丙噻菌胺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剂的质量的10%;所述菌核净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剂的质量的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2:所述异丙噻菌胺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7%;所述菌核净的质量占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的14%。
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液体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等病害。
CN202311067911.1A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9183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7911.1A CN117918359A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67911.1A CN117918359A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18359A true CN117918359A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5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67911.1A Pending CN117918359A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1835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30069803A (ko) 식물 병원체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조성물
CN109880764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在防治苹果病害中的应用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41473B (zh) 一种含叶菌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7918359A (zh) 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和菌核净的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Gur et al. Alternatives for soil fumigation in combating apple replant disease
CN115462386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634878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
CN107318865A (zh) 克菌丹和呋吡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Chu et al. Effects of hexadecanoic acid on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 control and on growth of watermelon (Citrullus lanatus)
CN113243379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067364B (zh) 高效低毒低残留风险生物-化学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16686848B (zh) 一种用于茶树病害的农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14190392B (zh) 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03153B (zh) 一种含有氟嘧菌酯、噻霉酮和丙硫菌唑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CN112998017B (zh) 含春雷霉素和噻唑锌组合物用于防治铁皮石斛软腐病的用途
CN114766492B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138260B (zh)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与苄啶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14391545B (zh) 一种含联苯吡菌胺和喹啉铜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519517B (zh) 一种含叶菌唑和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58565B (zh) 一种含胺苯吡菌酮与氯苯醚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Shahid et 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toxicants against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itri (Hasse) Dows
CN113207888A (zh) 一种含有甲氧苯唳菌和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458511A (zh) 一种含多抗霉素和苯醚甲环唑的组合物
CN115024320A (zh) 一种含大黄素甲醚和蛇床子素的农用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