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00815A -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00815A
CN117900815A CN202410223232.7A CN202410223232A CN117900815A CN 117900815 A CN117900815 A CN 117900815A CN 202410223232 A CN202410223232 A CN 202410223232A CN 117900815 A CN117900815 A CN 117900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driving
power output
transmission
screw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232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刚
罗刚
杜佳
袁野
何小平
毛冰滟
王国河
余冰
吴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ngao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232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00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90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00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旋拧装置包括壳体、一个驱动机构、多个连接件和多个传动机构,连接件与壳体相转动连接。一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上,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件、力矩放大器和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力矩放大器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件相传动连接,力矩放大器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动力输出部相传动连接,能提高驱动件对驱动动力输出部的驱动力矩精度,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动力输出部相对应连接,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件相对应连接,使得一驱动机构与多个连接件相传动连接,使连接件带动对应的待旋拧件进行共同转动,提高了多个待旋拧件的转动操作的统一性,操作简单,用时少,减少了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

Description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过滤器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站经常需要使用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对气体或液体进行过滤。过滤器包括外壳、法兰盖、滤芯和多个螺栓,法兰盖与外壳通过多个螺栓相连接,以形成放置腔室,滤芯盛放在放置腔室内。
过滤器在更换滤芯时,需先将过滤器上的法兰盖打开,然后才能对滤芯进行更换,更换后,还需将法兰盖合上。过滤器法兰盖一般设置有四个螺栓,其对拧紧力矩要求较高。
传统工艺是按对角一一分别将螺栓旋松或拧紧1/3,然后换边,依次重复操作,直至螺栓松脱或紧固。此种工艺工序操作复杂、耗时长,且工作地点存在辐射剂量,工作人员作业风险较高,易受到更长时间的辐射,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多个螺栓的拆卸操作需要分别进行旋拧,操作复杂,用时长,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多的问题,提供一种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旋拧装置,所述旋拧装置包括:
壳体;
多个连接件,用于与外部待旋拧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相转动连接;
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件、力矩放大器和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所述力矩放大器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力矩放大器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件相传动连接,所述力矩放大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相传动连接;
多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相对应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相对应连接,使得一所述驱动机构与多个所述连接件相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配置为电机,所述电机能进行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件进行对应的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多个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配置为所述主齿轮的周向轮齿,所述主齿轮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力矩放大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的动力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主齿轮的周向,所述主齿轮的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与各个所述从动齿轮的动力输入端相咬合传动;
其中,所述主齿轮转动带动多个所述从动齿轮同步转动,以使多个所述连接件共同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壳体相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套设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以使所述从动齿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相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缓冲结构用于对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移动提供弹性缓冲力;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容纳腔和弹性件,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连接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容纳腔相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以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弹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件的外壁之间,所述导向结构用于对所述连接件沿自身轴向与所述容纳腔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行导向;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滑块和滑槽,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中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壁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滑块能伸入至所述滑槽内;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纳腔相对滑动时,所述滑块伸入至所述滑槽内进行同步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套筒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内壁周向,所述套筒用于供所述待旋拧件插接,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待旋拧件的周向侧面相抵接,以对所述待旋拧件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周向转动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拧装置还包括:
指令输入件,所述指令输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用于输入指令信号;
控制器,所述指令输入件、所述驱动机构均与所述控制器相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指令输入件输入的所述指令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拧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持握部,所述持握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核电站过滤器的拆装方法,基于上述的旋拧装置,所述核电站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和多个待旋拧件,所述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包括:
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待旋拧件相对应连接;
启动所述驱动机构转动,将一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多个所述传动机构转动;
将所述传动机构带动对应的所述连接件转动,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待旋拧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配置为电机,启动所述驱动机构转动,将一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多个所述传动机构转动;
其中,当所述待旋拧件需旋松时,将所述电机正向转动,以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多个所述连接件正向转动;
当所述待旋拧件需拧紧时,将所述电机反向转动,以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多个所述连接件反向转动。
上述旋拧装置,设置有壳体、一个驱动机构、多个连接件和多个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与连接件之间,当需要对多个待旋拧件进行旋拧操作时,连接件能够与待旋拧件一一对应连接配合,多个传动机构通过与驱动机构的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分别对应连接,能够实现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之间一对多的动力分流。驱动机构启动,能带动多个传动机构共同转动,以使传动机构带动对应的连接件共同转动,从而使连接件带动对应的待旋拧件进行共同转动。驱动机构的力矩放大器能够作为驱动件与驱动动力输出部的传动中介,能够对驱动件的输出扭矩进行高精度调节,从而提高驱动件对驱动动力输出部以及传动机构的驱动力矩精度,从而使连接件能够高精度转动。本申请通过一驱动机构对多个待旋拧件进行共同旋拧操作,提高了多个待旋拧件的转动操作的统一性,多个待旋拧件无需一一分别旋拧,操作简单,用时少。本申请的旋拧装置能够对核电站的设备进行拆装维修,能够简化拆装操作,减少拆装用时,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到辐射的时间,进而减少其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主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传动机构与连接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滑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旋拧装置的滑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持握部;
2、连接件;21、套筒;22、限位槽;
3、驱动机构;31、驱动件;32、力矩放大器;33、主齿轮;
4、传动机构;41、从动齿轮;42、传动轴;43、缓冲结构;431、容纳腔;432、弹性件;44、导向结构;441、滑块;442、滑槽;
5、指令输入件;51、按钮;52、触控显示屏;
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旋拧装置,包括壳体1、一个驱动机构3、多个连接件2和多个传动机构4,驱动机构3设置在壳体1上,壳体1能够对驱动机构3起架设支撑作用。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件31、力矩放大器32和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力矩放大器32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输出端相传动连接,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动力输出部相传动连接。多个连接件2用于与外部待旋拧件连接,连接件2与壳体1相转动连接,即连接件2可穿设在壳体1的表面,并能相对于壳体1转动,壳体1能够对连接件2起架设支撑作用。
传动机构4设置于驱动机构3与连接件2之间,传动机构4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传动机构4的动力输入端与驱动动力输出部相对应连接,传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件2相对应连接,使得一驱动机构3与多个连接件2相传动连接,驱动机构3转动能带动多个传动机构4转动,以使传动机构4带动对应连接件2转动,即多个连接件2通过一个驱动机构3进行驱动,能够提高多个连接件2的运动同步性。
如此设置,当需要对多个待旋拧件进行旋拧操作时,连接件2能够与待旋拧件一一对应连接配合,多个传动机构4通过与驱动机构3的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分别对应连接,能够实现驱动机构3与传动机构4之间一对多的动力分散。驱动机构3启动,能带动多个传动机构4共同转动,以使传动机构4带动对应的连接件2共同转动,从而使连接件2带动对应的待旋拧件进行共同转动。驱动机构3的力矩放大器32能够作为驱动件31与驱动动力输出部的传动中介,能够对驱动件31的输出扭矩进行高精度调节,从而提高驱动件31对驱动动力输出部以及传动机构4的驱动力矩精度,从而使连接件2能够高精度转动。本实施例通过一驱动机构3对多个待旋拧件进行共同旋拧操作,提高了多个待旋拧件的转动操作的统一性,减缓了多个待旋拧件需要一一分别旋拧的情况,操作简单,用时少,本实施例的旋拧装置能够用于对核电站的设备进行拆装维修,能简化拆装操作,减少拆装用时,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到辐射的时间,进而减少其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作业风险,解决了传统多个螺栓的拆卸操作需要分别进行旋拧,操作复杂,用时长,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多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可穿设在壳体1的表面,即连接件2可一端位于壳体1内腔,另一端穿出至壳体1外部,连接件2的侧壁与壳体1之间可套设有轴承,以便于提高连接件2与壳体1之间的转动灵活性。传动机构4与连接件2的对应设置,可选地,传动机构4与连接件2可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两个或多个传动机构4对应一个连接件2,能够带动连接件2转动即可。待旋拧件可设置有四个,连接件2、传动机构4也可分别设置有四个。本实施例的旋拧装置可应用于核电站等工作场景,能够提高螺栓的旋拧效率,降低了操作者所承受的核辐射剂量。壳体1可采用防辐射材质,能够降低和辐射对壳体1内部的驱动机构3或传动机构4等部件的运动干扰。
其中,驱动机构3可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方向可以但不限于为竖向或横向。多个连接件2可沿同一方向并列设置,多个传动机构4也可沿同一方向并列设置,连接件2与传动机构4的设置方向可沿同一方向,以提高连接件2与传动机构4之间的运动同步性,传动运动更加顺畅。可选地,连接件2与传动机构4的设置方向均可沿第一方向,以使驱动机构3、传动机构4和连接件2之间的传动过程更加顺畅。连接件2的布设方式可与待旋拧件的布设方式相同,可选地,多个传动机构4可均匀分散设置在驱动机构3的周向,能够使驱动机构3的周向受力更加均匀。
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31包括相转动连接的驱动本体和驱动输出端,驱动本体带动驱动输出端转动。驱动本体与壳体1相连接,即驱动本体可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壳体1能够对驱动本体进行承托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旋转气缸、旋转液压缸或电机,均能够对传动机构4进行转动驱动。可选地,驱动件31可配置为电机,电机能进行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具体地,驱动件31的驱动输出端312可配置为电机的输出轴,电机的输出轴可进行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电机可带动连接件2进行对应的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即电机可进行单向转动,能够带动连接件2进行单向转动,能够将待旋拧件进行旋松或是拧紧。或者,电机可进行双向转动,能够带动连接件2实现对应的双向转动,即能够对待旋拧件进行旋松,也可反向对待旋拧件进行拧紧,使用灵活方便。力矩放大器32能够内置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对内部电路进行整流,能够使力矩放大器32由动力输入端至动力输出端的力矩进行高精度稳定传输。
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入端可配置为力矩放大器32的输入轴,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出端可配置为力矩放大器32的输出轴。
其中,驱动件31还可包括电机座和减速机,电机与电机座固定连接,电机座可与壳体1相固定连接,用于支撑电机,减速机可连接在电极的输出轴与力矩放大器32的输入轴之间,进行动力传动,传动过程更加稳定。
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旋拧装置还包括指令输入件5和控制器6,指令输入件5设置于壳体1上,用于输入指令信号,指令信号可包括驱动件31的启停指令、驱动件31的驱动速度指令、力矩放大器32的输出扭矩指令。指令输入件5、驱动机构3均与控制器6相通信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电线连接或蓝牙等无线连接,控制器6能根据指令输入件5输入的指令信号控制驱动机构3的转动,即驱动机构3能够在控制器6的调节作用下执行启停、转速变换等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指令输入件5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按钮51、键盘或触控显示屏52,可用于人机交互。控制器6可以但不限于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其具体结构与传统技术相近在此不再赘述。指令信号可选用输入力矩放大器32的输出扭矩指令,力矩放大器32可内置扭矩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可与控制器6相通信连接,当扭矩传感器检测到力矩放大器32的输出扭矩达到输入的预设扭矩范围后,可发送信号至控制器6,使其调节驱动件31关闭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拧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持握部11,持握部11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相对两侧,用于供操作者双手握持,一方面降低操作者作业的力量限制,另一方面使得操作者对壳体1的持握更加方便稳定,便于单人操作。其中,持握部11可以但不限于为开设在壳体1上的凹槽,能够对壳体1进行轻量化设计,减少旋拧装置的整体重量,操作更加省力。
指令输入件5可包括按钮51和触控显示屏52,按钮51可用于输入驱动件31的启停指令,按钮51可设置于持握部11位置处,触控显示屏52可用于输入和显示驱动机构3的输出扭矩。
参阅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包括主齿轮33,主齿轮33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驱动动力输出部配置为主齿轮33的周向轮齿,即主齿轮33能够通过周向轮齿拨动传动机构4转动。主齿轮33的动力输入端与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卡接、插接、磁吸连接或螺纹连接,能够对主齿轮33的动力输入端与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出端进行锁紧固定。
传动机构4包括从动齿轮41,从动齿轮41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出端用于与连接件2连接,多个从动齿轮41设置在主齿轮33的周向,主齿轮33的驱动动力输出部与各个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入端相咬合传动,从而使主齿轮33转动能够带动多个从动齿轮41同步转动,以使多个连接件2共同转动。本实施例通过主齿轮33与从动齿轮41形成的齿轮副进行驱动机构3与传动机构4之间的动力传动,传动精度高,能够使多个传动机构4之间保持较好的同步性。
在本实施例中,主齿轮33的动力输入端可配置为主齿轮33的中部轴孔,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入端可配置为从动齿轮41的周向轮齿,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出端可配置为从动齿轮41的中部轴孔。
参阅图3-4,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还包括传动轴42,传动轴42与壳体1相转动连接,传动轴42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从动齿轮41套设固定在传动轴42上,以使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轴42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件2相传动连接,其中,传动轴42可设置在壳体1的内腔中,传动轴42的一端或两端均可与壳体1的内壁进行转动连接,转动,传动轴42能够对从动齿轮41进行稳定架设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42的动力输入端可配置为传动轴42的与从动齿轮41相连接的外壁连接位置,传动轴42的外壁可与从动齿轮41的中部轴孔相套设固定。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可配置为传动轴42的与连接件2相连接的端部。
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还包括缓冲结构43,缓冲结构43设置于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件2之间,缓冲结构43用于对连接件2的轴向移动提供弹性缓冲力,能够在对待旋拧件的旋拧操作过程中,为连接件2在自身轴向方向提供弹性位移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结构43包括容纳腔431和弹性件432,容纳腔431可开设在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件2的动力输入端与容纳腔431相滑动连接,弹性件432连接于连接件2的动力输入端与容纳腔431的内壁之间,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接触抵接或固定连接,以使容纳腔431与连接件2之间形成弹性连接,即当旋拧装置对待旋拧件进行旋拧操作的过程中,壳体1可保持位置不同,待旋拧件沿螺纹进行轴向移动时,连接件2能够相对于传动轴42进行轴向移动,弹性件432能够抵接支撑在传动轴42的容纳腔431与连接件2之间,使连接件2进行自身轴向移动的同时能够与待旋拧件保持接触抵接,减少松脱的情况。
其中,弹性件432与连接件2的动力输入端之间的连接以及弹性件432与容纳腔431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均可为固定连接,弹性件432可沿连接件2的轴向设置,弹性件432可以但不限于为强力弹簧,连接件2与传动轴42之间可绕自身轴线进行转动连接,弹性件432能够对连接件2与传动轴42之间形成周向的缓冲支撑,在保持连接件2与传动轴42之间转动精度的同时,使旋拧装置也能够适用多个待旋拧件之间具有一定初始紧固距离差或多个待旋拧件之间具有一定轴向长度差的情况。
举例说明,待旋拧件可包括第一待旋拧件和第二待旋拧件,第一待旋拧件和第二待旋拧件由一个驱动机构3统一驱动拧紧,当第一待旋拧件达到旋拧终位而第二待旋拧件未达到旋拧终位时,驱动机构3可继续驱动,与第一待旋拧件相连接的连接件2能够沿自身周向压缩弹性件432,与第二待旋拧件相连接的连接件2能够继续转动将第二待旋拧件拧紧至旋拧终位,既能够减缓驱动机构3对多个连接件2转动驱动过位的情况,也可减缓因多个待旋拧件之间的初始紧固距离差或轴向长度差等因素引起的多个连接件2之间运动干涉的情况,提高了旋拧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还包括导向结构44,导向结构44设置于容纳腔431的内壁与连接件2的外壁之间,导向结构44用于对连接件2沿自身轴向与容纳腔431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行导向,减少连接件2与传动轴42之间运动过程中的周向转动。
参阅图6-7,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44包括滑块441和滑槽442,滑槽442可沿连接件2的轴向延伸设置,滑块441和滑槽442中其中一者设置于连接件2的外壁上,另一者设置于容纳腔431的内壁上,滑块441能沿连接件2的径向伸入至滑槽442内,滑块441和滑槽442可一一对应设置,滑块441与滑槽442可沿连接件2的周向设置有多组。可选地,滑块441可为套设固定在连接件2上的多棱柱型结构,滑槽442可为开设在传动轴42上的多边形内孔结构。当连接件2与容纳腔431相对滑动时,滑块441伸入至滑槽442内进行同步滑动,滑块441与滑槽442相伸入配合,能够减缓连接件2与传动轴42之间的周向转动。
参阅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套筒21和限位槽22,限位槽22设置于套筒21的内壁周向,套筒21用于与待旋拧件插接,限位槽22用于与待旋拧件的周向侧面相抵接,以对待旋拧件与套筒21之间形成周向转动限位,即待旋拧件的端部可插入至套筒21内,待旋拧件的侧面与限位槽22相抵接,以使待旋拧件与套筒21的周向位置相对固定,两者能够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待旋拧件可配置为螺栓或螺杆,限位槽22可为多边形内孔结构,待旋拧件的伸入端可为多棱柱结构,待旋拧件与限位槽22的侧面可相贴合抵接,以形成周向限位。
具体地,旋拧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为:在进行待旋拧件的旋拧作业时,首先将旋拧装置连接电源并启动,然后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通过触控显示屏52对力矩放大器32的输出扭矩进行调节,在设定好输出扭矩数值后,握紧两侧持握部11,对准待旋拧件,按下按钮51至启动位,当待旋拧件完成旋拧作业后,再按下按钮51至停止位,即可完成作业,作业工艺简单,旋拧装置整体重量轻,操作简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待旋拧件旋拧作业效率,降低操作者承受的辐射剂量。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过滤器的拆装方法,基于上述的旋拧装置,旋拧装置可用于实施核电站过滤器的拆装方法。核电站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和多个待旋拧件,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包括:
将连接件2与待旋拧件相对应连接;
启动驱动机构3转动,将一驱动机构3带动多个传动机构4转动;
将传动机构4带动对应的连接件2转动,连接件2带动待旋拧件转动。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中可通过一个驱动机构3带动多个传动机构4的方式,实现驱动机构3与传动机构4之间一对多的动力分散。驱动机构3启动,能带动多个传动机构4共同转动,以使传动机构4带动对应的连接件2共同转动,从而使连接件2带动对应的待旋拧件进行共同转动。本实施例通过一驱动机构3对多个待旋拧件进行共同旋拧操作,提高了多个待旋拧件的转动操作的统一性,减缓了多个待旋拧件需要一一分别旋拧的情况,操作简单,用时少,提高了核电站过滤器的拆装效率,降低了操作者所承受的核辐射剂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件31,驱动件31配置为电机,启动驱动机构3转动,将一驱动机构3带动多个传动机构4转动;其中,当待旋拧件需旋松时,将电机正向转动,以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多个连接件2正向转动;当待旋拧件需拧紧时,将电机反向转动,以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多个连接件2反向转动,即驱动机构3能够进行双向转动,能够带动连接件2实现对应的双向转动,不仅能够对待旋拧件进行旋松,也可反向对待旋拧件进行拧紧,使用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装置包括:
壳体(1);
多个连接件(2),用于与外部待旋拧件连接,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壳体(1)相转动连接;
一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件(31)、力矩放大器(32)和多个驱动动力输出部,所述力矩放大器(32)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件(31)相传动连接,所述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相传动连接;
多个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连接件(2)之间,所述传动机构(4)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传动机构(4)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相对应连接,所述传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2)相对应连接,使得一所述驱动机构(3)与多个所述连接件(2)相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1)配置为电机,所述电机能进行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以带动所述连接件(2)进行对应的正向转动和/或反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主齿轮(33),所述主齿轮(33)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多个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配置为所述主齿轮(33)的周向轮齿,所述主齿轮(33)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力矩放大器(3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从动齿轮(41),所述从动齿轮(41)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出端用于与所述连接件(2)连接,多个所述从动齿轮(41)设置在所述主齿轮(33)的周向,所述主齿轮(33)的所述驱动动力输出部与各个所述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入端相咬合传动;
其中,所述主齿轮(33)转动带动多个所述从动齿轮(41)同步转动,以使多个所述连接件(2)共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还包括传动轴(42),所述传动轴(42)与所述壳体(1)相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42)具有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41)套设固定在所述传动轴(42)上,以使所述从动齿轮(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42)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2)相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还包括缓冲结构(43),所述缓冲结构(43)设置于所述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件(2)之间,所述缓冲结构(43)用于对所述连接件(2)的轴向移动提供弹性缓冲力;
所述缓冲结构(43)包括容纳腔(431)和弹性件(432),所述容纳腔(431)设置于所述传动轴(42)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连接件(2)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容纳腔(431)相滑动连接,所述弹性件(432)连接于所述连接件(2)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容纳腔(431)的内壁之间,以使所述容纳腔(431)与所述连接件(2)之间形成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还包括导向结构(44),所述导向结构(44)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31)的内壁与所述连接件(2)的外壁之间,所述导向结构(44)用于对所述连接件(2)沿自身轴向与所述容纳腔(431)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行导向;
所述导向结构(44)包括滑块(441)和滑槽(442),所述滑块(441)和所述滑槽(442)中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连接件(2)的外壁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31)的内壁上,所述滑块(441)能伸入至所述滑槽(442)内;
其中,当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容纳腔(431)相对滑动时,所述滑块(441)伸入至所述滑槽(442)内进行同步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套筒(21)和限位槽(22),所述限位槽(22)设置于所述套筒(21)的内壁周向,所述套筒(21)用于供所述待旋拧件插接,所述限位槽(22)用于与所述待旋拧件的周向侧面相抵接,以对所述待旋拧件与所述套筒(21)之间形成周向转动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装置还包括:
指令输入件(5),所述指令输入件(5)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用于输入指令信号;
控制器(6),所述指令输入件(5)、所述驱动机构(3)均与所述控制器(6)相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6)能根据所述指令输入件(5)输入的所述指令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持握部(11),所述持握部(11)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
10.一种核电站过滤器的拆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旋拧装置,所述核电站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和多个待旋拧件,所述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包括:
将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待旋拧件相对应连接;
启动所述驱动机构(3)转动,将一所述驱动机构(3)带动多个所述传动机构(4)转动;
将所述传动机构(4)带动对应的所述连接件(2)转动,所述连接件(2)带动所述待旋拧件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电站过滤器的拆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件(31),所述驱动件(31)配置为电机,启动所述驱动机构(3)转动,将一所述驱动机构(3)带动多个所述传动机构(4)转动;
其中,当所述待旋拧件需旋松时,将所述电机正向转动,以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带动多个所述连接件(2)正向转动;
当所述待旋拧件需拧紧时,将所述电机反向转动,以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带动多个所述连接件(2)反向转动。
CN202410223232.7A 2024-02-28 2024-02-28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Pending CN117900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3232.7A CN117900815A (zh) 2024-02-28 2024-02-28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23232.7A CN117900815A (zh) 2024-02-28 2024-02-28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00815A true CN117900815A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9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23232.7A Pending CN117900815A (zh) 2024-02-28 2024-02-28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008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1000A (zh) 一种无人机用电池更换机械手
CN109578663A (zh) 密集安装阀门的操作装置
CN108006552A (zh) 一种可调节旋转方向与位置的数控机床用照明灯
CN107900900A (zh) 机器人打磨设备
CN109519587A (zh) 自限位阀门启闭装置
CN205834658U (zh) 一种半自动镜头锁付与拆锁付装置
CN117900815A (zh) 旋拧装置和核电站过滤器拆装方法
CN209414735U (zh) 密集安装阀门的操作装置
CN107448663B (zh) 一种关闭快速冲击平缓的dn400电动转筒真空阀门
CN212794823U (zh) 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热电偶机械密封安装手动工具
CN106159637A (zh) 一种螺纹连接圆形电连接器电动扳手
CN108127515B (zh) 一种便携式安全阀研磨机
CN105490475B (zh) 转矩供给机构以及用于大电机线圈的绕线机
CN107877161A (zh) 一种灯泡灯头装配设备
CN207951554U (zh) 一种高破碎比颚式破碎机
CN103358325B (zh) 基于槽轮机构的轨道工具更换器
CN210550912U (zh) 一种贯穿式电动螺母安装装置
CN204036018U (zh) 一种钻孔攻丝机
CN209414736U (zh) 自限位阀门启闭装置
CN208663031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拆装机械手
CN209424354U (zh) 包含有改进主轴定位结构的弯管机
CN218658799U (zh) 一种装配工装
CN112803271A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电力设备用安装底座
CN215847873U (zh) 一种可锁紧的可调节角度的扳手
CN218371075U (zh) 一种电动回收胶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