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7751A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7751A
CN117897751A CN202280002693.0A CN202280002693A CN117897751A CN 117897751 A CN117897751 A CN 117897751A CN 202280002693 A CN202280002693 A CN 202280002693A CN 117897751 A CN117897751 A CN 117897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display module
flexibl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2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镜昌
毕鑫
吴建君
黄文�
王嘉华
成浩
樊强
孙振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897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7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模组用于与主机(5)转动连接,包括:显示面板(11)、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显示面板(11)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柔性线路板(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柔性连接结构(33),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层叠的多个连接带(33a),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电路板(21)连接,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主机(5)连接。本公开能控制显示模组自动旋转,满足使用需求,降低旋转过程中的能耗。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是一种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装置。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例如,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操控手机横放或竖放,以控制手机切换为横屏或竖屏。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能控制显示模组自动旋转,满足使用需求,降低旋转过程中的能耗,且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用于与主机转动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第一电路板和柔性线路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柔性连接结构,所述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层叠的多个连接带,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主机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带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的第一侧面具有减薄槽,在层叠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带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减薄槽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带的长度比为:0.6至0.9。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减薄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带的宽度相同。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减薄槽的槽深与所述连接带的厚度之比为:0.3至0.7。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柔性线路板处于展开状态时,各所述连接带平行间隔分布,各所述连接带的形状和面积相同。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连接结构为直线型,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经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连接结构呈扇环状,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的中间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之外。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由连接侧板折叠而成;当所述柔性线路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侧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连接侧板具有沿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折叠区,所述多个折叠区与所述多个连接带一一对应,各所述折叠区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带相连;当所述柔性线路板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多个折叠区层叠。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带的宽度与所连接的所述折叠区的宽度之比为:0.3至0.7。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还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和所述连接带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侧板相反的两侧边;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结构上,所述连接器用于与所述主机内的第二电路板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平行间隔的两个夹持板,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之间,且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板相连,所述连接器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之间,且与一个所述夹持板相连,所述第二电路板夹设在所述两个夹持板之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线路板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连接结构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呈网状。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线路板还包括保护层,所 述保护层包覆在所述多个连接带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为一体结构。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边相连。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层和显示层,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显示电路和触控电路,所述显示电路与所述显示层电连接,所述触控电路与所述触控层电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5。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手撕胶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机和如前文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组连接,所述空心转轴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主机上,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空心转轴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电路板和主机之间通过柔性线路板连接,实现显示模组和主机之间的电性连接,并且显示模组可以相对于主机旋转。在需要横竖屏切换时,相比于操控显示装置整体旋转,该显示装置只需要操控结构更为简单且轻便的显示模组转动,因此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降低操控显示装置转动的能耗。
同时,柔性连接结构由多个连接带层叠而成,相当于将多个单层的柔性线路板堆叠在一起形成厚度更厚的柔性线路板,从而提升柔性线路板的抗扭转能力,这样在显示模组和主机相对转动时,柔性线路板也不容易损坏,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转动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转动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展开状态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扭转条的层叠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展开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说明如下:
10、显示模组;11、显示面板;12、主屏驱动芯片;13、触控驱动芯片;14、驱动集成电路;
21、第一电路板;22、第二电路板;
30、柔性线路板;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柔性连接结构;33a、连接带;330、减薄槽;331、第一侧面;332、第二侧面;310、连接侧板;311、折叠区;320、连接结构;321、连接板;322、夹持板;301、第一导电层;302、绝缘层;303、第二导电层;304、第一覆盖膜;305、第二覆盖膜;
40、双面胶层;41、连接器;42、增强板;43、保护层;
5、主机;50、空心转轴;51、电机;52、电源;53、齿轮;
61、玻璃盖板;62、PI胶层;63、钢片;64、泡棉;
70、手撕胶膜;
C、覆晶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转动状态变化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转动状态变化示意图。图1示意的是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2示意的是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0和主机5,显示模组10可转动地安装在主机5上。
结合图1、2,图中左侧示意的是显示装置处于竖屏的状态,图中右侧示意的是显示装置处于横屏的状态。显示模组10相对于主机5转动后,即实现显示装置的横屏和竖屏的切换。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1、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显示面板11与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21位于显示面板11的背面。
其中,显示面板的背面是指的显示面板上远离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表面。
如图2、3所示,柔性线路板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柔性连接结构33,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显示模组10的电路板连接,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主机5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部32可以与主机5内的第二电路板22连接,第二电路板22可以是主机5内用于连接电源等电子器件的整机主板。整机主板连接柔性电路板,从而对显示模组供电以及向显示模组输出控制信号。
参见图2,显示模组10在相对于主机5转动的过程中,连接第一电路板21和主机5内的第二电路板22的柔性线路板30也会随之扭转,因而,柔性线路板30容易损坏。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层叠的多个连接带33a。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电路板21和主机5的第二电路板22之间通过柔性线路板连接,实现显示模组10和主机5之间的电性连接,并且显示模组10可以相对于主机5旋转。在需要横竖屏切换时,相比于操控显示装置整体旋转,该显示装置只需要操控结构更为简单且轻便的显示模组10转动,因此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降低操控显示装置转动的能耗。
同时,柔性连接结构33由多个连接带33a层叠而成,相当于将多个单层的柔性线路板30堆叠在一起形成厚度更厚的柔性线路板30,从而提升柔性线路板30的抗扭转能力,这样在显示模组10和主机5相对转动时,柔性线路板30也不容易损坏,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如图5所示,各连接带33a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连接,连接带33a具有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展开状态图。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连接带33a的第一侧面331具有减薄槽330。在层叠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带33a的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相对。
本公开实施例中,柔性线路板3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B)是用聚酰亚胺覆铜板作为基材,并在基材表面覆盖保护膜形成的一种柔韧性良 好的印刷电路。
在柔性线路板30的表面开设减薄槽330后,会除去柔性线路板30表面的保护膜,所以,通过将连接带33a设置有减薄槽330的侧面和另一个连接带33a未设置减薄槽330的侧面相对贴合,以有效避免连接带33a层叠后,两个连接带33a的减薄槽330相对贴合,而导致连接带33a之间出现短路的问题。
上述实现方式中,对连接带33a开设减薄槽330减薄,降低单层连接带33a的厚度,从而降低层叠之后柔性线路板30的整体厚度,便于柔性线路板30的扭转。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以图6中AA虚线为剖面线形成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柔性线路板30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覆盖膜304、第一导电层301、绝缘层302、第二导电层303和第二覆盖膜305。该种双层导电层的柔性线路板能满足显示模组的走线使用需求。
示例性地,第一覆盖膜、第二覆盖膜和绝缘层均可以是PI膜,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可以是金属层,例如,金属层可以是铜层。
上述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柔性线路板30的连接带33a开设减薄槽330可以是指:将绝缘层302一侧的导电层和覆盖膜挖除,从而将双层导电层的柔性线路板减薄成单层到导电层的柔性线路板,降低连接带33a的厚度,方便弯曲扭转。
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柔性线路板30也可以采用具有单层导电层的柔性线路板,只要能满足实现第一电路板21和第二电路板22的电连接即可。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扭转条的层叠过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层叠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连接带33a的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之间通过双面胶层40粘接。
通过在任意层叠的两个连接带33a之间设置双面胶层40,能让相邻的两个连接带33a粘附地更加紧密,从而提升柔性线路板30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双面胶层40的厚度不小于减薄槽330的槽深。这样双面胶层40能完全填充减薄槽330和第二侧面332之间的间隙,让不同连接带33a的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能完全贴合。
可选地,如图5所示,减薄槽330的长度L1与连接带33a的长度L2比为: 0.6至0.9。
其中,长度方向是指: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部31端和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
通过将减薄槽330的长度和连接带33a的长度之比设置为上述范围内,能避免减薄槽330的长度过长,而导致连接带33a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区域的厚度过小的问题,提升连接带33a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还能避免减薄槽330的长度设置过小,而起不到缩减柔性线路板30的整体厚度的目的。
示例性地,减薄槽330的长度与连接带33a的长度比可以是0.8。
例如,连接带33a的长度可以是2cm,减薄槽330的长度可以是1.6cm,减薄槽330位于连接带33a的中部,且减薄槽330的两端至连接带33a最近的一端的距离均为0.2cm。
可选地,如图6所示,减薄槽330的宽度H与连接带33a的宽度相同。
其中,宽度方向是指: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垂直于第一连接部31端和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
将减薄槽330的宽度和连接带33a的宽度设置成相同,在层叠的连接带33a的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贴合时,能让第二侧面332与减薄槽330相对的区域延伸至减薄槽330内,使第二侧面332与减薄槽330的槽底贴合,尽可能地缩减连接带33a层叠后柔性线路板30的厚度,以便于连接带33a扭转。
可选地,减薄槽330的槽深与连接带33a的厚度h之比为:0.3至0.7。
其中,减薄槽330的槽深和连接带33a的厚度h均是垂直于第一侧面331方向上的长度。
通过将减薄槽330的槽深与连接带33a的厚度之比设置为上述范围内,能避免减薄槽330的槽深过大,而导致连接带33a开槽后剩余的部分厚度过小,影响连接带33a的强度的问题;还能避免减薄槽330的槽深过小,而不能起到缩减柔性线路板30的整体厚度的目的。
示例性地,减薄槽330的槽深与连接带33a的厚度之比为0.5。
例如,连接带33a的厚度可以是0.1mm,减薄槽330的槽深可以是0.05mm。减薄槽330的槽深为连接带33a的厚度的一半,这样两个连接带33a层叠后,相当于只有一个连接带33a的厚度,能有效缩减柔性线路板30的整体厚度,便于多层连接带33a层叠后的扭转。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示意图。图9是采用图8示意的层叠方式形成的柔性线路板的展开图。如图9所示,该柔性线路板30中位于柔性线路板30的中间的连接带33a未设置减薄槽330,位于柔性线路板30上下两侧的两个连接带33a设有减薄槽330,且位于柔性线路板30上下两侧的两个连接带33a的减薄槽330分别位于柔性线路板30的相反两侧面(参见图9中实线填充和虚线填充)。
这样通过图8示意的层叠方式折叠后,可以保证两个层叠的连接带33a上设置有减薄槽330的侧面不会正对,以防止连接带33a层叠后出现短路的问题。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需要折叠的区域也可以设置减薄槽330,这样可以降低连接部需要折叠的区域的强度,从而便于快速弯折。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双面胶层40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折叠区,在连接带33a的表面则可以不设置双面胶层40,以节省成本。
可选地,如图4所示,当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各连接带33a平行间隔分布,各连接带33a的形状和面积相同。
通过将各连接带33a的形状和面积设置成相同,这样连接带33a层叠后,就能完全重叠在一起,
可选地,如图4所示,柔性连接结构33为直线型,柔性连接结构33经过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
其中,柔性连接结构为直线型是指柔性连接结构沿直线延伸。例如,柔性连接结构的正投影为矩形,此时柔性连接结构沿与矩形的长边平行的直线延伸。
上述实现方式中,各连接带33a层叠形成柔性连接结构33后,两个连接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柔性连接结构33的几何中心共线,让两个连接部和柔性连接结构一起形成直线型的柔性线路板30。
该种直线型的柔性线路板30适用于连接部与电路板的连接位置正好与空心转轴50相对的情况。这样第一连接部31与显示模组10的电路板连接后,即可直接进入空心转轴50内,并让第二连接部32穿过空心转轴50直接与主机5内的电路板连接。
图4示意的是柔性线路板30上设置有三个连接带33a的示例,该柔性线路 板30的连接带33a层叠时,以相邻两个连接带33a之间的对称轴为中线对折层叠在一起,以使得两个连接部和各连接带33a一起形成直线型的柔性线路板30。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如图10所示,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两个连接带33a,该柔性连接结构33的连接带33a层叠时,两个连接带33a对折到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以使两个连接部和柔性连接结构33一起形成直线型的柔性线路板30。
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两个连接带33a也可以以两个连接带33a之间的对称轴为中线对折层叠在一起。这样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也会折叠,能进一步缩小柔性线路板30的宽度,便于柔性线路板30扭转。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展开状态图。如图11所示,柔性连接结构33呈扇环状,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中间区域位于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之外。
上述实现方式中,扇环状的柔性连接结构33是弯曲的,柔性连接结构33是由连接带33a层叠形成的,所以连接带33a也是弯曲的。这样连接带33a层叠之后,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中间区域就不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由于显示模组10和主机5之间是通过空心转轴50转动连接的,柔性线路板30经过空心转轴50连接至主机5和显示模组10。若第一连接部31不是正对着空心转轴50的端部,这样柔性连接结构33就需要弯折一次后才能延伸到空心转轴50的端部,而柔性连接结构33设置成弯曲的结构后,柔性连接结构33本身与第一连接端之间就存在一定弯折,所以该种柔性线路板30的柔性连接结构33就可以无需弯折直接进入到空心转轴50内,能减少柔性连接结构33的弯折次数,以提升柔性连接结构33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两个扇环状的连接带33a,两个连接带33a均朝同一方向弯曲。层叠后,连接带33a的两端对折到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而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中间部分则位于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之外。这样连接部和柔性连接结构33之间存在一定的弯折,该种柔性线路板30的柔性连接结构33就可以无需弯折直接进入到空心转轴50内,以提升柔性连接结构33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多个扇环状的连接带33a时,各个连接带33a均朝同一方向弯曲,以保证各个连接带33a层叠后能完全重叠。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两个扇环状的连接带33a,两个扇环状的连接带33a对称分布。层叠时,两个连接带33a也可以以两个连接带33a之间的对称轴为中线对折层叠在一起。这样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也会折叠,能进一步缩小柔性线路板30的宽度,便于柔性线路板30扭转。
图11示意的柔性线路板与图4至图9示意的柔性线路板的区别在于柔性连接结构的形状不同,柔性连接结构的尺寸、与柔性线路板上其他结构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均可以参见图4至图9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不做赘述。
可选地,如图4、5所示,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均由连接侧板310折叠而成,当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侧板3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垂直。
如图4所示,连接侧板310具有沿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折叠区311,多个折叠区311与多个连接带33a一一对应,各折叠区311与对应的连接带33a相连。
如图5所示,当柔性线路板30处于折叠状态时,多个折叠区311层叠。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柔性线路板30的展开状态下,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长度方向与各连接带33a的排布方向相同,这样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上能有足够大的区域与各连接带33a相连,以满足多个连接带33a同时与连接部相连的目的。
通过对连接侧板310进行折叠不仅能缩减连接侧板310的长度,而且还将连接侧板310的各个折叠区311层叠在一起,形成厚度更厚的连接侧板310,从而提升连接侧板310的抗扭转能力,提升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8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折叠区311之间通过双面胶层40粘接。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折叠区311之间设置双面胶层40,能让折叠区311粘附地更加紧密,从而提升连接侧板310的可靠性。
可选地,连接带33a的宽度与折叠区311的宽度之比为:0.3至0.7。
其中,宽度方向是指: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垂直于第一连接部31端和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
通过将连接带33a的宽度与折叠区311的宽度之比设置为上述范围内,能避免连接带33a的宽度过大,导致连接带33a硬度和刚度过大而不易弯折扭转;还能避免连接带33a的宽度过小,使连接带33a硬度和刚度较差,而降低连接带33a的抗扭转性能。
示例性地,连接带33a的宽度与折叠区311的宽度之比为0.5。
例如,折叠区311的宽度可以是50mm,连接带33a的宽度可以是25mm。连接带33a的宽度为折叠区311的宽度的一半,这样两个连接带33a层叠后,相对于连接侧板310,连接带33a的宽度得到了大幅缩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连接带33a硬度和刚度,让连接带33a更容易弯折扭转。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均还包括连接结构320,连接结构320和连接带33a分别位于连接侧板310相反的两侧边。
其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器41,连接器41位于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结构320上,连接器41用于与主机5内的第二电路板22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器41可以是金属块等导电结构,连接结构320上与金属块连接的区域开设有露出聚酰亚胺覆铜板的凹槽,金属块位于凹槽内且与聚酰亚胺覆铜板相连。这样将金属块与第二电路板22连接,就可以实现柔性线路板30和第二电路板22连接的目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结构320为直线型。该种形状的连接结构320适用于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朝向空心转轴50的情况。
其中,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是指电路板上设有用于与电子器件连接的引脚或接口的侧面。
在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朝向空心转轴50时,连接带33a延伸出空心转轴50后,连接结构320的端部能与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上的引脚或接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结构320为U型。该种U型的连接结构320适用于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远离空心转轴50的情况。
示例性地,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连接结构320包括:连接板321和平行间隔的两个夹持板322,连 接板321位于两个夹持板322之间,且连接板321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夹持板322相连,连接器41位于两个夹持板322之间,且与一个夹持板322相连。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15和图16中的一个是显示装置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5和图16中的另一个是显示装置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15、16所示,从图15的状态转动至图16的状态过程中,柔性连接结构33出现扭转,以使得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相对位置改变,且显示装置完成了竖屏和横屏的切换。
其中,第二电路板22夹设在两个夹持板322之间。即连接板321、两个夹持板322与第二电路板22相抵。
通过连接板321和两个夹持板322围成U型的连接结构320,这样让第二电路板22卡设在连接结构320的U型槽内,同时还让连接板321和两个夹持板322抵住第二电路板22,从而让连接结构320更为可靠地安装在第二电路板22上,提升连接结构32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并且,由于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远离空心转轴50,这样将连接板321设置为U型,以便于将连接结构320设有连接器41的端部绕至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面,方便连接结构320与第二电路板22实现电性连接。
可选地,连接结构320的至少部分区域的第一导电层301或第二导电层303呈网状。
通过将柔性线路板的一个导电层设置为网状,能削弱柔性线路板的强度和刚度,以便于弯折。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连接结构320的连接板321的第一导电层301或第二导电层303呈网状。由于连接板321所在位置需要弯曲,以使得连接板321和两个夹持板322围成U型的连接结构320,因此,将连接板321位置的第一导电层301或第二导电层303设置为网状,方便连接板321的弯折。
其中,对于双层导电层的柔性线路板,将第一导电层301或第二导电层303设为网状后,对其中一层的导电层的导电性存在影响,为不影响双层导电层的正常导电,在柔性线路板与连接板321相邻的位置开设过孔,通过过孔连接第一导电层301和第二导电层303,这样在跨越连接板321之后,柔性线路板的双层导电层仍能导电,满足使用需求。
可选地,如图14所示,连接结构320上还包括增强板42,增强板42和连接器41位于同一夹持板322的相反两表面。
其中,增强板42可以是金属板。例如,增强板42可以是铝合金板。
由于金属板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将金属板设置在夹持板322上能提升夹持板322的刚度和强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器41在夹持板322上的正投影与增强板42在夹持板32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连接器41和增强板42相对,以增强夹持板322上安装有连接器41的区域,提升连接结构320的可靠性。
可选地,柔性线路板30还包括保护层434,保护层43包覆在多个连接带33a上。
其中,保护层43可以有多个,多个保护层43沿连接带33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连接带33a弯折的区域可以不包覆保护层43,以避免缠绕保护层43后增大连接带33a的厚度,而使连接带33a难以弯折。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保护层43可以是胶带。将多个连接带33a通过胶带缠绕捆绑在一起,保证连接带33a更稳定地层叠在一起。
示例性地,胶带可以是醋酸布胶带。
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保护层43包括多段胶带,多段胶带沿多个连接带33a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连接带33a上。
本公开实施中,连接带33a上设有三段胶带,在各胶带间隔的区域,连接带33a是弯折的。因此,在连接带33a弯折的区域未覆盖胶带以避免增大连接带33a的整体厚度,而影响连接带33a弯折。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为一体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为同一材料且通过同一工艺制作。例如,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均为FPC。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电路板21的侧边相连。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31的夹持板322与第一电路板21的侧边相连。这样直接将柔性线路板和第一电路板设置为一体结构,让柔性线路板直接和第一电路板连接,能避免为柔性线路板设置连接器,节省成本。
可选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层和触控层,第一电路板包括显示电路和触控电路,显示电路与显示层电连接,触控电路与触控层电连接。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可以是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层叠的触控层和显示层,触控层与触控电路电连接,为触控层通电使触控层实现触控功能;显示层与显示电路电连接,为显示层通电使显示层显示画面。
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控制触控层的触控电路板和控制显示层的显示电路板合为一个第一电路板,这样就只需要为第一电路板设置一个柔性线路板,就可以让触控电路板和显示电路板都与主机内的第二电路板电连接,能有效降低成本。
可选地,第一电路板21在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内,且第一电路板21在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5。
如图3所示,第一电路板由触控电路板和显示电路板合并后,第一电路板的整体尺寸较大,且第一电路板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5,也即是,第一电路板至少覆盖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二分之一。
可选地,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第一连接部31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手撕胶膜70。
其中,手撕胶膜是一种双面胶膜,双面胶膜的一表面覆盖有手撕膜,手撕膜的面积大于双面胶膜的面积,以使得手撕膜存在部分区域位于双面胶膜之外。
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第一连接部31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的表面均设有手撕胶膜70。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展开示意图。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展开示意图。图17示意的是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朝向纸面的展开图,图18示意的是显示面板的背面朝向纸面的展开图。
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贴附有手撕胶膜70,且手撕胶膜70位于显示面板的玻璃盖板61上,手撕胶膜70用于保护显示面板。
示例性地,如图17、18所示,第一连接部31的表面和第二连接部32的表面均设有手撕胶膜70。
结合图15、16,位于第一连接部31上手撕胶膜70用于在柔性线路板翻折 后,撕去手撕胶,通过双面胶膜粘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电路板21,以提升柔性线路板和第一电路板21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位于第二连接部32上手撕胶膜70用于在柔性线路板翻折后,撕去手撕胶,通过双面胶膜粘附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电路板22,以提升柔性线路板和第二电路板22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8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驱动集成电路14(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该驱动IC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1显示图像。
其中,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面板、液晶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面板或其他显示结构构成的显示面板。
其中,如图18所示,第一电路板21上设有主屏驱动芯片12和触控驱动芯片13,主屏驱动芯片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1的画面显示;触控驱动芯片13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触控。
如图17、18所示,第一电路板21采用覆晶薄膜C(Chip On Film,简称COF)工艺与显示面板11连接,以使得主屏驱动芯片12与显示面板11连接,实现画面显示控制;且还使得触控驱动芯片13与显示面板11连接,实现显示面板11的触控功能。
其中,驱动IC位于覆晶薄膜C上,驱动IC经覆晶薄膜C翻折到显示面板11的背光面,以减少布置在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一侧的器件,实现全面屏显示。
如图17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壳体和玻璃盖板61,壳体与玻璃盖板61围成空腔,显示面板11和第一电路板21均位于空腔内,以保护显示面板11。其中,玻璃盖板61位于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以透射光线。
其中,壳体上可以设置开口,且开口与空心转轴的一端同轴连接,这样柔性线路板30可以通过开口进入空腔中,以与显示模组的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
可选地,如图3、18所示,第一电路板21在翻折后,第一电路板21朝向显示面板11的表面设有PI胶层62,通过设置PI胶层62可以增强第一电路板21的强度。
可选地,如图18所示,第一电路板21朝向显示面板的表面,在对应触控 驱动芯片13的位置可以设置钢片63,补强第一电路板21的强度,以提升触控驱动芯片13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8所示,第一电路板21朝向显示面板的表面,在对应驱动集成电路14的位置可以设置泡棉64,通过泡棉64支撑驱动集成电路14。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主机5和如前文所述的显示模组10。
其中,显示装置还包括空心转轴50,空心转轴50的一端与显示模组10连接,空心转轴50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主机5上,连接带33a位于空心转轴50内。
在显示模组10和主机5之间设置空心转轴50,让空心转轴50的一端和显示模组10连接,空心转轴50的另一端周向活动设置在主机5上。这样通过驱动空心转轴50转动,就能实现控制显示模组10相对于主机5转动的目的。
其中,空心转轴50具有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内孔,内孔用于供柔性线路板30穿过,使柔性线路板30通过空心转轴50进入主机5内,以与主机5内的第二电路板22连接。
通过设置空心转轴50用于安装柔性线路板30,能隐藏柔性线路板30,方便布线;且空心转轴50也能起到保护柔性线路板30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16所示,显示模组与主机装配后,显示模组中的各个手撕胶膜均被撕除。即在显示模组使用状态下,显示模组中无手撕胶膜。
可选地,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机51,电机51位于主机5内,电机51的输出轴与空心转轴50传动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电机51的输出轴和空心转轴50上均套装有齿轮53,且两个齿轮53啮合,这样通过控制电机51转动就可以实现驱动空心转轴50转动的目的。
通过将体积和质量较大的电机51放置在主机5内,从而电机51驱动的部件仅保留显示模组10,通过减轻电机51驱动的部件的总重量,能有效降低控制显示装置旋转时的能耗。
可选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源52,电源52位于主机5内且与电机51电性连接。将电源52也设置在主机5内,减轻电机51驱动的部件的总重量,进一 步降低控制显示装置旋转时的能耗。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主机5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用于与柔性线路板30连接的第二电路板22,壳体用于容置前文所述的电机51和电源52等体积和质量较大的部件。
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
在使用时通过将显示装置的主机5固定在支架上,由移动终端自动控制电机51驱动空心转动旋转,以操控显示模组10相对于主机5转动,让显示装置实现横屏或竖屏的切换。相比于操控显示装置整体旋转,该显示装置只需要操控结构更为简单且轻便的显示模组10转动,因此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能降低操控显示装置转动的能耗。
以上,并非对本公开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用于与主机(5)转动连接,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1)、第一电路板(21)和柔性线路板(30);
    所述显示面板(1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背面,所述柔性线路板(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柔性连接结构(33),所述柔性连接结构(33)包括层叠的多个连接带(33a),所述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所述主机(5)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33a)具有第一侧面(331)和第二侧面(332),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33a)的第一侧面(331)具有减薄槽(330),在层叠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带(33a)的所述第一侧面(331)和所述第二侧面(332)相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槽(330)的长度与所述连接带(33a)的长度比为:0.6至0.9。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槽(330)的宽度与所述连接带(33a)的宽度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槽(330)的槽深与所述连接带(33a)的厚度之比为:0.3至0.7。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各所述连接带(33a)平行间隔分布,各所述连接带(33a)的形状和面积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33) 为直线型,所述柔性连接结构(33)经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结构(33)呈扇环状,所述柔性连接结构(33)的中间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之外。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均由连接侧板(310)折叠而成;
    当所述柔性线路板(30)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连接侧板(3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连接侧板(310)具有沿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多个折叠区(311),所述多个折叠区(311)与所述多个连接带(33a)一一对应,各所述折叠区(311)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带(33a)相连;
    当所述柔性线路板(3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多个折叠区(311)层叠。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33a)的宽度与所连接的所述折叠区(311)的宽度之比为:0.3至0.7。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均还包括连接结构(320),所述连接结构(320)和所述连接带(33a)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侧板(310)相反的两侧边;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连接器(41),所述连接器(4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结构(320)上,所述连接器(41)用于与所述主机(5)内的第二电路板(22)连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20)包括:连接板(321)和平行间隔的两个夹持板(322),所述连接板(321)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322)之间,且所述连接板(321)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板(322)相连,所述连接器(41)位于两个所述夹持板(322)之间, 且与一个所述夹持板(322)相连,所述第二电路板(22)夹设在所述两个夹持板(322)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30)在厚度方向上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层(301)、绝缘层(302)和第二导电层(303);
    所述连接结构(320)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层(301)或所述第二导电层(303)呈网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8、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30)还包括保护层(43),所述保护层(43)包覆在所述多个连接带(33a)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8、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1)和所述柔性线路板(30)为一体结构。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1)的侧边相连。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8、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1)具有触控层和显示层,所述第一电路板(21)包括显示电路和触控电路,所述显示电路与所述显示层电连接,所述触控电路与所述触控层电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1)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21)在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5。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8、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 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手撕胶膜(70)。
  2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机(5)和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空心转轴(50),所述空心转轴(50)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模组(10)连接,所述空心转轴(50)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主机(5)上,所述连接带(33a)位于所述空心转轴(50)内。
CN202280002693.0A 2022-08-16 2022-08-16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8977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2880 WO2024036493A1 (zh) 2022-08-16 2022-08-16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7751A true CN117897751A (zh) 2024-04-16

Family

ID=89940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2693.0A Pending CN117897751A (zh) 2022-08-16 2022-08-16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7751A (zh)
WO (1) WO20240364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57078B1 (ko) * 2003-11-06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회전형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US7082028B2 (en) * 2004-07-08 2006-07-25 Swivel It, Inc. Rotatable computer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991441B2 (en) * 2006-11-23 2011-08-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wing hinge device of a portable terminal and dual hing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221821B (zh) * 2007-01-09 2011-03-23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02354480B (zh) * 2011-09-15 2013-11-06 梁友明 Led线阵旋转扫描圆盘屏幕
CN109739303A (zh) * 2018-12-29 2019-05-1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6493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4972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216697688U (zh)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8422971U (zh) 内置式电池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US6366459B1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equipment
CN113133201A (zh) 用于显示屏的电路板、显示屏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WO2024067417A1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89775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809247B (zh) 多层软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5359731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537031B1 (ko) 롤러블 표시장치
CN101382676B (zh)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4669986U (zh) 显示装置
EP3089000B1 (en) Fpc of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fpc
CN112804816B (zh) 线路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2473364A (zh) 移动终端装置
CN113133188A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514165U (zh) 柔性印刷线路板
CN220085598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241237A (zh)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CN219266750U (zh) 一种显示模组防静电结构
CN220023379U (zh) 一种软性线路板磁性补强片
CN219778440U (zh) 显示装置
CN217112983U (zh) 一种背光柔性电路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217904723U (zh) 折叠造型柔性电路板
US11763702B2 (en) Cover plate and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