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5556A -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5556A
CN117895556A CN202410277824.7A CN202410277824A CN117895556A CN 117895556 A CN117895556 A CN 117895556A CN 202410277824 A CN202410277824 A CN 202410277824A CN 117895556 A CN117895556 A CN 117895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rigger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778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明
崔浩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778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55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5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55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储能系统领域。储能系统包括多个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设备,电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多个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设备一一对应电连接,多个电池设备能够通过对应的多个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控制方法包括:在储能变流器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储能变流器发送的触发请求;以及,响应于触发请求,向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触发指令指示对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Description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通过介质或设备在能源供应过剩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待能源供应不足时释放储能,从而解决电网波动性和供应不稳定性的问题。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供应的灵活调节,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因供电不足而引发的停电风险。因此,储能系统的架构及控制方法对于储能系统运行方式及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及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储能系统包括多个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设备,电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多个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设备一一对应电连接,多个电池设备能够通过对应的多个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控制方法包括:在储能变流器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储能变流器发送的触发请求;以及,响应于触发请求,向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触发指令指示对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该储能系统为每个电池设备均相应地配置了与该电池设备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从而每一个电池设备均能够通过独立的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各电池设备之间的上电或下电的状态可以相互独立,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
由此,在该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总控单元在响应于某个或某几个储能变流器发送的针对对应的电池设备的触发请求,向与之对应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进而实现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上电或者下电的控制,从而使得不同电池设备间上电或下电的状态互不影响,避免了当某个电池设备出故障不能上电时可能对其余电池设备上电的产生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在逻辑上判断储能变流器是否满足上电或者下电的触发条件,简化了储能系统的控制流程,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操作性以及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电池设备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认储能系统上电完成。由于各电池设备之间的上电或下电的状态可以相互独立,只要存在上电完成的电池设备,该储能系统就可以正常工作。由此,在至少一个电池设备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后即确认储能系统上电完成,可以使得储能系统以上电完成的状态运行,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控制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获取对电池设备的第二上电操作进行计时的时长;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定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以及响应于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确定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下电策略包括向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多个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其中,基于下电策略向电池设备发送下电指令。由此,通过设定第一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的上电时间,对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发出下电指令,避免电池设备因自身或系统原因无法完成上电而导致长时间处于执行第二上电操作这一工作状态,有利于避免出现电池设备的过压、过流、过充等安全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包括: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获取储能变流器的第一状态信息和对应的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响应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其中,确定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包括:响应于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基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以及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由此,对于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获取该储能变流器及与其配套的电池设备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在状态信息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状态信息判断故障级别并最终确定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如上的下电策略确定方式可以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处理严重程度高的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在严重程度高的故障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下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下电操作;触发指令包括正常下电指令和强制下电指令;控制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向对应的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电池设备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其中,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以及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向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所述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由此,通过设定第二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的下电时间,对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的电池设备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强制完成下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以严重程度高的故障状态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多个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基于第二状态信息判断多个电池设备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将判断的结果发送至储能变流器,其中,触发请求为储能变流器响应于自身完成触发操作并且判断的结果表征对应的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而发送。由此,向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进一步地需要在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的条件下执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向故障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有利于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另外,针对电池设备的触发请求为对应的储能变流器完成触发操作之后而发送的,能够保证整个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中的判断的结果包括对应的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和多个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由此,可以针对上述两种具体的判断的结果向电池设备发出不同的触发请求,使得在保证电池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具备上电条件的电池设备上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可操作性以及运行效率。针对第二下电操作,在某一电池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故障影响整个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触发所有电池设备下电,降低故障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变流器被配置为响应于用电设备的触发请求而执行第一触发操作。由此,将储能变流器的触发由外部设备控制,储能系统无需控制储能变流器的上电或下电,简化了系统控制流程的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向多个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由此,避免了无法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正常上电的电池设备长时间处于进行第二上电操作的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设备和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其包括总控单元、多个储能变流器;以及多个电池设备,电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其中,多个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设备一一对应电连接,多个电池设备能够通过对应的多个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总控单元被配置用于:在储能变流器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储能变流器发送的触发请求;以及,响应于触发请求,向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触发指令指示对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执行第二触发操作。由此,该储能系统中的每一个电池设备均配置有一个与其独立连接的储能变流器,从而每一个电池设备均能够通过储能变流器和上下游的用电设备或者发电设备电连接,各电池设备之间的上电或下电的状态可以相互独立,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认储能系统上电完成。由此在至少一个电池设备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后即确认储能系统上电完成,可以使得储能系统以上电完成的状态继续运行,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获取对电池设备的第二上电操作进行计时的时长;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定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以及响应于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确定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下电策略包括向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多个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其中,基于下电策略向电池设备发送下电指令。由此,通过设定第一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的上电时间,对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发出下电指令,避免电池设备长时间处于执行第二上电操作这一工作状态,有利于避免出现电池设备的过压、过流、过充等安全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来确定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获取对应的储能变流器的第一状态信息和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响应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其中,确定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包括:响应于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基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以及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由此,该储能系统可以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处理严重程度高的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以严重程度高的故障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下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下电操作;触发指令包括正常下电指令和强制下电指令,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向对应的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电池设备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其中,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以及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向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由此,通过设定第二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的下电时间,对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的电池设备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强制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以严重程度高的故障状态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获取多个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基于第二状态信息判断多个电池设备是否满足触发条件;将判断的结果发送至储能变流器,其中,触发请求为储能变流器响应于自身完成第一触发操作并且判断的结果表征对应的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而发送。由此,向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进一步地需要在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的条件下执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有利于防止事故发生。另外,针对电池设备的触发请求为对应的储能变流器完成触发操作之后而发送的,能够保证整个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指令当被至少一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指令,指令当被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指令当被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组成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储能系统10;
储能变流器11,电池设备12,电池组13,电池从控单元14,总控单元15,发电设备20,用电设备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储能系统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补充和调节,解决其不稳定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因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储能系统的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储能系统将在能源管理和电力供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储能系统也可以用于使用不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中。
储能系统可以包括储能变流器与多个电池设备,储能系统的架构及控制方法对于储能系统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每个电池设备可以包括电池从控单元和至少一个电池组,每个电池组包括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当电池组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池单体时,多个电池单体可以并联和/或串联方式电连接。每个电池设备可以安装在独立的电柜中,以保护电池设备与外界环境隔离。
相关技术中,储能系统的一个储能变流器对应多个电池设备。当发电设备侧有电时,上电的流程为所有电池设备上完高压之后,再控制储能变流器上高压。当发电设备侧没有电时,上电流程为先控制储能变流器预充,再控制所有电池设备上高压。然而,上述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需要控制储能变流器的高压上下电,增加了控制流程的复杂度,也无法做到控制各自电池设备之间独立地高压上下电互不影响。
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一种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为每一电池设备配置相应的储能变流器,实现了独立地的对每一电池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可操作性和运行效率。并且不需要在逻辑上判断储能变流器是否满足上电或者下电的触发条件,简化了储能系统的控制流程。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的储能系统可以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储能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能源补充。由于该储能系统10为每个电池设备12均相应地配置了仅与该电池设备12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从而每一个电池设备均能够通过独立的储能变流器11和下游的用电设备30或者上游的发电设备20电连接,每一个电池的上电或下电的动作均可以与其他的电池设备12相互独立,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和运行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的储能系统也可以应用在用电装置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储能系统组成该用电装置的电源系统。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10的组成框图。结合图1所示,该储能系统10可以包括总控单元15、多个储能变流器11和多个电池设备12,电池设备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13。每个电池组13可以包括以并联和/或串联方式电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设备12还可以包括用于管控电池设备12内的至少一个电池组13的运行状态的电池从控单元14。多个储能变流器11和多个电池设备12一一对应电连接,多个电池设备能够通过对应的多个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例如,发电设备20通过储能变流器11能够对一一对应的电池设备12充电,电池设备12通过一一对应的储能变流器11能够向用电设备30供电。电池从控单元14可以是电池设备12内负责对电池设备12进行管控的控制单元,可以接收来自的总控单元15的触发指令,并控制电池设备12完成相应的触发操作。
总控单元15用于管控储能系统10所包括的多个储能变流器11和多个电池设备12的运行状态。
图1中示意的示例中的储能系统10包括三个以上电池设备,需要说明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可以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也就是说,储能系统10可以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电池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10的控制方法200。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控制方法200包括:
步骤210:在储能变流器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储能变流器发送的触发请求;
步骤220:响应于触发请求,向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触发指令指示对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控制方法200可以由储能系统的总控单元15来执行。总控单元15的作用是管控储能系统10所包括的多个储能变流器11和多个电池设备12的运行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总控单元15可以被配置为具备显示功能,可以显示全部电池组信息,并完成对电池组、电池设备和电池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和优化控制,以保证电池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总控单元15还可以被配置为具备参数配置功能,不仅可以修改其自身参数,还可以通过CAN总线以下发命令形式实现控制参数的修改。总控单元15还可具备通信能力,具备多路RS485及CAN总线接口,实现与后台监控系统及能力转换系统(PCS)的通信功能,实时上传系统信息并接受监控后台及PCS的监控指令。
如前所述,总控单元15可以但不限于通过CAN总线与储能变流器和电池从控单元14通信,接收来自储能变流器11的上电请求和下电请求,并向电池设备的电池从控单元14发送上电指令和下电指令。因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向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可以是向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电池从控单元14发送触发指令。
电池设备12可以设置于电柜中,电柜用于保护电池设备12与外界环境隔离,以防止外界环境的水气影响电池的性能。
储能变流器11可以控制电池设备12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在无电网情况下可以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储能变流器11由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构成,根据功率指令的符号及大小控制变流器对电池设备12进行充电或放电,实现对电网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调节。PCS控制器通过通讯接收后台控制指令,还可以通过CAN接口与电池从控单元14通讯,获取电池设备12状态信息,实现对电池设备12的保护性充放电,确保电池设备12运行安全。
储能变流器11可以包括单向ACDC转换器、单向DCAC转换器以及可以实现ACDC和DCAC之间的双向转换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对储能变流器11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定。
第一触发操作可以由储能变流器11执行,并可以包括第一上电操作和第一下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可以由电池设备12执行,并可以包括第二上电操作和第二下电操作。以上所述上电操作是指将储能变流器11或电池设备12与高压电路连通的过程,下电操作是指将储能变流器11或电池设备12与高压电路断开的过程。相似地,触发请求也可以包括上电请求和下电请求。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上电请求为储能变流器11响应于自身完成第一上电操作而发送针对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上电请求,向电池设备12的电池从控单元14发送上电指令,以使得电池从控单元14控制电池设备12执行第二上电操作。
在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下电请求为储能变流器11响应于自身完成第一下电操作而发送针对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触发请求,向电池设备12的电池从控单元14发送下电指令,以使得电池从控单元14控制电池设备12执行第二下电操作。
在电池设备12的第二上电操作或第二下电操作过程中,电池从控单元14可以持续监测电池设备12的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流参数,以保证电池设备12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同时,电池从控单元14还可对电池设备12进行管理,防止过充或过放的情况发生,延长电池设备12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一个或一些电池设备12上电完成即确认储能系统上电完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一个电池设备12上电完成即确认储能系统上电完成。
在步骤210和步骤220中,储能变流器11发送针对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触发请求这一动作可以是在储能变流器11自身已经完成触发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动地执行的。也就是说,在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200中,得益于储能变流器11仅独立地与一个电池设备12电连接并仅为该电池设备12提供直流和交流电流的转换,不需要在综合考虑与储能变流器11连接的多个电池设备12中的每一个是否需要或者能够上电或下电后对储能变流器11进行控制。
由此,在该储能系统10的控制方法200中,总控单元15在响应于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储能变流器11发送的针对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触发请求,向与之对应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进而实现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上电或者下电的控制,从而使得不同电池设备12间上电或下电的状态互不影响,避免了当某个电池设备12出故障不能上电时可能对其余电池设备12上电的产生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在逻辑上判断储能变流器是否满足上电或者下电的触发条件,简化了储能系统10的控制流程,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以及运行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12中的至少一个电池设备12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认储能系统10上电完成。
如前所述,储能系统10中的每一个电池设备12第二上电操作的进行与该储能系统10中其余的电池设备12无关。因此,在储能系统10中,只要存在一个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12,该储能系统10就能够以上电完成的状态运行。
由此,在至少一个电池设备12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后即确认储能系统10上电完成,可以使得储能系统10以上电完成的状态继续运行,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300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300还可以包括:
步骤310:在储能变流器11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储能变流器11发送的触发请求;
步骤320:响应于触发请求,向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触发指令指示对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步骤330: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获取对电池设备的第二上电操作进行计时的时长;
步骤340:响应于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定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
步骤350:响应于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确定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下电策略包括向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多个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其中,基于下电策略向电池设备12发送下电指令。
如图3所示,在步骤330中,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11,总控单元15可以获取电池设备12的上电进行计时的时长。上电是指将高电压电源与电池设备12进行连接,使电池设备12能够正常运行,而电池设备12的上电进行计时的时长是指从电源接通到电池设备12能够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对于功能正常的电池设备12而言,其上电时长一般较短。当某一电池设备12的上电时间过长时,可能说明该电池设备12并未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若使其继续保持上电状态,可能导致该电池设备12进一步产生故障甚至出现事故。
因此,在步骤340中,通过将电池设备12的上电时长和第一预设时长进行比对,随后针对未能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上电的电池设备12进一步地判定其是否满足下电条件。第一预设时长是针对上电时间预先设定的阈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电时间是与包括如设备容量、电源容量、输电线路的长度和规格以及设备或电路设计等因素相关,也可以在储能系统10运行时根据设备容量、电池设备12容量、输电线路的长度和规格以及设备或电路设计等因素动态地设定第一预设时长,从而更加准确地控制每一个电池设备12,提高储能系统10的运行效率。
由此,通过设定第一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12的上电时间,对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12发出下电指令,避免电池设备12长时间处于执行第二上电操作这一工作状态,有利于避免出现电池设备12的过压、过流、过充等安全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
图4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步骤441: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获取储能变流器11的第一状态信息和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
步骤442:响应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
步骤451:响应于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基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
步骤452: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
如图1所示,在储能系统10中,每一电池设备12均配置有一个仅与其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若某一电池设备12未能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发生故障的部件即为该电池设备12自身或与其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
因此,在步骤441,进一步地获取了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储能变流器11自身的第一状态信息和与其电连接的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随后,在步骤442,经过对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的判定,响应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电池设备12无法以正常的工作状态继续上电,因此可以确定满足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
储能变流器11的第一状态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储能变流器11的输入输出功率、储能变流器11的环境温度和储能变流器11的通讯状态等。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电池设备12的绝缘阻值、电池设备12的荷电状态(SOC)、电池设备的健康状态(SOH)、电池设备12的环境温度、电池设备12的充电和放电电流等。
进一步地,在步骤451,可以根据已经获取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并在随后的步骤452,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其中,故障级别的划分可以是依据故障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例如,故障级别可以包括严重和一般两个等级。严重级别的故障可以包括电池设备12的绝缘阻值在20秒内均小于150KΩ以及电池设备12的水冷机组通讯丢失故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严重的等级的故障,可以向该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进一步减小故障的损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未成功上电的电池设备12,可以根据故障级别调整其下电的时间阈值,若超过该阈值可以采取强制下电的方式进行下电。故障级别越高,下电的时间阈值就越短,从而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将严重级别的故障的下电的时间阈值设置为2000ms,而将一般等级的故障的下电的时间阈值设置为5000ms。
由此,对于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12,获取该储能变流器11及与其配套的电池设备12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在状态信息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状态信息判断故障级别并最终确定电池设备12的下电策略。如上的下电策略确定方式可以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处理严重程度高的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12在严重程度较高的故障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和寿命。
如图4所示,在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下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下电操作;触发指令包括正常下电指令和强制下电指令,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步骤460: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11,向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其中,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
步骤470: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向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
如图4所示,在步骤460,当需要结束电池设备的上电状态时,可以首先向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并同时对该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当电池设备12收到正常下电指令时,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电池设备12的继电器断开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
在步骤470,对于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的电池设备12,向其发送强制下电指令,直接断开电池设备12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与上电过程类似,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指从向电池设备停止供电到其能够稳定地保持在安全状态所需的时间。对于功能正常的电池设备12而言,其下电时长一般较短。当某一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间过长时,可能说明该电池设备12并未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若使其继续允许其通电,可能导致该电池设备12进一步产生故障甚至出现事故。
因此,在步骤470中,通过将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进行比对,随后针对未能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下电的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下电时间是与包括如设备容量、电源容量、输电线路的长度和规格以及设备或电路设计等因素相关,也可以在储能系统运行时根据设备容量、电池设备容量、输电线路的长度和规格以及设备或电路设计等因素动态地设定第二预设时长,从而更加准确地控制每一电池设备,提高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获取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和对应的储能变流器11的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根据故障级别调整其下电的时间阈值。故障级别越高,下电的时间阈值就越短,从而可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将严重级别的故障的下电的时间阈值设置为2000ms,而将一般等级的故障的下电的时间阈值设置为5000ms。
由此,通过设定第二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间,对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的电池设备12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强制完成下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12以严重程度高的故障状态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如图4所示,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400还可以包括:
步骤401:获取多个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
步骤402:基于第二状态信息判断多个电池设备12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步骤403:将判断的结果发送至储能变流器11。储能变流器11在自身完成触发操作并且收到的判断的结果表征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后,向总控单元15发送触发请求。
由此,向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进一步地需要在电池设备12满足触发条件的条件下执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向故障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有利于提升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另外,针对电池设备12的触发请求为对应的储能变流器11完成触发操作之后而发送的,能够保证整个储能系统10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400中的步骤402中的判断的结果包括对应的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和多个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
由此,可以针对上述两种具体的判断的结果电池设备12发出不同的触发请求,使得在保证电池设备12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具备上电条件的电池设备12上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以及运行效率。针对第二下电操作,在某一电池设备12的状态信息指示故障影响整个储能系统10的正常运行时,能够及时触发所有电池设备12下电,降低故障的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储能系统10的控制方法中,储能变流器11被配置为响应于用电设备30的触发请求而执行第一触发操作。
由此,将储能变流器11的触发由外部设备控制,储能系统10无需控制储能变流器11的上下电,简化了系统控制流程的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储能系统10的运行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储能系统10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12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向多个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
由此,避免了无法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正常上电的电池设备12长时间处于进行第二上电操作的状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设备12和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和寿命。
如图1所示,储能系统10包括:总控单元15、多个储能变流器11以及多个电池设备12。电池设备12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13。
其中,多个电池设备12能够通过对应的多个储能变流器11充电和/或放电。例如,储能系统10可以和发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电连接,多个储能变流器11和多个电池设备12一一对应电连接,发电设备20通过多个储能变流器11对一一对应的多个电池设备12充电,多个电池设备12通过一一对应的多个储能变流器11向用电设备30供电。
总控单元15被配置用于:在储能变流器11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储能变流器11发送的触发请求;以及,响应于触发请求,向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触发指令指示对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在储能系统10中,由于该储能系统10为每个电池设备12均相应地配置了仅与该电池设备12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从而每一个电池设备均能够通过独立的储能变流器11和下游的用电设备30或者上游发电设备20电连接,每一个电池的上电或下电的动作均可以与其他的电池设备12相互独立,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
由此,总控单元15在响应于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储能变流器11发送的针对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触发请求,向与之对应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进而实现特定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上电或者下电的控制,从而使得不同电池设备12间上电或下电的状态互不影响,避免了当某个电池设备12出故障不能上电时可能对其余电池设备12上电的产生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在逻辑上判断储能变流器11是否满足上电或者下电的触发条件,简化了储能系统10的控制流程,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以及运行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总控单元15还被配置用于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12中的至少一个电池设备12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认储能系统10上电完成。
如前所述,储能系统10中的每一个电池设备12的第二上电操作的进行与该储能系统10中其余的电池设备12无关。因此,在储能系统10中,只要存在一个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12,该储能系统10就能够以上电完成的状态运行。
由此,在至少一个电池设备12完成第二上电操作后即确认储能系统10上电完成,可以使得储能系统10以上电完成的状态继续运行,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总控单元15还被配置用于:
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11,获取对电池设备12的第二上电操作进行计时的时长;
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定电池设备12是否满足下电条件;以及
响应于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确定电池设备12的下电策略,下电策略包括向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多个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
其中,基于下电策略向电池设备12发送下电指令。
由此,通过设定第一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的上电时间,对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发出下电指令,避免电池设备长时间处于执行第二上电操作这一工作状态,有利于避免出现电池设备的过压、过流、过充等安全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总控单元15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来确定电池设备12是否满足下电条件:
步骤441: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获取储能变流器11的第一状态信息和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
步骤442:响应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
其中,总控单元15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来确定电池设备12的下电策略:
步骤451:响应于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基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以及
步骤452: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
由此,对于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的电池设备,总控单元获取与其配套的储能变流器11及电池设备12的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在状态信息异常的情况下,通过状态信息判断故障级别并最终确定电池设备12的下电策略。如上的下电策略确定方式可以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处理严重程度高的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12在严重程度较高的故障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下电操作,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下电操作;触发指令包括正常下电指令和强制下电指令,总控单元15还被配置用于:
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11,向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
其中,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储能变流器11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电池设备12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以及
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向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电池设备12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
由此,通过设定第二预设时长作为阈值控制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间,总控单元15对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的电池设备直接断开电池设备12的继电器,强制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以严重程度高的故障状态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总控单元15还被配置用于:
获取多个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
基于第二状态信息判断多个电池设备12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将判断的结果发送至储能变流器11,储能变流器11在自身完成触发操作并且收到的判断的结果表征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后,向总控单元15发送触发请求。
其中,触发请求为储能变流器11响应于自身完成触发操作并且判断的结果表征对应的电池设备12满足触发条件而发送。
由此,总控单元15向电池设备12发送触发指令进一步地需要在电池设备12满足触发条件的条件下执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设备12在故障状态下运行,有利于提升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指令当被至少一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指令当被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指令当被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储能系统10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储能系统10包括总控单元15、至少三个储能变流器11以及至少三个电池设备12,电池设备12是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13和电池从控单元14组成的一个整体,且该储能系统10包括三个分别与电池设备12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储能变流器11的作用是进行直流和交流的变换,并控制电池设备12的充电和放电过程。通过与之对应的储能变流器11,电池设备12可由发电设备20充电或向用电设备30供电。总控单元15用于管控储能系统10所包括的三个储能变流器11和三个电池设备12的运行状态。
图4为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400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至步骤403中,电池设备12处于未上电的状态,为了确定是否存在能够满足上电条件的电池设备12,总控单元15获取储能系统10内的多个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并根据获取的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是否可以对多个电池设备12进行第二上电操作,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向故障电池设备12发送上电指令,有利于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
如上所述的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电池设备12的绝缘阻值、电池设备12的荷电状态(SOC)、电池设备的健康状态(SOH)、电池设备12的环境温度、电池设备12的充电和放电电流等。
对于经总控单元15判断可以对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进行第二上电操作的情况,在步骤410和步骤411中,与这些电池设备12对应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首先完成自身的第一上电操作并随后向总控单元15发送针对与其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触发请求。总控单元15在接到该触发请求后,向这些电池设备12的电池从控单元14发送上电指令,电池从控单元14执行该上电指令使得电池设备12开始进行第二上电操作。步骤410和步骤411避免了当某个电池设备12出故障不能上电时可能对其余电池设备12上电的产生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在逻辑上判断储能变流器11是否满足上电或者下电的触发条件,简化了储能系统10的控制流程,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以及运行效率。
在步骤420中,总控单元在向电池设备12发送上电指令的同时,开始上电计时。从而可以用于判定电池设备是否在正常的时间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该判断流程是通过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时长进行比较确定的,其中第一预设时长是表征上电时间是否正常的阈值。
在步骤420后,对于已经向其发送上电指令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通过步骤421判断是否存在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上电成功的电池设备12。若存在至少一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上电完成的电池设备12,则进行步骤430。在步骤430中,响应于多个电池设备12中的至少一个电池设备12完成第二上电操作,确认储能系统10上电完成。在步骤430后,储能系统10可以以上电完成的状态继续运行,提高了储能系统10的可操作性。
在步骤430后,进一步地,对于已经向其发送上电指令的某个或某几个电池设备12,通过步骤431判断是否存在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上电成功的电池设备12。
若存在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上电成功的电池设备12,针对该电池设备12,则可以执行步骤441、步骤442、步骤451和步骤452。
在步骤441中,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上电操作,获取储能变流器11的第一状态信息和对应的电池设备12的第二状态信息;
在步骤442中,响应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
在步骤451中,响应于电池设备12满足下电条件,基于第一状态信息和/或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
在步骤452中,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
这四个步骤通过获取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上电完成的电池设备12以及与其电连接的储能变流器11的第二状态信息和第一状态信息,通过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该电池设备12进行第二下电操作,并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判断该电池设备12和/或储能变流器11的故障级别,从而确定下电策略。下电策略包括向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多个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
如上所述的储能变流器11的第一状态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储能变流器11的输入输出功率、储能变流器11的环境温度和储能变流器11的通讯状态等。
随后,在步骤453中,判断下电指令是否包括向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若包括强制下电指令,则继续执行步骤480。在步骤480中,电池从控单元14控制直接断开电池设备12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若不包括强制下电指令,则继续执行步骤460和步骤470。
对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上电成功的电池设备12,针对该电池设备12,则可以执行步骤440、步骤460和步骤470。
步骤440:总控单元15判定需要下电。当在第一预设时长内上电成功的电池设备12正常运行完毕后,总控单元通过步骤440可以判定其可以下电从而结束运行。
步骤460: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11,向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其中,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储能变流器对应的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
步骤470:响应于电池设备12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第二下电操作,向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所述第二下电操作。
在步骤440中,当储能系统10运行完毕后,总控单元15判定是否对电池设备12下高压。在步骤460中,针对每个储能变流器11,向对应的电池设备12发送正常下电指令,并同时对电池设备12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在步骤470中,通过与预先设定的第二预设时长进行比较,向下电时间超时的电池设备12发送强制下电指令,其中第二预设时长是表征下电时间是否正常的阈值。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电池设备12以严重程度高的故障状态下长时运行,可以降低故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10的安全性和寿命。
最后,在步骤490中,所有电池设备12完成第二下电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8)

1.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多个储能变流器和多个电池设备,所述电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所述多个储能变流器和所述多个电池设备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多个电池设备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多个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储能变流器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所述储能变流器发送的触发请求;以及,
响应于所述触发请求,向所述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所述触发指令指示对所述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多个电池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电池设备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确认所述储能系统上电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储能变流器,获取对所述电池设备的所述第二上电操作进行计时的时长;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确定所述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确定所述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所述下电策略包括向所述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所述多个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
其中,基于所述下电策略向所述电池设备发送下电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包括: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获取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第一状态信息和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所述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
其中,确定所述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包括: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以及
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下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下电操作;所述触发指令包括正常下电指令和强制下电指令;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储能变流器,向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所述电池设备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
其中,所述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所述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所述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下电操作,向所述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所述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所述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所述第二下电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多个电池设备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将所述判断的结果发送至所述储能变流器,
其中,所述触发请求为所述储能变流器响应于自身完成所述第一触发操作并且所述判断的结果表征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而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的结果包括对应的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和所述多个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变流器被配置为响应于用电设备的触发请求而执行所述第一触发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多个电池设备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向所述多个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
10.一种储能系统,包括:
总控单元;
多个储能变流器;以及
多个电池设备,所述电池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
其中,所述多个储能变流器和所述多个电池设备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多个电池设备能够通过对应的所述多个储能变流器充电和/或放电,
并且其中,所述总控单元被配置用于:
在所述储能变流器完成第一触发操作的情况下,接收从所述储能变流器发送的触发请求;以及,
响应于所述触发请求,向所述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发送触发指令,所述触发指令指示对所述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执行第二触发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所述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
响应于所述多个电池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电池设备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确认所述储能系统上电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上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上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上电操作,所述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
针对每个所述储能变流器,获取对所述电池设备的第二上电操作进行计时的时长;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确定所述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确定所述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所述下电策略包括向所述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或者强制下电指令,以及向所述多个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
其中,基于所述下电策略向所述电池设备发送下电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步骤来确定所述电池设备是否满足下电条件: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未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上电操作,获取对应的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异常,确定所述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
其中,确定所述电池设备的下电策略包括: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满足下电条件,基于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判定故障级别;以及
基于所判定的故障级别确定下电策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请求为下电请求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发操作是第一下电操作,所述第二触发操作是第二下电操作;所述触发指令包括正常下电指令和强制下电指令,所述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
针对每个所述储能变流器,向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发送正常下电指令的同时对所述电池设备的下电时长进行计时,
其中,所述正常下电指令指示将所述储能变流器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的电流下降至预设安全电流以下,然后断开所述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第二下电操作;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池设备未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所述第二下电操作,向所述电池设备发送强制下电指令,所述强制下电指令指示直接断开所述电池设备的继电器以完成所述第二下电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单元还被配置用于:
获取所述多个电池设备的第二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信息判断所述多个电池设备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将所述判断的结果发送至所述储能变流器,
其中,所述触发请求为所述储能变流器响应于自身完成所述第一触发操作并且所述判断的结果表征对应的所述电池设备满足触发条件而发送。
16.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当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计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独或共同执行时,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410277824.7A 2024-03-12 2024-03-12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8955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7824.7A CN117895556A (zh) 2024-03-12 2024-03-12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7824.7A CN117895556A (zh) 2024-03-12 2024-03-12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5556A true CN117895556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7824.7A Pending CN117895556A (zh) 2024-03-12 2024-03-12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555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8455A1 (en) * 2016-03-03 2017-10-05 Hg Energy S.R.L. Unipersonale Assembly for accumulation, dispensing,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flows of electricity
CN109713701A (zh) * 2019-02-01 2019-05-03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叠加控制的电池储能网荷互动方法、终端、系统及介质
CN111293711A (zh) * 2018-12-10 2020-06-16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
CN117578539A (zh) * 2023-11-10 2024-02-20 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8455A1 (en) * 2016-03-03 2017-10-05 Hg Energy S.R.L. Unipersonale Assembly for accumulation, dispensing,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flows of electricity
CN111293711A (zh) * 2018-12-10 2020-06-16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方法
CN109713701A (zh) * 2019-02-01 2019-05-03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叠加控制的电池储能网荷互动方法、终端、系统及介质
US20200251904A1 (en) * 2019-02-01 2020-08-06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grid-load interactive method, terminal, system and medium for superimposed control
CN117578539A (zh) * 2023-11-10 2024-02-20 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7283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CN112543717B (zh) 低压蓄电池充电系统及方法
AU2021202731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parallel-connected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al system
US20130181526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13192389A (ja) 組電池の放電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放電制御方法
US20220326754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 data center
JP2015195674A (ja) 蓄電池集合体制御システム
CN114228562A (zh) 动力电池充放电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2969715B (zh) 一种快速双向切换的电能补充管理装置和方法
US20240128768A1 (en) Expand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expansion method thereof
JP2009071922A (ja) 直流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6365671B (zh)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WO2020001265A1 (zh) 车辆的对外充电方法和装置
KR20180049545A (ko) 멀티 충전이 가능한 배터리팩과 배터리팩 확장성을 고려한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CN117895556A (zh) 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986893A (zh) 一种电池系统和多簇簇间均衡运行方法
CN116674398A (zh) 动力电池包、车辆及方法
US20220344968A1 (en) Electric drive system
KR102654899B1 (ko) 배터리 활성화를 위한 직류 배전 기반의 충방전 시스템
CN115668686A (zh) 供电装置、方法和系统
KR20180049543A (ko) 배터리팩 확장성을 고려한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13192388A (ja) 組電池の放電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放電制御方法
CN110620426A (zh) 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和方法
WO2023122960A1 (zh) 电池系统的充放电方法及装置、电池系统与电动车辆
CN113489081B (zh) 一种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直流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