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5671B -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5671B
CN116365671B CN202310641654.1A CN202310641654A CN116365671B CN 116365671 B CN116365671 B CN 116365671B CN 202310641654 A CN202310641654 A CN 202310641654A CN 116365671 B CN116365671 B CN 116365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bidirectional
bidirectional energy
storage convert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1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5671A (zh
Inventor
施敏捷
辛旭军
宋久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g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k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k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k Ener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16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5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5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5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G01R31/388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involving voltage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判断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是则核算多余电量,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和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时,停机;否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和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和恒功率充电模式;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放电和斜坡功率充电,然后停机。本发明将电网的功耗降至最低,减少对电网容量的依赖,能有效提高储能集装箱的测试效率、减少能耗。

Description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集装箱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以集装箱形式配置,内部集成电池系统和空调、消防等辅助系统。储能双向变流器(PCS)可根据储能系统输出电压等级进行不同配置,若输出电压等级为380V,PCS可与电池系统安装在同一集装箱内;若输出电压等级为10kV,PCS与升压变压器安装在同一集装箱内。储能系统需配置能量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受电网的统一调度,控制储能系统的实时输出功率。
目前,储能集装箱的容量在2MWH到5MWH之间,按照0.5P功率进行充放电测试,放电时如果把电放到电网中,会因功率太大对电网造成冲击,甚至不允许回馈电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试系统高低压线束连接;
若储能子单元对应的电池管理系统、集中控制器、双向储能变流器通讯,以及高压回路电压采集均正常,则判断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
是则核算多余电量,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时,停机;
否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放电和充电,然后停机。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时,停机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再次确认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
否则跳转至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步骤;
是则跳转至所述核算多余电量,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步骤。
进一步地,同一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及放电功率采用同步阶梯方式加载至储能集装箱的0.5P。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控制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放电和斜坡功率充电,然后停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当双向储能变流器上报禁充信号时,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控制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充电和斜坡功率放电,然后停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预设放电功率进行放电,当电池管理系统上报禁放信号时,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充电和斜坡功率放电,然后停机。
进一步地,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之间采用干接点互锁方式,当任一双向储能变流器出现故障或触发停机条件停机后,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其他双向储能变流器通过互锁方式立即停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处理器,其与所述存储器联接,并且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实现上述方法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包括若干变压器、若干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经对应的所述变压器接入电网侧交流母线,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配置有集中控制器以及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之间采用干接点互锁方式,储能集装箱内包含若干电池舱,每个电池舱内配置若干个储能子单元,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与一个电池舱对应,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数量与所述储能子单元的数量相等,所述集中控制器用于控制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控制对应的电池舱单独进行对拖测试,或控制对应的电池舱内的储能子单元同步充电或同步放电,与储能集装箱内其他电池舱进行同步对拖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采用若干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对储能集装箱进行测试,单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配置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接入对应的电池舱,测试过程中若干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分别处于放电模式和充电模式对对应的电池舱进行对拖测试,从而将电网的功耗降至最低,并减少对电网容量的依赖,能够有效提高储能集装箱的测试效率、减少能耗。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1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示意图二;
图3为实施例1的集中控制器通讯拓扑图;
图4为实施例1的PCS加载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流程图一;
图6为实施例2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流程图二;
图7为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原理图;
图8为实施例4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实施例1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若干变压器、若干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经对应的所述变压器接入电网侧交流母线,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配置有集中控制器以及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之间采用干接点互锁方式,储能集装箱内包含若干电池舱,每个电池舱内配置若干个储能子单元,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与一个电池舱对应,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数量与所述储能子单元的数量相等,所述集中控制器用于控制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控制对应的电池舱单独进行对拖测试,或控制对应的电池舱内的储能子单元同步充电或同步放电,与储能集装箱内其他电池舱进行同步对拖测试。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1500Vdc储能变流系统,系统配置2套3MW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和1套变压器,采用2套3MW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可对5MWh储能集装箱进行测试。单套3MW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配置2台1.5MW双向储能变流器PCS和集中控制器,接入1套2.5MWh的电池舱,测试过程中2套3MW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分别处于放电模式和充电模式对2套电池舱进行对拖测试,从而将电网的功耗降至最低,并减少对电网容量的依赖,可有效提高电池系统测试的效率、减少能耗。当任一台PCS出现故障或触发停机条件后意外停机,另外一台PCS会通过互锁方式在10ms内立即停机,降低意外情况下非同步停机对电网造成的冲击。
如图1所示,电池舱1中的储能子单元1-1接入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PCS1-1,电池舱1中的储能子单元1-2接入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PCS2-1,电池舱2中的储能子单元2-1接入测试舱PCS1-2,储能子单元 2-2接入测试舱PCS2-2。测试过程中能实现电池舱1同步充电/放电,与电池舱2进行同步对拖测试。
如图2所示,电池舱1中的储能子单元1-1接入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PCS1-1,电池舱1中的储能子单元1-2接入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中的PCS1-2,电池舱2中的储能子单元2-1接入测试舱PCS2-1,储能子单元 2-2接入测试舱PCS2-2。每个电池舱可以单独进行对拖测试。
如图1、图2、图3所示,集中控制器主要接收两台SPB(即上述储能子单元)的BMS以及PCS上传的信息,协调PCS-A和PCS-B同时启停充放电或单台充放电,并根据信息发送系统保护指令。测试过程中需减少测试系统对电网的负荷冲击,在正常测试的启动与停止过程中,2台PCS的功率由集中控制器统一控制,2台PCS的充电功率及放电功率采用同步阶梯方式加载,同步加载至储能系统的0.5P,停止过程中同样阶梯式降低PCS输出功率,PCS功率加载示意如图4所示,为保证加载过程中系统总功率不超过电网的允许功率需有效控制设备变载过程中的功率步长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PCS满足系统AC690V功率1.5MW直流侧系统压运行范围:1050~1500V;PCS满足交流侧/直流侧恒功率充放电、可设定功率,实时功率、待机、急停等功能;系统采取两台PCS+集中控制器进行充放电逻辑控制。
如图3所示,集中控制器由单独的通讯控制板+触摸屏进行人性化操作。通讯控制板包含2组CAN通讯接口、I/O接口,满足与PCS和BMS实时通讯及故障互锁需求。集中控制器具备联动互锁功能,PCS故障、禁充、禁放联动停机功能(通过干接点I/O信号),延迟时间小于10ms。触摸屏具备智能测试功能,充放电联动、故障停机联动、实时数据显示与数据存储功能,方便用户进行人性化操作。可存储保存相关测试流程中的操作记录、BMS上传重要数据、故障及报警信息方便用户数据分析。
实施例2
上述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对应的测试方法,关于系统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上述系统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测试系统高低压线束连接;
若储能子单元对应的电池管理系统、集中控制器、双向储能变流器通讯,以及高压回路电压采集均正常,则判断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
是则核算多余电量Ea,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Pa;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本实施例中,与SBP1对应的PCS-A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本实施例中,与SBP2对应的PCS-B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Pa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Ea时,停机;
否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SBP1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A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SBP2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B启动充电;
本实施例中,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之间采用干接点互锁方式,当任一双向储能变流器出现故障或触发停机条件停机后,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其他双向储能变流器通过互锁方式立即停机。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放电和充电,然后停机。
为了确认电池舱内的电量是否还过剩,在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时,停机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再次确认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
否则跳转至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步骤;
是则跳转至核算多余电量,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步骤。
如图4所示,同一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及放电功率采用同步阶梯方式加载至储能集装箱的0.5P。相对应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过程包括斜坡功率充电、恒功率充电,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放电过程包括斜坡功率放电、恒功率放电。
如图6所示,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SBP1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A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放电功率为1.5MW,控制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SBP2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B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充电功率为1.5MW;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放电和斜坡功率充电,即控制PCS-A结束斜坡功率放电,控制PCS-B结束斜坡功率充电,然后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SBP1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A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SBP2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B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充电功率为200KW,直至SBP2的BMS上报禁充信号,当双向储能变流器上报禁充信号时,PCS-B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SBP1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A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充电功率为1.5MW,控制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SBP2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B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放电功率为1.5MW;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充电和斜坡功率放电,即控制PCS-A结束斜坡功率放电,随后停机,控制PCS-B结束斜坡功率充电,随后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SBP1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A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SBP2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B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50KW放电功率进行放电,当SPB2的电池管理系统上报禁放信号时,PCS-B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SBP1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A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放电功率为1.5MW,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SBP2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PCS-B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充电功率为1.5MW;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充电和斜坡功率放电,即控制PCS-A结束斜坡功率放电,随后停机,控制PCS-B结束斜坡功率充电,随后停机。至此,待测SPB1充放电测试完成,导数数据。
实施例3
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处理器,其与存储器联接,并且当程序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关于方法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8所示,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关于方法的详细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试系统高低压线束连接;
若储能子单元对应的电池管理系统、集中控制器、双向储能变流器通讯,以及高压回路电压采集均正常,则判断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
是则核算多余电量,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时,停机;
否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放电和充电,然后停机;
在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最大允许馈网功率进行放电,当放出电量等于多余电量时,停机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再次确认电池舱内储能子单元的SOC总和是否超过100%;
否则跳转至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步骤;
是则跳转至所述核算多余电量,确定最大允许馈网功率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充电功率及放电功率采用同步阶梯方式加载至储能集装箱的0.5P。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控制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放电和斜坡功率充电,然后停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当双向储能变流器上报禁充信号时,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控制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充电和斜坡功率放电,然后停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放电,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静置,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以预设放电功率进行放电,当电池管理系统上报禁放信号时,停机;
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与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放电,然后进入恒功率放电模式,与非待测储能子单元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启动斜坡功率充电,然后进入恒功率充电模式;
若接收到任一电池管理系统发送的禁充信号或禁放信号,则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各自结束斜坡功率充电和斜坡功率放电,然后停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之间采用干接点互锁方式,当任一双向储能变流器出现故障或触发停机条件停机后,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其他双向储能变流器通过互锁方式立即停机。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处理器,其与所述存储器联接,并且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变压器、若干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经对应的所述变压器接入电网侧交流母线,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配置有集中控制器以及若干台双向储能变流器,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之间采用干接点互锁方式,储能集装箱内包含若干电池舱,每个电池舱内配置若干个储能子单元,每套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与一个电池舱对应,所述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数量与所述储能子单元的数量相等,所述集中控制器用于控制对应的双向储能变流器系统内的双向储能变流器,控制对应的电池舱单独进行对拖测试,或控制对应的电池舱内的储能子单元同步充电或同步放电,与储能集装箱内其他电池舱进行同步对拖测试。
CN202310641654.1A 2023-06-01 2023-06-01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65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1654.1A CN116365671B (zh) 2023-06-01 2023-06-01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1654.1A CN116365671B (zh) 2023-06-01 2023-06-01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671A CN116365671A (zh) 2023-06-30
CN116365671B true CN116365671B (zh) 2023-08-08

Family

ID=86910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1654.1A Active CN116365671B (zh) 2023-06-01 2023-06-01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5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0701B (zh) * 2023-09-27 2023-12-22 南通中集元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703A (zh) * 2015-10-10 2015-12-16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单元的液流电池测试系统
CN109061338A (zh) * 2018-07-04 2018-12-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储能pcs对拖测试平台及方法
CN113640598A (zh) * 2021-07-20 2021-11-1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环流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58703A (zh) * 2015-10-10 2015-12-16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单元的液流电池测试系统
CN109061338A (zh) * 2018-07-04 2018-12-2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储能pcs对拖测试平台及方法
CN113640598A (zh) * 2021-07-20 2021-11-1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环流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671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9470B (zh) 蓄电池组在线核对性放电装置及方法
CN205081480U (zh) 电池储能系统
CN106505694B (zh) 一种智能电池组的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067404B (zh) 一种换电站供电系统及换电站供电方法
CN102280903A (zh) 一种v2g智能充放电系统
CN116365671B (zh)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09245085A (zh) 具有削峰填谷功能的直流储能后备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0341543A (zh) 高压下电控制方法、交流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2087023B (zh) 一种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及间歇式电源储能装置
CN109884434B (zh) 用于电池储能电站系统的联调试验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7543990B (zh) 再生能量回收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9193723B (zh) 一种组合式的基站后备储能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06814326B (zh) 电池包充放电测试系统
CN110739713B (zh) 一种智能储能充电一体化装置及其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4161983B (zh) 一种电动车换电系统及电池包的充电方法
CN105610190A (zh) 轨道交通车辆再生能源回馈综合利用装置及系统
CN109449944B (zh) 变电站双向型直流电源控制系统和方法
EP4112362A1 (en) Terminal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with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CN112186822A (zh) 一种基于低压隔离电池单元的储能系统
CN212380995U (zh) 一种直流电源后备蓄电池组放电远程控制系统
CN209119812U (zh) 具有削峰填谷功能的直流储能后备电源
CN114884166A (zh) 一种多电池支路并联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6655488A (zh) 一种节能式智能核对全在线直流充放电系统
CN116488316B (zh) 一种在线核容直流电源系统
CN111541275A (zh) 基于分布式储能系统多参数动态调整柔性充放电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West of Building 28, No. 2, Mount Ta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ngkong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West of Building 28, No. 2, Mount Ta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K ENER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