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0701B -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0701B
CN116990701B CN202311256073.2A CN202311256073A CN116990701B CN 116990701 B CN116990701 B CN 116990701B CN 202311256073 A CN202311256073 A CN 202311256073A CN 116990701 B CN116990701 B CN 116990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tested
energy storage
test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560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90701A (zh
Inventor
鲁统文
吴敏
徐维维
许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Zhongji Yuanneng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560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0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0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0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90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0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10Fuel cell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用于测试待测电池,储能测试系统包括辅助电池模块和离网测试模块,辅助电池模块用于为待测电池充电或接收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辅助电池模块包括用于同时为待测电池充电或同时接收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的至少两个辅助电池;离网测试模块用于使辅助电池与待测电池间电气隔离,离网测试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测电池电连接,离网测试模块的输入端与各辅助电池电连接,其中,至少两个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大于待测电池的容量。根据本申请的储能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不需要并入电网,避免对电网造成危害,包括至少两个辅助电池,可以实现对大容量储能电池的满充满放,进而对容量和效率进行离网测试。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产业的发展,大量的预装式储能电池投入使用。由于储能电池的储能容量、效率以及功能决定了储能电池的正常运行,所以在预装式储能电池出厂之前对储能电池的性能进行并网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大容量储能电池的性能测试需要多台储能变流器并联接入市电电网,在传统技术中,如图1所示,储能电池通过与市电并网进行满充满放测试从而确定自用容量大小、循环充放电效率。但由于生产工厂电网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容量较大的储能电池的充放电测试功率的要求,直接并网进行测试会对电网产生危害,如工厂装机容量不能支持储能电池的充放电功率,造成变压器冲击、过载,大容量并网对电网质量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谐波电流、浪涌电流等问题造成电网的污染,对工厂内电网连接的其它设备造成损害,如谐波及浪涌对精密设备造成寿命降低及损坏。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测试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待测电池,包括:
辅助电池模块,所述辅助电池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或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所述辅助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辅助电池,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用于同时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或同时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
离网测试模块,用于使所述辅助电池与所述待测电池间电气隔离,所述离网测试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测电池电连接,所述离网测试模块的输入端与各所述辅助电池电连接,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
根据本申请的储能测试系统,储能测试过程不需要并入电网,避免对电网造成的危害问题,如对变压器的冲击、对电网质量的影响和对工厂内电网连接的其它设备造成损害。储能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辅助电池,至少两个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大于待测电池的容量,可以实现对大容量储能电池的满充满放,进而对储能电池的容量和效率进行离网测试。
可选地,所述离网测试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支路,所述支路与所述辅助电池对应设置,每一个所述支路用于连接在所述待测电池与一个所述辅助电池之间,所述支路包括:
第一储能变流器,用于与所述待测电池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待测电池放电时将所述待测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第二储能变流器,与所述辅助电池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待测电池放电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时将所述辅助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变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电连接,用于使所述辅助电池与所述待测电池间电气隔离。
根据本申请,离网测试模块和辅助电池共同模拟出电网电压源,可使待测电池实现虚拟并网,完成容量与效率的测试,同时辅助电池与待测电池间电气隔离可使第一储能变流器和第二储能变流器在电压频率控制模式和功率控制模式两种模式下正常运行,避免第一储能变流器和第二储能变流器在不同模式下的谐波电流畸变的干扰,造成对测试精度的影响。离网测试模块的两个支路并联运行,可以满足大功率的待测电池的测试条件。
可选地,两个所述支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关组件。
根据本申请,既可以实现在待测电池容量较大时使用至少两个支路和对应的辅助电池进行测试,也可以在待测电池容量较小时仅使用其中一个支路和一个辅助电池进行测试。
可选地,所述支路中还串联有直流电表,所述直流电表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量和放电电量。
进一步,所述直流电表用于连接在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待测电池之间,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直流汇流柜,所述直流电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流汇流柜中;并且/或者,
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直流汇流柜,所述第二储能变流器与所述辅助电池的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流汇流柜中。
根据本申请,从直流电表可以直接通过读数得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量和放电电量。直流电表设置在第一直流汇流柜中,读数方便,由于直流电表串联在第一储能变流器与待测电池之间,因而相应的接口也设置在直流汇流柜中,第一直流汇流柜和第二直流汇流柜使储能测试系统的接线与维修更便捷、安全。
可选地,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交流电表,所述交流电表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
根据本申请,可以根据交流电表和直流电表的读数计算得到待测电池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连接至所述直流电表和所述交流电表,所述分析模块配置为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效率
其中,EC为所述待测电池的所述充电电量,ED为所述待测电池的所述放电电量,WC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所述电能损耗,WD为所述待测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所述电能损耗。
可选地,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电能管理系统,所述电能管理系统用于电连接至所述待测电池、所述辅助电池和所述离网测试模块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监测和控制所述储能测试系统。
可选地,所述电能管理系统配置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可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通信。
可选地,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消防探头、水浸传感器、空调和风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待测电池和/或所述辅助电池的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测试环境的湿度,所述消防探头用于感测测试环境中的火情,所述水浸传感器用于感测测试环境是否浸水,所述空调用于调节测试环境的温度,所述风机用于为测试环境换气,所述电能管理系统还电连接至所述储能测试系统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消防探头、所述水浸传感器、所述空调和所述风机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申请,采用本地电能管理系统结合远程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本地独立采集、控制与计算,同时远程监控、告警、数据保存等,提高系统运行的便捷性、可靠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设置至少两个辅助电池,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用于同时为待测电池充电或同时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
执行所述待测电池的满充性能测试和/或所述待测电池的满放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满充性能测试包括:在所述待测电池的当前电量为0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的当前电量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的情况下,使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待测电池被充满电,同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量EC;
所述满放性能测试包括:在所述待测电池的当前电量为100%且全部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与全部所述辅助电池的当前电量之和的差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的情况下,使所述待测电池为所述辅助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待测电池的电量为0,同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量ED。
可选地,所述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执行所述待测电池的满充性能测试和所述待测电池的满放性能测试,
在执行所述满充性能测试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C,
在执行所述满充放能测试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D,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无需并入市电,通过多个辅助电池对待测电池实现满充满放,测试大容量储能电池的容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涉及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的储能测试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测试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测试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测试系统的充电测试步骤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储能测试系统的放电测试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待测电池
20:辅助电池模块
21:辅助电池
30:离网测试模块
31:第一储能变流器
32:第二储能变流器
33:变压器
34:直流电表
35:第一直流汇流柜
36:第二直流汇流柜
37:交流汇流柜
38:支路
40:电能管理系统
100:储能测试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词语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测试系统。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储能测试系统100包括辅助电池模块20和离网测试模块30。储能测试系统100用于测试待测电池10的性能,例如待测电池10的容量和效率,测试过程避免并入电网,且可测试容量较大的待测电池10的容量和效率。储能测试系统100通过对待测电池10进行满充满放以测试待测电池10的容量和效率。
辅助电池模块20的输出端用于为待测电池10充电或接收待测电池10的放电电能。辅助电池模块20包括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图2中以两个辅助电池21为例进行说明,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用于同时为待测电池10充电或同时接收待测电池10的放电电能。其中,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的容量之和大于待测电池10的容量,因此可对容量较大的待测电池10实现满充满放,进而测得待测电池10的容量和效率。
离网测试模块30用于分别与待测电池10和辅助电池21电连接,用于使辅助电池21与待测电池10间电气隔离。离网测试模块30和辅助电池21共同模拟出电网电压源,可使待测电池10实现虚拟并网,完成容量与效率的测试。
可以理解的,由于在测试过程中,电路中会有电能损耗,两个辅助电池21的容量之和应大于待测电池10的容量与测试过程中电能损耗之和。例如,待测电池10的容量为a,两个辅助电池21的容量分别为b、c,测试过程中电路电能损耗量为d,两个辅助电池21的容量应满足b+c≥a+d。
优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配置为储能测试集装箱。
可选地,离网测试模块30包括至少两个支路38,图2中以两个支路38为示例进行说明,支路38与辅助电池21对应设置,每一个支路38用于连接在待测电池10与一个辅助电池21之间。支路38包括第一储能变流器(Power Control System,PCS)31、第二储能变流器32和变压器33。第一储能变流器31用于与待测电池10电连接,用于在待测电池10放电时将待测电池10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待测电池10充电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第二储能变流器32与辅助电池电连接,用于在待测电池10放电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待测电池10充电时将辅助电池21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变压器33分别与第一储能变流器31和第二储能变流器32电连接,用于使辅助电池21与待测电池10间电气隔离。
其中,待测电池10与辅助电池21的电压相同,例如均为1500V。变压器33的作用为电气隔离,例如实现1:1变压。例如,在待测电池10放电过程中,第一储能变流器31将待测电池10的1500V直流电转换为69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33后仍为690V交流电,第二储能变流器32将690V交流电转换为1500V直流电后由辅助电池21接收。
离网测试模块30的PCS(31、32)的功率,例如为1725kW,两台1725kW的PCS并联运行,实现待测电池10的电量分流,从而达到待测电池10的100%的容量及功率充放电测试要求,储能测试系统100具备额定3.45MW的待测电池10充放电测试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离网测试模块30可以包括多个支路38,辅助电池模块20可以包括多个辅助电池21,支路38与辅助电池21对应设置,其中每个支路38与一个辅助电池21串联。
可选地,支路38中还串联有直流电表34,直流电表34用于测量待测电池10的充电电量EC和放电电量ED。可以理解的,待测电池10的充电电量EC和放电电量ED为各支路中的直流电表34的所读电量之和。
优选地,如图2所示,直流电表34用于连接在第一储能变流器31与待测电池10之间。
可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交流电表(图中未示出),用于测量待测电池10充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电能损耗包括待测电池10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C和待测电池10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D
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分析模块,分析模块连接至直流电表34和交流电表,由交流电表和直流电表34获得待测电池10的满充充电电量EC、满放放电电量ED、满充时的电能损耗WC和满放时的电能损耗WD后,分析模块根据以下公式(1)计算得到待测电池10的效率
(1)
可选地,支路38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关组件(未示出),通过在支路388中设置开关组件,既可以实现在待测电池10容量较大时使用至少两个支路38和对应的辅助电池21进行测试,也可以在待测电池10容量较小时仅使用其中一个支路38和一个辅助电池21进行测试。
可选地,辅助电池21在多次测试中循环充放电有电能损耗,当辅助电池21电量不足时可以从市电电网获取电能。
可选地,如图3所示,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第一直流汇流柜35。优选地,直流电表34设置在第一直流汇流柜35中以方便读数。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第二直流汇流柜36,第二储能变流器32与辅助电池21的接口设置在第二直流汇流柜36中。第一直流汇流柜35和第二直流汇流柜36的设置使储能测试系统100的接线与维修更便捷、安全。
可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交流汇流柜37。PCS(31、32)与变压器33的接口设置在交流汇流柜37中,使储能测试系统100的接线与维修更便捷、安全。
可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电能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40,电能管理系统40用于电连接至待测电池10、辅助电池21和离网测试模块30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监测和控制储能测试系统100。
可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消防探头、水浸传感器、空调和风机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待测电池10和/或辅助电池20的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测试环境的湿度,所述消防探头用于感测测试环境中的火情,所述水浸传感器用于感测测试环境是否浸水,所述空调用于调节测试环境的温度,所述风机用于为测试环境换气。电能管理系统40还电连接至储能测试系统100的上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消防探头、水浸传感器、空调和风机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个,从而电能管理系统40可以监控储能测试系统100的工作环境。
优选地,电能管理系统40配置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可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通信。采用本地EMS结合远程SCADA,可以实现本地独立采集、控制与计算,同时远程监控、告警、数据保存等,提高系统运行的便捷性、可靠性。
可选地,电能管理系统40包括分析模块。
优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设置有控制柜(未示出),电能管理系统40设置在该控制柜中。优选地,储能测试系统100设置有离网测试箱(未示出),离网测试模块30、直流汇流柜35和36、交流汇流柜37和控制柜设置在该离网测试箱中。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基于以上的储能测试系统100执行,包括:
S1、设置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其中,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用于同时为待测电池10充电或同时接收待测电池10的放电电能,并且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的容量之和大于待测电池10的容量;
S2、执行待测电池10的满充性能测试和/或待测电池10的满放性能测试。
其中,待测电池10的满充性能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S10、判断待测电池10和辅助电池21当前电量是否满足测试条件;
S20、判断储能测试系统100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S30、满足前两个步骤的条件后,给待测电池10充电至100%。
其中,步骤S10中需要满足的测试条件为待测电池10当前电量为0且各辅助电池21的当前电量之和大于待测电池10的容量与充电过程中可能的电能损耗之和。若待测电池10当前的电量不为0,则先向辅助电池21放电至0,再重新进行步骤S10的判断。若各辅助电池21的当前电量之和不足以给待测电池10充满电,则从市电电网获取电能后再进行测试。
步骤S20包括电能管理系统40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储能测试系统100的数据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例如温度、湿度,以及消防探头、水浸传感器、空调和风机等监测结果是否正常,电能管理系统40判断储能测试系统100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即储能测试系统的工作环境是否正常,使储能测试系统100在工作环境正常时进行测试。
步骤S30中给待测电池10充电至100%后停止充电,同时记录待测电池10的充电电量EC。例如以额定功率充电。
待测电池10的满放性能测试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0、判断待测电池10和辅助电池21当前电量是否满足测试条件;
S120、判断储能测试系统100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S130、满足前两个步骤的条件后,将待测电池10放电至0。
其中,步骤S110的测试条件为待测电池10当前的电量是否为100%且各辅助电池21的容量之和与当前电量之和的差(即各辅助电池21的剩余容量之和)大于待测电池10的容量。若待测电池10当前的电量不为100%,则先由辅助电池21充电至100%后再重新进行步骤S110的判断。若各辅助电池21的当前电量之和不足以给待测电池10充满电,则从市电电网获取电能后再进行测试。
步骤S120的判断方式同前述步骤S20。
步骤S130中将待测电池10放电至0后停止放电,同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10的放电电量ED。例如以额定功率放电。
进一步地,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还包括:执行待测电池10的满充性能测试和待测电池10的满放性能测试,在执行满充性能测试时,记录待测电池10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C,在执行满充放能测试时,记录待测电池10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D;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待测电池10的效率
(2)
本申请通过至少两个辅助电池21与待测电池10相互充放电,从而可以实现待测电池10的满充测试和满放测试。
上述的所有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流程、步骤仅是示例。除非发生不利的效果,否则可以按与上述流程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上述流程的步骤顺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合并或删减。
在理解本申请的范围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及其派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记载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这种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包括”“具有”及其衍生词。
这里使用的术语“被附接”或“附接”包括:通过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的构造;通过将元件固定到中间构件上,中间构件转而固定到另一元件而将元件间接固定到另一元件上的构造;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是一体,即一个元件基本上是另一个元件的一部分的构造。该定义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例如“连接”“联接”“耦合”“安装”“粘合”“固定”及其衍生词。最后,这里使用的诸如“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修改术语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着改变的偏差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储能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待测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辅助电池模块,所述辅助电池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或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所述辅助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辅助电池,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用于同时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或同时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和
离网测试模块,用于使所述辅助电池与所述待测电池间电气隔离,所述离网测试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测电池电连接,所述离网测试模块的输入端与各所述辅助电池电连接,所述离网测试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支路,所述支路与所述辅助电池对应设置,每一个所述支路用于连接在所述待测电池与一个所述辅助电池之间,所述支路包括:
第一储能变流器,用于与所述待测电池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待测电池放电时将所述待测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第二储能变流器,与所述辅助电池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待测电池放电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在所述待测电池充电时将所述辅助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和
变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和第二储能变流器电连接,用于使所述辅助电池与所述待测电池间电气隔离,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使得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能够为所述待测电池充满电,且能够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至所述待测电池的电量放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关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中还串联有直流电表,所述直流电表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量和放电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表用于连接在所述第一储能变流器与所述待测电池之间,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直流汇流柜,所述直流电表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流汇流柜中;并且/或者,
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直流汇流柜,所述第二储能变流器与所述辅助电池的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流汇流柜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交流电表,所述交流电表用于测量所述待测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分析模块,所述分析模块连接至所述直流电表和所述交流电表,所述分析模块配置为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效率η:
其中,EC为所述待测电池的所述充电电量,ED为所述待测电池的所述放电电量,WC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所述电能损耗,WD为所述待测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所述电能损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能管理系统,所述电能管理系统用于电连接至所述待测电池、所述辅助电池和所述离网测试模块中的至少一个,用于监测和控制所述储能测试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管理系统配置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可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测试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消防探头、水浸传感器、空调和风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待测电池和/或所述辅助电池的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测试环境的湿度,所述消防探头用于感测测试环境中的火情,所述水浸传感器用于感测测试环境是否浸水,所述空调用于调节测试环境的温度,所述风机用于为测试环境换气,所述电能管理系统还电连接至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消防探头、所述水浸传感器、所述空调和所述风机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测试系统,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用于同时为待测电池充电或同时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并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使得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能够为所述待测电池充满电,且能够接收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能至所述待测电池的电量放尽;
执行所述待测电池的满充性能测试和/或所述待测电池的满放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满充性能测试包括:在所述待测电池的当前电量为0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的当前电量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的情况下,使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辅助电池为所述待测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待测电池被充满电,同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的充电电量EC
所述满放性能测试包括:在所述待测电池的当前电量为100%且全部所述辅助电池的容量之和与全部所述辅助电池的当前电量之和的差大于所述待测电池的容量的情况下,使所述待测电池为所述辅助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待测电池的电量为0,同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的放电电量E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执行所述待测电池的满充性能测试和所述待测电池的满放性能测试,
在执行所述满充性能测试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C
在执行所述满放性能测试时,记录所述待测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路中的电能损耗WD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待测电池的效率η:
CN202311256073.2A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Active CN116990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6073.2A CN116990701B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56073.2A CN116990701B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0701A CN116990701A (zh) 2023-11-03
CN116990701B true CN116990701B (zh) 2023-12-22

Family

ID=8853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56073.2A Active CN116990701B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07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7850B (zh) * 2024-01-08 2024-05-03 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6761A (zh) * 2014-04-22 2014-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能量回收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的混合微网系统
CN210090646U (zh) * 2019-04-10 2020-02-18 哈尔滨格瑞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
CN214703922U (zh) * 2020-12-30 2021-11-12 天津瑞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测试平台
CN216956297U (zh) * 2021-12-29 2022-07-12 珠海格力钛电器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测试平台
KR20220107475A (ko) * 2021-01-25 2022-08-02 한국 전기안전공사 페어링 시험 방법 및 시험 중 에너지 손실 해결을 위한 보조 에너지 시스템
CN217739416U (zh) * 2022-05-31 2022-11-04 浙江磊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馈型电池放电测试系统
CN217901980U (zh) * 2022-06-27 2022-11-25 浙江磊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电池组充放电测试系统
WO2023029552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设备
CN115940319A (zh) * 2022-10-25 2023-04-07 山东精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容量测试的电能回收系统及其电能管理的方法
CN116068398A (zh) * 2022-12-20 2023-05-05 南通中集元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系统并网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16365671A (zh) * 2023-06-01 2023-06-30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219590481U (zh) * 2022-12-30 2023-08-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6761A (zh) * 2014-04-22 2014-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大规模能量回收动力电池组测试设备的混合微网系统
CN210090646U (zh) * 2019-04-10 2020-02-18 哈尔滨格瑞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带储能的电池组评估检测系统
CN214703922U (zh) * 2020-12-30 2021-11-12 天津瑞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测试平台
KR20220107475A (ko) * 2021-01-25 2022-08-02 한국 전기안전공사 페어링 시험 방법 및 시험 중 에너지 손실 해결을 위한 보조 에너지 시스템
WO2023029552A1 (zh) * 2021-09-06 2023-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储能系统、和储能设备
CN216956297U (zh) * 2021-12-29 2022-07-12 珠海格力钛电器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测试平台
CN217739416U (zh) * 2022-05-31 2022-11-04 浙江磊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储馈型电池放电测试系统
CN217901980U (zh) * 2022-06-27 2022-11-25 浙江磊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成品电池组充放电测试系统
CN115940319A (zh) * 2022-10-25 2023-04-07 山东精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容量测试的电能回收系统及其电能管理的方法
CN116068398A (zh) * 2022-12-20 2023-05-05 南通中集元能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系统并网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219590481U (zh) * 2022-12-30 2023-08-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装置及设备
CN116365671A (zh) * 2023-06-01 2023-06-30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的pcs测试系统及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0701A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90701B (zh) 一种储能测试系统和储能电池性能测试方法
CN103703646B (zh) 故障诊断方法、系统互连装置和控制装置
JP4169456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09061338B (zh) 储能pcs对拖测试平台及方法
CN21254065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测试系统
KR101802041B1 (ko) 에너지 저장장치의 제어방법
EP2626712A1 (en) Failure detecting apparatus
CN103683428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US20020153865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having an NiMH or Li-ion battery
CN105358997A (zh) 绝缘检测器以及电子设备
JP6384483B2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
CN103066650A (zh) 变浆系统后备电池在线监测及电压均衡系统以及方法
CN110460101A (zh) 海岛微电网储能子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381171A (zh) 基于燃料电池测试的微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482551B (zh) 模组内短路的标定方法、测量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1579897A (zh) 一种用于全直流楼宇配用电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平台
CN105556785B (zh) 蓄电池系统
CN112578301A (zh) 一种在线检测电池变频交流阻抗装置
CN219533352U (zh) 储能电池测试系统
CN209911510U (zh) 一种基于微网的电池测试与化成分容耦合系统
KR20190064782A (ko) 신재생 에너지 모니터링 시스템
Haq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ergy storage in smart microgrid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of individual battery temperature and voltage changes
CN115267584A (zh) 一种电池阻抗谱原位在线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KR20160058276A (ko) 휴대용 다기능 bess 진단 시스템
CN215729398U (zh) 一种用于检测bms板的自动测试仪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