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90377A -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90377A
CN117890377A CN202410195280.XA CN202410195280A CN117890377A CN 117890377 A CN117890377 A CN 117890377A CN 202410195280 A CN202410195280 A CN 202410195280A CN 117890377 A CN117890377 A CN 117890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area
detection assembly
image
prof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52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杲飞虎
姜平
卢高风
张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528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90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90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90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包括:输送线、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检测组件和上位机,输送线用于输送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经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其中,软连接件位于电池单体的顶盖,软连接件包括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和卡扣区域;上位机,用于检测焊印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基于此,能够有效提高对软连接件的各检测区域的检测结果的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池单体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单体的质量状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装配电池单体的过程中,软连接件是提高电池单体可靠性的重要组件。因此,对软连接件的装配质量的检测事关重要。
然而,由于软连接件包括多个检测区域需要进行检测,为了适用不同区域的情况,软连接件的各个区域分别需要配置不同的相机,这就导致了所需的相机的数量多和种类繁杂,且相机位置分散,容易导致对软连接件各个区域是否合格的检测结果效率低、准确率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对软连接件的各检测区域的检测结果的效率和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包括:
输送线,用于输送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经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其中,软连接件位于电池单体的顶盖,软连接件包括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和卡扣区域;
焊印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焊印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
点胶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点胶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
覆膜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覆膜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
卡扣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卡扣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
上位机,用于检测焊印区域图像、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基于此,在需要检测软连接件的情况下,输送线可以将软连接件分别输送到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各个检测组件可以自动对准各自对应的检测区域,从而实现自动化采集软连接件的检测区域的图像,最后,在通过上位机通过识别软连接件各个检测区域的区域图像,从而可以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基于此,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且通过上位机来确定检测结果,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输送线,还用于输送仿形块经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其中,仿形块与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仿形块包括: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焊印点胶区域对应仿形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对应仿形覆膜区域,卡扣区域对应仿形卡扣区域;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
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的任一检测组件,还用于在仿形块到达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检测组件对应仿形区域,得到点检图像;
上位机,还用于分别根据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拍摄得到的点检图像,分别确定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将用于对各个检测工位点检的校准件集成于与真实软连接件形状、大小一致的仿形块的各个区域,一方面,便于保管各个校准件,另一方面,可以自动化模拟软连接件的检测过程,节省人力成本,而且使点检结果更具参考性,而且由于可以在软连接件检测系统运行过程中执行对各个检测组件的点检,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停机带来的设备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任一仿形区域内均包括校准件,每个校准件包括至少一个灰度区域,且在一个校准件中灰度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灰度区域的灰度等级不同;
上位机,还用于针对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将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通过将图像中灰度区域的灰度信息与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任一仿形区域内均包括校准件,每个校准件包括至少一个图形区域,在一个校准件中图形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小不同;
上位机,具体还用于针对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将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通过将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的校准件内,灰度区域与图形区域一一对应设置,且,灰度区域与其对应的图形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基于此,通过在校准件中融合两个校准特征,有利于提高校验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系统还包括下位机;
上位机,还用于向下位机发送图像采集指令;
下位机,用于响应于图像采集指令,生成控制指令;
输送线,还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在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之间输送软连接件或者仿形块。
基于此,可以实现上位机、下位机、输送线的联动,提高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检测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输送线在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时才运输软连接件或者仿形块,减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损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包括: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焊印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其中,仿形块与电池单体中的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点胶检测组件拍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
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第一点检图像、第二点检图像、第三点检图像和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点检图像,生成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在仿形块达任一检测组件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该检测组件可以拍摄得到该检测组件对应仿形区域的区域图像,之后,上位机可以对区域图像进行检测,生成该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整个过程人工参与量少,且有效提高了点检效率和点检精确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通过上位机生成的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焊印检测组件的第一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焊印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一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焊印检测组件的位置和焊印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上位机生成的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点胶检测组件的第二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点胶检测组件拍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二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点胶检测组件的位置和点胶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上位机生成的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覆膜检测组件的第三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三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覆膜检测组件的位置和覆膜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上位机生成的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卡扣检测组件的第四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四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卡扣检测组件的位置和卡扣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基于此,可以方便地对各检测组件进行调试、点检,直到检测组件通过点检检测,如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检测精确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仿形块中,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在每个校准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灰度区域,在一个校准件中灰度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灰度区域的灰度等级不同;
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第一点检图像、第二点检图像、第三点检图像和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点检图像,生成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包括:
通过上位机针对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
将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通过将图像中灰度区域的灰度信息与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每个校准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图形区域,在一个校准件中图形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小不同;
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第一点检图像、第二点检图像、第三点检图像和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点检图像,生成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包括:
通过上位机针对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
将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对比,生成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通过将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和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的情况下,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检测通过;
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和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至少一者为检测不通过的情况下,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检测不通过。
基于此,通过结合仿形区域的两个校验特征,对检测组件进行校验,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输送线将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焊印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焊印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软连接件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点胶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软连接件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软连接件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
通过上位机检测焊印区域图像、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基于此,在需要检测软连接件的情况下,输送线可以将软连接件分别输送到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各个检测组件可以自动对准各自对应的检测区域,从而实现自动化采集软连接件的检测区域的图像,最后,在通过上位机通过识别软连接件各个检测区域的区域图像,从而可以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基于此,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且通过上位机来确定检测结果,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基于此,可以方便地对检测组件进行调试、点检,直到检测组件通过点检检测,如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检测精确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工位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另种校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输送线;21、焊印检测组件;22、点胶检测组件;23、覆膜检测组件;24、卡扣检测组件;30、上位机;
40、承载部;41第一表面;42、第二表面;51、第一凸部;52、第二凸部;401、仿形焊印点胶区域;402、仿形覆膜区域;403、仿形卡扣区域;401a、第一仿形子区域;401b、第二仿形子区域;403a、第三仿形子区域;403b、第四仿形子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术语“平行”不仅包括绝对平行的情况,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平行的情况;同时,“垂直”也不仅包括绝对垂直的情况,还包括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大致垂直的情况。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上。电池单体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单体的质量状态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装配电池单体的过程中,软连接件是提高电池单体可靠性的重要组件。因此,对软连接件的装配质量的检测事关重要。
然而,由于软连接件包括多个检测区域需要进行检测,为了适用不同区域的情况,软连接件的各个区域分别需要配置不同的相机,这就导致了所需的相机的数量多和种类繁杂,且相机位置分散,容易导致对软连接件各个区域是否合格的检测结果效率低、准确率低。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对软连接件的检测精度,常常采用人工查验的方式对软连接件的各个检测区域进行逐一检测或者抽检。然而,随着软连接件在生产过程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生产速度的提高,通过人工查验的方式不仅给检测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压力,还可能存在着检测不到位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随之也造成的了人力成本较高。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提高对软连接件的各个检测区域的检测结果效率和准确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在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中包括输送线、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在需要检测软连接件的情况下,输送线可以将软连接件分别输送到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各个检测组件可以自动对准各自对应的检测区域,从而实现自动化采集软连接件的检测区域的图像,最后,在通过上位机通过识别软连接件各个检测区域的区域图像,从而可以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基于此,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且通过上位机来确定检测结果,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下面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所示,输送线10,用于输送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经过焊印检测组件21、点胶检测组件22、覆膜检测组件23和卡扣检测组件24,其中,软连接件位于电池单体的顶盖,软连接件包括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和卡扣区域;
焊印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焊印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
点胶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点胶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
覆膜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覆膜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
卡扣检测组件,用于在软连接件到达卡扣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
上位机,用于检测焊印区域图像、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示例性的,在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中可以预先配置输送线的输送路径,并在输送路径上设定有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焊印检测工位、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点胶检测工位、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覆膜检测工位和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卡扣检测工位。其中,软连接件的覆膜例如可以是PET膜等塑料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连接件中的焊印点胶区域,是焊印区域和点胶区域重合的区域。示例性的,在对软连接件经焊印工艺加工后,在焊印的加工位置继续进行点胶工艺加工,因此,焊印区域和点胶区域重合。
在软连接件到达焊印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可选地,焊印点胶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在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均经过焊印工艺加工和点胶工艺加工。基于此,焊印区域图像可以包括第一焊印子区域图像和第二焊印子区域图像。
在焊印检测工位中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一阴极检测相机,以及与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一阳极检测相机,其中,第一阴极检测相机拍摄第一子区域,得到第一焊印子区域图像,第一阳极检测相机拍摄第二子区域,得到第二焊印子区域图像。
在焊印检测组件获得焊印区域图像后,焊印检测组件可以向上位机30发送拍摄的焊印区域图像。
在软连接件到达点胶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可选地,焊印点胶区域可以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基于此,点胶区域图像可以包括第一点胶子区域图像和第二点胶子区域图像。在点胶检测工位中可以包括与第一子区域对应的第二阴极检测相机,以及与第二子区域对应的第二阳极检测相机,其中,第二阴极检测相机拍摄第一子区域,得到第一点胶子区域图像,第二阳极检测相机拍摄第二子区域,得到第二点胶子区域图像。
在焊印检测组件获得焊印区域图像后,焊印检测组件可以向上位机发送拍摄的焊印区域图像。
在软连接件到达覆膜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在覆膜检测组件获得覆膜区域图像后,覆膜检测组件可以向上位机发送拍摄的覆膜区域图像。
在软连接件到达卡扣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可选地,在卡扣区域可以包括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基于此,卡扣区域图像可以包括第一卡扣子区域图像和第二卡扣子区域图像。在卡扣检测工位中可以包括与第三子区域对应的第三阴极检测相机,以及与第四子区域对应的第四阳极检测相机,其中,第三阴极检测相机拍摄第三子区域,得到第一卡扣子区域图像,第三阳极检测相机拍摄第四子区域,得到第二卡扣子区域图像。
在卡扣检测组件获得卡扣区域图像后,卡扣检测组件可以向上位机发送拍摄的卡扣区域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位机可以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的设备。其中,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识别图像的神经网络模型,也可以是对图像数据进行逻辑运算的指令。在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或者特定集成电路,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信息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可在上位机的内部或外部。处理器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从而分别识别焊印区域图像、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得到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作为一个具体地示例,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可以包括焊印区域检测结果、点胶区域检测结果、覆膜区域检测结果和卡扣区域检测结果。其中,焊印区域检测结果基于焊印区域图像生成、点胶区域检测结果基于点胶区域图像生成、覆膜区域检测结果基于此覆膜区域图像生成和卡扣区域检测结果基于卡扣区域图像生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需要检测软连接件的情况下,输送线可以将软连接件分别输送到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各个检测组件可以自动对准各自对应的检测区域,从而实现自动化采集软连接件的检测区域的图像,最后,在通过上位机通过识别软连接件各个检测区域的区域图像,从而可以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基于此,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且通过上位机来确定检测结果,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裸电芯检测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5。
步骤201,通过输送线将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焊印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焊印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
步骤202,通过输送线将软连接件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点胶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
步骤203,通过输送线将软连接件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
步骤204,通过输送线将软连接件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软连接件的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
步骤205,通过上位机检测焊印区域图像、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示例性的,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工位的设置示意图,结合图3所示,工位1为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工位2为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工位3为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工位4为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工位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进行设置,在此并不限制。
可选地,步骤201至步骤204用来表示输送线可以将软连接件分别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分别对应的检测工位,步骤201至步骤204并不是对输送顺序的具体限定。而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分别对应的检测工位的输送顺序,可以实际测试需求确定。
通过上位机可以分别识别焊印区域图像、点胶区域图像、覆膜区域图像和卡扣区域图像,得到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可以理解的是,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可以包括焊印区域检测结果、点胶区域检测结果、覆膜区域检测结果和卡扣区域检测结果。其中,焊印区域检测结果基于焊印区域图像生成、点胶区域检测结果基于点胶区域图像生成、覆膜区域检测结果基于此覆膜区域图像生成和卡扣区域检测结果基于卡扣区域图像生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需要检测软连接件的情况下,输送线可以将软连接件分别输送到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各个检测组件可以自动对准各自对应的检测区域,从而实现自动化采集软连接件的检测区域的图像,最后,在通过上位机通过识别软连接件各个检测区域的区域图像,从而可以生成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基于此,可以有效节省人力,且通过上位机来确定检测结果,还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输出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在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执行检测之前,或者根据预设的检测周期,对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中的每个检测组件进行点检。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连件的仿形块,具体地,仿形块与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仿形块包括: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焊印点胶区域对应仿形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对应仿形覆膜区域,卡扣区域对应仿形卡扣区域;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
仿形块可以是仿造真实的软连接件制作的一个产品,该仿形块的形状与真实的软连接件的形状是一致的,该仿形块的大小与真实的软连接件的大小是一致的。
可选地,焊印点胶区域可以以及蓝本电芯正负极焊印中心距尺寸设计,蓝本电芯顶盖中心重合设计,依据蓝本电芯顶盖极柱尺寸设计,起到固定仿形块作用。可选地,仿形块零件材质可以为铝材,表面做黑色阳极氧化处理,开槽增加防呆倒角,便于校准件的的粘贴。在仿形块的各个仿形区域,依据校准件的尺寸设计贴件空间,例如,对应每个校准件在贴至仿形表面的贴件空间后,校准件在贴件空间中可以预留有1-3mm空间冗余,方便更换、重贴校准件。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在首次安装检测组件时,还可以通过校准件长*宽的排布方式和相机靶面长*宽设计方式对比来确认相机的安装方向。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校准件具体可以是菲林片,校准件的大小可以依据各仿区域空间限制、检测需求来确认大小。可选地,校准件的外框尺寸可以大于校准件尺寸,便于拿放防磨损,污损,破损,校准件还可以设计防呆倒角,便于校准件贴附。
示例性的,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形块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所示,软连接件的仿形块包括承载部和第一凸部51和第二凸部52,承载部40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第一凸部51和第二凸部52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41并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在承载部包括仿形焊印点胶区域401,仿形覆膜区域402和仿形卡扣区域403。
可选地,在软连接件中,焊印点胶区域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相应的,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仿形子区域401a和第二仿形子区域401b。
在软连接件中,卡扣区域可以包括第三子区域和第四子区域,仿形卡扣区域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凸部的第三仿形子区域403a和位于第二凸部的第四仿形子区域403b。
可选地,在仿形块中,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在一个校准件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灰度区域,也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区域。
在一个校准件中包括多个灰度区域的情况下,多个灰度区域的灰度信息不同。在一个校准件中包括多个图形区域的情况下,多个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大小不同。
示例性地,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校准件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校准件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进行设定,在此并不具体限制。
基于此,通过将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集中设置在一个仿形块上,可以简单地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提供一次仿形块,即可方便地对多个不同的检测组件进行点检。相较于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提供分散独立的校准件,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提供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块可以提高点检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点检流程的管理和规范,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仿形块也更易保管、减少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线,还用于输送仿形块经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其中,仿形块与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仿形块包括: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焊印点胶区域对应仿形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对应仿形覆膜区域,卡扣区域对应仿形卡扣区域;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
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的任一检测组件,还用于在仿形块到达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检测组件对应仿形区域,得到点检图像;
上位机,还用于分别根据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拍摄得到的点检图像,分别确定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具体地,在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中,输送线可以将仿形块经分别输送到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以供各个检测工位对仿形块进行拍摄。
具体地,焊印检测组件通过拍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包括第一仿形子区域和第二仿形子区域,相应的,在第一点检图像中包括第一仿形子区域对应的第一点检子图像,以及第二仿形子区域对应的第二点检子图像。
点胶检测组件通过拍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包括第一仿形子区域和第二仿形子区域,相应的,在第一点检图像中包括第一仿形子区域对应的第三点检子图像,以及第二仿形子区域对应的第四点检子图像。
覆膜检测组件通过拍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
卡扣检测组件通过拍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在仿形卡扣区域包括第三仿形子区域和第四仿形子区域,相应的,在第四点检图像中包括第三仿形子区域对应的第五点检子图像,以及第四仿形子区域对应的第六点检子图像。
上位机在获取每个仿形区域的点检图像之后,可以识别点检图像中是否包括校准件、检测校准件的位置,从而确定各个检测组件的位置是否需要校正,上位机还可以识别图像中的图像数据计算校准件灰度值、图形面积信息等,从而确定各个检测组件中相机的参数是否需要调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将用于对各个检测工位点检的校准件集成于与真实软连接件形状、大小一致的仿形块的各个区域,一方面,便于保管各个校准件,另一方面,可以自动化模拟软连接件的检测过程,节省人力成本,而且使点检结果更具参考性,而且由于可以在软连接件检测系统运行过程中执行对各个检测组件的点检,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停机带来的设备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任一仿形区域内均包括校准件,每个校准件包括至少一个灰度区域,且在一个校准件中灰度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灰度区域的灰度等级不同;
上位机,还用于针对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将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示例性的,继续结合图5所示,在校准件中可以包括多个灰度等级不同的灰度区域。例如,第一灰度区域501、第二灰度区域502、第三灰度区域503和第四灰度区域504。可以看出,第一灰度区域501、第二灰度区域502、第三灰度区域503和第四灰度区域504之间的灰度值不同。
继续结合图6所示,在校准件中可以包括多个灰度等级不同的灰度区域。例如,第五灰度区域601、第六灰度区域602、第七灰度区域603、第八灰度区域604、第九灰度区域605和第十灰度区域606。可以看出,第五灰度区域601、第六灰度区域602、第七灰度区域603、第八灰度区域604、第九灰度区域605和第十灰度区域606之间的灰度值不同。
可选地,多个灰度区域的灰阶(0-255)可以从浅至深按照百分比梯度分布,相邻两个灰阶公差可以相差20个灰度值。上位机通过获取每个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从而将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其中,第一拍摄参数可以包括相机的白平衡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图像中灰度区域的灰度信息与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任一仿形区域内均包括校准件,每个校准件包括至少一个图形区域,在一个校准件中图形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小不同;
上位机,具体还用于针对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将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可选地,在校准件中,图形区域与灰度区域的位置关系可以完全重合、部分重复或者不重合在此并不限制。在校准件中还可以包括多个图形区域。可选地,图形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矩形、五边形等规则形状,还可以包括不规则形状。
可选地,在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的校准件内,灰度区域与图形区域一一对应设置,且,灰度区域与其对应的图形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地,在一个校准件中,灰度区域与图形区域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圆形为例进行介绍,继续结合图5所示,图形区域位于灰度区域内,也即,灰度区域与图形区域重合,且灰度区域与图形区域的几何中心重合。继续结合图5所示,第一图形区域505、第二图形区域506、第三图形区域507和第四图形区域508。可以看出,第一图形区域505、第二图形区域506、第三图形区域507和第四图形区域508之间的面积不同。基于此,上位机找到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后,通过计算圆的面积*像素当量得出图形区域的测量面积,得到每个图形区域的面积信息。
继续结合图6所示,第五图形区域607、第六图形区域608、第七图形区域609、第八图形区域610、第九图形区域611和第十图形区域612。可以看出,第五图形区域607、第六图形区域608、第七图形区域609、第八图形区域610、第九图形区域611和第十图形区域612之间的面积不同。基于此,上位机找到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后,通过计算圆的面积*像素当量得出图形区域的测量面积,得到每个图形区域的面积信息。
可选地,校准件可以包括外框和主体部,外框围绕主体部设置,灰度区域和图形区域均设置于主体部内,基于此,通过在校准件中融合两个校准特征,有利于提高校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校准件中可以包括多个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区域。示例性的,结合图5所示,相邻两个图形区域的直径之差可以是0.2毫米。
对应每个检测组件,上位机通过识别校准件中的图形区域,并对比图形区域的面积信息与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生成每个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示例性的,第二拍摄参数例如相机镜头畸变参数、像素毫米转换比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裸电芯检测系统还包括下位机;具体地,上位机,还用于向下位机发送图像采集指令;下位机,用于响应于图像采集指令,生成控制指令;输送线,还用于响应于控制指令,在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之间输送软连接件或者仿形块。
具体地,上位机通过向下位机发送图像采集指令,下位机在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的情况下,生成控制指令,然后输送线可以基于该控制指令,将软连接件或者仿形块输送至目标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其中,目标检测组件可以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任一检测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上位机、下位机、输送线的联动,提高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检测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而且,输送线在接收到图像采集指令时才运输软连接件或者仿形块,减少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损耗。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7所示,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可以包括步骤701至步骤705。
步骤701,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焊印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其中,仿形块与电池单体中的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
步骤702,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点胶检测组件拍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
步骤703,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
步骤704,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
步骤705,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第一点检图像、第二点检图像、第三点检图像和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点检图像,生成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在仿形块达任一检测组件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该检测组件可以拍摄得到该检测组件对应仿形区域的区域图像,之后,上位机可以对区域图像进行检测,生成该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整个过程人工参与量少,且有效提高了点检效率和点检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上位机生成的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焊印检测组件的第一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焊印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一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焊印检测组件的位置和焊印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上位机生成的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点胶检测组件的第二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点胶检测组件拍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二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点胶检测组件的位置和点胶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上位机生成的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覆膜检测组件的第三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三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覆膜检测组件的位置和覆膜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上位机生成的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卡扣检测组件的第四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第四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卡扣检测组件的位置和卡扣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基于此,在任一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说明该点检组件需要进行调试,可选地,调试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仿形块的位置、检测组件的位置、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等。
示例性的,检测组件的位置例如相机与检测工位的距离,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例如:焦距、光圈、曝光度,以及相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协议、上位机的通讯地址设置、相机的触发条件等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方便地对各检测组件进行调试、点检,直到检测组件通过点检检测,如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的检测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仿形块中,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在每个校准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灰度区域,在一个校准件中灰度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灰度区域的灰度等级不同;
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第一点检图像、第二点检图像、第三点检图像和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点检图像,生成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具体可以包括:
通过上位机针对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
将每个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图像中灰度区域的灰度信息与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校准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图形区域,在一个校准件中图形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校准件中的多个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小不同;
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第一点检图像、第二点检图像、第三点检图像和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点检图像,生成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包括:
通过上位机针对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确定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
将每个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对比,生成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基于此,通过将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比对,可精确得到图像的比对结果,进而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和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的情况下,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检测通过;
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和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至少一者为检测不通过的情况下,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检测不通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结合仿形区域的两个校验特征,对检测组件进行校验,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各个检测组件是否能够采集可靠图像数据。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中个检测组件的点检过程,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点检方法进行介绍。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结合图8和图9所示,点检方法可以包括步骤801至步骤821。
步骤801,通过下位机控制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
步骤802,通过下位机控制通过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
步骤803,通过上位机确定第一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以及第一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
步骤804,通过上位机根据第一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和每个所述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以及根据第一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和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生成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在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进入步骤805;
在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806;
步骤805,通过上位机输出第一调整信息,并返回步骤802;
第一调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焊印检测组件的位置和焊印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步骤806,通过下位机控制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
步骤807,通过下位机控制点胶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
步骤808,通过上位机确定第二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以及第二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
步骤809,通过上位机根据第二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和每个所述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以及根据第二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和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生成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在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进入步骤810;
在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811;
步骤810,通过上位机输出第二调整信息,并返回步骤807;
第二调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点胶检测组件的位置和点胶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继续结合图9所示,步骤811,通过下位机控制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
步骤812,通过覆膜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
步骤813,通过上位机确定第三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以及第第三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
步骤814,通过上位机根据第三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和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以及根据第三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和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生成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在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进入步骤815;
在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816;
步骤815,通过上位机输出第三调整信息,并返回步骤812;
第三调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覆膜检测组件的位置和覆膜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步骤816,通过下位机控制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
步骤817,通过卡扣检测组件拍摄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
步骤818,通过上位机确定第四点检图像内的灰度区域,以及确定第四点检图像内的每个图形区域;
步骤819,通过上位机根据第三点检图像中的每个灰度区域和每个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以及根据第三点检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区域和每个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生成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在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进入步骤820;
在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的情况下,进入步骤821;
步骤820,通过上位机输出第四调整信息,并返回步骤817;
第四调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仿形块的位置、卡扣检测组件的位置和卡扣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步骤821,通过下位机控制输送线将仿形块运出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仿形块达任一检测组件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该检测组件可以拍摄得到该检测组件对应仿形区域的区域图像,之后,上位机可以对区域图像进行检测,生成该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整个过程人工参与量少,且有效提高了点检效率和点检精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组件”单独出现时,可以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中的任意一个检测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线,用于输送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经过焊印检测组件、点胶检测组件、覆膜检测组件和卡扣检测组件,其中,所述软连接件位于电池单体的顶盖,所述软连接件包括焊印点胶区域、覆膜区域和卡扣区域;
所述焊印检测组件,用于在所述软连接件到达焊印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
所述点胶检测组件,用于在所述软连接件到达点胶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所述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
所述覆膜检测组件,用于在所述软连接件到达覆膜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所述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
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用于在所述软连接件到达卡扣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所述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
上位机,用于检测所述焊印区域图像、所述点胶区域图像、所述覆膜区域图像和所述卡扣区域图像,生成所述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线,还用于输送仿形块经过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其中,所述仿形块与所述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所述仿形块包括: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仿形卡扣区域,所述焊印点胶区域对应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所述覆膜区域对应所述仿形覆膜区域,所述卡扣区域对应所述仿形卡扣区域;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所述仿形覆膜区域和所述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
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中的任一检测组件,还用于在所述仿形块到达所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拍摄所述检测组件对应仿形区域,得到点检图像;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分别根据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拍摄得到的点检图像,分别确定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所述仿形覆膜区域和所述仿形卡扣区域中的任一仿形区域内均包括校准件,每个所述校准件包括至少一个灰度区域,且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所述灰度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的多个所述灰度区域的灰度等级不同;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针对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中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所述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所述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将每个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所述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所述仿形覆膜区域和所述仿形卡扣区域中的任一仿形区域内均包括校准件,每个所述校准件包括至少一个图形区域,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所述图形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的多个所述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小不同;
所述上位机,具体还用于针对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中每个检测组件拍摄的点检图像,在所述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所述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将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所述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每个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所述仿形覆膜区域和所述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的校准件内,所述灰度区域与所述图形区域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灰度区域与其对应的图形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下位机;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向所述下位机发送图像采集指令;
所述下位机,用于响应于所述图像采集指令,生成控制指令;
所述输送线,还用于响应于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所述覆膜检测组件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之间输送所述软连接件或者所述仿形块。
7.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的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其中,所述仿形块与电池单体中的软连接件的结构相匹配;
通过输送线将所述仿形块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覆膜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
通过输送线将仿形块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卡扣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
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点检图像、所述第二点检图像、所述第三点检图像和所述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点检图像,生成所述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上位机生成的所述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焊印检测组件的第一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一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所述焊印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所述第一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仿形块的位置、所述焊印检测组件的位置和所述焊印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所述上位机生成的所述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点胶检测组件的第二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得到第二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所述点胶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所述第二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仿形块的位置、所述点胶检测组件的位置和所述点胶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所述上位机生成的所述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所述覆膜检测组件的第三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所述覆膜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覆膜区域,得到第三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所述覆膜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所述第三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仿形块的位置、所述覆膜检测组件的位置和所述覆膜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通过所述上位机生成的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不通过的情况下,输出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第四调整信息,并返回通过所述卡扣检测组件拍摄所述仿形块的仿形卡扣区域,得到第四点检图像的步骤,直到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通过,其中,所述第四调整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仿形块的位置、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位置和所述卡扣检测组件的拍摄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仿形块中,所述仿形焊印点胶区域、仿形覆膜区域和所述仿形卡扣区域中的每个仿形区域中设置有校准件,在每个所述校准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灰度区域,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所述灰度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的多个所述灰度区域的灰度等级不同;
所述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点检图像、所述第二点检图像、所述第三点检图像和所述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点检图像,生成所述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上位机针对每个所述检测组件拍摄的所述点检图像,在所述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所述灰度区域对应的第一区域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
将每个所述第一区域图像的灰度信息与每个所述灰度区域的参考灰度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校准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图形区域,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所述图形区域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在一个所述校准件中的多个所述图形区域的形状相似,且面积大小不同;
所述通过上位机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点检图像、所述第二点检图像、所述第三点检图像和所述第四点检图像中的任一点检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点检图像,生成所述点检图像对应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上位机针对每个所述检测组件拍摄的所述点检图像,在所述点检图像中获取每个所述图形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图像,确定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
将每个所述第二区域图像的面积信息与每个所述图形区域的参考面积信息进行对比,生成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和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均为检测通过的情况下,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检测通过;
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一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和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第二拍摄参数的点检结果至少一者为检测不通过的情况下,所述点检图像对应的检测组件的点检结果为检测不通过。
12.一种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输送线将电池单体的软连接件输送至焊印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焊印检测组件拍摄所述软连接件的焊印区域,得到焊印区域图像;
通过所述输送线将所述软连接件输送至点胶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点胶检测组件拍摄所述软连接件的点胶区域,得到点胶区域图像;
通过所述输送线将所述软连接件输送至覆膜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覆膜检测组件拍摄所述软连接件的覆膜区域,得到覆膜区域图像;
通过所述输送线将所述软连接件输送至卡扣检测组件对应的检测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卡扣检测组件拍摄所述软连接件的卡扣区域,得到卡扣区域图像;
通过上位机检测所述焊印区域图像、所述点胶区域图像、所述覆膜区域图像和所述卡扣区域图像,生成所述软连接件的检测结果。
CN202410195280.XA 2024-02-22 2024-02-22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Pending CN117890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5280.XA CN117890377A (zh) 2024-02-22 2024-02-22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5280.XA CN117890377A (zh) 2024-02-22 2024-02-22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90377A true CN117890377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4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5280.XA Pending CN117890377A (zh) 2024-02-22 2024-02-22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90377A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1036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1944583A (zh) * 2010-09-19 2011-01-12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池用软连接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JP2011059411A (ja) * 2009-09-10 2011-03-24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50000739A1 (en) * 2012-01-05 2015-01-01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Encapsulating material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KR20200011810A (ko) * 2018-07-25 2020-0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111479380A (zh) * 2020-04-26 2020-07-31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打码偏移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570218A (zh) * 2020-05-26 2020-08-25 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印的保护方法
CN212434733U (zh) * 2020-06-16 2021-01-29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顶盖结构和锂电池电芯
CN115117550A (zh) * 2022-06-06 2022-09-27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芯隔膜选型方法及软包电芯生产工艺
CN115849113A (zh) * 2022-11-23 2023-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辊、点检方法及装置、卷材传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219273532U (zh) * 2023-03-31 2023-06-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装置及点胶设备
CN116586851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632109A (zh) * 2023-05-19 2023-08-22 嘉兴福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预加热有栅电池附膜定位固定焊带防收缩和偏移装置
CN116759759A (zh) * 2023-08-11 2023-09-15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CN219696679U (zh) * 2023-06-08 2023-09-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采样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818789A (zh) * 2023-05-10 2023-09-29 苏州凯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外壳覆膜状况的检测方法
US20230334695A1 (en) * 2021-09-14 2023-10-1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Detec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4016308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21063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视觉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7554378A (zh) * 2024-01-02 2024-0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检测系统和缺陷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71036A1 (en) * 2009-04-24 2010-10-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JP2011059411A (ja) * 2009-09-10 2011-03-24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1944583A (zh) * 2010-09-19 2011-01-12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电池用软连接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US20150000739A1 (en) * 2012-01-05 2015-01-01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Encapsulating material for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KR20200011810A (ko) * 2018-07-25 2020-02-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111479380A (zh) * 2020-04-26 2020-07-31 青岛歌尔智能传感器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打码偏移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570218A (zh) * 2020-05-26 2020-08-25 苏州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印的保护方法
CN212434733U (zh) * 2020-06-16 2021-01-29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顶盖结构和锂电池电芯
US20230334695A1 (en) * 2021-09-14 2023-10-1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Detec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5117550A (zh) * 2022-06-06 2022-09-27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芯隔膜选型方法及软包电芯生产工艺
WO2024016308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21063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视觉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49113A (zh) * 2022-11-23 2023-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辊、点检方法及装置、卷材传送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
CN219273532U (zh) * 2023-03-31 2023-06-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胶装置及点胶设备
CN116818789A (zh) * 2023-05-10 2023-09-29 苏州凯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池外壳覆膜状况的检测方法
CN116632109A (zh) * 2023-05-19 2023-08-22 嘉兴福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预加热有栅电池附膜定位固定焊带防收缩和偏移装置
CN219696679U (zh) * 2023-06-08 2023-09-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采样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586851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759759A (zh) * 2023-08-11 2023-09-15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CN117554378A (zh) * 2024-01-02 2024-02-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检测系统和缺陷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贵萍 等: "锂离子动力电池成组技术及其连接方法简述", 《新材料产业》, no. 05, 5 May 2016 (2016-05-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1224B (zh) 焊缝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1612853A (zh) 相机参数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6153059A (zh) 基于视觉标识对接充电装置的方法
CN113014816B (zh) 飞拍拍摄触发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EP3501828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inspec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anomaly in solder paste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08507613A (zh) 一种基于ccd极耳/胶带位置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3163725A (zh) 相机模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0940270A (zh) 一种位置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MX2022005752A (es) Sistema de análisis de imágenes para pruebas en la fabricación.
CN103207514A (zh) 镜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11967110B2 (en) Assembly and measurement of an assembly for calibrating a camera
CN115524347A (zh) 缺陷检测方法、缺陷检测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79173A (zh) 阴极片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7890377A (zh) 电池单体软连接件检测系统及点检方法
CN117501507A (zh) 电池极片的Overhang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588668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极耳漏金属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KR20130045557A (ko) Lvs의 좌표계를 보정하는 방법
CN110466158A (zh) 基于mark点的物品贴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62187B (zh) 陶瓷插芯同轴度检测时光斑圆心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239684A (zh) 焊点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40792A (zh) 裸电芯检测系统及裸电芯检测系统的点检方法
CN115327480A (zh) 声源定位方法与系统
CN208254528U (zh) 一种基于ccd极耳/胶带位置检测系统
CN110660108B (zh) 一种交会对接测量相机和对接抓捕机构的联合标定方法
CN109870469A (zh) 检测带有电解电容的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