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89580A -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9580A
CN117889580A CN202311811535.2A CN202311811535A CN117889580A CN 117889580 A CN117889580 A CN 117889580A CN 202311811535 A CN202311811535 A CN 202311811535A CN 117889580 A CN117889580 A CN 117889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upercooling
way valve
valv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15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杭文斌
杨光宇
赵英儒
徐小刚
李亚楠
刘佳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Ener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Ener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Ener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Ener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115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9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9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9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包括: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过冷管路,的输入端与换热管路的输出端连通;过冷旁通管路,的输入端与过冷管路的输出端连通,过冷旁通管路的输出端与主管路连通;第一热旁通管路,一端连通换热管路,另一端连通过冷旁通管路;第一单向阀,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第二单向阀,设置于第一热旁通管路;冷却装置,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其中,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相反。制冷时,通过过冷管路对冷媒进行二次过冷,达到增加制冷能力的目的,制热时,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并联设置方式,使制热循环绕过过冷管路,避免了对制热能力的影响,提高整机能力及能效。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是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空调为人们提供了凉爽,现代空调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创造出满足一定要求的空气环境,同时也要响应国家节能环保要求,提升空调节能效,实现环境效益及用户回报。
通过室外换热器过冷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制冷能效,但是过冷管路的存在会对制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制热循环能力及能效下降。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包括:
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
过冷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连通;
过冷旁通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过冷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输出端与主管路连通;
第一热旁通管路,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路,另一端连通所述过冷旁通管路;
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
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旁通管路;
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相反。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分别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
其中,制冷时,所述第一节流阀开度全开,所述第二节流阀进行节流调节;制热时,所述第二节流阀开度全开,所述第一节流阀进行节流调节。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同;
第二热旁通管路,一端连通第一单向阀输出端处的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管段,另一端连通于第三单向阀输出端处的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管段;
第四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热旁通管路;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相同;
其中,第一热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节流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管段。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与所述第一节流阀并联连接;所述第六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阀并联连接;
其中,所述第五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导通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导通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过冷管路的材质包括铜。
可选的,所述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包括电子膨胀阀。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换热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公开中,换热器制冷时,可以通过过冷管路对冷媒进行二次过冷来提高过冷度,达到增加制冷能力的目的,换热器制热时,根据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并联设置方式,使制热循环绕过过冷管路,避免了对制热能力的影响,提高整机能力及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出换热器的结构及连接关系;
图2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四通阀;3、换热器;4a、第一单向阀;4b、第四单向阀;4c、第三单向阀;4d、第二单向阀;5、冷却装置;6、第二节流阀;7、气液分离器;8、气管截止阀;9、液管截止阀;11、排气管;12、吸气管;30、主管路;31、换热管路;32、过冷管路;33、过冷旁通管路;34、第一热旁通管路;35、第二热旁通管路;40、第一节流阀;50、第一过滤器;60、第二过滤器;70、第五单向阀;80、第六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常规的空调循环通过过冷管路对冷总液进行二次过冷来提高过冷度,达到增加制冷能力的目的。但是,在制热循环时,室外换热器作为系统蒸发器,过冷管路对节流后冷媒进行冷凝,增加了系统压降,使得制热能力及能效下降。
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换热器3,包括换热管路31、过冷管路32、过冷旁通管路33、第一热旁通管路34、第一单向阀4a、第二单向阀4d和冷却装置5。
换热管路31的输入端与压缩机1排气管11连通,过冷管路32的输入端与换热管路31的输出端连通,过冷旁通管路33的输入端与过冷管路32的输出端连通,过冷旁通管路33的输出端与主管路30连通。第一热旁通管路34一端连通换热管路31,另一端连通过冷旁通管路33,第一单向阀4a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33,第二单向阀4d设置于第一热旁通管路34。冷却装置5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33,其中,第一单向阀4a的导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4d相反。进一步,主管路30与室内机连通。
换热器3制冷时,冷媒经过换热管路31进行换热,并通过过冷管路32进行二次换热,最后经第一单向阀4a的导通作用由过冷旁通管路33导通至主管路30,其中,第二单向阀4d的导通方向与第一单向阀4a相反,对冷媒起到阻挡作用。
换热器3制热时,蒸汽由主管路30进入过冷旁通管路33,经第二单向阀4d的导通作用由第一热旁通管路34导通至换热管路31,其中,第一单向阀4a的导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4d相反,对蒸汽起到阻挡作用。
本公开中,换热器3制冷时,可以通过过冷管路32对冷媒进行二次过冷来提高过冷度,达到增加制冷能力的目的,换热器3制热时,根据第一单向阀4a和第二单向阀4d的并联设置方式,使制热循环绕过过冷管路32,避免了对制热能力的影响,提高整机能力及能效。
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包括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
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还包括第一节流阀40和第二节流阀6。第一节流阀40和第二节流阀6分别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33。第一节流阀40设置于冷却装置5的输入端,第二节流阀6设置于冷却装置5的输出端。其中,制冷时,第一节流阀40开度全开,第二节流阀6进行节流调节。制热时,第二节流阀6开度全开,第一节流阀40进行节流调节。
具体的,制冷时,冷媒通过过冷管路32进入过冷旁通管路33后,第一节流阀40保持全开不进行节流,在第二节流阀6处进行节流。制热时,第二节流阀6保持全开不进行节流,在第一节流阀40处进行节流,然后直接进入冷凝器。上述设置实现制冷循环过冷,制热循环不过冷,同时避免冷媒冷却处的凝露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换热器3还包括第三单向阀4c、第二热旁通管路35和第四单向阀4b。
第三单向阀4c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33,第三单向阀4c设置于第二节流阀6的输出端,第三单向阀4c的导通方向与第一单向阀4a相同。第二热旁通管路35一端连通第一单向阀4a输出端处的过冷旁通管路33的管段,另一端连通于第三单向阀4c输出端处的过冷旁通管路33的管段。第四单向阀4b设置于第二热旁通管路35,第四单向阀4b的导通方向与第二单向阀4d相同。其中,第一热旁通管路34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二节流阀6和第三单向阀4c之间的过冷旁通管路33的管段。
具体的,制冷循环时,压缩机1排气依次通过排气管11和四通阀2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的换热管路31,并进入过冷管路32对冷媒进行二次冷却,然后依次通过第一单向阀4a、第一节流阀40和冷却装置5后被第二节流阀6节流,最后通过第三单向阀4c由主管路30进入室内机制冷。进一步,制冷时,第一节流阀40开度全开,第二节流阀6开度不全开并进行节流调节。
制热循环时,压缩机1排气进入室内机完成制热后,蒸汽由主管路30进入第二热旁通管路35,并依次经过第四单向阀4b、第一节流阀40和冷却装置5,然后第二节流阀6后,经过第二单向阀4d进入室外换热器3进行蒸发,其中,第一节流阀40进行节流调节。上述设置绕过了室外换热器3底部的过冷管路32。进一步的,制热时,第一节流阀40开度不全开进行节流调节,第二节流阀6开度全开。
本公开中,通过四个单向阀实现制冷循环经过过冷管路32,制热循环绕过过冷管路32,提高制冷能力能效的同时避免对制热能力的影响。同时四个单向阀可以有效的使冷媒在完成对控制板的降温后进行节流,防止低温冷媒导致控制板处出现凝露现象,提高机组可靠性。
进一步,本发明仅通过单向阀的方式改变过冷流路,提升制冷循环的能力及能效,同时避免了过冷对制热循环的影响,设计简单,无需额外控制。同时四个单向阀实现了节流前对控制板的冷媒冷却,避免了控制板处的凝露问题,提高机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换热器3还包括第五单向阀70和第六单向阀80。第五单向阀70与第一节流阀40并联连接,第六单向阀80与第二节流阀6并联连接,其中,第五单向阀70与第一单向阀4a导通方向相同,第六单向阀80与第二单向阀4d导通方向相同。
具体的,制热模式时,第二节流阀6的开度调节为关闭,第一节流阀40按过热度进行节流调节,蒸汽通过第六单向阀80进入冷却装置5。一些实施例中,冷媒经换热冷却后温度为30-40℃。
制冷模式时,第一节流阀40的开度调节为关闭,第二节流阀6按过热度进行节流调节,冷媒通过第五单向阀70进入冷却装置5,用于给电控驱动板降温。
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包括冷媒冷却U弯。
本公开中,单向阀比节流阀具有更大的通经,因此可以显著提升冷媒或蒸汽的流量,以提升制冷和制热循环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还包括第一过滤器50。第一过滤器50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33,第一过滤器50设置于冷却装置5的输入端。
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3还包括第二过滤器60。第二过滤器60设置于过冷旁通管路33,第二过滤器60设置于冷却装置5的输出端。
本公开中,设置第一过滤器50和第二过滤器60可以有效对冷媒或蒸汽进行过滤,保证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阀40和第二节流阀6包括电子膨胀阀。
一些实施例中,过冷管路32的材质包括铜。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3、压缩机1、四通阀2、气液分离器7、气管截止阀8和液管截止阀9。
压缩机包括排气管11和吸气管12,排气管11通过四通阀2与换热器3的换热管路31连通,吸气管12与气液分离器7连接。室内机包括主管路20和主管路30,主管路20通过四通阀2与气液分离器7连接。其中,气管截止阀8设置于主管路20,液管截止阀9设置于主管路30。
一些实施例中,主管路20上设置有过滤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换热风扇,用于对换热器进行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
过冷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连通;
过冷旁通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过冷管路的输出端连通,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输出端与主管路连通;
第一热旁通管路,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路,另一端连通所述过冷旁通管路;
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
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热旁通管路;
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分别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一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
其中,制冷时,所述第一节流阀开度全开,所述第二节流阀进行节流调节;制热时,所述第二节流阀开度全开,所述第一节流30阀进行节流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一单向阀相同;
第二热旁通管路,一端连通第一单向阀输出端处的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管段,另一端连通于第三单向阀输出端处的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管段;
第四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热旁通管路;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相同;
其中,第一热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节流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之间的所述过冷旁通管路的管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所述第五单向阀与所述第一节流阀并联连接;所述第六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阀并联连接;
其中,所述第五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导通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单向阀与所述第二单向阀导通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过冷旁通管路,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包括电子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管路的材质包括铜。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311811535.2A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7889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1535.2A CN117889580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1535.2A CN117889580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9580A true CN117889580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8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1535.2A Pending CN117889580A (zh) 2023-12-26 2023-12-26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95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88U (zh) 一种可提高换热性能的空调
CN106642416B (zh) 空调系统、复合冷凝器、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9091241A1 (zh) 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CN107178833B (zh) 热回收外机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114484944A (zh) 自过冷结构及空调
CN109386989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17154605U (zh) 自过冷结构及空调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1575589U (zh) 一种热泵式空调系统
CN109869942B (zh) 一种扁管套管式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7889580A (zh)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9340919B (zh) 空调器
CN216693810U (zh) 空调系统
KR20200114123A (ko) 공기조화 장치
CN216522045U (zh) 多功能空调器
CN219103371U (zh) 空调系统
CN21563763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469434U (zh) 一种具有双四通阀的多功能多联机系统
CN21226718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泵系统
CN216924596U (zh) 一种三联供空调热水系统
CN214249789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CN214469438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双四通阀多联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