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78167A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78167A
CN117878167A CN202311273060.6A CN202311273060A CN117878167A CN 117878167 A CN117878167 A CN 117878167A CN 202311273060 A CN202311273060 A CN 202311273060A CN 117878167 A CN117878167 A CN 117878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rea
battery piece
contac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730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R Llaser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730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78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78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78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接触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在电池片上下表面电连接的同时,以连续激光束作为光源,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保持预固化电极对应区域的光生载流子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持续存在,预固化电极下的载流子扩散流持续保持电流通路状态;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包括:S1、将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第一区域内的主栅线,扫描电池片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S2、将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第二区域内主栅线,扫描电池片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通过采用连续激光束,提供稳定的热效应;通过步骤S1与S2,保证扫描过程中第一电极不会遮挡激光。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领域光伏电池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电极与背面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对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有极大的影响,接触电阻越低,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就越高,降低接触电阻已经成为各大电池制造商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为了追求更高的转换效率,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电极中的发射极的方块电阻做的越来越高,导致想形成更低的接触电阻也很困难。传统气流热循环烧结炉对电池片上的浆料烧结时难以形成较好的欧姆接触。
为了降低接触电阻,申请人利用激光诱导烧结技术,通过激光激发电池载流子,并在外电场反向电压的作用下定向流动并形成回路,当回路电流流经金属-半导体界面时,因为金属与硅的接触电阻偏大而产生较明显的热效应,热量可进一步促进金属与硅的相互扩散从而获得烧结后优异的接触特性。但申请人发现,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接触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在电池片上下表面电连接的同时,以连续激光束作为光源,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保持上表面预固化电极和下表面预固化电极对应区域的光生载流子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持续存在,所述预固化电极下的载流子扩散流持续保持电流通路状态;所述预固化电极为所述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上的导电浆料预先经过固化处理后所得;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包括:
S1、将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第一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S2、再将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第二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的主栅线,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
优选地,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或者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
优选地,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且对应两个所述加工工位分别均设置有连续激光器、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所述步骤S1包括:在第一个加工工位,将位于所述第一个加工工位的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位于所述第一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发射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包括:将所述电池片由所述第一个加工工位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
所述步骤S2包括:在所述第二个加工工位,再将位于所述第二个加工工位的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位于所述第二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发射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优选地,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排与第二接触排,所述第一接触排与所述第二接触排均包括至少一个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接触排分别独立控制;
所述步骤S1包括:将所述第一接触排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一区域的主栅线,控制所述第二接触排抬起离开所述第二区域的主栅线,并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步骤S2包括:再将所述第二接触排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二区域的主栅线,控制所述第一接触排抬起离开所述第一区域的主栅线,并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优选地,两个接触排相对电池片可进行升降运动或翻转运动以接触对应区域的所述主栅线或抬起离开所述主栅线。
优选地,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一个条形电极,所述条形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电池片移动,或控制所述电池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电极移动或者控制所述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使所述第一电极由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转换为对应所述第二区域。
优选地,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电池片以步进方式移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电池片上相邻主栅线之间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地,控制所述电池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电极以步进方式移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电池片上相邻主栅线之间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优选地,控制所述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且旋转的角度为180°;所述第一电极包括m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条状电极,1≤m≤电池片上主栅线总数量的1/2。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与所述电池片下表面接触的导电板,通过控制与电源连接的导电连接件接触所述导电板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导电板或至少一个条状电极,通过控制与电源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极直接接触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电连接。
通过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以连续激光束作为光源,保持太阳能电池片上表面预固化电极和下表面预固化电极下载流子扩散流完全导通,导通处的载流子浓度始终保持持续。通过采用连续激光束扫描,可以保持恒定的低峰值功率,降低对电池的热损伤;同时保证电通道的稳定,提供稳定的热效应,使得反应均匀一致。此外,通过步骤S1与步骤S2,保证激光扫描过程中第一电极不会遮挡激光,能够使得所有的预固化电极与太阳能电池片的接触区域的接触性能都能得到增强,电极接触电阻一致性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并降低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由此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下的执行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下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下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下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执行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下的执行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转台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交互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申请人研究发现,在利用激光诱导烧结技术降低接触电阻时,由于需要使用电极接触电池片加载反向电压,同时采用激光束扫描电池片,若采用调Q脉冲激光,激光峰值能量大,容易损伤电池,激光能量波形不连续,有波动,加工效果不稳定。此外,由于激光器通常设置在(与电池片上表面接触的)第一电极上方,激光束扫描电池片时,第一电极会对激光造成部分遮挡,使得部分电池片无法被激光照射到,因此该遮挡部分接触未改善,由此导致光电转换效率不高。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分别接触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在电池片上下表面电连接的同时,以连续激光束作为光源,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保持上表面预固化电极和下表面预固化电极对应区域的光生载流子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持续存在,预固化电极下的载流子扩散流持续保持电流通路状态;预固化电极为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上的导电浆料预先经过固化处理后所得;
其中,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包括:
S1、将第一电极1接触电池片上第一区域内的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S2、再将第一电极1接触电池片上第二区域内的预固化电极的主栅线,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设置,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
该方法采用的设备简图可参见图1。具体地,连续激光束可通过连续激光器3发射得到,为了控制连续激光束的扫描方向,可通过激光扫描组件例如振镜与场镜控制。其中,固化处理为对电池片表面的印刷浆料加热以便得到所需状态的电极。上述电池片上下表面电连接是指,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的时候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分别与电源4连通,并且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分别接触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其中,激光诱导烧结过程需连续的热/电通路,本申请以连续激光束作为光源,保持太阳能电池片上表面预固化电极和下表面预固化电极下载流子扩散流完全导通,导通处的载流子浓度始终保持持续。受激发的状态,电压下形成电流热通路,热效应驱动金属原子/玻璃料成分与发射结互相扩散形成组装式欧姆接触点。
通过采用连续激光束扫描,可以保持恒定的低峰值功率,降低对电池的热损伤;同时采用连续激光器3发射连续激光束,可以稳定持续的进行出光,保证电通道的稳定,提供稳定的热效应,使得反应均匀一致。此外,通过步骤S1与步骤S2,保证激光扫描过程中第一电极1不会遮挡激光,能够使预固化电极与太阳能电池片的接触区域的接触性能都能得到增强,电极接触电阻一致性高,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并降低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由此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第一电极1包括至少一个条状电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条状电极是指:因为第一电极1接触的电池片的主栅线呈细长条形,所以为了使第一电极1更好地与主栅线接触,所以其在水平面投影的外轮廓整体为条状(在一条直线上)。其中,第一电极1的结构包括:弹性探针排结构(即在一个探针支架下方连接共线设置的多个弹性探针,通过多个探针与电池片接触),或者弹性导电丝,又或者是长条形的弹性电极片(该电极片与电池片可以为面接触)。第一电极1中的电极结构不限于此。第二电极2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为多种,具体见下文。
进一步地,太阳能电池优选为topcon电池。
进一步地,如图2与图3所示,为两种实施例下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示意图,此时,第一方向可为图中的X轴方向。图2与图3中,左边虚线框选的部分为第一区域,右边虚线框选的部分为第二区域,第一电极1可以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条状电极,且相邻两个条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主栅线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下N=2;图3所示实施例,相邻两个条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主栅线距离的1倍。当然,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划分方式不限于此,还可以包括第三区域,例如第三区域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当激光扫描第三区域时,第一电极同时接触第一区域的主栅线与第二区域的主栅线(此时第一电极可以包括两个分开设置且分别对应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接触排)。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面积并不限于为电池片上表面面积的一半,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条状电极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更多,由此对应的第一区域的大小有所不同,另外,第一区域的位置也可以有所不同,只要能实现激光扫描某一区域时,第一电极1未与该区域的主栅线接触从而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问题。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对同一个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或者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当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时,只需要一组连续激光器3及一组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但为了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技术问题,在加工工位完成一次激光扫描后,需驱动第一电极1或者电池片运动后再进行下一次激光扫描;当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时,需要在两个加工工位均设置连续激光器3及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但此时在两个加工工位无需驱动第一电极1或者电池片运动,只要将电池片从第一个加工工位转移至第二个加工工位即可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技术问题。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对同一个电池片,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且对应两个加工工位分别均设置有连续激光器3、第一电极1、以及第二电极2;
步骤S1包括:在第一个加工工位,将位于第一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接触电池片上第一区域内的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位于第一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3发射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步骤S1与步骤S2之间包括:将电池片由第一个加工工位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
步骤S2包括:在第二个加工工位,再将位于第二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接触电池片上第二区域内的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位于第二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3发射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可提升产能。
其中,电池片可以放置在承载装置上,通过承载装置将电池片从第一个加工工位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该承载装置可以为转台模组或交互模组。如图7所示,转台模组包括水平设置且中心对称的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中心连接的旋转驱动执行件,旋转驱动执行件的驱动轴与支撑架的中心处连接,转台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承载电池片的承载台,安装于支撑架上,且承载台到支撑架中心处的距离相等,旋转驱动执行件驱动至少两个承载台依次经过两个加工工位;其中,旋转驱动执行件可以为旋转电机,例如DD马达。如图8所示,交互模组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两侧的两个横移模组,至少两个连接在横移模组上的Z轴模组,至少两个用于承载电池片的承载台,分别连接在至少两个Z轴模组上,Z轴模组的数量与承载台的数量一一对应,至少两个承载台带着电池片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和/或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依次经过两个加工工位,并交替循环;其中,横移模组与Z轴模组均可以为直线电机。通过转台模组或者交互模组形式的承载装置,可以实现量产化。
其中,在两个加工工位工位分别通过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时,两个加工工位处的第一电极1与第二电极2均分别与电源4连接,并均分别接触对应加工工位处承载台承载的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
更为具体地,以承载装置为转台模组且承载台的数量为4个为例进行进一步描述,此时,两个加工工位相邻设置,旋转驱动执行件一次旋转90°,如图4所示,电池片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且两个区域分别对应电池片的一半,电池片从第一个加工工位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时,图4中右边第二个加工工位处的电池片相对左边第一个加工工位处的电池片旋转了90°,对应的,两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彼此也呈垂直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上文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此种实施例下是指,在第一个加工工位时,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X轴方向设置,而在第二个加工工位时,由于电池片旋转90°,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Y轴方向设置,但是这不妨碍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沿一个方向设置。在第一个加工工位时,位于第一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接触图4左边虚线框区域(第一区域)内的主栅线,控制位于第一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3发射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电池片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再将位于第二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接触图4右边虚线框区域(第二区域)内的主栅线,控制位于第二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3发射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此实施例,由于电池片从第一个加工工位移动至第二加工工位后,电池片旋转了90°,所以两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的延伸方向是彼此垂直。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对同一个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1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排与第二接触排,第一接触排与第二接触排均包括至少一个条状电极,条状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接触排分别独立控制;
步骤S1包括:将第一接触排接触电池片上第一区域的主栅线,控制第二接触排抬起离开第二区域的主栅线,并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步骤S2包括:再将第二接触排接触电池片上第二区域的主栅线,控制第一接触排抬起离开第一区域的主栅线,并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此种方式同样可以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问题。此实施例下,承载电池片的同样可以为上述转台模组或交互模组。
更为具体地,假设电池片被划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次激光扫描时,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第二区域,驱动第二接触排抬起离开第二区域的主栅线,驱动第一接触排接触第一区域的主栅线;第二次激光扫描时,控制连续激光束扫描第一区域,驱动第一接触排抬起离开第一区域的主栅线,驱动第二接触排接触第二区域的主栅线。由此使得激光在扫描电池片的第一区域时,第一接触排因为抬起一定高度从而不会遮挡激光,同样的,激光在扫描电池片的第二区域时,第二接触排因为抬起一定高度从而也不会遮挡激光。
进一步地,两个接触排相对电池片可进行升降运动或翻转运动以接触对应区域的主栅线或抬起离开主栅线。当两个接触排进行升降运动时,驱动机构可以为Z轴驱动模组,Z轴驱动模组可以为气缸或者电机。当两个接触排进行翻转运动时,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或者气缸,此时可通过例如曲柄连杆结构带动接触排翻转运动(例如90°),且接触排设计成L型结构以便翻转接触主栅线。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对同一个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第一电极1包括至少一个条形电极,条形电极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步骤S1与步骤S2之间包括:控制第一电极1沿第一方向相对电池片移动,或控制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电极1移动或者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使第一电极1由对应第一区域转换为对应第二区域。此种方式同样可以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问题。此实施例下,承载电池片的同样可以为上述转台模组或交互模组。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控制第一电极1沿第一方向相对电池片以步进方式移动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电池片上相邻主栅线之间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通过驱动第一电极1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一电极1从对应电池片第一区域移动至对应电池片第二区域,从而使电池片上之前被第一电极1遮挡而未被激光照射的区域不再被遮挡(露出),并且第一电极1再次与电池片上表面其它区域的主栅线接触扫描之前被遮挡区域,进而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技术问题,由此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其中,驱动第一电极1运动的机构可以为电机或气缸。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控制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电极1以步进方式移动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为电池片上相邻主栅线之间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通过驱动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一电极1从对应电池片第一区域变为对应电池片第二区域,从而使电池片上之前被第一电极1遮挡而未被激光照射的区域不再被遮挡(露出),并且第一电极1再次与电池片上表面其它区域的主栅线接触扫描之前被遮挡区域,进而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技术问题,由此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其中,为了使电池片运动,可以将电池片放置在承载台上,然后驱动承载台沿第一方向运动,其中,驱动承载台及承载的电池片运动的机构可以为电机或气缸。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控制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且旋转的角度为180°;第一电极1包括m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条状电极,1≤m≤电池片上主栅线总数量的1/2。通过驱动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180°,使第一电极1从对应电池片第一区域变为对应电池片第二区域,从而使电池片上之前被第一电极1遮挡而未被激光照射的区域不再被遮挡(露出),并且第一电极1再次与电池片上表面其它区域的主栅线接触扫描之前被遮挡区域,进而解决第一电极1遮挡激光的技术问题,由此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其中,为了使电池片运动,可以将电池片放置在承载台上,然后驱动承载台在水平面旋转运动,其中,驱动承载台及承载的电池片水平旋转运动的机构可以为电机。
进一步地,针对上述所有对同一个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的实施例,不管是控制第一电极1沿第一方向相对电池片移动,还是控制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电极1移动,又或者是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优选地,可以采用双线模式同步进行,以提高加工效率,这里的双线模式是指,多个电池片在多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同样的过程。例如,以两个电池片分别在两个加工工位同时执行相同的激光扫描过程,承载电池片的装置为转台模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假设此时承载台的数量为4个,同时加工两个电池片,也就是说有两个加工工位,对应两个承载台,为了方便操作,两个加工工位相邻设置,此时旋转驱动执行件一次旋转180°,而另外两个承载台对应两个上下料工位,也就是说,两个电池片同时上料到两个上下料工位,上料结束后,旋转驱动执行件旋转180°,两个电池片移动至两个加工工位,两个加工工位均设置有连续激光器3、所述第一电极1、以及第二电极2,两个加工工位同时执行步骤S1与步骤S2,激光扫描结束后,旋转驱动执行件旋转180°,两个电池片再同时移动至两个上下料工位同时下料。对于此实施例,两个加工工位的第一电极1的方位可以是相同。
具体地,第二电极2与电池片的下表面接触实现电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任何只要能实现第二电极2与电池片下表面的电连接的实现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第二电极2为与电池片下表面接触的导电板,通过控制与电源4连接的导电连接件5接触导电板以实现第二电极2与电池片下表面电连接。通过将第二电极2设置成与电池片背面接触的导电板的形式,方便量产化时可以实现快速的通电断电。优选地,导电板的尺寸大于电池片的尺寸,位于加工工位时,第一电极1在水平面的投影对着电池片的部分主栅线,导电连接件5在水平面的投影对着导电板上电池片以外的区域。其中,第二电极2包括至少一个导电柱,即为了实现电连通,只需要导电连接件5至少有一个与电部连接的触点即可。优选地,导电柱为四个,在电池片两侧分开设置。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二电极2为导电板或至少一个条状电极,通过控制与电源4连接的第二电极2直接接触电池片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以实现第二电极2与电池片下表面电连接。如图1所示,此时第二电极2为导电板。考虑到电池片需放置一个承载机构上,例如承载台,对于此种实施例,需要将承载台镂空,当需要与电池片下表面电接触时,控制第二电极2穿过承载台的镂空部与电池片的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直接电接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接触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在电池片上下表面电连接的同时,以连续激光束作为光源,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保持上表面预固化电极和下表面预固化电极对应区域的光生载流子在激光扫描过程中持续存在,所述预固化电极下的载流子扩散流持续保持电流通路状态;所述预固化电极为所述电池片上表面与下表面上的导电浆料预先经过固化处理后所得;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包括:
S1、将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第一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S2、再将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第二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的主栅线,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沿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或者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两个加工工位分别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且对应两个所述加工工位分别均设置有连续激光器、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
所述步骤S1包括:在第一个加工工位,将位于所述第一个加工工位的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位于所述第一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发射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包括:将所述电池片由所述第一个加工工位移动至第二个加工工位;
所述步骤S2包括:在所述第二个加工工位,再将位于所述第二个加工工位的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预固化电极中的主栅线,控制位于所述第二个加工工位的连续激光器发射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排与第二接触排,所述第一接触排与所述第二接触排均包括至少一个条状电极,所述条状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接触排分别独立控制;
所述步骤S1包括:将所述第一接触排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一区域的主栅线,控制所述第二接触排抬起离开所述第二区域的主栅线,并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所述步骤S2包括:再将所述第二接触排接触电池片上所述第二区域的主栅线,控制所述第一接触排抬起离开所述第一区域的主栅线,并控制所述连续激光束扫描电池片上表面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接触排相对电池片可进行升降运动或翻转运动以接触对应区域的所述主栅线或抬起离开所述主栅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同一个所述电池片,在一个加工工位执行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一个条形电极,所述条形电极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所述步骤S1与所述步骤S2之间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电池片移动,或控制所述电池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电极移动或者控制所述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使所述第一电极由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转换为对应所述第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电池片以步进方式移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电池片上相邻主栅线之间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电池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电极以步进方式移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电池片上相邻主栅线之间距离的N倍,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9.根据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电池片在水平面旋转运动,且旋转的角度为180°;所述第一电极包括m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条状电极,1≤m≤电池片上主栅线总数量的1/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与所述电池片下表面接触的导电板,通过控制与电源连接的导电连接件接触所述导电板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为导电板或至少一个条状电极,通过控制与电源连接的所述第二电极直接接触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的预固化电极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池片下表面电连接。
CN202311273060.6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Pending CN117878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3060.6A CN117878167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73060.6A CN117878167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78167A true CN117878167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87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73060.6A Pending CN117878167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781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3421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ecision automation of manufacturing solar panels
CN117374166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激光诱导烧结的加工方法
US8008176B2 (en) Masked ion implant with fast-slow scan
US8569157B2 (en) Stepped masking for patterned implantation
US20120145229A1 (en) Irradiating A Plate Using Multiple Co-Located Radiation Sources
EP3591714B1 (en) P-type perc double-sided solar cell, assembly thereof, system thereof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US10763377B2 (en) Bifacial P-type PERC solar cell and module, syste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00127149A1 (en) Bifacial p-type perc solar cell and module, syste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6632102A (zh) 一种降低晶硅太阳能电池接触电阻的方法
TW201220369A (en) Method of implanting ions into a substrate, method of performing multiple ion implants using different patterns to a plurality of substrates, and a carrier
CN11787816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金属化的方法
CN219842996U (zh) 一种改善晶体硅电池接触电阻的装置
CN220895522U (zh) 一种用于激光诱导烧结的加工设备及加工系统
CN220796774U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激光诱导烧结的加工设备及加工系统
CN220627829U (zh) 一种激光诱导烧结的加工设备
CN220873608U (zh) 激光诱导烧结的加工设备及加工系统
CN117374153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激光诱导烧结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220627830U (zh) 一种激光诱导烧结的加工设备
KR101134675B1 (ko) 태양광 모듈 생산 설비용 팔레트 무빙 시스템
CN115332393A (zh) 局域掺杂方法及设备
CN217485456U (zh) 一种降低晶硅太阳能电池接触电阻的设备
CN217468445U (zh) 一种电池片多层介质膜镀膜固定装置
KR101094324B1 (ko) 박막형 태양전지의 제조방법 및 레이저 가공장치
CN116825886A (zh) 一种改善晶体硅电池金属化性能的方法
KR20110129321A (ko) 다층기판을 가공하는 레이저 가공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