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7673A -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7673A
CN117867673A CN202311789593.XA CN202311789593A CN117867673A CN 117867673 A CN117867673 A CN 117867673A CN 202311789593 A CN202311789593 A CN 202311789593A CN 117867673 A CN117867673 A CN 117867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p
fiber
spinning solution
lyocell fiber
lyo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895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广
柏志飞
吴雪原
袁彬
周明吉
周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nling Bio Based Fiber Co ltd
Nan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nling Bio Based Fiber Co ltd
Nan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nling Bio Based Fiber Co ltd, Nanji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nling Bio Based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895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7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7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7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浆粕、聚丙烯酰胺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一纺丝液;将第二浆粕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二纺丝液,第一浆粕的聚合度大于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且差值≥100;将第一纺丝液和第二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并对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经凝固浴成型以及烘干处理,使第一纺丝液形成第一纤维,第二纺丝液形成第二纤维,得到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并列分布的莱赛尔纤维,烘干处理的温度≥聚丙烯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本发明的莱赛尔纤维具有三维螺旋卷曲结构,具有优异的卷曲度、压缩回弹性和卷曲回复性。

Description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莱赛尔纤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莱赛尔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多种优良性能,莱赛尔纤维是绿色纤维,其原料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纤维素,生产过程无化学反应,所用溶剂无毒,因此近年来引起国内外高分子材料界的极大关注。通常,莱赛尔纤维被用作纺织、服装面料,制成的衣物不仅光泽自然,手感滑润、强度高、基本不缩水,而且透湿性、透气性、排汗性能好。然而,由于莱赛尔纤维相较于化纤填充物的压缩回弹性和卷曲回复性较差,在多次压缩时存在回弹失效的问题,目前行业中较少将莱赛尔纤维用作填充类产品。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该制备方法能够得到具有三维螺旋卷曲结构的莱赛尔纤维,其具有优异的卷曲度,同时具有高压缩回弹性和卷曲回复性等优点,能够作为填充物用于家纺产品。
一种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浆粕、聚丙烯酰胺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一纺丝液;
将第二浆粕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二纺丝液,其中,所述第一浆粕的聚合度大于所述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且差值≥100;
将所述第一纺丝液和所述第二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并对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经凝固浴成型以及烘干处理,使所述第一纺丝液形成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纺丝液形成第二纤维,得到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并列分布的莱赛尔纤维,其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聚丙烯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600~1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400~6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20万~2000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纺丝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13%的第一浆粕、1%~10%的聚丙烯酰胺、74%~78%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以及9%~13%的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纺丝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13%的第一浆粕、74%~78%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以及9%~13%的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列型溶液流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纺丝液与所述第二纺丝液的面积比为2:3~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冷却定型的风速为35m/min~45m/min,温度为10℃~20℃,湿度为70%~80%。
一种如上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莱赛尔纤维,所述莱赛尔纤维具有三维螺旋卷曲结构,所述莱赛尔纤维并列分布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处于莱赛尔纤维三维螺旋卷曲结构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莱赛尔纤维的卷曲度为15%~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莱赛尔纤维的弹性回复率≥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纤维与所述第二纤维的面积比为2:3~3:2。
一种如上所述的莱赛尔纤维作为填充物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中,采用高聚合度的浆粕、聚丙烯酰胺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的水溶液配制第一纺丝液,低聚合度的浆粕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的水溶液配制第二纺丝液,再将两种不同组分的纺丝液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同时对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使得聚丙烯酰胺和第一浆粕的分子链在沿纤维轴向取向的状态下快速定型于纤维中,从而在后续烘干条件下,一方面,伸直的聚丙烯酰胺和第一浆粕中纤维素的分子链发生松弛并恢复到自然的卷曲状态,拉动分子链段两端向中间收缩;另一方面,第一浆粕与第二浆粕相比具有更高聚合度,其纤维素具有更长的分子链,发生卷曲时的收缩效果更佳,从而在宏观上使莱赛尔纤维中第一纤维所在的一侧产生沿轴向的收缩,进而得到呈现三维螺旋卷曲形态的莱赛尔纤维。
因此,本发明制得的莱赛尔纤维具有优异的卷曲度、压缩回弹性和卷曲回复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韧弹性以及吸湿排汗性,用作被褥、枕头等床上用品的填充物时,能极大地提高消费者使用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莱赛尔纤维烘干收缩示意图;
图2为莱赛尔纤维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莱赛尔纤维的实物图。
其中,10、第一纤维;20、第二纤维;101、伸直取向的聚丙烯酰胺链;102、解取向的聚丙烯酰胺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的可选范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中任一个,也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所述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包括任意的两个相关所列项目、任意的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或者全部相关所列项目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浆粕、聚丙烯酰胺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一纺丝液;
S2,将第二浆粕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二纺丝液,其中,所述第一浆粕的聚合度大于所述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且差值≥100;
S3,将所述第一纺丝液和所述第二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并对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经凝固浴成型以及烘干处理,使所述第一纺丝液形成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纺丝液形成第二纤维,得到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并列分布的莱赛尔纤维,其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聚丙烯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步骤S1和S2中,采用聚合度差值≥100的两种浆粕分别制备两种纺丝液,并在较高聚合度的浆粕制备的纺丝液中添加聚丙烯酰胺,由于两种纺丝液具有不同的组分,使并列型溶液流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中,第一浆粕的聚合度较第二浆粕的聚合度高,其纤维素的分子链较长,在一定温度下,第一浆粕发生卷曲的效果比第二浆粕发生卷曲的效果更好,并且第一浆粕的浆粕动力黏度较大,添加高黏度的聚丙烯酰胺后对其整体黏度影响较小,从而使纺丝液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600~1200,及/或,所述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400~600,能够有效保障莱赛尔纤维的卷曲度、尺寸稳定性和卷曲回弹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纺丝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13%的第一浆粕、1%~10%的聚丙烯酰胺、74%~78%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以及9%~13%的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纺丝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13%的第一浆粕、74%~78%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以及9%~13%的水。
其中,第一纺丝液和第二纺丝液中采用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的水溶液是纤维素纤维生产工艺中常用的溶解溶剂,具有无毒、可回收等优点。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20万~2000万,具有水溶性的聚丙烯酰胺大分子,在特定温度下能够实现更好的解取向效果。
优选地,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20万~1000万,不仅有利于提高聚丙烯酰胺的卷曲效果,而且可以保障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性,提高其在第一纺丝液中溶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与步骤S2不受先后制备顺序的影响,先进行步骤S1的制备后进行步骤S2的制备,或者,先进行步骤S2的制备后进行步骤S1的制备,或者,同时进行步骤S1与步骤S2的制备,都是可行的。
步骤S3中,将两种不同组分的纺丝液经过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通过对于并列型溶液流中含有高聚合度浆粕和聚丙烯酰胺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能够快速地将浆粕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的沿纤维轴向取向分子链定型于纤维中,同时,并列型溶液流中含有低聚合度浆粕的一侧在不吹风的状态下自然冷却,在缓慢降至低聚合度浆粕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前,部分浆粕纤维素分子链自行发生解取向,并以卷曲状态被定型在宏观上伸直的纤维中。
进而在烘干处理过程中,如图1所示,一方面,由于烘干处理的温度超过了聚丙烯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伸直取向的聚丙烯酰胺101和第一浆粕中纤维素的分子链发生松弛并恢复到自然的卷曲状态,解取向的聚丙烯酰胺链102拉动分子链段两端向中间收缩,同时,基于第一浆粕与第二浆粕的聚合度差异,使莱赛尔纤维实现优异的卷曲收缩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浆粕在自然冷却过程中,部分浆粕纤维素的分子链已呈现卷曲状态且被定型在宏观上伸直的纤维中,从而在烘干处理时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卷曲,有利于进一步加大莱赛尔纤维两侧的收缩差。
因此,在宏观上使得莱赛尔纤维中的第一纤维所在的一侧产生沿轴向的收缩效果,并使第二纤维所在的一侧受第一纤维收缩影响而发生被动弯曲,进而得到呈现三维螺旋卷曲形态的莱赛尔纤维。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以常规莱赛尔纤维生产工艺为基础进行改进,生产工艺稳定且生产成本低,同时,本发明采用的吹风冷却定型处理具有安全性高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放大生产。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凝固浴定型之后,以及在所述烘干处理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集束、牵伸、水洗、切断以及精炼处理,上述处理均采用现有的处理方式,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例如,集束处理可以采用常规集束装置将并列型纤维以均匀的张力集合成一定线密度的大股丝束;牵伸处理可以采用将集束后微观结构尚未完全固定的并列型纤维,从两组或三组不同转速的导辊或导盘的缝隙之间通过,两端导辊或导盘的速度差使并列型纤维伸长,并使卷曲无序的大分子的分子链沿轴向整列和伸展,以达到有序化,增加大分子间的接触点,提高抗张强度;水洗可以采用将并列型纤维在运行中通过一个或两个连贯排列的水洗涤槽,以除去并列型纤维表层所粘附的溶液及有机、无机物杂质,也可以采用在行进的并列型纤维上喷洒净液,直到丝条洗净为止;切断处理可以采用湿切,也可以采用干切,也可以采用牵切;精炼处理可以采用化学精炼方法,也可以采用物理精炼方法,以去除并列型纤维中的杂质、污垢以及残余浆料。
此外,本发明对于步骤S3中进行纺丝的装置不做限定,能够喷出并列型溶液流的装置即可。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并列型溶液流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纺丝液与所述第二纺丝液的面积比为2:3~3:2。
优选地,所述并列型溶液流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纺丝液与所述第二纺丝液的面积比为1:1,第一纺丝液与第二纺丝液均等地分布在左右两侧,使制得的莱赛尔纤维两侧均分两种不同的性质,从而在烘干处理时产生收缩差,莱赛尔纤维能够朝向第一纤维所在的一侧发生卷曲,具有该面积比的并列型溶液流制得的莱赛尔纤维的卷曲性最佳。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吹风冷却定型的风速为35m/min~45m/min,温度为10℃~20℃,湿度为70%~80%,此时第一纺丝液能够实现快速冷却,第一纺丝液中的聚丙烯酰胺和第一浆粕纤维素的分子链能够在溶液流拉伸和吹风冷却定型的双重作用下以拉直状态快速定型。
需要说明的是,吹风冷却定型处理中的风向可以是正对着第一纺丝液并垂直于并列型溶液流的轴向,也可以是对着第一纺丝液且与并列型溶液流的轴向存在一定的角度,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差异,当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50℃~170℃时,一般能够达到聚丙烯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实现聚丙烯酰胺分子链的解取向恢复到自然的卷曲状态,并使得莱赛尔纤维一侧整体弯曲,同时还能够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莱赛尔纤维变色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莱赛尔纤维,所述莱赛尔纤维具有三维螺旋卷曲结构,所述莱赛尔纤维包括并列分布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处于莱赛尔纤维三维螺旋卷曲结构的内侧。
本发明的莱赛尔纤维具有均匀的永久性的三维螺旋卷曲结构,该莱赛尔纤维的手感蓬松,回弹性能优良,同时还具备纤维素纤维的优秀吸湿排汗性能,而且莱赛尔纤维的断裂强度能够达到3.6cN/dtex~4.4cN/dtex,断裂伸长约为10%~14%,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莱赛尔纤维的卷曲度为15%~23%。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莱赛尔纤维的弹性回复率≥70%。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纤维与所述第二纤维的面积比为2:3~3:2。
优选地,所述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纤维与所述第二纤维的面积比为1:1,如图2所示,第一纤维10和第二纤维20均等地分布在莱赛尔纤维中的两侧。
一种如上所述的莱赛尔纤维作为填充物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莱赛尔纤维用作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的填充物时,回弹性能优良并能快速吸收排除人体产生的汗液,能极大地提高消费者使用时的舒适感。
以下,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所述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将实施例1-12中两种纺丝液分别按照表1和表2的配方进行配制。
表1
表2
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8的纺丝液和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步骤如下所示:
实施例1
按照表1的配方选择相应的第一浆粕与聚丙烯酰胺,并按照表1的配方将第一浆粕、聚丙烯酰胺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的水溶液进行混合,制得第一纺丝液;
按照表2的配方选择相应的第二浆粕,并按照表2的配方将第二浆粕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的水溶液进行混合,制得第二纺丝液;
将制得的第一纺丝液和第二纺丝液加入纺丝装置进行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其横截面中第一纺丝液与第二纺丝液的面积比为1:1,并向纺丝装置中喷出的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风速为35m/min,温度为15℃,湿度为75%,再进行定型、集束、牵伸、水洗、切断、精炼、烘干处理,其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50℃,最终制得莱赛尔纤维。
实施例1制得的莱赛尔纤维如图3所示,其具有三维螺旋卷曲结构。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纺丝液与第二纺丝液的面积比为2:3。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55℃。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60℃。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的风速为40m/min,温度为10℃,湿度为70%。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纺丝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为5%。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纺丝液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为10%。
实施例8
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600,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500。
实施例9
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1000,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600。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1200,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600。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50万。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1000万。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烘干处理的温度为100℃。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于并列型溶液流不进行吹风冷却定型处理,纺丝得到的并列型溶液流直接进行凝固浴成型、集束、牵伸、水洗、切断、精炼、烘干处理。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于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和第二纺丝液各自所在的两侧均进行吹风冷却定型处理。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浆粕与第二浆粕的聚合度均为600。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650,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600。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500,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600。
对比例7
对比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纺丝液中不添加聚丙烯酰胺。
对比例8
对比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纺丝液中不添加聚丙烯酰胺,第二纺丝液中添加聚丙烯酰胺(分子量500万,添加量2%),并向纺丝装置中喷出的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
将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8制成的莱赛尔纤维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如下:
(1)卷曲度测试:先将单根莱赛尔纤维的一端夹持住,将另一端分别加载轻、重负荷后分别测量莱赛尔纤维的长度,并计算卷曲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J为纤维卷曲度、L0为纤维在加载轻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L1为纤维在加载重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
(2)弹性回复率测试:先将单根莱赛尔纤维一端夹持住,将另一端分别加载轻、重负荷、重负荷并保持30秒后释放,经2分钟回复,再加载轻负荷后分别测量莱赛尔纤维的长度,并计算弹性回复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Jd为纤维弹性回复率、L0为纤维在加载轻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L1为纤维在加载重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L为纤维在加载重负荷并保持30秒后释放,经2分钟回复,再加载轻负荷下测得的长度(mm)。
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8制成的莱赛尔纤维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表3的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1~12与对比例1~3相比,对添加了聚丙烯酰胺和高聚合度浆粕所在一侧的纺丝液进行吹风冷却定型以及采用高于聚丙烯酰胺的玻璃转化温度的高温烘干处理制得的莱赛尔纤维具有优异的卷曲度和弹性回复率,同时,对比实施例1~12与对比例4~8发现,通过选用两种聚合度差值≥100的浆粕,并在高聚合度浆粕中配合聚丙烯酰胺的使用,本发明制得的莱赛尔纤维具有优异的卷曲度、压缩回弹性和卷曲回复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浆粕、聚丙烯酰胺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一纺丝液;
将第二浆粕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混合,配制第二纺丝液,其中,所述第一浆粕的聚合度大于所述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且差值≥100;
将所述第一纺丝液和所述第二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并列型溶液流,并对并列型溶液流中第一纺丝液所在的一侧进行吹风冷却定型,经凝固浴成型以及烘干处理,使所述第一纺丝液形成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纺丝液形成第二纤维,得到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并列分布的莱赛尔纤维,其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聚丙烯酰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浆粕的聚合度为600~1200;
及/或,所述第二浆粕的聚合度为400~6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20万~2000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纺丝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13%的第一浆粕、1%~10%的聚丙烯酰胺、74%~78%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以及9%~13%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纺丝液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9%~13%的第一浆粕、74%~78%的N-甲基吗啉-N-氧化物以及9%~13%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列型溶液流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纺丝液与所述第二纺丝液的面积比为2:3~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冷却定型的风速为35m/min~45m/min,温度为10℃~20℃,湿度为70%~80%。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莱赛尔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莱赛尔纤维具有三维螺旋卷曲结构,所述莱赛尔纤维包括并列分布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处于莱赛尔纤维三维螺旋卷曲结构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莱赛尔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莱赛尔纤维的卷曲度为15%~23%;
及/或,所述莱赛尔纤维的弹性回复率≥70%;
及/或,所述莱赛尔纤维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纤维与所述第二纤维的面积比为2:3~3:2。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莱赛尔纤维作为填充物在家纺产品中的应用。
CN202311789593.XA 2023-12-22 2023-12-22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7867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9593.XA CN117867673A (zh) 2023-12-22 2023-12-22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89593.XA CN117867673A (zh) 2023-12-22 2023-12-22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7673A true CN117867673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89593.XA Pending CN117867673A (zh) 2023-12-22 2023-12-22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76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40277B2 (ja) タイヤコード用ライオセル繊維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タイヤコード
CN103882547B (zh) 一种扁平腈纶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12796004A (zh) 微米丝复合超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32865B1 (ko) 아라미드 스테이플 섬유의 제조방법
JP2011508100A5 (zh)
Meredith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fibres
CN103590140A (zh) 一种仿麻型多重多异复合短纤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75739B (zh) 莱赛尔卷曲纤维
CN117867673A (zh) 莱赛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S5887323A (ja) 耐熱性紡績糸の製造方法
US2975023A (en) Production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laments
JP3168057B2 (ja) 抗ピリング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の製造法
WO2015151220A1 (ja) ポリアミド潜在捲縮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119114A (ja) 速収縮性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297174B (zh) 一种大豆蛋白纤维及生产工艺
CN103882545B (zh) 一种高收缩扁平腈纶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KR102122101B1 (ko) 신축성이 우수한 잠재권축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86543B1 (ko) 물성이 향상된 메타아라미드 방적사 및 그를 이용하는 원단
JPS59192717A (ja) 抗ピル性アクリル系複合繊維の製造法
CN101348960A (zh) 一种改性涤纶段捻丝的制造方法
JPS6211083B2 (zh)
JPS6050883B2 (ja) 新規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合成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300739A (zh) 複合纖維及其製備方法
CN114232363A (zh) 一种涤纶中弹纱生产工艺
JPH05279912A (ja) 抗ピリング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