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5497A -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5497A
CN117865497A CN202311710825.8A CN202311710825A CN117865497A CN 117865497 A CN117865497 A CN 117865497A CN 202311710825 A CN202311710825 A CN 202311710825A CN 117865497 A CN117865497 A CN 117865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glass
silver
mesoporous bioglass
mesoporous
precipi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108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丽
向育铭
边少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3117108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54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5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54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及合成介孔生物玻璃,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硝酸银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本申请以介孔生物玻璃作为载体,负载更为高效抗菌抗病毒的纳米Ag2O2颗粒,随着生物玻璃的降解释放纳米Ag2O2颗粒,抗菌抗病毒能力贯穿整个生物玻璃的降解过程,达到持续抗菌抗病毒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性病毒肆虐,人们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冠病毒可在周边环境和穿戴织物中存活数天时间,接触人体后会引起感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因此对环境的持续杀菌消毒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针对环境的抗菌抗病毒技术主要还是依靠次氯酸、过氧化氢等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灭菌,虽然具有比较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但是此类抗菌抗病毒制剂的稳定性较差,杀菌作用时间短,大量喷洒对环境和人体也会产生危害。而银制剂具有安全性高、抗菌抗病毒能力强、细菌病毒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备抗菌抗病毒制剂。银的抗菌抗病毒能力与其化学价态和粒径有关,价态越高、粒径越小,抗菌抗病毒能力越强。与普通的银抗菌抗病毒剂相比,纳米过氧化银(Ag2O2)颗粒有着更小的粒径和更高的价态,抗菌抗病毒速度快、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有效剂量低等特点,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均匀的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接触更多数量的有害微生物,从而以更低的用量达到更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降低成本,更加环保,改善生物安全性。但纳米Ag2O2颗粒仍存在稳定性差、抗菌抗病毒作用时间短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的材料。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制剂性质不稳定,难以持续高效抗菌抗病毒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
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为5%-10%模板剂和0.1%-0.5%催化剂、5%-10%硅源、0.1%-0.5%磷源、1%-5%钙源、0.1%-1%银源溶于水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收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的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含银介孔生物玻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所述钙源包括Ca(NO3)2·4H2O,银源包括硝酸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含银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1%-5%强氧化剂、1%-5%碱性物质及0.1%-0.5%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至60~65℃,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含银生物玻璃分散至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30-60min;
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抽滤收集沉淀物并经清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氧化剂包括K2S2O8或Na2S2O8,所述碱性物质包括NaOH或KOH,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本申请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合成介孔生物玻璃;
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银源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合成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为5%-10%模板剂和0.1%-0.5%催化剂、5%-10%硅源、0.1%-0.5%磷源、1%-5%钙源溶于水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收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的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介孔生物玻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所述钙源包括Ca(NO3)2·4H2O。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硝酸银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1%-5%强氧化剂、1%-5%碱性物质及0.1%-0.5%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至60~65℃,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将硝酸银与所述介孔生物玻璃混合水中超声震荡再抽滤收集沉淀得到吸附硝酸银的介孔生物玻璃;
将吸附硝酸银的介孔生物玻璃分散至所述第四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30-60min;
将所述第四混合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抽滤收集沉淀物并经清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本申请目的之三,提供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由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及合成介孔生物玻璃,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硝酸银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本申请以介孔生物玻璃作为载体,负载更为高效抗菌抗病毒的纳米Ag2O2颗粒,随着生物玻璃的降解释放纳米Ag2O2颗粒,抗菌抗病毒能力贯穿整个生物玻璃的降解过程,达到持续抗菌抗病毒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微观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下述步骤110至步骤S12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
步骤S110: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111至步骤S113,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
步骤S111:将模板剂和硅源、磷源、钙源、硝酸银溶于水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所述钙源包括Ca(NO3)2·4H2O,银源包括硝酸银。
步骤S112:收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的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步骤S113: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含银介孔生物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合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表现出优越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它可以在环境中缓慢降解,释放各种离子,实现不同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硅酸盐生物玻璃,介孔生物玻璃微球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因为多孔生物玻璃的比表面积增加,使其具有更好的表面反应性、吸附性以及降解性,可持续释放内部的生物活性物质。
步骤S120: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121至步骤S123,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
步骤S121:将质量分数1%-5%强氧化剂、1%-5%碱性物质及0.1%-0.5%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至60~65℃,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氧化剂包括K2S2O8或Na2S2O8,所述碱性物质包括NaOH或KOH,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步骤S122:将所述含银生物玻璃分散至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30-60min。
步骤S123: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抽滤收集沉淀物并经清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合成的含银介孔生物玻璃,利用多孔纳米材料的吸附能力,负载纳米Ag2O2颗粒,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延长其抗菌抗病毒作用时间。
本申请提供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以介孔生物玻璃作为载体,负载更为高效抗菌抗病毒的纳米Ag2O2颗粒,随着生物玻璃的降解释放纳米Ag2O2颗粒,抗菌抗病毒能力贯穿整个生物玻璃的降解过程,达到持续抗菌抗病毒能力,可以添加在医用抗菌抗病毒消毒液中,高效持续抗菌、抗病毒;也可以固定在医用纺织品中,可持续高效抗菌、抗病毒。
请参阅图2,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包括下述步骤210至步骤S220,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
步骤S210:合成介孔生物玻璃。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合成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211至步骤S213,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
步骤S211:将质量分数为5%-10%模板剂和0.1%-0.5%催化剂、5%-10%硅源、0.1%-0.5%磷源、1%-5%钙源溶于水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板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所述钙源包括Ca(NO3)2·4H2O。
步骤S212:收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的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步骤S213: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介孔生物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合成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表现出优越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它可以在环境中缓慢降解,释放各种离子,实现不同的功能,相对于传统的硅酸盐生物玻璃,介孔生物玻璃微球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因为多孔生物玻璃的比表面积增加,使其具有更好的表面反应性、吸附性以及降解性,可持续释放内部的生物活性物质。
步骤S220: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银源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硝酸银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221至步骤S224,以下详细说明各个步骤的实现方式。
步骤S221:将质量分数1%-5%强氧化剂、1%-5%碱性物质及0.1%-0.5%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至60~65℃,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氧化剂包括K2S2O8或Na2S2O8,所述碱性物质包括NaOH,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步骤S222:将硝酸银与所述介孔生物玻璃混合水中超声震荡再抽滤收集沉淀得到吸附硝酸银的介孔生物玻璃。
步骤S223:将吸附硝酸银的介孔生物玻璃分散至所述第四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30-60min。
步骤S224:将所述第四混合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抽滤收集沉淀物并经清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合成的介孔生物玻璃,利用多孔纳米材料的吸附能力,负载纳米Ag2O2颗粒,可以增加其稳定性,延长其抗菌抗病毒作用时间。
本申请提供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以介孔生物玻璃作为载体,负载更为高效抗菌抗病毒的纳米Ag2O2颗粒,随着生物玻璃的降解释放纳米Ag2O2颗粒,抗菌抗病毒能力贯穿整个生物玻璃的降解过程,达到持续抗菌抗病毒能力,可以添加在医用抗菌抗病毒消毒液中,高效持续抗菌、抗病毒;也可以固定在医用纺织品中,可持续高效抗菌、抗病毒。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含银介孔生物玻璃的合成:
1)将105mL去离子水、12.3g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加入到500mL圆底烧瓶中,置于60℃恒温水浴锅中搅拌均匀,在60℃静置溶液直到泡沫消失,加入0.37mL催化剂三乙基胺得到水相溶液;
2)将11.90mL的正硅酸乙酯和59mL有机溶剂正己烷混合,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油相溶液,将该溶液加入恒压低液漏斗中;
3)将油相溶液缓慢滴加到水相溶液中,置于60℃的恒温水浴锅中,调节磁力搅拌速度(100-150rmp),缓慢搅拌下层水相溶液,使体系始终保持油水双相分层状态,反应3h;
4)加入0.60mL磷酸三乙酯,继续加热反应3h;
5)称取1.70g AgNO3,溶于6mL去离子水中,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反应3h;
6)称取7.52g Ca(NO3)2·4H2O,溶于6mL去离子水中,用注射器缓慢滴加;
7)继续加热反应6h,上层油相保持无色澄清,下层水相得到乳白色凝胶溶液;
8)加入分液漏斗中,冷却静置,分离上层油相,将下层凝胶溶液加入一定量无水乙醇破坏乳液,然后以5000rmp离心10min分离,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清洗三次去除未反应试剂和表面活性剂,最后一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白色凝胶沉淀,然后冷冻干燥,最后600℃高温烧结3h,得到含银介孔生物玻璃(AgBG)。
2.氧化含银介孔生物玻璃中的银制备含有过氧化银的生物玻璃颗粒:
1)首先将71.43g Na2S2O8,28g NaOH和1.7g SDS加入12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至50℃缓慢搅拌至充分溶解(澄清透明),然后加热至60~65℃。
2)随后,将50g AgBG分散到300mL去离子水中,加到上述溶液中(3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min。最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抽滤收集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清洗(50mL×5),50℃烘干24小时。
对于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利用SEM观察介孔生物玻璃颗粒的形貌(图3),可见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微观形貌为100nm的球状颗粒,内含有许多介孔。
实施例2
1.介孔生物玻璃的合成:
1)将105mL去离子水、12.3g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加入到500mL圆底烧瓶中,置于60℃恒温水浴锅中搅拌均匀,在60℃静置溶液直到泡沫消失,加入0.37mL催化剂三乙基胺得到水相溶液;
2)将11.90mL的正硅酸乙酯和59mL有机溶剂正己烷混合,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油相溶液,将该溶液加入恒压低液漏斗中;
3)将油相溶液缓慢滴加到水相溶液中,置于60℃的恒温水浴锅中,调节磁力搅拌速度(100-150rmp),缓慢搅拌下层水相溶液,使体系始终保持油水双相分层状态,反应3h;加入0.60mL磷酸三乙酯,继续加热反应3h;
4)称取7.52g Ca(NO3)2·4H2O,溶于6mL去离子水中,用注射器缓慢滴加;
5)继续加热反应6h,上层油相保持无色澄清,下层水相得到乳白色凝胶溶液;
6)加入分液漏斗中,冷却静置,分离上层油相,将下层凝胶溶液加入一定量无水乙醇破坏乳液,然后以5000rmp离心10min分离,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清洗三次去除未反应试剂和表面活性剂,最后一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白色凝胶沉淀,然后冷冻干燥,最后600℃高温烧结3h,得到介孔生物玻璃。
2.在生物玻璃内合成纳米过氧化银颗粒:
1)然后将17g硝酸银,50g BG,混合在50mL水中,超声震荡30分钟,搅拌过夜,抽滤收集沉淀得到吸附硝酸银的BG。首先将71.43g Na2S2O8,28gNaOH和1.7g SDS加入1200mL去离子水中,加热至50℃缓慢搅拌至充分溶解(澄清透明),然后加热至60~65℃。
2)随后,这这些Ag-BG分散到100mL去离子水中,加到上述溶液中(30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反应30min。最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抽滤收集沉淀并用去离子水清洗(50mL×5),50℃烘干24小时。
实施例1~2提供的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利用SEM观察介孔生物玻璃颗粒的形貌可见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微观形貌为100nm的球状颗粒,内含有许多介孔负载更为高效抗菌抗病毒的纳米Ag2O2颗粒,随着生物玻璃的降解释放纳米Ag2O2颗粒,抗菌抗病毒能力贯穿整个生物玻璃的降解过程,达到持续抗菌抗病毒能力。
可以理解,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
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合成含银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为5%-10%模板剂和0.1%-0.5%催化剂、5%-10%硅源、0.1%-0.5%磷源、1%-5%钙源、0.1%-1%银源溶于水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溶液;
收集所述第一混合溶液的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含银介孔生物玻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所述钙源包括Ca(NO3)2·4H2O,所述银源为硝酸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含银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含银生物玻璃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1%-5%强氧化剂、1%-5%碱性物质及0.1%-0.5%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至60~65℃,得到第二混合溶液;
将所述含银生物玻璃分散至所述第二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30-60min;
将所述第二混合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抽滤收集沉淀物并经清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氧化剂包括K2S2O8或Na2S2O8,所述碱性物质包括NaOH或KOH,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7.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合成介孔生物玻璃;
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硝酸银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合成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为5%-10%模板剂和0.1%-0.5%催化剂、5%-10%硅源、0.1%-0.5%磷源、1%-5%钙源溶于水溶液中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第三混合溶液;
收集所述第三混合溶液的沉淀物,并对所述沉淀物进行洗涤处理;
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介孔生物玻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包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硅源包括正硅酸乙酯,所述磷源包括磷酸三乙酯,所述钙源包括Ca(NO3)2·4H2O。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经洗涤处理的所述沉淀物进行煅烧处理,获得纳米级介孔生物玻璃的步骤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碱性条件下,以所述介孔生物玻璃及硝酸银为原料,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制备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将质量分数1%-5%强氧化剂、1%-5%碱性物质及0.1%-0.5%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并加热至60~65℃,得到第四混合溶液;
将硝酸银与所述介孔生物玻璃混合水中超声震荡再抽滤收集沉淀得到吸附硝酸银的介孔生物玻璃;
将吸附硝酸银的介孔生物玻璃分散至所述第四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30-60min;
将所述第四混合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抽滤收集沉淀物并经清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含Ag2O2的介孔生物玻璃颗粒。
12.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或7任一项所述的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311710825.8A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8654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0825.8A CN11786549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10825.8A CN11786549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5497A true CN117865497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7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10825.8A Pending CN117865497A (zh) 2023-12-13 2023-12-13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54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9306B1 (en) Copper containing materials for treating wounds, burns and other skin conditions
JP3682008B2 (ja) ヨウ素/樹脂殺菌剤と支持体との組合せ
CN103965639B (zh) 抗菌抗凝血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500003C (zh) 纳米复合抗菌剂
CN100411690C (zh) 一种抑菌聚电解质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05512803A (ja) 銀ナノ粒子含有の機能性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07019270B (zh) 一种主动抗菌型生物防护口罩及其抗菌剂材料的合成工艺
JP2001505237A (ja) 不快な臭気を発散しない衛生製品用超吸収性組成物
CN101171929A (zh) 一种纳米银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844289A (zh) 纳米型多功能负离子材料及其应用
CN114086394B (zh) 一种口罩用无纺布的处理工艺
CN105906742A (zh) 氧化壳聚糖季铵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270240A (zh) 止血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JP2002530270A (ja) 生物学的媒質構築用の多作用粒子
CN105999366A (zh) 一种显色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JP2008163285A (ja) 建築物仕上げ用ゲル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865497A (zh) 一种可持续抗菌抗病毒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8498859A (zh) 一种抗菌性生物活性玻璃纳米纤维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369206A (zh) 钠米银消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93420A (zh) 贝壳废渣元素负离子功能性纳米环保涂料
CN108864634A (zh) 一种超高吸水二氧化钛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4436A (zh) 空气净化用负离子涂覆液
US5185169A (en) Deodorant porous polymer and a deodorant fibrous material using the same
CN108997619A (zh) 一种用碳酸盐和缓冲溶液双重保护的介孔二氧化硅与纤维素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478477B1 (ko) 은 나노입자가 고착된 기능성 마이크로캡슐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