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64293A -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64293A
CN117864293A CN202410192890.4A CN202410192890A CN117864293A CN 117864293 A CN117864293 A CN 117864293A CN 202410192890 A CN202410192890 A CN 202410192890A CN 117864293 A CN117864293 A CN 117864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pin
base
assembly
electronic rear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28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生
柯金辉
周慧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lueprin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Blueprin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Blueprin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Blueprin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28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64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64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64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电子后拨装置安装于车架上且与车架上的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电子后拨装置包括:基座,沿安装轴线固定安装于车架,基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枢销;活动组件,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枢销且与两个第一枢销在位置上形成平行四边角位置,另一侧枢接有与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的链条引导件;外连杆,一端枢接于一个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一个第二枢销;驱动组件,一端枢接于另一个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另一个第二枢销,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销的轴线进行旋转驱动;其中,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本发明将电子后拨装置整体相对车架倾斜设置,使得装置在进行运动换挡时能够避让车架。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背景技术
如山地车等具有变速功能的人力车辆,其变速主要通过后拨装置拨动链条于变速齿轮盘的多个不同直径的链轮之间位移切换,达到换档变速的目的。
现有专利号为201410571813.6公开的自行车的机电式后拨链器中;其采用了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的运动原理实现了换档变速的过程,但是其整个运动换挡过程中,容易与车架发生干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电子后拨装置在运动换挡过程中容易与车架发生干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安装于车架上且与所述车架上的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所述电子后拨装置包括:
基座,沿安装轴线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枢销;
活动组件,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枢销且与两个第一枢销在位置上形成平行四边角位置,另一侧枢接有与所述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的链条引导件;
外连杆,一端枢接于一个所述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一个所述第二枢销;
驱动组件,一端枢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枢销,所述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够绕所述第一枢销的轴线进行旋转驱动;
其中,所述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5~75度。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组件构造为沿所述外连杆和驱动组件的整体倾斜路线延伸设置;所述活动组件的另一侧设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的轴线与车辆横向方向平行,所述链条引导件枢接于所述枢接部且与车辆横向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基座主体的上侧,所述基座通过安装部沿安装轴线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基座主体的内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整体沿车辆横向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一端枢接的第一枢销倾斜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基座内侧的容纳槽和所述外连杆的内侧空间中,所述容纳槽内还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电控齿轮件;所述外壳体构造为内连杆功能,所述外壳体的一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枢销,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枢销;所述电控齿轮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枢销传动连接;所述电控齿轮件包括电机、齿轮组;所述电机和齿轮组连接且均装配在外壳体中;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销。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组件沿平行于自行车后退方向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基座上沿平行于自行车前进方向延伸设置有防护部,所述防护部与所述电控组件的外部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盒组件和电池件,所述控制盒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侧中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池件可拆卸卡装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控制盒组件接触电连接;所述防护部与所述电池件部分重叠,且重叠表面积占电池件的表面积的1/5~1/2。
进一步地,所述外连杆另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二枢销上套装有回位扭簧,所述回位扭簧弹性抵接并施力于所述驱动组件另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二枢销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一枢销上套设有摆臂和稳定扭簧,所述摆臂构造为随所述驱动组件同步旋转摆动,所述稳定扭簧的一端弹性臂压装于所述摆臂,所述稳定扭簧的另一端弹性臂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稳定扭簧的回位方向与所述回位扭簧的回位方向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力车辆,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电子后拨装置安装于车架上且与车架上的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电子后拨装置包括:基座,沿安装轴线固定安装于车架,基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枢销;活动组件,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枢销,另一侧枢接有与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的链条引导件;外连杆,一端枢接于一个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一个第二枢销;驱动组件,一端枢接于另一个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另一个第二枢销,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销的轴线进行旋转驱动;其中,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本发明的电子后拨装置通过基座固定安装到车架上,外连杆和驱动组件作为平行四边形连杆的相对双连杆部分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活动组件和链条引导件进行运动;并将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设定为60~80度后,使得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运动时即相对车辆的横向方向运动,又沿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运动,从而避免电子后拨装置在运动换挡时与车辆发生结构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拨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拨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后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驱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基座;11、基座主体;111、第一外枢销;112、第一内枢销;113、容纳槽;114、摆臂;115、稳定扭簧;12、安装部;13、防护部;
2、活动组件;21、第二外枢销;22、第二内枢销;23、枢接部;24、回位扭簧;
3、外连杆;
4、驱动组件;41、上壳;42、下壳;43、电机;44、齿轮组;
5、链条引导件;
6、电控组件;61、控制盒组件;62、电池件;
7、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结合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安装于车架上且与车架上的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后拨装置包括:基座1、活动组件2、外连杆3和驱动组件4;基座1沿安装轴线A固定安装于车架,基座1上设有两个第一枢销(即第一外枢销111和第一内枢销112);活动组件2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枢销(即第二外枢销21和第二内枢销22)且与两个第一枢销在位置上形成平行四边角位置,活动组件2的另一侧枢接有与变速齿轮盘(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的链条引导件5;外连杆3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外枢销111,外连杆3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二外枢销21;驱动组件4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内枢销112,驱动组件4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二内枢销22,驱动组件4构造为能够绕第一内枢销112的轴线进行旋转驱动;其中,安装轴线A与第一枢销的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
本实施例中,基座1沿安装轴线A(即基本平行于水平方向)固定安装于车架,使得整个电子后拨装置固定附接在车架上,基座1、活动组件2、外连杆3和驱动组件4通过两个第一枢销和两个第二枢销进行枢接,从而构造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两个第一枢销和两个第二枢销的倾斜角度均相同,以保证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可运动性。由此,在通过驱动组件4绕第一内枢销112的轴线进行旋转时,可以带动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并配合安装轴线A与第一枢销的轴线B之间60~80度的夹角设定,可使得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运动时,即能够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运动,又能够沿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运动,从而避免电子后拨装置在运动换挡时与车辆发生结构干涉。
为方便理解,如图1和图2示意的杆体7位置(即会与车架发生干涉的位置)为例,可见安装轴线A和第一枢销的轴线B之间的夹角决定了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运动的方向,若安装轴线A与第一枢销的轴线B垂直,则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运动则会沿车辆横向方向平行于水平面进行运动,则容易与杆体7发生干涉,为此需要为电子后拨装置预留足够的运动空间,但实际构造时各结构之间往往比较紧凑,无法预留过多的运动空间;因此需要解决在有限的运动空间内避免电子后拨装置运动时与车辆发生结构干涉的问题。对此,本实施例将安装轴线A和第一枢销的轴线B的夹角进行改进,将安装轴线A与第一枢销的轴线B之间夹角设定为60~80度,从而使得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运动时即能够在车辆的横向方向运动,同时又沿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运动(即图1中倾斜朝向杆体7下方空间中的方向),从而避免与车架干涉。
一种夹角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限定安装轴线A与第一枢销的轴线B之间的夹角为65~75度;可以在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运动过程中很好的避让于车架。应理解的,在限定的夹角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构造的过程进行选择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组件2构造为沿外连杆3和驱动组件4的整体倾斜路线延伸设置;活动组件2的另一侧设有枢接部23,枢接部23的轴线与车辆横向方向平行,链条引导件5枢接于枢接部23且与车辆横向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中,活动组件2为作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输出端,运动的幅度相对外连杆3和驱动组件4更大,更容易与杆体7发生干涉,因此以外连杆3和驱动组件4的整体倾斜路线为基准,活动组件2的整体构造也在倾斜路线的基础上继续延伸,即朝向杆体7的下方空间方向倾斜延伸,以确保在相对大的运动幅度下尽可能的避让杆体7。基于此,活动组件2的运动是倾斜的,但活动组件2另一侧的链条引导件5需要与变速齿轮盘配合进行变速,因此链条引导件5可以进行倾斜运动,但链条引导件5自身不能发生倾斜;为此,在活动组件2的另一侧设置枢接部23,枢接部23的轴线与车辆横向方向平行,链条引导件5枢接于枢接部23且与车辆横向方向垂直,如此,在活动组件2连动链条引导件5运动时,链条引导件5只进行倾斜运动但自身不会发生倾斜,并且因为链条引导件5的运动方向是在车辆横向方向向下倾斜的,在换挡时,链条引导件5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运动距离小且更均匀,具有换挡更顺滑,骑行体验好的优点。
结合图7,在一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基座主体11和安装部12;安装部12位于基座主体11的上侧,基座1通过安装部12沿安装轴线A固定安装于车架;基座主体11的内侧设有容纳槽113,容纳槽113整体沿车辆横向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内枢销112倾斜设置于容纳槽113中。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上可以设置安装孔,通过螺丝贯穿安装孔后固定于车架,从而使得基座1固定,即使得整个电子后拨装置固定在车架上;基座主体11内侧的容纳槽113的整体沿车辆横向方向向下倾斜设置,第一内枢销112倾斜设置于容纳槽113中,在驱动组件4绕第一内枢销112旋转上,倾斜设置的容纳槽113可以适应驱动组件4一端旋转时所需的空间。
更具体的,驱动组件4整体位于基座1内侧的容纳槽113和外连杆3的内侧空间中,容纳槽113内还设有电控组件6;如此,电控组件6与驱动组件4的距离更接近,更便于进行走线,以使电控组件6与驱动组件4进行电连接。
更具体的,电控组件6包括电池和控制板组件,通过电池对控制板组件进行供电,通过控制板组件与驱动组件4电连接以实现驱动控制。控制板组件安装与容纳槽113内部,电池的一端卡装于容纳槽113中且与控制板组件连接,电池的另一端伸出容纳槽113的另一侧的外部,基座主体11可对电控组件6进行防护,减少外部对电控组件6的撞击。
在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6沿平行于自行车后退方向安装于容纳槽113的一侧,基座1上沿平行于自行车前进方向延伸设置有防护部13,防护部13与电控组件6的外部部分重叠。
本实施例中,电控组件6的大部分结构通常外露在电子后拨装置的外部,以便进行拆卸维护,因此较容易受到外部震动或撞击发生损坏的情况,为提高对电控组件6的防护,在基座1的外部延伸设置能够与电控组件6的外部进行重叠的防护部13,通过防护部13对电控组件6进行防护,从而降低外部震动或撞击对电控组件6造成的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6包括控制盒组件61和电池件62,控制盒组件61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内侧中且与驱动组件4电连接,电池件62可拆卸卡装于基座1且与控制盒组件61接触电连接;防护部13与电池件62部分重叠,且重叠表面积占电池件62的表面积的1/5~1/2。
本实施例中,电池件62和控制盒组件61接触电连接的位置需要加强稳定才能保证稳定的电连接,防护部13可以采用金属材料,防护部13延伸至与电池件62的外部并部分重叠后,可以覆盖到电池件62和控制盒组件61之间接触电连接的位置,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护以确保电池件62和控制盒组件61的电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对于防护部13的与电控组件6的重叠表面积的大小,如果重叠面积太小,防护效果不好;如果重叠面积太大,因为控制盒组件61内有无线模块,会影响无线模块的无线信号的传输(金属材料会影响信号),因此,本实施例设置重叠表面积占电池件62的表面积的1/5~1/2,不仅具有好的防护效果,同时也不影响电池件62的拆装维护,起到了较好的兼顾。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外壳体内部的电控齿轮件;外壳体构造为内连杆功能,外壳体的一端枢接于第一内枢销112,外壳体的另一端枢接于对应的第二内枢销22;电控齿轮件与第一内枢销112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可由上壳41和下壳42相互盖合构成;外壳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并分别枢接在第一内枢销112和第二内枢销22上;电控齿轮件包括电机43和齿轮组44;电机43通过安装板安装在下壳42上,齿轮组44由多个大小齿轮啮合连接组成并分别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下壳42上;齿轮组44的输出端枢接于第一内枢销112;基于此,通过电机43驱动齿轮组44传动,齿轮组44的输出端绕第一内枢销112进行旋转,可使得整个驱动组件4绕第一内枢销112相对基座1进行旋转驱动,以实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将外壳体构造为内连杆功能需要确保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上壳41可采用金属材料构造以满足强度要求,下壳42采用塑料件以便于电机43和齿轮组44的安装和走线。
结合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外连杆3另一端枢接的第二外枢销21上套装有回位扭簧24,所述回位扭簧24弹性抵接并施力于所述驱动组件4另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二内枢销22上。驱动组件4一端枢接的第一内枢销112上套设有摆臂114和稳定扭簧115,摆臂114构造为随驱动组件4同步旋转摆动,稳定扭簧115的一端弹性臂压装于摆臂114,稳定扭簧115的另一端弹性臂连接基座1;稳定扭簧115的回位方向与回位扭簧24的回位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回位扭簧24和稳定扭簧115在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位于对角位置,回位扭簧24和稳定扭簧115均具有回位的作用,可保证整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其中,第一内枢销112上还设有摆臂114,摆臂114可以位于下壳42的底部,稳定扭簧115的一端弹性臂压装于摆臂114,将摆臂114构造为随驱动组件4同步旋转摆动,如此,当骑行剧烈震动导致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发生运动时,摆臂114会同步发生运动并作用于稳定扭簧115,由稳定扭簧115进行震动缓冲,从而防止震动导致的向上变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力车辆,包括如上的电子后拨装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安装于车架上且与所述车架上的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后拨装置包括:
基座,沿安装轴线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第一枢销;
活动组件,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枢销且与两个第一枢销在位置上形成平行四边角位置,另一侧枢接有与所述变速齿轮盘传动连接的链条引导件;
外连杆,一端枢接于一个所述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一个所述第二枢销;
驱动组件,一端枢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枢销,另一端枢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枢销,所述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够绕所述第一枢销的轴线进行旋转驱动;
其中,所述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线与第一枢销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5~7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构造为沿所述外连杆和驱动组件的整体倾斜路线延伸设置;所述活动组件的另一侧设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的轴线与车辆横向方向平行,所述链条引导件枢接于所述枢接部且与车辆横向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基座主体的上侧,所述基座通过安装部沿安装轴线固定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基座主体的内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整体沿车辆横向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一端枢接的第一枢销倾斜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基座内侧的容纳槽和所述外连杆的内侧空间中,所述容纳槽内还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电控齿轮件;所述外壳体构造为内连杆功能,所述外壳体的一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枢销,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枢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枢销;所述电控齿轮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枢销传动连接;所述电控齿轮件包括电机和齿轮组;所述电机和齿轮组连接且均装配在外壳体中;所述齿轮组的输出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枢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沿平行于自行车后退方向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基座上沿平行于自行车前进方向延伸设置有防护部,所述防护部与所述电控组件的外部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盒组件和电池件,所述控制盒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侧中且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池件可拆卸卡装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控制盒组件接触电连接;所述防护部与所述电池件部分重叠,且重叠表面积占电池件的表面积的1/5~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杆另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二枢销上套装有回位扭簧,所述回位扭簧弹性抵接并施力于所述驱动组件另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二枢销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一端枢接的所述第一枢销上套设有摆臂和稳定扭簧,所述摆臂构造为随所述驱动组件同步旋转摆动,所述稳定扭簧的一端弹性臂压装于所述摆臂,所述稳定扭簧的另一端弹性臂连接所述基座;所述稳定扭簧的回位方向与所述回位扭簧的回位方向一致。
10.一种人力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后拨装置。
CN202410192890.4A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Pending CN117864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2890.4A CN117864293A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2890.4A CN117864293A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64293A true CN117864293A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77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2890.4A Pending CN117864293A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642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2628U (zh) 自行车后变速器
CN113060241B (zh) 电自行车拨链器
CN110001861B (zh) 机电式后拨链器
US7017440B2 (en)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for motor driven derailleur for bicycle
EP1568587B1 (en) Gear reduction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component
CN110884610A (zh) 电动自行车
JPH0649346Y2 (ja) 無線操縦式二輪車玩具
CA2476703C (en) Snowmobile power steering system
KR101929958B1 (ko) 전동 킥보드의 서스펜션
GB2215626A (en) Steering device for a toy
EP1780105B1 (en) Headlight supporting structure
JP2606242Y2 (ja) 自転車用のリヤディレーラ用ブラケット
US4436174A (en) Vehicular power unit supporting device
CN117864293A (zh) 一种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US4830391A (en) Motor cycle rising rate suspension
EP1344682B1 (en) Direction adjustable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with a steerring linkage
JP2001106144A (ja) バーハンドル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US11142284B2 (en) Drive belt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7864294A (zh) 一种防撞击保护的电子后拨装置及人力车辆
KR20070005974A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컬럼
JP2002087353A (ja)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CN214607880U (zh) 用于摩托车的转弯调节装置及摩托车
JP2002087354A (ja)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CN215025961U (zh) 模型车
CN218868707U (zh) 一种割草机前桥组件和乘骑式割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