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5624A -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5624A
CN117855624A CN202311822506.6A CN202311822506A CN117855624A CN 117855624 A CN117855624 A CN 117855624A CN 202311822506 A CN202311822506 A CN 202311822506A CN 117855624 A CN117855624 A CN 117855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cell assembly
current collector
empty
empty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25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梁达
郭夕锋
刘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u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u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u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u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25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55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55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5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电芯组件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膜,隔膜设置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卷绕以形成电芯组件;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耳,负极集流体包括多个第一涂料区和第一空料区,第一空料区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涂料区之间;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负极耳,正极集流体包括多个第二涂料区和第二空料区,第二空料区位于两相邻的第二涂料区之间。本发明在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二空料区,以便释放电芯组件整体积聚的应力,减少电芯整体的应力累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在第一空料区连接负极耳、在第二空料区连接正极耳,可有效缩短电子运动路径,可以有效降低全电池欧姆内阻,提高倍率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当前,商业化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改性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其制备技术已相当成熟,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难以满足市场对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硅材料以其独特的高理论比容量、来源广泛且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
但硅基负极在嵌锂/脱锂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严重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应用在圆柱锂离子电池中,在充电过程中,随着负极的膨胀以及电芯外壳和卷芯对极片的束缚,容易导致极片产生较大的应力,进而导致极片在承受力较薄弱的地方出现断裂,使电芯内阻增大,严重时会无法再进行充放电,严重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以解决因负极的膨胀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卷绕以形成所述电芯组件;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耳,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第一空料区和多个第一涂料区,所述第一空料区位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涂料区之间,所述第一涂料区上涂敷有负极活性层,所述第一空料区用于连接负极耳;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耳,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二空料区和多个第二涂料区,所述第二空料区位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涂料区之间,所述第二涂料区上涂敷有正极活性层,所述第二空料区用于连接正极耳;所述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满足以下公式:
π*D1+E+2≤M≤π*D1+E+50;
式中:D1为所述第二空料区所在位置处所述电芯组件的直径;E为所述第一空料区在所述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的长度值。
可选地,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可选地,所述第二涂料区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二涂料区的长度相同;或者,在所述正极片的卷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或者,在所述正极片的卷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
所述第一涂料区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涂料区的长度相同;或者,在所述负极片的卷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空料区和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一涂料区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空料区和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尾端之间的第一涂料区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一极耳本体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极耳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空料区位置处,所述第一保护层贴敷在所述第一极耳本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上。
可选地,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三空料区和第四空料区;
在所述正极片的卷绕方向上,所述第三空料区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初始端,所述第四空料区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
所述第三空料区的长度为0-5mm;所述第四空料区的长度为0-15mm。
可选地,所述正极片还包括多个第二保护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保护层贴敷于所述正极活性层与所述第二空料区交界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保护层贴敷于所述正极活性层与所述第四空料区交界处。
可选地,所述正极耳包括第二极耳本体和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二极耳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二空料区位置处,所述第三保护层贴敷在所述第二极耳本体和所述正极集流体上。
所述负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正极片的长度,且所述负极片包覆所述正极片;
所述正极片的初始端与所述负极片的初始端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所述正极片的尾端与所述负极片的尾端之间的距离值和所述第四空料区的宽度和不低于2mm。
在所述电芯组件中,所述第一空料区的初始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空料区的初始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所述第一空料区的尾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空料区的尾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以使所述负极活性层包覆所述正极活性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由于在负极片上设置有第一空料区、在正极片上设置有第二空料区,以便释放电芯组件整体积聚的应力,减少电芯整体的应力累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在第一空料区连接负极耳、在第二空料区连接正极耳,可有效缩短电子运动路径,可以有效降低全电池欧姆内阻,降低极化,减小温升,提高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中正极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中正极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中负极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中负极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中:100、负极片,110、负极集流体,111、第一涂料区,112、第一空料区,120、负极耳,121、第一极耳本体,122、第一保护层,130、负极活性层,200、正极片,210、正极集流体,211、第二涂料区,212、第二空料区,213、第三空料区,214、第四空料区,220、正极耳,221、第二极耳本体,222、第三保护层,230、正极活性层,240、第二保护层,300、隔膜;
M、第二空料区的长度,E、第一空料区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中正极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片100、正极片200和隔膜300,隔膜300设置在正极片200与负极片100之间;正极片200、负极片100和隔膜300卷绕以形成电芯组件。负极片100包括负极集流体110和负极耳120,负极集流体110包括第一空料区112和多个第一涂料区111,第一空料区112位于两相邻的第一涂料区111之间,第一涂料区111上涂敷有负极活性层130,第一空料区112用于连接负极耳120。正极片200包括正极集流体210和正极耳220,正极集流体210包括第二空料区212和多个第二涂料区211,第二空料区212位于两相邻的第二涂料区211之间,第二涂料区211上涂敷有正极活性层230,第二空料区212用于连接正极耳220;第二空料区212的长度M满足以下公式:
π*D1+E+2≤M≤π*D1+E+50;
式中:D1为第二空料区212所在位置处电芯组件的直径;E为第一空料区112在所述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的长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负极片100上设置有第一空料区112、在正极片200上设置有第二空料区212,以便释放电芯组件整体积聚的应力,减少电芯整体的应力累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在第一空料区112连接负极耳120、在第二空料区212连接正极耳220,可有效缩短负极活性层130和正极活性层230中电子运动路径,可以有效降低全电池欧姆内阻,降低极化,减小温升,提高倍率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涂料区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涂料区211的长度相同。这样设置,能够使电子同时从第二空料区212两侧的第二涂料区211向正极耳220流动;或者,电子同时从正极耳220向第二空料区212两侧的第二涂料区211流动,因此能够有效缩短正极片200中电子运动的路径,从而降低电芯组件的阻抗,提升电芯组件的功率性能。
同样的,为了实现相同目的,第一涂料区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涂料区111的长度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替代性实施例中,在正极耳220或负极耳120与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小于6mm时:在正极片200的卷绕方向上,位于第二空料区221和正极集流体210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二空料区221和正极集流体210的尾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这样设置,同样能够避免正极耳220与负极耳120在充放电过程中断裂,以及降低电芯组件的阻抗。
若负极片100和/或正极片200的长度过大,居中设置的正极耳220与负极耳120在卷绕形成的电芯组件中距离电芯组件的中心轴较远(如正极耳220或负极耳120与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超过7mm),容易导致正极耳220与负极耳120在充放电过程中断裂。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正极耳220与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负极耳120与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具体地,在正极片200的卷绕方向上,位于第二空料区211和正极集流体210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二空料区211和正极集流体210的尾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在负极片100的卷绕方向上,位于第一空料区112和负极集流体110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一涂料区的长度小于位于第一空料区112和负极集流体110的尾端之间的第一涂料区的长度。这样设置,能够实现正极耳220与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负极耳120与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的要求,从而降低正极耳220、负极耳120断裂的风险。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空料区112在负极集流体110长度方向的长度值与负极耳120的宽度值的差值不低于2mm,以避免将负极耳120焊接到第一涂料区112,影响负极活性层130的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负极耳120包括第一极耳本体121和第一保护层122,第一极耳本体121连接在第一空料区112位置处,第一保护层122贴敷在第一极耳本体121和负极集流体110上,以将第一极耳本体121保护在第一保护层122内,避免因第一极耳本体121产生的毛刺导致正负极短路。具体地,第一保护层122为胶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210还包括第三空料区213和第四空料区214。在正极片200的卷绕方向上,第三空料区213设置于正极集流体210的初始端,第四空料区214设置于正极集流体210的尾端。
在正极片200的卷绕方向上,在正极集流体210的尾端设置第四空料区214,能够降低电芯组件中负极片100尾部的台阶,解决因正极片200台阶导致负极尾部极片断裂的问题。优选地,第三空料区213的长度为0-5mm;第四空料区214的长度为0-15mm。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正极片200还包括多个第二保护层240,至少部分第二保护层240贴敷于正极活性层230与第二空料区212交界处,至少部分第二保护层240贴敷于正极活性层230与第四空料区214交界处。由于第二保护层240的设置,即使在电芯严重滥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断绝正极集流体210的第二空料区212与满充的负极片中第一涂料区111发生接触的可能,确保电芯组件的安全性能。优选地,第二保护层240为胶纸、胶带或陶瓷涂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正极耳220包括第二极耳本体221和第三保护层222,第二极耳本体221连接在第二空料区212位置处,第三保护层222贴敷在第二极耳本体221和正极集流体210上,以将第二极耳本体221保护在第三保护层222内,避免因第二极耳本体221产生的毛刺导致正负极短路。同样的,在第二空料区212背离正极耳220的一侧同样贴敷第三保护层222,以避免因第二极耳本体221产生的毛刺导致正负极短路。具体地,第三保护层222为胶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负极活性层130包括负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硅基材料、石墨材料、炭黑导电剂、单壁纳米碳管、CMC、粘结剂。正极活性层230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铁锂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正极活性材料还包括导电剂、PVDF粘结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210为铝箔,减少正极片200在充放电过程中断片的风险。负极集流体110为铜箔,减少负极片100在充放电过程中断片的风险。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负极片100的长度大于正极片200的长度,且负极片100包覆正极片200。也就是说,负极片100的长度需要满足能够完全包覆正极片200。具体地,正极片200的初始端与负极片100的初始端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正极片200的尾端与负极片100的尾端之间的距离需不低于2mm,使得负极片110首尾两端的负极活性层130能够完全包覆正极活性层230,以避免负极片100和/或正极片200析锂。具体地,在电芯组件卷绕过程中,隔膜先入卷,负极片入卷一圈后正极片入卷,正极片卷绕入位的位置与负极片的位置差不低于2mm,以使首端的负极活性层130能够完全包覆正极活性层23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电芯组件中,第一空料区112的初始端边缘与第二空料区212的初始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第一空料区112的尾端边缘与第二空料区212的尾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使负极活性层130在第一空料区112的边缘位置能够包覆正极活性层230,避免负极片100析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电芯组件,以具备电信组件的所有效果。电芯组件设置于壳体内。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公开的电池。以13300电芯为例,负极耳引出位置在直径12.4mm处,负极耳位长7mm,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48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5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90m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96m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10mm。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47mm。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100mm。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为150mm。
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4提供的电池进行检测。
具体地,采用X射线或CT检测电芯组件正负极宽度方向的包覆合格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直流内阻测试法、交流内阻测试法或快速RBM-200智能电池内阻测试仪检测电池的内阻合格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静态容量测试方法、恒流放电法或恒功率放电法检测电池的容量合格率。采用循环十次后满充拆解电芯,看负极和隔膜状态检测电池是否析锂。通过电芯拆解后极片展开,直接观察电池的正极片、负极片是否断裂。
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4及对比例1-4的电池的测试结果
根据实施例1数据可计算,π*D1+E=3.14*12.4+7=45.9mm,因此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的取值范围应当在47.9到95.9之间。实施例1-实施例4的取值均在该范围内,因此电池在正极片、负极片的包覆率、内阻合格率、容量合格率析锂和是否断裂方面的表现均优异。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大幅降低了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导致其不能释放电芯组件整体积聚的应力。在充电过程中,极片导致产生较大的应力,进而导致极片在承受力较薄弱的地方出现断裂,使电芯内阻增大。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小幅度降低了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因此其各项性能变化不大,仅发生析锂。
对比例3、4与实施例1相比,增加了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导致第二涂料区面积较小,相当于减少了正极活性层的体积,因此容量下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卷绕以形成所述电芯组件;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耳,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第一空料区和多个第一涂料区,所述第一空料区位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涂料区之间,所述第一涂料区上涂敷有负极活性层,所述第一空料区用于连接负极耳;
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耳,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二空料区和多个第二涂料区,所述第二空料区位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二涂料区之间,所述第二涂料区上涂敷有正极活性层,所述第二空料区用于连接正极耳;所述第二空料区的长度M满足以下公式:
π*D1+E+2≤M≤π*D1+E+50;
式中:D1为所述第二空料区所在位置处所述电芯组件的直径;E为所述第一空料区在所述负极集流体长度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电芯组件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涂料区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二涂料区的长度相同;或者,在所述正极片的卷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或者,在所述正极片的卷绕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初始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二空料区和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之间的第二涂料区的长度;
所述第一涂料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涂料区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耳包括第一极耳本体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极耳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一空料区位置处,所述第一保护层贴敷在所述第一极耳本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第三空料区和第四空料区;
在所述正极片的卷绕方向上,所述第三空料区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初始端,所述第四空料区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尾端;
所述第三空料区的长度为0-5mm;所述第四空料区的长度为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片还包括多个第二保护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保护层贴敷于所述正极活性层与所述第二空料区交界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保护层贴敷于所述正极活性层与所述第四空料区交界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耳包括第二极耳本体和第三保护层,所述第二极耳本体连接在所述第二空料区位置处,所述第三保护层贴敷在所述第二极耳本体和所述正极集流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正极片的长度,且所述负极片包覆所述正极片;
所述正极片的初始端与所述负极片的初始端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所述正极片的尾端与所述负极片的尾端之间的距离值和所述第四空料区的宽度和不低于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芯组件中,所述第一空料区的初始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空料区的初始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所述第一空料区的尾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空料区的尾端边缘之间的距离不低于2mm,以使所述负极活性层包覆所述正极活性层。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311822506.6A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Pending CN117855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2506.6A CN117855624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2506.6A CN117855624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5624A true CN117855624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2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2506.6A Pending CN117855624A (zh) 2023-12-27 2023-12-27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556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1094B (zh) 改良性的膠卷狀結構,及包含其之二次電池
US20100233524A1 (en) Cylindrical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EP4148835A1 (en) Current collector, pole piece and battery
US20230307656A1 (en) Electrode plat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apparatus
JP2013254561A (ja) 円筒形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465755B2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13285055B (zh) 一种电极片及其应用
CN112420984A (zh) 一种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3285054B (zh) 一种电极片及其应用
JP5279833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を備え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58896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KR20190005296A (ko) 노치가 형성된 리드박스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112768623A (zh) 电池及其电芯
CN20428962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芯结构
US20080113260A1 (en) Prismatic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4204038A (zh) 集流体及其应用
CN114792808A (zh)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片、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17655973U (zh) 电池盖板、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113692675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7855624A (zh)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
CN113728474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KR20230088782A (ko) 복합 분리막, 전기화학적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및 전기 장치
JP4439870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219267693U (zh) 一种极片和电池
CN217158234U (zh) 极片以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