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8417A - 用于止鼾的枕头 - Google Patents

用于止鼾的枕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8417A
CN117838417A CN202311865651.2A CN202311865651A CN117838417A CN 117838417 A CN117838417 A CN 117838417A CN 202311865651 A CN202311865651 A CN 202311865651A CN 117838417 A CN117838417 A CN 117838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airbag
base
pillow
telesc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56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建森
曹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u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u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u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u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56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8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8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8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止鼾的枕头,其包括:底座;承托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柔性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用于为所述承托件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水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带动头部状态调整。本申请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有效缓解或解决睡眠中存在的打鼾或OSA问题,并提高枕头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止鼾的枕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止鼾的枕头。
背景技术
睡眠的好坏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打鼾是很多人睡眠中存在的一个健康问题,数据显示,多达一半的人在睡眠时打过鼾。打鼾是一种疾病,长期打鼾者或是打鼾严重的人往往都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在睡眠的全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血中氧气减少,也就是说整夜吸进去的氧气比正常人来得少,时间久后,会影响记忆力甚至使人失去生命。枕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睡眠工具,人在睡觉时,通过枕头支撑头部,以提高睡眠舒适性,通过枕头改变头位能够有效缓解打鼾。
目前,主要通过在枕头内设置可移动部件,对头部的角度进行调节,实现止鼾效果,这种调节方式一般仅支持简单的左右移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导致止鼾效果难以满足要求,而且可移动部件多数为刚性结构,导致枕头的舒适性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枕头,以采用灵活多变的运动,有效缓解或解决睡眠中存在的打鼾或OSA问题,并提高枕头的舒适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止鼾的枕头,其包括:
底座;
承托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柔性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用于为所述承托件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水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带动头部状态调整。
可选地,所述柔性驱动组件包括沿水平面设置的至少两个伸缩气囊;
所述伸缩气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以驱动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水平面内直线移动或转动。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所述承托件设置有至少一个耳部,所述伸缩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托件的耳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伸缩气囊包括第一伸缩气囊和第二伸缩气囊,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承托件的上下或左右两侧;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同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直线移动;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反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伸缩气囊包括第一伸缩气囊和第三伸缩气囊,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三伸缩气囊围绕所述承托件中心对称设置;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三伸缩气囊同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转动;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三伸缩气囊反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直线移动。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伸缩气囊包括第一伸缩气囊、第二伸缩气囊、第三伸缩气囊和第四伸缩气囊;
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和所述第四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三伸缩气囊沿所述水平面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分别与所述第四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三伸缩气囊沿所述水平面的第二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承托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
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和所述第四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一耳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三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耳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柔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伸缩气囊,所述第五伸缩气囊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伸缩方向垂直。
可选地,在所述底座的下底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气囊,所述升降气囊可在垂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伸缩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和两个支撑部;
所述气囊主体包括波纹管结构或人工肌肉;
所述支撑部设置成刚性结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
可选地,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部设有气嘴,所述气嘴连通所述气囊主体的内腔。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枕头,其包括底座和承托件,底座提供承托件的支撑基础,承托件设置于底座的上方,承托件用于直接或间接对头部提供支撑作用;柔性驱动组件,连接底座与承托件,用于为承托件提供驱动力,以使承托件相对于底座在水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带动头部状态调整,也就是说,柔性驱动组件能够形成大小和方向均可调节的驱动力,也就使得承托件能够相对于底座进行多方向运动,通过灵活多变的运动调整头部状态,从而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有效缓解或解决睡眠中存在的打鼾或OSA问题。此外,采用柔性驱动组件能够减少枕头内部的刚性支撑,使枕头保持较高的柔性,从而提高枕头的舒适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的一种头位调整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的另一种头位调整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枕头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枕头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伸缩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伸缩气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伸缩气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
11-固定座;
2-承托件;
21-第一耳部;
22-第二耳部;
3-伸缩气囊;
31-气囊主体;
311-折线骨架;
32-支撑部;
321-气嘴;
322-限位部;
3a-第一伸缩气囊;
3b-第二伸缩气囊;
3c-第三伸缩气囊;
3d-第四伸缩气囊;
3e-第五伸缩气囊;
4-气体支路;
41-支路阀;
5-气体总路;
51-气泵;
52-控制阀;
53-放气阀;
54-充气阀;
55-节流阀;
56-切换阀;
57-大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止鼾的枕头,其包括底座1和承托件2。底座1提供承托件2的支撑基础,承托件2设置于底座1的上方,承托件2用于直接或间接对头部提供支撑作用;柔性驱动组件连接底座1与承托件2,柔性驱动组件能够对承托件2提供驱动力;柔性驱动组件连接底座与承托件,用于为承托件2提供驱动力,以使承托件2相对于底座1在水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带动头部状态调整,也就是说柔性驱动组件能够形成大小和方向均可调节的驱动力,也就使得承托件2能够相对于底座1进行多方向运动,通过灵活多变的运动调整头部状态,从而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有效缓解或解决睡眠中存在的打鼾或OSA问题。此外,采用柔性驱动组件能够减少枕头内部的刚性支撑,使枕头保持较高的柔性,从而提高枕头的舒适性。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枕头还可以包括枕套和枕芯。枕套形成枕头的外表面和整体形态,枕套可以设置成柔性的腔体状结构,以提高枕头的整体舒适性,底座1、承托件2和柔性驱动组件等部件均容纳于枕套的内部;枕芯可以采用海绵、乳胶、硅胶或气囊等柔性材料,枕芯填充于枕套的内部,以提高枕头的舒适性。底座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块状、板状、网状或框架结构等,只要能够使枕头平稳地放置在支撑台面即可;同样地,承托件2可以设置成块状、板状、网状或者框架结构等,只要能够对头部提供支撑作用即可;枕芯至少有一部分填充于承托件2的上方,以使承托件2与头部形成柔性支撑,提高枕头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底座1表面设置成平面,承托件2支撑于底座1表面,并沿底座1表面滑动,也就是说,在柔性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承托件2能够沿底座1表面形成灵活多变的运动和较大范围的平面调节,从而能够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有效缓解或解决睡眠中存在的打鼾或OSA问题。具体来说,由于柔性驱动组件的刚度能够改变,使得承托件2在底座1表面至少能够沿两个方向运动,通过至少两个方向的运动相互组合,就能够形成灵活多变的运动,适应多种头部状态调整需求。
具体地,承托件2的运动可以包括直线运动和转动。直线运动可以包括沿前后方向直线移动(参见图2),以调整头部屈伸状态,从而对颈部进行拉伸或收缩,使颈部气道充分打开,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直线运动可以包括沿左右方向直线移动(参见图3),以调整头部扭转状态,从而减小颈部气道产生的扭转,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转动具体是指在水平面内的旋转(参见图4),以调整头部与肩部的偏转状态,从而减小颈部气道产生的左右弯曲,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特别是当使用者的头部处于侧卧状态时,转动能够调整头部的俯仰状态,具体来说,使用者侧卧时容易出现头屈状态(低头状态),使得气道变得狭窄,从而导致使用者呼吸不畅,此时,通过柔性驱动组件使承托件2转动,带动头部一起向仰头方向转动,从而打通气道,起到止鼾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底座1的下底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气囊(图中未示出),升降气囊可在垂直方向伸缩,以调节底座1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调节枕头的支撑高度,提供更加灵活多变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头部调整需求。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枕头还包括监测元件,柔性驱动组件与监测元件相连接,通过监测元件监测使用者的头部状态,柔性驱动组件根据头部状态提供大小和方向适当的驱动力,从而对头部进行合理高效的调整。
具体地,监测元件可以包括生理信号传感器和头位传感器。生理信号传感器可以包括声音传感器(例如,麦克风等)或振动传感器(例如压电传感器等),用于监测使用者是否打鼾;头位传感器可以包括区域传感器,用于监测使用者的头位状态(例如处于仰卧状态还是侧卧状态)。当生理信号传感器监测到使用者正在打鼾时,头位传感器监测使用者的头位状态,柔性驱动组件根据头位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动作,从而对头部进行合理高效的调整。具体来说,头位处于仰卧状态时,前后方向的调节更为高效,也就是说,以前后方向调节为主,其他方向调节为辅;头位处于侧卧状态时,旋转调节更为高效,也就是说,以旋转调节为主,其他方向的调节为辅。
其中,柔性驱动组件至少有一段采用柔性材料或弹性元件,从而使柔性驱动组件以柔性或弹性方式传递动力和运动。具体来说,柔性驱动组件使得驱动力方向能够调整,当驱动力方向发生改变时,承托件2的运动方向也会相应改变,也就使得承托件2能够相对于底座1进行多方向运动,通过灵活多变的运动调整头部状态,从而形成顺畅的呼吸通道,有效缓解或解决睡眠中存在的打鼾或OSA问题。
如图4-图8所示,柔性驱动组件包括伸缩气囊3,伸缩气囊3的一端连接于承托件2,另一端与承托件2间隔设置,伸缩气囊3通过充放气改变自身长度从而提供驱动力,且伸缩气囊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能够调整驱动力方向。也就是说,伸缩气囊3能够同时满足驱动力要求和刚度改变的要求,从而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伸缩气囊3具有较好的柔性,既能够提高枕头的舒适性,又能够使伸缩动作更加平稳轻缓,从而尽可能提供安静和平稳的睡眠环境。
进一步地,底座1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11,承托件2设置有至少一个耳部,伸缩气囊3的一端与底座1的固定座11连接,另一端与承托件2的耳部连接,以方便伸缩气囊3的安装固定。固定座11与底座1可以一体成型,固定座11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底座1;耳部与承托件2可以一体成型,耳部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承托件2。
进一步地,耳部设置于承托件2的端部,具体来说,耳部凸设于承托件2的端部,耳部可以与承托件2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承托件2;一方面,使伸缩气囊3布置于承托件2的端部,使承托件2能够形成尽可能大的有效支撑区域,提高枕头的平整性和舒适性;另一方面,耳部的尺寸远小于承托件2的主体部位,使耳部的两侧形成较大的伸缩空间,从而能够尽可能增加伸缩气囊3的伸缩范围,增加承托件2的调节幅度。
进一步地,耳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伸缩气囊3,既能够在耳部的两侧起到约束作用,增加承托件2调整到位时的稳定性,又能够充分利用耳部两侧的空间,在耳部的两侧同时施加驱动力,提高承托件2动作时的灵敏性和平稳性。
进一步地,柔性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伸缩气囊3,例如,伸缩气囊3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4个、5个、6个或8个等;伸缩气囊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座1与承托件2,具体来说,伸缩气囊3的固定端连接于底座1,伸缩气囊3的活动端连接于承托件2,伸缩气囊3的活动端随着承托件2一起运动,通过至少两个伸缩气囊3对承托件2进行约束和定位,使承托件2能够稳定地停留在所需状态,避免承托件2调整到位之后异常移动;各伸缩气囊3通过不同的充放气状态相互组合,形成适当的驱动力合力,在驱动力合力的作用下,承托件2能够沿直线移动或转动,从而对头部状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伸缩气囊3沿第一方向伸缩,至少两个伸缩气囊3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例如,第一方向为承托件2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承托件2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伸缩气囊3沿承托件2的宽度方向伸缩,至少两个伸缩气囊3沿承托件2的长度方向排列,通过该两个伸缩气囊3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直线驱动力和扭矩等多种驱动力需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二伸缩气囊3b,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对称设置于承托件的上下或左右两侧;例如,图4和图5中,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二伸缩气囊3b对称设置于承托件2的左右两侧,第三伸缩气囊3c和第四伸缩气囊3d对称设置于承托件2的左右两侧;再如,图5中,左边的两个第五伸缩气囊3e对称设置于承托件2的上下两侧,右边的两个第五伸缩气囊3e对称设置于承托件2的上下两侧。当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同向伸缩时,承托件2沿直线移动,也就是说,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同时充气或同时放气时,承托件2沿直线移动;当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反向伸缩时,承托件2转动,也就是说,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二者当中,其中一者充气,另一者放气时,承托件2转动。可以理解地,柔性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其他伸缩气囊3,其他伸缩气囊3应该根据承托件2的运动趋势提供相应的作用力,或者保持零作用力即可。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柔性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三伸缩气囊3c,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三伸缩气囊3c围绕承托件2中心对称设置,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三伸缩气囊3c沿着靠近或远离承托件2的方向伸缩;当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三伸缩气囊3c同向伸缩(同时伸或同时缩)时,承托件2转动,也就是说,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同时充气或同时放气时,承托件2转动;当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三伸缩气囊3c反向伸缩(一伸一缩)时,承托件2沿直线移动,也就是说,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二者当中,其中一者充气,另一者放气时,承托件2沿直线移动。可以理解地,柔性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其他伸缩气囊3,其他伸缩气囊3应该根据承托件2的运动趋势提供相应的作用力,或者保持零作用力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驱动组件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第一伸缩气囊3a、第二伸缩气囊3b和第三伸缩气囊3c。
进一步地,柔性驱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伸缩气囊3a、第二伸缩气囊3b、第三伸缩气囊3c和第四伸缩气囊3d;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四伸缩气囊3d与第二伸缩气囊3b和第三伸缩气囊3c沿水平面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二伸缩气囊3b分别与第四伸缩气囊3d和第三伸缩气囊3c沿水平面的第二方向对称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从而使第一伸缩气囊3a、第二伸缩气囊3b、第三伸缩气囊3c和第四伸缩气囊3d形成2×2矩阵排列形式。这种结构既能够对承托件2形成可靠的约束和定位,又能够使承托件受力均匀,从而使承托件2的动作更加平稳。
具体地,第一伸缩气囊3a、第二伸缩气囊3b、第三伸缩气囊3c和第四伸缩气囊3d沿第一方向伸缩,至少两个伸缩气囊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二伸缩气囊3b位于承托件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且第一伸缩气囊3a与第二伸缩气囊3b对称设置;第三伸缩气囊3c和第四伸缩气囊3d位于承托件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第三伸缩气囊3c与第四伸缩气囊3d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且第三伸缩气囊3c与第四伸缩气囊3d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承托件2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耳部21和第二耳部22;第一伸缩气囊3a和第四伸缩气囊3d与第一耳部21连接,第二伸缩气囊3b和第三伸缩气囊3c与第二耳部22连接,既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又能够提高承托件2动作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柔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伸缩气囊3e,第五伸缩气囊3e的伸缩方向与第一伸缩气囊3a的伸缩方向垂直,从而使承托件2能够沿垂直于第一伸缩气囊3a的方向直线移动,增加承托件2运动的灵活性。
具体地,第一伸缩气囊3a沿第一方向伸缩,第五伸缩气囊3e沿第二方向伸缩,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五伸缩气囊3e与第一伸缩气囊3a分别位于承托件2相邻的两侧。例如,图5中,第一伸缩气囊3a沿上下方向伸缩,第五伸缩气囊3e沿左右方向伸缩;第一伸缩气囊3a可以设置于承托件2的上侧或下侧,第五伸缩气囊3e可以设置于承托件2的左侧或右侧。
进一步地,伸缩气囊3包括气囊主体31和两个支撑部32,支撑部32与气囊主体3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例如,注塑成型等)等方式形成固定连接,支撑部32与气囊主体31也可以采用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形成固定连接。气囊主体31设置成柔性结构,以提供大小和方向均可调节的驱动力;支撑部32设置成刚性结构,两个支撑部32分别设置于气囊主体31的两端,两个支撑部32分别连接于底座1与承托件2,从而增加伸缩气囊3安装固定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既能够防止伸缩气囊3与底座1或承托件2的连接松动,确保伸缩气囊3的驱动力有效地作用于承托件2,又能够有效避免安装或使用过程中,气囊主体31受到外力而产生破损。
在一种实施例中,气囊主体31包括波纹管结构(参见图6和图7),也就是说,气囊主体31至少有一段设置成波纹管结构,以增加伸缩气囊3的支撑强度,从而使伸缩气囊3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气囊主体31包括人工肌肉结构(参见图8),也就是说,气囊主体31的内部可以设置折线骨架311,折线骨架311沿伸缩气囊3的伸缩方向延伸,通过折线骨架311对伸缩气囊3的伸缩起到支撑作用,增加伸缩气囊3的支撑强度,从而使伸缩气囊3能够提供足够的驱动力。
具体地,支撑部32连接于上述耳部和固定座11,从而实现伸缩气囊3的安装固定。支撑部32与耳部之间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或卡扣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固定,同样地,支撑部32与固定座11之间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或卡扣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固定。在一种实施例中,耳部和固定座11可以设置安装孔,支撑部32插入安装孔内,从而对支撑部32形成周向限位,防止支撑部32晃动;安装孔内可以设置限位槽,限位槽凹陷于安装孔的内表面,支撑部32可以设置限位部322,限位部322凸设于支撑部32的外表面,限位部322与限位槽形成凹凸配合,从而对支撑部32形成轴向限位,防止支撑部32轴向窜动。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支撑部32设有气嘴321,气嘴321连通气囊主体31的内腔,通过将气嘴321设置于支撑部32,能够对气嘴321进行可靠的固定,防止充放气过程中,气嘴321振动磨损或产生噪音,从而延长枕头的使用寿命,提高枕头的使用体验。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柔性驱动组件还包括气体总路5和多个气体支路4。气体总路5设有气泵51,以提供气体动力,使伸缩气囊3能够主动充气或主动放气,从而提供适当的驱动力,气泵51可以设置于枕头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枕头的外部;气体支路4将伸缩气囊3接入气体总路5,也就是说,气体支路4的一端连通伸缩气囊3的气嘴,另一端连通气体总路5,从而使各伸缩气囊3能够分别连通气泵51,进行充气或放气;气体支路4设有支路阀41,以打开或关闭气体支路4,从而使各伸缩气囊3的充放气都能够单独控制,也就是说,各伸缩气囊3的充放气相互独立,各自根据承托件2的运动需要进行充放气,提供适当的驱动力。具体来说,当支路阀41打开时,支路阀41所在的气体支路4打开,该气体支路4所连接的伸缩气囊3能够充气或放气;当支路阀41关闭时,支路阀41所在的气体支路4关闭,该气体支路4所连接的伸缩气囊3能够保持不变,从而防止承托件2调整到位之后异常移动。
进一步地,气体总路5设有控制阀52,控制阀52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连通各气体支路4,第二接口连通大气57,第三接口连通气泵51。当控制阀5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相互连通,第三接口关闭,也就是说,气体支路4连通大气57,气体支路4与气泵51的连接关闭;此时,在支路阀41打开的情况下,伸缩气囊3能够以被动的方式实现放气,例如,在外部挤压力作用下,伸缩气囊3内的气体释放到大气57。当控制阀52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相互连通,第二接口关闭,也就是说,气体支路4与大气57的连接关闭,气体支路4连通气泵51;此时,在支路阀41打开的情况下,伸缩气囊3能够以主动的方式实现充气和放气。
进一步地,气泵51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接有放气阀53,出气口连接有充气阀54;当控制阀52处于第一状态时,气泵51处于关闭状态不工作,以降低能耗和噪音;当控制阀52处于第二状态时,气泵51具有充气状态和放气状态。充气状态下,充气阀54连通气泵51和气体支路4,从而对预定的伸缩气囊3(即支路阀41打开的伸缩气囊3)进行充气,放气阀53连通气泵51和大气57,从而为气泵51提供气体来源,形成连续的气体通路;放气状态下,放气阀53连通气泵51和气体支路4,从而对预定的伸缩气囊3(即支路阀41打开的伸缩气囊3)进行放气,充气阀54连通气泵51和大气57,从而将进入气泵51的气体排放到大气57,形成连续的气体通路。
进一步地,控制阀52与气泵51之间设有节流阀55,以调节穿过控制阀52的气体流量大小,从而控制伸缩气囊3的充放气速率,使承托件2的运动更加平稳和高效。具体来说,对于单个伸缩气囊3来说,穿过控制阀52的气体流量越大,伸缩气囊3的充放气速率就越大;对于共同调节的多个伸缩气囊3来说,同时需要调节的伸缩气囊3的数量越多,为了保持伸缩气囊3的充放气速率不变,需要穿过控制阀52的气体流量就越大。
进一步地,控制阀52与气泵5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切换阀56,通过切换阀56在直通状态和节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具体来说,切换阀56的一个接口直接接入控制阀52,当该接口打开时,气泵51可以直接与控制阀52连通,从而形成直通状态,迅速调节气体流量;切换阀56的另一个接口通过节流阀55接入控制阀52,当该接口打开时,气泵51通过节流阀55连通控制阀52,从而形成节流状态,缓慢调节气体流量。
具体地,气泵51的出气口所在的一侧和进气口所在的一侧应当分别设置节流阀55,从而既能够对充气速率进行调节,又能够对放气速率进行调节。气泵51的出气口所在的一侧,节流阀55可以设置于充气阀54和控制阀52之间;气泵51的进气口所在的一侧,节流阀55可以设置于进气阀和控制阀52之间。可以理解地,气体支路4和气体总路5的其他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交流阀,从而对气体支路4或气体总路5的气体流量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止鼾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承托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柔性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用于为所述承托件提供驱动力,以使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水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运动,带动头部状态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驱动组件包括沿水平面设置的至少两个伸缩气囊;
所述伸缩气囊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以驱动所述承托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在水平面内直线移动或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所述承托件设置有至少一个耳部,所述伸缩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托件的耳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伸缩气囊包括第一伸缩气囊和第二伸缩气囊,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对称设置于所述承托件的上下或左右两侧;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同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直线移动;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反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伸缩气囊包括第一伸缩气囊和第三伸缩气囊,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三伸缩气囊围绕所述承托件中心对称设置;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三伸缩气囊同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转动;
当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三伸缩气囊反向伸缩时,所述承托件直线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伸缩气囊包括第一伸缩气囊、第二伸缩气囊、第三伸缩气囊和第四伸缩气囊;
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和所述第四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三伸缩气囊沿所述水平面的第一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分别与所述第四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三伸缩气囊沿所述水平面的第二方向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
所述第一伸缩气囊和所述第四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一耳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气囊和所述第三伸缩气囊与所述第二耳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五伸缩气囊,所述第五伸缩气囊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伸缩气囊伸缩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下底面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升降气囊,所述升降气囊可在垂直方向伸缩,以调节所述底座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囊包括气囊主体和两个支撑部;
所述气囊主体包括波纹管结构或人工肌肉;
所述支撑部设置成刚性结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气囊主体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承托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部设有气嘴,所述气嘴连通所述气囊主体的内腔。
CN202311865651.2A 2023-12-29 2023-12-29 用于止鼾的枕头 Pending CN117838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651.2A CN117838417A (zh) 2023-12-29 2023-12-29 用于止鼾的枕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5651.2A CN117838417A (zh) 2023-12-29 2023-12-29 用于止鼾的枕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8417A true CN117838417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41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5651.2A Pending CN117838417A (zh) 2023-12-29 2023-12-29 用于止鼾的枕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84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50910A1 (en) Vibrating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with a spring loaded percussion device
JP5411761B2 (ja) 複数の空気源マットレス制御システム
WO2004032814A1 (ja) 可動ベッド用マット
WO2008064561A1 (fr) Matelas de bulles d'air et lit de bulles d'air
CN117838417A (zh) 用于止鼾的枕头
CN210842522U (zh) 枕头
US20230165382A1 (en) Modular pneumatic actuation system for adjustable support
CN207870700U (zh) 一种新型神经内科护理枕
JP3071127U (ja) 形状・高さ調整式安眠枕およびその調整装置
CN216494500U (zh) 一种顶腰按摩床垫
CN216797119U (zh) 一种音频减压深睡升降可调节床垫
CN118001004A (zh) 枕头
CN108158750A (zh) 一种具有缓冲床垫的医护病床
CN213465937U (zh) 一种新型按摩床
CN114176943A (zh) 一种医院手术护理用腰部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785326U (zh) 一种矫正鞋垫
CN118121057A (zh) 枕头
JP3080417U (ja) 高さ・形状可変式安眠枕
CN218636297U (zh) 一种手术床用可调节体位枕
CN215840066U (zh) 一种防压疮装置
JP3086684U (ja) 高さ・形状可変式安眠枕
CN211048900U (zh) 一种气动悬浮床垫
CN217013327U (zh) 一种气垫床用的气囊组件
CN211130544U (zh) 保健枕
CN212233970U (zh) 一种新型侧卧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