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25223A -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25223A
CN117825223A CN202410245008.8A CN202410245008A CN117825223A CN 117825223 A CN117825223 A CN 117825223A CN 202410245008 A CN202410245008 A CN 202410245008A CN 117825223 A CN117825223 A CN 117825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ansition piece
hub
brake
chassis dynamo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2450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25223B (zh
Inventor
仲崇智
孙家兴
高明秋
付铁强
杨正军
李菁元
王玉伟
王凤滨
刘乐
刘子树
沈姝
张泰钰
钱国刚
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450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25223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41024500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825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25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5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25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25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收集单元、导流轮毂、输送单元和测量单元;收集单元用于捕获含有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气溶胶;输送单元用于将收集到的气溶胶输送至测量单元;收集单元包括气幕装置、过渡件和收集罩,气幕装置设置在导流轮毂的内侧,气幕装置能够在过渡件和导流轮毂之间形成气幕罩,气幕罩内侧与外侧之间通过气体隔绝,过渡件设置在导流轮毂的外侧。通过气幕罩与外部环境的隔离,气幕罩内侧与外侧之间的颗粒物无法相互传递,从而保证了气幕罩内部收集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效率和纯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机动车相关颗粒物排放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尾气排放,还包括制动磨损、轮胎磨损、路面磨损、道路扬尘等非尾气排放。愈发严格的排放法规、不断迭代升级的发动机和尾气后处理技术大大降低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含量。在空气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快速取代传统燃油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车的推行会进一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颗粒物,但由于车重增加,电车可能会排放更多的非尾气颗粒物。此消彼长之下,在某些大中城市,非尾气排放在交通相关颗粒物排放的贡献与尾气排放相当甚至超过尾气排放,成为机动车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制动磨损颗粒物是非尾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的几项研究报告了制动磨损颗粒对非尾气PM10的贡献在16%至55%之间,对交通相关总PM10的贡献高达21%。
目前,除制动测功机外,研究人员使用了各种实验装置进行对制动磨损颗粒物的研究,包括销盘式摩擦计测试、道路实测方法和底盘测功机。销盘式摩擦计测试无法模拟真实的制动颗粒物排放过程;实际道路测试无法排除其余干扰源的干扰,无法准确呈现颗粒物瞬态排放特征;底盘测功机可以很好的还原真实制动过程并避免新能源车再生制动还原困难的问题,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没有可靠的测试装置与成熟的测试方法。因此亟需搭建一套稳定可靠且能够测量所有能源类型机动车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的测试系统。
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基本包括收集装置、测试装置等部分,其中收集装置是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确保收集的制动磨损颗粒物中无杂质且收集效率较高。其中,针对收集装置中的收集罩与轮毂的连接方式,在目前的相关专利中,公开号为CN2191425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测量系统,涉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技术领域,测量系统包括收集装置和测量装置,其收集装置的收集罩设于机动车轮毂的外侧并与轮毂固定连接,会在测试过程中随轮毂转动,容易出现安全性不佳以及收集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收集到外部环境的颗粒物,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可见,避免收集罩与车辆轮毂的硬性连接,同时确保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收集效率以及纯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能够提高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收集效率和纯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包括收集单元、导流轮毂、输送单元和测量单元;
所述收集单元用于捕获含有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气溶胶;
所述输送单元用于将收集到的所述气溶胶输送至所述测量单元;
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气幕装置、过渡件和收集罩,所述气幕装置设置在所述导流轮毂的内侧,所述气幕装置能够在过渡件和导流轮毂之间形成气幕罩,所述气幕罩内侧与外侧之间通过气体隔绝,所述过渡件的一端距离所述导流轮毂的外侧3~15cm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罩连接。
进一步,所述气幕装置包括气刀、输气管和气源装置,所述气刀固定在所述导流轮毂内侧的制动器的外壳上,且朝向导流轮毂的一侧设置有能喷出气体的喷气孔 ,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气刀联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气源装置联通设置。
进一步,所述过渡件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的尺寸与所述导流轮毂的尺寸相同,所述小端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沿所述气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输送管和风机,所述输送管的内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四个气溶胶采样管、低流量滤膜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荷电低压撞击器和单颗粒铜网采样器,所述低流量滤膜采样器、所述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所述荷电低压撞击器和所述单颗粒铜网采样器均通过一个所述气溶胶采样管与所述输送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流轮毂的轮辐为扇环立体结构,且每个轮辐为开口角度为25°~30°。
进一步,所述过渡件与所述收集罩的连接部位为可拆卸设置。
进一步,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测量单元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高度可调节。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测试系统的各部件连接,打开气源装置,气流经过输气管通过气刀的喷气孔喷出,在气刀与过渡件之间形成气幕罩;
试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磨损颗粒物经风机抽取,通过导流轮毂的缝隙,进入过渡件以及收集罩中,经输送管、气溶胶采样管后,被单颗粒铜网采样器收集;
对收集得到的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目前已知的制动磨损颗粒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优化导流轮毂与过渡件间距以及喷气孔流量参数。
进一步,所述优化导流轮毂与过渡件间距以及喷气孔流量参数的步骤包括:
调节导流轮毂与过渡件间距,保持喷气孔的流量为定值,对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当收集样品中存在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说明气幕罩的密封效果未达到要求,继续调节导流轮毂与过渡件的间距,直至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检测不到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得到导流轮毂与过渡件间距的最优参数;
调节喷气孔的流量,保持导流轮毂与过渡件间距为定值,对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当收集样品中存在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说明气幕罩的密封效果未达到要求,继续调节喷气孔的流量,直至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检测不到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得到喷气孔流量的最优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使用气幕装置:气幕装置采用气刀、输气管和气源装置组成,能够在导流轮毂和过渡件之间形成气幕罩。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设计利用喷气孔喷出的气体形成气幕罩,将制动磨损颗粒物与外部环境隔绝,使得气溶胶能够有效地被捕获和收集,防止外部环境的颗粒物进入到过渡件内部,提高了收集效率和收集纯度。
2.过渡件与导流轮毂的非接触式收集:过渡件位于导流轮毂的外侧,与导流轮毂保持一定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设计避免了过渡件与导流轮毂的直接接触,减少了在刚性连接情况下制动不平稳的情况发生,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可以更真实地模拟车辆制动过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的导流轮毂与气幕装置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导流轮毂;2、气刀;3、喷气孔;4、过渡件;5、收集罩;6、输送管;7、气溶胶采样管;8、风机;9、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包括收集单元、导流轮毂1、输送单元和测量单元;
收集单元用于捕获含有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气溶胶;
输送单元用于将收集到的气溶胶输送至测量单元;
收集单元包括气幕装置、过渡件4和收集罩5,气幕装置是单元收集装置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设置在导流轮毂1的内侧,并能够形成气幕罩。气幕罩能够将制动磨损颗粒物与外部环境隔绝,避免气溶胶散落到周围环境中。通过气体隔离,气幕罩内侧与外侧之间的颗粒物无法传递,从而保证了气幕罩内部收集制动磨损颗粒物的纯度。
其次,过渡件4是单元收集装置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渡件4的一端距离所述导流轮毂1的外侧3~15cm设置,另一端与收集罩5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导流轮毂1无需刚性连接即可将导流轮毂1制动时所产生的制动磨损颗粒物全部收集,提高了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收集效率,减少了在刚性连接情况下制动不平稳的情况发生。通过确保过渡件4与导流轮毂1的适当距离,可以避免过近的距离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此外,非接触式的连接方式也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可以更真实地模拟车辆制动过程,为制动系统的研究和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实验条件。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过渡件4与导流轮毂1的距离小于3cm时,由于距离过近,无法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而当距离大于15cm时,过渡件4和导流轮毂1之间形成气幕罩的密封效果会变差,导致外部环境的污染物进入收集罩5内或制动颗粒磨损物的气溶胶无法被全部收集。
具体地,气幕装置包括气刀2、输气管和气源装置,气刀2是气幕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固定在导流轮毂1内侧的制动器外壳上,并朝向导流轮毂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喷出气体的喷气孔3。当车辆制动时,气源装置向输气管中供气,气流通过输气管进入气刀2,并从喷气孔3喷出,如此形成的气幕罩能够阻挡制动磨损颗粒物气溶胶的扩散,喷气孔3结构设计为斜体扩散状,气流通过后能够形成直径范围合理的环形气幕罩,同时不会对风机8的负压产生影响。输气管的一端与气刀2联通设置,另一端与气源装置联通设置。输气管的作用是将气源装置中的气体传输到气刀2,以形成气幕罩。气源装置是提供气体供应的设备。可以是气压装置、气瓶或其他形式的气体供应设备。
整个气幕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车辆制动时,制动磨损颗粒物会产生并扩散。气源装置向输气管供气,气流通过输气管进入气刀2,并从喷气孔3喷出,形成一个气幕罩。这个气幕罩位于过渡件4和导流轮毂1之间,隔绝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防止外部环境的污染物进入过渡件4中。
具体地,过渡件4具有大端和小端,大端的尺寸与导流轮毂1的尺寸相同。大端的尺寸与导流轮毂1相同,确保过渡件4能够良好地与导流轮毂1相匹配,防止系统中气幕罩被破坏。此外,大端的尺寸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制动磨损颗粒物引导到过渡件4中,以实现有效的收集和传输。
具体地,输送单元包括沿气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输送管6和风机8,输送管6的内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具体地,测量单元包括四个气溶胶采样管7、低流量滤膜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荷电低压撞击器和单颗粒铜网采样器,低流量滤膜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荷电低压撞击器和单颗粒铜网采样器均通过一个气溶胶采样管7与输送管6连接。
测量单元一方面用于测量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排放瞬时特征,如数量、质量浓度以及粒径分布,另一方面对颗粒物样品进行采集并表征,如化学组分、形貌特征等。其中,瞬时特征分析装置包括低流量滤膜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和荷电低压撞击器,分别与输送管6上的三个气溶胶采样管7相连。对颗粒物进行化学组分以及形貌分析,需首先对颗粒物进行采样,所需装置为单颗粒铜网采样器。在开展测试之前,低流量滤膜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荷电低压撞击器、单颗粒铜网采样器需进行对时,同步进行数据采集。
具体地,由于轮辐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旋转会影响气流的穿过,而且不同车型的轮辐尺寸和形状存在显著差异,显然会对气流的穿过产生影响。对气幕罩而言,可能就会对气幕罩的形成以及稳定性产生影响。基于此,为了减少轮辐对气幕罩形成的影响,对轮辐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气幕罩的稳定性。
针对轮辐的形状,将导流轮毂1的轮辐设为扇环立体结构,每个轮辐为实体结构,非镂空,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气流的流速、流向等参数受到结构的影响,同时将轮辐的较小直径的弧边作为与轮辋接触的一侧,这样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得压缩空气经气刀2后,沿着轮辐最外侧的边穿过的气流更多,保证气幕罩形成直径合理,不会导致气幕罩直径的缩小,而影响气幕罩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轮辐设计的更窄,即减少轮辐扇环面的面积,使每个轮辐之间的距离更大,这种设计能够使更多的压缩空气穿过,从而保证气幕罩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选择轮辐开口角度为25°~30°。这个选择是为了在保证轮辐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气幕装置形成和稳定的要求。通过这个开口角度的设计,气幕装置能够有效地在轮辐之间形成气幕罩,阻挡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散落,确保制动磨损颗粒物能够顺利地传输到过渡件4中。
具体地,过渡件4与收集罩5的连接部位为可拆卸设置,过渡件4和收集罩5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使其可以轻松拆卸和安装,可以方便更换过渡件4来适应不同尺寸的轮毂。这种可拆卸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维护。此外,这种连接部位的可拆卸设置还可以简化生产和组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具体地,输送单元与测量单元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平台9,支撑平台9的高度可调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支撑平台9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具体地,气刀2的直径小于导流轮毂1的直径,确保气刀2形成气幕罩,且气刀2与制动器的外壳为螺栓连接,气刀2直接固定在液压分泵的螺栓孔位处,无需另行打孔。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收集到的制动磨损颗粒物的纯度,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设计优化,保证气幕罩的密封性,进行模拟试验:
首先,将测试系统连接好,然后开始进行试验,打开气源装置,使气流经过输气管,通过气刀2的喷气孔3喷出,在气刀2与过渡件4之间形成气幕罩,试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磨损颗粒物经风机8抽取,通过导流轮毂1的缝隙,进入过渡件4以及收集罩5中,经输送管6、气溶胶采样管7后,被单颗粒铜网采样器收集。对收集得到的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对颗粒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并与目前已知的制动磨损颗粒物元素组成包括Fe、Ba、Cu、Mn、Ti、Zn、Al、Ca、Cd、Cr、K、Mo、Ni、Pb、Sb、Si、Sn、和Zr等元素进行对比,探究气幕罩的密封性,优化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以及喷气孔3流量参数。
为了得到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以及喷气孔3流量的最优参数,通过单一变量法对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的间距、喷气孔3流量两个参数进行设计。
首先,保持喷气孔3流量为9m³/min,调节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通过分析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考察装置的密封效果。在考察此因素时,考虑到两者间距过近或过远,均会对测试系统的安全性或密封性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试验选择的范围是1.5cm~18cm,每次试验增加1.5cm。
当间距超过15cm时,相比于目前已知的制动颗粒物样品中的元素,试验采集到的颗粒物中含有其它元素包括:S、C、Mg等,说明此时气幕罩的密封性不佳,有环境杂质掺入到了制动磨损颗粒物中。故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的间距选择为小于15cm,同时考虑到安全性问题,选择的最小间距为3cm,因此间距选择范围为3~15cm。
接下来,对喷气孔3流量进行参数优化,在试验的过程中,保持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的间距为3cm,调节喷气孔3的流量使气幕罩达到密封效果,试验选择的流量分别为6m³/min、7m³/min、8m³/min、9m³/min、10m³/min。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当流量小于8m³/min时,采集颗粒物的元素中发现环境杂质掺入,说明气幕罩封闭不严;当流量为8m³/min及以上时,采集颗粒物的元素中,未检测到目前已知的制动磨损颗粒物元素之外的元素杂质,表明此时装置的密封性良好,但在超过10m³/min的流量时,喷气孔3的出口空气速度过快,会导致气流的不稳定和剧烈的涡旋或湍流的形成,导致外界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因此在试验时,可选择的流量为8~10m³/min。
依据实验结果,当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为3~15cm以及喷气孔3流量为8~10m³/min时,系统收集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效率和纯度最佳。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范围。如本发明说明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单元、导流轮毂(1)、输送单元和测量单元;
所述收集单元用于捕获含有制动磨损颗粒物的气溶胶;
所述输送单元用于将收集到的所述气溶胶输送至所述测量单元;
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气幕装置、过渡件(4)和收集罩(5),所述气幕装置设置在所述导流轮毂(1)的内侧,所述气幕装置能够在过渡件(4)和导流轮毂(1)之间形成气幕罩,所述气幕罩内侧与外侧之间通过气体隔绝,所述过渡件(4)的一端距离所述导流轮毂(1)的外侧3~15cm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收集罩(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幕装置包括气刀(2)、输气管和气源装置,所述气刀(2)固定在所述导流轮毂(1)内侧的制动器的外壳上,且朝向导流轮毂(1)的一侧设置有能喷出气体的喷气孔(3),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气刀(2)联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气源装置联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4)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大端的尺寸与所述导流轮毂(1)的尺寸相同,所述小端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沿所述气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输送管(6)和风机(8),所述输送管(6)的内部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四个气溶胶采样管(7)、低流量滤膜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荷电低压撞击器和单颗粒铜网采样器,所述低流量滤膜采样器、所述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所述荷电低压撞击器和所述单颗粒铜网采样器均通过一个所述气溶胶采样管(7)与所述输送管(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轮毂(1)的轮辐为扇环立体结构,且每个轮辐为开口角度为2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4)与所述收集罩(5)的连接部位为可拆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测量单元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平台(9),所述支撑平台(9)的高度可调节。
9.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测试系统的各部件连接,打开气源装置,气流经过输气管通过气刀(2)的喷气孔(3)喷出,在气刀(2)与过渡件(4)之间形成气幕罩;
试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制动磨损颗粒物经风机(8)抽取,通过导流轮毂(1)的缝隙,进入过渡件(4)以及收集罩(5)中,经输送管(6)、气溶胶采样管(7)后,被单颗粒铜网采样器收集;
对收集得到的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目前已知的制动磨损颗粒物的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优化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以及喷气孔(3)流量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以及喷气孔(3)流量参数的步骤包括:
调节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保持喷气孔(3)的流量为定值,对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当收集样品中存在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说明气幕罩的密封效果未达到要求,继续调节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的间距,直至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检测不到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得到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的最优参数;
调节喷气孔(3)的流量,保持导流轮毂(1)与过渡件(4)间距为定值,对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当收集样品中存在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说明气幕罩的密封效果未达到要求,继续调节喷气孔(3)的流量,直至收集样品的元素组成检测不到制动器磨损颗粒物之外的元素组分,得到喷气孔(3)流量的最优参数。
CN202410245008.8A 2024-03-05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7825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5008.8A CN117825223B (zh) 2024-03-05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45008.8A CN117825223B (zh) 2024-03-05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25223A true CN117825223A (zh) 2024-04-05
CN117825223B CN117825223B (zh) 2024-05-31

Family

ID=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7368A2 (de) * 1995-10-06 1997-04-09 Elpatronic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von Gasproben aus Behältern
CN104535379A (zh) * 2014-12-31 2015-04-2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采样装置和气帘引导体
CN104769309A (zh) * 2012-11-08 2015-07-08 塔拉诺技术公司 带有颗粒捕获的制动组件
US20180083511A1 (en) * 2016-09-22 2018-03-22 Ge Renewable Technologies Combined cooling and dust extrusion device and method
DE102017200941A1 (de) * 2017-01-20 2018-07-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Messung von Bremspartikelemissionen
CN109847956A (zh) * 2019-01-25 2019-06-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制药车间物料过滤离心机污染物控制的环形气幕相结合的排风系统
CN111624142A (zh) * 2020-05-25 2020-09-0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机动车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
DE102019131928A1 (de) * 2019-11-26 2021-05-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Rad
CN113447404A (zh) * 2021-06-22 2021-09-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实际道路机动车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
CN114018772A (zh) * 2021-10-22 2022-02-08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汽车非尾气颗粒物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KR20220026294A (ko) * 2020-08-25 2022-03-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배기계 미세입자 집진 시스템을 적용한 차량 및 이에 의한 차량 발생 미세입자 제거 방법
CN114375373A (zh) * 2019-08-28 2022-04-19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器磨损的测量辋
WO2022160000A1 (de) * 2021-01-29 2022-08-04 Avl List Gmbh Messfelge zum sammeln von bremsabrieb
CN218191625U (zh) * 2022-07-15 2023-01-03 湖南意之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吹吸式废气收集装置
CN115950796A (zh) * 2023-01-28 2023-04-11 南开大学 一种机动车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测量系统
AT525864A1 (de) * 2022-08-11 2023-07-15 Avl List Gmbh Verfahren und Messanordnung zur Erfassung einer Bremspartikelmasse eines Bremsabriebs
CN117405567A (zh) * 2023-10-17 2024-01-16 武汉东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7368A2 (de) * 1995-10-06 1997-04-09 Elpatronic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von Gasproben aus Behältern
CN104769309A (zh) * 2012-11-08 2015-07-08 塔拉诺技术公司 带有颗粒捕获的制动组件
CN104535379A (zh) * 2014-12-31 2015-04-2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采样装置和气帘引导体
US20180083511A1 (en) * 2016-09-22 2018-03-22 Ge Renewable Technologies Combined cooling and dust extrusion device and method
DE102017200941A1 (de) * 2017-01-20 2018-07-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Messung von Bremspartikelemissionen
CN109847956A (zh) * 2019-01-25 2019-06-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制药车间物料过滤离心机污染物控制的环形气幕相结合的排风系统
CN114375373A (zh) * 2019-08-28 2022-04-19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器磨损的测量辋
DE102019131928A1 (de) * 2019-11-26 2021-05-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Rad
CN111624142A (zh) * 2020-05-25 2020-09-0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机动车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
KR20220026294A (ko) * 2020-08-25 2022-03-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배기계 미세입자 집진 시스템을 적용한 차량 및 이에 의한 차량 발생 미세입자 제거 방법
WO2022160000A1 (de) * 2021-01-29 2022-08-04 Avl List Gmbh Messfelge zum sammeln von bremsabrieb
CN113447404A (zh) * 2021-06-22 2021-09-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实际道路机动车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
CN114018772A (zh) * 2021-10-22 2022-02-08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汽车非尾气颗粒物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18191625U (zh) * 2022-07-15 2023-01-03 湖南意之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吹吸式废气收集装置
AT525864A1 (de) * 2022-08-11 2023-07-15 Avl List Gmbh Verfahren und Messanordnung zur Erfassung einer Bremspartikelmasse eines Bremsabriebs
CN115950796A (zh) * 2023-01-28 2023-04-11 南开大学 一种机动车制动磨损颗粒物排放测量系统
CN117405567A (zh) * 2023-10-17 2024-01-16 武汉东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IA LUSIA FEO: "Laboratory and on-road testing for brake wear particle emission:a review",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5 August 2023 (2023-08-25), pages 100282 - 100300 *
刘志伟: "机动车制动颗粒物测试技术研究综述", 《内燃机与配件》, 5 February 2024 (2024-02-05), pages 109 - 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ttelson et al. Review of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 sampling methods
CA2317830C (en) Particle concentrator
CN105424570A (zh) 一种机动车尾气细颗粒物数浓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7946165B (zh) 一种测量纳米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气溶胶质谱仪
CN108007699A (zh) 一种模块化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车载排放测试平台
CN108181432A (zh)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全组分排放测试方法
CN103018145A (zh) 一种新型的pm2.5质量浓度实时监测装置与监测方法
CN105021515A (zh) 基于流动监测车的单颗粒气溶胶在线质谱检测方法
CN103018080B (zh) 一种机动车尾气排放沿程多点采样分析系统
CN109709004B (zh) 尾气颗粒物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同时测量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3926178A (zh) 对可吸入颗粒物分类并测量浓度的机构及其检测方法
CN201004045Y (zh) 颗粒物车载排放测量系统
CN202631505U (zh) 一种辅助汽车尾气检测的尾气管延伸装置
CN117825223B (zh)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Wang et al. Review on recent progress in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s in China
US20040025567A1 (e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CN117825223A (zh) 一种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制动磨损颗粒物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8760408B (zh) 一种基于撞击与旋风切割的两级云雾水收集器及采集方法
CN207976443U (zh) 提高重型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精度的检测系统
Bugarski et al. Diesel and welding aerosols in an underground mine
CN108680403B (zh) 附加压流式多级亚微米粒子采集器
Wedding et al. Sampl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inlet to the dichotomous sampler.
CN113447404A (zh) 一种实际道路机动车刹车颗粒物排放测试方法
Rubino et al. Measurements of ultrafine particle number emissions from a light-duty diesel engine using SMPS, DMS, ELPI and EEPS
Michler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articl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t a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test B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