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7044A - 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7044A
CN117817044A CN202311826576.9A CN202311826576A CN117817044A CN 117817044 A CN117817044 A CN 117817044A CN 202311826576 A CN202311826576 A CN 202311826576A CN 117817044 A CN117817044 A CN 117817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tor
assembly
air
cutt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65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涛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65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70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7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切割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电机组件、传动组件、控制组件、风扇及锯片,控制组件控制电机组件运行,电机组件驱动传动组件带动锯片旋转;壳体包括收容传动组件的第一壳体及收容电机组件的第二壳体;控制组件收容于第一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出风口、位于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及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进风口,电机组件驱动风扇旋转以形成气流自第一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第一气流通道及气流自第二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第二气流通道,控制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一气流通道内,电机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气流通道内。如此设置,在实现切割工具的内部结构紧凑的同时,还实现了控制组件、电机组件及传动组件的有效冷却。

Description

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且散热效果好的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诸多切割工具例如电圆锯、云石机、切割机等,通常包括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电机组件的传动组件、电连接于电机组件的控制组件及由传动组件驱动的锯片。控制组件、电机组件和传动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切割工具的正常工作,为了将控制组件和电机组件的热量及时散发,在壳体内还设有由电机组件驱动旋转的风扇。
为了解决切割工具的散热问题,请参阅于2021年03月16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2704724U号。该专利揭露了一种切割工具,切割工具的壳体包括收容电机组件的电机壳、连接到电机壳上的手柄壳体及收容传动组件的齿轮箱壳体,控制组件收容至手柄壳体内,在电机壳内设有由电机组件驱动旋转的风扇,风扇转动产生冷却控制组件和电机组件的气流。然而,一方面,由于控制器收容在手柄壳体内,导致手柄壳体的尺寸较大,进而影响用户握持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冷却风在冷却控制组件和/或电机组件后吹向齿轮箱体,由于吹向齿轮箱体的是热风,且收容在齿轮箱体内的传动组件自身也要产生热量,两个方面的热量在齿轮箱体内相互叠加,导致传动组件的热量不会被风扇产生的气流有效散发,传动组件的温度上升明显,当切割工具长时间运行时,传动组件存在高温损坏的风险,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安全。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切割工具,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散热效果好的切割工具。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割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传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控制组件、由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旋转的风扇及由所述传动组件驱动的锯片,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机组件运行,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锯片旋转;所述壳体包括收容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一壳体及收容所述电机组件的第二壳体;所述控制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进风口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风扇旋转以形成气流自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气流通道及气流自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控制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风扇包括圆形盘体、从所述盘体朝向所述控制组件延伸的第一叶片组及从所述盘体背向所述控制组件延伸的第二叶片组,所述第一叶片组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叶片组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叶片组的叶片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叶片组的叶片数量。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罩设于所述锯片的外周的护罩及贴合于所述护罩上的中间盖,所述中间盖设有收容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一容纳空间及收容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部与外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气流自所述第一进风口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后自所述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电路板和收容所述电路板的电路板外壳,所述电路板外壳设有位于外壁上的数个散热凸起,数个所述散热凸起延伸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散热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延伸,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气流穿设于数个所述散热凸起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外壳的外周的支架,所述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电路板外壳通过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压板,所述压板抵接所述控制组件以将所述控制组件夹持于所述支架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壳及连接于所述电机壳的主手柄,所述主手柄平行于所述锯片延伸,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锯片和所述主手柄之间,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电机壳的远离所述锯片的一端。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锯片的电机轴,所述风扇固持于所述电机轴的靠近所述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罩设于所述风扇的外周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设有位于周向壁上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壳上且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及对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出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控制组件设于收容传动组件的第一壳体中,并设置相应的风路,在实现切割工具的内部结构紧凑的同时,还实现了控制组件、电机组件及传动组件的有效冷却。具体的,控制组件与传动组件均收容于中间盖中,中间盖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电机壳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出风口设于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电机组件驱动风扇旋转以形成气流自第一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第一气流通道及气流自第二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第二气流通道,控制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一气流通道内,电机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气流通道内。进一步地,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风扇优选地为双面离心风扇,即风扇包括圆形盘体、从盘体朝向控制组件延伸的第一叶片组及从盘体背向控制组件延伸的第二叶片组,第一叶片组旋转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二叶片组旋转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切割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右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处于最小切深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后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俯视图,其中主要部分以截面示出;
图6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图6所示的中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第一壳体安装控制组件时的立体截面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中间盖安装控制组件和电机组件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电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锯片、第一壳体和传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风道的示意简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切割工具的风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简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切割工具的风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简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壳体 1 第一壳体 11
中间盖 110 第一进风口 1101
发光件安装部 112 第二壳体 12
电机壳 120 第二进风口 1201
主手柄 121 第一半壳 121a
第二半壳 121b 电池包安装部 122
辅助手柄 13 扳机 14
开关 15 第一出风口 16
第二出风口 17 控制组件 2
电路板 20 电路板外壳 21
散热凸起 211 支架 22
通孔 220 压板 23
电机组件 3 转子 30
转子轴 301 定子 31
导风圈 32 第一开口 321
第二开口 322 风扇 33
盘体 330 第一叶片组 331
第二叶片组 332 传动组件 4
锁紧螺母 40 外压板 41
内压板 42 输出轴 43
轴承室 44 减速齿轮 45
锯片 5 护罩 50
切割工具 500 通风孔 501
静护罩 51 动护罩 52
底板 6 出风口 C
第一气流通道 F1 第二气流通道 F2
隔板 L 第一容纳空间 S1
第二容纳空间S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的基准。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切割工具500,该切割工具500包括壳体1及与壳体1枢转连接的底板6。在壳体1内设有电机组件3、连接于电机组件3的传动组件4、电性连接于电机组件3的控制组件2、由电机组件3驱动旋转的风扇33及由传动组件4驱动的锯片5。控制组件2与电机组件3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电机组件3的运行,电机组件3驱动传动组件4带动锯片5旋转。
请结合图12所示,电机组件3包括通电后旋转的转子30和设于转子30的外周的定子31,转子30包括垂直于锯片5设置的转子轴301及固定于转子轴301上的风扇33。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组件3为内转子无刷电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电机组件3为有刷电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电机组件3为外转子电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风扇33设于传动组件4上并由电机组件3旋转驱动。
请结合图13所示,传动组件4包括与转子轴301啮合的减速齿轮45、用于固定减速齿轮45的输出轴43、设于输出轴43上的轴承(未图示)、用于支承轴承的轴承室44、贴合于锯片5的中心内侧的内压板42、贴合于锯片5的中心外侧的外压板41及用于固定内压板42和外压板41的锁紧螺母40。轴承室44与中间盖110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连接,轴承室44的外周面用于支承动护罩52。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4为一级减速;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4为二级减速或三级减速等的多级减速。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切割工具500的壳体1分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两个部分。
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1包括围绕锯片5的外周设置的护罩50及与护罩50固定连接的中间盖110,护罩50与中间盖110中设有例如减速齿轮45等的传动组件4。护罩50包括静护罩51及可旋转地连接于静护罩51的动护罩52,在静护罩51的右侧面还固定有可移除的辅助手柄13。优选地,静护罩51和中间盖110由具有硬度较高且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动护罩52由较耐磨的塑料材料制成。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静护罩51和中间盖110一体制成。
第二壳体12包括收容电机组件3的电机壳120和连接于电机壳120的主手柄121。静护罩51、中间盖110和电机壳120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主手柄121上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主手柄121分为位于左侧的第一半壳121a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半壳121b,第一半壳121a和第二半壳121b通过螺钉和卡扣相互连接,主手柄121的内部设有扳机14和开关15,用户握住主手柄121的同时按下扳机14使得开关15被触发,随后切割工具500通电工作。优选地,在组装时,第一半壳121a先与中间盖110固定卡接然后再与第二半壳121b固定连接,且扳机14和15设于第一半壳121a中,用户在维修或更换开关15时只需将第二半壳121b从切割工具500的右侧移除即可,使得维护更加方便。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半壳121b与电机壳120通过模具一体注塑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手柄121从电机壳120的后端沿平行于锯片5的方向向后延伸,并且在主手柄121的延伸末端设有用于滑动接合电池包(未图示)的电池包安装部12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主手柄121为环形的手柄,即电机壳120与电池包安装部122具有两个连接部分(未图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切割工具500采用交流电源线(未图示)进行供电。
为了实现切割工具500的散热,将控制组件2收容于第一壳体11内。具体而言,控制组件2收容于第一壳体11的中间盖110内。
请结合图8A和图8B所示,中间盖110设有用于容纳控制组件2的第一容纳空间S1和用于容纳传动组件4的第二容纳空间S2。第一容纳空间S1位于第二容纳空间S2的后方,且第一容纳空间S1与第二容纳空间S2均设于中间盖110的远离锯片5的一侧。
为了便于操作者看清切割工具500前方的区域,在中间盖110的前侧壁上还设有发光件安装部112,发光件安装部112用于安装LED灯等发光件(未图示)。当发光件安装至发光件安装部112中时,发光件的热量能够通过中间盖110散发,有效延长了发光件的使用寿命。
请结合图7、图9和图10所示,控制组件2包括电性连接于电机组件3的电路板20和收容电路板20的电路板外壳21。通常地,在电路板20和电路板外壳21之间设有绝缘胶(未图示);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在电路板外壳21的外壁上设有数个散热凸起211。优选地,电路板外壳21由导热性良好的铝或铝合金制成。为了便于理解,在图7中将电路板20和动护罩52隐藏,在图9中将电路板20和电路板外壳21隐藏。
可选地,控制组件2还包括设于电路板外壳21的外周的支架22,支架22固定在中间盖110中,支架22为绝缘材料制成。支架22的作用为将电路板外壳21和中间盖110隔离开,以防止中间盖110划伤电路板20的元件及外部产生的静电通过中间盖110和电路板外壳21传导至电路板20上,能够有效防止电路板20损坏。
可选地,为了更牢固地将控制组件2固定至中间盖110内,控制组件2还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的压板23,压板23抵接控制组件2以将控制组件2夹持于支架22内。优选地,压板23为弧形的板状,且压板23的一端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连接至中间盖110上,压板23的另一端压住电路板20或电路板外壳21。
下述将对切割工具500的散热风路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壳体1设有位于中间盖110上的第一进风口1101、位于电机壳120上的第二进风口1201及位于电机壳120上的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出风口17。为了便于理解,在图5中隐藏了锯片5和部分的传动组件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盖110为半封闭结构,第一进风口1101开设于中间盖110的朝向锯片5的端面上。第一进风口1101设于锯片5和主手柄121之间。支架22上设有用于通风的通孔220,且通孔220对应第一进风口1101开设。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中间盖110为完全包围控制组件2的全封闭结构。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进风口1101设于中间盖110的一个或多个侧壁上。
第一出风口16设于电机壳120的朝向底板6的前方设置,用于吹散掉落在底板6的前端的切屑灰尘;第二出风口17设于电机壳120的朝向底板6的下方设置,用于吹散掉落在锯片5附近的切屑灰尘。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6及第二出风口17可只设置一个。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16和/或第二出风口17设于中间盖110或静护罩51上。
电机组件3驱动风扇33旋转以形成气流自第一进风口1101流向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出风口17的第一气流通道F1,及气流自第二进风口1201流向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出风口17的第二气流通道F2,控制组件2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一气流通道F1内,电机组件3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气流通道F2内。
结合图11所示,风扇33为双面离心风扇。风扇33包括圆形盘体330、从盘体330朝向控制组件2延伸的第一叶片组331及从盘体330背向控制组件2延伸的第二叶片组332,第一叶片组331位于第一气流通道F1内,第二叶片组332位于第二气流通道F2内。第一叶片组331旋转形成负压以将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101吸入,第二叶片组332旋转形成负压以将空气从第二进风口1201吸入。优选地,第一叶片组331的叶片数量小于等于第二叶片组332的叶片数量。
结合图12所示,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增强吸风效果,在风扇33的外周设有导风圈32。导风圈32设有位于周向壁上的第一开口321及第二开口322,第一开口321对应第一出风口16设置,第二开口322对应第二出风口17设置。导风圈32固定于电机壳120中且介于风扇33和定子3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321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322的面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32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开口322的面积。
结合图10所示,在静护罩51的右侧面突出一圈用于卡接中间盖110的筋位(未图示),且在该筋位的靠近第一进风口1101的位置处设有若干通风孔50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孔501介于静护罩51和主手柄121之间。
优选地,电路板外壳21的数个散热凸起211延伸入第一气流通道F1内;进一步而言,数个散热凸起211朝向第一壳体11的内壁延伸,第一气流通道F1中的气流穿设于数个散热凸起211之间的空隙。
优选地,第一进风口1101连通第一容纳空间S1的内部与外部,且第一容纳空间S1连通于第二容纳空间S2,使得第一气流通道F1中的气流自第一进风口1101依次流经第一容纳空间S1和第二容纳空间S2。具体说来,风扇33旋转时第一气流通道F1的气流优选地构成为:风扇33旋转形成负压,将外部的空气从通风孔501吸入,之后气流流经静护罩51的一小部分表面,再后从第一进风口1101和通孔220流入第一容纳空间S1内,继而气流流经电路板外壳21的散热凸起211,然后气流从压板23与中间盖110之间的缝隙中流向第二容纳空间S2,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6和/或第二出风口17流出。如此设置,风路的密封性和指向性好,使得气流能够以较长的路径流经控制组件2而不会发生漏风情况;同时,风路的散热效果好,气流在第一容纳空间S1中流动时一侧接触中间盖110且另一侧接触散热凸起211,不仅使得控制组件2能够快速冷却,还使得流向第二容纳空间S2的气流的温度不会太高,传动组件4能够有效冷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气流通道F1的从通风孔501至第一进风口1101之间的路径上设置滤网等过滤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切屑灰尘从第一进风口1101进入第一容纳空间S1,使切割工具500免受切屑灰尘的影响。
结合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切割工具500的风道的示意简图。护罩50、中间盖110及电机壳120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护罩50用于收容锯片5,中间盖110用于收容控制组件2及传动组件4,电机壳120用于收容定子31、相对定子31旋转的转子30及由转子30旋转驱动的风扇33。护罩50和中间盖110组成第一壳体11,电机壳120和手柄壳(未图示)组成第二壳体12。第一进风口1101设于中间盖110上且在左右方向上介于锯片5和控制组件2之间;第二进风口1201设于电机壳120的远离锯片5的横向右端;出风口C设于电机壳120的前端侧壁。风扇33设于电机壳120中靠近锯片5的一侧,且位于定子31及控制组件2之间。风扇33优选地为双面离心风扇,风扇33面向控制组件2的一侧扇叶用于形成第一气流通道F1,风扇33背向控制组件2的一侧扇叶用于形成第二气流通道F2。当风扇33旋转时,第一气流通道F1构成为将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01吸入,气流随后依次流经控制组件2和传动组件4,最后从出风口C流出;第二气流通道F2构成为将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201吸入,气流随后流经转子30和定子31,最后从出风口C流出。第一气流通道F1与第二气流通道F2在风扇33的前端汇合。
请参阅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切割工具500的风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简图。护罩50、中间盖110及电机壳120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护罩50用于收容锯片5,中间盖110用于收容控制组件2及传动组件4,电机壳120用于收容定子31、相对定子31旋转的转子30及由转子30旋转驱动的风扇33。护罩50和中间盖110组成第一壳体11,电机壳120和手柄壳(未图示)组成第二壳体12。第一进风口1101设于中间盖110上且在左右方向上介于锯片5和控制组件2之间;第二进风口1201设于电机壳120的远离锯片5的横向右端;出风口C设于电机壳120的前端侧壁。风扇33设于电机壳120中靠近锯片5的一侧。风扇33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在电机壳120中设有隔板L。当风扇33旋转时,第一气流通道F1构成为将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01吸入,气流随后依次流经控制组件2和传动组件4,在隔板L的引导下从右端流经转子30和定子31,最后从出风口C流出;第二气流通道F2构成为将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201吸入,气流随后流经转子30和定子31,最后从出风口C流出。第一气流通道F1与第二气流通道F2在转子30和定子31的右端汇合。
请参阅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切割工具500的风道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简图。护罩50、中间盖110及电机壳120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护罩50用于收容锯片5,中间盖110用于收容控制组件2及传动组件4,电机壳120用于收容定子31、相对定子31旋转的转子30及由转子30旋转驱动的风扇33。护罩50和中间盖110组成第一壳体11,电机壳120和手柄壳(未图示)组成第二壳体12。第一进风口1101设于中间盖110上且在左右方向上介于锯片5和控制组件2之间;第二进风口1201设于电机壳120的前端侧壁上;出风口C设于电机壳120的远离锯片5的横向右端。风扇33设于电机壳120中远离锯片5的一侧。风扇33优选地为轴流风扇,风扇33旋转形成第一气流通道F1和第二气流通道F2。当风扇33旋转时,第一气流通道F1构成为将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01吸入,气流随后依次流经控制组件2和传动组件4,然后流经转子30和定子31,最后从出风口C流出;第二气流通道F2构成为将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201吸入,气流随后流经转子30和定子31,最后从出风口C流出。第一气流通道F1与第二气流通道F2在转子30和定子31的左端汇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户用手握住主手柄121的情况下,锯片5置于主手柄121的左侧;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散热方案同样适用于锯片5置于主手柄121的右侧的情形。
本发明中,通过将控制组件2设于收容传动组件4的第一壳体11中,并设置相应的风路,在实现切割工具500的内部结构紧凑的同时,还实现了控制组件2、电机组件3及传动组件4的有效冷却。具体的,控制组件2与传动组件4均收容于中间盖110中,中间盖11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01,电机壳120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201,出风口设于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上;电机组件3驱动风扇33旋转以形成气流自第一进风口1101流向出风口的第一气流通道F1及气流自第二进风口1201流向出风口的第二气流通道F2,控制组件2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一气流通道F1内,电机组件3至少部分暴露于第二气流通道F2内。进一步地,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风扇33优选地为双面离心风扇,即风扇33包括圆形盘体330、从盘体330朝向控制组件2延伸的第一叶片组331及从盘体330背向控制组件2延伸的第二叶片组332,第一叶片组331旋转形成第一气流通道F1,第二叶片组332旋转形成第二气流通道F2。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切割工具还有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切割工具,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传动组件、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控制组件、由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旋转的风扇及由所述传动组件驱动的锯片,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机组件运行,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锯片旋转;所述壳体包括收容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一壳体及收容所述电机组件的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进风口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出风口,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风扇旋转以形成气流自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气流通道及气流自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控制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机组件之间,所述风扇包括圆形盘体、从所述盘体朝向所述控制组件延伸的第一叶片组及从所述盘体背向所述控制组件延伸的第二叶片组,所述第一叶片组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二叶片组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组的叶片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叶片组的叶片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罩设于所述锯片的外周的护罩及贴合于所述护罩上的中间盖,所述中间盖设有收容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一容纳空间及收容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部与外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气流自所述第一进风口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后自所述出风口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电路板和收容所述电路板的电路板外壳,所述电路板外壳设有位于外壁上的数个散热凸起,数个所述散热凸起延伸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凸起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延伸,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气流穿设于数个所述散热凸起之间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电路板外壳的外周的支架,所述支架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电路板外壳通过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压板,所述压板抵接所述控制组件以将所述控制组件夹持于所述支架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壳及连接于所述电机壳的主手柄,所述主手柄平行于所述锯片延伸,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锯片和所述主手柄之间,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电机壳的远离所述锯片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锯片的电机轴,所述风扇固持于所述电机轴的靠近所述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罩设于所述风扇的外周的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设有位于周向壁上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壳上且包括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第一出风口及对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的第二出风口。
CN202311826576.9A 2023-12-27 2023-12-27 切割工具 Pending CN1178170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6576.9A CN117817044A (zh) 2023-12-27 2023-12-27 切割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6576.9A CN117817044A (zh) 2023-12-27 2023-12-27 切割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7044A true CN117817044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0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6576.9A Pending CN117817044A (zh) 2023-12-27 2023-12-27 切割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70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3797B2 (en) Power tool
EP2813310A1 (en) Saw with blower housing
CN215392873U (zh) 交流无刷切割工具
US6239521B1 (en) Motor cover arrangement
CN110661378B (zh) 吹风机及园林工具
US20240090374A1 (en) Power tool
CN212371306U (zh) 一种切割锯以及机壳
CN117817044A (zh) 切割工具
CN217950721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
US6294852B1 (en) Motor cover arrangement
CN216960988U (zh) 一种链锯
CN210516797U (zh) 一种自吸散热冷却电池包
CN214959047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链锯
CN219380584U (zh) 电动工具
CN220510920U (zh) 一种电动机的导风散热机构
CN218243254U (zh) 电动工具
CN211564714U (zh) 电圆锯防尘散热装置
CN213496923U (zh) 电动工具
CN215749004U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JP2018187699A (ja) 電動工具
CN218658894U (zh) 电动工具
CN113733249B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12037257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便携式料理杯
CN215935630U (zh) 具有主动散热效果的电动工具
CN220586083U (zh) 驱动电机、潜水电机及潜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