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4954A -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4954A
CN117814954A CN202211193277.1A CN202211193277A CN117814954A CN 117814954 A CN117814954 A CN 117814954A CN 202211193277 A CN202211193277 A CN 202211193277A CN 117814954 A CN117814954 A CN 117814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lood vessel
suture
artificial blood
compressio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32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lun Tonghu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lun Tonghu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lun Tonghu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lun Tonghu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32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4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4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4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包括植入部和穿刺部;其中,植入部包括人工血管、导流环、压迫环、贴合膜和缝合线;穿刺部包括穿刺针、衬芯和缝合针。人工血管与导流环、近/远端贴合膜、近/远端压迫环固定;术前在人工血管内衬入衬芯,再插入穿刺针内腔中,最后将缝合线、缝合针缠绕、固定在穿刺针的固定环上。术中通过穿刺针建立人工血管远端与血管的通路,推送衬芯令最远端的贴合膜、压迫环置入血管,回撤穿刺针带动缝合线使最远端贴合膜、压迫环贴紧血管内壁,且中间段贴合膜、压迫环贴紧血管外壁。从穿刺针固定环上拆卸下缝合线和缝合针,固定血管缝合线绳结,并将近端贴合膜、压迫环缝合在供体血管。本发明操作简单、具有产业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目前是世界上继冠心病和癌症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是我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我国脑卒中总体患病率和年发病率分别为1114.8/10万和246.8/10万。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闭塞性脑血管病和动脉瘤分别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血管吻合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之一,通过重建脑血流而广泛应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病和复杂脑动脉瘤的治疗,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脑血管搭桥可以按照是否植入桥血管而分为原位血管吻合术和植入桥血管搭桥术,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场景和个体血管长度等条件的差异;按照供血血管部位而分为颅外动脉-颅内动脉搭桥术和颅内动脉-颅内动脉搭桥术,主要区别在供血动脉、桥血管以及受体动脉的选择;按照桥血管的血流量分为低流量搭桥术和高流量搭桥术,主要区别在于供血量的不同;按照搭桥的目的而分为补充性和替代性搭桥术。
脑血管搭桥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但是手术过程存在限制和风险,比如(1)手术技术难度高:常作为受体的脑皮层血管吻合口的直径平均1.2mm,且血管壁薄,缝合成功的基本要求是吻合口不漏血和不狭窄,这需要长期的显微外科培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显微设备和器械,难以广泛普及;(2)手术时间长:成功的血管吻合要求每一针缝合都确切和精细,避免血管内翻、撕裂及吻合口狭窄,成熟的血管外科医师一般需要缝合半小时以上,由于血管缝合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血管进行临时阻断,阻断的时间越长,患者手术继发脑梗死的风险就越大;(3)目前血管吻合技术无法对血流即刻补充造成的再灌注损伤进行有效预防;(4)若供体血管与受体血管间的物理距离过大,又无合适直径和长度的自体血管进行桥接,则手术失败,且这种情况较为多见。
对于这样一个广泛应用且有治愈效果的手术技术,如果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设计限流装置以及提供多种人工血管尺寸,则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放大,而手术疗效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惠及更多的患者,本专利即基于这样四个目的进行专利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包括:植入部和穿刺部。
所述的植入部包括:人工血管、导流环、远端压迫环、远端贴合膜、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近端压迫环、近端贴合膜、缝合线A和缝合线B;人工血管远端内侧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与导流环固定,人工血管外侧从远端至近端分别排布远端压迫环、远端贴合膜,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近端压迫环和近端贴合膜;其中,远端压迫环和远端贴合膜均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远端外侧,近端压迫环、近端贴合膜均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近端外侧;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仅套在人工血管外侧,保留沿人工血管移动的能力;贴合膜与压迫环均设有缝合孔,缝合线A穿过远端和中端的压迫环和贴合膜,且缝合线A一端在中端压迫环的近端设有调节扣,缝合线A的另一端缠绕在穿刺针的固定环A上,通过锁紧扣完成固定;缝合线B穿过近端的压迫环和贴合膜,缝合线B一端缠绕在穿刺针的固定环B上,另一端与缝合针连接固定。
所述的穿刺部包括:穿刺针、衬芯和缝合针;穿刺针远端设有圆管针头,近端为方管,并在方管设置有2组相对的固定环A和固定环B;固定环A为圆环形,缝合线A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环A上;固定环B为矩形或椭圆形,设有圆孔可放置穿刺针;衬芯远端设有台阶,导流环套在衬芯台阶上;衬芯近端设有相对的凹槽,便于医生术中夹持。
所述的人工血管为柔性圆柱管或锥形管,直径范围为0.5-20mm,长度范围为3-400mm;材料为PET、ePTFE;优选地,直径范围为1-5mm,长度范围为10-50mm,材料为PET。
所述的导流环外部轮廓为圆柱形,内腔为梯形圆柱;导流环外径与人工血管内径一致;导流环内腔的锥角范围为0-30°;材料选用钴铬合金、镍钛合金或可降解镁合金、可降解锌合金、可降解铁合金或PGA、PLA。
所述的贴合膜为柔性薄环,结构可为圆环或椭圆环;贴合膜内径与人工血管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1-2倍,厚度范围为0.1-1mm,材料选用PET或ePEFE;优选地,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3-1.5倍,厚度范围为0.3-0.5mm,材料选用ePTFE。
所述的贴合膜上设有1-6组缝合孔;每组缝合孔为相邻的2个圆柱孔;优选地,缝合孔设有2-3组。
所述的压迫环为柔性薄环,结构可为圆环或椭圆环;压迫环内径与人工血管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1-2倍,厚度范围为0.1-1mm,材料选用明胶海绵;优选地,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3-1.5倍,厚度范围为0.3-0.5mm。
所述的压迫环设有缝合孔;且缝合孔数量与贴合膜的缝合孔数量一致。
所述的缝合线A数量与远端或中端贴合膜/压迫环的缝合孔组数一致;在缝合线A两端穿过远端和中端的贴合膜/压迫环后,缝合线A一端与另一端通过调节扣固定,且确保该调节扣可以牵动拉紧;缝合线A另一端则从穿刺针内穿行至固定环A处扯出,再缠绕在固定环A上,并通过锁紧扣固定;优选地,调节扣选用水手结或环结,锁紧扣采用外科结。
所述的缝合线B数量与近端贴合膜/压迫环的缝合孔组数一致;在缝合线B的两端从近端贴合膜/压迫环穿过后从穿刺针内穿行至固定环B处扯出,一端缠绕在固定环B上,另一端固定在缝合针上。
本发明须在术前将植入部插入穿刺针内,并将缝合线A和缝合线B分别固定在固定环A和固定环B上;术者可以通过镊子夹持穿刺针近端方管和衬芯近端凹槽;首先,将穿刺针远端针头插入受体血管中;再向远端推动衬芯,从而带动导流环、人工血管、压迫环和贴合膜向远端移动,令远端压迫环和远端贴合膜进入受体血管;回撤穿刺针,拉紧缝合线A,使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受缝合线A作用,贴紧受体血管外壁;术者剪断调节扣边的缝合线A,完成受体血管的连接;将缝合线B、缝合针从固定环B拆下;完全撤出穿刺针,令缝合线B和缝合针从穿刺针内腔中撤出;术者利用缝合线B和缝合针完成人工血管近端到供体血管的外科缝合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可用于神经、外周等血管的连接、吻合。通过本发明的植入部搭建受体血管和供体血管的血流通路,并通过本发明的穿刺部完成受体血管、供体血管和人工血管的快速连接。本发明可以提高术中效率,降低术中风险,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宜工程化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可以理解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入部,101、人工血管,102、导流环,103、远端压迫环,104、远端贴合膜,105、中端贴合膜,106、中端压迫环,107、近端压迫环,108、近端贴合膜,109、缝合线A,1091、调节扣,1092、锁紧扣,110缝合线B;2、穿刺部,201、穿刺针,2011、固定环A,2012、固定环B,202、衬芯,203、缝合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近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而远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轴向是指平行于自然状态下的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包括:植入部1和穿刺部2。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植入部1包括:人工血管101、导流环102、远端压迫环103、远端贴合膜104、中端贴合膜105、中端压迫环106、近端压迫环107、近端贴合膜108、缝合线A109和缝合线B110;人工血管101远端内侧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与导流环102固定,人工血管101外侧从远端至近端分别排布远端压迫环103、远端贴合膜104,中端贴合膜105、中端压迫环106,近端压迫环107和近端贴合膜108;其中,远端压迫环103和远端贴合膜104均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101远端外侧,近端压迫环107、近端贴合膜108均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101近端外侧;中端贴合膜105、中端压迫环106仅套在人工血管101外侧,保留沿人工血管101移动的能力;贴合膜与压迫环均设有缝合孔,缝合线A109穿过远端和中端的压迫环和贴合膜,且缝合线A109一端在中端压迫环106的近端设有调节扣1091,缝合线A109的另一端缠绕在穿刺针201的固定环A2011上;缝合线B110穿过近端的压迫环和贴合膜,缝合线B110两端缠绕在穿刺针201的固定环B2012上。
如图4-图6所示,所述的穿刺部2包括:穿刺针201、衬芯202和缝合针203;穿刺针201远端设有圆管针头,近端为方管,并在方管设置有2组相对的固定环A2011和固定环B2012;固定环A2011为圆环形,缝合线A109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环A2011上;固定环B2012为矩形或椭圆形,设有圆孔可放置穿刺针201;衬芯202远端设有台阶,导流环102套在衬芯202台阶上;衬芯202近端设有相对的凹槽;缝合针203与缝合线B110的一端固定。
所述的人工血管101为柔性圆柱管或锥形管,直径范围为0.5-20mm,长度范围为3-400mm;材料为PET、ePTFE;优选地,直径范围为1-5mm,长度范围为10-50mm,材料为PET。
所述的导流环102外部轮廓为圆柱形,内腔为梯形圆柱;导流环102外径与人工血管101内径一致;导流环102内腔的锥角范围为0-30°;材料选用钴铬合金、镍钛合金、不锈钢或可降解镁合金、可降解锌合金、可降解铁合金或PGA、PLA。
所述的贴合膜为柔性薄环,贴合膜内径与人工血管101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1-2倍,厚度范围为0.1-1mm,材料选用PET、ePEFE;优选地,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3-1.5倍,厚度范围为0.3-0.5mm,材料选用ePTFE。
所述的贴合膜上设有1-6组缝合孔;每组缝合孔为相邻的2个圆柱孔;优选地,缝合孔设有2-3组。
所述的压迫环为柔性薄环,压迫环内径与人工血管101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1-2倍,厚度范围为0.1-1mm,材料选用明胶海绵;优选地,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3-1.5倍,厚度范围为0.3-0.5mm。
所述的压迫环设有缝合孔;且缝合孔数量与贴合膜的缝合孔数量一致。
所述的缝合线A109数量与远端或中端贴合膜/压迫环的缝合孔组数一致;在缝合线A109两端穿过远端和中端的贴合膜/压迫环后,缝合线A109一端与另一端通过调节扣1091固定,且确保该调节扣1091可以牵动拉紧;缝合线A109另一端则从穿刺针201内穿行至固定环A2011处扯出,再缠绕在固定环A2011上,并通过锁紧扣1092固定;优选地,调节扣1091选用水手结或环结,锁紧扣1092采用外科结。
所述的缝合线B110数量与近端贴合膜/压迫环的缝合孔组数一致;在缝合线B110的两端穿过近端贴合膜/压迫环后从穿刺针201内穿行至固定环B2012处扯出,一端缠绕在固定环B2012上,另一端固定在缝合针203上。
本发明须在术前将植入部1插入穿刺针201内,并将缝合线A109和缝合线B110分别固定在固定环A2011和固定环B2012上;术者可以通过镊子夹持穿刺针201近端方管和衬芯202近端凹槽;首先,将穿刺针201远端针头插入受体血管中;再向远端推动衬芯202,从而带动导流环102、人工血管101、压迫环和贴合膜向远端移动,令远端压迫环103和远端贴合膜104进入受体血管;回撤穿刺针201,拉紧缝合线A109,使中端贴合膜105、中端压迫环106受缝合线A109作用,贴紧受体血管外壁;术者剪断调节扣1091边的缝合线A109,完成受体血管的连接;将缝合线B110、缝合针203从固定环B2012拆下;完全撤出穿刺针201,令缝合线B110和缝合针203从穿刺针201内腔中撤出;术者利用缝合线B110和缝合针203完成人工血管101近端到供体血管的外科缝合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可用于神经、外周等血管的连接、吻合。通过本发明的植入部搭建受体血管和供体血管的血流通路,并通过本发明的穿刺部完成受体血管、供体血管和人工血管的快速连接。本发明可以提高术中效率,降低术中风险,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宜工程化推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部和穿刺部;
所述的植入部包括:人工血管、导流环、远端压迫环、远端贴合膜、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近端压迫环、近端贴合膜、缝合线A和缝合线B;人工血管远端内侧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与导流环固定,人工血管外侧从远端至近端分别排布远端压迫环、远端贴合膜,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近端压迫环和近端贴合膜;其中,远端压迫环和远端贴合膜均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远端外侧,近端压迫环、近端贴合膜均通过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近端外侧;中端贴合膜、中端压迫环仅套在人工血管外侧,保留沿人工血管移动的能力;贴合膜与压迫环均设有缝合孔,缝合线A穿过远端和中端的压迫环和贴合膜,且缝合线A一端在中端压迫环的近端设有调节扣,缝合线A的另一端缠绕在穿刺针的固定环A上,通过锁紧扣完成固定;缝合线B穿过近端的压迫环和贴合膜,缝合线B一端缠绕在穿刺针的固定环B上,另一端与缝合针连接固定;
所述的穿刺部包括:穿刺针、衬芯和缝合针;穿刺针远端设有圆管针头,近端为方管,并在方管设置有2组相对的固定环A和固定环B;固定环A为圆环形,缝合线A的末端固定在固定环A上;固定环B为矩形或椭圆形,设有圆孔用于放置穿刺针;衬芯远端设有台阶,导流环套设在衬芯远端台阶上;衬芯近端设有相对的凹槽,便于医生术中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血管为柔性圆柱管或锥形管,直径范围为0.5-20mm,长度范围为3-400mm;材料为PET或ePTF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环外部轮廓为圆柱形,内腔为梯形圆柱;导流环外径与人工血管内径一致;导流环内腔的锥角范围为0-30°;材料选用钴铬合金、镍钛合金、不锈钢或可降解镁合金、可降解锌合金、可降解铁合金或PGA、PL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合膜为柔性薄环,贴合膜内径与人工血管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1-2倍,厚度范围为0.1-1mm,材料选用PET、ePEF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贴合膜上设有1-6组缝合孔;每组缝合孔为相邻的2个圆柱孔;优选地,缝合孔设有2-3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迫环为柔性薄环,压迫环内径与人工血管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受体血管直径的1.1-2倍,厚度范围为0.1-1mm,材料选用明胶海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迫环设有缝合孔;且缝合孔数量与贴合膜的缝合孔数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线A数量与远端或中端贴合膜/压迫环的缝合孔组数一致;在缝合线A两端穿过远端和中端的贴合膜/压迫环后,缝合线A一端与另一端通过调节扣固定,且确保该调节扣可以牵动拉紧;缝合线A另一端则从穿刺针内穿行至固定环A处扯出,再缠绕在固定环A上,并通过锁紧扣固定;优选地,调节扣选用水手结或环结,锁紧扣采用外科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线B数量与近端贴合膜/压迫环的缝合孔组数一致;缝合线B的两端穿过近端贴合膜/压迫环后从穿刺针内穿行至固定环B处扯出,一端缠绕在固定环B上,并将另一端固定在缝合针上。
CN202211193277.1A 2022-09-28 2022-09-28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Pending CN117814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277.1A CN117814954A (zh) 2022-09-28 2022-09-28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277.1A CN117814954A (zh) 2022-09-28 2022-09-28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4954A true CN117814954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3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3277.1A Pending CN117814954A (zh) 2022-09-28 2022-09-28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49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6687B2 (en) Connectors for hollow anatomica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160106421A1 (en) A shaft-pushed fastenable suture
EP3488795A1 (en) Magnetic anastomosi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delivery
US20190183507A1 (en) Tissue fastening tool
KR19990064208A (ko) 동맥 폐색부를 우회하고/거나 그 밖의 혈관 횡단 과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6308866B (zh) 可吸收单向压缩性肠肠吻合器
JPH11512950A (ja) インビボの血管バイパス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機器及び方法
US2007001087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ttach an unsupported surgical component
WO2009006444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agnosing and delivering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CN109528258A (zh) 一种血管吻合支撑扩张器
JP2011518616A (ja) 取り付け装置
CN117814954A (zh)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CN111714261A (zh) 管腔吻合支撑扩张器
KR101024344B1 (ko) 의료용 문합장치
CN108113724A (zh) 血管吻合器
CN117814862A (zh) 血管吻合器
KR20180038052A (ko) 동맥 미세 혈관 문합에 보조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Siemionow Evaluation of long‐term patency rates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of arterial anastomosis in rabbits
CN117814953A (zh) 双侧吻合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CN207384289U (zh) 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血管吻合装置
CN112754579A (zh) 一种腔镜胰肠吻合器
CN111658228A (zh) 一种用于翻转吻合的人造血管
CN203597993U (zh) 移植管和吻合连接器的组合件
CN116492028A (zh)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CN107595345A (zh) 一种吻合口加固修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