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981A -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2981A
CN117812981A CN202311847045.8A CN202311847045A CN117812981A CN 117812981 A CN117812981 A CN 117812981A CN 202311847045 A CN202311847045 A CN 202311847045A CN 117812981 A CN117812981 A CN 117812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film
heating
substrate
transfer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70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化兵
瞿研
郭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gnan Elenyl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Sixth Element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angnan Elenyl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Sixth Element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angnan Elenyl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Changzhou Sixth Element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angnan Elenyl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70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2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2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包括:步骤S1,在目标衬底上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步骤S2,将生长有二维半导体薄膜的沉积衬底与所述目标衬底贴合,通过真空热压固化工艺进行固定;步骤S3,去除所述沉积衬底,完成转移。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采用了Brewer Science公司的PermaSOL材料作为粘结层,采用真空热压固化的技术工艺,并去除沉积衬底,最终实现了二维半导体薄膜在目标衬底表面的永久式转移,提高了转移的可靠性和成品率,且使转移后的所得材料能够具有高热稳定性,并能够满足低成本、大批量转移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后,其它类石墨烯的二维半导体材料研究也获得极大发展,包括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六方氮化硼(A-BN)、黑磷、层状金属氧化物等。这些超薄的二维半导体材料因其独特的微观结构而具有新奇的电学和光学等性质,如具有原子级的厚度和高迁移率,可突破传统半导体材料的微缩极限,具备有效免疫短沟道效应和降低静态功耗的能力。另外,在发光特性上,具有极低阈值发光、降低侧壁效应等特性。因而,二维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器件、光源器件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为先进集成电路和光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材料质量是高性能二维半导体器件性能提升的保证,因此高品质二维半导体薄膜制备技术的开发尤为关键。除了生长制备,二维半导体薄膜的高精准、无损转移对于器件应用也至关重要。
与基于铜基底的大面积石墨烯制备及相应转移技术不同,CVD制备的二维半导体薄膜材料,一般生长于硅、蓝宝石及氮化镓等耐高温衬底上,如何将其转移至目标衬底上,具有较高的技术挑战,决定了器件应用的效果。自2010年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系列二维半导体材料精准转移技术,包括湿法转移、干法转移和非大气环境中的转移。其中湿法转移是构建大面积复杂异质结的常用转移方法。
然而,当前的转移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其中一类是吸附式转移法,只能实现二维半导体薄膜在目标衬底表面吸附转移,导致二维半导体薄膜附着力太差,难以满足后续器件加工需求;
2.另外一类是胶转移方法,虽然能够将二维半导体薄膜粘接于目标衬底表面,但是这一类转移方法所用胶难以满足耐热、合适的介电参数、合适的热膨胀系数等需求,无法适用于二维半导体微电子器件加工和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由于转移原因,难以满足实用化的需求,特别是大规模器件集成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目标衬底上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
步骤S2,将生长有二维半导体薄膜的沉积衬底与所述目标衬底贴合,通过真空热压固化工艺进行固定;
步骤S3,去除所述沉积衬底,完成转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2中,所述贴合操作是将所述沉积衬底生长有二维半导体薄膜的一面与所述目标衬底涂布有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一面进行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1还包括:在沉积衬底上的二维半导体薄膜表面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并进行固化。
进一步地,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所述涂布有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60-80℃,持续时间为1-5min,而后升温至100-140℃,持续时间为1-4min,最后升温至180-220℃,持续时间为10-20min。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为耐高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为PermaSOL材料。
优选地,将所述涂布有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60℃,持续时间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200℃,持续时间为15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二维半导体薄膜表面还可以涂布PI预聚体材料替代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
进一步地,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所述涂布有所述PI预聚体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120-200℃,持续时间为1-20min,而后升温至250-350℃,持续时间为5-30min。
优选地,将所述涂布有所述PI预聚体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150℃,持续时间为5min,而后升温至260℃,持续时间为15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涂布采用旋涂、喷涂或刮涂工艺,所述涂布厚度为10-100000n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2中,所述真空热压固化工艺包括:
S2-1,将贴合后所得产物放置于真空热压机中进行压合,调整温度为25℃,真空度≤200Pa,压力为500-10000N,持续时间为1-20min。
S2-2,将真空热压后所得产物升温至60-80℃,持续时间为1-5min,而后升温至100-140℃,持续时间为1-4min,最后升温至180-220℃,持续时间为10-20min。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形式为单片压合或多片压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目标衬底为绝缘衬底,可选用高电阻硅,具体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半导体薄膜为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钼、二硒化钨、黑磷、氮化硼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将所得产物放入刻蚀设备进行刻蚀来去除所述沉积衬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采用去离子水对刻蚀后所述产物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2min;随后采用高纯氮气吹干产物待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采用了新型聚合物封装材料,即Brewer Science公司的PermaSOL材料作为粘结层,采用真空热压固化的技术工艺,并去除沉积衬底,最终实现了二维半导体薄膜在目标衬底表面的永久式转移,提高了转移的可靠性和成品率,且使转移后的所得材料能够具有高热稳定性,并能够满足低成本、大批量转移二维半导体材料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目标衬底/聚合物材料/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102、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201、聚合物材料(湿态)/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202、聚合物材料(固化)/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301、待转移的目标衬底;302、目标衬底/聚合物材料/二维半导体薄膜结构的材料;401、聚合物材料(湿态)/目标衬底结构的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下文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文涉及到数值区间,如无特别说明,上述数值区间内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本文中的温度参数,如无特别限定,既允许为恒温处理,也允许在一定温度区间内进行处理。所述的恒温处理允许温度在仪器控制的精度范围内进行波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本发明提供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铜基多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S3:
步骤S1,在待转移的目标衬底301上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采用旋涂、喷涂或刮涂工艺,所述涂布厚度为10-100000n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转移的目标衬底301为绝缘衬底,具体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为耐高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为PermaSOL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待转移的目标衬底301上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后得到图1中聚合物材料(湿态)/目标衬底结构的材料4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用的聚合物封装材料为Brewer Science公司生产的PermaSOL材料,该材料是市场上现有的商业材料,通过采购可以获得,本发明创新之一在于将该封装材料用于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中,其具有使用温度高、收缩率低的特点。本发明选用此材料主要是考虑材料具有以上两个性能优势,且容易和工艺兼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102上的二维半导体薄膜表面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得到图1中的聚合物材料(湿态)/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201,并进行固化,得到图1中的聚合物材料(固化)/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202。
进一步地,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所述涂布有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60-80℃,持续时间为1-5min,而后升温至100-140℃,持续时间为1-4min,最后升温至180-220℃,持续时间为10-20min。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温度可选60℃、70℃、80℃等;持续时间可选1min、2min、3min、4min、5min等;而后可升温例如100℃、110℃、120℃、130℃、140℃等;之后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min、2min、3min、4min等;最后升温可以是180℃、190℃、200℃、210℃、220℃等。
此处采用了分步阶梯式固化,主要是为了使固化更加完备,在低温下逐步将溶剂析出,防止直接高温固化,聚合反应过快,固化不均匀,表面产生裂纹等不利影响。
可选地,所述二维半导体薄膜表面还可以涂布PI预聚体材料替代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PI预聚体材料是常见的较为优秀的材料,容易获得;同时PI材料也是作为聚合物封装材料之一,应用于微电子封装领域。其它聚合物材料的耐热性等性能,相对PI预聚体材料一般更差。
进一步地,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所述涂布有所述PI预聚体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120-200℃,持续时间为1-20min,而后升温至250-350℃,持续时间为5-30min。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升温可选120℃、140℃、160℃、180℃、200℃等;持续时间可选1min、2min等;而后可升温例如250℃、300℃、350℃等。此处采用了分步阶梯式固化,主要是为了使固化更加完备,在低温下逐步将溶剂析出,防止直接高温固化,聚合反应过快,固化不均匀,表面产生裂纹等不利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采用旋涂、喷涂或刮涂工艺,所述涂布厚度为10-100000nm。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涂布厚度可以为10nm、100nm、1000nm、10000nm、100000nm。
步骤S2,将生长有二维半导体薄膜的沉积衬底与所述目标衬底贴合,通过真空热压固化工艺进行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薄膜为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钼、二硒化钨、黑磷、氮化硼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操作是将具有聚合物材料(固化)/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202中涂布有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一面与聚合物材料(湿态)/目标衬底结构的材料401中涂布有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一面进行贴合,贴合后得到目标衬底/聚合物材料/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的材料1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操作是将聚合物材料(湿态)/目标衬底结构的材料401中涂布有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一面与二维半导体薄膜/沉积衬底结构材料102中的二维半导体薄膜一面进行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热压固化工艺包括:
S2-1,将贴合后所得产物放置于真空热压机中进行压合,调整温度为25℃,真空度≤200Pa,压力为500-10000N,持续时间为1-20min。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真空度可以为100pa、200pa等;压力可以为500N、5000N、10000N等;持续时间可选1min、10min、20min等。
优选地,真空度为100Pa,压力为3000N,持续时间为3min。
S2-2,将真空热压后所得产物升温至60-80℃,持续时间为1-5min,而后升温至100-140℃,持续时间为1-4min,最后升温至180-220℃,持续时间为10-20min。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温度可选60℃、70℃、80℃等;持续时间可选1min、2min、3min、4min、5min等;而后可升温例如100℃、110℃、120℃、130℃、140℃等;之后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min、2min、3min、4min等;最后升温可以是180℃、190℃、200℃、210℃、220℃等。
优选地,将真空热压后所得产物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200℃,持续时间为15min。
进一步地,所述压合形式为单片压合或多片压合。
步骤S3,去除所述沉积衬底,完成转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所得产物放入刻蚀设备进行刻蚀来去除所述沉积衬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刻蚀步骤后对所得产物进行清洗:采用去离子水对刻蚀后所述产物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2min;随后采用高纯氮气吹干产物,最终得到转移完毕的目标衬底/聚合物材料/二维半导体薄膜结构的材料302。
以下是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S1,在250微米厚氧化硅片表面,旋涂PermaSOL材料,涂布厚度为10微米,形成PermaSOL材料(液态)/氧化硅片结构;
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二硫化钼薄膜材料的表面,旋涂PermaSOL材料,并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其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200℃,持续时间为15min;获得PermaSOL材料/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的结构,固化后的PermaSOL层厚度为5微米;
步骤S2,将S1得到的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与PermaSOL材料(液态)/氧化硅片进行贴合,使得PermaSOL材料(固态)与PermaSOL材料(液态)粘合在一起,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液态)/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
将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液态)/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整体放入真空热压设备中进行压合(键合),压合条件为:温度:25℃;真空度:100Pa;压力:3000N;时间:3min;
对完成压合的材料,进行加热固化处理:将其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200℃,持续时间为15min;
完成后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
步骤S3,将S2得到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放入刻蚀设备中,刻蚀去除蓝宝石衬底,即获得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结构,完成转移。
实施例2:
步骤S1,在250微米厚氧化硅片表面,旋涂PermaSOL材料,涂布厚度为15微米,形成PermaSOL材料(液态)/氧化硅片结构;
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二硫化钼薄膜材料的表面,旋涂PermaSOL材料,并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其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200℃,持续时间为15min;获得PermaSOL材料/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的结构,固化后的PermaSOL层厚度为2微米;
步骤S2,将S1得到的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与PermaSOL材料(液态)/氧化硅片进行贴合,使得PermaSOL材料(固态)与PermaSOL材料(液态)粘合在一起,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液态)/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
将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液态)/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整体放入真空热压设备中进行压合(键合),压合条件为:温度:25℃;真空度:100Pa;压力:3000N;时间:3min;
对完成压合的材料,进行加热固化处理:将其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200℃,持续时间为15min;
完成后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
步骤S3,将S2得到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放入刻蚀设备中,刻蚀去除蓝宝石衬底,即获得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结构,完成转移。
实施例3:
步骤S1,在250微米厚氧化硅片表面,旋涂PermaSOL材料,涂布厚度为15微米,形成PermaSOL材料(液态)/氧化硅片结构;
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二硫化钨薄膜材料的表面,旋涂PermaSOL材料,并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其升温至80℃,持续时间为5min,而后升温至140℃,持续时间为4min,最后升温至220℃,持续时间为20min;获得PermaSOL材料/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的结构,固化后的PermaSOL层厚度为2微米;
步骤S2,将S1得到的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与PermaSOL材料(液态)/氧化硅片进行贴合,使得PermaSOL材料(固态)与PermaSOL材料(液态)粘合在一起,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液态)/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
将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液态)/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整体放入真空热压设备中进行压合(键合),压合条件为:温度:25℃;真空度:200Pa;压力:10000N;时间:20min;
对完成压合的材料,进行加热固化处理:将其升温至80℃,持续时间为5min,而后升温至140℃,持续时间为4min,最后升温至220℃,持续时间为20min;
完成后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
步骤S3,将S2得到的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蓝宝石衬底放入刻蚀设备中,刻蚀去除蓝宝石衬底,即获得氧化硅片/PermaSOL材料(固态)/二硫化钼薄膜结构,完成转移。
对比例1
步骤S1,在250微米厚氧化硅片表面,旋涂PMMA材料,涂布厚度为15微米,形成PMMA材料(液态)/氧化硅片结构;
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二硫化钨薄膜材料的表面,旋涂PMMA材料(甲苯溶剂),并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将其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180℃,持续时间为30min;获得PMMA膜/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的结构,固化后的PMMA层厚度为3微米;
步骤S2,将S1得到的PMMA膜/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与PMMA材料(液态)/氧化硅片进行贴合,使得PMMA材料(固态)与PMMA材料(液态)粘合在一起,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MMAL材料(液态)/PMMA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
将氧化硅片/PMMA材料(液态)/PMMA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整体放入真空热压设备中进行压合(键合),压合条件为:温度:25℃;真空度:100Pa;压力:3000N;时间:3min;
对完成压合的材料,进行加热固化处理:将其升温至60℃,持续时间为2min,而后升温至120℃,持续时间为2min,最后升温至180℃,持续时间为30min;
完成后获得如下结构:氧化硅片/PMMA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
步骤S3,将S2得到的氧化硅片/PMMA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蓝宝石衬底放入刻蚀设备中,刻蚀去除蓝宝石衬底,即获得氧化硅片/PMMA材料(固态)/二硫化钨薄膜结构,完成转移。
测试上述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所得样品的最高使用温度和粘结层收缩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样品 最高使用温度 粘结层收缩率
1 实施例1 >350℃ <0.1%
2 实施例2 >350℃ <0.1%
3 实施例3 >350℃ <0.1%
4 对比例1 <250℃ <0.6%
通过表1数据可知,相对PMMA作为粘结材料转移二维半导体材料(对比例1),本发明组合体材料(绝缘衬底/粘结层材料/二维半导体薄膜)在最高使用温度和收缩率指标上,均有优势,材料组合体具有超强的耐热性效果,满足微加工工艺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目标衬底上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
步骤S2,将生长有二维半导体薄膜的沉积衬底与所述目标衬底贴合,通过真空热压固化工艺进行固定;
步骤S3,去除所述沉积衬底,完成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贴合操作是将所述沉积衬底生长有二维半导体薄膜的一面与所述目标衬底涂布有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一面进行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在沉积衬底上的二维半导体薄膜表面涂布聚合物封装材料,并进行固化;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为耐高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为PermaSOL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
将所述涂布有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60-80℃,持续时间为1-5min,而后升温至100-140℃,持续时间为1-4min,最后升温至180-220℃,持续时间为10-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维半导体薄膜表面还可以涂布PI预聚体材料替代所述聚合物封装材料,并采用如下烘烤工艺进行固化:
将所述涂布有所述PI预聚体材料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升温至120-200℃,持续时间为1-20min,而后升温至250-350℃,持续时间为5-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采用旋涂、喷涂或刮涂工艺,所述涂布厚度为10-1000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真空热压固化工艺包括:
S2-1,将贴合后所得产物放置于真空热压机中进行压合,调整温度为25℃,真空度≤200Pa,压力为500-10000N,持续时间为1-20min,所述压合形式为单片压合或多片压合;
S2-2,将真空热压后所得产物升温至60-80℃,持续时间为1-5min,而后升温至100-140℃,持续时间为1-4min,最后升温至180-220℃,持续时间为10-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衬底为绝缘衬底,具体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氮化硅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薄膜为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钼、二硒化钨、黑磷、氮化硼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将所得产物放入刻蚀设备进行刻蚀来去除所述沉积衬底,而后采用去离子水对刻蚀后所得产物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2min;随后采用氮气吹干产物待用。
CN202311847045.8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Pending CN117812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7045.8A CN117812981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7045.8A CN117812981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2981A true CN117812981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7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7045.8A Pending CN117812981A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29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166794A (ja) フレキシブル膜上に載置された反転メタモルフィックソーラーセル
WO2016008277A1 (zh) 一种有机单晶场效应电路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42967B1 (ko) 실록산계 단량체를 이용한 접합 기판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Yan et al. High performance amplifier element realization via MoS2/GaTe heterostructures
JP2009521813A (ja) 歪み薄膜の緩和方法
CN110120438B (zh) 基于金属柔性基底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4404475A (zh) 增强聚对二甲苯薄膜与金属层粘附性的方法
WO2020152358A1 (en) Method of material transfer
CN110970340A (zh) 一种柔性InP H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5148B (zh) 一种基于迭片电极的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7799B (zh) 一种高结晶度半导体膜转移制造方法
CN117812981A (zh)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的转移方法
CN111613693A (zh) 柔性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85894B (zh) 一种金刚石基多通道势垒调控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94331A (zh) 一种二维半导体薄膜异质结的堆叠转移方法
CN111403473B (zh) 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场效应整流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98611B (zh) 基于氮化硅应力薄膜与尺度效应的晶圆级单轴应变sgoi的制作方法
CN111845003B (zh) 纳米材料的可控性热压实现方法
CN109378312B (zh) 一种体掺杂金刚石基常关型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106B (zh) 一种大面积柔性衬底InP H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1982B (zh) AlN基板高效散热HEM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85304B (zh) 以氮化物薄膜为绝缘埋层的soi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66425B (zh) 一种柔性可弯曲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US934619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substrate with surface structure copying from a template
US11890846B2 (en) Method of transferring graphene and flexible transparent electrod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