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12887A -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12887A
CN117812887A CN202311826209.9A CN202311826209A CN117812887A CN 117812887 A CN117812887 A CN 117812887A CN 202311826209 A CN202311826209 A CN 202311826209A CN 117812887 A CN117812887 A CN 117812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target device
current moment
value
operation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6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杰斌
刘勇鹏
李信德
王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6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128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12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128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述P等于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对所述目标器件进行散热;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本申请可以更精准地为目标器件提供散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目标设备进行精细化散热控制的效果。

Description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器件(如芯片)的使用或运行会导致芯片温度升高,进而对器件本身的工作和寿命造成影响,并还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以芯片为例,芯片温度过高,会导致晶体管工作不稳定,造成计算错误或死机;同时,也会加速晶体管老化和退化,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对用户而言,芯片温度过高会会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影响用户的操作和使用;同时,也会对用户的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烫伤或火灾等安全隐患。
为了防止器件温度过高带来上述一系列的问题,目前通常会在器件外配置散热器,通过在检测到器件的温度高于安全温度临界值时,开启散热器对器件进行散热。但是该方式所提供的散热服务十分粗犷,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越来越高的精细化热管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更精准地提供散热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述P等于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对所述目标器件进行散热;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通过预先为不同散热等级配置具有不同散热能力的散热策略,并基于目标器件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来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进而采用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策略对目标器件进行散热。这样在进行散热时,所采用的散热策略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相匹配,可以根据目标器件当前时刻的实际情况按需进行散热,从而更精准地为目标器件提供散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目标设备进行精细化散热控制的效果。
同时,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是基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来进行的散热策略确定,而温度增量为当前时刻与上一时刻的温度之差,其值反映的是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的快慢,而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为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其值反映的是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快慢的变化趋势。因此,结合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确定出的散热策略,是与当前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快慢与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快慢的变化趋势相匹配的,相比于直接基于温度值进行确定的方案,结合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确定出的散热策略可以更贴合目标器件的实际需求,从而更精准地为目标器件提供散热服务。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目标器件当前的温度值很高,但是目标器件已脱离高产热场景(比如目标器件之前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当前已切换为低负荷运行状态),此时即使不进行散热管理,目标器件的温度值也将慢慢降低,此时并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散热,以免骤热骤冷影响目标器件的运行,以及带来更多的额外功耗或者对目标设备进行更多不必要的限制。又比如,可能存在目标器件当前的温度值不高,但是目标器件已进入高产热场景(比如目标器件进入了满负荷运行状态),此时虽然当前的温度值不高,但在未来将会持续高幅度升温,此时若基于当前的温度值采用较低散热能力的散热策略,则无法有效遏制住目标器件的温升。相反,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在面对上述情况时,确定散热策略时即与当前的温度值无关,而是选取与目标器件当前的温度变化快慢与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快慢的变化趋势相匹配的散热策略,以上例为例,在目标器件当前的温度值很高,但是目标器件已脱离高产热场景,此时可以选取散热能力较弱的散热策略,以防止骤热骤冷的情况出现,以及避免带来更多的额外功耗,以及对目标设备进行更多不必要的限制;在目标器件当前的温度值不高,但是目标器件已进入高产热场景,此时会选取较高散热能力的散热策略,以有效遏制住温度的快速上述趋势。因此,基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来进行散热策略确定,可以为目标器件带来更精准地提供散热服务,并满足更精细化的热管理需求。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包括: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大于0,所述P大于等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大于0,所述P小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二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小于0,所述P大于等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均小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四散热等级;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等级、所述第二散热等级、所述第三散热等级和所述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于K是否大于0,以及P是否大于等于0来实现了不同的散热等级的划分。可以理解,K大于0表明目标器件处于升温状态,且K值越大,升温越快。相反,K小于0表明目标器件处于降温状态,且K值越小,降温越快。那么相应的,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表明升温有越来越快的趋势,需要较大的散热能力接入以遏制住该升温趋势;相反,若K大于0但P小于0,表明当前虽然仍旧在升温,但是升温趋势已经越来越慢,此时虽然仍旧需要较大的散热能力接入以满足目标器件的降温需求,但是以无需遏制升温趋势了,因此对于散热能力的需求可以小于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的情况;而对于K小于0但P大于等于0的情况,表明当前已经处于降温阶段了,只是降温趋势并不乐观,降温速度在不断变低,因此仍旧需要一定的散热能力接入以提高降温趋势;而对于K小于0且P小于0的情况,表明当前已经处于降温阶段了,且降温趋势也越来越快,那么此时可以采用一定的散热能力以进行降温即可。因此,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一散热等级,K大于0但P小于0对应第二散热等级,K小于0但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三散热等级,K小于0且P小于0对应第四散热等级,且第一散热等级、第二散热等级、第三散热等级和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这样可以符合目标器件的实际使用需要,从而使得对于目标器件的散热控制更贴合实际需求,满足对目标器件的精细化热管理需求。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还包括: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为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上一时刻对应散热等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K为0时,表明当前时刻和上一时刻相比温度并不存在区别,此时通过继续沿用上一时刻对应散热等级进行散热控制,从而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散热策略的切换功耗。
进一步地,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包括: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按照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运行所述目标器件,并按照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散热器;所述目标散热器为预先配置的为所述目标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一方面通过按照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器件,从而通过控制目标器件的运行来控制目标器件本身的产热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目标散热器的运行来控制外部对目标器件的散热强度,通过综合两个方面来共同对目标器件进行散热控制,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控制效果。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和所述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根据所述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一调整值,确定出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二调整值,确定出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获取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并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以及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分别基于第一调整值对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基于第二调整值对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进行调整得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这样只需要配好不同散热等级所对应的调整值,即可实现对于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确定,从而目标器件在不同场景下的散热需求。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包括: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第一可调范围;根据第一预设系数和所述第一可调范围计算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根据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所述第一调整值。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采用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第一预设系数和第一可调范围计算出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进而基于该波动值和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确定出第一调整值。这样确定出的调整值考虑了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允许的可调范围,不会造成确定出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偏离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实际需求的散热能力的情况,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且所述第一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于当前时刻的K和P来确定出第一预设系数,这样确定出的第一预设系数是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相适配的,从而使得基于第一预设系数确定出的第一调整值也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相适配,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对目标器件进行的散热控制的精细化程度。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包括: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第二可调范围;根据第二预设系数和所述第二可调范围计算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根据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所述第二调整值。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采用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第二预设系数和第二可调范围计算出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进而基于该波动值和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基础值确定出第二调整值。这样确定出的调整值考虑了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允许的可调范围,不会造成确定出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偏离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实际需求的散热能力的情况,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设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且所述第二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基于当前时刻的K和P来确定出第二预设系数,这样确定出的第二预设系数是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相适配的,从而使得基于第二预设系数确定出的第二调整值也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相适配,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对目标器件进行的散热控制的精细化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包括:所述目标器件的工作电压值,和/或,所述目标器件的工作频率值。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控制目标器件的工作电压值,和/或目标器件的工作频率值,可以有效控制目标器件的功耗,从而实现对于目标器件的产热能力的控制。
进一步地,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动态温控功能被启用;其中:所述动态温控功能在所述目标器件的温度达到预设的触发温度点时被启用;所述触发温度点位于所述目标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触发温度点位于目标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这样可以在目标器件的温度还处于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的情况下,就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控制方法介入,对目标器件进行热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目标器件的温度脱离正常工作温度区间,降低目标器件因温度问题而出现运行异常或者损坏的风险,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述P等于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等级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控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通信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散热控制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器件为所述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种的散热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处理节点上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时的温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K大于0且P小于0时的温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K小于0且P大于等于0时的温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K小于0且P小于0时的温度变化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更精准地提供散热服务,满足电子设备越来越高的精细化热管理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散热控制方法。可以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01: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器件是指需要进行散热控制的器件,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显卡、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单片机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等于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的温度与目标器件在上一时刻的温度之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等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之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器件在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等于目标器件在当上一时刻的温度与目标器件在再上一时刻的温度之差。
例如,目标器件在t0时刻的温度为k0,在t1时刻的温度为k1,在t2时刻的温度为k2,假设当前时刻为t2,则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等于k2-k1,目标器件在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等于k1-k0。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等于K-K’,等于(k2-k1)-(k1-k0),等于k2-k0。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和目标器件在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从而得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此外,也可以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的温度k2与目标器件在再上一时刻的温度k0,得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目标器件上,或者在目标器件周围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方式,获取到目标器件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具有热管理需求的电子设备中,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服务器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固件的形式固化在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中,也可以通过程序代码的方式存储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从而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读取并执行。
温度传感器可以直接与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连接,以向处理器提供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此外,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与电子设备内的数据存储体连接,例如温度寄存器连接,从而通过读取温度寄存器中的值得到目标器件的温度数据。
S102:根据当前时刻的K和P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
S103:按照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对目标器件进行散热。
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K和P所具有的不同的组合情况,预先配置出不同的散热等级,并为不同散热等级配置相应的散热策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可以配置以下散热等级:
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一散热等级;
K大于0但P小于0对应第二散热等级;
K小于0但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三散热等级;
K小于0且P小于0对应第四散热等级;
且第一散热等级、第二散热等级、第三散热等级和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
也即,若当前时刻的K大于0,P大于等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大于0,P小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二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小于0,P大于等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和P均小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四散热等级。
可以理解,K大于0表明目标器件处于升温状态,且K值越大,升温越快。相反,K小于0表明目标器件处于降温状态,且K值越小,降温越快。而P为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之差,其值反映的是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快慢的变化趋势。那么,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表明升温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如图2所示,需要较大的散热能力接入以遏制住该升温趋势;相反,若K大于0但P小于0,表明当前虽然仍旧在升温,但是升温趋势已经越来越慢,如图3所示,此时虽然仍旧需要较大的散热能力接入以满足目标器件的降温需求,但是以无需遏制升温趋势了,因此对于散热能力的需求可以小于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的情况;而对于K小于0但P大于等于0的情况,表明当前已经处于降温阶段了,只是降温趋势并不乐观,降温速度在不断变低,如图4所示,因此仍旧需要一定的散热能力接入以提高降温趋势;而对于K小于0且P小于0的情况,表明当前已经处于降温阶段了,且降温趋势也越来越快,如图5所示,那么此时可以采用一定的散热能力以进行降温即可。因此,设置第一散热等级、第二散热等级、第三散热等级和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可以符合目标器件的实际使用需要,从而使得对于目标器件的散热控制更贴合实际需求,满足对目标器件的精细化热管理需求。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若当前时刻的K为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上一时刻对应散热等级,从而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散热策略的切换功耗。
当然,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若当前时刻的K为0,则进一步根据上一时刻的K’值和当前时刻的P值进行散热等级的确定。例如,若当前时刻K等于0,且P大于等于0,但上一时刻K’大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K等于0,且P大于等于0,但上一时刻K’大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将K为0的情况单独列出进行考虑,而是结合到大于0或小于0的场景中一并进行散热定级的确定。例如,可以设置K大于等于0且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一散热等级;K大于等于0但P小于0对应第二散热等级;K小于0但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三散热等级;K小于0且P小于0对应第四散热等级;且第一散热等级、第二散热等级、第三散热等级和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比前述4个散热等级更多的散热等级。例如,可以设置若当前时刻的K大于等于A(A为预设的大于0的常值),P大于等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大于等于A,P小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二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小于A且大于等于0,P大于等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小于A且大于等于,P小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四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小于0,P大于等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五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K和P均小于0,则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六散热等级。且第一散热等级、第二散热等级、第三散热等级、第四散热等级、第五散热等级和第六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其中,A的具体取值可以由工程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理解,以上示例仅为一种可行的多余4种第六散热的划分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例如设置一个小于0的常值作为划分点,又例如不以0作为划分点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可以包括该散热等级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从而在按照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时,可以通过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进而按照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器件,并按照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散热器,实现与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相匹配的散热控制。其中,目标散热器为预先配置的为目标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冷散热器、水冷散热器等。对于风冷散热器,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扇转速等。对于水冷散热器,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冷却液流速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从而直接基于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读取出相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方式也可以是:
获取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以及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和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根据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第一调整值,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根据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和第二调整值,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
示例性的,可以将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减去该第一调整值,得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或者,第一调整值可以为调整比例,从而将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乘以该第一调整值,得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类似的,可以将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减去该第二调整值,得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或者,第二调整值可以为调整比例,从而将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乘以该第二调整值,得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设定好不同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从而在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后,可以直接获取到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的过程可以是: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第一可调范围;根据第一预设系数和第一可调范围计算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根据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第一调整值。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可选的,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部分相同。在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散热等级越高(第一散热等级高于第二散热等级高于第三散热等级高于第四散热等级,以此类推)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也越大。
类似的,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一可调范围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可选的,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一可调范围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部分相同。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系数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的值。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示例方案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系数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可选的,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一预设系数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部分相同。
此外,在本可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示例方案中,第一预设系数也可以是根据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的。例如,可以设置:在K大于0,P大于等于0时,第一预设系数等于在K大于0,P小于0时,第一预设系数等于/>在K小于0,P大于等于0时,第一预设系数等于/>在K小于0,P小于0时,第一预设系数等于/>其中,w1和w2为权重系数,w1和w2满足w1+w2=1的限制条件。又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预设系数等于/>其中,||为绝对值符号。可以理解,以上两种示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两种可采用的基于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第一预设系数的方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计算公式对当前时刻的K和P进行计算得到第一预设系数,只要可以使得第一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即可。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预设系数和第一可调范围计算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时,可以先计算第一可调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然后再计算第一预设系数和该差值的乘积,即可得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第一调整值时,可以是计算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一调整值。此时,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第一可调范围为具体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可调范围。例如假设目标器件运行参数为电压,则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为预先配置的一个电压值,第一可调范围为一个电压值范围。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第一调整值时,也可以是计算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一调整值。此时,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第一可调范围为具体的比例值和比例值的可调范围。例如,同样假设目标器件运行参数为电压,则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一个比例值,例如80%,第一可调范围为一个比例值范围,例如100%至8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器件的工作电压值,和/或目标器件的工作频率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每一种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均可以独立的采用上述方式获取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设定好不同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从而在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后,可以直接获取到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的过程可以是: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第二可调范围;根据第二预设系数和第二可调范围计算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根据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第二调整值。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可选的,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部分相同。在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散热等级越高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也越大。
类似的,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二可调范围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可选的,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二可调范围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部分相同。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系数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的值。
在本可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示例方案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系数也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可选的,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第二预设系数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部分相同。
此外,在本可选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示例方案中,第二预设系数也可以是根据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的。例如,可以设置:在K大于0,P大于等于0时,第二预设系数等于在K大于0,P小于0时,第二预设系数等于/>在K小于0,P大于等于0时,第二预设系数等于/>在K小于0,P小于0时,第二预设系数等于/>其中,w1和w2为权重系数,w1和w2满足w1+w2=1的限制条件。又例如:可以设置第二预设系数等于/>其中,||为绝对值符号。可以理解,以上两种示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两种可采用的基于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第二预设系数的方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计算公式对当前时刻的K和P进行计算得到第二预设系数,只要可以使得第二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即可。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预设系数和第二可调范围计算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时,可以先计算第二可调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然后再计算第二预设系数和该差值的乘积,即可得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第二调整值时,可以是计算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之间的差值,得到第二调整值。此时,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第二可调范围为具体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可调范围。例如假设散热器运行参数为风扇转速,则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为预先配置的一个风扇转速值,第二可调范围为一个风扇转速值范围。
在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第二调整值时,也可以是计算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之间的乘积,得到第二调整值。此时,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第二可调范围为具体的比例值和比例值的可调范围。例如,同样假设散热器运行参数为电压,则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一个比例值,例如40%,第二可调范围为一个比例值范围,例如40%至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风扇转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可以对于每一个散热等级都同时进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控制外,还可以配置仅在一部分散热等级下同时进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控制,而在一部分散热等级下仅进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控制,以避免对目标器件的运行造成限制。例如,可以仅针对等级最高的n(n为预设的大于等于1的整数)个散热等级同时进行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控制,对于其他散热等级则仅进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控制。
示例性的,以前文配置有4个散热等级的实施例为例:
在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或者为第二散热等级时,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并按照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器件,以及按照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散热器。
在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或者为第四散热等级时,获取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并按照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散热器。此时,由于不再对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目标器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自由的使用相应的运行参数进行运行,或者可以始终采用额定运行参数进行运行,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还可以包括该散热等级对应的其他部件的运行参数值,例如WiFi模块、蓝牙模块、显示模块、USB模块、PCIE设备、音频模块、网络通讯模块等部件中的至少之一的运行参数。通过控制这些部件的运行参数,以降低这些部件的产热,从而降低目标器件所处环境的热量,达到加快目标器件降温的效果。对于其他部件的运行参数值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参考前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计算方式,在此也不再展开赘述。例如,可以关闭未使用的外设模块来降低目标器件所处环境的热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方案作为一个动态温控功能固化或者写入电子设备中。当电子设备启用动态温控功能后,电子设备即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示例性的,可以在电子设备中配置一个功能启动接口,用户可通过该接口主动控制是否需要启动该动态温控功能。
又示例性的,可以为该动态温控功能配置一触发温度点,在目标器件的温度达到预设的触发温度点时自动启用该动态温控功能。
可选的,该触发温度点可以配置为目标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的一个温度,从而在目标器件的温度还处于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的情况下,就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控制方法介入,对目标器件进行热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目标器件的温度脱离正常工作温度区间,降低目标器件因温度问题而出现运行异常或者损坏的风险,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其中,触发温度点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验室测试或者通过大量的目标器件实际使用过程所记录的温度数据进行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高温警戒温度点,当检测到目标器件的温度高于该第一高温警戒温度点的情况下,可以关闭电子设备,防止目标器件因温度过高而烧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二高温警戒温度点,第二高温警戒温度点高于触发温度点,但低于第一高温警戒温度点。当检测到目标器件的温度高于该第二高温警戒温度点,但还未达到第一高温警戒温度点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休眠状态,防止目标器件因温度过高而烧坏。
可选的,休眠状态可通过外部事件触发中止,例如可以通过鼠标、键盘等操作中止休眠状态,将电子设备唤醒。此时为了降低电子设备中的目标器件被损坏的风险,可以控制目标器件在最低运行参数值上运行,并控制目标散热器按照最大运行参数值运行。直至目标器件的温度回落至第二高温警戒温度点以下(此时会高于触发温度点),从而启动动态温控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默认电子设备启动后即自动启用动态温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控制方法,通过预先为不同散热等级配置具有不同散热能力的散热策略,并基于目标器件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来确定出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进而采用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策略对目标器件进行散热。这样在进行散热时,所采用的散热策略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相匹配,可以根据目标器件当前时刻的实际情况按需进行散热,从而更精准地为目标器件提供散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目标设备进行精细化散热控制的效果。
同时,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是基于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和温度变化趋势值来进行的散热策略确定,而温度增量为当前时刻与上一时刻的温度之差,其值反映的是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的快慢,而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为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之差,其值反映的是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升温或降温)快慢的变化趋势。因此,结合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确定出的散热策略,是与当前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快慢与目标器件的温度变化快慢的变化趋势相匹配的,相比于直接基于温度值进行确定的方案,结合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来确定出散热策略,既体现了当下的温度变化,又反映了后续的温度变化趋势,对温度变化进行预测进而选择合适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可以更贴合目标器件的实际需求,散热过程更加精细温和,从而更精准地为目标器件提供散热服务。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以一种目标器件为CPU,目标散热器为散热风扇,设置4个散热等级,且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包括CPU的工作电压V和工作频率F,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包括风扇转速N的情况下,具体的温度控制过程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做示例性说明。
其中,设置的4个散热等级分别为:
K大于0且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一散热等级;
K大于0但P小于0对应第二散热等级;
K小于0但P大于等于0对应第三散热等级;
K小于0且P小于0对应第四散热等级;
K等于0时,维持上一时刻对应散热等级。
其中,第一散热等级下:
CPU的工作电压V的计算公式为:
CPU的工作频率F的计算公式为:
风扇转速N的计算公式为:
上述运行参数对应的调整操作为减小CPU工作电压、降低CPU工作频率、提高散热风扇转速。
第二散热等级下:
CPU的工作电压V的计算公式为:
CPU的工作频率F的计算公式为:
风扇转速N的计算公式为:
上述运行参数对应的调整操作为减小CPU工作电压、降低CPU工作频率、提高散热风扇转速。
第三散热等级下:
CPU的工作电压V的计算公式为:
CPU的工作频率F的计算公式为:
风扇转速N的计算公式为:
上述运行参数对应的调整操作为增大CPU工作电压、升高CPU工作频率、降低散热风扇转速。
第四散热等级下:
CPU的工作电压V的计算公式为:
CPU的工作频率F的计算公式为:
风扇转速N的计算公式为:
上述运行参数对应的调整操作为增大CPU工作电压、升高CPU工作频率、降低散热风扇转速。
上述各公式中,V0为额定工作电压,F0为额定工作频率,N0为风扇最大转速值,w1和w2为权重系数,w1和w2满足w1+w2=1的限制条件。
在本示例方案中,可以设置第一高温警戒温度点T1、第二高温警戒温度点T2和触发温度点T3,其中T1、T2、T3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设置。示例性的,可以设置T1=80℃、T2=70℃、T3=40℃,但不作为限制。
在芯片运行过程中:
S1、实时获取CPU的历史温度值和当前温度值。获取温度值的方式可通过读取CPU内部的温度寄存器或者读取外部的温度传感器的值,具体方式根据实际使用场景选择,此处不做限制。
S2、判断CPU的当前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T1,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3。
S3、关闭电子设备,防止CPU因温度过高而烧坏。
S4、判断CPU的当前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T2,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5。
S5、电子设备进入休眠状态,防止CPU因温度过高而烧坏。休眠状态可通过外部事件触发中止,例如鼠标、键盘等操作,具体方式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调整。
S6、判断当前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T3,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7,否则回到S1。
S7、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操作由CPU完成,计算结果存储于存储器中,用于后续的计算步骤。
S8、判断K是否等于0,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9,否则执行S10。
S9、不改变散热等级。
S10、判断K是否大于0,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11,否则执行S12。
S11、判断P是否大于或等于0,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13,否则执行S14。
S12、判断P是否大于或等于0,若条件成立,则执行S15,否则执行S16。
S13、确定设备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
S14、确定设备散热等级为第二散热等级。
S15、确定设备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
S16、确定设备散热等级为第四散热等级。
在确定出散热等级后,按照前文所示出的运行参数的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出各运行参数。为便于理解,下面表格1列出了本示例方案中不同散热等级下,电子设备的运行参数的调节范围。可以理解,运行参数的调节范围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以下只是示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
散热等级 CPU工作电压 CPU工作频率 风扇转速
第一散热等级 V0-0.3~0.4 20%~40%F0 80%~100%N0
第二散热等级 V0-0.2~0.3 40%~60%F0 60%~80%N0
第三散热等级 V0-0.1~0.2 60%~80%F0 40%~60%N0
第四散热等级 V0-0~0.1 80%~100%F0 20%~40%N0
以K=1,P=3为例,此时温度曲线与变化趋势如附图2所示,温度上升且上升趋势加快,把K和P的值代入第一散热等级对应的计算公式,其中权重系数取w1=w2=0.5,计算后可得:V=V0-0.3625;F=27%F0;N=92.5%N0。然后,根据上述计算出的V、F和N分别调节CPU的工作电压、工作频率以及散热风扇的转速。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在系统固件中定义第一高温警戒温度点T1、第二高温警戒温度点T2和触发温度点T3,K和P的计算方式,散热等级,各散热等级下的CPU工作电压、CPU工作频率和风扇转速的计算方式,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频率,风扇最大转速值,权重系数,CUP的运行参数调整方式,散热风扇的风扇转速的调整方式等,从而满足对于CPU的温控需求。
上述示例方案,在温度到达临界值时,通过结合当前时刻的K和P,及时调整CPU的工作频率、工作电压和散热风扇的风扇转速,并还可以结合关闭未使用的外设模块等,来实现对CPU温度的精准控制,使CPU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保护CPU不因温度过高而烧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散热控制装置600。请参阅图6所示,图6示出了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的散热控制装置。应理解,装置600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装置600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600的操作系统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具体地:
参见图6所示,装置600包括:获取模块601,等级确认模块602和控制模块603。其中: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述P等于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所述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
等级确认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
控制模块603,用于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等级确认模块602具体用于: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大于0,所述P大于等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大于0,所述P小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二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小于0,所述P大于等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均小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四散热等级;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等级、所述第二散热等级、所述第三散热等级和所述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
在本可行实施方式的一种可选示例中,等级确认模块602具体还用于: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为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上一时刻对应散热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按照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运行所述目标器件,并按照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散热器;所述目标散热器为预先配置的为所述目标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在本可行实施方式的一种可选示例中,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和所述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根据所述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一调整值,确定出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根据所述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二调整值,确定出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
在本可选示例中,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第一可调范围;根据第一预设系数和所述第一可调范围计算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根据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所述第一调整值。
在本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一预设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且所述第一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在本可选示例中,控制模块60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第二可调范围;根据第二预设系数和所述第二可调范围计算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根据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所述第二调整值。
在本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预设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且所述第二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在本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包括:所述目标器件的工作电压值,和/或,所述目标器件的工作频率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603还用于在所述获取模块601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之前,确定动态温控功能被启用;其中:所述动态温控功能在所述目标器件的温度达到预设的触发温度点时被启用;所述触发温度点位于所述目标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
需要理解的是,出于描述简洁的考量,部分方法实施例中描述过的内容在本装置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7所示,其包括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其中: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实现上述散热控制方法。
可以理解,而处理器701可以是处理器核心或处理器芯片,例如CPU芯片、GPU芯片、AI芯片、MCU等,或者处理器701也可以是可进行程序配置与运行的其他电路,例如FPGA、单片机等。而存储器702可以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等,但不作为限制。
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例如,还可以具有散热器,散热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用于进行内部器件的散热。又例如,还可以具有内部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之间的通信;又例如,还可以具有外部通信接口,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接口等;又例如,还可以具有显示屏等信息显示部件,但不作为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器件可以为处理器,也可以为电子设备中除处理器外的其他器件,例如显卡。处理器可以通过目标器件和/或散热器进行运行参数的控制,以对目标器件进行散热。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软盘、光盘、硬盘、闪存、U盘、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安全数码卡)卡、MMC(MultimediaCard,多媒体卡)卡等,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实现上述各个步骤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这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散热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在本文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述P等于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
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
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对所述目标器件进行散热;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包括:
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大于0,所述P大于等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一散热等级;
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大于0,所述P小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二散热等级;
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小于0,所述P大于等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三散热等级;
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均小于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第四散热等级;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等级、所述第二散热等级、所述第三散热等级和所述第四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依次降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还包括:
若当前时刻的所述K为0,则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为上一时刻对应散热等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
按照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运行所述目标器件,并按照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运行目标散热器;所述目标散热器为预先配置的为所述目标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和散热器运行参数值,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和所述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
根据所述目标器件的额定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一调整值,确定出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
根据所述目标散热器的最大运行参数值和所述第二调整值,确定出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器件的运行参数的第一调整值,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第一可调范围;
根据第一预设系数和所述第一可调范围计算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
根据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所述第一调整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且所述第一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所述目标散热器的运行参数的第二调整值,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
获取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所对应的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第二可调范围;
根据第二预设系数和所述第二可调范围计算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
根据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基础值和所述散热器运行参数值的波动值,确定出所述第二调整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系数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K和P计算得到,且所述第二预设系数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
10.如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器件运行参数值包括:所述目标器件的工作电压值,和/或,所述目标器件的工作频率值。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动态温控功能被启用;其中:所述动态温控功能在所述目标器件的温度达到预设的触发温度点时被启用;所述触发温度点位于所述目标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内。
12.一种散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的温度增量K,以及所述目标器件在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变化趋势值P;所述P等于所述当前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K与上一时刻对应的温度增量之差;
等级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所述K和所述P确定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
控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当前时刻的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进行散热;其中:不同散热等级对应的散热策略的散热能力不同。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器件为所述处理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826209.9A 2023-12-27 2023-12-27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8128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6209.9A CN117812887A (zh) 2023-12-27 2023-12-27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6209.9A CN117812887A (zh) 2023-12-27 2023-12-27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12887A true CN117812887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1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6209.9A Pending CN117812887A (zh) 2023-12-27 2023-12-27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128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3082B2 (ja) 熱アウェアデバイスブーティ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833601B1 (ko) 휴대용 컴퓨팅 디바이스로부터 주위 온도를 추정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596464B2 (en) Determining the thermal influence of components within a system and usage of a matrix for power and thermal management
EP296216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 management i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ing thermal resistance values to predict optimum power levels
US8140196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a computer system
US20110161685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JP202102211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74689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processing device power consumption
EP30720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frequency adjustment and workload scheduling in a system on a chip
EP39168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7026203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sustained thermal power envelope comprising multiple heat sources
CN117812887A (zh)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9025934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otation speed of fan and computer system
CN107153592B (zh) 电子装置及其功率管理方法
CN116027865A (zh) 一种服务器散热调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92674A (zh) 电动水泵和散热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5071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747991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4460988A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233513B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TWI746101B (zh) 電子裝置及其固態硬碟的溫度控制方法
CN118113120A (zh) 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09332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M618846U (zh) 電力調節系統
US20200233477A1 (en) 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put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