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7379A -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7379A
CN117797379A CN202410041530.4A CN202410041530A CN117797379A CN 117797379 A CN117797379 A CN 117797379A CN 202410041530 A CN202410041530 A CN 202410041530A CN 117797379 A CN117797379 A CN 117797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uter tube
section
sleev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415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纯敏
唐楠
施宇立
施圣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xin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415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73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7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7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包括中心管、活动套设于中心管外的套管,具体的,中心管包括中心管直段、中心管弯角段及中心管卷曲段,三者依次平滑连接,并于中心管弯角段与中心管卷曲段之间开设连通中心管流体腔的中心管侧孔;套管包括外管、固定嵌设于外管内的内管,内管并同轴套设于中心管直段,且沿自身轴向与中心管直段滑移配合;外管包括平滑连接的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内管的两端分别同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相互背离的两端连接,并于自身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套管流体腔;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之间开设有与套管流体腔连通的外管侧孔;同时,外管尖段内设有显影环。该双腔猪尾导管用于降低心血管介入性手术的操作难度,降低对患者的创伤。

Description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心脏导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微创、高效、并发症少等特点,介入性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猪尾导管作为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可用于血管造影、有创压力测量、跨越心脏瓣膜和交换导丝等介入操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猪尾导管均为单腔猪尾导管;相关技术中,进行介入性治疗时,如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室间隔酒精消融术等,通常需要两条猪尾导管协同操作,测定瓣膜跨瓣压力阶差,并反复进行左室内、主动脉根部造影,以评估治疗效果;具体压差测定时,经皮穿刺从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将两条猪尾导管分别送至左心室与主动脉根部,以此分别测定左心室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对此,发明人认为,采用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方式进行心血管介入性手术,不仅增加了临床手术难度,同时增加了对患者的创伤性,使得患者的恢复期延长,存在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腔猪尾导管,用以降低心血管介入性手术的操作难度,提升手术成功率;同时,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中心管直段、中心管弯角段与中心管卷曲段;
中心管侧孔,所述中心管侧孔成型于所述中心管弯角段与所述中心管卷曲段的衔接处,并与所述连通;
套管,所述套管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固定于所述外管内,并同轴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直段,且沿自身轴向与所述中心管直段滑移配合;所述外管包括平滑连接的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同所述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相互背离的两端连接,并于自身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封闭的套管流体腔;
外管侧孔,所述外管侧孔成型于所述外管主体与所述外管尖段的衔接处,并与所述套管流体腔连通;
显影环,所述显影环设于所述外管上,并位于所述外管侧孔背离所述外管主体的位置,以便手术中显示所述外管侧孔的位置。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临床应用中,中心管的流体腔内可穿设导丝,且当中心管流体腔插入导丝时,中心管直段和中心管弯角段之间的夹角会接近消失,中心管卷曲段会伸展变直,以便于塑形和操作跨瓣。具体手术时,先将导丝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的6F/7F血管鞘入路至主动脉窦底处,后将该双腔猪尾导管沿导丝送至患者体内;需要跨瓣时,回拉导丝,使中心管卷曲段恢复自然形态,以辅助导丝导管跨瓣;待导丝跨越主动脉瓣后,将该双腔猪尾导管的中心管卷曲段送至左心室中下1/3处,并调整位置;同时,观察心电监护,确定无器械诱发的心律失常后,保持中心管位置固定;随后,调整套管的相对位置,并观察套管尖端的显影环,使其位于主动脉窦内;之后,再将中心管的流体腔、套管流体腔分别连接压力监测装置,即可监测跨瓣膜或跨病变的心腔-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
采用此种方式,仅需通过一处穿刺通路、应用一根器械导管,即可实现对跨瓣压差的实时监测,从而有效简化心血管临床手术操作,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创伤,提升手术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有效解决了复杂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实时测量跨瓣压差、主动脉根部和心室内反复造影的临床技术痛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直段背离所述中心管卷曲段的一端安装有中心管尾端阀管,所述中心管尾端阀管与所述中心管的流体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主体侧壁安装有套管尾端阀管,所述套管尾端阀管设于所述外管主体背离所述外管尖段的一端,且所述套管尾端阀管与所述套管流体腔连通。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临床应用中,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需要测量跨瓣压差时,分别将中心管尾端阀管与套管尾端阀管连接压力监测装置,即可监测跨瓣膜或跨病变的心腔-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而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时,通过断开压力监测装置、后连接高压注射泵,即可进行左室造影或主动脉内根部造影;通过设置中心管尾端阀管与套管尾端阀管,简化更换器械或变更器械位置的繁琐步骤,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杂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尖端止血活阀与尾端止血活阀,所述尖端止血活阀与所述尾端止血活阀均呈环状三叶活瓣结构,且均同轴固定于所述内管的内壁面。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尖端止血活阀与尾端止血活阀用于发挥有效阻血作用,从而降低内管内壁面与中心管外壁面之间缝隙内形成血栓的风险,进而提升该双腔猪尾导管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有效保证套管与中心管的相对活动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内壁面、所述内管外壁面与所述中心管内壁面均涂覆有肝素涂层。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设置肝素涂层,用于降低附壁血栓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外壁面、所述外管内壁面、所述中心管外壁面、所述中心管内壁面、所述内管外壁面均涂覆有亲水涂层。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设置亲水涂层,用于提升该双腔猪尾导管的生物相容性,同时提高各管的表面润滑度,并提升其抗摩擦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管侧孔包括尖段侧孔与主体侧孔,所述尖段侧孔开设于所述外管尖段,所述尖段侧孔绕所述外管轴线呈扇形结构,且所述尖段侧孔的深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外管的轴线;所述主体侧孔开设于所述外管主体,且于所述外管主体侧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体侧孔与所述尖段侧孔均位于所述外管侧壁的对应所述中心管卷曲段的一面;所述主体侧孔的开口方向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自所述外管主体一端向所述外管尖段一端逐渐背离所述外管的轴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侧孔的开口方向同所述外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呈30°-50°。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将外管侧孔设为多个主体侧孔与一个尖段侧孔,同时将主体侧孔以30°-50°角倾斜设置,并将尖段侧孔以大角度扇形平行孔设置,有助于保证稳定的液体流量传导,同时,有助于满足临床高压造影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外壁靠近所述外管任意径向一端的内壁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流体腔的横截面呈半月形,所述内管的横截面适配所述中心管呈正圆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流体腔与所述中心管流体腔均呈半圆形,且所述套管流体腔的内径与所述中心管的流体腔内径一致。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根据所匹配的中心管与套管的规格不同,设置套管流体腔与中心管的流体腔为“半月形+正圆形”或“双半圆形”,以便最大程度的保证套管流体腔与中心管的流体腔最大化流量的一致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双腔猪尾导管具有以下至少一条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套管为嵌套式的内管与外管,并将中心管同轴穿设于内管内,采用嵌套式的设计,尽可能的缩小该双腔猪尾导管的外径,以便经上肢桡动脉和下肢股动脉入路均可使用,有效扩大该双腔猪尾导管的适用范围;同时,缩小该双腔猪尾导管的外径尺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介入性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进而提升成功率;并且,有效降低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
2、利用内管同轴套设中心管直段,使套管沿自身轴向与中心管滑移配合,进而使中心管侧孔相对外管侧孔的距离可灵活调整,便于手术中医护人员根据不同个体差异实时做出调整,以此进一步扩大该双腔猪尾导管的适用范围,增强其实用性;同时,有效提升跨瓣膜压差或跨病变压差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方案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该双腔猪尾导管整体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主体侧孔开口朝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尖段侧孔开设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外管尖段部分整体结构的展开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内管与外管相对位置的截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内管与中心管相对位置的截面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中心管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时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内管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时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尖端止血活阀或尾端止血活阀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心管;11、中心管直段;12、中心管弯角段;13、中心管卷曲段;14、中心管流体腔;2、套管;21、内管;22、外管;221、外管主体;2211、尾部连接管;222、外管尖段;23、套管流体腔;3、中心管侧孔;4、外管侧孔;41、尖段侧孔;42、主体侧孔;5、显影环;6、尖端止血活阀;7、尾端止血活阀;8、中心管尾端阀管;9、套管尾端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图1,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包括中心管1、活动套设于中心管1外的套管2;其中,中心管1包括中心管直段11、中心管弯角段12及中心管卷曲段13,三者依次平滑连接,并于内部连通形成中心管流体腔14;同时,中心管弯角段12与中心管卷曲段13的衔接处开设有中心管侧孔3,中心管侧孔3与中心管流体腔14连通。
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套管2包括内管21与外管22,内管21固定嵌设于外管22内,并同轴套设于中心管直段11,且沿自身轴向与中心管直段11滑移配合,以使套管2沿自身轴向与中心管直段11滑移连接;参照图1至图4,外管22则包括外管主体221与外管尖段222,外管主体221与外管尖段222同轴设置且平滑连接,以使套管2对应外管主体221与外管尖段222均形成薄壁双腔管结构;内管21的两端分别同外管主体221与外管尖段222相互背离的两端连接,并于自身外壁与外管22内壁之间形成套管流体腔23;同时,外管主体221与外管尖段222的衔接处开设有外管侧孔4,外管侧孔4与套管流体腔23连通。而且,外管22上还设有显影环5,具体的,显影环5位于外管侧孔4背离外管主体221一端的外管尖段222内,用于在手术中显示外管侧孔4的位置。
临床应用中,中心管流体腔14内可穿设导丝,且当中心管流体腔14插入导丝时,中心管直段11和中心管弯角段12之间的夹角会接近消失,中心管卷曲段13会伸展变直,以便于塑形和操作跨瓣。具体手术时,先将导丝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的6F/7F血管鞘入路至主动脉窦底处,后将该双腔猪尾导管沿导丝送至患者体内;需要跨瓣时,回拉导丝,使中心管卷曲段13恢复自然形态,以辅助导丝导管跨瓣;待导丝跨越主动脉瓣后,将该双腔猪尾导管的中心管卷曲段13送至左心室中下1/3处,并调整位置;同时,观察心电监护,确定无器械诱发的心律失常后,保持中心管1位置固定;随后,调整套管2的相对位置,并观察外管尖段222的显影环5,使其位于主动脉窦内;之后,再将中心管流体腔14、套管流体腔23分别连接压力监测装置,即可监测跨瓣膜或跨病变的心腔-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
采用此种方式,代替相关技术中两条猪尾导管配合进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仅需通过一处穿刺通路、应用一根器械导管,即可实现对跨瓣压差的实时监测,从而有效简化心血管临床手术操作,提升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便捷性、安全性,进而提升手术成功率;同时,有效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有效解决复杂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实时测量跨瓣压差、主动脉根部和心室内反复造影的临床技术痛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具体而言;参照图1至图8,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中心管1、内管21与外管22均设置为圆管,具体的,内管21沿外管22的轴线嵌设于外管22内,且内管21外壁靠近外管22任意径向一端的内壁设置,以使外管尖段222与套管流体腔23形成于中心管流体腔14的同一侧;具体的,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套管流体腔23的横截面呈半月形,而内管21的横截面则同中心管流体腔14的横截面一样,呈正圆形;并且,套管流体腔23的内径尺寸大概为中心管流体腔14内径尺寸的1.5倍。
当然,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参照图7与图8,中心管1与内管21也可设置为其他截面形状的导管,例如半圆柱形导管;此时,内管21的圆弧面与外管22任意径向一端的内壁连接,与内管21适配的中心管直段11则同轴穿设于内管21内,内管流体腔211的横截面则呈半圆状,中心管流体腔14的横截面相应也呈半圆状;对应的,套管流体腔23的横截面最好也设置为半圆形状,同时保持套管流体腔23的内径与中心管流体腔14内径一致,以使套管流体腔23与中心管流体腔14内最大流量保持一致。当然,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中心管1与内管21也可设置为其他截面形状的导管,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仅以中心管1与内管21设置成圆管为例进行阐述。
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中心管直段11与靠近中心管直段11一端的部分中心管弯角段12采用3-4层强编织结构制作而成,剩余中心管弯角段12与中心管卷曲段13则逐渐过渡为弹性硅胶材料;同时,设置中心管直段11与中心管弯角段12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40°-155°之间;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中心管1的长度设置为120cm,外径设置为4Fr或5Fr,并保证中心管流体腔14可兼容0.035英寸的导丝。临床应用中,当中心管流体腔14插入导丝时,中心管直段11和中心管弯角段12之间的夹角会接近消失,同时,中心管1猪尾卷曲段会伸展变直,以便于塑形和操作跨瓣。
另外,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中心管侧孔3设有8个,8个中心管侧孔3呈交错排列,且均位于中心管1靠近卷曲段的一侧。
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套管2的长度设置为100cm,即外管主体221和外管尖段222的总长设置为100cm,外管侧孔4设有9个,9个呈交错排列,且均位于外管22外靠近卷曲段的一侧;同时,外管侧孔4沿外管22轴向的分布范围不超过4cm,以便在中心管直段11至少保留10cm的往复滑移距离。具体的,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外管侧孔4包括1个尖段侧孔41与8个主体侧孔42,尖段侧孔41开设于外管尖段222,尖段侧孔41绕外管22轴线呈扇形结构,且尖段侧孔41的深度方向即开口方向,平行于外管22的轴线;而主体侧孔42开设于外管主体221侧壁,且主体侧孔42的开口方向沿外管22的轴向自外管主体221一端向外管尖段222一端逐渐背离外管22的轴线,更具体的,主体侧孔42的开口方向同外管22的轴向之间的夹角呈30°-50°,以此保证稳定的液体流量传导,并满足临床高压造影的需要。
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套管2的外径设置为6Fr或7Fr或7.5F,即外管22的外径设置为6Fr或7Fr或7.5F,而内管21的内径则略大于中心管1的外径,以保证二者稳定相对滑移。
同时,参照图1与图9,内管21的两端分别设有尖端止血活阀6与尾端止血活阀7,尖端止血活阀6与尾端止血活阀7均用于发挥阻血作用,从而降低内管21内壁面与中心管1外壁面之间缝隙内形成血栓的风险;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尖端止血活阀6与尾端止血活阀7均呈环状三叶活瓣结构,且均同轴固定于内管21的内壁面。
并且,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中形成血栓的概率,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外管22内壁面、内管21外壁面与中心管1内壁面均涂覆有肝素涂层。
此外,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为保证该双腔猪尾导管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外管22外壁面、外管22内壁面、中心管1外壁面、中心管1内壁面、内管21外壁面均涂覆有亲水涂层。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参照图1,为提升该双腔猪尾导管的使用便捷性,中心管直段11背离中心管卷曲段13的一端连通安装有中心管尾端阀管8,即中心管尾端阀管8与中心管流体腔14连通,且中心管侧孔3通过中心管流体腔14与中心管尾端阀管8形成体内外流体交通。同理,外管主体221上位于自身背离外管尖段222的一端安装有套管尾端阀管9;具体的,外管主体221上一体成型有尾部连接管2211,尾部连接管2211与套管流体腔23连通,且尾部连接管2211的轴向与外管22轴向呈预设夹角设置;套管尾端阀管9固定嵌设于尾部连接管2211内,以此连通套管流体腔23;外管侧孔4通过套管流体腔23与套管尾端阀管9形成另一条独立的体内外流体交通。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尾部连接管2211采用抗形变材料,而与其连接的套管尾端阀管9采用抗折柔性管材。
临床应用中,需要测量跨心脏瓣膜或心腔内病变之间压力差以及做心室造影和主动脉根部造影的相关手术操作时,将该双腔猪尾导管沿导丝从股动脉或桡动脉的6F/7F血管鞘送至主动脉窦底,然后,回拉导丝,使中心管卷曲段13恢复自然形态,以辅助导丝导管跨瓣;待跨过主动脉瓣后,将中心管卷曲段13送至左心室中下1/3处,并调整位置,同时,观察心电监护,无器械诱发的心律失常后,保持中心管1位置固定;后调整套管2的相对位置,观察套管2尖端的显影环5,使其位于主动脉窦内即可;之后,对中心管1和套管2排气冲水,后分别将中心管尾部阀管8和套管尾部阀管9连接压力监测装置,即可监测跨瓣膜或跨病变的心腔-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如需进行造影检查,则断开压力监测装置,连接高压注射泵,即可进行左室造影或主动脉内根部造影。以此有效简化更换器械或变更器械位置的繁琐步骤,进一步提升复杂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操作便捷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临床应用中,需要测量跨心脏瓣膜或心腔内病变之间压力差以及做心室造影和主动脉根部造影的相关手术操作时,将该双腔猪尾导管沿导丝从股动脉或桡动脉的6F/7F血管鞘送至主动脉窦底,然后,回拉导丝,使中心管卷曲段13恢复自然形态,以辅助导丝导管跨瓣;待跨过主动脉瓣后,将导管的中心管卷曲段13送至左心室中下1/3处,并调整位置,同时,观察心电监护,无器械诱发的心律失常后,保持中心管1位置固定;后调整套管2的相对位置,观察外管尖段222内的显影环5,使其位于主动脉窦内即可;之后,对中心管1和套管2排气冲水,后分别将中心管尾部阀管8和套管尾部阀管9连接压力监测装置,即可监测跨瓣膜或跨病变的心腔-主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如需进行造影检查,则断开压力监测装置,连接高压注射泵,即可进行左室造影或主动脉内根部造影。
采用此种方式,使得心血管手术中,仅需通过一处穿刺通路、应用一根器械导管即可实现对跨瓣压差的实时监测,有效解决复杂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实时测量跨瓣压差、主动脉根部和心室内反复造影的临床技术痛点,既减少手术过程对患者的创伤,又简化了临床手术操作,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并缩短患者的恢复周期。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包括依次平滑连接的中心管直段、中心管弯角段与中心管卷曲段;
中心管侧孔,所述中心管侧孔成型于所述中心管弯角段与所述中心管卷曲段的衔接处,并与所述中心管流体腔连通;
套管,所述套管包括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固定于所述外管内,并同轴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直段,且沿自身轴向与所述中心管直段滑移配合;所述外管包括平滑连接的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同所述外管主体与外管尖段相互背离的两端连接,并于自身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之间形成套管流体腔;
外管侧孔,所述外管侧孔成型于所述外管主体与所述外管尖段的衔接处,并与所述套管流体腔连通;
显影环,所述显影环设于所述外管上,且位于所述外管侧孔背离所述外管主体的位置,以便手术中显示所述外管侧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直段背离所述中心管卷曲段的一端安装有中心管尾端阀管,所述中心管尾端阀管与所述中心管的流体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主体侧壁安装有套管尾端阀管,所述套管尾端阀管设于所述外管主体背离所述外管尖段的一端,且所述套管尾端阀管与所述套管流体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尖端止血活阀与尾端止血活阀,所述尖端止血活阀与所述尾端止血活阀均呈环状三叶活瓣结构,且均同轴固定于所述内管的内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壁面、所述内管外壁面与所述中心管内壁面均涂覆有肝素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外壁面、所述外管内壁面、所述中心管外壁面、所述中心管内壁面、所述内管外壁面均涂覆有亲水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侧孔包括尖段侧孔与主体侧孔,所述尖段侧孔开设于所述外管尖段,所述尖段侧孔绕所述外管轴线呈扇形结构,且所述尖段侧孔的深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外管的轴线;所述主体侧孔开设于所述外管主体,且于所述外管主体侧壁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体侧孔与所述尖段侧孔均位于所述外管侧壁的对应所述中心管卷曲段的一面;所述主体侧孔的开口方向沿所述外管的轴向自所述外管主体一端向所述外管尖段一端逐渐背离所述外管的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外壁靠近所述外管任意径向一端的内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流体腔的横截面呈半月形,所述内管的横截面适配所述中心管呈正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腔猪尾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流体腔与所述中心管流体腔均呈半圆形,且所述套管流体腔的内径与所述中心管的流体腔内径一致。
CN202410041530.4A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Pending CN1177973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1530.4A CN117797379A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41530.4A CN117797379A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7379A true CN11779737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41530.4A Pending CN117797379A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737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3425A1 (en) * 2004-03-10 2005-09-15 Phil Langston Coaxial dual lumen pigtail catheter
CN108568027A (zh) * 2018-05-17 2018-09-25 张海雄 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
CN215191503U (zh) * 2021-01-26 2021-12-1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左心室-主动脉根部压力同步监测导管
US20220160997A1 (en) * 2020-11-23 2022-05-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adiopaque marker and delivery system
US20230248939A1 (en) * 2022-02-10 2023-08-10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Modular, percutaneous dual-lumen cannula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3425A1 (en) * 2004-03-10 2005-09-15 Phil Langston Coaxial dual lumen pigtail catheter
CN108568027A (zh) * 2018-05-17 2018-09-25 张海雄 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
US20220160997A1 (en) * 2020-11-23 2022-05-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Radiopaque marker and delivery system
CN215191503U (zh) * 2021-01-26 2021-12-1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左心室-主动脉根部压力同步监测导管
US20230248939A1 (en) * 2022-02-10 2023-08-10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Modular, percutaneous dual-lumen cannula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18754B2 (ja) 閉胸介入を行なうための心肺バイパスシステム
JP5102033B2 (ja) 拡張可能な経中隔シース
EP1208867B1 (en) Endovascular system for arresting the heart
JP5696162B2 (ja) 拡張可能な部分を有する脈管導入器
JP5855562B2 (ja) 吸引を有するガイドシステム
CA2867900C (en) Retrograde cardioplegia delivery catheter
KR20140010424A (ko) 안내 카테터
CN113289202A (zh) 一种转向灵活的介入微导管
CN117797379A (zh) 一种双腔猪尾导管
CN112971872A (zh) 推送缆及推送系统
CN212281670U (zh) 一种球囊装置及球囊系统
CN218923534U (zh) 可调弯医用装置
JPH07308383A (ja) カテーテル
CN215351423U (zh) 一种微导管
CN221014163U (zh) 一种高跟踪型球囊导管鞘
LU504060B1 (en) Extending guide wire and catheter system
CN219271070U (zh) 输送导管
AU740743B2 (e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ystem for closed-chest intervention
CN111568562A (zh) 一种球囊装置及球囊系统
CN113577501A (zh) 一种防回缩导管
CN115212427A (zh) 一种经桡导引导管
CN115645027A (zh)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CN114432578A (zh) 一种可调节球囊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