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5027A -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5027A
CN115645027A CN202211152846.8A CN202211152846A CN115645027A CN 115645027 A CN115645027 A CN 115645027A CN 202211152846 A CN202211152846 A CN 202211152846A CN 115645027 A CN115645027 A CN 115645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atheter
distal end
bending adjusting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28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信群
方臻飞
丘信炯
谢丽娟
王柏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28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50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5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50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其中,所述远端可调的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控制构件,导管本体包括主体管段以及可调构件,可调构件包括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均连接于主体管段的远端;主体管段和第一调弯部开设有用于穿装医疗器械的第一通道,医疗器械能够通过第一通道从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伸出;控制构件连接于可调构件,用于控制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分别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的远端逐渐远离,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本发明提供的远端可调的导管能够在组织腔体内保持稳定,不易产生不期望的回退。

Description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血管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500,病死率约1.4%-2.2%,是年轻人和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一个或多个节段肥厚,一般诊断标准为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5mm。而当出现二尖瓣前叶(Anterior Mitral Valve Leaflet,ATVL)收缩期前向运动贴靠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造成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Outflow Tract,LVOT)狭窄甚至梗阻,即左室流出道压差过大时,便称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近年来公开了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新技术,例如采用射频消融针经主动脉路径到达左心室,然后插入肥厚的室间隔内进行射频消融,以达到降低LVOT狭窄和梗阻的目的。
在建立射频消融针到室间隔的路径中,首先通过鞘管由股动脉穿刺进入体内,鞘管在导丝的引导下经主动脉(Aortaprincipal Artery,AA)并跨过主动脉瓣(AorticValve,AV)到达心脏的左心室,然后将装载有射频消融针的导管沿鞘管进入体内,跨过主动脉瓣到达左心室,然后保持导管位置不动,回撤鞘管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位置,然后控制导管的远端段向室间隔的方向调弯使得导管的远端贴靠到室间隔的消融位点后,再控制消融针从导管远端伸出并扎入室间隔的消融位点,以实现对室间隔的消融。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导管选择消融位点的过程中,导管容易因为心脏的持续搏动或者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慎而向近端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导致导管的远端脱离左心室并撤回到主动脉内,此时导管再次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较为困难,需要将整套器械全部撤出后,重新进行上述操作,造成手术耗时增加,且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其中,该远端可调的导管能够在组织腔体(例如左心室)内保持稳定,不易回撤。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控制构件,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主体管段以及位于所述主体管段远端的可调构件,所述可调构件包括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均连接于所述主体管段的远端;
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第一调弯部开设有用于穿装医疗器械的第一通道,所述医疗器械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伸出;
所述控制构件连接于所述导管本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分别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弯曲,使得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和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逐渐远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装置包括消融针、鞘管以及上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中,所述导管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中,并且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所述医疗器械为所述消融针,所述消融针活动穿设于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第一调弯部中,且能够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伸出。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融系统,包括能量发生器以及上述的消融装置,所述能量发生器与所述消融针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消融针提供消融能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能够往不同方向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的远端能够逐渐远离,从而增大可调构件远端的外轮廓,从而增加导管本体的远端在组织腔体内的回退阻力。以经主动脉到左心室路径的经导管介入手术为例,当导管本体的远端跨过主动脉瓣后,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的远端相互远离能够增大导管本体在左心室内向主动脉方向回退的回退阻力,从而杜绝或者减少因心脏搏动或者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慎等原因导致导管本体的远端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导管在心脏内的稳定性,使得手术过程更加的可控,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对病人的二次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远端可调的导管中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调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中穿装有消融针和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自然状态下贴合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自然状态下贴合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M区域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透视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调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N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图5中D-D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E-E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鞘管进入主动脉内且位于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跟随导丝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左心室内分别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弯曲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二调弯部的远端贴靠至左心室内壁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2中P区域的放大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消融针从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伸出并且穿刺进入室间隔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自然状态下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图20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在调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24为图23中Q区域的放大图;
图25为图20中的远端可调的导管的第二调弯部的远端贴靠至左心室内壁且导丝从第二调弯部远端侧壁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5中S区域的放大图。
图标:100、导管;1、导管本体;2、控制构件;11、主体管段;12、可调构件;121、第一调弯部;122、第二调弯部;g1、第一通道;g2、第二通道;a1、第一内腔;a2、第二内腔;a3、第三内腔;a4、第四内腔;200、消融针;300、鞘管;301、支撑段;302、塑形段;303、调弯段;400、导丝;1211、第一连接件;1221、第二连接件;1212、第一主体部;1222、第二主体部;f、远端开口;1211a、第一段;1211b、第二段;1221a、第一分段;1221b、第一分段;b1、第一面;b2、第二面;c1、第一吸合面;c2、第二吸合面;d、狭槽;21、第一牵引件;22、第二牵引件;e1、第一导槽;e2、第二导槽;500、操纵手柄;600、能量发生器;700、灌注装置;701、流体存储器;702、灌注泵;703、流体通道;1223、导向头部;a31、轴向延伸腔;a32、圆弧过渡腔;a33、倾斜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间接地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地连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元件连接到另一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近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而远端是指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将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周向为围绕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轴线的方向(垂直于轴线,同时垂直于截面半径);径向指沿直径或半径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近端”、“远端”、“一端”、“另一端”、“第一端”、“第二端”、“初始端”、“末端”、“两端”、“自由端”、“上端”、“下端”等词语中所出现的“端”,并不仅限于端头、端点或端面,也包括自端头、端点、或端面在端头、端点、或端面所属元件上延伸一段轴向距离和/或径向距离的部位。上述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管在进入生物体(例如人体)的组织腔体(例如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及右心房)、胃部、血管、食道、气管等)后不稳定,容易发生不期望的回撤而导致手术耗时增加的问题,适用于经导管介入手术中,尤其适用于经主动脉到左心室路径的经导管心肌消融术中,为便于描述,下文以经主动脉到左心室路径的经导管心肌消融术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远端可调的导管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100,包括导管本体1和控制构件2(如图10及图11所示),导管本体1包括主体管段11以及位于主体管段11远端的可调构件12,可调构件12包括第一调弯部121及第二调弯部122。如图2所示,主体管段11和第一调弯部121均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第一调弯部121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a1,主体管段11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a2,第二内腔a2与第一内腔a1相连通,第一内腔a1和第二内腔a2组成用于输送医疗器械的第一通道g1。控制构件2连接于导管本体1,用于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分别向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逐渐远离,其中,第一方向A不同于第二方向B。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医疗器械为刺入目标组织(例如室间隔)并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的消融针200,消融针200的消融方式可以是药物消融、能量消融或者药物消融与能量消融的结合等,消融针200能够从第二内腔a2的近端依次进入第二内腔a2、第一内腔a1,然后从第一内腔a1的远端伸出,从而穿刺进入目标组织以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通过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更加接近目标组织(例如室间隔,如图19所示)。通过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与第一方向A不同的第二方向B弯曲,使得第二调弯部122能够远离第一调弯部121,能够避免对第一调弯部121的调弯造成阻碍的同时,大大增加可调构件12的外轮廓,进而增大导管本体1在组织内(例如在左心室内向主动脉方向回退)的回退阻力,使得导管本体1在组织内不易产生不期望的回退。在其他实施例中,医疗器械还可以是消融导管、压力测量导管、压力测量导丝等。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能够往不同方向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能够逐渐远离,从而增大可调构件12远端的外轮廓,当导管本体1的远端跨过主动脉瓣后,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相互远离能够增大导管本体1在左心室内向主动脉方向回退的回退阻力(如图16所示),从而杜绝或者减少因心脏搏动或者操作人员的操作不慎等原因导致导管本体1的远端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可能性,从而增加导管100在心脏内的稳定性,使得导管100不易产生不期望的回退,使得手术过程更加的可控,缩短手术耗时,减少对病人的二次损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可调构件12远端的外轮廓是指同时包络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最大圈的轮廓。
请再次参阅图1,优选地,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的夹角α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180°,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更易相互远离,从而进一步增大导管本体1远端的回退阻力的同时减少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之间的干扰。更优选地,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指向相反,即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之间的夹角α为18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主体管段11/可调构件12径向方向上,第一调弯部121远端与第二调弯部122远端之间的距离至少能够到达40mm,以保证沿主体管段11/可调构件12径向方向上,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远端之间的距离能够大于主动脉瓣瓣环的直径,使得可调构件12能够止挡于主动脉瓣瓣环(如图16所示),从而增加导管本体1在左心室内的回退阻力。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沿主体管段11/可调构件12径向方向上,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远端之间的距离至多为58mm,以更好的适应左心室的尺寸。
请参阅图4及图5,在自然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自然状态即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不被控制构件2控制弯曲的状态)下,第一调弯部121径向贴合于第二调弯部122,或者第一调弯部121与第二调弯部122在径向上邻近,以便于导管100在血管内或者在其他管道内(例如图14所示的鞘管300)输送,其中,此处邻近是指在可调构件12的径向上,第一调弯部121与第二调弯部122之间的最大间距在2mm以内。
请再次参阅图1-图4,进一步的,主体管段11和第二调弯部122还设有用于穿装导丝400的第二通道g2,导丝400能够通过第二通道g2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伸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既可以表示为远端端面,也可以表示为远端处的侧壁,以导丝400能够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伸出为例,导丝400能够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伸出既可以表示为导丝400能够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伸出,也可以表示为导丝400能够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侧壁伸出,即第二通道g2的远端开口f可以开设于所述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也可以开设于所述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侧壁。
具体地,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第二调弯部122也设置为中空管体结构,其具有第三内腔a3,对应地,主体管段11还开设有轴向贯通的第四内腔a4,第三内腔a3和第四内腔a4相连通,第三内腔a3和第四内腔a4组成用于穿过导丝400的上述的第二通道g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g2的远端开口f开设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第三内腔a3轴向贯通第二调弯部122,导丝400活动穿设于第三内腔a3和第四内腔a4中,导丝400能够从主体管段11的第四内腔a4的近端进入主体管段11,然后从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三内腔a3的远端伸出。其中,导丝400用于对导管100在血管内的活动进行引导,例如引导导管100经主动脉跨过主动脉瓣然后进入左心室。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管段11的第四内腔a4与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二内腔a2还可以径向连通为一个腔,使得该腔能够同时收容消融针200和导丝400,该腔同时与第一内腔a1和第三内腔a3相连通。
请再次参阅图1-图5,进一步地,第一调弯部121包括第一主体部1212以及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2上的第一连接件1211,第二调弯部122包括第二主体部1222以及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222上的第二连接件1221,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相互连接使得第一调弯部121与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构成磁吸组件,在自然状态下,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通过磁吸组件径向贴合。具体地,在自然状态下,当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能够磁性吸合,从而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其中一者为磁性件,另一者为金属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也可以均为磁性件,且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之间的相对面(也即连接面)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连接件1211中与第二连接件1221相对的面的极性为S(South,南)极,第二连接件1221中与第一连接件1211相对的面的极性为N(North,北)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预设值为10mm,也就是说:当控制构件2不对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产生调弯作用力时,如果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之间的间距在10mm以内,则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能够相互吸合在一起,使得在自然状态下,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径向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件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铁、镍、钴、锰、铂以及上述任一一种或者多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合金等,优选为铂铱合金,铂铱合金与磁性件的吸合力较高,且生物相容性好,还具有显影性。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调弯部121能够径向贴合于第二调弯部122,当导丝400穿设于第二调弯部122内以对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方向进行引导时,也能够同时对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进行引导。当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相贴合时,导丝400能够同时引导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跨过主动脉瓣。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能够逐渐远离,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导管本体1跨过主动脉瓣后不被期望地回撤到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进而增加了导管本体1在左心室内的稳定性。退一步讲,假设导管本体1的远端不慎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导管本体1的远端还可以通过导丝400的引导重新跨过主动脉瓣(如图15所示),无需将整套器械全部撤出人体后再重新将鞘管300引入人体主动脉内且送达到主动脉瓣膜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位置,然后再通过鞘管300再次引导导管100重新跨过主动脉瓣,从而大大缩减了手术流程和手术耗时,同时也避免了对病人造成二次损伤。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在磁吸组件的作用下能够良好贴合,且导丝400穿设于第二调弯部122内时能够带动第一调弯部121跨过主动脉瓣,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211应至少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远端部分,当第一调弯部121与所述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时,第二连接件1221至少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222中与第一连接件1211相对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件1211能够与第二连接件1221良好吸合,进而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能够良好的贴合于第二调弯部122,从而在第二调弯部122的带动下能够快速跨过主动脉瓣,并且还进一步提高导管100在主动脉瓣或者鞘管300内的穿送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均设置为半圆结构(即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半圆,且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径向尺寸基本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呈半圆的径向截面包括一直边和一弧边。
请结合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呈半圆结构的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外侧壁均包括第一面b1和第二面b2,其中,第一面b1为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径向截面中的弧边所在的面,第二面b2为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径向截面中的直边所在的面。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中的其中任一个通过自身的第二面b2与另一个的第二面b2贴合或者邻近,也即,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二面b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二面b2相对贴合或者邻近,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一面b1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一面b1相互背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径向截面相对贴合能够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当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相贴合或者相邻近时,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均呈直线状态,当所述第一调弯部121和所述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时,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贴合面均为直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弯部121的调弯方向(即第一方向A)为第二调弯部122指向第一调弯部121的方向,也即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二面b2指向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一面b1的方向,第二调弯部122的调弯方向(即第二方向B)为第一调弯部121指向第二调弯部122的方向,也即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二面b2指向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一面b1的方向;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中的任一者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扰,提升调弯的精准性和手术的便捷性。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分别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远端,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轴向长度相等,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也同样设置为径向截面为半圆的环状结构且轴向长度相等,当第一调弯部121与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或者邻近时,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端面(也即第一连接件1211的远端端面)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也即第二连接件1221的远端端面)对齐。
如图6及图7所示,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211沿其轴向从近端到远端包括第一段1211a和第二段1211b,第一段1211a设置为径向截面为半圆的环状结构,且嵌设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远端,第二段1211b同样设置为径向截面为半圆的环状结构且其径向尺寸大于第一段1211a,并且第二段1211b的径向截面与第一主体部121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第二段1211b具有朝向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一吸合面c1,第一吸合面c1与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二面b2齐平。第一连接件1211同样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第一连接件1211的内腔作为第一调弯部121的第一内腔a1的远端部分,以使得消融针200能够从第二连接件1221/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端面伸出。
对应地,第二连接件1221沿其轴向从近端到远端包括第一分段1221a和第二分段1221b,第一分段1221a设置为径向截面为半圆的环状结构,且嵌设于第二主体部1222的远端,第二分段1221b同样设置为径向截面为半圆的环状结构且其径向尺寸大于第一分段1221a,并且第二分段1221b的径向截面与第二主体部122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大致相同,第二分段1221b具有朝向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一吸合面c1的第二吸合面c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合面c2与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二面b2齐平,第二吸合面c2能够与第一吸合面c1相吸合,以带动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二面b2与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二面b2贴合。第二连接件1221具有轴向贯通的内腔,该内腔作为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三内腔a3的远端部分,以使得导丝400能够从第二连接件1221的远端端面伸出。
当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通过磁吸组件径向贴合时,通过控制构件2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和/或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能够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至少远端部分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至少远端部分分离。优选地,为避免第一调弯部121带动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一方向A弯曲或者第二调弯部122带动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二方向B弯曲,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可调构件12可以设置为:当控制构件2同时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且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时,第一调弯部121的至少远端部分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至少远端部分由相互贴近变为逐渐远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调弯部121受到向第一方向A的作用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如5N且第二调弯部122受到向第二方向B的作用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值如5N时,能够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至少远端部分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至少远端部分分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还可以是分别嵌设或者埋设于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内,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的形状还可以为块状、柱体状、球状、椭球状等,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8及图9,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贴附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212相对于第二主体部1222一侧的表面,第二连接件1221贴附于第二主体部1222相对于第一主体部1212一侧的表面。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还可以设置为条形扁状结构,呈条形扁状结构的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分别贴附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二面b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二面b2上。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部分能够和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至少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远端部分,即第一连接件1211至少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第二面b2的远端部分,第二连接件1至少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222的第二面b2的远端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均设置为柔性,能够跟随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弯曲而弯曲,且不会对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调弯造成较大影响。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狭槽d(图9中以第一连接件1211为例),在本实施例中,狭槽d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狭槽d沿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的长度方向均匀或者非均匀间隔排布,且多个狭槽d分别沿第一连接件1211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连接件122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狭槽d并没有沿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的宽度方向贯通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可以理解地,通过在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上开设狭槽d,使得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具有较佳的弯曲变形能力,进而进一步减小第一连接件1211对第一调弯部121的调弯造成影响以及减少第二连接件1221对第二调弯部122的调弯造成影响,从而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能够保持良好的调弯性能。
请参阅图10及图11,控制构件2包括第一牵引件21,第一牵引件21沿主体管段11以及第一调弯部121的轴向活动地穿设于主体管段11以及第一调弯部121的管壁中,第一牵引件21的远端与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连接,第一牵引件21的近端穿出主体管段11的近端与操纵手柄500(如图12所示)连接。具体地,可以在主体管段11以及第一调弯部121的管壁内开设第一导槽e1,第一导槽e1沿主体管段11以及第一调弯部121的轴向延伸,第一导槽e1的远端延伸至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第一导槽e1的近端延伸至主体管段11的近端,第一牵引件21活动地穿设于第一导槽e1内,操纵手柄500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牵引件21沿第一导槽e1轴向向近端方向移动来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操纵手柄500通过控制第一牵引件21沿第一导槽e1轴向向远端方向移动来控制第一调弯部121恢复平直。可以理解地,当所述第一牵引件21沿第一导槽e1轴向向近端方向移动来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时,会给第一调弯部121施加向第一方向A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该作用力大于或等于5N。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主体管段11以及第一调弯部121的管壁内设置第一通道管(图未示),第一通道管沿主体管段11和第一调弯部121的轴向延伸,第一通道管的远端延伸至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第一通道管的近端延伸至主体管段11的近端,第一牵引件21活动地穿设于第一通道管内,操纵手柄500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牵引件21沿第一通道管轴向移动来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或者恢复平直。
在工作过程中,第一调弯部121用于跨过主动脉瓣后进入左心室,第一方向A为第一调弯部121靠近室间隔的方向,通过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能够贴靠至室间隔上,从而使得消融针200能够在第一调弯部121和主体管段11的引导下伸出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刺入室间隔(如图19所示),以对室间隔进行消融,从而达到治疗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的目的。
在第一调弯部121调弯的过程中,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切线与第一调弯部121的近端切线的夹角范围为0°~18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调弯部121向第一方向A弯曲,第一牵引件21穿设于第一调弯部121的弯曲内侧位置,即第一调弯部121背离第二调弯部122的一侧位置,同时第一牵引件21还穿设于主体管段11背离第二调弯部122的一侧位置。
可调构件12还包括第二牵引件22,第二牵引件22沿主体管段11以及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活动地穿设于主体管段11以及第二调弯部122的管壁中,第二牵引件22的远端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连接,第二牵引件22的近端穿出主体管段11的近端与操纵手柄500(如图12所示)连接。具体地,可以在主体管段11以及第二调弯部122的管壁内开设第二导槽e2,第二导槽e2沿主体管段11以及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延伸,第二导槽e2的远端延伸至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第二导槽e2的近端延伸至主体管段11的近端,第二牵引件22活动地穿设于第二导槽e2内,操纵手柄500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牵引件22沿第二导槽e2轴向向近端方向移动来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操纵手柄500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牵引件22沿第二导槽e2轴向向远端方向移动来控制第二调弯部122恢复平直。可以理解地,当所述第二牵引件22沿第二导槽e2轴向向近端方向移动来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时,会给第二调弯部122施加向第二方向B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该作用力大于或等于5N。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主体管段11以及第二调弯部122的管壁内设置第二通道管(图未示),第二通道管沿主体管段1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延伸,第二通道管的远端延伸至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第二通道管的近端延伸至主体管段11的近端,第二牵引件22活动地穿设于第二通道管内,操纵手柄500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牵引件22沿第二通道管轴向移动来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或者恢复平直。
在工作过程中,第二调弯部122用于跨过主动脉瓣后进入左心室,第二方向B为第二调弯部122远离室间隔的方向,通过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使得第二调弯部122能够远离第一调弯部121并且增大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向主动脉瓣方向回退的回退阻力,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不易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内(如图19所示)。另外,通过设置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能够使得第一调弯部121与第二调弯部122相互远离,从而避免第二调弯部122对第一调弯部121的调弯造成影响,进而不会影响后续消融针200对室间隔进行穿刺和消融。
在第二调弯部122调弯的过程中,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切线与第二调弯部122的近端切线的夹角范围为0°~18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第二牵引件22穿设于第二调弯部122的弯曲内侧位置,即第二调弯部122背离第一调弯部121的一侧位置,同时第二牵引件22还穿设于主体管段11背离第一调弯部121的一侧位置。
操纵手柄50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牵引件21的第一驱动件(图未示)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牵引件22的第二驱动件(图未示),操作者可以同时或者分别操作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以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同步或者非同步弯曲。在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弯曲的过程中,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7所示,可选地,通过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还能够使得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贴靠于左心室内壁上,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能够更稳定支撑于室间隔与左心室内壁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在左心室内的稳定性,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不易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内。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在自然状态下径向贴合,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能够在导丝400的引导下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如图15所示)。可以理解地,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管内预先收容有消融针,且为了消融针能够稳定穿刺而不会在径向上产生较大幅度的摆动,消融针与导管之间应具有较小的间隙且难以再通过导丝,现有技术为了帮助导管快速跨过主动脉瓣通常是采用鞘管先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然后鞘管再引导导管进行跨瓣,由于左室流出道较为狭窄且鞘管的外径尺寸较大,阻碍了导管远端对消融位点的选取,并且鞘管长时间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会进一步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并且容易对主动脉瓣造成压迫和损伤,因此鞘管引导导管跨瓣后需要再控制鞘管回退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位置,上述操作较为复杂,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管100能够在收容并输送消融针200的同时,还能够穿过导丝400,且消融针200和导丝400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并且无需借助鞘管300进行跨主动脉瓣的操作,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提高了可靠性和便捷性。
当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在导丝400的引导下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后,可以从导管100内撤出导丝400或者回退导丝400的远端至导管100的主体管段11内,以避免导丝400对第二调弯部122调弯造成影响。然后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分别向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弯曲,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贴靠至室间隔,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悬浮于左心室内(如图16所示)或者贴靠于与室间隔相对的左心室内壁上(如图17所示),此时,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相互远离能够增大导管本体1的回退阻力,从而杜绝或者减少因心脏搏动或者操作人员的误操作等原因导致导管本体1的远端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可能性,增加器械在心脏内的稳定性。
如图18所示,可选地,当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调弯至期望程度和期望位置时,还可以控制导丝400沿着主体管段11的第四内腔a4和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三内腔a3向远端方向推进,使得导丝400的远端伸出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以进一步对导管100施加作用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导管100远端由左心室回退到主动脉内的回退阻力,从而提升导管100在心脏内的稳定性。导丝400伸出后可以悬空于左心室内,也可以贴靠于左心室内壁上,导丝400与左心室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亦能够增加整体器械的回退阻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牵引件21和第二牵引件22可以设置为中空管状结构,或者实心丝状或杆状结构,或者具有柔性的牵引绳。具体地,第一牵引件21和第二牵引件22可以设置为不锈钢丝、铁丝、铜丝、镍钛丝等,或者是尼龙绳、聚丙烯绳、聚氨酯绳、纤维绳等高分子牵引绳。
在本实施例中,导丝400可以是直型导丝,J形导丝,猪尾导丝等,为了增加导丝400在左心室内的稳定性,且对心室壁损伤较小,本实施中的导丝400设置为猪尾导丝。猪尾导丝的直径优选在0.3mm-0.9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消融针200可以是采用镍钛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作的实心针或空心针,也可以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实心针或空心针,消融针200能够穿刺进入心肌组织(例如室间隔)并且对室间隔释放消融能量和/或注射消融药物,以破坏室间隔的心肌活性,其中,消融能量可以是射频能量、微波消融、超声能量,消融药物可以是生理盐水、酒精或者其他药物。
可选地,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的近端端面与主体管段11的远端端面相对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热熔、粘接等。更具体地,主体管段11、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均包括三层结构,由内至外分别为内膜管、套设于内膜管上的增强管以及套设于增强管上的外管。内膜管为由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 Ethy lene,PTFE)等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管,具有易于发生弯曲的性质;增强管为由不锈钢丝、钨丝或者镍钛丝等金属丝材编织而成网状结构,或者由不锈钢丝、钨丝或者镍钛丝等材料绕制而成的弹簧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同时,网状结构或者弹簧结构为易弯曲结构,从而便于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发生弯曲;外管通过聚醚嵌段聚酰胺(Pebax)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从而实现对内膜管和增强管进行保护。内膜管、增强管以及外管可以通过热熔复合成型在一起,可以理解地,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在内膜管中形成不同数量的管腔,例如2个、4个等等。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管段11设置为具有至少四个内腔的多腔复合管,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管段11的四个内腔分别对应:第二内腔a2、第四内腔a4、第一导槽e1位于主体管段11的部分及第二导槽e2位于主体管段11的部分,第一主体部1212和第二主体部1222设置为具有至少两个内腔的多腔复合管,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212的两个内腔分别对应:第一内腔a1位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部分、及第一导槽e1位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部分,第二主体部1222的两个内腔分别对应:第三内腔a3位于第二主体部1222的部分、及第二导槽e2位于第二主体部1222的部分。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融装置,该消融装置包括引导组件和消融针200,引导组件用于引导消融针200经主动脉并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然后到达并刺入心肌组织(例如室间隔)。引导组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管100和鞘管300,导管100活动穿设于鞘管300内,消融针200活动穿设于导管100内。导管100能够从鞘管300的近端进入鞘管300的内腔,导管100的远端能够从鞘管300的远端开口处伸出,消融针200预先收容于导管100的主体管段11的第二内腔a2和第一调弯部121的第一内腔a1中,并且能够从第一内腔a1的远端伸出刺入心肌组织,以对心肌组织释放消融能量和/或消融药物进行消融。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消融装置还包括操纵手柄500,操纵手柄500与鞘管300、导管100、以及消融针200均连接,操纵手柄500用于控制鞘管300的弯曲和运动轨迹、导管100的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弯曲和导管100整体的运动轨迹、以及消融针200在导管100内的运动轨迹。需要说明的是,该操纵手柄500可以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手柄,例如三个手柄,三个手柄分别与鞘管300、导管100、以及消融针200连接,也可以是合并组装为一个手柄,该手柄同时与鞘管300、导管100、以及消融针200连接。
请参阅图13,鞘管300为具有中空内腔的管状结构,且鞘管300与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鞘管300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包括支撑段301、塑形段302、以及调弯段303。在自然状态下,塑型段302先朝远离支撑段301近端的方向延伸,再朝向靠近支撑段301近端的方向延伸,调弯段303朝靠近支撑段301近端的方向延伸,塑型段302相对于其两端拱起。支撑段301的形状与降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塑形段303的形状与主动脉弓的形状相适配,调弯段303的形状与升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鞘管300在自然状态下具有预定形状,该预定形状与人体主动脉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鞘管300还连接有第三牵引件(图未示)。第三牵引件活动穿设于鞘管300的内壁中,第三牵引件的远端固定设置于调弯段303的远端,第三牵引件的近端与操纵手柄500连接。操纵手柄500能够通过控制第三牵引件在鞘管300内沿鞘管300的轴向移动,从而控制调弯段303的弯曲或恢复成自然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牵引件控制调弯段303调弯的方向包括C方向(如图13所示,即升主动脉靠近降主动脉的方向),以有利于鞘管300的远端能靠近或远离室间隔,方便后续消融针200选择不同的消融位置。
请再次参阅图12,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消融系统,包括能量发生器600和上述的消融装置;能量发生器600与消融装置中的消融针200电性连接,用于为消融针200提供消融能量,以使得消融针200能够向目标组织释放消融能量。此外,消融系统还包括灌注装置700,灌注装置700用于为消融针200提供灌注流体,消融针200可以为具有轴向内腔的空心针,且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灌注孔(图未示),灌注流体可以通过消融针200的内腔并经灌注孔流向目标组织。在其他实施例中,消融针200也可以设置为不具有灌注孔,消融针200内可设置内循环通道,灌注流体为冷却流体,冷却流体能够在消融针200的内循环通道内进行内循环,以对消融针200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流体灌注装置700包括流体存储器701、灌注泵702及流体管道703,该流体存储器701用于存储流体;该灌注泵702用于将流体从流体存储器701中经流体管道703输送到消融针200的内腔,然后通过灌注装置释放给目标组织。
下面以经主动脉介入路径对室间隔的肥厚组织进行消融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融系统的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S1:在超声/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通过导丝400引导,将鞘管300经过主动脉弓送达到主动脉瓣膜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位置,如图14所示。
S2:通过操作操纵手柄500,将导管100沿着导丝400,并且沿着鞘管300的内腔送到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上方一侧,然后在导丝400的引导下,导管100的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其中导丝400穿设于导管100的主体管段11的第四内腔a4和第二调弯部121的第三内腔a3中,如图15所示。
可以理解地,由于导管100的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在自然状态下径向贴合,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能够在导丝400的引导下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导管100无需通过鞘管300引导来跨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
S3:从导管100内撤出导丝400或者回退导丝400的远端至导管100的主体管段11内,并且通过操纵手柄500控制第一调弯部121面向室间隔所在的一侧,第二调弯部122背离室间隔所在的一侧,然后控制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分别向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弯曲,以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分离;然后再调整鞘管300的调弯段303的调弯角度、导管100的第一调弯部121的调弯角度及导管100的第二调弯部122的调弯角度,使得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贴靠至室间隔目标消融位点上,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悬浮于左心室内(如图16所示)或者贴靠于与室间隔相对的左心室内壁上(如图17所示),此时,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相互远离能够增大导管本体1的回退阻力,从而杜绝或者减少因心脏搏动或者操作人员的不慎操作等原因导致导管本体1的远端脱离左心室回退至主动脉瓣靠近主动脉弓一侧的可能性,以增加器械在心脏内的稳定性。
可选地,当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调弯至期望程度和期望位置时,还可以控制导丝400沿着主体管段11的第四内腔a4和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三内腔a3向远端方向推进,使得导丝400的远端伸出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如图18所示),以进一步对导管100施加作用力,进一步增加大导管100远端由左心室回退到主动脉内的回退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导管100在心脏内的稳定性。导丝400伸出后可以悬空于左心室内,也可以贴靠于左心室内壁上,优选为贴靠于左心室内壁,导丝400与左心室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亦能够增加整体器械的回退阻力。
可选地,在控制第二调弯部122向第二方向B弯曲前,也可不从导管100内撤出导丝400或者回退导丝400的远端至导管100的主体管段11内,保持导丝400伸出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使得第二调弯部122带动导丝400向第二方向B弯曲,进而使得导丝400的伸出第二调弯部122的部分贴靠于左心室内壁上。
S4:通过操作操纵手柄500,控制消融针200从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方向伸出,刺破室间隔,进入室间隔内部的肥厚的肌肉组织中,并在超声/CT影像及操纵手柄500上刻度标识的双重判断下,控制其刺入的角度和深度,如图19所示。
S5、完成以上步骤后,启动灌注泵702,灌注泵702通过流体管道703向消融针200的内腔灌注流体,随后开启能量发生器600,通过消融针200对目标穿刺消融点位的肥厚心肌组织进行消融。
S6、通过造影影像观察,当消融范围到达理想尺寸时,停止能量发生器600的能量输出,以及停止灌注泵702的流体灌注,操作操纵手柄500将消融针200退回到第一调弯部121内。其中,当期望消融的点位为多个时,可以重复操作步骤S3-S5中的部分步骤或者全部步骤一次或者多次,直至完成所有期望消融的点位的穿刺及消融。在消融的过程中,如果导管100的远端不慎撤回至主动脉内时,此时解除/释放对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弯曲控制,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相互靠近并且能够通过磁吸组件重新吸合在一起,此时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也能够沿着导丝400重新跨过主动脉瓣,并且无需借助鞘管300进行跨主动脉瓣的操作,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提高了可靠性和便捷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远端可调的导管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手术场景中,例如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对室间隔进行消融的手术场景中,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20及图2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长度也可以设置为不同。例如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调弯部121的轴向长度,此时第一连接件1211可以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212的远端,第二连接件1221可以设置于第二主体部1222对应于第一调弯部121远端的位置。如图21、图23及图24所示,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221呈环形并沿第二主体部1222的周向埋设于第二主体部1222中与第一连接件1211相对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件1211和第二连接件1221能够相互吸合,从而保证第一调弯部121能够贴合于第二调弯部122。
可以理解地,当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调弯部121的轴向长度时,如果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位于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侧,为便于后文的描述,将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时,第二调弯部122中位于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侧的部分称为第一部分。
进一步地,如图21-图24所示,第三内腔a3也可不轴向贯通第二调弯部122,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f也可以开设于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一部分的侧壁处,并且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f设置于第二调弯部122远端靠近第一调弯部121的一侧。当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开设于第二调弯部122的第一部分的侧壁处时,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可以设置为封闭或者开放,本实施例中为封闭。
请再次参阅图21-图24,具体地,第二调弯部122还包括位于第二主体部1222远端的导向头部1223,第二主体部1222连接于导向头部1223与主体管段11之间,导向头部1223可以与第二主体部1222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是由两个独立的构件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头部1223的近端部分嵌设于第二主体部1222的远端,为了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导向头部1223的近端部分还可以与第二主体部1222的远端进一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第三内腔a3从近端到远端依次包括轴向延伸腔a31、圆弧过渡腔a32和倾斜腔a33,其中,轴向延伸腔a31开设于第二主体部1222,或者部分开设于第二主体部1222且部分开设于导向头部1223;圆弧过渡腔a32和倾斜腔a33开设于导向头部1223,轴向延伸腔a31与主体管段11的第四内腔a4连通,轴向延伸腔a31的近端开口作为第三内腔a3的近端开口,轴向延伸腔a31与第二主体部1222的轴向保持一致;圆弧过渡腔a32的近端连通轴向延伸腔a31的远端,倾斜腔a33的近端连通圆弧过渡腔a32的远端,倾斜腔a33向远离轴向延伸腔a31的方向以及向远离第二主体部1222轴向的方向倾斜延伸,倾斜腔a33的远端穿出导向头部1223远端处的侧壁形成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f,使得导丝400能够从第二调弯部122远端超出第一调弯部121远端的部分(即第一部分)的侧壁处伸出(也就是说,在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时,远端开口f位于第一调弯部121远端的远端侧),并且由于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f设置于第二调弯部122远端靠近第一调弯部121的一侧,当导丝400从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伸出后,能够向左心室的底部方向(即靠近心尖一侧的方向(如图25所示))延伸。可以理解地,由于导丝400相对于第二调弯部122能够延伸的更长,因此与左心室内壁间摩擦更大,对第二调弯部122造成的回退阻碍更大,同时在导丝400的重力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对导管100施加使其远离主动脉瓣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导管100远端从左心室回退到主动脉内的回退阻力,进一步提升导管100在心脏内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第二调弯部122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调弯部121的轴向长度,并且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f开设于第二调弯部122伸出第一调弯部121远端的部分(即第一部分)的侧壁上且远端开口f位于靠近第一调弯部121方向的一侧,使得当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径向贴合时,导丝400能够穿设于主体管段11和第二调弯部122,并且从第二调弯部122远端的侧壁伸出,以引导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跨过主动脉瓣;当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分别向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调弯并且相互分离后,第一调弯部121的远端端面能够抵靠在室间隔的表面,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可以抵靠于左心室内壁与室间隔相对的位置,从而使得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能够更稳定支撑于室间隔与左心室内壁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在左心室内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第三内腔a3的远端开口f开设于第二调弯部122伸出第一调弯部121远端的部分(即第一部分)的侧壁上且远端开口f位于靠近第一调弯部121方向的一侧,能够使得当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端面贴靠于左心室内壁的同时,导丝400还能够从第二调弯部122的远端侧壁伸出,进一步提高第一调弯部121和第二调弯部122在左心室内的稳定性。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和控制构件,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主体管段以及可调构件,所述可调构件包括第一调弯部和第二调弯部,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均连接于所述主体管段的远端;
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第一调弯部开设有用于穿装医疗器械的第一通道,所述医疗器械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伸出;
所述控制构件连接于所述可调构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弯部、所述第二调弯部分别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弯曲,使得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和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逐渐远离,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管本体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的角度范围为[90°,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的角度为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第二调弯部还设有用于穿装导丝的第二通道,所述导丝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调弯部与所述第二调弯部为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调弯部与所述第二调弯部径向贴合或者邻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弯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调弯部包括第二主体部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的第二连接件,当所述第一调弯部与所述第二调弯部为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调弯部与所述第二调弯部径向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其中一者为磁性件,另一者为金属件,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磁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面的极性相反;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磁性吸合使得所述第一调弯部与所述第二调弯部径向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远端,所述第二连接件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上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贴附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贴附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侧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条形扁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沿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为柔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开设有狭槽,所述狭槽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狭槽的数量为1个;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狭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狭槽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狭槽的数量为1个;或者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狭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狭槽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轴向长度相等,当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径向贴合时,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端面大致齐平;
或者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轴向长度,当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径向贴合时,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位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具有远端开口;
所述远端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端面,所述导丝能够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端面伸出;
或者所述远端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的侧壁,所述导丝能够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的侧壁处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靠近第一调弯部一侧的侧壁,且当所述第一调弯部和所述第二调弯部径向贴合时,所述远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侧。
16.根据权利要求6-15任一项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半圆,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径向截面和第二主体部的径向截面相对贴合能够合成完整的圆。
17.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包括第一牵引件和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活动穿设于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第一调弯部远离所述第二调弯部所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牵引件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所述第一牵引件相对于所述第一调弯部轴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一调弯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弯曲或者恢复平直;
所述第二牵引件活动穿设于所述主体管段以及所述第二调弯部远离所述第一调弯部所在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牵引件的远端连接所述第二调弯部的远端,所述第二牵引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调弯部轴向运动使得所述第二调弯部向所述第二方向弯曲或者恢复平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调弯部指向所述第一调弯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调弯部指向所述第二调弯部的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构件用于经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当所述可调构件进入左心室内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可调构件靠近室间隔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可调构件远离所述室间隔的方向。
19.一种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装置包括消融针、鞘管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远端可调的导管,其中,所述导管活动穿设于所述鞘管中,并且能够从所述鞘管的远端伸出,所述消融针活动穿设于所述主体管段和所述第一调弯部中,且能够从所述第一调弯部的远端伸出。
20.一种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能量发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消融装置,所述能量发生器与所述消融针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消融针提供消融能量。
CN202211152846.8A 2022-09-21 2022-09-21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Pending CN1156450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2846.8A CN115645027A (zh) 2022-09-21 2022-09-21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2846.8A CN115645027A (zh) 2022-09-21 2022-09-21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5027A true CN115645027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8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2846.8A Pending CN115645027A (zh) 2022-09-21 2022-09-21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50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73224B1 (en) Coaxial transseptal guide-wire and needle assembly
US12011551B2 (en) Fenestr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6036677A (en) Catheter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section
US8016784B1 (en) Deflectable catheter assembly having compress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U2016355676B2 (en) Delivery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leadless cardiac devices
EP0908194A2 (en) Drug delivery catheter with tip alignment
US111543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tal punch
JP2006508776A5 (zh)
CN114424972B (zh) 一种自适应导引装置以及经导管治疗系统
IL292931A (en) Transporting a medical implant using a catheter
WO202119524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tal punch
CN113507895A (zh) 用于隔膜穿刺的设备和方法
JP2022526838A (ja) 展開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シース
CN118139593A (zh) 用于经导管治疗系统的导向管组件、治疗系统和方法
CN115645027A (zh) 远端可调的导管、消融装置及消融系统
US202202491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tal pun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