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6799A -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6799A
CN117796799A CN202311861835.1A CN202311861835A CN117796799A CN 117796799 A CN117796799 A CN 117796799A CN 202311861835 A CN202311861835 A CN 202311861835A CN 117796799 A CN117796799 A CN 117796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shell
bracket
detecto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18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18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6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6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6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仪,包括壳体组件、检测组件、屏蔽组件;其中:检测组件包括扁形壳体、检测电路板、探针;检测电路板设置于扁形壳体内,并与探针的第一端电连接,检测电路板包括敏感元件;探针的一端伸出扁形壳体;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抵触壳体和按压部,检测组件位于按压部的底部下方;其中,抵触壳体用于抵靠取样部位,按压部用于带动检测组件朝取样部位移动以将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探针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检测电路板;屏蔽组件设置于扁形壳体的一侧面;在通过辐照射线对检测仪杀菌时,屏蔽组件用于阻挡部分辐照射线从而形成保护敏感元件的全影屏蔽区。本申请在保证辐照射线对检测仪灭菌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检测电路板不受损坏。

Description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健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的医疗检测环境中,当需要对待检测对象做皮下取样检测时,都需要借助检测仪。检测仪通常包括驱动引导针移动的助针器,在检测时,通常通过助针器带动引导针和探针刺破取样部位,进而通过检测仪内的检测电路板得到身体指标。为了保证医疗健康,检测仪在出厂或取样前要进行杀菌,一般通过电磁波或辐照进行杀菌,然而电磁波或辐照可能会影响检测仪中的检测电路板,导致检测电路板在杀菌过程中产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仪和灭菌系统,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仪,所述检测仪包括壳体组件、检测组件、屏蔽组件;其中: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扁形壳体、检测电路板、探针;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内,并与所述探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板包括敏感元件;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扁形壳体内,所述探针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扁形壳体;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抵触壳体和按压部,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下方;其中,所述抵触壳体用于抵靠取样部位,所述按压部用于带动所述检测组件朝取样部位移动以将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探针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电路板;
所述屏蔽组件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内;在通过辐照射线对所述检测仪杀菌时,所述屏蔽组件用于阻挡部分辐照射线从而形成保护所述敏感元件的全影屏蔽区。
可选地,所述探针通过引导针带入取样部位;
所述抵触壳体,包括第一筒型支架;
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壳、第二筒型支架、支撑支架和弹性件;
所述第一筒型支架可滑动地部分位于所述按压壳内,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的内壁设有凸起部;
所述第二筒型支架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内,所述第二筒型支架包括筒型结构及其底部的底板;所述筒型结构沿轴向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路径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底板的外缘延伸有多个连接部,该多个连接部和所述按压壳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支架,位于所述筒型结构内,所述支撑支架向外延伸有弹性抵靠部;
所述弹性件,压缩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支架的顶部之间;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抵靠部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按压壳带动所述第二筒型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移动,使所述凸起部沿所述导向孔移动;当所述第二筒型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移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引导针引导所述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所述第二筒型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移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将所述弹性抵靠部挤出所述定位孔,所述弹性件被释放,通过所述支撑支架带动引导针离开取样部位。
可选地,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固定于所述检测电路板设有敏感元件的一侧面,所述屏蔽构架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
可选地,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固定于所述检测电路板,所述屏蔽构架围绕所述敏感元件的周缘设置,所述屏蔽构架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设有固定孔;
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包括连接板和两个侧挡板,所述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固定孔,两个侧挡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的两端以夹设所述敏感元件。
可选地,所述屏蔽构架还包括垂直板,所述垂直板位于所述检测电路板设有敏感元件的一侧面,所述垂直板的一端固定于位于该侧面的侧挡板的相对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扁形壳体之间,所述密封壳和所述扁形壳体的外壁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与所述屏蔽组件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屏蔽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一侧,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腔用于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全影屏蔽区。
可选地,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包装组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耦合以包裹所述壳体组件;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扁形壳体,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扁形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配合凹槽;
所述第二支架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嵌入所述配合凹槽,以与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灭菌系统,所述灭菌系统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用于配合辐照源进行杀菌;
所述承载框位于所述辐照源的一侧,所述承载框朝向所述辐照源的一侧设有多个承载槽,每个所述承载槽可以放置一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仪;
其中,当所述检测仪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所述承载槽用于矫正所述检测仪的朝向,以使检测仪中的屏蔽组件位于所述辐照源照射向检测仪的路径上。
所述承载框的中心与所述辐照源对应设置;
所述承载框中间的承载槽垂直设置,与中间的承载槽相邻的其他承载槽朝指向所述辐照源的一侧倾斜;
其中,承载槽距离辐照源越远,其倾斜角度越大。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检测仪进行辐照灭菌时,辐照射线从扁形壳体的一侧射向检测电路板上的敏感元件,屏蔽组件能够阻挡射向敏感元件的辐照射线并形成一块不受辐照射线影响的全影屏蔽区,调整屏蔽组件的位置和大小,以使屏蔽组件形成的全影屏蔽区将敏感元件覆盖,减弱或消除辐照射线对敏感元件的辐照影响,从而缓解敏感元件受到辐照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检测电路板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即本申请在保证辐照射线对检测仪灭菌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检测电路板不受损坏。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第一筒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第二筒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全影屏蔽区的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检测电路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屏蔽构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屏蔽构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检测电路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屏蔽构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屏蔽构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仪的屏蔽构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菌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菌系统的承载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菌系统的承载框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菌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灭菌系统的承载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筒型支架;12、第二筒型支架;13、支撑支架;14、弹性件;105、按压壳;112、凸起部;121、筒型结构;122、底板;131、弹性抵靠部;1211、导向孔;1213、定位孔;1221、连接部;
21、扁形壳体;22、检测电路板;25、引导针;221、敏感元件;227、固定孔;
31、屏蔽块固定结构;311、屏蔽块容纳槽;
40、密封壳;41、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44、第二密封腔;45、隔离板;411、配合凹槽;
51、第一外壳;52、第二外壳;54、第三凹陷部;55、环形凹槽;511、第一凸壳;522、第二凸壳;
71、连接板;72、侧挡板;73、垂直板;
80、屏蔽块;801、全影屏蔽区;
91、承载框;98、辐照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至图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仪,所述检测仪包括壳体组件、检测组件、屏蔽组件;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扁形壳体21、检测电路板22、探针(图未示);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板22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21内,并与所述探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板22包括敏感元件221;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扁形壳体21内,所述探针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扁形壳体21;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抵触壳体和按压部,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下方;其中,所述抵触壳体用于抵靠取样部位,所述按压部用于带动所述检测组件朝取样部位移动以将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探针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电路板22;
所述屏蔽组件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21的一侧面;在通过辐照射线对所述检测仪杀菌时,所述屏蔽组件用于阻挡部分辐照射线从而形成保护所述敏感元件221的全影屏蔽区801。
敏感元件221为容易受到辐照射线影响而出现故障的高精度电子元器件。
辐照射线包括但不限于X光、电子束、伽玛射线。
当辐照射线从扁形壳体21的一侧射向检测电路板22上的敏感元件221,屏蔽组件能够阻挡射向敏感元件221的辐照射线并形成一块不受辐照射线影响的全影屏蔽区801,调整屏蔽组件的位置和大小,以使屏蔽组件形成的全影屏蔽区801将敏感元件221覆盖,减弱或消除辐照射线对敏感元件221的辐照影响,从而缓解敏感元件221受到辐照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检测电路板22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即本申请在保证辐照射线对检测仪灭菌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检测电路板22不受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对检测仪杀菌时,可将检测仪置于辐照源下方,以使屏蔽组件形成的全影屏蔽区801包裹敏感元件221。
具体地,屏蔽组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801的截面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请参阅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探针通过引导针25带入取样部位;
所述抵触壳体,包括第一筒型支架11;
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壳105、第二筒型支架12、支撑支架13和弹性件14;
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可滑动地部分位于所述按压壳105内,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的内壁设有凸起部112;
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内,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包括筒型结构121及其底部的底板122;所述筒型结构121沿轴向设有导向孔1211,所述导向孔1211的路径上设有定位孔1213;所述底板122的外缘延伸有多个连接部1221,该多个连接部1221和所述按压壳105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支架13,位于所述筒型结构121内,所述支撑支架13向外延伸有弹性抵靠部131;
所述弹性件14,压缩于所述底板122与所述支撑支架13的顶部之间;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1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抵靠部131位于所述定位孔1213内;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按压壳105带动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移动,使所述凸起部112沿所述导向孔1211移动;当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移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引导针25引导所述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移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112将所述弹性抵靠部131挤出所述定位孔1213,所述弹性件14被释放,通过所述支撑支架13带动引导针25离开取样部位。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可以是弹簧。由于弹性件14压缩于底板122与支撑支架13的顶部之间,即弹性件14会对第二筒型支架12和支撑支架13施加相互远离的弹力,但由于弹性抵靠部131位于定位孔1213内,弹性件14产生的弹力会推动弹性抵靠部131抵靠定位孔1213的内壁,以使第二筒型支架12和支撑支架13相对静止。
具体地,检测仪可以用于检测多种身体指标数据,以下实施例以检测血糖为例。
当用户使用检测仪进行血糖检测时,手持按压壳105并对准取样部位,使抵触壳体的一端抵靠取样部位附近,此时引导针25不接触取样部位,再推动按压壳105朝靠近取样部位的一侧移动,由于按压壳105与第二筒型支架12连接,支撑支架13又通过弹性抵靠部131抵靠于第二筒型支架12,因此按压壳105在带动第二筒型支架12移动时,能够进而带动支撑支架13、检测组件朝靠近取样部位的一侧移动。在第二筒型支架12带动检测组件移动的过程中,检测组件中的引导针25逐渐靠近取样部位,直至第二筒型支架12移动到第一预定位置,引导针25刺入取样部位。探针跟随引导针25刺入,从而通过探针进行取样,探针将数据传输到检测电路板22以检测血糖指标。
用户继续推动按压壳105朝靠近取样部位的一侧移动,直至第二筒型支架12到达第二预定位置。此时凸起部112将弹性抵靠部131挤出所述定位孔1213,弹性抵靠部131不再抵靠定位孔1213的孔壁,支撑支架13也就不再会被第二筒型支架12限位,压缩的弹性件14产生的弹力会将支撑支架13朝远离取样部位的一侧推动,从而带动引导针25离开取样部位,以快速从取样部位拔出引导针25。由于检测组件不与支撑支架13连接,因此探针不会与引导针25一同拔出取样部位,而是留存在取样部位内,以能够持续取样检测,从而动态反馈检测结果。
通过上述检测仪的结构,用户可以推动按压壳105,通过引导针25将探针刺入取样部位,引导针25将探针带入取样部位一定深度后,支撑支架13不再被第二筒型支架12限位,弹簧释放以将引导针25快速沿刺入路径拔出取样部位,不易出现偏离轨迹、收针较慢等导致待检测人员强烈疼痛、损伤皮肤等情况,提高待检测人员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块固定结构31和屏蔽块80;
所述屏蔽块固定结构31固定于所述底板122的上方,所述屏蔽块固定结构31上设有屏蔽块容纳槽311;
所述屏蔽块80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屏蔽块容纳槽311中,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801。
可以理解,在对检测仪辐照杀菌结束后,屏蔽块80可以从屏蔽块容纳槽311中取出,也可以保留在检测仪中。
具体地,屏蔽块80是长方体结构。屏蔽块80的密度大于1000千克每立方米。可以理解,屏蔽块80的密度越大,屏蔽块80阻挡辐照射线的效果就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屏蔽块80虽然能够阻挡辐照射线,但是同时也减弱了辐照射线对全影屏蔽区801的杀菌强度,可能会出现杀菌强度不足,无法完全对全影屏蔽区801进行灭菌,导致辐照杀菌后检测仪内的全影屏蔽区801仍存在细菌,进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壳40,所述密封壳40位于所述底板122和所述扁形壳体21之间,所述密封壳40和所述扁形壳体21的外壁形成第一密封腔(图未标),所述第一密封腔与所述屏蔽组件对应设置。
优选地,第一密封腔的横截面大于或等于屏蔽组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的横截面。
底板122和扁形壳体21之间存在间隙,而该间隙又位于全影屏蔽区801内,因此通过在第二筒型支架12的底板122和扁形壳体21之间设置密封壳40,以将二者之间的间隙包裹进第一密封腔内,从而避免由于屏蔽块80减弱辐照射线导致二者之间的间隙可能存在残留细菌,进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屏蔽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一侧,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二密封腔44,所述第二密封腔44用于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全影屏蔽区801。
通过第二密封腔44包裹至少部分全影屏蔽区801,以将全影屏蔽区801内可能存留的细菌与检测仪的其他区域进行隔离,从而避免由于屏蔽块80减弱辐照射线,导致对检全影屏蔽区801杀菌强度不足,进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包装组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相互耦合以包裹所述壳体组件;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固定于所述扁形壳体21,所述第二支架42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52;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44。
当用户拆封检测仪进行使用时,由于第二支架42与第二外壳52固定连接,因此第二支架42会随着第二外壳52一同拆除,可以避免第二支架42干涉用户的使用。然此时用户已经将检测仪拆封,第二密封腔44打开,但检测仪已经与外界接触并进行使用了,因此已经不存在第二密封腔44内细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至图6,参阅图7,所述第一支架41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一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扁形壳体2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1的另一端设有配合凹槽411;
所述第二支架42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支架42远离所述第一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52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架42远离所述第二外壳52的一端嵌入所述配合凹槽411,以与所述第一支架41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44。
具体地,第一支架41的材料可以是软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TPU、橡胶、塑胶等。软质材料的第一支架41可以更紧密地与第二支架42密封连接,保证二者连接的密封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51和所述第二外壳52螺纹连接。
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螺纹连接,一方面是可以使检测仪与包装组件贴合的更紧密,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导致意外开封;另一方面,在将检测仪装入包装组件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支架42固定于第二外壳52,因此在拧紧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的过程中,能够对密封支架提供预紧力,可以使第二支架42更靠近第一支架41,使得第二支架42与第一支架41贴合更紧密,从而保证密封支架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屏蔽块放置结构,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用于可拆卸地放置屏蔽块80;
其中,屏蔽块80被放置在屏蔽块放置结构的情况下,屏蔽块80用于阻挡辐照射线射向所述敏感元件221。
当辐照对检测仪进行杀菌时,将屏蔽块80放置在检测仪的屏蔽块放置结构,以进一步保护敏感元件221不受辐照影响。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包装组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相互耦合以包裹所述壳体组件;
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扁形壳体21远离所述屏蔽组件的一侧;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腔用于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全影屏蔽区,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固定于所述扁形壳体21,所述第二支架42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52;
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隔离板45,所述隔离板4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42内,所述隔离板45与所述第二支架42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外壳52上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与所述第二支架42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42、所述隔离板45形成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在屏蔽块80放置于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中的情况下,所述屏蔽块80形成包括敏感元件的全影屏蔽区。
通过过孔将屏蔽块80放置进第二支架42内,并使屏蔽块80抵靠隔离板45以屏蔽辐照射线。第二支架42内的屏蔽块80和扁形壳体21另一侧的屏蔽组件中的屏蔽块80相对设置,以分别阻挡敏感元件221两侧的辐照射线。
辐照杀菌过后,可直接通过过孔将屏蔽块80从第二支架42中取出,以在对其他检测仪进行杀菌时,将其安装于其他检测仪中,以实现屏蔽块80的复用。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的端面设有贯孔;
所述第二外壳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部;
对应地,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一外壳贴近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陷部;
其中,所述贯孔、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对应设置,组合形成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
当屏蔽块放置在屏蔽块放置结构时,屏蔽块位于敏感元件的相对的两侧以形成包裹敏感元件的全影屏蔽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外壳51上设有第一凸壳511,所述第二外壳52上设有第二凸壳522,所述第一凸壳511和所述第二凸壳522配合形成凸腔(图未标),所述凸腔用于容纳所述扁形壳体21中的检测电路板22的敏感元件221;
其中,所述第一凸壳511的外壁和所述第二凸壳522的外壁用于形成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板22中的高精度电子元器件的对应部分凸出于壳体组件,并用第一凸壳511和第二凸壳522容纳部分检测电路板22。本实施例中可将屏蔽块80设置在第一凸壳511的上端和第二凸壳522的下端,以及第一凸壳511和第二凸壳522的侧面,以使屏蔽块80遮挡辐照杀菌过程中产生的辐照射线。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包装组件的腰部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凹陷部54,所述第三凹陷部54与所述扁形壳体21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凹陷部54用于形成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
将屏蔽块80设置在扁形壳体21的腰部的第三凹陷部54,使屏蔽块80位于辐照射线射向敏感元件211的路径上,从而减少辐照射线射向敏感元件221侧面导致敏感元件221故障的的情况。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包装组件的腰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凹槽55,所述环形凹槽55与所述扁形壳体21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环形凹槽55用于形成所述屏蔽块放置结构。
将屏蔽块80设置在扁形壳体21的腰部的环形凹槽55,可以阻挡从敏感元件221的任意侧端射来的辐照射线,使屏蔽块80位于辐照射线射向敏感元件211的路径上,从而减少辐照射线对敏感元件221产生的影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针25与所述支撑支架13固定连接,所述引导针25的一端穿过所述检测组件;
所述检测仪还包括针套,所述针套用于容纳所述引导针25,所述针套的一端与所述扁形壳体21密封连接。
针套内会受到辐照射线的全程杀菌,不会存在细菌。将引导针25容纳于针套内,使引导针25与检测仪的其他空间相隔离,以避免由于屏蔽块80阻挡辐照射线导致杀菌强度不足,进而导致引导针25被残留的细菌所污染的情况。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针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52固定连接。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屏蔽片,所述屏蔽片设置所述扁形壳体内,所述屏蔽片位于辐照射线射向所述敏感元件的路径上,并形成包裹所述敏感元件的全影屏蔽区。
具体地,屏蔽片可以位于敏感元件221上方以形成的全影屏蔽区覆盖敏感元件221。
请结合图1至图12,参阅图13至图1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检测仪,所述检测仪包括壳体组件、检测组件、屏蔽组件;其中: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扁形壳体21、检测电路板22、探针;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板22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21内,并与所述探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板22包括敏感元件221;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扁形壳体21内,所述探针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扁形壳体21;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抵触壳体和按压部,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下方;其中,所述抵触壳体用于抵靠取样部位,所述按压部用于带动所述检测组件朝取样部位移动以将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探针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电路板22;
所述屏蔽组件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21内;在通过辐照射线对所述检测仪杀菌时,所述屏蔽组件用于阻挡部分辐照射线从而形成保护所述敏感元件221的全影屏蔽区801。
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检测仪中的屏蔽组件设置于扁形壳体21内。
当辐照射线从扁形壳体21的一侧射向检测电路板22上的敏感元件221,屏蔽组件能够阻挡射向敏感元件221的辐照射线并形成一块不受辐照射线影响的全影屏蔽区801,调整屏蔽组件的位置和大小,以使屏蔽组件形成的全影屏蔽区801将敏感元件221覆盖,减弱或消除辐照射线对敏感元件221的辐照影响,从而缓解敏感元件221受到辐照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检测电路板22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即本申请在保证辐照射线对检测仪灭菌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检测电路板22不受损坏。
电子束在从加速器射出后,经过空气,传感器外表面,外壳等各部分非真空物质;这些物质会对电子形成很强烈的散射作用,但是电子无法穿透屏蔽组件,会在屏蔽组件的下方会形成一个低辐射区域,即全影屏蔽区。由于电子散射角度不同,所以在全影屏蔽区的边缘也是有辐射剂量的,从全影屏蔽区的边缘到中心和上部靠近屏蔽组件的区域辐照剂量相对较小,越远离屏蔽组件的剂量会相对较大。通过调整屏蔽组件的结构和位置,使得屏蔽组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中相对较小的辐照剂量区域包裹敏感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通过引导针25带入取样部位;
所述抵触壳体,包括第一筒型支架11;
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壳105、第二筒型支架12、支撑支架13和弹性件14;
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可滑动地部分位于所述按压壳105内,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的内壁设有凸起部112;
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内,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包括筒型结构121及其底部的底板122;所述筒型结构121沿轴向设有导向孔1211,所述导向孔1211的路径上设有定位孔1213;所述底板122的外缘延伸有多个连接部1221,该多个连接部1221和所述按压壳105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支架13,位于所述筒型结构121内,所述支撑支架13向外延伸有弹性抵靠部131;
所述弹性件14,压缩于所述底板122与所述支撑支架13的顶部之间;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1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抵靠部131位于所述定位孔1213内;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按压壳105带动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移动,使所述凸起部112沿所述导向孔1211移动;当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移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引导针25引导所述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所述第二筒型支架12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11移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112将所述弹性抵靠部131挤出所述定位孔1213,所述弹性件14被释放,通过所述支撑支架13带动引导针25离开取样部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固定于所述检测电路板22设有敏感元件221的一侧面,所述屏蔽构架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801。
对检测仪杀菌时,可将检测仪横向放置,并调整检测仪的位置以使屏蔽构架位于辐照射线射向敏感元件221的路径上,以使屏蔽构架形成的全影屏蔽区801保护敏感元件221不受辐照射线影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固定于所述检测电路板22,所述屏蔽构架围绕所述敏感元件221的周缘设置,所述屏蔽构架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801。
对检测仪杀菌时,可将检测仪横向放置,由于屏蔽构架围绕敏感元件221的周缘设置,因此屏蔽构架内的空间均是全影屏蔽区801,可以阻挡敏感元件221的侧端的任意方向射来的辐照射线,以保护敏感元件221不受辐照射线影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至图18,所述检测电路板22上设有固定孔227;
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包括连接板71和两个侧挡板72,所述连接板71穿设于所述固定孔227,两个侧挡板72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板71的相对的两端以夹设所述敏感元件221。
对检测仪杀菌时,可将检测仪置于辐照源下方,敏感元件221位于两个侧挡板72之间,连接板71位于敏感元件221的一端,这样的结构能够至少遮挡敏感元件221的三个方向的辐照射线,两个侧挡板72和连接板71形成的全影屏蔽区801覆盖敏感元件221,以保护敏感元件221不受辐照射线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所述屏蔽构架还包括垂直板73,所述垂直板73位于所述检测电路板22设有敏感元件221的一侧面,所述垂直板73的一端固定于位于该侧面的侧挡板72的相对的两端。
垂直板73设置于侧挡板72并朝靠近检测电路板22的一侧延伸,以使连接板71、两个侧挡板72和两个垂直板73分别位于敏感元件221的五个不同方向并形成覆盖敏感元件221的全影屏蔽区801,能够更好地保护敏感元件221不受辐照射线影响。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种的屏蔽构架具体可以是检测电路板中的元器件,例如电池、电磁卡扣等满足屏蔽辐照射线功能的元器件。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屏蔽构架的材料与屏蔽块80相同,均能实现阻挡辐照射线的功能。
可以理解,屏蔽构架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方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屏蔽构架的截面还可以是曲面、多边形等,只要屏蔽构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能够包裹敏感元件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屏蔽构架虽然能够阻挡辐照射线,但是同时也减弱了辐照射线对全影屏蔽区801的杀菌强度,可能会出现杀菌强度不足,无法完全对全影屏蔽区801进行灭菌,导致辐照杀菌后检测仪内的全影屏蔽区801仍存在细菌,进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壳40,所述密封壳40位于所述底板122和所述扁形壳体21之间,所述密封壳40和所述扁形壳体21的外壁形成第一密封腔(图未标),所述第一密封腔与所述屏蔽组件对应设置。
优选地,第一密封腔的横截面大于或等于屏蔽组件所形成的全影屏蔽区的横截面。
底板122和扁形壳体21之间存在间隙,而该间隙又位于全影屏蔽区801内,因此通过在第二筒型支架12的底板122和扁形壳体21之间设置密封壳40,以将二者之间的间隙包裹进第一密封腔内,从而避免由于屏蔽块80减弱辐照射线导致二者之间的间隙可能存在残留细菌,进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屏蔽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一侧,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二密封腔44,所述第二密封腔44用于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全影屏蔽区801。
通过第二密封腔44包裹至少部分全影屏蔽区801,以将全影屏蔽区801内可能存留的细菌与检测仪的其他区域进行隔离,从而避免由于屏蔽块80减弱辐照射线,导致对检全影屏蔽区801杀菌强度不足,进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包装组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相互耦合以包裹所述壳体组件;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固定于所述扁形壳体21,所述第二支架42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52;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44。
当用户拆封检测仪进行使用时,由于第二支架42与第二外壳52固定连接,因此第二支架42会随着第二外壳52一同拆除,可以避免第二支架42干涉用户的使用。然此时用户已经将检测仪拆封,第二密封腔44打开,但检测仪已经与外界接触并进行使用了,因此已经不存在第二密封腔44内细菌污染检测仪的其他区域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至图6,参阅图7,所述第一支架41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一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扁形壳体21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41的另一端设有配合凹槽411;
所述第二支架42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支架42远离所述第一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52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架42远离所述第二外壳52的一端嵌入所述配合凹槽411,以与所述第一支架41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44。
具体地,第一支架41的材料可以是软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TPU、橡胶、塑胶等。软质材料的第一支架41可以更紧密地与第二支架42密封连接,保证二者连接的密封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51和所述第二外壳52螺纹连接。
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螺纹连接,一方面是可以使检测仪与包装组件贴合的更紧密,从而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晃动导致意外开封;另一方面,在将检测仪装入包装组件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支架42固定于第二外壳52,因此在拧紧第一外壳51和第二外壳52的过程中,能够对密封支架提供预紧力,可以使第二支架42更靠近第一支架41,使得第二支架42与第一支架41贴合更紧密,从而保证密封支架的密封性。
请结合图1至图19,参阅图20至图2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灭菌系统,所述灭菌系统包括承载框91,所述承载框91用于配合辐照源98进行杀菌;
所述承载框91位于所述辐照源98的一侧,所述承载框91朝向所述辐照源98的一侧设有多个承载槽,每个所述承载槽可以放置一个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仪。
其中,当所述检测仪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所述承载槽用于矫正所述检测仪的朝向,以使检测仪中的屏蔽组件位于所述辐照源98照射向检测仪的路径上。
辐照源98能够发出各种类型的辐照射线,包括但不限于X光、电子束、伽玛射线。
当一次性对多个检测仪进行辐照杀菌时,可以将多个检测仪放置在承载框91中的不同的承载槽中。由于辐照源98发出的射线是多个方向的,因此为了保证每个检测仪能够受到的辐照射线直射,本实施例中通过承载框91矫正位于其中的检测仪的朝向,以保证屏蔽组件或屏蔽块80能够正确地实现屏蔽效果,即形成包裹敏感元件221且不会被辐照射线涉及的全影屏蔽区80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框91的中心与所述辐照源98对应设置;
所述承载框91中间的承载槽垂直设置,与中间的承载槽相邻的其他承载槽朝指向所述辐照源98的一侧倾斜;
其中,承载槽距离辐照源98越远,其倾斜角度越大。
具体地,承载框91中间的承载槽正对于辐照源98,辐照源98发出的辐照射线与承载框91的表面所成夹角为直角,因此该承载槽垂直设置。距离辐照源98越远,辐照源98发出的辐照射线与承载框91的表面所成夹角就越小,相对地调整承载槽的倾斜角度,使得所有承载槽的中轴线均能够指向辐照源98,以保证屏蔽组件或屏蔽块80能够正确地实现屏蔽效果,即形成包裹敏感元件221且不会被辐照射线涉及的全影屏蔽区801。
具体根据全影屏蔽区的形成方式和位置来调整检测仪的放置方式,检测仪可以以基本垂直的方式放置在承载框91内,也可以以基本水平的方式放置在承载框91内。
上述实施例的检测仪和灭菌系统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包括壳体组件、检测组件、屏蔽组件;其中: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扁形壳体、检测电路板、探针;其中,所述检测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内,并与所述探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板包括敏感元件;所述探针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扁形壳体内,所述探针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扁形壳体;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抵触壳体和按压部,所述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按压部的底部下方;其中,所述抵触壳体用于抵靠取样部位,所述按压部用于带动所述检测组件朝取样部位移动以将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探针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所述检测电路板;
所述屏蔽组件设置于所述扁形壳体内;在通过辐照射线对所述检测仪杀菌时,所述屏蔽组件用于阻挡部分辐照射线从而形成保护所述敏感元件的全影屏蔽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通过引导针带入取样部位;
所述抵触壳体,包括第一筒型支架;
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壳、第二筒型支架、支撑支架和弹性件;
所述第一筒型支架可滑动地部分位于所述按压壳内,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的内壁设有凸起部;
所述第二筒型支架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内,所述第二筒型支架包括筒型结构及其底部的底板;所述筒型结构沿轴向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路径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底板的外缘延伸有多个连接部,该多个连接部和所述按压壳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支架,位于所述筒型结构内,所述支撑支架向外延伸有弹性抵靠部;
所述弹性件,压缩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支架的顶部之间;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性抵靠部位于所述定位孔内;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按压壳带动所述第二筒型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移动,使所述凸起部沿所述导向孔移动;当所述第二筒型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移动到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引导针引导所述探针刺入取样部位;所述第二筒型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筒型支架移动到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凸起部将所述弹性抵靠部挤出所述定位孔,所述弹性件被释放,通过所述支撑支架带动引导针离开取样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固定于所述检测电路板设有敏感元件的一侧面,所述屏蔽构架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固定于所述检测电路板,所述屏蔽构架围绕所述敏感元件的周缘设置,所述屏蔽构架用于阻挡辐照射线以形成指定区域的全影屏蔽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设有固定孔;
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构架,所述屏蔽构架包括连接板和两个侧挡板,所述连接板穿设于所述固定孔,两个侧挡板分别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相对的两端以夹设所述敏感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构架还包括垂直板,所述垂直板位于所述检测电路板设有敏感元件的一侧面,所述垂直板的一端固定于位于该侧面的侧挡板的相对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扁形壳体之间,所述密封壳和所述扁形壳体的外壁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与所述屏蔽组件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屏蔽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一侧,所述密封结构具有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腔用于包裹至少部分所述全影屏蔽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还包括包装组件,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耦合以包裹所述壳体组件;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扁形壳体,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配合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扁形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配合凹槽;
所述第二支架为中空筒体,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耦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嵌入所述配合凹槽,以与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
11.一种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系统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用于配合辐照源进行杀菌;
所述承载框位于所述辐照源的一侧,所述承载框朝向所述辐照源的一侧设有多个承载槽,每个所述承载槽可以放置一个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仪;
其中,当所述检测仪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所述承载槽用于矫正所述检测仪的朝向,以使检测仪中的屏蔽组件位于所述辐照源照射向检测仪的路径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的中心与所述辐照源对应设置;
所述承载框中间的承载槽垂直设置,与中间的承载槽相邻的其他承载槽朝指向所述辐照源的一侧倾斜;
其中,承载槽距离辐照源越远,其倾斜角度越大。
CN202311861835.1A 2023-12-29 2023-12-29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Pending CN1177967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1835.1A CN117796799A (zh) 2023-12-29 2023-12-29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1835.1A CN117796799A (zh) 2023-12-29 2023-12-29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6799A true CN11779679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2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1835.1A Pending CN117796799A (zh) 2023-12-29 2023-12-29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67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2920B2 (ja) 診断用試験エレメントを部分的に滅菌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23052735A5 (zh)
JP6428223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US805292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erilized lancet integrated biosensor
US10939858B2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dical device
US20130137950A1 (en) Method and sterilizing device for sterilizing an implantable sensor
AU2003215984A1 (en) X-ray protection device
PL209835B1 (pl) Urządzenie do sterylnego napełniania pojemnika oraz ponownie uszczelniany element do uszczelniania pojemnika
JPH04331349A (ja) 蛍光x線分析装置
JP2007516774A (ja) 滅菌プロセスを確認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7796799A (zh)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CN117796800A (zh) 检测仪和灭菌系统
CN114305405A (zh) 皮下植入式医疗单元、医疗装置及辐照灭菌屏蔽装置
CA3043523C (en) Drug delivery systems with sealed and sterile fluid path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the same
US7459714B2 (en) Image recording carrier
WO2009125632A1 (ja) 可搬型放射線固体検出器
JP5104765B2 (ja)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CN109959959B (zh) 放射线检测装置
ES2698519T3 (es) Envase médico funcional y dispositivo médico para insertar al menos un subsistema en un huésped
EP1178841B1 (en) Method for circuit protection during radiation sterilization
EP0127074B1 (en) Radiation detector
JP5445651B2 (ja) 可搬型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CN217066374U (zh) 皮下植入式医疗单元、医疗装置及辐照灭菌屏蔽装置
KR100966291B1 (ko) 방사선 조사기용 밀봉선원 장전장치
CN118044804A (zh) 灭菌单元及分析物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