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2566A - 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2566A
CN117792566A CN202211193033.3A CN202211193033A CN117792566A CN 117792566 A CN117792566 A CN 117792566A CN 202211193033 A CN202211193033 A CN 202211193033A CN 117792566 A CN117792566 A CN 117792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rate
condi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eth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30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超
刘进
刘光明
王厚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30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25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7260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9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2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2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通信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设备在确定第一制式的通信信息传输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切换至第二制式传输通信信息,改善线缆质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实现网络通信性能的提升。该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网线连接。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在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家庭网络中,不同设备间一般通过网线,按照以太网通信协议(IEEE 802.3系列标准)进行数据传输,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但是,以太网通信协议易受到线缆质量的影响。比如,由于穿管线缆老化、错线、断线等异常,会导致网速下降,甚至导致断线无法连接,影响用户网络连接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设备在确定第一制式的通信信息传输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切换至第二制式传输通信信息,改善线缆质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实现网络通信性能的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通信系统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网线连接。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在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一些示例中,第一制式为以太网通信,第二制式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通信。
可选的,多个制式采用的协议类型不同、或调制方式不同。可选的,通信信息例如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调制波形等。
如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兼容第一调制和第二调制的通信,能够根据传输速率,实现自适应的切换第一调制和第二调制,保证网络通信质量。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设备包括开关电路结构,开关电路结构用于切换第一制式对应的第一通路和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通路。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开关电路结构分别连接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多个接口包括第一制式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制式的第二接口。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集成在同一芯片,或者,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分布在相互通信的多个芯片上。
示例性,第一设备的SoC芯片包括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如第一制式的第一接口)和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如第二制式的第二接口)。或者,第一设备包括两个相互通信的SoC芯片,分别为SoC芯片1和SoC芯片2,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分布在SoC芯片1和SoC芯片2上。如SoC芯片1包括第一接口,SoC芯片2包括第二接口。或者,SoC芯片1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SoC芯片2包括第一接口等。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开关电路结构包括的开关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关与多对双绞线一一对应。
示例性的,CAT5及以上的网线中存在4对双绞线,第一设备配置有4个开关,分别对应于4对双绞线。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变压器,一个或多个变压器用于将第二制式的第一通信信息对应的收、发通路合路为第二通路。
例如,芯片的第二接口通过发送端口TX和接收端口RX实现与变压器之间的双向通信,变压器将第二接口的发送端口TX和接收端口RX对应的收、发通路合路为变压器与开关之间的第二通路。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第一设备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包括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包括多路子信号,多对双绞线和多路子信号一一对应,多对双绞线中的每对双绞线用于传输对应的子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通过OFDM调制技术,将待传输数据调制为电信号进行通信。第一设备采用MIMO技术,在多对双绞线中的两对或更多对双绞线上同时发送电信号,以提高数据传输带宽。例如,第一设备采用MIMO技术,在4对双绞线上同时发送第一电信号对应的4路子信号。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变压器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子信号数量为第二数量,第二数量为第一数量的n倍,n为正整数。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中的芯片上的第二接口支持双路MIMO通信。第一设备中的变压器的数量为2,变压器0和变压器1。第一设备的网线中存在4对双绞线,对应的子信号数量为4。那么,n为2,子信号数量是变压器数量的2倍。
可选的,变压器和子信号也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关系。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包括: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二速率。若第二速率满足第二条件,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条件包括第一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速率,第二条件包括第二速率大于第一速率。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在确定切换第二制式后,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二速率能够大于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第一设备可切换第二制式。否则,第一设备保持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降低制式切换的功耗。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商第一速率和/或第二速率。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协商,确定第一速率和第二速率,以确定是否切换第一制式和第二制式。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第一通信信息的速率降低为第三速率,第三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示例性,第一设备在以太网通信(即第一制式)过程中,若通信质量下降,同样可切换为OFDM调制通信(即第二制式),以改善通信质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网线连接。该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指令,使得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在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第一设备包括开关电路结构,开关电路结构用于切换第一制式对应的第一通路和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通路。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开关电路结构分别连接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多个接口包括第一制式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制式的第二接口。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集成在同一芯片,或者,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分布在相互通信的多个芯片上。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开关电路结构包括的开关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关与多对双绞线一一对应。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变压器,一个或多个变压器用于将第二制式的第一通信信息对应的收、发通路合路为第二通路。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第一设备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包括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包括多路子信号,多对双绞线和多路子信号一一对应,多对双绞线中的每对双绞线用于传输对应的子信号。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变压器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子信号数量为第二数量,第二数量为第一数量的n倍,n为正整数。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包括: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二速率。若第二速率满足第二条件,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条件包括第一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速率,第二条件包括第二速率大于第一速率。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第一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商第一速率和/或第二速率。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之后,当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可读指令,还使得第一设备执行如下操作: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第一通信信息的速率降低为第三速率,第三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以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一制式为以太网通信,第二制式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通信。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具有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通信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地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设备执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至少一个接口电路用于执行收发功能,并将指令发送给至少一个处理器,当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七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FDM调制接口支持双路MIMO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FDM调制接口支持四路MIMO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流程图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或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除非另外说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组网技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指定的IEEE 802.3协议给出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IEEE 802.3协议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在内的内容。也就是说,IEEE 802.3协议规定了局域网所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式等内容。
IEEE 802.3协议规定了,互联设备之间可以以10Mbps-10Gbps(10Mbps、100Mbps、1Gbps、2.5Gbps、5Gbps、10G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其中,在IEEE 802.3协议中,互联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受互联设备之间的网络电缆的限制。越快的传输速率,需要越高规格的网络电缆。
网络电缆一般由金属(例如铜)或玻璃制造而成,用来传递网络信息。常用的网络电缆有三种: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其中,双绞线也可以称为网线,可以分为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与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常见的网线为非屏蔽双绞线,其由四对细铜线组成,每对铜线都绞合一起,每根铜线都外裹带色的塑料绝缘层,然后整体包有一层塑料外套。非屏蔽双绞线的接头为RJ-45接头。
以太网技术及网线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性能及普及性成为家庭网络中最为流行和广泛使用的技术和介质。其中,交换机(switch hub)及家庭分布式路由器普遍支持以太网接口(例如,对应于RJ-45接头的接口),用户使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上的多网口搭建家庭网络,支持家庭内的高速网络通信,支持分布式Wi-Fi热点的布放。
由于网线的布线及拆除繁琐,家庭网络中的网线可能已部署了很长时间而没有更换,导致了网线中的铜线性质变化,如出现线缆老化、错线、断线等异常,进而导致网线的信道质量变差,造成无法支持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或更高速率的协商模式,使得网线难以工作在目标通信速率,甚至无法连接,影响用户网络连接性能。
目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带宽已经进行Gbps时代,家庭接入带宽已达到1Gbps甚至更高。并且,Wi-Fi带宽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Wi-Fi 6、Wi-Fi 7的带宽已经达到2Gbps以上。
而家庭网络中以网线为互联介质,采用以太网协议为传输协议的数据传输方式,已成为家庭网络的带宽瓶颈。2.5GE及以上规格由于对网线规格要求高及成本等原因未在家庭网络中普及。
另外,以太网协议自适应能力弱,只能在10Mbps、100Mbps、1000Mbps等模式间选择具体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速率档位差异大。比如,互联设备之间的网线的信道容量在不足1000Mbps的情况下,采用以太网协议的互联设备只能工作在100Mbps模式下,获得100Mbps速率。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支持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技术通信的接口,改善线缆质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并且,OFDM调制技术有非常灵活的速率自适应机制,可以逼近信道的最大容量,实现网络通信性能的提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应用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
可选的,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例如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本申请对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比如,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均为路由器。其中,可将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配置为子母路由器,如第一设备100为母路由器、第二设备200为子路由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之间的线路可以为网线。在一些示例中,该网线可以为屏蔽双绞线。在另一些示例中,该网线可以为非屏蔽双绞线。
示例性的,图2示出了第一设备100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第一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网络接口23。其中,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里,存储器22还可以包括于处理器21中。示例性的,第一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24。
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22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处理器21可以调用存储器22存储的指令或数据,执行相关操作,例如对数据进行前向纠错编码和调制电信号,使得数据可以被电信号承载。再例如,可以解调电信号和译码,以获取电信号所承载的数据。存储器22可以是独立存在,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
网络接口2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线网络接口,该有线网络接口可被配置为通过网线连接到其他设备,如第二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在通过网线连接其他设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线连接到因特网。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连接到因特网。即在该示例中,第一设备100的有线网络接口可以通过网线连接到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接口,进而连接到因特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电路24。无线通信电路24可以被配置为经由例如Wi-Fi网络等无线局域网标准进行通信。无线通信电路24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电路24可以经由天线241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进行解调译码提取到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处理器21。无线通信电路24还可以从处理器21接收待发送的数据,对其进行编码调制,调频,放大,经天线24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只是第一设备100的一种可能实现形式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实现,不同的设备可以具有相同、相似或具有一定差异性的硬件结构。比如,第二设备200也可具有如图2所示的硬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间的通信资源可以包括频域资源,在通信过程中可使用频域资源,将待传输数据调制为电信号。例如,在OFDM调制技术中,可将频域资源的通信频段划分为多个正交子载波,各个子载波可信噪比自适应调整调制阶数。相比于以太网的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技术,OFDM调制技术中的信道自适应能力更强,在通信过程中,可以逼近信道的最大容量,以提升数据传输带宽。
基于此,在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在配置有以太网通信通路的同时,还配置通过OFDM技术调制的通信通路。这样,设备间通信过程中,可基于以太网进行通信,也可通过OFDM调制技术,将待传输数据调制为电信号进行通信。那么,在以太网通信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可切换使用OFDM调制通信。使用OFDM调制技术时,可以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来逼近网络信道能力,提升通信的带宽。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中的系统芯片(system onchip,SoC)上配置有以太网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接口和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其中,将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接口连接的通信通路和通过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连接的通信通路通过模拟开关(switch)切换为一路通信通路,再经由网口变压器转换后,通过网络接口实现与其他设备间的通信。其中,设备通信过程中,通过网口变压器的转换,可保护虚拟开关等电路不受网络接口浪涌的侵害。
可选的,如图3所示的开关例如为双刀双掷(double-pole double-throw,DPDT)。这样,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可先通过常用的以太网物理层接口接入的通信通路实现设备间通信。之后,在确定当前以太网通信质量较差时,可通过DPDT切换通过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接入的通信通路实现设备间通信。
可选的,在切换使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前,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可先确定对端设备是否支持OFDM调制技术的通信,若支持OFDM调制技术的通信,可切换通信接口。比如,第一设备100确定当前以太网通信质量较差,如数据传输速率小于目标通信速率,或无法连接,并且确定对端的第二设备200支持OFDM调制技术的通信。那么,第一设备100可通过DPDT切换使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进行通信。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自适应调制的OFDM调制技术,将待传输的数据调制为电信号,信道自适应性能力强,能逼近实际信道容量,提升通信带宽,相比以太技术中不同速率等级,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更能逼近信道实际能力。
并且,通过在设备中配置开关切换能力,使得设备同时具有以太网通信能力和OFDM调制通信能力,提升设备在不同使用场景中的兼容性。
以上对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之间通过切换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和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通信为例,对设备间的通信方法进行介绍。以下以第一设备100为例,对单个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线中存在多对差分线(即双绞线)。例如,CAT5及以上的网线中存在4对双绞线。若采用以太网协议,则对多双绞线存在串扰(cross talk)。例如,在以太网协议中,多对双绞线之间存在近端串扰(near end cross talk,NEXT)和远端串扰(far-endcross talk,FEST)。因此,在以太网技术中,当两对或更多对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额外的串扰抵消算法实现多对双绞线间的串扰。
对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可采用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在多对双绞线中的两对或更多对双绞线上同时发送电信号,以提高数据传输带宽。其中,对于MIMO技术而言,两对或更多对双绞线间的串扰只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交叉信道。由此,接收端可以通过信道均衡算法将两对或更多对双绞线间的串扰转换为信号收益。可选的,接收侧可以采用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算法对电信号进行均衡,将串扰转换为信号收益。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设定网线包括多个双绞线,如该多个双绞线包括双绞线E1和双绞线E2。其中,采用MIMO技术,在双绞线E1和双绞线E2上同时传输电信号。其中,双绞线E1的发送端口为TX1,接收端口为RX1,信道为信道H1。双绞线E2的发送端口为TX2,接收端口为RX2,信道为信道H2。那么在MIMO技术中,双绞线E1到双绞线E2的串扰相对于交叉信道H3,双绞线E2到双绞线E1的串扰相对于交叉信道H4。由此,接收端可以采用信道均衡算法,双绞线E1和双绞线E2间的串扰转换为信号收益。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以网线为非屏蔽双绞线,其由四对细铜线组成,每对铜线都绞合一起(即该网线为4芯网线)为例,对设备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说明。如网线中包括铜线1-铜线8。其中,铜线1和铜线2组成一对铜线,对应于开关1和网口变压器之间的通信;铜线4和铜线5组成一对铜线,对应于开关2和网口变压器之间的通信;铜线3和铜线6组成一对铜线,对应于开关3和网口变压器之间的通信;铜线7和铜线8组成一对铜线,对应于开关4和网口变压器之间的通信。
如图5所示,SoC上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双路MIMO通信,与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组成两对差分对切换,另两对差分对作为备份通信通路。这样,在任一对差分对完好的情况下,该设备可与对端设备实现OFDM调制通信。
具体的,如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通过MIMO通信技术,连接变压器0和变压器1,组成双路MIMO通信。之后,通过开关1、开关2、开关3、以及开关4可实现切换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双路MIMO通信与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的通信。
其中,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发送端口TX 0和接收端口RX 0分别与变压器0的一对绕组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双路MIMO通信中的一路MIMO通信。变压器0的另一端的一对绕组分别与开关1和开关2建立通信连接。那么,变压器0和开关1之间的通信通路、与变压器0和开关2之间的通信通路互为备份通信通路,两条通信通路上传输的数据相同。这样,在其中任一条通信通路上的数据传输失败时,设备也可通过另一条通信通路完成数据传输,增大这一路MIMO通信的数据传输的容错率,保证通信质量。
此外,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发送端口TX 1和接收端口RX 1分别与变压器1的一对绕组建立通信连接,实现双路MIMO通信中的另一路MIMO通信。变压器1的另一端的一对绕组分别与开关3和开关4建立通信连接。那么,变压器1和开关3之间的通信通路、与变压器1和开关4之间的通信通路互为备份通信通路,两条通信通路上传输的数据相同。这样,在其中任一条通信通路上的数据传输失败时,设备也可通过另一条通信通路完成数据传输,同样增大这一路MIMO通信的数据传输的容错率,保证通信质量。
如此,设备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采用MIMO技术进行通信,能够避免串扰,提高数据传输带宽。并且,通过双路MIMO通信,实现通信通路的备份,增大数据传输的容错率,以提升通信质量。
又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仍以网线为非屏蔽双绞线(即该网线为4芯网线)为例,对设备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SoC上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四路MIMO通信,与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实现4对差分对的切换,能够实现4芯网线中最高OFDM调制性能的传输。即,每一路MIMO通信通路均接入不同的开关,实现均对应于以太网通信通路。
如图6所示,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通过MIMO通信技术,连接变压器0、变压器1、变压器2、以及变压器3,组成四路MIMO通信。之后,通过开关1、开关2、开关3、以及开关4,可实现切换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四路MIMO通信,或切换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的通信。
如此,设备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采用MIMO技术进行通信,能够避免串扰,提高数据传输带宽。并且,通过四路MIMO通信,充分利用4芯网线进行通信,有效提高传输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和变压器之间的线路上可以设置有线路驱动(line driver),用于放大电信号。具体而言,当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和变压器之间的线路发送的电信号,经过线路驱动时,线路驱动可以放大该电信号,增大该电信号通过变压器,经过网线传输到其他设备的能力。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SoC可以采用OFDM调制技术,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电信号。之后,通过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与变压器之间的线路上的线路驱动放大该电信号后,通过变压器该电信号发送出去。
以上对设备中基于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MIMO通信的实现方式进行介绍。以下对设备间的具体通信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第一设备启动,并开始以太网通信协商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前家庭网络通信、办公网络通信等场景中的设备,普遍支持以太网通信。因此,第一设备在上电启动后,可先默认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协商。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0中的SoC上电后,通过开关,选择使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进行通信,开始与第二设备200进行以太网通信协商流程。相应的,第二设备200的SoC,通过开关,选择使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与第一设备100进行以太网通信协商。
S702、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以太网协商通信速率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若是,执行步骤S703;若否,执行步骤S7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以太网通信协商过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会按照目标通信速率进行通信速率的协商。若协商的通信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通信速率,可确定协商通信速率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若协商的通信速率小于目标通信速率,可确定协商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
比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GE模式的协商,即目标通信速率为1000Mbps。之后,在协商完成后,确定的通信速率为1000Mbps。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协商通信速率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可执行下述步骤S703。或者,在协商完成后,确定的通信速率为100Mbps。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协商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可执行下述步骤S70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由于网线异常,如穿管线缆老化、错线、断线等异常,导致出现无法连接的异常。那么,第一设备也可确定协商的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执行下述步骤S704。
S703、第一设备确定和第二设备采用以太网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以太网通信协商完成后,确定以太网协商通信速率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0中的SoC通过开关,使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的通信通路,经由网口变压器的转化后,通过网络接口与第二设备200进行以太网通信。相应的,第二设备200中的SoC通过开关,使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的通信通路,经由网口变压器的转化后,通过网络接口与第一设备100进行以太网通信。
S704、双端设备均支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通信。若是,执行步骤S705;若否,执行步骤S7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确定与第二设备之间以太网协商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如协商的通信速率小于目标通信速率,并确定第一设备支持OFDM调制通信。那么,第一设备可通过以太网交互,确定第二设备是否同样支持OFDM调制通信。如果第二设备支持OFDM调制通信,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是否可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即执行步骤S705。或者,如果第二设备不支持OFDM调制通信,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继续与第二设备进行以太网通信速率协商,采用以太网进行通信,即返回执行上述步骤S703。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0中的SoC芯片配置有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那么可确定第一设备100支持OFDM调制通信。同样的,第二设备200中的SoC芯片配置有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那么可确定第二设备200支持OFDM调制通信。第一设备100在确定与第二设备200协商的通信速率小于目标通信速率后,可通过以太网交互,确定第二设备200支持OFDM调制通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协商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包括无法通过以太网连接的情况。那么,在第一设备支持OFDM调制通信的情况下,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以太网通信速率协商的过程中,第一设备确定无法通过以太网连接到第二设备后,可直接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同样的,在第二设备支持OFDM调制通信的情况下,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以太网通信速率协商的过程中,第二设备确定无法通过以太网连接到第一设备后,也可直接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
这样,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支持OFDM调制通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确定无法通过以太网连接到对端设备后,可尝试通过OFDM调制通信建立通信连接,那么可协商OFDM调制通信速率,即执行步骤S705。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任一设备不支持OFDM调制通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无法完成OFDM调制通信速率的协商,那么可执行上述步骤S703,再次尝试采用以太网通信,进行以太网通信速率的协商;或者,确定此次未能与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S705、第一设备确定正交频分复用调制通信速率满足预设条件。若是,执行步骤S706;若否,执行步骤S7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预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后的通信速率是否能够满足预设条件。其中,预设条件例如包括预测的OFDM调制通信速率大于以太网通信速率。若满足预设条件,可选择OFDM调制通信,即执行步骤S706。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可选择以太网通信。
比如,第一设备确定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后的通信速率大于当前可确定的以太网通信速率,那么第一设备可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即,执行步骤S706。
又比如,第一设备确定切换至OFDM调制通信后的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当前可确定的以太网通信速率,那么第一设备可切换至以太网通信。即,执行步骤S703。
一些示例中,第一设备可先切换至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与第二设备进行OFDM信道协商估计,确定OFDM调制通信速率。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OFDM调制通信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设备可保持使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通过预设软件模型,预测切换使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通信后的通信速率。从而第一设备可确定OFDM调制通信速率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S706、第一设备确定和第二设备采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确定OFDM调制通信速率满足预设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切换使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与第二设备实现OFDM调制通信。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0的SoC,通过开关,切换使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第一设备100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通信通路经由网口变压器转换后,通过网络接口与第二设备200建立OFDM调制通信连接。相应的,第二设备200通过网络接口的通信通路经由网口变压器转换后,通过开关,接入到SoC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从而实现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的OFDM调制通信。
可选的,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可支持如图5所示的双路MIMO通信,或者支持如图6所示的四路MIMO通信。
如此,设备通过支持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改善线缆质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OFDM调制技术灵活的速率自适应机制,实现逼近信道的最大容量,以提升网络通信性能。
此外,设备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MIMO通信,可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性能。
比如,设备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双路MIMO通信,4芯网线通信的OFDM调制通信速率可达到1Gbps,以太网通信速率为100Mbps。那么,在4芯网线通信过程中,OFDM调制通信速率相比于以太网通信速率能够获得近10倍性能的提升。
又比如,设备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四路MIMO通信,8芯网线通信的OFDM调制通信速率可达到3Gbps,以太网通信速率为1000Mbps。那么,在8芯网线通信过程中,OFDM调制通信速率相比于以太网通信速率能够获得近3倍性能的提升。
在一些场景中,设备在以太网通信过程中,若通信质量下降,同样可切换为OFDM调制通信,以改善通信质量。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在步骤S703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801。
S801、第一设备确定以太网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若是,执行上述步骤S704;若否,执行步骤S7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通过以太网通信的过程中,确定以太网通信速率下降,以至于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如通信速率小于目标通信速率。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第二设备是否支持OFDM调制通信。进而在确定第二设备支持OFDM调制通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预测切换OFDM调制通信后的通信速率是否能够满足预设条件,如是否大于当前以太网通信速率。若满足预设条件,第一设备可切换OFDM调制通信。
可选的,第一设备如果在之前已经确定过第二设备是否支持OFDM调制通信。那么在确定以太网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之后,第一设备可直接基于第二设备是否支持OFDM调制通信的情况,确定是否切换OFDM调制通信。
比如,第一设备在上电启动后,已确定第二设备支持OFDM调制通信。那么,此次第一设备在确定以太网通信速率不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后,可直接预测切换OFDM调制通信后的通信速率是否能够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通过以太网通信的过程中,确定以太网通信速率满足通信速率设定条件,如通信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通信速率。那么,第一设备可保持以太网通信。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100的SoC在以太网通信过程中,可监测以太网通信质量。若通信质量下降,SoC可确定是否需要通过开关切换使用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以实现切换使用OFDM调制通信。
如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兼容以太网通信和OFDM调制通信,从而实现自适应的通信模式切换,保证网络通信质量。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901、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
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网线连接。可选的,第一设备可通过多种制式传输通信信息。其中,第一制式例如为以太网通信。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二制式传输通信信息,第二制式例如为OFDM调制通信。
可选的,多个制式采用的协议类型不同、或调制方式不同。可选的,通信信息例如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输的调制波形等。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配置有网络接口,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网络接口间的网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中包括一个或多个芯片(如SoC)。第一设备的多个不同制式可对应于多个接口,如该多个接口包括第一制式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制式的第二接口。其中,该多个接口可集成在同一芯片,或者,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分布在相互通信的多个芯片上。
示例性,如图3所示,SoC芯片包括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如第一制式的第一接口)和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如第二制式的第二接口)。例如,太网物理层接口用于支持第一设备的第一制式的通信,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用于支持第一设备的第二制式的通信。
或者,比如第一设备包括两个相互通信的SoC芯片,分别为SoC芯片1和SoC芯片2,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分布在SoC芯片1和SoC芯片2上。如SoC芯片1包括第一接口,SoC芯片2包括第二接口。或,SoC芯片1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SoC芯片2包括第二接口。或,等SoC芯片1包括第一接口,SoC芯片2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在相互通信的多个芯片上的分布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包括开关电路结构,开关电路结构用于切换第一制式对应的第一通路和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通路。可选的,开关电路结构分别连接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设备中包括开关,该开关和以太网物理层接口之间存在第一通路,该开关和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之间存在第二通路,该开关用于切换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其中,开关电路结构包括的开关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关与多对双绞线一一对应。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CAT5及以上的网线中存在4对双绞线,第一设备配置有4个开关,分别对应于4对双绞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通信信息包括第一电信号,第一电信号包括多路子信号,多对双绞线和多路子信号一一对应,多对双绞线中的每对双绞线用于传输对应的子信号。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通过OFDM调制技术,将待传输数据调制为电信号进行通信。第一设备采用MIMO技术,在多对双绞线中的两对或更多对双绞线上同时发送电信号,以提高数据传输带宽。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采用MIMO技术,在4对双绞线上同时发送第一电信号对应的4路子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变压器,这一个或多个变压器用于将第二制式的第一通信信息对应的收、发通路合路为第二通路。
示例性的,SoC芯片通过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和变压器之间的通信,可以收、发共用端口,使用共同通路传输;也可以收、发端口分开,分别在不同的通路传输。例如,如图6所示,SoC芯片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收、发端口分开,和变压器之间的收、发通信分别在不同的通路。如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通过发送端口TX0和接收端口RX0实现与变压器0之间的双向通信,变压器0将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发送端口TX0和接收端口RX0对应的收、发通路合路为变压器0与开关1之间的第二通路。
一些示例中,变压器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子信号数量为第二数量,第二数量为第一数量的n倍,n为正整数。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设备中的SoC芯片上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双路MIMO通信。第一设备中的变压器的数量为2,变压器0和变压器1。第一设备的网线中存在4对双绞线,对应的子信号数量为4。那么,n为2,子信号数量是变压器数量的2倍。
又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中的SoC上的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支持四路MIMO通信。第一设备中变压器的数量为4,变压器0、变压器1、变压器2、以及变压器3。第一设备的网线中存在4对双绞线,对应的子信号数量为4。那么,n为1,子信号数量是变压器数量的1倍。
可选的,子信号的第二数量和变压器的第一数量也不局限于上述n倍的关系。变压器和子信号也可以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上电启动后,可先确定通过第一制式传输通信信息。如第一设备先通过开关电路结构选择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对应的制式进行通信。之后,第一设备确定在该第一制式下通信的第一速率。可选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协商第一制式传输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
S902、第一设备确定第一速率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若是,执行步骤S903;若否,执行步骤S904。
S903、第一设备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S904、第一设备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902-步骤S904中,第一设备确定在第一制式下通信的第一速率后,先确定该第一速率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如第一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速率。若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若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可选的,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二速率。若第二速率满足第二条件,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其中,第二条件例如包括第二速率大于第一速率。可选的,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后,与第二设备协商第二制式传输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在确定切换第二制式后,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二速率能够大于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第一设备可切换第二制式。否则,第一设备保持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以降低制式切换的功耗。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设备通过开关电路结构,选择通过以太网物理层接口的第一制式通信,与第二设备协商通信的第一速率。在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通过开关电路结构,切换通过OFDM调制物理层接口的第二制式通信,与第二设备协商通信的第二速率。在第二速率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选择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之后,如第一设备确定发送第一通信信息的速率降低为第三速率,第三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那么,第一设备可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通信信息。
如此,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兼容第一调制和第二调制的通信,能够根据传输速率,实现自适应的切换第一调制和第二调制,改善线缆质量对传输性能的影响,保证网络通信质量。
以上结合图3-图9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下结合图10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10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收发单元1002。通信设备10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设备的功能。
可选地,处理单元1001,用于支持通信设备1000执行图7中的S701-S706;和/或,用于支持通信设备1000执行图8中的S801;和/或,用于支持通信设备1000执行图9中的S901和S902。
可选地,收发单元1002,用于支持通信设备1000执行图7中的S701、S703以及S706;和/或,用于支持通信设备1000执行图9中的S903和S904。
其中,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可以为收发器或收发模块。通信设备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的相应流程,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单元的功能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图10所示的通信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图10中未示出),该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单元1001和收发单元1002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图10所示的通信设备10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
图10所示的通信设备10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以通信设备1000的形式以外,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功能单元或者芯片,或者与通信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示例性地,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该芯片系统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设备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具体可以是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地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设备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任意一种: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通信系统中,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过网线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一制式传输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速率;
在所述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一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在所述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开关电路结构,所述开关电路结构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制式对应的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结构分别连接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所述多个接口包括所述第一制式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制式的第二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集成在同一芯片,或者,所述多个不同制式的多个接口分布在相互通信的多个芯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所述开关电路结构包括的开关数量为多个,多个开关与所述多对双绞线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变压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变压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式的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对应的收、发通路合路为所述第二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线包括多对双绞线,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电信号包括多路子信号,所述多对双绞线和所述多路子信号一一对应,所述多对双绞线中的每对双绞线用于传输对应的子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数量为第一数量,所述子信号数量为第二数量,所述第二数量为所述第一数量的n倍,n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速率不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速率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二制式传输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二速率;
若所述第二速率满足第二条件,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第二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速率大于或等于目标速率,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二速率大于所述第一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协商所述第一速率和/或所述第二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速率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一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速率降低为第三速率,所述第三速率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通过所述第二制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通信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式为以太网通信,所述第二制式为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通信。
1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193033.3A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7792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033.3A CN117792566A (zh)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及设备
PCT/CN2023/117260 WO2024066985A1 (zh) 2022-09-28 2023-09-06 通信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3033.3A CN117792566A (zh)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2566A true CN117792566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3033.3A Pending CN117792566A (zh) 2022-09-28 2022-09-28 通信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2566A (zh)
WO (1) WO20240669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659B1 (en) * 1997-09-10 2001-09-04 Level One Communications, Inc. Automatic protocol selection mechanism
US9001872B1 (en) * 2012-11-07 2015-04-07 Aquantia Corp. Flexible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adaptive to communication channel quality
US10069650B2 (en) * 2015-08-13 2018-09-0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thernet and OFDM multiplexing on UTP cable
CN214544305U (zh) * 2021-01-27 2021-10-29 深圳市东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传输装置及网络传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6985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54552A (en)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protocol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systems
US75485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signals over a coaxial cable
US592366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media connected to a network port
US9065644B2 (en) Full duplex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igh speed backplane system
EP2020104B1 (en) Multiple fiber optic gigabit ethernet links channelized over single optical link
CN102164062B (zh) 以太网通信系统、多速率以太网设备及其方法
EP2018707A2 (en) 1000base-t transmission over 2-pair
EP187813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er diversity expansion
EP3531627B1 (en) Auto-negoti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rt
TW201203932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thernet converter and/or adapter that enables convers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Ethernet interfaces
US9130746B1 (en) Single pair PHY with auto-negotiation
CN101917276A (zh) 一种高低速共存接口组件、总线终端及总线通信系统
WO2024066985A1 (zh) 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383464A (zh) 高速工业通信系统及其节点电路
EP2490363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channels
Thomas Incorporating media converters
CN101815046A (zh) 实现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系统
WO2021168706A1 (zh) 电力线通信的发送模式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138133A1 (zh) 一种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3748653A (zh) 用于非对称双向以太网物理层的预编码
CN105049084A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14384907U (zh) 无线联网设备
KR101502613B1 (ko) 박형 모바일 기기들에서 이더넷을 가능하게 하는 미디어 변환기
WO2023236890A1 (zh) 一种网络设备、设备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WO2016058176A1 (en) Reconfigurable ethernet ph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