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2299A -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92299A
CN117792299A CN202410199736.XA CN202410199736A CN117792299A CN 117792299 A CN117792299 A CN 117792299A CN 202410199736 A CN202410199736 A CN 202410199736A CN 117792299 A CN117792299 A CN 117792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pair
current source
feedforward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97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92299B (zh
Inventor
严波
李建伟
王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yuan Ji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yuan Ji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yuan Ji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yuan Jingd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97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92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92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2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92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92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该放大器包括:跨导放大模块、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跨导放大模块包括输入控制端对,输入控制端对接入输入信号对,跨导放大模块用于将输入信号对转换为输出电流对并输出。第一前馈跨导模块,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包括第一前馈控制端对,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接入输入信号对,并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第二前馈跨导模块,第二前馈跨导模块包括第二前馈控制端对,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接入输入信号对,并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第一前馈电流对与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对应,第二前馈电流对与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交错。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消除工艺偏差,补偿频率响应。

Description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背景技术
高带宽放大器通常用于需要处理高频信号的系统中,例如示波器模拟前端和探头模拟前端等。在这些电路中,高带宽放大器能使高频信号保持较高的增益和频率响应。现有的高带宽放大器的高频频率响应随芯片工艺和印刷电路板工艺的影响比较大,这种工艺偏差导致不同批次的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可能不一致。例如,可能会存在部分放大器的频点频率响应较高,另外部分频点频率响应较低的情况,不符合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以消除工艺偏差,补偿频率响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大器,包括:
跨导放大模块,所述跨导放大模块包括输入控制端对,所述输入控制端对接入输入信号对;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入信号对转换为输出电流对并输出;
第一前馈跨导模块,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包括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接入所述输入信号对,并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
第二前馈跨导模块,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包括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接入所述输入信号对,并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
其中,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对应,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正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反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
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交错;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反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正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
可选地,所述跨导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流源单元,第零晶体管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点对,所述第一连接点对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所述第零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入控制端对;所述第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零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输出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二电流源、第一电阻单元和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之间串联所述第一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之间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第四电流源和第三电阻单元,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和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单元,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和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均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和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的结构对称。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包括:
第二电流源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二连接点对,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频率和增益进行控制;
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的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
和/或,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包括:
第三电流源单元,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点对,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频率和增益进行控制;
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的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对包括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包括:
第一可调电流源,所述第一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电压电连接;
第二可调电流源,所述第二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电压电连接;
电流控制子单元,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一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二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之间;
和/或,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的第三连接点对包括第五连接点和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包括:
第三可调电流源,所述第三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的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三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电压电连接;
第四可调电流源,所述第四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的第六连接点,所述第四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电压电连接;
电流控制子单元,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三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第四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包括:第四电阻单元和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二端;
和/或,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二端;
和/或,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单元,所述第五电阻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二端。
可选地,放大器还包括:
第一电流缓冲模块,所述第一电流缓冲模块串联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和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流缓冲模块包括第一缓冲控制端对,所述第一缓冲控制端对接入第一参考电压。
可选地,放大器还包括:
第二电流缓冲模块,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和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通过所述第二电流缓冲模块连接至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缓冲模块包括第二缓冲控制端对,所述第二缓冲控制端对接入第二参考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示波器,包括: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其中,放大器的输入端作为示波器的输入端。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跨导放大模块将输入信号对转换成输出电流对,同时通过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根据输入信号对生成两组前馈电流对,两组前馈电流对分别通过对应、交错的方式与输出电流对进行叠加输出,能够消除因工艺偏差对频率响应产生的影响。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示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放大器包括:跨导放大模块100、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
跨导放大模块100包括输入控制端对,输入控制端对(包括端子101P和端子101N)接入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跨导放大模块100用于将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转换为输出电流对(包括正相输出电流IOP和反相输出电流ION)并输出。
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包括第一前馈控制端对(包括端子201P和端子201N),第一前馈控制端对(包括端子201P和端子201N)接入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通过端子202P和端子202N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通过端子202P和端子202N输出)与跨导放大模块100的输出电流对(包括正相输出电流IOP和反相输出电流ION)对应,具体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通过端子202P输出)用于对输出电流对中的正相输出电流IOP进行补偿。第一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通过端子202N输出)用于对输出电流对中的反相输出电流ION进行补偿。其中,端子202P输出的正相前馈电流为根据正相输入信号VIP生成的正相补偿电流,端子202N输出的反相前馈电流为根据反相输入信号VIN生成的反相补偿电流。
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包括第二前馈控制端对(包括端子301P和端子301N),第二前馈控制端对(包括端子301P和端子301N)接入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通过端子302P和端子302N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通过端子302P和端子302N输出)与跨导放大模块100的输出电流对(包括正相输出电流IOP和反相输出电流ION)对应,具体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通过端子302P输出)用于对输出电流对中的反相输出电流ION进行补偿。第二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通过端子302N输出)用于对输出电流对中的正相输出电流IOP进行补偿。其中,端子203P输出的电流为根据正相输入信号VIP生成的正相前馈电流,端子203N输出的电流为根据反相输入信号VIN生成的反相前馈电流。
示例性地,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为: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经过跨导放大模块100,转换成输出电流对(包括正相输出电流IOP和反相输出电流ION)。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根据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生成第一前馈电流对,第一前馈电流对以对应的方式叠加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根据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生成第二前馈电流对,第二前馈电流对以交错的方式叠加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从而实现对原输出电流的频率响应进行补偿。两组前馈电流对的频率和增益均可控,能够根据不同批次的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点,在频率响应较高时将其拉低,在频率响应较低时将其拉高,直至拉平。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跨导放大模块100将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转换成输出电流对(包括正相输出电流IOP和反相输出电流ION),同时通过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根据输入信号对(包括正相输入信号VIP和反相输入信号VIN)生成两组前馈电流对,两组前馈电流对分别通过对应、交错的方式与输出电流对进行叠加输出,能够消除因工艺偏差对频率响应产生的影响。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跨导放大模块100包括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第零晶体管Q0和第一晶体管Q1。第一电流源单元101包括第一连接点对,第一连接点对包括第一连接点102P和第二连接点102N。第一电流源单元101与第一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GND)电连接。
第零晶体管Q0的控制端和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作为跨导放大模块100的输入控制端对(包括端子101P和端子101N)。第零晶体管Q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一连接点102P电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二连接点102N电连接。第零晶体管Q0的第二端和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输出跨导放大模块100的输出电流对(包括正相输出电流IOP和反相输出电流ION)。
示例性地,该跨导放大模块100的工作原理为:正相输入信号VIP经过第零晶体管Q0转换成正相输出电流IOP,反相输入信号VIN经过第一晶体管Q1转换成反相输出电流ION。该输出电流对的增益由第一电流源单元101控制。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流源单元101包括:第一电流源1011,第一电流源1011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一连接点102P和第二连接点102N电连接,第一电流源1011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电连接。
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一电流源1011的电流,控制输入跨导放大模块100中晶体管的跨导,进而控制其输出电流的增益大小。这样设置,易于实现,不增加电路面积,有利于控制成本。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4,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电流源单元102包括:第二电流源1012、第一电阻单元R1和第二电阻单元R2,第二电流源1012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一连接点102P之间串联第一电阻单元R1,第二电流源1012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二连接点102N之间串联第二电阻单元R2,第二电流源1012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电连接。
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二电流源1012的电流、第一电阻单元R1的阻值与第二电阻单元R2的阻值,能够控制跨导放大模块100的等效跨导,进而控制其输出电流的增益大小。这样设置,相较于仅设置单个电流源,在跨导放大模块100中各晶体管的发射极增加了电阻单元,使得输出电流的增益由电流源的电流和各电阻单元的阻值共同控制,增加了输出电流增益的可调节度。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电流源单元103包括:第三电流源1013、第四电流源1014和第三电阻单元R3,第三电流源1013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一连接点102P电连接,第四电流源1014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一电流源单元101的第二连接点102N电连接。第三电流源1013的电流输入端和第四电流源1014的电流输入端之间还连接第三电阻单元R3,第三电流源1013的电流输出端和第四电流源1014的电流输出端均与第一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电连接。
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三电流源1013与第四电流源1014的电流以及第三电阻单元R3的阻值,能够控制跨导放大模块100的等效跨导,进而控制其输出电流的增益大小。这样设置,相较于单个电流源与两个电阻单元连接的结构,设置单个电阻单元,无需考虑电阻匹配的问题,有利于对输出电流增益进行稳定调节。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还包括:第二电流源单元202、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
第二电流源单元202包括第二连接点对(包括第三连接点203P和第四连接点203N)。第二电流源单元202用于对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的第一前馈电流进行频率和增益控制。
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和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作为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的第一前馈控制端对(包括端子201P和端子201N),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和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流源单元202的第二连接点对(包括第三连接点203P和第四连接点203N)电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和第三晶体管Q3的第二端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通过端子202P和端子202N输出)。具体地,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接入正相输入信号VIP,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接点203P电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接入反相输入信号VIN,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接点203N电连接,第三晶体管Q3的第二端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
示例性地,该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的工作原理为:正相输入信号VIP经过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分别转换成第一前馈电流对中的正相前馈电流和反相前馈电流。其中,正相前馈电流流向正相输出端,同时反相前馈电流流向反相输出端。以及,第二电流源单元202输出的电流对第一前馈电流进行频率和增益控制。具体地,第二电流源单元202产生与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的输出电流的频率和增益相关的电流,控制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的输出电流的频率和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中设置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和第二电流源单元202,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生成第一前馈电流对,叠加在输出电流对上,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继续参见图6,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还包括:第三电流源单元302、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五晶体管Q5。
第三电流源单元302包括第三连接点对(包括第五连接点303P和第六连接点303N)。第三电流源单元302用于对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第二前馈电流进行频率和增益控制。
第四晶体管Q4的控制端和第五晶体管Q5的控制端作为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第二前馈控制端对(包括端子301P和端子301N),第四晶体管Q4的第一端和第五晶体管Q5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电流源单元302的第三连接点对(包括第五连接点303P和第六连接点303N)电连接,第四晶体管Q4的第二端和第五晶体管Q5的第二端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通过端子302P和端子302N输出)。具体地,第四晶体管Q4的控制端接入反相输入信号VIN,第四晶体管Q4的第一端与第六连接点303N电连接,第四晶体管Q4的第二端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第五晶体管Q5的控制端接入正相输入信号VIP,第五晶体管Q5的第一端与第五连接点303P电连接,第五晶体管Q5的第二端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
示例性地,该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工作原理为:正相输入信号VIP经过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五晶体管Q5分别转换成第二前馈电流对中的反相前馈电流和正相前馈电流。其中,反相前馈电流流向正相输出端,同时正相前馈电流流向反相输出端。以及,第三电流源单元302输出的电流对第二前馈电流进行频率和增益控制。具体地,第三电流源单元302产生与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输出电流的频率和增益相关的电流,控制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输出电流的频率和增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中设置第四晶体管Q4、第五晶体管Q5和第三电流源单元302,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生成第二前馈电流对,叠加在输出电流对上,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7,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二电流源单元202包括:
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的电流输入端作为第三连接点203P,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GND)电连接。
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的电流输入端作为第四连接点203N,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GND)电连接。
电流控制子单元2021,电流控制子单元2021串联于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的电流输入端之间。
继续参见图7,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第三电流源单元302包括:
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的电流输入端作为第五连接点303P,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GND)电连接。
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输入端作为第六连接点303N,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电压(例如,接地电压GND)电连接。
电流控制子单元3021,电流控制子单元3021串联于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的电流输入端与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输入端之间。
示例性地,第二电流源单元202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控制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和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控制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输出的电流增益。通过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和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控制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输出的电流增益。当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的电流,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的电流、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的电流和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相等时,流向同相输出端和反相输出端的补偿电流相互抵消,不影响输出的电流增益。
当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的电流和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的电流开始增大,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的电流和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开始减小,流过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的电流增加,流过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五晶体管Q5的电流减小。最终,流向同相输出端和反相输出端的有效电流会增加,整体的电流增益会增加。
当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的电流和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的电流增加,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的电流和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的电流开始减小,流过第四晶体管Q4和第五晶体管Q5的电流增加,流过第二晶体管Q2和第三晶体管Q3的电流降低。最终,流向同相输出端和反相输出端的有效电流会减小,整体的电流增益会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可调电流源2022、第二可调电流源2023、第三可调电流源3022和第四可调电流源3023,对其电流大小进行控制,能够对前馈电流对的增益进行调节。并且,通过设置电流控制子单元2021或电流控制子单元3021控制前馈电流的频率,有利于进一步对信号的频率响应进行补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8,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电流控制子单元2021和/或电流控制子单元3021包括:第四电阻单元R4和第一电容单元C1,第四电阻单元R4的第一端作为电流控制子单元3011的第一端,第四电阻单元R4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单元C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容单元C1的第二端作为电流控制子单元3011的第二端。
具体地,在第四电阻单元R4和第一电容单元C1上产生和频率相关的电流,因此,补偿电流的频率和增益由第四电阻单元R4的阻值和第一电容单元C1的容值决定。这样设置,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9,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电流控制子单元2021和/或电流控制子单元3021包括:第二电容单元C2,第二电容单元C2的第一端作为电流控制子单元301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单元C2的第二端作为电流控制子单元3011的第二端。
具体地,在第二电容单元C2两端产生和频率相关的电流,补偿电流的频率和增益由第二电容单元C2的容值决定。这样设置,适用于对高频电流进行补偿的电路,相较于电阻和电容串联的形式,节省了电路面积,有利于降低成本。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10,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电流控制子单元2021和/或电流控制子单元3021包括:第五电阻单元R5,第五电阻单元R5的第一端作为电流控制子单元3011的第一端,第五电阻单元R5的第二端作为电流控制子单元3011的第二端。
具体地,在第五电阻单元R5上产生和频率相关的电流,补偿电流的增益由第五电阻单元R5的阻值决定。这样设置,补偿电流的频率为全频段,即该前馈电流对直流信号和不同频率的交流信号均可以进行补偿,进一步有利于消除工艺偏差,补偿频率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结构对称,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结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11,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放大器还包括:
第一电流缓冲模块400,第一电流缓冲模块400串联于跨导放大模块100和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第一电流缓冲模块400包括第一缓冲控制端对(包括端子401P和端子401N),第一缓冲控制端对接入第一参考电压V1。
继续参见图11,可选地,第一电流缓冲模块400包括:第六晶体管Q6和第七晶体管Q7,第六晶体管Q6的控制端和第七晶体管Q7的控制端接入第一参考电压V1。第六晶体管Q6的第一端和第七晶体管Q7的第一端接入跨导放大模块100的输出电流对。第六晶体管Q6的第二端和第七晶体管Q7的第二端输出第一缓冲电流对(包括端子402P和端子402N)。
其中,第一缓冲电流对包括正相缓冲电流和反相缓冲电流。具体地,跨导放大模块100的正相输出电流经过第六晶体管Q6转换成正相缓冲电流,流向同相输出端;跨导放大模块100的反相输出电流经过第七晶体管Q7转换成反相缓冲电流,流向反相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电流缓冲模块400,利用其中设置的各晶体管将跨导放大模块100的输出电流对进行缓冲,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参见图1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放大器还包括:
第二电流缓冲模块500,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通过第二电流缓冲模块500连接至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二电流缓冲模块500包括第二缓冲控制端对(包括端子501P和端子501N),第二缓冲控制端对接入第二参考电压V2。
继续参见图12,可选地,第二电流缓冲模块500包括:第八晶体管Q8和第九晶体管Q9,第八晶体管Q8的控制端和第九晶体管Q9的控制端接入第二参考电压V2。第八晶体管Q8的第一端和第九晶体管Q9的第一端接入第一前馈电流对和第二前馈电流对。第八晶体管Q8的第二端和第九晶体管Q9的第二端输出第一前馈缓冲电流对(包括端子502P)和第二前馈缓冲电流对(包括端子502N)。
具体地,第一前馈电流对经过第八晶体管Q8转换成第一前馈缓冲电流对,流向同相输出端;第二前馈电流对经过第九晶体管Q9转换成第二前馈缓冲电流对,流向反相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电流缓冲模块200,利用其中设置的各晶体管将第一前馈跨导模块200的第一前馈电流对和第二前馈跨导模块300的第二前馈电流对进行缓冲,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各晶体管可以为三极管或MOS管,示例性地,晶体管为NPN三极管,晶体管的控制端为三极管的基极,晶体管的第一端为三极管的发射极,晶体管的第二端为三极管的集电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示波器,该示波器包括以上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其中,放大器的输入端作为示波器的输入端。本实施例提供的示波器,具有以上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3,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该示波器包括前端模块1、采样模块2、输入模块3、控制处理模块4、显示模块5和存储模块6。其中,前端模块1包括衰减单元11和放大器12。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示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该示波器包括探头前端模块7和输入电阻Rin。其中,探头前端模块7包括电阻Rprobe、电容Cprobe和放大器71。
本实施例提供的示波器,具有以上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跨导放大模块,所述跨导放大模块包括输入控制端对,所述输入控制端对接入输入信号对;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入信号对转换为输出电流对并输出;
第一前馈跨导模块,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包括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接入所述输入信号对,并输出第一前馈电流对;
第二前馈跨导模块,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包括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接入所述输入信号对,并输出第二前馈电流对;
其中,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对应,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正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反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
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交错;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正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反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反相前馈电流用于对所述输出电流对中的正相输出电流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包括第一电流源单元,第零晶体管和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点对,所述第一连接点对包括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所述第零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入控制端对;所述第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零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输出所述跨导放大模块的输出电流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二电流源、第一电阻单元和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之间串联所述第一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之间串联所述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三电流源、第四电流源和第三电阻单元,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一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和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单元,所述第三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和所述第四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均与第一电源电压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和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的结构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包括:
第二电流源单元,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二连接点对,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的频率和增益进行控制;
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的第一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对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第一前馈电流对;
和/或,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包括:
第三电流源单元,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包括第三连接点对,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的频率和增益进行控制;
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的第二前馈控制端对;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端输出所述第二前馈电流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二连接点对包括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包括:
第一可调电流源,所述第一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电压电连接;
第二可调电流源,所述第二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流源单元的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二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电压电连接;
电流控制子单元,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一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二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之间;
和/或,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的第三连接点对包括第五连接点和第六连接点;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包括:
第三可调电流源,所述第三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的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三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电压电连接;
第四可调电流源,所述第四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三电流源单元的第六连接点,所述第四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三电源电压电连接;
电流控制子单元,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串联于所述第三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第四可调电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包括:第四电阻单元和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二端;
和/或,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二端;
和/或,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包括:第五电阻单元,所述第五电阻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子单元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流缓冲模块,所述第一电流缓冲模块串联于所述跨导放大模块和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流缓冲模块包括第一缓冲控制端对,所述第一缓冲控制端对接入第一参考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流缓冲模块,所述第一前馈跨导模块和所述第二前馈跨导模块通过所述第二电流缓冲模块连接至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缓冲模块包括第二缓冲控制端对,所述第二缓冲控制端对接入第二参考电压。
10.一种示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放大器;其中,所述放大器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示波器的输入端。
CN202410199736.XA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Active CN117792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9736.XA CN117792299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9736.XA CN117792299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2299A true CN117792299A (zh) 2024-03-29
CN117792299B CN117792299B (zh) 2024-05-14

Family

ID=90394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9736.XA Active CN117792299B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922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2300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7351A1 (en) * 2001-09-28 2003-04-10 Sridhar Raghavendra N. Multipath Nested Gm Nested Miller Compensation
KR101210634B1 (ko) * 2011-06-08 2012-12-12 전자부품연구원 전류 피드백 기기 증폭기 및 전류 피드백 기기 증폭 방법
CN105811889A (zh) * 2016-04-20 2016-07-27 佛山臻智微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馈补偿式跨导运算放大器
CN218450050U (zh) * 2022-09-05 2023-02-03 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放大器和示波器
CN117792300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7351A1 (en) * 2001-09-28 2003-04-10 Sridhar Raghavendra N. Multipath Nested Gm Nested Miller Compensation
KR101210634B1 (ko) * 2011-06-08 2012-12-12 전자부품연구원 전류 피드백 기기 증폭기 및 전류 피드백 기기 증폭 방법
CN105811889A (zh) * 2016-04-20 2016-07-27 佛山臻智微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前馈补偿式跨导运算放大器
CN218450050U (zh) * 2022-09-05 2023-02-03 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 放大器和示波器
CN117792300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2300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CN117792300B (zh) * 2024-02-23 2024-05-14 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92299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92299B (zh)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CN117792300B (zh) 一种放大器和示波器
EP0500694B1 (en) Fully differential cmos power amplifier
TW400670B (en) High-gain amplifier circuit
JPH09331363A (ja) 伝送路損失等化回路
US5789973A (en) Resistorless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 circuit
JPH05218759A (ja) 補聴器用d級bicmos出力増幅器
JPH05167358A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フォン用増幅回路
EP1444777B1 (en) A power amplifier module with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US6188280B1 (e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with gain linearization through transconductance compensation
CA2077522C (en) Battery feed circuit for supplying feed current to telephone set
US4547744A (en) Integrated amplifier arrangement
US573690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mplifying an electrical signal
US4355400A (en) Transmitting amplifier for a remote fed intermediate regenerator
KR19980018571A (ko) 전자 회로 및 저항기 네트워크
US5225791A (en) Non-saturating complementary type unity gain amplifier
US4354163A (en) High voltage buffer amplifier
Karthikeyan et al. Design of low-voltage front-end interface for switched-op amp circuits
CN108919879B (zh) 电压变换电路
US7123091B2 (en) Darlington differential amplifier
US6307438B1 (en) Multistage operational amplifier with stability control
JPH06507286A (ja) 広帯域相互コンダクタンス発生器
US3533002A (en) Operational amplifier providing low input current and enhanced high frequency gain
JP2001509992A (ja) 低電力高線形性対数線形制御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0219183A2 (en) Class B amplif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