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1395A - 开关柜 - Google Patents
开关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91395A CN117791395A CN202410097124.XA CN202410097124A CN117791395A CN 117791395 A CN117791395 A CN 117791395A CN 202410097124 A CN202410097124 A CN 202410097124A CN 117791395 A CN117791395 A CN 1177913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structure
- grounding
- lifting
- door
- t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关柜。开关柜包括:柜体,包括柜体本体和试验门,试验门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开关装置;第一联锁组件,包括操作结构、第二止挡部以及第一升降结构,操作结构的至少部分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升降,第一升降结构用于遮挡或者避让开关装置的接地操作孔;第一升降结构的配合部具有与第一、第二止挡部限位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第一、第二止挡部均分离的分离状态;在对试验门进行关门时,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下降,直至配合部由分离状态运动至配合状态,第一升降结构避让接地操作孔,以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试验门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网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关柜。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工业与城市生活用电质量的提高,其供电网络形式主要采用环网供电模式,在环网供电模式下供电质量稳定可靠,从而减少了大面积停电的风险,由此也避免了由于事故停电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中,环网开关柜是用于环网供电的主要设备之一,其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环网柜常常由于工作人员误打开试验门而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在检修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开关设备的安全性较低,导致检修人员的安全保障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开关柜的试验门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关柜,包括柜体,柜体包括柜体本体,柜体本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开关装置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的腔壁具有第一开口,试验门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三腔室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下方且具有第二开口;柜体还包括试验门,柜体本体具有电缆试验隔室,电缆试验隔室具有电缆试验接口,试验门可活动地设置在电缆试验接口处,试验门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开关柜还包括:开关装置,设置在柜体本体内;第一联锁组件,包括操作结构、第二止挡部以及第一升降结构,操作结构的至少部分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第一升降结构用于遮挡或者避让开关装置的接地操作孔;第二止挡部设置在柜体本体上;第一升降结构具有配合部,配合部具有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限位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分离的分离状态;其中,在对试验门进行关门操作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下降,直至配合部由分离状态运动至配合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避让接地操作孔,以使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在开关装置处于接地位置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遮挡接地操作孔,以使试验门处于可打开状态且无法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
进一步地,操作结构包括:操作部,操作部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第一本体;旋钮,旋钮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本体上,以带动操作部进行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第一升降结构包括:第二本体,具有第一导向孔,配合部设置在第二本体上;两个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二本体上,两个限位结构沿第一升降结构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以与第二本体围绕形成限位空间,操作部位于限位空间内;导向杆,伸入第一导向孔内且可沿第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在第一导向孔内升降运动;其中,操作部可与各限位结构接触并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第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升降结构的升降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第二止挡部包括:第一连接板,与柜体本体连接;第一折弯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折弯板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相对设置,第二板体具有第二凹部。
进一步地,第二止挡部具有供第一止挡部伸入的穿设孔,穿设孔贯穿至少部分第一连接板和至少部分第二板体。
进一步地,第一止挡部具有第一凹部,第二止挡部具有第二凹部,第一联锁组件还包括:遮挡结构;第一弹性结构,第一弹性结构与遮挡结构连接,以用于向遮挡结构施加遮挡至少部分第一凹部的弹性力;其中,在对试验门进行关门操作时,第一止挡部推动遮挡结构运动以避让至少部分第一凹部,直至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连通,以使配合部可穿设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内并处于配合状态。
进一步地,柜体还包括:电缆室门,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电缆室门具有锁定部;其中,开关装置包括接地操作轴和拐臂,拐臂与接地操作轴连接且随着接地操作轴同步转动,拐臂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部;开关柜还包括:第二联锁组件,包括第二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具有压设部,压设部用于压紧锁定部;在操作接地操作轴转动至分闸位置的过程中,凸部推动第二升降结构下降至压设部压紧锁定部,此时电缆室门处于锁定状态且无法打开。
进一步地,第二本体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开关柜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二导向孔和第二升降结构上,第一紧固件可沿第二导向孔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连接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其中,在开关装置处于非接地位置且凸部带动第二升降结构下降至第一紧固件与第二导向孔限位止挡时,第一升降结构无法上升、试验门无法打开。
进一步地,第二升降结构包括:第二弹性结构,第二弹性结构与第二升降结构连接,用于向第二升降结构施加向上运动的弹性力;开关装置还包括:传动轴,位于拐臂的下方,传动轴的第一端用于与凸部接触,在接地操作轴转动至分闸位置的过程中,凸部与传动轴接触以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二升降结构下降;其中,第二弹性结构为弹簧,第二升降结构包括:第四本体,具有配合凸起,传动轴的第二端与配合凸起接触,以带动第四本体进行下降;折弯杆,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及第三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三杆体相对设置,第一杆体与第四本体连接;导向轴,导向轴的第一端与第三杆体连接,弹簧套设在导向轴上且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三杆体限位止挡;第一限位板,设置在导向轴的第二端上且与弹簧相对设置,导向轴的第二端具有环形凹部,环形凹部朝向第一限位板的表面为压设部;锁定部具有锁定开口,锁定部经由锁定开口套设在导向轴上以进入第一限位板和压设部之间。
进一步地,电缆试验隔室内设置有电缆试验装置,电缆试验装置包括:电缆试验套管,穿设在第一腔室的腔壁上;接地短接铜排和接地铜排,均可拆卸地设置在电缆试验套管上;母线,母线的两端分别与开关装置的接地动触头触座和电缆试验套管的出线端连接;接地铜棒,接地铜棒的一端与电缆试验套管的进线端连接,接地铜棒的另一端与接地静触头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开关柜包括柜体、开关装置及第一联锁组件。柜体包括柜体本体和试验门,柜体本体具有电缆试验隔室,电缆试验隔室具有电缆试验接口,试验门可活动地设置在电缆试验接口处,试验门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开关装置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一联锁组件包括操作结构、第二止挡部以及第一升降结构,操作结构的至少部分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第一升降结构用于遮挡或者避让开关装置的接地操作孔。第二止挡部设置在柜体本体上。第一升降结构具有配合部,配合部具有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限位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分离的分离状态。这样,在对试验门进行关门操作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下降,直至配合部由分离状态运动至配合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避让接地操作孔,试验门处于关门状态且由于配合部与第一止挡部限位配合,则工作人员无法打开试验门,以确保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实现开关装置和试验门的联锁,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开关柜的试验门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提升了开关柜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开关装置处于接地位置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遮挡接地操作孔,试验门处于可打开状态,且该状态下工作人员无法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以实现开关装置和试验门的联锁。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开关柜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开关柜拆除试验门后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第一联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第一联锁组件的主视图;
图7示出了图5中的第一联锁组件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5中的第一联锁组件的第一升降结构的主视图;
图9示出了图8中的第一升降结构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第二联锁组件的主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第二联锁组件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图5中的第一联锁组件的遮挡结构遮挡第二凹部时的主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遮挡结构遮挡第二凹部时的侧视图;
图14示出了图5中的第一联锁组件的遮挡结构避让至少部分第二凹部时的主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的遮挡结构避让至少部分第二凹部时的侧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4中的第二止挡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4中的遮挡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第二止挡部与封板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试验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试验门和封板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操作面板与操作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21中的操作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2中的操作结构的主视图;
图24示出了图22中的操作结构的侧视图;
图25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开关装置与第二升降结构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图26中的开关装置与第二升降结构装配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示出了图26中的开关装置的主视图;
图29示出了图28中的开关装置的侧视图;
图30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电缆室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图30中的电缆室门的锁定部的主视图;
图32示出了图1中的开关柜的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的装配图;
图33示出了图32中的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限位止挡时的主视图;
图34示出了图27中的开关柜的第二折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柜体;11、柜体本体;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第三腔室;12、试验门;121、第一止挡部;1211、第一凹部;
20、开关装置;21、接地操作轴;22、拐臂;221、凸部;23、传动轴;
30、电缆试验装置;31、电缆试验套管;32、接地短接铜排;33、接地铜排;34、母线;35、接地铜棒;36、母线套管;37、出线套管;38、接地动触头触座;39、接地静触头;
40、操作结构;41、操作部;42、第一本体;43、旋钮;44、箭头标记;
50、第二止挡部;51、第二凹部;52、第一连接板;53、第一折弯板;531、第一板体;532、第二板体;533、第三板体;54、穿设孔;55、过孔;
60、第一升降结构;61、配合部;62、第二本体;621、第一导向孔;622、第二导向孔;63、限位结构;
70、遮挡结构;71、第三本体;711、条形孔;712、导向凹部;72、翻边;
80、第一弹性结构;
90、第二紧固件;
100、电缆室门;101、锁定部;1011、锁定开口;102、挂钩;103、提手;
110、第二升降结构;1101、压设部;1102、第二弹性结构;1103、第四本体;11031、配合凸起;11032、第二连接板;11033、第二折弯板;11034、安装孔;1104、折弯杆;11041、第一杆体;11042、第二杆体;11043、第三杆体;1105、导向轴;1106、第一限位板;1107、第二限位板;
122、封板;123、操作面板;124、挡板;
130、第一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开关柜的试验门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开关柜。
如图1至图34所示,开关柜包括柜体10,柜体10包括柜体本体11,柜体本体11具有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及第三腔室113,开关装置20设置在第一腔室111内,第二腔室112的腔壁具有第一开口,试验门12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三腔室113位于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下方且具有第二开口。柜体10还包括试验门12,柜体本体11具有电缆试验隔室,电缆试验隔室具有电缆试验接口,试验门12可活动地设置在电缆试验接口处,试验门12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21。开关柜还包括开关装置20和第一联锁组件。开关装置20设置在第一腔室111内。第一联锁组件包括操作结构40、第二止挡部50以及第一升降结构60,操作结构40的至少部分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第一升降结构60用于遮挡或者避让开关装置20的接地操作孔。第二止挡部50设置在柜体本体11上;第一升降结构60具有配合部61,配合部61具有与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止挡部50均限位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止挡部50均分离的分离状态。其中,在对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下降,直至配合部61由分离状态运动至配合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60避让接地操作孔,以使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12。在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位置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61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60遮挡接地操作孔,以使试验门12处于可打开状态且无法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对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下降,直至配合部61由分离状态运动至配合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60避让接地操作孔,试验门12处于关门状态且由于配合部61与第一止挡部121限位配合,则工作人员无法打开试验门12,以确保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12,实现开关装置20和试验门12的联锁,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开关柜的试验门12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提升了开关柜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位置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61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60遮挡接地操作孔,试验门12处于可打开状态,且该状态下工作人员无法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以实现开关装置20和试验门12的联锁。
如图16至图19所示,第一止挡部121具有第一凹部1211,第二止挡部50具有第二凹部51,第一联锁组件还包括遮挡结构70和第一弹性结构80。第一弹性结构80与遮挡结构70连接,以用于向遮挡结构70施加遮挡至少部分第一凹部1211的弹性力。其中,在对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第一止挡部121推动遮挡结构70运动以避让至少部分第一凹部1211,直至第一凹部1211与第二凹部51连通,以使配合部61可穿设在第一凹部1211和第二凹部51内并处于配合状态。这样,在关闭试验门12时,遮挡结构70和第一弹性结构80的上述设置确保配合部61可穿设在第一凹部1211和第二凹部51内(与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止挡部50均限位配合),即第一升降结构60可进行下降以对接地操作孔进行避让,则确保关闭试验门12时可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
具体地,在第一联锁组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未关闭试验门12时),在第一弹性结构80的弹性力作用下,遮挡结构70遮挡至少部分第一凹部1211,此时配合部61无法与第一止挡部121和第二止挡部50限位配合,则第一升降结构60无法下降以对接地操作孔进行避让。在工作人员对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第一止挡部121推动遮挡结构70克服弹性力运动,以使遮挡结构70避让至少部分第一凹部1211,直至第一凹部1211与第二凹部51连通,此时配合部61可穿设在第一凹部1211和第二凹部51内,第一升降结构60可进行下降运动。在工作人员操作操作部41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下降时,第一升降结构60可避让接地操作孔,此时试验门12处于关门状态且由于配合部61与第一止挡部121限位配合,则工作人员无法打开试验门12,以确保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12,实现开关装置20和试验门12的联锁,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开关柜的试验门12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弹性结构80为弹簧。
可选地,第一凹部1211为第一通孔,配合部61的尺寸第一通孔的尺寸。
可选地,第二凹部51为第二通孔,配合部61的尺寸第一通孔的尺寸。
如图21至图24所示,操作结构40包括操作部41、第一本体42及旋钮43。操作部41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旋钮4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本体42上,以带动操作部41进行升降运动。
如图21至图24所示,操作结构40还包括传动组件,旋钮4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本体42上,旋钮43通过传动组件与操作部41连接,以带动操作部41进行升降运动。其中,传动组件为齿轮齿条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
如图22和图23所示,旋钮43上设置有箭头标记44,在旋钮43转动至箭头标记44朝上时,操作部41运动至最高位置处,以使第一升降结构60上升至最高位置处;在旋钮43转动至箭头标记44朝下时,操作部41运动至最低位置处,以使第一升降结构60下降至最低位置处,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获取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一升降结构60上升至最高位置处时遮挡接地操作孔,此时试验门12可打开且处于“解锁”状态,工作人员无法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在第一升降结构60下降至最低位置处时避让接地操作孔,此时试验门12处于关闭状态且处于“锁定”状态,工作人员可对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升降结构60包括第二本体62、两个限位结构63以及导向杆。第二本体62具有第一导向孔621,配合部61设置在第二本体62上,两个限位结构63设置在第二本体62上,两个限位结构63沿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以与第二本体62围绕形成限位空间,操作部41位于限位空间内。导向杆伸入第一导向孔621内且可沿第一导向孔621的延伸方向在第一导向孔621内升降运动。其中,操作部41可与各限位结构63接触并带动该限位结构63上升或下降,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第一导向孔6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方向一致。这样,配合部61位于两个限位结构63的下方且沿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方向延伸,在工作人员旋转旋钮43的过程中,操作部41可顶推相对应的限位结构63运动,即可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运动,降低了第一升降结构60操作难度。同时,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导向孔621用于对其进行限位导向,以确保第一升降结构60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提升了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运动平稳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62、限位结构63均为板状结构,且第二本体62与限位结构63之间呈夹角设置。
如图16所示,第二止挡部50包括第一连接板52和第一折弯板53。其中,第一连接板52与柜体本体11连接,第一折弯板53与第一连接板52连接,第一折弯板53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板体531、第二板体532及第三板体533,第一板体531与第三板体533相对设置,第二板体532具有第二凹部51;第二止挡部50具有供第一止挡部121伸入的穿设孔54,穿设孔54贯穿至少部分第一连接板52和至少部分第二板体532。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止挡部5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止挡部5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同时,穿设孔54的上述设置确保第一止挡部121能够对遮挡结构70进行顶推。
如图17所示,遮挡结构70包括第三本体71和翻边72。其中,第三本体71具有条形孔711和导向凹部712,第三本体71用于遮挡或者避让至少部分第二凹部51。通过将第二紧固件90穿设在条形孔711和第二板体532上连接第三本体71和第一折弯板53,以使遮挡结构70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止挡部50上。第一板体531和/或第三板体533可伸入导向凹部712内。翻边72设置在第三本体71上且伸入第二凹部51内,翻边72用于供第一止挡部121推动。这样,上述设置确保遮挡结构70能够相对于第二止挡部50滑动,以对第一凹部1211进行遮挡或者避让,进而提升了遮挡结构70的运行可靠性。同时,在工作人员对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第一止挡部121推动翻边72带动遮挡结构70运动,进而提升了第一止挡部121对遮挡结构70的推动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上述设置使得遮挡结构7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遮挡结构7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532具有过孔55,第二紧固件90穿设在条形孔711和过孔55内,不仅能够对遮挡结构70和第二止挡部50进行连接,也确保遮挡结构70能够相对于第二止挡部50滑动。
具体地,第三本体71和翻边72均为板状结构且呈夹角设置,导向凹部712为两个,第三本体71上具有两个缺口,各缺口形成各导向凹部712,第一板体531伸入一个导向凹部712内,第三板体533伸入另一个导向凹部712内,以对遮挡结构70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定。
可选地,条形孔711的延伸方向与遮挡结构70的滑动方向一致。
如图20所示,第一止挡部12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第四本体与试验门12连接,第五板体具有第一凹部1211。其中,第一止挡部121设置在试验门12的内侧。
如图1和图30所示,柜体10还包括电缆室门100。电缆室门100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电缆室门100具有锁定部101。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柜体本体11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提升了柜体本体11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同时,电缆室门100用于对出线电缆及实现环网柜测量、保护等功能所需要的一次元件进行保护。
如图2所示,电缆室门100上设置有提手103,当需要将电缆室门100进行拆卸时,需通过提手103对电缆室门100进行上提。
如图26至图29所示,开关装置20包括接地操作轴21和拐臂22,拐臂22与接地操作轴21连接且随着接地操作轴21同步转动,拐臂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部221。开关柜还包括第二联锁组件。其中,第二联锁组件包括第二升降结构110,第二升降结构110具有压设部1101,压设部1101用于压紧锁定部101。在操作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分闸位置的过程中,凸部221带动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至压设部1101压紧锁定部101,此时电缆室门100处于锁定状态且无法上提打开。这样,在电缆室门100挂设在柜体本体11上时且工作人员操作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分闸位置时,此时锁定部101被压设部1101压紧,电缆室门100被锁定而无法打开,进而实现了开关装置20和电缆室门100的联锁。只有在工作人员操作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接地合位置时(凸部221与第二升降结构110分离),压设部1101才与锁定部101分离,此时才允许电缆室门100打开,以实现开关装置20和电缆室门100的联锁,提升了工作人员对开关柜的操作安全性。
如图26至图29所示,第二本体62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622,开关柜还包括第一紧固件130。其中,第一紧固件130穿设在第二导向孔622和第二升降结构110上,第一紧固件130可沿第二导向孔622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连接第一升降结构60和第二升降结构110。其中,在开关装置20处于非接地位置且凸部221带动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至第一紧固件130与第二导向孔622限位止挡时,第一升降结构60无法上升、试验门12无法打开。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了第一升降结构60和第二升降结构110之间的滑动连接,在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至第一紧固件130与第二导向孔622限位止挡时,第一升降结构60无法上升,此时无法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以确保试验门12无法打开。
如图25和图26所示,第二升降结构110包括第二弹性结构1102,第二弹性结构1102与第二升降结构110连接,用于向第二升降结构110施加向上运动的弹性力。其中,在操作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接地合位置时,凸部221与第二升降结构110分离,压设部1101与锁定部101分离,此时电缆室门100处于可打开状态。这样,在接地操作轴21带动拐臂22转动至凸部221与第二升降结构110分离时,第二弹性结构1102向第二升降结构110施加弹性复位力,以使第二升降结构110上升至压设部1101与锁定部101分离,此时电缆室门100处于可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位置时,第二弹性结构1102推动第二升降结构110带动第一紧固件130在第二导向孔622内上升,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61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以使试验门12处于可打开状态。这样,在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合位置时,第二升降结构110上移,第一紧固件130不再限制第一升降结构60向上运动,此状态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61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试验门12的联锁解除可正常打开。
如图28和图29所示,开关装置20还包括传动轴23。其中,传动轴23位于拐臂22的下方,传动轴23的第一端用于与凸部221接触,在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分闸位置的过程中,凸部221与传动轴23接触以通过传动轴23带动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这样,在凸部221转动过程中,可通过传动轴23带动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进而提升了第二升降结构110的运动可靠性和运动平稳性。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弹性结构1102为弹簧,第二升降结构110包括第四本体1103、折弯杆1104、导向轴1105及第一限位板1106。其中,第四本体1103具有配合凸起11031,传动轴23的第二端与配合凸起11031接触,以带动第四本体1103进行下降。折弯杆1104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杆体11041、第二杆体11042及第三杆体11043,第一杆体11041与第三杆体11043相对设置,第一杆体11041与第四本体1103连接。导向轴1105的第一端与第三杆体11043连接,弹簧套设在导向轴1105上且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三杆体11043限位止挡。第一限位板1106设置在导向轴1105的第二端上且与弹簧相对设置,导向轴1105的第二端具有环形凹部,环形凹部朝向第一限位板1106的表面为压设部1101。锁定部101具有锁定开口1011,锁定部101经由锁定开口1011套设在导向轴1105上以进入第一限位板1106和压设部1101之间。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二升降结构11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升降结构1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弹簧可沿导向轴1105的延伸方向进行伸缩,进而调整压设部1101的位置,以实现压设部1101对锁定部101的压紧或者释放,提升了第二联锁组件对电缆室门100的联锁可靠性。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腔室112具有连通孔,第二腔室112通过连通孔与第三腔室113连通,一部分第二升降结构110位于第二腔室112内,另一部分第二升降结构110经由连通孔伸入第三腔室113内,第二升降结构110还包括第二限位板1107。其中,第二限位板1107与第二腔室112和/或第三腔室113的腔壁连接,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板1107限位止挡。这样,第二升降结构110的上述位置设置确保其能够压紧锁定部101,以使电缆室门100处于锁定状态且无法上提打开。同时,上述设置能够对弹簧的第二端进行限位,以确保弹簧始终向第二升降结构110施加向上的弹性力。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板1107抵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限位止挡。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1107固定于第二腔室112底壁上。
具体地,开关装置20与操作结构40(试验门)的联锁原理如下:
当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分位置时,传动轴23的第二端与配合凸起11031接触,以带动第四本体1103沿第二本体62上的第二导向孔622下降,此状态下安装于第二导向孔622内的第一紧固件130移动至第二导向孔622的最下端从而限制了第一升降结构60的向上运动。此时无法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即:在开关装置20处于非接地位置时无法旋转操作结构40来实现第一升降结构的上移,从而无法使配合部61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试验门12无法打开。其中,第一紧固件130穿设在第二导向孔622和第二升降结构110,以连接第一升降结构60和第二升降结构110。
当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合位置时,第二升降结构110上移,第一紧固件130不再限制第一升降结构60向上运动,此状态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40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61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试验门12的联锁解除可正常打开。
如图10、图11、图26、图27、图32至图34所示,第四本体1103包括第二连接板11032和第二折弯板11033。其中,第二连接板11032与折弯杆1104连接。第二折弯板11033设置在第一杆体11041上,至少部分第二折弯板11033形成配合凸起11031,至少部分第二折弯板11033靠近第一升降结构60设置且具有安装孔11034,第一紧固件130穿设在安装孔11034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四本体1103的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第二升降结构11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也使得第一升降结构60和第二升降结构11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具体地,第二折弯板11033呈U形且套设在第一杆体1104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30穿设在第二折弯板1103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1041与第三杆体1104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杆体11041和第二杆体11042相互垂直设置,导向轴1105位于第三杆体11043背离第一杆体11041的一侧且沿第二升降结构110的升降方向延伸。其中,配合凸起11031为第一折弯板。
如图30和图31所示,电缆室门100还具有挂钩102,锁定部101和挂钩102均位于电缆室门100的内侧;柜体本体11具有安装凹部,挂钩102伸入安装凹部内且与安装凹部限位配合,以将电缆室门100挂设在柜体本体11上。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电缆室门100和柜体本体1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二者的拆装难度。
可选地,挂钩102为多个,多个挂钩102沿电缆室门100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电缆试验隔室内设置有电缆试验装置30,电缆试验装置30包括电缆试验套管31、接地短接铜排32、接地铜排33、母线34及接地铜棒35。电缆试验套管31穿设在第一腔室111的腔壁上。接地短接铜排32和接地铜排33均可拆卸地设置在电缆试验套管31上。母线34的两端分别与开关装置20的接地动触头触座38和电缆试验套管31的出线端连接。接地铜棒35的一端与电缆试验套管31的进线端连接,接地铜棒35的另一端与接地静触头39连接。其中,在对电缆进行测试前,将接地短接铜排32和接地铜排33从电缆试验套管31上拆下且操作接地静触头和接地动触头处于合闸状态,以在进线端上施加电压,即可对电缆进行测试。这样,试验门12用于对电缆试验装置30进行防护,当需要对电缆试验装置30的电缆进行绝缘测试时,工作人员操作试验门12打开,而无需操作电缆室门100。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短接铜排32安装在电缆试验套管31的三相进线端上,实现电缆试验套管31的三相进线端短接,通过接地铜排33与柜体接地排连通,母线34分别连接三工位负荷开关装置的ABC三相接地动触头和电缆试验套管31的ABC三相出线端。
当需要对电缆试验装置30的电缆进行绝缘测试时,负荷开关打到接地合位置,打开试验门12,将三相电缆试验套管31上的接地短接铜排32和接地铜排33拆除或悬挂至其它安全位置,此时电缆试验套管31、接地铜棒35、接地静触头39、接地动触头、母线34、出线套管37和出线电缆等处于连接接通状态,可通过电缆试验套管31对出线侧电缆进行测试。
具体地,将三相电缆试验套管31上的接地短接铜排32和接地铜排33拆除后,将三工位负荷开关装置操作至接地状态,此时在电缆试验套管31的三相进线端上分别施加三相试验电压,通过电缆试验套管31、接地铜棒35、接地触头、负荷开关动触刀、母线34、出线套管37、电缆头、三相电缆形成的导电回路,可实现对三相电缆进行绝缘试验。此试验过程无需断开电缆连接、无需打开电缆室门100,符合地方电力部门对电缆测试的要求及安全防护的要求。当不需要进行电缆试验时,接地短接铜排32和接地铜排33均处于安装连接状态,使三工位负荷开关装置操作至接地状态,此时三相电缆通过电缆头、出线套管37、母线34、负荷开关动触刀、接地触头、接地铜棒35、电缆试验套管31、接地短接铜排32、接地铜排33等与开关柜形成可靠的接地回路。
如图4所示,电缆试验装置30还包括母线套管36,母线套管36套设在母线34上,以对母线34进行保护。
如图1所示,开关柜还包括操作面板123、封板122及挡板124,其中,操作面板123位于第三腔室的前部、封板122位于电缆试验套管31的前部,第二止挡部50设置在封板122朝向试验门1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柜的试验门开门操作流程如下:
将开关装置20操作至接地位置,旋钮43的背面及操作部41嵌入第一升降结构60的两个限位结构63之间,当旋钮4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带动操作部41和第一升降结构60向上运动至箭头标记44指示正上方(操作面板123上显示“解锁”),此状态配合部61从第一凹部1211和第二凹部51中移出,试验门12可正常打开。试验门12打开后第一止挡部121从第一联锁组件中拔出,此时遮挡结构70在第一弹性结构80的拉力下向靠近第一连接板52移动,以将第二凹部51完全挡住,确保第一升降结构60无法下落,此状态下第一升降结构60将开关装置20的接地操作孔挡住,实现试验门12开启状态下无法插入手柄进行负荷开关接地操作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柜的试验门关门操作流程如下:
当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第一止挡部121与遮挡结构70的翻边72接触并推动翻边72移动至第二凹部51漏出并与第一止挡部121上的第一凹部1211重合。此时第一升降结构60可正常下落,工作人员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旋钮43,使操作部41向下运动并带动第一升降结构60向下移动。当旋钮43的箭头标记44指示正下方(操作面板123上显示“锁住”)时,配合部61完全插入第一凹部1211和第二凹部51内,开关装置20的接地操作孔漏出,此时试验门12将无法打开,可进行负荷开关接地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柜的电缆室门开门操作流程如下:
电缆室门100正常关闭状态下左、右侧挂钩102挂入柜体本体11内,锁定部101套入第二升降结构110的导向轴1105中,开门时需要先将电缆室门100上提然后向开门方向移动使挂钩102从柜体本体11中移出。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分位置(非接地合位)时拐臂22的凸部221位于正下方并顶住传动轴23,传动轴23向下移动过程中将第二升降结构110下压并带动第二升降结构110移动至最下方压紧锁定部101,使电缆室门100无法上提。
具体地,在工作人员插入手柄旋转接地操作轴21使机构动作,拐臂22的凸部221旋转至水平位置与传动轴23分离。此时可将电缆室门100上提并水平将其拔出,此时左、右侧挂钩102可从柜体本体11内拔出、锁定部101通过锁定开口1011从压设部1101的下方抽出,即电缆室门100只有负荷开关打到接地合位置时才允许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柜的电缆室门关门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检查第二升降结构110的位置是否正常,正常状态下第二升降结构110在第二弹性结构1102的弹力作用下处于上方位置,此时挂装电缆室门100时可正常对准锁定部101的锁定开口1011,使其伸入压设部1101的下方。如第二升降结构110未在上方位置,可检查第二弹性结构1102是否失效及负荷开关是否未在接地合位置。在电缆室门100挂入后操作开关装置20的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分闸位置,此时电缆室门100被压设部1101压紧且无法打开。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开关柜包括柜体、开关装置及第一联锁组件。柜体包括柜体本体和试验门,柜体本体具有电缆试验隔室,电缆试验隔室具有电缆试验接口,试验门可活动地设置在电缆试验接口处,试验门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开关装置设置在柜体本体内。第一联锁组件包括操作结构、第二止挡部以及第一升降结构,操作结构的至少部分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升降运动,第一升降结构用于遮挡或者避让开关装置的接地操作孔。第二止挡部设置在柜体本体上。第一升降结构具有配合部,配合部具有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限位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均分离的分离状态。这样,在对试验门进行关门操作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下降,直至配合部由分离状态运动至配合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避让接地操作孔,试验门处于关门状态且由于配合部与第一止挡部限位配合,则工作人员无法打开试验门,以确保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试验门,实现开关装置和试验门的联锁,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由于误操作开关柜的试验门而发生电气事故的问题,提升了开关柜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开关装置处于接地位置时,以通过操作操作结构带动第一升降结构进行上升,直至配合部由配合状态运动至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升降结构遮挡接地操作孔,试验门处于可打开状态,且该状态下工作人员无法对开关装置进行接地操作,以实现开关装置和试验门的联锁。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柜,包括柜体(10),所述柜体(10)包括柜体本体(11),所述柜体本体(11)具有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及第三腔室(113),所述第二腔室(112)的腔壁具有第一开口,试验门(12)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三腔室(11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1)和所述第二腔室(112)的下方且具有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0)还包括试验门(12),所述柜体本体(11)具有电缆试验隔室,所述电缆试验隔室具有电缆试验接口,所述试验门(12)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电缆试验接口处,所述试验门(12)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21);所述开关柜还包括:
开关装置(2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11)内;
第一联锁组件,包括操作结构(40)、第二止挡部(50)以及第一升降结构(60),所述操作结构(40)的至少部分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用于遮挡或者避让所述开关装置(20)的接地操作孔;所述第二止挡部(50)设置在所述柜体本体(11)上;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具有配合部(61),所述配合部(61)具有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21)和所述第二止挡部(50)均限位配合的配合状态和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21)和所述第二止挡部(50)均分离的分离状态;
其中,在对所述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以通过操作所述操作结构(40)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下降,直至所述配合部(61)由所述分离状态运动至所述配合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避让所述接地操作孔,以使对所述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时无法打开所述试验门(12);
在所述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位置时,以通过操作所述操作结构(40)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上升,直至所述配合部(61)由所述配合状态运动至所述分离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遮挡所述接地操作孔,以使所述试验门(12)处于可打开状态且无法对所述开关装置(20)进行接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结构(40)包括:
操作部(41),所述操作部(41)可升降地设置,以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
第一本体(42);
旋钮(43),所述旋钮(4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42)上,以带动所述操作部(41)进行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包括:
第二本体(62),具有第一导向孔(621),所述配合部(61)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62)上;
两个限位结构(63),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62)上,所述两个限位结构(63)沿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以与所述第二本体(62)围绕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操作部(41)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导向杆,伸入所述第一导向孔(621)内且可沿所述第一导向孔(621)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导向孔(621)内升降运动;
其中,所述操作部(41)可与各所述限位结构(63)接触并带动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导向孔(6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的升降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部(50)包括:
第一连接板(52),与所述柜体本体(11)连接;
第一折弯板(5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52)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板(53)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板体(531)、第二板体(532)及第三板体(533),所述第一板体(531)与所述第三板体(53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板体(532)具有第二凹部(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部(50)具有供所述第一止挡部(121)伸入的穿设孔(54),所述穿设孔(54)贯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板体(5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121)具有第一凹部(1211),所述第二止挡部(50)具有第二凹部(51),所述第一联锁组件还包括:
遮挡结构(70);
第一弹性结构(80),所述第一弹性结构(80)与所述遮挡结构(70)连接,以用于向所述遮挡结构(70)施加遮挡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部(1211)的弹性力;
其中,在对所述试验门(12)进行关门操作时,所述第一止挡部(121)推动所述遮挡结构(70)运动以避让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凹部(1211),直至所述第一凹部(1211)与所述第二凹部(51)连通,以使所述配合部(61)可穿设在所述第一凹部(1211)和所述第二凹部(51)内并处于所述配合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0)还包括:
电缆室门(100),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电缆室门(100)具有锁定部(101);
其中,所述开关装置(20)包括接地操作轴(21)和拐臂(22),所述拐臂(22)与所述接地操作轴(21)连接且随着所述接地操作轴(21)同步转动,所述拐臂(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部(221);所述开关柜还包括:
第二联锁组件,包括第二升降结构(110),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具有压设部(1101),所述压设部(1101)用于压紧所述锁定部(101);
在操作所述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分闸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部(221)推动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至所述压设部(1101)压紧所述锁定部(101),此时所述电缆室门(100)处于锁定状态且无法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62)具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孔(622),所述开关柜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130),穿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孔(622)和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上,所述第一紧固件(130)可沿所述第二导向孔(622)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和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
其中,在所述开关装置(20)处于接地分位置且所述凸部(221)带动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至所述第一紧固件(130)与所述第二导向孔(622)限位止挡时,所述第一升降结构(60)无法上升、所述试验门(12)无法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包括:
第二弹性结构(1102),所述第二弹性结构(1102)与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施加向上运动的弹性力;
所述开关装置(20)还包括:
传动轴(23),位于所述拐臂(22)的下方,所述传动轴(23)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凸部(221)接触,在所述接地操作轴(21)转动至分闸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凸部(221)与所述传动轴(23)接触以通过所述传动轴(23)带动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下降;
其中,所述第二弹性结构(1102)为弹簧,所述第二升降结构(110)包括:
第四本体(1103),具有配合凸起(11031),所述传动轴(23)的第二端与所述配合凸起(11031)接触,以带动所述第四本体(1103)进行下降;
折弯杆(1104),包括依次折弯的第一杆体(11041)、第二杆体(11042)及第三杆体(11043),所述第一杆体(11041)与所述第三杆体(1104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杆体(11041)与所述第四本体(1103)连接;
导向轴(1105),所述导向轴(110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体(11043)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轴(1105)上且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体(11043)限位止挡;
第一限位板(1106),设置在所述导向轴(1105)的第二端上且与所述弹簧相对设置,所述导向轴(1105)的第二端具有环形凹部,所述环形凹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板(1106)的表面为所述压设部(1101);所述锁定部(101)具有锁定开口(1011),所述锁定部(101)经由所述锁定开口(1011)套设在所述导向轴(1105)上以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板(1106)和所述压设部(110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试验隔室内设置有电缆试验装置(30),所述电缆试验装置(30)包括:
电缆试验套管(31),穿设在所述第一腔室(111)的腔壁上;
接地短接铜排(32)和接地铜排(33),均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电缆试验套管(31)上;
母线(34),所述母线(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关装置(20)的接地动触头触座(38)和电缆试验套管(31)的出线端连接;
接地铜棒(35),所述接地铜棒(35)的一端与所述电缆试验套管(31)的进线端连接,所述接地铜棒(35)的另一端与接地静触头(39)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97124.XA CN117791395A (zh) | 2024-01-23 | 2024-01-23 | 开关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97124.XA CN117791395A (zh) | 2024-01-23 | 2024-01-23 | 开关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91395A true CN117791395A (zh) | 2024-03-29 |
Family
ID=9038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97124.XA Pending CN117791395A (zh) | 2024-01-23 | 2024-01-23 | 开关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91395A (zh) |
-
2024
- 2024-01-23 CN CN202410097124.XA patent/CN11779139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31779B (zh) |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柜联锁装置 | |
CN104081601B (zh) | 用于开关装置的互锁装置 | |
CN107946107B (zh) | 一种下门与接地开关和隔离开关间设有联锁结构的开关柜 | |
CN110224328B (zh) | 一种组合电器 | |
CN221928980U (zh) | 开关柜 | |
KR101126941B1 (ko) | 배전반의 차단기 도어 인터록장치 | |
CN117791395A (zh) | 开关柜 | |
CN107564747B (zh) | 固体绝缘柜联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9017483U (zh) | 一种上隔离下断路器的联锁装置 | |
CN217933519U (zh) | 一种开关柜的联锁装置 | |
CN208673932U (zh) |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柜柜门联锁装置 | |
CN113488872B (zh) | 一种开关柜 | |
CN210598512U (zh) | 一种用于电气柜的联锁机构 | |
CN217720302U (zh) | 一种开关柜 | |
CN213584912U (zh) | 一种充气柜用多重保护联锁机构 | |
CN210297052U (zh) | 一种gis开关柜 | |
CN108166861A (zh) | 一种用于开门断电防爆箱的自动锁门装置 | |
CN208673933U (zh) |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柜联锁装置 | |
CN114243465A (zh) | 一种环网高压开关柜联锁结构 | |
CN212209388U (zh) | 一种五防连锁结构及其断路器 | |
CN117317872B (zh) | 一种中压开关柜 | |
CN219833682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信机房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接线柜 | |
CN219626510U (zh) | 后出线式高压环网柜电缆室门联锁装置 | |
CN213025882U (zh) | 用于开关柜的安全联锁装置和开关柜 | |
CN220085879U (zh) | 一种电气柜接地开关操作孔挂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