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0842A -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0842A
CN117780842A CN202311372665.0A CN202311372665A CN117780842A CN 117780842 A CN117780842 A CN 117780842A CN 202311372665 A CN202311372665 A CN 202311372665A CN 117780842 A CN117780842 A CN 117780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cavity
pilot valve
valv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726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峥正
李健
周进
沈周洲
姚延青
赵力
刘宪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Automotive Component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Automotive Component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Automotive Component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Automotive Component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726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08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0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0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先导阀座,应用于减振器中的电磁阀,包括先导阀芯、先导阀座和设置先导阀芯与先导阀座之间的先导弹簧;先导阀芯、先导阀座与电磁阀的壳体、阀套连接形成先导腔;先导阀座上设有用于将电磁阀主阀腔中的油体导送至先导腔中的进油腔;进油腔包括用于进油的径向进油孔和用于出油的径向出油孔;先导阀芯设有与进油腔配合的调节柱,调节柱能够随先导阀芯进行轴向移动,以改变进油腔的流量,实现对先导腔中的压力调控。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主阀阀芯、阀套、壳体、电驱组件和前述的先导阀;先导腔的油液从固定通道和可调通道中排出;电驱组件驱动先导阀芯相对轴向移动以改变可调通道的大小,实现对主阀阀芯的开度调控。

Description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导阀及电磁阀。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抑制吸震弹簧震动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起到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减振器包括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来控制油液在减振器的腔室内的流通量,从而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的调节,以实现对汽车的减震功能;而现有技术的电磁阀中,通过调节输入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先导阀腔的压力继而控制主阀芯的开度,从而实现减振器的阻尼大小的调节。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9317506U的中国专利,其提供了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其安装腔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连通阀腔与出油间隙的先导阀,先导阀包括上阀座、下阀座以及阀球,上阀座与下阀座之间形成先导腔,且上阀座、下阀座中部分别设置有连通阀腔与先导腔以及连通先导腔与出油间隙的先导阀孔;上阀座上还设置有出油小孔,下阀座上设置有先导复位弹簧,以使得阀球始终具有往上运动至密封上阀座的趋势;壳体上端设置有顶杆以及驱动顶杆上下运动的电磁驱动组件,且当电磁驱动组件得电时,顶杆能够往下移动以使得阀球克服先导复位弹簧弹力以及液压力后往下移动;压缩时,进油通道内的小部分油液从第一单向阀进入先导阀后经过第四单向阀流入出油通道,在先导阀作用下主阀芯开启,大部分油液从主阀芯与安装腔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油通道;复原时,出油通道内小部分油液从第二单向阀进入先导阀后经过第三单向阀回流至进液通道,在先导阀作用下主阀芯开启,大部分油液从主阀芯与安装腔之间间隙回流至出油通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先导阀结构复杂,通过阀球的上下移动以控制先导腔的压力时,顶杆作用在阀球上以推动阀球上下移动,然而阀球表面为弧面,并且阀球能够在先导腔内滚动,故而阀球与顶杆、弹簧的接触点不唯一以使得两者作用时不够稳定;
另一方面,其先导阀孔沿竖直方向设置,正对于先导复位弹簧,当主阀腔中的油液进入先导腔中时,油液的压力正对于先导复位弹簧,故而可能对先导复位弹簧造成不必要的作用力,作用到阀球上使得阀球产生晃动,并且,油液通过阀球与先导阀芯之间的节流间隙流出至出油间隙中,当阀球不稳定而发生晃动偏移时,会影响阀球与先导阀芯之间的节流间隙的大小,从而影响阀球的稳定性与对先导腔的密封作用,继而影响对于先导腔的压力调控效果,进一步影响先导阀的出油效果,从而影响减振器的阻尼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上述技术方案的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可能导致其出油不稳定,从而导致其对先导腔内的压力控制不稳定性较高,继而导致对于电磁阀阻尼的调控也较不稳定;因此,现有技术的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具有进一步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先导阀座,其先导腔的出油结构稳定,对于先导腔的压力调控效果较好;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磁阀,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先导阀,该电磁阀的主阀阀芯的开度调控较为稳定,对于减振器阻尼大小的调节较为稳定、效果较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先导阀,应用于减振器中的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包括先导阀组件、阀套和壳体,壳体与阀套连接,先导阀组件设置在阀套内;先导阀组件包括先导阀芯、先导阀座和先导弹簧;
先导弹簧设置先导阀芯与先导阀座之间;
先导阀芯、先导阀座与电磁阀的壳体、阀套形成先导腔;
其中,所述先导阀座上设有进油腔,所述进油腔与先导腔连通;
所述进油腔包括用于进油的径向进油孔,以及出油孔;
所述先导阀芯设有与所述进油腔配合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能够随先导阀芯进行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进油腔的流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先导阀通过控制调节柱在进油腔中进行轴向移动,以改变调节柱在进油腔中的体积大小以改变进油腔中的能够流动油体的空间,从而对于进油腔的流量实现调节,继而实现对先导腔中的压力调节;
而调节柱设置在先导阀芯上,即只需使得先导阀芯移动便可实现上述的调节,与现有技术中的调节阀球以实现先导腔的压力调节的方式而言,本申请的调节过程中不定因素较少,调节过程更为稳定,结构简单、稳定,调节效果更好;
并且,本申请中设置径向进油孔,使得主阀腔中的油液从径向方向流入进油腔中,避免主阀腔中的油液直接轴向对冲调节柱,减少调节柱受压油液的压力作用而产生的晃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油腔顶部设有与所述调节柱间隙配合的轴向配合孔,所述调节柱通过所述配合孔进入所述进油腔中,以调节进油腔的流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油腔包括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向上凸出至先导腔中,所述径向出油孔设置在上腔室上;所述下腔室向下凸出至主阀腔中,所述径向进油孔设置在下腔室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腔室包括用于连通上腔室的轴向连通口;所述调节柱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能够通过所述轴向连通口进入下腔室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还包括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与所述轴向配合孔配合;所述第二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轴向连通口的口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腔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的外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进油腔的轴向长度;
所述第二部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上腔室的轴向长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先导阀芯包括支撑座,所述调节柱连接在所述支撑座的下端;所述支撑座靠近调节柱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
本申请的先导阀,其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进油腔与调节柱的配合以调控先导腔中的压力,在调节柱随先导阀芯运动过程中,不定因素较小,结构较为稳定;
2、径向进油孔与径向出油孔的设置,能够避免油液的液压力在轴向方向上对调节柱产生作用,从而减少调节柱受其他方向力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调节柱的稳定效果;
3、轴向配合孔对于调节柱的轴向移动具有导向、限位作用,以保证调节柱在进油腔中的轴向移动更为平稳、顺畅,从而进一步保证先导腔的压力调控更为稳定,效果更好;
4、通过设置上凸的上腔室和下凸的下腔室,能够使得进油腔进油时与主阀腔接触深度延长,油液更容易进油进油腔中,进油腔出油时与先导腔的接触深度延长,使得进油腔中的油液更好地进入先导腔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应用于车辆减振装置中,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先导阀;
所述电磁阀还包括主阀阀芯、主阀阀座和电驱组件,所述主阀阀芯、主阀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套中,所述主阀阀座设置在主阀阀芯的底部;
所述阀套内设有用于安装先导阀的先导腔;
其中,所述先导腔与所述阀套、壳体之间形成用于排出先导腔中油液的固定通道和可调通道;
所述电驱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先导阀芯相对所述先导阀座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可调通道的大小,从而实现对主阀阀芯与主阀阀座之间的开度调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先导阀芯上设有出油小孔,所述先导腔中油液能够通过所述出油小孔流至所述可调通道中。
本申请的电磁阀,其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电驱组件来驱动先导阀芯轴向方向的上下移动以改变可调通道的大小,并且将可调通道设置在先导阀芯与壳体之间,使得可调通道受不定因素的影响较小,其结构更为稳定,使得先导腔的压力调控也相对稳定,继而使得对于主阀腔的开度控制响应快、稳定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先导阀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先导阀组件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先导阀的立体结构的爆炸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先导阀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磁阀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先导阀组件;2、先导腔;3、主阀阀芯;4、主阀腔;5、阀套;6、壳体;7、电驱组件;8、主阀阀座;
11、先导阀芯;12、先导阀座;13、先导弹簧;
111、调节柱;112、支撑座;113、限位凸起;114、出油小孔;115、密封凸起;1111、第一部;1112、第二部;
121、进油腔;1211、上腔室;1222、下腔室;1223、径向进油孔;1224、径向出油孔;1225、轴向安装孔;1226、轴向连通口;1227、第一凸块;1228、第二凸块;
21、固定通道;22、可调通道;
41、第一油道;42、第二油道;43、第一单向阀;44、第二单向阀;
71、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别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如图1至图8说明。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先导阀座,应用于减振器中的电磁阀,电磁阀包括先导阀组件1、主阀阀芯3、阀套5和壳体6,壳体6与阀套5连接,主阀阀芯3、先导阀组件1设置在阀套5内;先导阀组件1与壳体6、阀套5三者形成先导腔2,电磁阀的先导阀组件1通过改变其先导腔2中的压力以控制电磁阀中的主阀阀芯3的开度,从而实现电磁阀对于减振器阻尼大小的调节;
如图1至图4所示,先导阀组件1包括先导阀芯111、先导阀座12和设置先导阀芯111与先导阀座12之间的先导弹簧13;先导弹簧13的上端与先导阀芯111的下端抵接,先导弹簧13的下端与先导阀座12的上端抵接;先导阀芯111的上端面受到顶杆71向下的作用力时,先导阀芯111下移而挤压、压缩先导弹簧13,使得先导弹簧13具产生反作用力,当顶杆71对先导阀芯111施加的作用力消失时,在先导弹簧13的作用下,先导阀芯111向上移动复位,从而使得先导阀芯111能够相对先导阀座12进行轴向方向的上下移动;并且先导弹簧13具有吸振、缓冲的作用,能够使得顶杆71在推动先导阀芯111下移时较为平稳;
如图2至图8所示,先导阀座12上设有进油腔121,进油腔121用于将电磁阀主阀腔4中的油体导送至先导腔2中,即进油腔121连通先导腔2与主阀腔4,主阀腔4中的油液能够通过进油腔121从而进入先导腔2中;
如图1至图4所示,进油腔121包括用于进油的径向进油孔1223,以及用于出油的径向出油孔1224;先导阀芯111设有与进油腔121配合的调节柱111,调节柱111能够随先导阀芯111进行轴向移动,以改变进油腔121的流量,从而实现对先导腔2中的压力调控;在本实施中,通过轴向配合孔1225能够使得调节柱111进入进油腔121中,并随着调节柱111在进油腔121中的轴向移动,从而改变调节柱111在进油腔121中的体积大小,以改变进油腔121中可供油液流动的空间,从而控制进油腔121的流量,以实现先导腔2的压力调节;而调节柱111设置在先导阀芯111上,即只需使得先导阀芯111移动便可实现上述的调节,与现有技术中的调节阀球以实现先导腔2的压力调节的方式而言,本申请的调节过程中不定因素较少,调节过程更为稳定,结构简单、稳定,调节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调节柱111可以为圆柱型,也可以为方柱形或锥形柱等其他形状,本申请中不对其具体的形状做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3所示,进油腔121顶部设有与调节柱111间隙配合的轴向配合孔1225,调节柱111通过配合孔进入进油腔121中,以调节进油腔121的流量。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配合孔1225对于调节柱111的轴向移动具有导向、限位作用,以保证调节柱111在进油腔121中的轴向移动更为平稳、顺畅,从而进一步保证先导腔2的压力调控更为稳定,效果更好;轴线配合孔的孔径略微大于调节柱111,从而使得调节柱111能够顺畅地相对轴向配合孔1225做轴向移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对进油腔12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2至图4所示,进油腔121包括连通的上腔室1211和下腔室1222,上腔室1211、下腔室1222整体基本为圆柱型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先导阀座12包括第一凸块1227和第二凸块1228,第一凸块1227位于先导阀座12上近先导阀芯11的一侧,第二凸块1228位于先导阀座12上远离先导阀芯11的一侧,上腔室1211位于第一凸块1227上,下腔室1222位于第二凸块1228上;第二凸块1228沿轴向下凸,能够在不增加先导阀座12其余部位体积的情况下增大进油腔121的容积,除此之外,能够增大下腔室1222的延伸深度,从而使得先导阀座12下端中的流体能够顺畅地进入进油腔121中,而第二凸块1228沿轴向上凸,增加上腔室1211向上的延伸高度,以能够使得进油腔121中的流体能够更顺畅地流到先导阀座12上端;
上腔室1211向上凸出至先导腔2中,径向出油孔1224设置在上腔室1211上,从而使得上腔室1211与先导腔2连通;下腔室1222向下凸出至主阀腔4中,径向进油孔1223设置在下腔室1222上,下腔室1222与主阀腔4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上腔室1211向上凸出至先导腔2中,下腔室1222向下凸出至主阀腔4中,能够在不增加先导阀座12其余部位体积的情况下增大进油腔121的容积,除此之外,能够增大下腔室1222与主阀腔4的接触深度,从而使得主阀腔4中的油液能够顺畅地进入进油腔121中,而上腔室1211向上凸出至先导腔2中,以能够使得进油腔121中的油液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先导腔2中,以便于更好地通过控制进油腔121的流量与进油量。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下腔室1222包括用于连通上腔室1211的轴向连通口1226;调节柱111包括第一部1111,第一部1111能够通过轴向连通口1226进入下腔室1222中,从而使得调节柱111能够作用在下腔室1222中,改变下腔室1222中的可供油液流动的空间,从而对于下腔室1222中流入上腔室1211的油液量和速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进油腔121的流量与出油速率,以使得先导阀组件1的压力调控效果更好,更为灵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1111的外径略微小于轴向连通口1226的内径,从而使得调节柱111的第一部1111能够顺畅地进出轴向连通口1226。
进一步的,第一部1111可以为圆柱型,也可以为方形或锥形等其他形状;其端部可以设置为平面,也可以设置为锥形结构,本申请中不对第一部1111的形状做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2、图4所示,调节柱111、上腔室1211、下腔室1222三者基本为圆柱型,三者的中心轴线在竖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轴向连通口1226的内径等于下腔室1222的径向内径,轴向连通口1226为圆形。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调节柱111还包括第二部1112,第二部1112连接在第一部1111的上方,第二部1112整体为基本的圆柱型;第二部1112与轴向配合孔1225配合,轴向配合孔1225的内径略微大于第二部1112,从而能够使得第二部1112能够顺畅地相对轴向安装部做轴向移动;第二部1112的外径大于轴向连通口1226的口径,使得第二部1112不会进入下腔室1222,并且增大了第二部1112的外径,能够提高第二部1112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调节柱111的结构稳定性与连接稳定性。
除此之外,通过增加第二部1112的外径,当第一部1111下移时,第二部1112也会进入上腔室1211,占据上腔室1211中的空间,第二部1112的体积比第一部1111大,从而第一部1111的下移后随着第二部1112进入上腔室1211,可以使得上腔室1211中供油液流动的空间缩小的速度增快,提高了响应速率,从而对于进油腔121的流量的控制效果也相对较好。
进一步的,上腔室1211的内径大于第二部1112的外径,这样设置能够避免第二部1112与上腔室1211内壁贴合,从而因为油液的粘性力而使得调节柱111在轴向方向的移动受阻。
进一步的,调节柱111的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进油腔121的轴向长度,当调节柱111做轴向移动时,从而可以使得调节柱111与下腔室1222底部的碰撞,减少调节柱111与第二凸起1228的磨损,有利于增加先导阀芯11与先导阀座12的使用寿命;
第二部1112的轴向长度小于上腔室1211的轴向长度,从而使得第二部1112不会抵接在下腔室1222的顶壁上,避免第二部1112的底部和下腔室1222的顶壁部位由于油液的粘性力而使得调节柱111在轴向方向的移动受阻,并且减少第二部1112与第二凸起1228上端的碰撞,减少噪音生成。
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先导阀芯111包括支撑座112,支撑座11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基本为平面,调节柱111连接在支撑座112中部位置的下端,同样的,先导阀座12也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与支撑座112之间形成先导腔2,先导弹簧13套接在进油腔121的上腔室1211上,先导弹簧13的上、下端部分别与支撑座112、支撑平台抵接,能够有利于先导弹簧13连接的稳定性,平面使得先导弹簧13的各个部位受力较为均匀,从而使得先导阀芯111在进行轴向方向的上下移动时也较为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撑座112与顶杆71对应的上表面设置为平面,使得顶杆71作用在先导阀芯111的支撑座112上时,由于支撑座112的表面为平面,顶杆71能够平稳与先导阀芯111抵接,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阀球与顶杆71的抵接而言,本实施例的顶杆71与先导阀芯111作用时,不易打滑,连接稳定,从而使得先导阀芯111能够平稳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座112的靠近调节柱111一端的外侧边缘设有环形限位凸起113,以用于将先导弹簧13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得先导弹簧13能够稳定地作用在先导阀芯111与先导阀座12之间,不会发生错位、偏移的情况,以保证先导弹簧13作用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参见图8所示,主阀腔4中的油液通过径向进油孔1223进入下腔室1222,再通过下腔室1222进入上腔室1211,继而从上腔室1211的径向出油孔1224流出至先导腔2中;
当顶杆71向下对先导阀芯111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先导阀芯111克服先导弹簧13下移,调节柱111也跟随先导阀芯111下移;随着第一部1111的下移,第一部1111进入下腔室1222中,第二部1112进入上腔室1211的体积增大,下腔室1222中可供油液流动的空间减少,油液从下腔室1222中流向上腔室1211的过程中受到第一部1111的阻力,速率降低,从而下腔室1222流向上腔室1211的流量降低,继而进油腔121流向先导腔2的流量降低,继而先导腔2中的液压力下降;
顶杆71驱动先导阀芯111下移到的不同位置,即代表了先导腔2中的不同压力,从而可以实现对先导腔2中的压力调节。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磁阀,应用于车辆减振装置中,本申请的电磁阀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先导阀组件1;如图5至图8所示,电磁阀还包括主阀阀芯3、主阀阀座8、阀套5、壳体6和电驱组件7;阀套5内设有用于安装先导阀组件1的先导腔2,以及用于安装主阀阀芯3的主阀腔4,主阀阀座8设置在主阀阀芯3的下端,先导阀组件1靠近电驱组件7,主阀阀芯3位于先导阀组件1的远离电驱组件7的另一侧,外部油液通过主阀阀芯3流进主阀腔4中,而主阀腔4中的油液通过先导阀组件1流进先导腔2中;
其中,先导腔2与阀套5、壳体6之间形成用于排出先导腔2中油液的固定通道21和可调通道22,先导腔2中的油液可通过固定通道21和可调通道22排出,从而加快先导腔2中的油液排出速度,以辅助先导腔2中压力调控灵敏度;
电驱组件7包括顶杆71、线圈等,在本申请中,电驱组件7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赘述;电驱组件7用于提供动力以驱动先导阀组件1的先导阀芯111相对先导阀座12轴向方向的上下移动,以改变可调通道22的大小,即改变了先导腔2中油液从可调通道22和固定通道21流出电磁阀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改变先导腔2内的压力,通过先导腔2的压力变化继而控制主阀阀芯3的开度,以实现电磁阀对于减振器或减振装置的阻尼大小的调控。本申请中的可调通道22通过先导阀芯111的移动来改变,并且电驱组件7直接作用在先导阀芯111,电驱组件7与先导阀芯111的连接也比顶杆71与阀球的连接更为稳定,先导阀芯111受到的不定因素较小,故而可调通道22能够保持稳定,继而先导腔2的压力调控稳定,对于主阀腔4的开度调控效果稳定且响应速度快,对于减振器或减振装置的阻尼调控效果好、响应快。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图7至图8所示,先导阀芯111上设有出油小孔114,出油小孔114沿轴向方向设置在先导阀芯111的支撑座112上,出油小孔11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出油小孔114连通先导腔2,先导腔2中油液能够通过出油小孔114流至可调通道22中。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图8所示,支撑座112的顶部的外侧边缘设有密封凸起115,密封凸起115沿轴向方向向上凸出,通过设置密封凸起115,能够在先导阀组件1不受顶杆71作用力时,使得可调通道22进行封闭,而密封凸起115体积小,其与壳体6作用面积较小,减少先导阀芯111与壳体6的贴合面积,能够避免壳体6与先导阀芯111由于液压作用力和油液粘连性而使得先导阀芯111与壳体6粘连,保证先导阀芯111上下移动的灵敏度,从而保证先导阀组件1对于主阀阀芯3与主阀阀座8之间的开度调控的灵敏度。
进一步的,如图3、图4、图8所示,支撑座112的底部的外侧边缘设有限位凸起113,限位凸起113沿轴向方向向下凸出,以用于将先导弹簧13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使得先导弹簧13能够稳定地作用在先导阀芯111与先导阀座12之间,不会发生错位、偏移的情况,以保证先导弹簧13作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阀套5上设有第一油道41和第二油道42,第一油道41、第二油道42分别设置在先导阀组件1的两侧,第一油道41与第二油道42均与电磁阀外部连通,先导腔2中的油液通过可调通道22与固定通道21流向第一油道41或第二油道42中,再经由第一油道41或第二油道42流出电磁阀;第一油道41中设有第一单向阀43,第二油道42中设有第二单向阀44,这样设置的好处能够保证第一油道41、第二油道42的单向性,保证了第一油道41或第二油道42仅能够将先导腔2中的油液导出至外部,而不能将外部油液从第一油道41或第二油道42导送进先导腔2中,从而保证了先导腔2的油液流出的稳定性,使得先导腔2的压力调控稳定。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电驱组件7不对先导阀组件1作用时,主阀腔4中的油液通过径向进油孔1223流入进油腔121中,再从径向出油孔1224从进油腔121中流出至先导腔2中,此时可调通道22关闭,油液仅能通过固定通道21从先导腔2中流出至第一油道41或第二油道42,从而流出电磁阀;此时,先导腔2中受液压油液的作用力大,主阀阀芯3开度小,减振器阻尼较大;
当电驱组件7对先导阀组件1作用,对先导阀芯111施加轴向方向向下的作用力时,先导阀芯111克服先导弹簧13下移,调节柱111也跟随先导阀芯111下移,先导阀芯111顶部与壳体6逐渐分开,可调通道22变大,油液可从先导腔2中通过出油小孔114从可变通道中流出至第二油道42或第一油道41中;随着第一部1111的下移进入下腔室1222后,第二部1112进入上腔室1211的体积增大,下腔室1222中的油液从径向进油孔1223进油时受到的阻力增大,流速和流量降低,进油腔121流出至先导腔2的流量和油液流速降低,先导阀组件1可供液压油液通过量较少,先导腔2中受液压油液的作用力减小,主阀阀芯3底部受到的液压油的压力增大,主阀阀芯3逐渐上移,主阀阀芯3的开度增大,减振器的阻尼减小;
电驱组件7驱动先导阀芯111在轴向方向下移到的不同位置,即代表了先导腔2中的不同压力,即实现对先导腔2中的压力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实施例在对方案不冲突且技术方案能够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成新的实施例。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先导阀座,应用于减振器中的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包括先导阀组件(1)、阀套(5)和壳体(6),壳体(6)与阀套(5)连接,先导阀组件(1)设置在阀套(5)内;先导阀组件(1)包括先导阀芯(11)、先导阀座(12)和先导弹簧(13);其特征在于,
先导弹簧(13)设置先导阀芯(11)与先导阀座(12)之间;
先导阀芯(11)、先导阀座(12)与电磁阀的壳体(6)、阀套(5)形成先导腔(2);
其中,所述先导阀座(12)上设有进油腔(121),所述进油腔(121)与先导腔(2)连通;
所述进油腔(121)包括用于进油的径向进油孔(1223),以及出油孔(1224);
所述先导阀芯(11)设有与所述进油腔(121)配合的调节柱(111),所述调节柱(111)能够随先导阀芯(11)进行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进油腔(121)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座的进油腔(121)设有与所述调节柱(111)配合的配合孔(1225),所述调节柱(111)通过所述配合孔进入所述进油腔(121)中,以调节进油腔(121)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油腔(121)包括连通的上腔室(1211)和下腔室(1222);
所述先导阀座的上腔室(1211)部分凸出至先导腔(2)中,所述径向出油孔(1224)设置在上腔室(1211)上;
所述下腔室(1222)部分凸出至主阀的主阀腔(4)中,所述径向进油孔(1223)设置在下腔室(12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腔室(1222)包括用于连通上腔室(1211)的轴向连通口(1226);
所述调节柱(111)包括第一部(1111)和第二部(1112),所述第一部(1111)能够通过所述轴向连通口(1226)进入下腔室(122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柱(111)还包括第二部(1112),所述第二部(1112)与所述轴向配合孔(1225)配合;
所述第二部(1112)的外径大于所述轴向连通口(1226)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座的上腔室(12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部(1112)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柱(111)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进油腔(121)的轴向长度;
所述第二部(1112)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上腔室(1211)的轴向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阀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芯(11)包括支撑座(112),所述调节柱(111)连接在所述支撑座(112)的下端;
所述支撑座(112)靠近调节柱(111)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113)。
9.一种电磁阀,应用于车辆减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先导阀座;
所述电磁阀还包括主阀阀芯(3)、主阀阀座(8)和电驱组件(7),所述主阀阀芯(3)、主阀阀座(8)设置在所述阀套(5)中,所述主阀阀座(8)设置在主阀阀芯(3)的底部;
所述阀套(5)内设有用于安装先导阀(1)的先导腔(2);
其中,所述先导腔(2)与所述阀套(5)、壳体(6)之间形成用于排出先导腔(2)中油液的固定通道(21)和可调通道(22);
所述电驱组件(7)能够驱动所述先导阀芯(11)相对所述先导阀座(12)轴向移动以改变所述可调通道(22)的大小,从而实现对主阀阀芯(3)与主阀阀座(8)之间的开度调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芯(11)上设有出油小孔(114),所述先导腔(2)中油液能够通过所述出油小孔(114)流至所述可调通道(22)中。
CN202311372665.0A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Pending CN1177808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2665.0A CN117780842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72665.0A CN117780842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0842A true CN117780842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9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72665.0A Pending CN117780842A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08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2845B (zh) 排量控制阀
CN103122880B (zh) 可调先导减压阀
EP3225875A1 (en) Damping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EP1975453A2 (en) Damping force adjustable fluid pressure shock absorber
JPH07139516A (ja) 変位制御式油圧比例制御弁
EP3069908B1 (en) Vehicle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CN101287940A (zh) 压力控制装置
US20040107998A1 (en) Flow control valve
EP3069909B1 (en) Vehicle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EP1681466A2 (en)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CN101331324B (zh) 驱动器控制装置
EP2020507A2 (en) Control valve for variable capacity compressors
CN117780842A (zh) 一种先导阀座及电磁阀
CN106499864B (zh) 用于稳定流体调节器的气流和压力调节的固定式杆销组件
JP2005194932A (ja)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CN110701370A (zh) 电动驱动式流量控制阀
CN220930047U (zh) 一种流量调节机构及减振器用电磁阀
CN101517222B (zh) 蓄压式燃料喷射装置
JP2006057506A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12002336A (ja) 緩衝器
KR20060076696A (ko) 가변 용량 압축기용 제어 밸브
CN111336290B (zh) 安全阀
CN220930049U (zh) 一种cdc内置式电磁阀
JP6853625B2 (ja) 減衰弁および緩衝器
JP2769248B2 (ja) 圧力制御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