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80164A -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80164A
CN117780164A CN202311720116.8A CN202311720116A CN117780164A CN 117780164 A CN117780164 A CN 117780164A CN 202311720116 A CN202311720116 A CN 202311720116A CN 117780164 A CN117780164 A CN 117780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safety
containment
reactor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01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冰鹤
谷振杰
贾小攀
王振中
薛静
吴巧英
褚松良
贝晨
苏锦成
赵晓山
樊彦芳
郝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201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80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8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80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该布置结构采用双堆布置,并采用公用厂房设计,包括两组独立厂房和一组公用厂房,沿第一方向,公用厂房设于两组独立厂房之间并和两组独立厂房相邻;独立厂房包括反应堆厂房,以及沿第二方向分设于反应堆厂房两侧的电气厂房和燃料厂房;公用厂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邻的附属厂房和辅助厂房。本发明采用双堆布置和公用厂房设计,由于附属厂房和辅助厂房设于两个反应堆厂房之间,一方面能够实现两个反应堆厂房共用附属厂房和辅助厂房,扩大双堆公用厂房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厂房结构布置紧凑、合理,减小核岛体量,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降低核电站的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已建成及在建的压水堆核电厂中安全水箱一般有两种布置形式,安全水箱布置在安全壳的或临近反应堆厂房的周边厂房内。当前三代机组的安全系统设计理念有“能动”安全系统、“非能动”安全系统和“能动+非能动”安全系统三种设计理念。
目前,采用“非能动安全理念”的压水堆核电机组,通常为高功率等级核电站,高功率等级核电站通常核岛厂房体量大、核电站的工程造价高,且高功率等级核电站应用场景较为单一。而采用“能动”安全系统的中等功率压水堆核电站,所能应对的事故工况较“非+能安全理念”核电站相对少。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采用“非+能安全设计理念”的中等功率等级压水堆核电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以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核岛厂房体量大、核电站的工程造价高。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的中等功率等级压水堆核电站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包括两组独立厂房和一组公用厂房,沿第一方向,公用厂房设于两组独立厂房之间并和两组独立厂房相邻;独立厂房包括反应堆厂房,以及沿第二方向分设于反应堆厂房两侧的电气厂房和燃料厂房;公用厂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邻的附属厂房和辅助厂房,公用厂房适于服务于任意独立厂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组独立厂房的电气厂房相邻地设于附属厂房的两侧,两组独立厂房的燃料厂房相邻地设于辅助厂房的两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独立厂房单元还包括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设于远离公用厂房的一侧,并同时和反应堆厂房、燃料厂房相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堆厂房包括安全壳以及设于安全壳外的屏蔽结构,安全壳包括筒壁及封闭设于筒壁顶部的穹顶,屏蔽结构为筒状结构并包覆安全壳的筒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屏蔽结构的顶部设有换热水箱,换热水箱为核电厂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及二次侧非能动冷却系统(PRS)的物项,换热水箱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换热器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屏蔽结构和安全壳的筒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形成适于安装贯穿件或敷设管线、电缆的安装通道或设备隔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堆厂房内的中心设有堆芯,围绕堆芯设有内置安全水箱(IRWST)、堆内构件存放池、专设安全系统设备及辅助系统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料水池位于堆芯上方,堆内构件存放池由换料水池向90°方向延伸,换料水池及堆内构件存放池之间设置水闸门隔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堆厂房内设有两组主设备,两组主设备关于堆芯呈180°对称布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堆厂房内设有稳压器,稳压器布置在以堆芯为原点的第二象限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应堆厂房的内置安全水箱设于安全壳内堆芯的一侧,且布置在以堆芯为原点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反应堆厂房内,内置安全水箱设置在标高+6.04m以上。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置安全水箱向上延续至标高+20.00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置安全水箱下方±0.00m至+6.04m的高度范围内设有混凝土填充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专设安全系统设备包括两组安全注入系统,安全注入系统包括全压补水箱及安注箱,其中一组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及安注箱设于第三象限内,另一组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及安注箱设于第四象限内。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核岛厂房采用双堆布置和公用厂房设计,由于附属厂房和辅助厂房设于两个反应堆厂房之间,一方面能够实现两个反应堆厂房共用附属厂房和辅助厂房,扩大双堆公用厂房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厂房结构布置紧凑、合理,减小核岛体量,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降低核电站的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4.6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1.0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5.0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10.0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15.0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20.0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33.5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中的反应堆厂房在标高+45.00m的楼层的布局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堆厂房;2、电气厂房;3、燃料厂房;4、辅助厂房;5、附属厂房;6、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7、龙门架;101、安全壳;102、屏蔽结构;103、管道阀门间;104、堆坑;105、消防设备间;106、主泵;107、蒸汽发生器;108、安注箱;109、过剩暨下泄再生热交换器;1010、内置安全水箱;1011、稳压器;1012、堆内构件存放池;1013、全压补水箱;1014、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1015、顶盖间;1016、装卸料机;1017、环吊;110、堆芯;120、换料水池;130、水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尚无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反应堆厂房的中等功率等级压水堆核电站方案,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一种安全水箱内置安全壳的中等功率等级压水堆核电站方案,以保证和提高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后反应堆厂房整体安全性,满足三代核电站的安全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在满足规范要求、确保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核岛厂房紧凑合理的布置,实现了核辅助厂房4及核附属厂房5的双堆共用,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101的压水堆核电站布置方案,保证和提高了安全水池内置于安全壳101后反应堆厂房1整体安全性,满足三代核电站的安全要求。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包括两组独立厂房和一组公用厂房,沿第一方向,公用厂房设于两组独立厂房之间并和两组独立厂房相邻;独立厂房包括反应堆厂房1,以及沿第二方向分设于反应堆厂房1两侧的电气厂房2和燃料厂房3;公用厂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邻的附属厂房5和辅助厂房4,公用厂房适于服务于任意独立厂房。
核岛厂房采用双堆布置以及公用厂房设计,由于附属厂房5和辅助厂房4设于两个反应堆厂房1之间,一方面能够实现两个反应堆厂房1共用附属厂房5和辅助厂房4,扩大双堆公用厂房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厂房结构布置紧凑、合理,减小核岛体量,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降低核电站的工程造价。
公用厂房适于服务于任意独立厂房,具体是指,公用厂房可以单独服务任一独立厂房,也可以同时服务两个独立厂房。相应地,两个独立厂房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共同运行。
独立厂房包括反应堆厂房、电气厂房和燃料厂房。
具体的,上述的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Y方向。
反应堆厂房1(RX),反应堆厂房1主要用于布置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各类专设安全系统和必要的辅助系统。其中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设备及配套的管道及阀门包括:压力容器、主泵106、蒸汽发生器107、稳压器1011等;专设安全系统包括安全注入系统(PSI)、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的部分设备等;必要的辅助系统包括余热排出系统(RHI)、启动给水系统;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CV)、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1014(CCV)等。
电气厂房2(LX),电气厂房2置于反应堆厂房1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电气厂房2用于布置电气、仪控抗震类设施,同时电气厂房2还容纳一体化蒸汽管廊。
燃料厂房3(KX),燃料厂房3置于反应堆厂房1的沿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两堆共用的辅助厂房4相邻,两个机组的燃料厂房3沿第一方向关于辅助厂房4呈对称布置。燃料厂房3主要用于燃料装卸、运输、贮存系统的设备布置及操作,同时也用于反应堆换料水池120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应急压缩空气系统及燃料厂房3通风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在靠近反应堆厂房1的厂房区域内布置了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核取样系统的部分设备和管道。
附属厂房5(AX),附属厂房5的一侧与辅助厂房4相连,另外两侧与两组电气厂房2相连。附属厂房5主要用于双堆非安全级电缆、卫生出入口及其辅助系统、通风系统和相关电气仪控系统等设备的布置。
辅助厂房4(NX),沿第二方向,辅助厂房4的一侧与附属厂房5连接,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堆的燃料厂房3相连。辅助厂房4用于布置双堆主要辅助及三废系统,主要包括: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硼和水补给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设备冷却水系统、重要厂用水系统等。辅助厂房4的位置能够保证公共设施的设备及管道距离两个机组保持平衡,提高核岛厂房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组独立厂房的电气厂房2相邻地设于附属厂房5的两侧,两组独立厂房的燃料厂房3相邻地设于辅助厂房4的两侧。具体的,第一电气厂房和第二电气厂房在附属厂房5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对称布置,第一燃料厂房和第二燃料厂房在辅助厂房4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对称布置。这样布置有利于核岛厂房的紧凑化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独立厂房单元还包括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设于远离公用厂房的一侧,并同时和反应堆厂房1、燃料厂房3相邻。
独立厂房还包括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DA)及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DB)。
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DA/DB)内主要布置有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通风系统和相关电气仪控系统等设备,用于DEC工况下保证核电厂重要安全设备的功能。每个核电机组的两台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分别布置于完全独立的两个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内,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分别与燃料厂房3和反应堆厂房1相邻。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反应堆厂房1的一侧还设有龙门架7(RP)。具体的,两个反应堆厂房1侧的龙门架7关于辅助厂房4对称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堆厂房1包括安全壳101以及设于安全壳101外的屏蔽结构102,安全壳101包括筒壁及封闭设于筒壁顶部的穹顶,屏蔽结构102为筒状结构并包覆安全壳101的筒壁。
具体的,反应堆厂房1采用单层安全壳101结构,内径41.8m,外径44.8m,壁厚1.5m,总高度约77.46m,能够抵御商用大飞机的撞击。
具体的,屏蔽结构102为混凝土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结构102的顶部设有换热水箱,换热水箱为核电厂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及二次侧非能动冷却系统(PRS)的物项,换热水箱与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换热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非能动安全壳101热量导出系统(PCS)和二次侧非能动冷却系统(PRS)共用一个换热水箱。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结构102和安全壳101的筒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形成适于安装贯穿件或敷设管线、电缆的安装通道或设备隔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堆厂房1内的中心设有堆芯110,围绕堆芯110设有内置安全水箱1010、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专设安全系统设备及辅助系统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料水池120位于堆芯110上方,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由换料水池120向90°方向延伸,换料水池120及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之间设置水闸门130隔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堆厂房1内设有两组主设备,两组主设备关于堆芯110呈180°对称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堆厂房1内设有稳压器1011,稳压器1011布置在以堆芯110为原点的第二象限,即图5中的左上角。这样布置,使得稳压器1011靠近蒸汽发生器107。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堆厂房1的内置安全水箱1010设于安全壳101内堆芯110的一侧,且布置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
为满足事故工况下,内置安全水箱1010内水能以非能动方式淹没堆腔以降低堆腔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反应堆厂房1内,内置安全水箱1010设置在标高+6.04m以上。
这样设置,内置安全水箱1010(IRSWT)能够淹没主设备需求的标高,高位布置,以实现全范围非能动安全注入功能,相比于能动安全注入的方案,出现安全事故(如断电)的情况下,不需人为干预,内置安全水箱1010中的水可依靠重力势能安全注入,提高了反应堆厂房1的安全性能。
为满足水量满足堆腔淹没要求,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置安全水箱1010向上延续至标高+20.00m。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置安全水箱1010下方±0.00m至+6.04m设有混凝土填充结构。这样设置,能够减少事故工况下堆腔淹没所需水量,减小内置安全水箱1010规模,并承受内置安全水箱1010压力,形成内置安全水箱1010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专设安全系统设备包括两组安全注入系统,安全注入系统包括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其中一组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设于第三象限内,另一组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设于第四象限内。将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设置在安全壳101内,并靠近主设备布置。
厂房主要楼层布置规划如下:
参照图3,-4.46m层主要布置核岛疏水排气系统(RVD)管道阀门间103及核岛消防系统(FNP)消防设备间105。
参照图4,在+1.00m层主要布置主设备支撑,两个蒸汽发生器107隔间及主泵106房间以堆坑104为中心沿圆周对称布置,沿顺时针方向,两组蒸汽发生器107分别布置在17°、197°方向,两组主泵106分别布置在165°、345°。堆腔及主设备北侧,即图4中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未安装设备的区域采用混凝土填充,以减少事故工况下淹没用水水量。蒸汽发生器107隔间一直延伸到+30.35m,主泵106房间延伸到+20.00m。在+1.00m层还布置有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CV)过剩暨下泄再生热交换器109,安注箱108(ACC)及安全注入系统(PSI)管道阀门间103等。其中,安注箱108(ACC)延伸至+10.5m层。
参照图5,在+5.5m层布置主设备、全压补水箱1013(HPMT)及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等。90°方向为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底标高为+7.25m,向上延续至+20m。在底标高为+6.04m处设置内置安全水箱1010(IRWST),向上延续至+20m,内置安全水箱1010(IRWST)放置在245°至333°方向。安全注入系统(PSI)两个系列相关设备布置堆内构件池两侧隔间内,安全注入系统(PSI)管道阀门间103布置有全压补水箱1013(HPMT)及安注箱108(ACC),均延伸至+10.5m层。反应堆厂房1与燃料厂房3之间的燃料转运通道设在该层。停堆换料期间,新燃料和乏燃料经燃料转运通道进出反应堆厂房1。同时该层还设置由应急闸门。
参照图6,稳压器1011间位于+10.50m层,一直延伸到+28.00m。堆坑104上部自+7.25m至+20.00m为换料水池120,堆顶水池与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在+7.25m以上相连,中间设有水闸门130。人员闸门也设置在该层靠近辅助厂房4侧位置。
参照图7,在+15.50m层,布置安全壳连续通风系统1014(CCV)的风机,主蒸汽、主给水管道从反应堆厂房1此层进入电气厂房2一体化蒸汽布置管廊,然后进入汽轮机厂房。
参照图8,+20.00m层主要为设备操作和转运平台。在该层设有设备闸门,大型设备均经设备闸门和运输轨道运进反应堆厂房1。该层还布置有顶盖间1015和装卸料机1016。
外侧屏蔽结构102+40.5m标高处设有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器间。+46.5m标高处顶置换热水箱,为非能动安全壳101冷却系统(PCS)和蒸汽发生器107二次侧非能动冷却系统(PRS)提供冷源。
参照图10,在+45.00m层,安全壳101顶部设置有一个抗震I类环吊1017,环吊1017桥架主梁具有承载更换蒸汽发生器107的能力,整体支撑在安全壳101环向牛腿上。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10是某一楼层的俯视图,比如,标高为+10.00m的俯视图,是指+10.00m至15.00m之间的楼层的俯视图。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核岛厂房采用双堆布置,在保证安全功能前提下,扩大双堆公用设施范围;厂房结构和布置采用紧凑性合理布置设计理念,减小核岛体量,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
(2)内置安全水箱1010(IRSWT)高位布置,以实现全范围非能动安全注入功能;
(3)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设备,以及防辐射分区设计、防火分区设计、防水淹设计等要求。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独立厂房和一组公用厂房,沿第一方向,所述公用厂房设于两组独立厂房之间并和两组所述独立厂房相邻;
所述独立厂房包括反应堆厂房(1),以及沿第二方向分设于所述反应堆厂房(1)两侧的电气厂房(2)和燃料厂房(3);
所述公用厂房包括沿第二方向相邻的附属厂房(5)和辅助厂房(4),所述公用厂房适于服务于任意所述独立厂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独立厂房内的电气厂房(2)相邻地设于所述附属厂房(5)的两侧,两组所述独立厂房内的燃料厂房(3)相邻地设于所述辅助厂房(4)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厂房还包括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所述备用柴油发电机厂房(6)设于远离所述公用厂房的一侧,并同时和所述反应堆厂房(1)、所述燃料厂房(3)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厂房(1)包括安全壳(101)以及设于所述安全壳(101)外的屏蔽结构(102),所述安全壳(101)包括筒壁及封闭设于所述筒壁顶部的穹顶,所述屏蔽结构(102)为筒状结构并包覆所述安全壳(101)的筒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102)的顶部设有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为核电厂的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及二次侧非能动冷却系统的物项,所述换热水箱与所述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换热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102)和所述安全壳(101)的筒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形成适于安装贯穿件或敷设管线、电缆的安装通道或设备隔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厂房(1)内的中心设有堆芯(110),围绕所述堆芯(110)设有内置安全水箱(1010)、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专设安全系统设备及辅助系统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芯(110)上方设有换料水池(120),所述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由所述换料水池(120)向90°方向延伸,所述换料水池(120)及所述堆内构件存放池(1012)之间设置水闸门(130)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厂房(1)内设有两组主设备,两组主设备关于堆芯(110)呈180°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堆厂房(1)内设有稳压器(1011),所述稳压器(1011)布置在以堆芯(110)为原点的第二象限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应堆厂房(1)的内置安全水箱(1010)设于安全壳(101)内堆芯(110)的一侧,且布置在以堆芯(110)为原点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内。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堆厂房(1)内,所述内置安全水箱(1010)设置在标高+6.04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安全水箱(1010)向上延续至标高+20.00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安全水箱(1010)下方±0.00m至+6.04m的高度范围内设有混凝土填充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专设安全系统设备包括两组安全注入系统,所述安全注入系统包括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其中一组所述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设于第三象限内,另一组所述安全注入系统的全压补水箱(1013)及安注箱(108)设于第四象限内。
CN202311720116.8A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Pending CN117780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0116.8A CN117780164A (zh)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0116.8A CN117780164A (zh)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80164A true CN117780164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9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0116.8A Pending CN117780164A (zh) 2023-12-14 2023-12-14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801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49665A (en) Nuclear reactor apparatus
US3984282A (en) Passive containment system for a nuclear reactor
CN103850483A (zh) 一种核电厂主厂房群布置方法
US4277309A (en) Nuclear reactor installation
KR101692777B1 (ko) 모듈화된 부유식 해양원전 시스템
CN113314238B (zh) 一种三代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及其布置方法、核电站
CA2991079C (en) Residual heat removal ventilation system for spent fuel dry storage facili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
US3929568A (en) Nuclear power plant containment construction
Belyaev et al. The world’s first floating NPP: Origination and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JP2012141324A (ja) 原子力発電所の免震耐震・耐津波機構
CN117780164A (zh) 一种安全水箱内置于安全壳内的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CN106531265A (zh)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全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KR101985448B1 (ko) 해양 원자력 플랜트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101476166B1 (ko) 해양 원자력 플랜트
CN108193906A (zh) 一种核岛厂房布置结构
KR101504216B1 (ko) 방사성 물질 저감 설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원전
CN106340330B (zh)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台阶式布置设计方法
US6185269B1 (en) Liquid metal reactor power block
CN217008664U (zh) 一种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结构
KR101408348B1 (ko) 해양 원자력 플랜트의 시공 방법
CN109898900A (zh) 一种核反应堆厂房及其布置方法
RU2813400C1 (ru)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а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варианты)
CN107863167A (zh) 一种模块式小型堆的多堆布置结构
JP2928610B2 (ja) 原子力設備
CN113808768A (zh) 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